预失真线性化技术中的时延研究
功放预失真系统中环路时延的频域估计

功放预失真系统中环路时延的频域估计功放预失真系统中的环路时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频域估计:
1.选择一个合适的信号作为激励信号,例如白噪声或正弦信号。
2.将激励信号通过预失真系统,并采集功放的输出信号。
3.对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得到它们的频谱图。
4.计算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即环路延迟。
5.将环路延迟转换为频域,得到环路时延的频域响应。
6.根据环路时延的频域响应,可以设计一个补偿滤波器,以消除功放
输出信号中的失真。
注意事项:
1.在频域估计过程中,需要确保激励信号的频谱充分覆盖所要估计的
频率范围。
2.环路时延的频域响应应该充分平滑,否则将会引入过多的噪声。
3.在实际应用中,环路时延的频域响应往往会受到系统的非线性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充分的兼容性测试。
LMS自适应时间延迟估计

LMS自适应时间延迟估计
薛丽;陈长伟;刘强
【期刊名称】《电子质量》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数字基带预失真线性化技术是一种通过在功率放大器前端引入与其幅度和相位特性相反的预失真电路使输入和输出信号在整体上呈线性关系,从而实现高频谱效率传输的一种新型线性化技术.然而,预失真电路的引入必然引起环路延时.因此,数字基带预失真线性化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环路延时的估计.文中研究了基于Widmw的最小均方(LMS)算法的自适应时间延迟估计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算法,分析了这种估计方法的性能,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从仿真结果中可以看
出,LMSTDE可以精确的检测出系统的时间延迟,使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总页数】3页(P7-9)
【作者】薛丽;陈长伟;刘强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4;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4;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
【相关文献】
1.带约束的LMS—SCOT自适应时间延迟估计 [J], 邱天爽;王宏禹
2.几种改进的LMS自适应时间延迟估计方法 [J], 邱天爽
3.自适应时间延迟估计的原理和应用:第二讲LMS自适应时间延迟估计 [J], 邱天爽;王宏禹
4.滑动加窗LMS自适应时间延迟估计的性能分析 [J], 邱天爽
5.一种滑动加窗LMS自适应时间延迟估计 [J], 邱天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线性化预失真技术研究

本人签名:鳓:.
新签名:墓蜂
日期:璺幺!:至
El期:——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本章首先通过介绍无线通信的发展史,论述了通信的发展趋势一一无线移动 通信,并简要探讨了未来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新进展。以此为序言,阐述了线性 化技术提出的背景,论述了射频功率放大器线性化的必要性和重大的实际意义, 接着介绍了线性化技术在国际国内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主要的线性化方法,自 适应预失真系统的基本组成等,并给j_11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第一章绪论
(3)各式各样的用户设备:用户将使各式各样的移动设备接入到4系统中来。 设备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听、说、看,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与用户进 行交流。这将大大方便人们的使用,特别是某些残疾用户的使用。 (4)自治的网络结构:4G系统的网络将是一个完全自治的、自适应的网络,它 可以自动管理、动态改变自己的结构以满足系统变化和发展的要求I"1。 综上所述,近年来移动通信蜂窝网快速发展和不断进化,其主要特点和要求 是:蜂窝网必须是数字网,移动通信业务不仅仅保证移动手机语音通信继续发展, 还必须大力数据通信业务,使移动用户在短期停歇期间,能方便使用Internet接入, 以索取必要的各种信息,这要求蜂窝网的数据传输容量和数字速率不断提高,未 来改进的移动终端要从2G的9.6Kb/s升至2.5G的144Kb/s,又将升至3G的2Mb/s 几年后再升至4G,达到155MKb/s[56-571。总而言之,通信技术总的大发展趋势就 是更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无线移动通信,要求无线移动通信有着更高的通信速率, 更灵活、更安全可靠的、无所不在的接入,更多种多样的、个性化的服务。
next
resolved in the
step
are
一种基带预失真RF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的模型仿真与实验_赵洪新

第5 期
赵洪新等 : 一种基带预失真 RF 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的模型仿真与实验
43
F ( x m) = F r ( x m) exp( jF ( x m) ) 其中 x m = | Vm | , 为输入信号 Vm 的幅度的平方值; r 和 分别表示模值和相角。
2 2
Vol. 21 No. 5 May 2000
学术论文
一种基带预失真 RF 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的模型仿真与实验
赵洪新, 陈忆元 , 洪 伟
( 东南大学 无线电工程系 , 江苏 南京 210096)
摘
要 : 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函数计 算的自 适应环 路延迟 补偿法 , 用于 功率放 大器的 数字式基 带
其中 , I k = ( ak , bk ) 是第 k 次迭代时的含根区间 , 满足 E ( ak ) E ( b k ) < 0; F k = ( ak + b k ) / 2 是第 k 次迭代时的近似解。 使用线性迭代法时, 迭代公式 : F i ( k + 1) = F i ( k ) - E( K ) 其中符号 i 表示预失真表的第 i 个表项。 F i ( k ) 是第 k 次迭代时的表项 i 的值, 收敛因子 一个常数 , 它决定了迭代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稳定性。 ( 8) 是
2 v = vm miຫໍສະໝຸດ ( 5) ( 6)v
mi
v a ( Fi ) = v m F( | v m| ) G | v m F ( | v m| ) |
2
2
2
| v m=
N , N 是离散点的总个数 , 也就是 LUT 表的项数。 Vmi 是常数 , F i 是对
应于 Vm i 的预失真函数值 , 它表示预失真表中第 i 个存储单 元的值。 F i 是放 大器输出函数 Va ( ) 的自变量, V a( F i ) 和 F i 的函数关系实质上就是放大器输入 / 输出特征的等价形式。 这样 , 对 LUT 的离散表项值 F i 进行自适应更新的过程归结为方程求根问题。 为了求方程 ( 5) 的根, 可以在输入信号落入第 i 个离散区间时采用一定的自适应算法来进 行。一般文献均采用线性迭代法, 这种方法运算简单, 但是它的收敛速度慢 , 容易出现不稳定。 因此 , 本文采用经典的二分求根迭代方法和线性迭代方法相结合的方法。二分方法是无条件 收敛的方法 , 不存在稳定性问题 , 但这种方法是一种逐步缩小含根区间的方法 , 而目标函数是 变动的 , 所以不能自适应跟踪。本文将这两种方法结合 , 先采用二分法定出目标解的粗略范 围, 然后使用较小的收敛因子 , 由线性迭代法跟踪精确解, 可以获得绝对稳定、 跟踪性能良好的 自适应预失真器。 使用二分法时, 第 k + 1 步迭代的含根区间 I k + 1满足: Ik + 1= ( a k , Fk ) , 当 E( a k ) E( F k ) < 0 ( F k , bk ) , 当 E ( F k ) E ( bk ) > 0 ( 7)
L波段行波管预失真线性化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L波段行波管预失真线性化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高速传输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传输中的非线性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非线性失真是产生系统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行波管作为一种高功率的微波放大器,其输出信号往往会出现非线性失真现象,导致无线信号的带宽和传播距离受限。
因此,如何对行波管进行预失真线性化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研究L波段行波管预失真线性化技术,通过对行波管的预失真来改善其输出信号的质量,从而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行波管的预失真线性化技术作为一种通信系统中重要的信号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行波管带来的非线性失真,并提高信号的传输带宽和传播距离。
研究其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在L波段的应用,可为无线通信系统提供更高效、更快速、更可靠的通信服务,为实现“5G+”时代的无线通信技术做出积极贡献。
三、研究方法和计划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对行波管的非线性特性进行实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2.探究预失真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比较不同预失真技术的优缺点。
3.基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分析不同预失真技术在L波段行波管中的应用,重点研究以数字信号处理为核心的直接数字预失真技术和统计预失真技术。
4.利用matlab等仿真工具对所提出的预失真技术进行仿真分析,比较其效果。
本研究的计划如下:1.第一阶段:查阅大量文献,了解目前行波管预失真线性化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第二阶段:对行波管的非线性特性进行实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3.第三阶段:探究预失真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比较不同预失真技术的优缺点。
4.第四阶段:基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分析不同预失真技术在L波段行波管中的应用,重点研究以数字信号处理为核心的直接数字预失真技术和统计预失真技术。
5.第五阶段:利用matlab等仿真工具对所提出的预失真技术进行仿真分析,比较其效果。
6.第六阶段:总结、分析研究结果,撰写毕业论文。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有:1.深入研究和掌握行波管预失真线性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应用,为行波管的预失真线性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种数字基带直接预失真线性化技术方法

Sp 2 0 e . 接 预 失 真 线 性 化 技 术 方 法
邬 书跃 田新 广 , , 陈奕军
(. 1 湖南 涉外经济学 院电气与信息工 程学 部 , 中国 长沙 4 0 0 ;. 12 5 2 国防科技 大学 电子科学 与工程学 院, 中国 长沙 4 07 ) 10 3
(.T eD pr n EetcadI o a o nier g H n oee f n raoa Eo o i , hnsa 125 C i ; 1 h eamet f l r n fr tnEgnei , u a C lg It t n cnme C agh 400 , h a t o ci n m i n n l o e il n s n
维普资讯
20 08年 9月 第 3 卷 第 3期 l
湖南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学报
J un lo tr ce c n n N r lU iest o r a fNaua S in eo Hu a oma nv ri l f y
Vo . 1 No. 13 3
T o t a nay i nd smulto n i ae t a e ln a e r e c n ra h a d a mp o e n o sd rn h he r i la l ss a i i c ain i d c t h tt i e rd g e a e c n i e li r v me t c n ie g t e h i
h e r rn r ou tn n ; e hn ei a e e c m k a o p ms b w n e u ue . te o e ie m dli l t a e fh le dg e a ae m r i t e t t tf r d t. ao o y h c g ot n  ̄ r n c o e e e o p h i
功放数字预失真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

功放数字预失真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谷林海;葛利嘉【摘要】功放是无线通信发射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无线通信的不断发展,对宽带线性功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功放的非线性特性和记忆效应会导致信号严重失真.为了减小带内失真和邻道干扰,数字预失真成为功放线性化技术中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介绍了功放模型,数字预失真的学习结构、数字预失真器参数的辨识算法等研究现状,探讨了数字预失真的发展趋势,为今后数字预失真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通信技术》【年(卷),期】2015(048)011【总页数】6页(P1207-1212)【关键词】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数字预失真;自适应算法【作者】谷林海;葛利嘉【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动通信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65;重庆通信学院应急通信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TN722.7随着无线通信高速发展,数据速率不断提高,功放的带宽也随之增加,提出了频谱利用率较高的传输技术(如OFDM)和调制方式(如M-QAM),具有非恒定包络、高峰均比、频带较宽等特点,这使调制信号通过功放会产生严重失真,造成信号误码率上升,降低通信系统的性能。
因此,功放的非线性是非常重要的。
功放是无线通信中发射机的重要组成器件,其非线性引起传输信号频谱扩展和干扰相邻信道,这就必须采用高线性功放,减小对通信系统的影响。
然而,功放的效率和线性度是一对矛盾。
因此,为保证不失真的前提下提高功放的效率,提出了许多功放线性化方法,常用的有功率回退[1]、前馈[2]、负反馈[3]、非线性器件线性化技术[4]、包络分离和恢复技术[5]、预失真[6]等,但仍没彻底解决功放的效率和线性度之间的矛盾,不过预失真在目前功放线性化技术中是最有发展潜力的。
预失真分为射频预失真和数字预失真(Digital Pre-Distortion,DPD)。
射频预失真工作在较高频段,采用模拟电路实现,具有电路简单、带宽宽、成本低等优点,但高阶频谱分量消除较困难。
超宽带信号数字预失真时延补偿算法

doi:10.3969/j.issn.1003-3106.2023.10.007引用格式:赵林军,张海林,王方.超宽带信号数字预失真时延补偿算法[J].无线电工程,2023,53(10):2277-2285.[ZHAOLinjun,ZHANGHailin,WANGFang.DigitalPre distortionTimeDelayCompensationAlgorithmsforUltraWidebandSignals[J].RadioEngineering,2023,53(10):2277-2285.]超宽带信号数字预失真时延补偿算法赵林军1,2,张海林2,王 方3(1.陕西理工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陕西汉中723001;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71;3.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摘 要:数字预失真(DigitalPre Distortion,DPD)是功率放大器(PowerAmplifier,PA)线性化校正的主流技术之一。
DPD两路激励信号间的时延是影响预失真算法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针对DPD系统中信号间因采样而导致的时延模糊问题,基于最优化插值计算理论,在信号幅度互相关函数时延估计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二次线性拟合的信号分数采样间隔时延估计算法。
由该算法的数值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当DPD两路激励信号间的分数采样间隔时延在[-Ts/2,+Ts/2]时,使用二次线性拟合分数时延估计算法所获得时延估计值与理论时延值之间的最大误差不大于0.03Ts。
同时,给出了具有信号时延参数的“插值”滤波器实现的DPD激励信号间的时域补偿方法,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所提的信号时延补偿算法可以获得不大于搜索法可实现的信号误差矢量幅度(ErrorVectorMagnitude,EVM)。
所提算法具有易于数字化实现等优点。
关键词:数字预失真;时延估计;时延补偿;插值算法中图分类号:TN722.7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章编号:1003-3106(2023)10-2277-09DigitalPre distortionTimeDelayCompensationAlgorithmsforUltraWidebandSignalsZHAOLinjun1,2,ZHANGHailin2,WANGFang3(1.SchoolofPhysicsandTelecommunicationEngineering,ShaanxiUniversityofTechnology,Hanzhong723001,China;2.SchoolofTelecommunicationsofEngineering,XidianUniversity,Xi’an710071,China;3.The54thResearchInstituteofCETC,Shijiazhuang050081,China)Abstract:DigitalPre Distortion(DPD)isoneofthemaintechniquesforlinearizationreviseofPowerAmplifier(PA).TimedelaybetweentheexcitationsignalsofDPDisthemainfactoraffectingthestabilityofpre distortionalgorithms.Basedontheoptimalinterpolationtheoriesandthetimedelayestimationalgorithmofsignalamplitudecross correlationfunction,atimedelayestimationalgorithmforsignalfractionalsamplingintervalbasedonquadraticlinearfittingisproposedtosolvetheproblemoftimedelayfuzzinessinDPD.Accordingtonumericalanalysesresults,whenthefractionalsamplingintervaldelaybetweenthetwoexcitationsignalsofDPDfallswithin[-Ts/2,+Ts/2],themaximumerrorbetweenthetimedelayestimationvalueobtainedusingquadraticlinearfittingfractionaldelayestimationalgorithmandthetheoreticaltimedelayvalueisnotgreaterthan0.03Ts.Atthesametime,themethodofusingan“interpolation”filterwithsignaltimedelayparameterstoimplementtimedomaincompensationbetweentheexcitationsignalsinDPDisdiscussed.NumericalanalysesresultsshowthatthesignalErrorVectorMagnitude(EVM)obtainedbyusingtheproposedsignaltimedelaycompensationmethodisnotgreaterthanthatobtainedbyusingLUTmethod.Theproposedalgorithmhastheadvantageofeasytoachievedigitalimplementation. Keywords:DPD;timedelayestimation;timedelaycompensation;interpolationalgorithm收稿日期:2023-05-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1A200915);陕西省科技厅专项委托项目(2021JCW15)FoundationItem:KeyProgramSupportedbyJointFundsof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U21A200915);SpecialProjectofScienceandTechnologyProgramofShaanxiProvince(2021JCW15)信号与信息处理0 引言数字预失真(DigitalPre Distortion,DPD)是改善功率放大器(PowerAmplifier,PA)输出特性的一种技术[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Re e r h f Ti e—De a n Pr d s o to Li e r z to Te h l g sac o m l y i e it r i n n a i a i n c no o y
Hale Waihona Puke ‘ CAO n —r n Xi og
( o p tr cec eat e tMi i gU i r t,uh u3 0 , hn ) C m ue S i eD pr n , n a nv sy F zo 5 8 C ia n m Jn ei 1 0
i rv sa lo tm ft mp o e n ag r h o me—d lye t t n Smuain r sl e n t t h tte po oe l0i m s i i ea si i . i lt eut d mo sr eta h rp s d ag r h i ma o o s a t
ef ci e.a d c u d b s d i r dso i n ln a iain tc n lg .Th r d so t n wih tme—d ly e tma fe tv n o l e u e np e itr o i e rz to e h oo y t ep e itri t i o e a si — to o l v r o h ia v n a e ftme—d ly,a d i r v i e rz to ro a c s o o ra l— i n c u d o e c me t e d s d a tg s o i ea n mp o e ln a iain pe r n e fp we mp i f m
fe . ir
Ke r s r d s r o t y wo d :p e i o t n;i t i me—d l y e t t n; o r lt n; l —se n e p lt n ea s ma i c rea i mu t i o o i tp i tr oai o
0 引言
用 。这些 调制 信 号 的 包 络 是 波 动起 伏 的 , 有 较 在预失 真放 大器 系统 中应 用 时延 估 计 算 法 , 低 具 降 高 的峰均 比 , 过 非 线 性 的射 频 功 率 放 大 器 后 会 时延对 预失 真算 法 的不 利 影 响 , 高 预 失 真 技 术 经 提 发 生严重 的非线 性失 真 , 加 带外 辐 射 , 生邻 道 的线性化 效果 。 增 产 干扰 。同时 , 信号 调 制带 宽 的增 大 , 功 率 放 大器 使
曹新 容
( 闽江学 院 计算机科学系 , 福州 3 0 0 ) 5 18 摘要 : 预失真技术 已经成为功率放大器线性化 的一项重要技 术 , 受到广泛的研究 与应用 。传输信号 在学 习回路中存在的 延时影响了数字预失真算法的线性化性能 。在分析传输时延对 预失真算 法影响 的基础上 , 改进 了时延估计算 法 , 并将 其 应用在数 字预失真技术 中。通过仿真测试 , 验证 多步 插值 时延 估计算 法 的有 效性 。在 预失真线 性化 技术 中采 用时延 估
表现出明显的记忆效应 , 主要体现为传输信号上、
下 边带 的非 对 称 以及 动 态 的 幅度/ 度 失 真 与 幅 幅
Ab t a t r d so t n h s b e r mii g t c n q e t ie r e p we mp i e s Bu h i sr c :P e i ri a e n a p o sn e h i u o l a i o r a l r. t o n z i f tte t me— d ly i ea n
第1 9卷第 3期
21 0 0年 6月
淮 阴
工
学
院
学
报
Vo _1 . l 9 No 3
Jun l fHu ii nttt fT c n lg o ra o ayn Isi eo eh oo y u
Jn2 0 u . 01
预 失真 线性 化 技 术 中 的时 延研 究
计, 能有效克服传输 时延 的不利影响 , 充分实现预失真技术的线性 化性 能 , 进一步改善功率放 大器 的非线性特性 。
关键 字:预失 真 ; 时延估计 ; 相关性 ; 多步插值
中 图分 类 号 : N 1 T 9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09— 9 1 2 1 )3— 06— 5 10 7 6 (0 0 0 0 3 0
失真技 术 以其 良好 的综合 性 能 成 为一 种 有 效 的线
性化技 术 , 到 广 泛 的重 视 和 深 入 的 研 究 。 当前 受 数字 移 动 通 信 技 术 的飞 速 发 展 , 无 线 信 道 的大部分研究 中, 没有考虑信号传输 回路 中存 对 并 容 量和数 据传输 速 率 的要 求 越 来越 高 。具 有更 高 在 的时延 问题 对线 性 化 性 能 的影 响 。本 文研 究 传 频 谱利用 率 的线 性 调制 技术 及 多 载 波调 制 技 术如 输时延 对 预失 真技 术 线 性 化 性 能 的影 响 , 试 采 尝 O D 正交 频 分 复 用 ) , 到越 来 越 广 泛 的应 用一种 较为 简单 、 F M( 等 得 方便 的运算 方 法 进行 时延 估 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