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脑的10大误解

合集下载

智商认知误区智商七大能力

智商认知误区智商七大能力

智商认知误区_智商七大能力*导读:有许多智商认知误区,比方说脑袋大的就聪明,走出智商认知误区,真正了解自己的智商才是提升智商的关键。

*智商大脑复杂而又神秘,人们对它充满好奇却又了解不多。

英国着名神经学家桑德拉?阿莫特和萨姆?王近日出版了一本专门介绍大脑的书,书中指出了人们对大脑认知的一些常见误区。

误区一:脑袋大小影响智商。

人们常常认为脑袋大的人更聪明,但事实并非如此。

书中指出,人的智商与青少年时期大脑突触的形成有关,发育好的人脑袋不一定长得大。

误区二:大脑只用了1/10。

有一种说法认为,再聪明的人也只使用了大脑的1/10,还有90%脑部资源可以开发利用,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

但事实上,人们每天都在使用大脑的全部,即便是最简单的思考和行动,也要充分动用全部脑组织。

1/10的说法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向人们传递了一条乐观的信息:如果大脑的90%都没被利用上,那么哪怕能再开发其中的一点点,都会给人们带来无限可能。

误区三:体力活比脑力活耗能多。

体育运动、体力劳动常让人气喘吁吁,但实际上大脑的耗能水平却超过身体的其他部位。

一般占人体体重3%的大脑,消耗的能量占身体总能量的1/6,大脑要协调身体器官合作,维持身体正常运转。

误区四:智力题有利大脑发育。

很多人通过智力游戏锻炼大脑,以促进大脑发育,防止脑部老化。

但大脑迟钝多是由于供血量下降,脑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葡萄糖。

比起益智游戏,运动其实更有效,因为它能向大脑提供较为充足的血液。

研究发现,定期进行体育锻炼的老年人比久坐者思维敏捷得多。

*七种能力观察力它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表现等有一个新的认识。

我们可以在学习训练中增加一些训练内容如观察和想像项目,通过训练来提高学员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注意力它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

如我们好的学员能全神贯注地长时间地看书和研究课题等,而对其他无关游戏、活动等的兴趣大大降低,这就是注意力强的体现。

关于大脑的奇葩冷知识

关于大脑的奇葩冷知识

关于大脑的奇葩冷知识
1.大脑重量不等同于智商。

事实上,有些人的大脑比其他人轻,但他们的智商却非常高。

2. 大脑中有超过1000亿个神经元,但它们不会像电线一样连接在一起。

相反,它们通过突触连接,并以非常复杂的方式进行通信。

3. 大脑的右半球和左半球有不同的功能。

左半球控制语言、逻辑和分析,而右半球则控制空间感知、艺术和想象力。

4. 大脑中的神经元可以通过锻炼增加连接。

这意味着,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变得更聪明。

5. 大脑的最高速度是每秒10万亿次操作。

这是计算机所无法比拟的速度。

6. 大脑需要每天至少7小时的睡眠来保持健康。

如果睡眠不足,大脑将无法正常工作,记忆力和注意力也会受到影响。

7. 大脑中的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它会导致人们感到快乐和兴奋。

但是,如果多巴胺水平过高,会导致成瘾和依赖性问题。

8. 大脑中的同步是非常重要的。

当大脑中的神经元同时跳动时,它们可以更有效地通信。

9. 大脑的形状和大小因个体而异。

每个人的大脑都是独特的,就像指纹一样独特。

10. 大脑中的主要燃料是葡萄糖。

如果没有足够的葡萄糖,大脑的功能会受到影响。

- 1 -。

人类大脑的10大未解之谜

人类大脑的10大未解之谜

人类大脑的10大未解之谜一、意识的本质1. 现象描述- 意识是人类大脑最为神秘的产物之一。

我们每天都在体验意识,比如感知周围的世界、思考问题、做出决策等,但意识到底是什么却难以确切定义。

- 从哲学角度看,意识是主观体验的集合,而从科学角度看,它与大脑中的神经活动密切相关。

2. 相关研究与未解之处- 科学家通过脑成像技术,如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发现当人有意识地进行某种活动时,大脑特定区域会被激活。

例如,当人们思考数学问题时,额叶的某些区域活跃度增加。

仅仅知道哪些区域被激活并不能完全解释意识的产生机制。

- 目前的理论如全局工作空间理论认为,意识是大脑中信息广泛传播和整合的结果,但这个理论还不能很好地解释意识的主观体验性,也就是为什么特定的神经活动会产生独特的“我”的感觉。

- 量子意识理论提出意识可能与量子现象有关,但目前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支持这一理论,而且量子现象在温暖、潮湿且复杂的大脑环境中如何稳定存在并与意识相关联也是一个未解之谜。

二、记忆的存储与提取1. 现象描述- 记忆是人类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能够记住过去的经历、学习到的知识、技能等。

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能够暂时存储信息,而长期记忆则可以长时间甚至终身存储信息。

- 例如,我们能够回忆起小时候的某些事件,或者背诵多年前学习的诗词,这都是记忆在起作用。

2. 相关研究与未解之处- 在大脑中,海马体被认为与记忆的形成密切相关。

海马体受损的患者往往难以形成新的记忆。

但是,记忆在大脑中的具体存储形式仍然不清楚。

- 科学家发现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强度可能与记忆有关,即长期记忆可能是通过突触可塑性来实现的。

当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不断增强时,记忆就被存储下来。

单个记忆是如何在众多神经元组成的复杂网络中被精确编码和存储的仍然是个谜。

- 记忆的提取机制也很复杂。

有时候我们想要回忆某件事情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但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又突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来。

科学揭秘有关大脑的10大谬论_

科学揭秘有关大脑的10大谬论_

科学揭秘有关大脑的10大谬论_大脑是人体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器官之一。

它控制着我们的神经中枢系统,使我们得以行走、说话、呼吸和思考。

大脑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由1000亿个左右的神经元组成。

关于大脑人类需要了解的东西非常庞杂,因此在医学和自然科学领域有许多专门研究大脑的学科分支,包括神经病学(治疗大脑生理疾病的学科)、心理学(包括对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研究)以及精神病学(治疗精神疾病和行为紊乱的学科)。

这些学科之间都互有交叉,在其他相关领域也渗透着有关大脑的研究。

这些学科自古以来已经以各种不同形式存在,因此你可能会认为我们已经知道有关大脑的全部知识。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虽然经过几千年对每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大脑中仍然存在很多谜团。

而且由于大脑是如此的复杂,我们倾向于将大脑的工作原理简单化,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它。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导致了许多关于大脑的谬论。

让我们看一看有关大脑的10个谬论,首先,让我们从它的颜色开始吧。

你的大脑是灰色的你曾经想象过大脑的颜色吗?可能没有吧,除非你是医学圈的人。

我们的身体有彩虹中的所有颜色,这以血液、组织、骨头以及其它液体的形式来表现。

但你可能在教室或电视上看到过装在瓶子里的大脑标本,大多数时候,这些大脑都是全白色的、灰色的、或者微黄色的。

事实上,此刻在你脑壳中活蹦乱跳的大脑并不是一个单调的淡灰色,它也可以是白色、黑色和红色的。

像很多关于大脑的谬论一样,这个也与事实搭一点边,因为大脑的大部分是灰色的。

有时整个大脑都被称为脑灰质。

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著名侦探赫科尔?波洛经常用他的“灰色小细胞”来讲话。

脑灰质存在于大脑各个部分(也存在于脊髓中),它由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如神经元。

然而,大脑还含有脑白质,其中含有的神经纤维连接着脑灰质。

那些黑色的部分被称为赛梅林氏神经节,其拉丁语意为“黑色物质”。

它呈黑色是因为神经黑素的缘故,神经黑素与头发和皮肤中的黑色素是一样的,它也是基底神经节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经常被误解的科学常识

经常被误解的科学常识

经常被误解的科学常识
“人类只使用了大脑的10%”这句话是一个经常被误解的科学常识。

许多人认为我们只使用了大脑的10%,而其余90%则处于闲置状态。

然而,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事实上,我们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工作,即使在睡觉时也是如此。

大脑是一个复杂的器官,由数十亿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都与其他神经元相连,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神经网络。

这个网络负责控制我们的思维、行为和感觉。

虽然我们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工作,但是我们并不是在所有时候都使用所有的神经元。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只使用了一小部分神经元,而在其他情况下,我们使用了更多的神经元。

这取决于我们正在进行的任务和我们的思维方式。

大脑的不同区域也有不同的功能。

例如,额叶负责决策和计划,颞叶负责记忆和语言,而小脑则负责协调运动。

因此,我们在不同的任务中使用不同的大脑区域。

我们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工作,而不是只使用了10%。

这个说法是一个常见的误解,可能源于早期的神经科学研究。

虽然我们并不是在所有时候都使用所有的神经元,但我们的大脑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器官,每个神经元都在不同的时间和任务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人脑10大未解之谜

人脑10大未解之谜

人脑10大未解之谜
人脑是一个非常神秘和复杂的器官,仍然存在许多未知的问题和未解之谜。

以下是人脑的十大未解之谜:
1.睡眠:睡眠是人脑最神秘的行为之一,我们仍然不清楚为什么我们需要睡眠以及睡眠如何帮助我们保持健康。

2.记忆: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记忆的本质和存储方式,以及为什么某些记忆可以保留,而其他则会遗忘。

3.意识:我们仍然不知道什么是意识以及如何定义它。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哲学家和科学家很长时间。

4.大脑的工作方式:尽管我们已经了解了大脑的一些基本知识,但我们仍然不知道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包括如何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检索信息等。

5.神经退行性疾病:我们仍然没有找到治愈或预防像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症和亨廷顿舞蹈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方法。

6.大脑和身体的互动:我们还不知道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互动如何影响身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7.情绪和情感:我们仍然不知道情绪和情感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大脑中处理和控制的。

8.大脑的可塑性: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大脑的可塑性,即大脑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学习新的事物。

9.意识和自我:我们仍然不知道什么是意识和自我,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大脑中产生和控制的。

10.大脑和宇宙:我们还不了解大脑和宇宙之间的关系,包括人类是否有灵魂和意识是否可以在死亡后继续存在等问题。

人脑的十大谜团

人脑的十大谜团

人脑的十大谜团1、意识每天从睡梦中醒来之后,我们能第一时间感受到升起的旭日,窗外的小鸟也欢快的唱着歌谣,早晨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我们心底滋生起一丝丝喜悦之情。

这一切感知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意识——自古以来,这都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科学谜团。

该领域最大的不解之谜就是大脑究竟是如何运转以对外界产生主观感受的呢?可是,科学家们在努力解决这一谜团的时候,却发现一个接一个的新谜团接踵而至了。

2、深度冷冻状态到目前为止,我们都认为长生不老纯属天方夜谭。

不知你听说过人体冷冻学(cryonics)没有,这是一个开创性的研究领域,它或许能给人类第二次生命的机会。

有一个人体冷冻学中心,同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有些相似,那里将大量的人类遗体冰冻于零下320华氏度(78开氏度,-196摄氏度)的液体氮之中。

这种科学持有的观点是,如果将现在因患有不治之症而死亡的人体冷冻起来,等到以后找到了治愈这些病症的方法后,说不定能帮助这些人死而复生。

科学家们设想能让人类大脑在冷冻液体中得到冷藏保存,然而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并没有一具遗体能复苏过来,因为这种技术根本就不存在。

事实上,人类的大脑如果不能在一个精确的温度范围之内,那么脑细胞很快会凝结,然后爆破成碎片。

3、终老之谜别再纠结于长生不老的故事了,去看看好莱坞电影就足够啦。

但是我们还是会忍不住发问:为什么人类会有年龄范围的限制呢?我们出生时就好比一部机器,内部的零件构造运转着来抵御疾病和伤痛,时间长了机器磨损的厉害了,人的身体也一天天走下坡路,事实上,身体对于物理伤害和外界压力的适应力也在逐渐减弱。

有关人类为什么受年龄限制的相关学说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1)同人类其他特性一样,年龄也是遗传基因的一部分,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2)另外是一种相对消极的观点,人类细胞在生命过程中自然损坏,寿命的存在不为任何目的任何理由。

大脑常见错误知识(大脑的常见误解)大脑的真相,大脑的神经神话

大脑常见错误知识(大脑的常见误解)大脑的真相,大脑的神经神话

序号错误观念研究结果1 我们每个人的人脑开发了不到10% 我们的大脑100%都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信你看中风人群,大脑稍微出点问题,然后整个人就不好了2 聆听古典音乐如莫扎特,能让人变得更聪明,所以胎教让人趋之若鹜。

听音乐不能让人变得更聪明但是学习一种乐器能够促进儿童的发展,而在胎教时听音乐,确实提供的更多的是感受刺激。

3 一些人是“左脑人”一些人是“右脑人”我们从事的多数活动都需要大脑两半球的协同工作,通常左右脑协同工作出问题的人都会表现出某些病态特质,不过当某些人具备某些特长之后,可能确实存在大脑某一部分连接和神经髓鞘化更突出的现象。

4 幼儿的大脑一次只能学习一种语言世界上所有的儿童都能一次性同时学习两种以上的语言,这点你可以在3-5岁左右的孩子上得到很深刻的体会。

因为语言在人脑内发生的编码是大致相当的。

5 我们无法改变大脑我们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改变6 一旦大脑受到损害,这种损伤都将是永久性的。

多数的大脑在受到过轻微损伤之后,个体都能够很好的恢复过来。

另外还可以了解一下脑可塑性的相关证据7 玩数独等游戏能阻止大脑老化玩数独游戏能让你更擅长玩数独和其他类似的游戏。

但说到减缓衰老,锻炼身体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不过确实有证据显示CRT和CCRT等认知游戏有延缓老年痴呆的效果,同时也显示在群体条件下,某一领域的专家确实会衰老的比较慢。

8 人类拥有世界所有生物中最大的大脑抹香鲸大脑的重量约为人类大脑重量的五倍9 酒精类饮料会杀死脑细胞酗酒不会杀死脑细胞,但它会损害神经末端的树突,从而导致大脑中信息传递的过程出现问题。

而这种损害几乎是不可逆的。

但请注意,前提是酗酒,而不是日常喝酒。

10 青少年的大脑与成人的大脑相同青少年的大脑与成人的大脑存在明显的差异,它们被称为“脱缰的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脑的10大误解
心理学作家克里斯蒂安·贾勒特(Christian Jarrett)写了一本有关大脑的书,名为《大脑的重大“迷思”》(Great Myths of the Brain)。

书中,他采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对现代神经科学中的虚构和事实进行了分析。

在宣传这本书的过程中,贾勒特意识到,这些对大脑的误解正在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不仅伤害着我们的孩子,也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商业和真正的神经科学研究。

大脑的重大“迷思”
以下便是他列举出来的十个对大脑的重大误解。

1)世界各地的许多学校教师都对一些误解深信不疑,例如可以将儿童分为左脑型和右脑型,又比如我们只使用了大脑的10%。

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打个比方,如果一位老师认定某个学生是“左脑型”,并因此认为他缺乏创造力,那这个孩子就有可能无法接触到有益的创造性活动。

左脑型和右脑型
2)与上面类似,教育活动家会将神经科学的发现移花接木,用于支持自己的理论。

例如,心理学者利奥纳德·萨克斯(Leonard Sax)就创办了全国单性公共教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ingle Sex Public Education),宣称女孩和男孩由于大脑的不同,需要分开接受不同的教育。

贾勒特对萨克斯书中引用的一项关键研究进行了分析,发现萨克斯对研究中的试验性结果进行了过度阐释,并以此提出了毫无根据的主张。

在2014年的一项综合分析中,并没有发现单一性别教育会给男孩或女孩带来好处的证据。

3)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神经科学家维莱亚努尔·拉马钱德兰(V.S Ramachandran)
对镜像神经元进行了大量的炒作。

他认为这些神经元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并提出受损的镜像神经元系统是自闭症的根源。

最新的研究显示情况并非如此,也许是时候结束这一大脑“迷思”了。

4)对大脑的误解还被用于证明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

即使没有不靠谱的神经科学研究结果,女性也已经受够了性别歧视的困扰。

2013年,有人根据一项靠不住的大脑连接研究称,研究结果证明了男性更擅长阅读地图,而女性更擅长多任务处理。

事实上,那项研究根本没有涉及到这些活动。

5)对神经科学的偏见可以导致人们对现代技术产生恐惧。

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苏珊·格林菲尔德(Susan Greenfield)。

她声称互联网正在摧毁我们的记忆和身份认知,但事实上,
现有证据表明情况恰好相反。

最糟糕的是,她将互联网的兴起与自闭症诊断率的增加联系在一起,但科学家称这二者实际上完全没有联系。

对神经科学的偏见可
以导致人们对现代技术产生恐惧
6)大脑训练公司经常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毫无根据的宣传。

他们宣称,只要参与他们的游戏,就可以促使你的大脑健康产生革命性的改变,社交或阅读能力的提高更是不在话下。

2014年10月,数十位神经科学家发表了一份公开信,警告称“夸张和误导的宣传利用了老年人对认知能力下降的忧虑”。

7) 对昏迷的误解也会给患者家庭带来错误的希望。

研究者对好莱坞影视中有关昏迷的描写进行了分析,发现情况被描述得十分乐观,已经脱离了现实。

在那些作品中,病人从数年的昏迷中苏醒过来后,几乎安然无恙,而且常常有着古铜色皮肤,身体十分健康。

事实上,大多数(甚至是全部)昏迷病人并不能完全康复。

对于脑损伤、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等有关大脑的疾病,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误解。

对昏迷的误解也会给
患者家庭带来错误的希望
8)精神疾病的“化学平衡”理论不仅是错的,而且导致人们过多地关注精神疾病的生物学解释。

这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害处,但事实上,已有研究表明,生物学解释会增加病人的耻辱感,削弱他们对康复的希望。

9)在商业世界中,真实神经科学与神经骗局的混淆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神经语言编程依然流行,但近期的一篇学术综述指出,这一运动是“代表伪科学的垃圾。

”与此同时,诸如“神经领导学”和“神经管理学”等新领域更多是披着大脑科学外衣的心理学;真正基于大脑的成果很少,而且通常所依据的研究十分不足。

所有这些问题都可能使商业变得低效,甚至损害商业的发展。

10)为什么记者们总是把“大脑”一词放在标题中,而文章甚至与大脑没有一点关系?现在的文章题目似乎已经不能再像“你为什么拖延的秘密”或“科学解释你对电子邮件上瘾的原因”那样,而是要把重点放在“你的大脑在拖延”,或“你的大脑已经上瘾”上面。

2013年,《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甚至写道“神经科学指导与伊朗的谈判”,事实上,文章内容全是心理学和历史。

对大脑概念的滥用助长了对真正神经科学研究的冷嘲热讽,使我们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变得不再感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