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情绪启动对注意偏向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开题报告】不同情绪特质的儿童对注意的选择性

【开题报告】不同情绪特质的儿童对注意的选择性
3.2.1 问卷研究:测量儿童的情绪特质 3.2.2 实验研究:测量儿童注意的选择性 4 结果分析 4.1 情绪特质与注意选择的相关 4.2 情绪对注意选择的影响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一)研究对象 被试来自杭州市少年宫幼儿园学前班的 94 名儿童,其中男生 44 名,女生 50 名,
平均年龄为 6.11+0.20 岁。 (二)研究方法 1. 问卷研究,测量儿童的情绪特质
向幼儿父母发放问卷。问卷采用 Rothbart 等人(2001)编制的儿童行为问卷 Children’s Behavior Questionnaire(CBQ),该问卷包括 195 道题,包含活动水平、生气、 趋近、注意集中、不适、害怕、冲动、抑制控制等 15 个维度,这些维度构成外向性、 消极情绪和努力控制三个因子。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67-0.92,平均信度为 0.75。问卷采用七点计分,1-7 分表示“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本研究主要考 察生气、害怕和害羞三个纬度。生气包括 6 个题目,比如,当要求他/她在休息时不要 乱动,他/她就会生气;害怕包括 6 个题目,比如,当听到贼、“大灰狼”或其他有威胁 的人时感到害怕;害羞包括 6 个题目,比如,即使和认识很久的人在一起,有时也会 害羞。 2. 实验研究,测量儿童注意的选择性
2
四、参考文献
Derryberry, D., & Reed, M. A. (2002). Anxiety-related attentional biases and their regulation by attentional control.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11, 225-236. Reed, M. A., & Derryberry, D. (1995). Temperament and attention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trait informat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8, 135-147. Perez-Edgar, K. & Fox, N. A. (2005). A behavior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 of children’s selective attention under neutral and affective conditions.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6, 89-118. Derryberry, D., & Reed, M. A. (1994). Temperament and attention: Orienting toward and away from positive and negative signal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6, 1128–1139. Derryberry, D., & Reed, M. A. (2002). Anxiety-related attentional biases and their regulation by attentional control.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11, 225–236. He, J., Degnan, K. A., McDermott, J. M., Henderson, H. A., Hane, A. H., Xu, Q., & Fox, N. A. (2010). Anger and approach motivation in infancy: Relations to early childhood inhibitory control and behavior problems. Infancy, 15, 246-269. Saarni C.(1997).Coping with aversive feelings.Motivation and emotion, 21: 45~63 Jenkins J M.(2000).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egulatory aspects of emotion.Cognition and Emotion,14: 261~282 Wang Q.(2003).Emotion situation knowledge in American and 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 and adults.Cognition and emotion, 17(5): 725~746 俞国良, 董妍. (2007). 情绪对学习不良青少年选择性注意和持续性注意的影响. 心理学报, 39, 679687. 郝芳, 俞国良. (2008). 搜索威胁:负性情绪图片的选择性注意.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6, 640-648. 李一员. (2006). 选择性注意在儿童干扰控制中的作用.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朱湘茹, 张慧君, 吴婷婷, 罗跃嘉. (2009). 情绪控制对奖赏加工的影响:来自 ERP 的证据. 自然科 学进展, 19, 806-812. 董妍,俞国良.(2007).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的编制及应用.心理学报,,39(5): 852-860 潘毅,许百华,金红军,刘伟.(2010).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选择的自动导向作用.心理学报,33 (1):31~35 罗婷,焦书兰.(2004).注意分配与注意选择能力的年龄差异比较.心理学报,27(6):1307~1309

情绪对注意范围影响

情绪对注意范围影响

情绪对注意范围影响的应用
情绪调节有助于提高工作 效率
情绪调节有助于改善人际 关系
情绪调节有助于提升心理 健康水平
情绪调节有助于增强自我 控制能力
情绪调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情绪调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挫折 情绪调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自信心 情绪调节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和提高教育质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心理健康领域:通过研究情绪对注意范围的影响,可以深入了解心理疾病 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教育领域:教师可以利用情绪对注意范围的影响,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广告和市场营销领域:了解情绪对注意范围的影响,可以帮助广告商和市 场营销人员更好地设计和推广产品和服务。
未来研究可以探索更多情绪调节策略对注意范围的影响,例如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等。
进一步研究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在不同情境下对注意范围的影响,以提高情绪调节的 针对性和有效性。
未来研究可以结合神经科学技术,深入探讨情绪调节策略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从而揭示其对注意范围的神经机制。
针对不同人群(如青少年、老年人等)开展研究,探究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不同人 群注意范围的影响,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定义:消极情绪是指负面的情绪体验,如悲伤、焦虑、愤怒等。
影响:消极情绪可能导致注意范围缩小,使人只关注与当前情绪相关的信息,忽略其 他重要信息。
原因:消极情绪可能引发大脑中的警觉反应,使人的注意力集中于潜在的威胁或危险, 从而限制了注意范围。
实验证据:一些心理学实验表明,当人们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他们更容易忽略与当 前情绪不相关的信息,导致注意范围缩小。
情绪调节的重要性:情绪调节能力是心理咨询师必备的核心技能之一,能够帮助来访者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提高心 理健康水平。

情绪智力影响注意偏向的研究综述

情绪智力影响注意偏向的研究综述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9, 9(8), 1429-1434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9 in Hans. /journal/aphttps:///10.12677/ap.2019.98175A Review of the Effect of EmotionalIntelligence on Attentional BiasXinyuan PengSchool of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CNU, ShanghaiReceived: Jul. 29th, 2019; accepted: Aug. 14th, 2019; published: Aug. 21st, 2019AbstractEmotional intelligence can be regarded as TEI associated with personality traits, as well as AEI similar to cognitive ability, which is an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resource and ability to promote mental health. EI protects mental health by acting as a buffer against stress. However, AEI and TEI acts in different ways to buffer the negative effects brought by stress, which may be caused by dif-ferent early attentional bias of emotional information regulated by EI. Currently, 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whether EI can regulate attentional bias to threat-related stimuli under stress. In the future, how TEI and AEI affect attentional bias, and how they affect atten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stressful conditions are possible research directions.KeywordsEmotional Intelligence, Adaptive Outcomes, Attentional Bias, Stress情绪智力影响注意偏向的研究综述彭馨媛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收稿日期:2019年7月29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14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21日摘要情绪智力可以被视为与人格特质有关的特质情绪智力(TEI),以及与认知能力类似的能力情绪智力(AEI),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心理资源和能力。

情绪启动对初中生注意偏向的影响研究

情绪启动对初中生注意偏向的影响研究

情绪启动对初中生注意偏向的影响研究情绪启动对初中生注意偏向的影响研究引言:情绪是人类内在的身心反应,对个体的认知、注意、情感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而作为中学阶段的关键时期,初中生的情绪状态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研究将探讨情绪启动对初中生注意偏向的影响,以期对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所裨益。

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本研究选取了来自三所初中的180名学生,年龄介于12至14岁之间。

出于实验的需要,研究对象没有精神疾病、认知能力和感知缺陷等。

2. 材料准备情绪启动材料包括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中性情绪。

正性情绪材料包括欣喜、惊喜和喜爱等;负性情绪材料包括愤怒、悲伤和恐惧等;中性情绪材料包括中性表情和日常生活图像等。

3.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情绪启动-注意偏向范式,通过呈现情绪启动材料来激发初中生的情绪反应,并观察他们在注意任务中的注意偏向。

4. 测试过程首先,研究者介绍了实验的目的和流程,并征得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的同意。

然后,每位学生接受了情绪启动材料的呈现,每种情绪材料分别呈现5次,间隔时间为10秒。

最后,学生们进行了注意任务,即配对图片选择任务(PPT)。

在任务中,学生需要判断两张图片中的特征是否相似。

结果:1. 情绪启动对注意偏向的影响在注意任务中,研究发现正性情绪启动组的学生更倾向于注意与积极信息相关的刺激,而负性情绪启动组的学生更倾向于注意与消极信息相关的刺激。

而中性情绪启动组的学生对于正性和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没有显著差异。

2. 性别差异研究还发现,在正性情绪启动组和负性情绪启动组中,女生相比男生对于情绪启动的注意偏向更加明显。

而在中性情绪启动组中,性别间的注意偏向没有显著差异。

讨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情绪启动对初中生的注意偏向有显著影响。

正性情绪启动和负性情绪启动引发了不同的注意偏向,这可能与个体对于情绪刺激的感知和情感反应有关。

而性别差异的发现表明,男女在注意偏向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情绪启动、风险偏好对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情绪启动、风险偏好对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情绪启动、风险偏好对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框架效应是指一个问题或选项的呈现方式会影响人的决策,即人们对于同样的问题或选项,在前提的不同表述下会有不同的决策结果。

早期研究发现,在描述同一个选项时,如果强调其正面性,人们更有可能接受该选项;而如果强调其负面性,人们可能更有可能拒绝该选项。

近年来的研究则进一步探讨了情绪启动和风险偏好在框架效应中的影响。

情绪启动指人们受到情绪刺激后,将更有可能被呈现方式所影响;风险偏好指在一定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做出冒险的决策。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情绪启动和风险偏好在框架效应中的影响:1.情绪启动与框架效应:探讨情绪启动是否会加强框架效应的影响。

2.风险偏好与框架效应:探讨风险偏好是否会改变框架效应的影响。

3.情绪启动与风险偏好的交互作用:探讨情绪启动和风险偏好的交互作用是否会影响框架效应。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针对不同情境下的决策场景,利用文献分析、实验等方法,探讨情绪启动、风险偏好对框架效应的影响:1.文献分析:综述框架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并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情绪启动和风险偏好的作用机制。

2.实验设计:采用实验法,通过给实验对象不同的情境刺激,观察不同情境下情绪启动和风险偏好对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的影响,并探究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

3.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并进行比较,探究情绪启动、风险偏好对框架效应的影响。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进一步探究决策行为中的心理机制有重要意义。

针对情绪启动和风险偏好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因素的探究,可以在理论上为框架效应的研究提供更为全面的认识,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决策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同时,本研究对于决策者、市场营销、金融机构等方面也有相关的实践意义,在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研究方案1.文献分析与框架设计:搜集相关文献进行综述,设计实验框架。

2.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通过实验法收集数据,开始实验。

情绪与注意力探索情绪对注意力的调节作用

情绪与注意力探索情绪对注意力的调节作用

情绪与注意力探索情绪对注意力的调节作用心理学研究一直以来都在关注情绪和注意力之间的关系。

情绪是人类内心体验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注意力则是指一个人对某种刺激或目标的关注和集中程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情绪状态会对我们的注意力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

本文将探讨情绪对注意力的调节作用,并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积极情绪对注意力的调节作用积极情绪是指人在愉悦、乐观和满足的心理状态下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在积极情绪下,注意力往往更加集中和敏锐。

科学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当人们处于积极情绪中时,他们更容易保持专注和集中精力,这对于学习、工作和解决问题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还表明,积极情绪可以促使人们更加开放和灵活地处理信息。

积极情绪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创造性思维任务中,积极情绪有助于扩展注意力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升个体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消极情绪对注意力的调节作用消极情绪是指人在悲伤、恐惧、愤怒等负面情感状态下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与积极情绪相比,消极情绪往往具有更强的情绪唤醒效果。

在消极情绪下,注意力往往更加敏感和集中。

这是因为消极情绪激发了人们对威胁、危险或挑战的关注,从而促使人们对相关信息更加敏感和集中。

然而,消极情绪对注意力的调节作用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消极情绪过度激发可能会导致注意力过度集中在负面信息上,而忽略了其他更为重要的信息。

这种注意力偏向负面信息的现象被称为"注意偏向性",在抑郁和焦虑等情绪障碍中较为常见。

三、情绪调节对注意力的应用价值情绪调节对注意力的调节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人们可以通过调节自身情绪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例如,在工作中积极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和愉悦的心态,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而在学习中,通过积极的情绪调节,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情绪诱发情景下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研究

情绪诱发情景下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研究

情绪诱发情景下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研究作者:潘超超周爱保刘锦涛谢珮来源:《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年第10期摘要为了考察正常个体在情绪诱发情境下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本研究采用2(情绪状态:正性情绪,负性情绪)×2(被试性别:男性,女性)×3(情绪面孔性质:正性,中性,负性)的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为反应时。

实验结果表明:(1)与中性面孔相比,被试对情绪面孔存在注意偏向;(2)情绪状态与情绪面孔的交互作用显著。

在正性情绪状态下,被试存在对正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在负性情绪状态下,被试存在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

(3)情绪面孔和被试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

男性对正性情绪面孔存在注意偏向,女性对负性情绪面孔存在注意偏向。

关键词情绪诱发;情绪面孔;性别;注意偏向分类号B842.6DOI: 10.16842/ki.issn2095-5588.2018.10.0021引言注意偏向是指个体对特定刺激的高敏感性并伴随的选择性注意(高笑,陈红, 2006)。

在认知心理学中,注意偏向被定义为特定刺激对心理加工资源的把持,而对其他刺激信息的加工排斥(艾森克,基恩, 2004)。

已有研究表明,人们对负性刺激存在心理加工和行为反应上的优先效应,甚至在无意识状态或注意资源极度匮乏的条件下,负性情绪信息也能自动地捕获我们的注意,从而导致注意偏向(王宏超,雒淼淼,贾江晓,陈婷婷, 2018; Kennedy & Most, 2015)。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负性信息(尤其是威胁性信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人们所存在的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地识别工作和生活情境中的潜在威胁,有利于迅速地作出决策,并产生相应的逃离行为。

人们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正是进化过程中适应性行为的表现。

情绪诱发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以及通过一系列程序来诱发个体特定情绪状态的过程(Martin, 1990)。

情绪诱发方法是指在“在非自然和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唤起个体临时性情绪状态的策略”(Banos, Liano, Botella,Alcaniz,Guerrerro &Rey, 2006)。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情绪词汇注意偏向的影响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情绪词汇注意偏向的影响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情绪词汇注意偏向的影响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情绪的调节和管理。

情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常常出现的一种心理活动,它不仅能够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对人们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

情绪的管理和调节对个体的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情绪调节的过程中,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情绪的信心和信念,对情绪词汇的注意偏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情绪词汇注意偏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情绪词汇注意偏向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情绪词汇注意偏向是指个体在面对某种情绪刺激时,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对情绪词汇的倾向。

情绪词汇注意偏向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认知因素、情绪因素以及个体差异等。

认知因素主要是指个体对情绪词汇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情绪因素主要是指个体在情绪调节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和情绪反应,而个体差异则是指个体在认知和情绪因素上的差异所导致的情绪词汇注意偏向的差异。

研究表明,情绪词汇注意偏向会对个体的情绪调节和情绪体验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个体在面对情绪刺激时,如果注意力偏向于积极的情绪词汇,那么个体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调节能力会得到加强,从而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相反,如果个体在面对情绪刺激时,注意力偏向于消极的情绪词汇,那么个体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调节能力会受到负面影响,从而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或调节情绪的信心和信念。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自我认知因素、社会支持因素以及情境因素等。

自我认知因素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情绪调节能力的认知和评价,社会支持因素主要是指个体在情绪调节过程中获得的外部支持和帮助,而情境因素则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表现。

情绪词汇注意偏向也会影响个体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当个体更加注意积极的情绪词汇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和乐观地面对情绪调节的挑战,从而增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应用心理学情绪启动对注意偏向的影响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背景:1.情绪启动(emotion - priming)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Bower于80年代初期提出了关于情绪和记忆的联想网络模型,他认为,情绪或记忆是这个网络上的结点,其他部分的变化必然引起这些结点的变化。

造成这些变化的可以是任何刺激,如听觉的、视觉的、语言的,也可以是其他的。

对情绪结点的刺激,可以引发扩散性的兴奋,这种兴奋可以降低与此有关的结点的感觉阈限,如情绪关联词语等。

9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关于情绪对行为产生影响的“无意识情绪模型”,这个模型有2种:一是“添加模型” ,认为某些无意识的刺激会诱发人的某种情绪模式的产生,促使人们出现一种弥散性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通过无意识的方式添加到其他状态之中,对人的行为发生影响。

第二个模型是“注意模型”,这个模型认为,具有情绪刺激的信息会更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

2.视觉系统加工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对要加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取舍。

通过注意控制,我们对当前与任务、目的有关的信息进行比较整合,排除、抑制无关信息的干扰,以灵活、优化的方式实现特定的目标。

当无关信息带有情绪色彩时,对其抑制过程研究就更具有生态学意义。

3.有研究者在外显和内隐记忆中发现了心境一致性效应,是指“与编码或提取时的情绪状态具有相同的情感效价的材料对编码及提取的促进作用”,后又有研究证实工作记忆与选择性注意存在显著相关。

而记忆作为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我们可以认为:注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体对外界信息记忆的产生。

4.对情绪障碍患者和典型型人格个体的研究则发现,个体注意资源的分配易受到自身情绪状态影响,对情绪信息进行了无意识的加工。

同时由于生物进化本能等缘故,个体会对负性情绪刺激优先产生关注。

而已有的研究发现,情绪启动在阈下水平时启动较明显,阈上却无法得到保证,据此研究者提出的观点是:阈下知觉启动的产生依赖于对刺激一定程度的加工,这种加工明显超过对刺激的随机加工,但却未达到主观觉知的意识水平以上。

以上,都为本研究提供了实证和理论支持。

意义: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充斥在日常生活中,个体很容接受到各种各样的外界信息刺激,并对其产生相应的态度体验和行为反应,进而影响个体对后续其他信息的筛选和加工。

2.回顾以往研究,虽然在情绪启动方面和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方面有过许多研究成果,但是少有研究者将两者联系起来进行探讨。

并且少有人考虑到注意资源分配是否会对阈上情绪启动时的情绪抑制产生削弱甚至是解除的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内容:1.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了解情绪与注意的关系,以及情绪信息对个体注意的影响和调节,了解与本研究相关的该领域以往的研究成果,如不同意识水平下的情绪启动效果,图片和词语刺激启动情绪的时间效果,个体对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等。

2.以不同效价的情绪启动作为自变量,选定大学生为被试,通过情绪Stroop范式分析情绪启动状况下正常个体对不同词汇刺激的注意偏向,以及不同意识水平下的情绪启动对其造成的影响。

拟解决问题:1.筛选唤醒度、愉悦度合适的刺激图片和词汇2.检验研究假设:情绪启动状况下个体是否会将更多的注意资源分配到相近的刺激上;情绪启动或正常状况下,个体对不同于自身所处情绪状态的刺激,是否有可能将较多注意资源分配到负性刺激上;情绪启动效应的自动加工本质会使受阈下知觉启动的个体较阈上启动个体更容易产生注意偏向,但引起注意偏向的无意识加工是否会导致阈上启动效应的呈现。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实验法被试:大学生预实验:收集正性、负性和中性图片300张以上。

选择的正性图片内容大致包括体育运动、生活场景、动物、环境、婴儿,中性图片则多为日常用品、抽象艺术品、蘑菇、建筑等,负性图片多为军事活动、暴力冲突场面、动物的或人的尸体、伤残个体等。

统一图片规格后,用E-prime程序在计算机上随机呈现图片,位于屏幕中央,呈现时间为6s,图片消失后要求被试对图片的愉悦度(Valence)、唤醒度(Arousal)进行评分9点评分。

评分后得到愉悦度均均存在显著差异,唤醒度正性和负性显著高于中性的图片120张,各效价为40张。

材料:正性、负性、中性图片各40张,正性、负性词汇各40个,总共为120张图片和80个词汇,图片和词汇的唤醒度和愉悦度都预先经过评分。

将图片和词汇随机配对,最终获得6种配对类型(正性—正性、负性—负性、正性—负性、负性—正性、中性—正性、中性—负性),每种配对类型包含40个任务。

6种配对类型构成了3种情绪启动条件,即启动条件(正性—正性、负性—负性)、非启动条件(正性—负性、负性—正性)、控制条件(中性—正性、中性—负性)。

正式实验:采用2(被试间变量:阈下启动和阈上启动)×3(被试内变量:启动、非启动和控制)实验设计。

要求被试进入实验室后先阅读指导语,根据指导语要求对目标刺激(词汇)的颜色作出快速且准确的反应,完成实验。

所有刺激材料均通过E-prime程序在电脑屏幕中央呈现。

每个任务中,屏幕中央先出现一个固定点“+”,持续1000ms,然后呈现启动图片(阈下组呈现时间为20ms,阈上组呈现时间为1000ms),紧接着目标词汇出现,直至被试对其颜色做出按键反应。

一旦被试做出反应,马上进入下一个任务。

整个实验共有240个任务,分成两个序列,每个序列包含120个任务、6种配对类型。

所有任务、所有类型的呈现顺序是随机的。

序列间被试可以自行掌握休息时间。

正式实验前让被试完成练习序列。

数据处理: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分析:检验研究假设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年12月12日—12月17日:开题论证会。

2010年12月18日—12月28日:修改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2010年12月28日—寒假结束:收集数据,撰写论文初稿。

2011年3月1日—3月12日:向指导教师递交初稿。

2011年3月20日—4月6日:修稿并完成第二稿和两篇外文文献翻译。

2011年4月12日—4月19日:毕业论文定稿,完成相关材料填写,装订成册。

2011年4月25日—4月30日:第一次论文答辩。

2011年5月11日—5月16日:第二次论文答辩,确定论文成绩。

五、主要参考文献:[1] Luis Carretie, Francisco Mercado, Manuel Tapia, Jose A.Hinojosa. Emotion, attention, and the ‘negativity bias’,studied through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41(2001)75 - 85.[2] 郑希付.不同情绪图片和词语刺激启动的时间效应.心理学报, 2004,36(5):545-549[3] 周仁来,杨莹.阈上与阈下知觉启动之间的差异:来自Stroop效应的证据.心理科学,2004, 27(3),567-570[4] 程九清,高湘萍.不同意识水平下的情绪启动.心理科学,2004,27(6):1506-1508[5] 杨小冬, 罗跃嘉. 注意受情绪信息影响的实验范式. 心理科学进展, 2004, 12(6): 833-841.[6] 陈少华,郑雪.人格特质对选择性加工偏向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28(5):1135-1138.[7] 钱铭怡, 王慈欣, 刘兴华. 社交焦虑个体对于不同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 心理科学, 2006, 29(6): 1296-1299.[8] N.Kyle Smith, Jeff T. Larsen, Tanya L.Chartrand, John T.Cacioppo. Being bad isn't always good: Affective context moderates the attention bias to ward negative informa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6,Vol.90,No.2,210 – 220.[9] Roy F.Baumeister, Kathleen D.Vohs, C.Nathan DeWall, Liqing Zhang. How emotion shapes behavior: Feedback, anticipation, and reflection, rather than direct caus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2007; 11; 167 - 203[10]蚁金瑶,钟明天,罗英姿,凌宇,姚树桥.情绪图片的阈下启动效应.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3):304-307[11]蚁金瑶,钟明天,凌宇,罗英姿,,姚树桥.情绪启动效应的时程特征.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 16(3):258-260[12]何媛媛,袁加锦,伍泽莲,李红.正性情绪刺激效价强度的变化对外倾个体注意的调制作用.心理学报,2008,40(11):1158-1164.[13]胡治国, 刘宏艳, 彭聃龄, 孙雅峰, 张学新. 注意资源对正常人消极情绪偏向的影响. 心理科学,2008, 31(6): 1377-1380.[14]柳春香, 黄希庭. 特质焦虑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 心理科学, 2008, 31(6): 1304-1307.[15]戴琴, 冯正直. 抑郁患者的注意偏向. 心理科学进展, 2008, 16(2): 260-265.[16]戴琴, 冯正直. 神经质人格对情绪词注意偏向的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 16(4): 361-363.[17]朱诗敏, 郑希付. 短影片启动情绪对注意偏向的影响. 心理科学, 2009, 32(2): 327-330[18]Leaf Van Boven, Katherine White. Immediacy Bias in Emotion Perception: Current Emotions Seem More Intense Than Previous Emo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2009, Vol. 138, No.3, 368–382[19]Kwok-Keung Leung, Tatia M.C.Lee, Paul Yip, Leonard S.W.Li, Michael M.C.Wong. Selective attention biases of people with depression: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iming of depression-related information. Psychiatry Research 165 (2009) 241–251.[20]赵冬梅,刘志雅.创伤性分离个体注意加工的Stroop效应.心理科学,2001,33(1):130-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