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学案

合集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认同科学社会主义,明确社会发展规律,坚信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2.科学精神:通过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对比,加深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

3.公共参与:积极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共产主义奉献力量。

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五环教学法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第一教学板块: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创立(一)目标与导学:阅读课本P11-13找出下列知识点(学习要求:借助课本自主完成,同桌之间交流,统一答案)(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空想社会主义的背景、阶段、代表人物、著作、主要思想、评价(3)三大工人运动及阶级斗争的三种基本形式(4)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5)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基本内容、评价(二)自学与探究1、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展示与评价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师生补充评析。

(四)教师进行重难点点拨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阶段、代表人物、著作、主要思想、评价(1)背景: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一些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2)阶段:(3)评价: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三大工人运动及阶级斗争的三种基本形式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案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案

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下)教学设计【课题】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下)【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的第一框,是整本书的开篇之作。

通过学习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增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学情分析】高一新生对人类社会基本形态的知识有一定积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要结合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过程要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情况,识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系统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一步理解社会形态更迭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通过展示成果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自我表达能力;通过对四种社会形态基本情况的分析,抽象概括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增强理论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感受阶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体会工人阶级的苦难,从而增强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坚定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终究要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趋势。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及推动因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遵循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法治意识: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公共参与: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教学重点】原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情况及生产关系的特点【教学难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课前准备】四种社会形态的图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事例;教学PPT;等【教学过程设计】1.1.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

高中政治必修一 第1章第1节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导学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高中政治必修一 第1章第1节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导学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导学案1.政治认同:领会人类自奴隶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人类文明一次次跨越的意义,能认识到从根本上讲,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能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演变的推动力是科技革命,会分析这种生产关系的变革并不能根本上克服其固有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辩证的看待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文明,辩证的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演变,领会人类自奴隶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再到封建社会,人类文明的一次次跨越的意义,能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问题和危机产生的原因,提高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1.学习重点: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的原因;原始社会没有剥削的原因;私有制的确立;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产阶级的剥削方式;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及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表现、发生的原因。

2.学习难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关系;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2.私有制产生的过程。

3.归纳奴隶社会的阶级对立、主要矛盾和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4.国家的产生和本质。

二、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5.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6.封建社会的对立阶级和主要矛盾是什么?封建社会地主剥削农民的方式有哪些?三、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案: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案: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一、学习目标:1.封建社会的特点、封建剥削制度、历史进步性、主要矛盾与阶级斗争2.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建立、特点、主要矛盾与阶级斗争、经济危机、历史命运3.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二、重点难点重点: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难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三、基础知识梳理(一)封建社会1、封建生产关系①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②确立原因: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的必然结果。

③进步性: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封建剥削制度①经济上——残酷剥削a.基础:在封建社会里,封建,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b.方式:ABC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此外:高利贷、苛捐杂税、徭役)②政治上——等级森严: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等级森严。

③精神上——思想枷锁: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

3、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①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之间的矛盾。

②产生的原因: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

③阶级斗争: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这种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二).资本主义社会1、资本主义的萌芽: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A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B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C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预学案课标要求: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解我国的最大实际和基本国情。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新时代的阶段特征;理解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公共参与:积极投身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苦练本领,贡献自己的力量。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重点难点:重点: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难点:新时代如何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环节一:点赞新时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议学活动一:阅读教材,概括总结。

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1、新时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2、新时代“新”在哪里?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什么意义?环节二:聚焦新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议学情境:视频议学活动二:观看视频,结合教材,概括总结,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1、人民在新时代对美好生活有哪些期待和需要?当前制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进入新时代,我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怎样的判断?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判断?怎么解决?3、有人认为:“进入新时代,我国已经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已经过时了”。

你赞同吗?为什么?环节三:奋进新时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结合教材和自身实际,谈谈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构建思维导图验标: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②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④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具体方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认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1课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教案)-高一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第1课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教案)-高一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二.讲授新课
35
探究活动:播放视频《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晚清各帝国瓜分中国》
自主探究:视频体现了近代中国的什么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状态?中
国人民应该承担起怎样的历史任务?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总结梳理知识点
知识点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1.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与历史任务
原因:①外部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帝国主义的入侵②内部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日趋没。

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2.复兴之路
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
悲惨命运。

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迫
切需要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案学习目标重难点1. 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掌握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 理解《共产党宣言》的科学性,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3. 明确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讨论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4. 认同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坚定道路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重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

难点:《共产党宣言》的科学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一、自主预习——在书中找到以下内容并标出来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3、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和意义4、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过程和意义5、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及主要内容6、归纳总结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二、互动学习总议题: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为何科学?“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桃花源记》里面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思想?议题一:在突破空想中奠定历史条件【探究活动一】思考:如果你身处过去,分别成为有识之士和工人,见到如此景象,你会怎么做?(1)如果你是有识之士,你会......(请结合书本写下你的想法)【探究活动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与实践:圣西门,“实业制度”说服未能实现;傅立叶“和谐制度”富翁出资没人支持;欧文,“新和谐公社”共产主义新村,无法持续下去。

恩格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相适应的。

”《共产党宣言》:“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

”“在他们心目中无产阶级是一个受苦最深的阶级”【思考】他们的努力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2)如果你是工人,你会...... (请结合书本写下你的想法)议题二:在追求真理中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探究活动三】阅读教材P13-14探究与分享【思考】马、恩为何能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最后形成的科学体系批判吸收了哪些理论?有何意义?【探究活动四】有了思想来源,有了历史前提,又有了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结合教材p15探究与分享,思考:此处的“东风”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东风”发表的意义。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主要阐述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其主要矛盾,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第二目“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主要阐述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特点以及这两个社会中统治阶级剥削被统治阶级的方式,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讲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实质。

二、教学目标1.知道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也是最低阶段;了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必然趋势。

2.能够清晰阐述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不断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

3.能够阐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实质,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无法克服的痼疾,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历史趋势,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教学难点:人类社会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四、教学过程课程导入:根据图片资料反映的中国历代服饰变迁,梳理社会发展脉络原始社会服饰商周服饰秦汉服饰隋唐服饰明代服饰清代服饰总结: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服饰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文明的进步与融合和当时的社会风貌。

还有食物、工业、文字等的发展变化,都在述说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①学生探究:分析原始社会的特点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描绘一下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有什么特点?总结: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标要求】
1、把握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2、明确社会形态的决定性因素;
3、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其建立的条件;
4、阐述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5、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及实践的过程。

【知识梳理】
一、原始社会
1、地位:
2、发展阶段:
3、生产关系的特点:
4、社会组织形式:
(1)氏族:在原始社会,按照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2)氏族制度:人们通过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1、奴隶制国家的产生:私有制确立(1)时间:
(2)原因:
(3)过程:
(4)标志:
(5)影响:
2、阶级的含义:
最早的阶级:
3、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4、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5、国家的产生
(1)原因:
(2)最早的国家:
(3)国家的含义:
6、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意义:
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2、封建制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3、封建统治
(1)经济上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地租包括:
(2)政治上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3)思想上
地主阶级通过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4、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1)在封建社会,是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表现形式:抗租抗税运动、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等。

四、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
4、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
5、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基本特征
(2)主要表现
(3)直接原因
(4)根本原因
7、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表现
在生产上:
在阶级关系上: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地位
(3)资本主义终究要被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

1.2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课标要求】
1、明确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阐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及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内容;
3、明确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4、掌握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5、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进程。

【知识梳理】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
三大工人运动: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创立者:
2、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
3、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4、《共产党宣言》
(1)主要内容
(2)意义
5、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1)时间:
(2)具体措施:
(3)意义:
2、十月革命
(1)时间:
(2)具体措施:
(3)意义:
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4、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
5、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6、社会主义具有远大发展前途
(1)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2)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3)从社会主义的实践看,的伟大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体系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