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核心内容解读

合集下载

汽车行业周报:政策刺激叠加需求复苏 看多行业

汽车行业周报:政策刺激叠加需求复苏 看多行业

政策刺激叠加需求复苏看多行业行业周报(2020.11.16-2020.11.22)►坚定看好电动智能增量+整车强周期+摩托车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达总量20%的阶段性目标。

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供给端剧变元年,供给端质变撬动需求,类比手机发展史,爆款车型的出现将导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提升,推动行业从导入期迈入成长期。

核心推荐:1)【比亚迪】:短期“汉”上市开启新品大周期,中期动力电池外供进入兑现期,长期新能源整车平台输出实现对外开放。

2)特斯拉产业链:零部件国产化加速,关注:a.供应链全球化打开广阔市场空间:推荐【华域、拓普】,受益标的【旭升】;b.国产化比例提升、新车型引入带来增量配套机会:推荐【银轮、新泉、敏实】,受益标的【常熟汽饰、华翔】;c.从单品到总成带动单车配套价值量提升:受益标的【三花】。

3)大众MEB产业链:大众计划到2025年国产40款新能源汽车,交付150万辆。

MEB规划体量大、国产化率高,将给国内配套供应链带来重大机遇,推荐【文灿、科博达、均胜】。

4)蔚来产业链:高端纯电动车型销量的加速增长验证其强大的产品力和品牌力,车型布局的逐步完善有望推动销量持续向上突破,带动产业链共同成长,推荐【文灿、拓普】。

乘用车:10月乘用车销量同比+9.3%,3月以来销量表现及Q3板块业绩好转逐步验证需求回暖逻辑,需求提振的过程将驱动业绩修复和估值提升,行业重回周期性复苏轨道,推荐【长安、长城、比亚迪、吉利H】,建议关注【广汽A+H、上汽】。

零部件:关注整车周期共振【华域、拓普、新泉、星宇】和配件核心成长【福耀*、玲珑、敏实】及小而美的隐形冠军,建议关注【新坐标、豪能、爱柯迪】。

(福耀与建材组联合覆盖)智能网联汽车: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计划到2035年,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体系全面建成,高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应用。

中国及部分省市智能汽车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落地

中国及部分省市智能汽车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落地

中国及部分省市智能汽车行业相关政策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落地
智能汽车是搭载先进传感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运用信息通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部分或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由单纯交通运输工具逐步向智能移动空间转变的新一代汽车。

近年来,智能车辆己经成为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很多发达国家都将其纳入到各自重点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当中。

国家层面智能汽车行业相关政策
近些年,为了促进智能汽车行业发展,中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1年8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中提出:推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规范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与示范应用。

地方层面智能汽车行业政策
显示,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智能汽车行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对行业发展做出鼓励和规划,如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打造5G技术应用和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研发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控制系统,2025年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规模化应用达到50辆以上。

汽车行业周报:吉利加码科技巨头合作 电动智能变革加速

汽车行业周报:吉利加码科技巨头合作 电动智能变革加速

吉利加码科技巨头合作电动智能变革加速行业周报(2021.01.18-2021.01.24)►周观点:持续看好整车强周期+电动智能+摩托车乘用车:乘联会公布20年12月零售达228.8万辆,同比+6.6%;全年零售累计达1928.8万辆,同比-6.8%。

20年全年销量:吉利132万辆,同比-2.9%,21年目标153万辆;长城111万辆,同比+4.8%;长安200万辆,同比+13.6%;广汽204万辆,同比-0.9%,21年目标225万辆;上汽560万辆,同比-10.2%。

乘用车顺周期趋势明确,车企携手科技巨头(如长安+华为、上汽+阿里等)布局高端智能电动车,短期驱动业绩修复和估值提升,中长期自主有望于变革中崛起。

推荐【吉利H、长城、长安】,建议关注【广汽A+H、上汽】。

新能源:中汽协披露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6.7万辆,同比+10.9%。

我们预计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200万辆,同比+46%。

21年伊始,特斯拉Model Y、蔚来ET7等新标杆车型引领,供给端质变持续撬动需求,类比手机发展史,爆款车型的出现将导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提升,推动行业从导入期迈入成长期。

推荐:1)【比亚迪】;2)特斯拉产业链:【新泉、拓普、银轮】;3)大众MEB产业链:【文灿、科博达、精锻】;4)蔚来产业链:【文灿、拓普】。

智能网联:软件定义汽车成共识,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加速推进,政策定调+车企加码+科技巨头入局,智能化、网联化与电动化协同发展,推荐:1)自动驾驶产业链:重点关注感知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执行层(线控制动、转向等)、底层技术(域控制器等)等细分领域,推荐英伟达产业链【德赛西威*】和华为产业链【伯特利】,受益标的【耐世特】;2)智能座舱产业链:重点关注HUD、车载娱乐、氛围灯等细分领域,推荐【德赛西威*、华阳、福耀*、星宇、科博达】。

(德赛西威、福耀分别与计算机组、建材组联合覆盖)零部件:关注整车周期共振【华域、拓普、新泉、星宇】和配件核心成长【福耀*、玲珑、敏实】及小而美的隐形冠军,建议关注【新坐标、豪能、爱柯迪】。

中国汽车线束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汽车线束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汽车线束行业现状分析内容概况: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与消费市场,汽车线束销量庞大,已成为全球汽车线束规模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近几年,我国汽车产销量不断回暖,拉动汽车线束需求持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容,2022年我国汽车线束市场规模增长至850.7亿元,增幅超14%。

与传统乘用车相比较,新能源汽车线束价值更高。

低档传统燃油乘用车单车汽车线束价值为2500元左右,中高档传统燃油乘用车单车价值为3500-4500元,而新能源汽车单车汽车线束价值为5000元左右。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拉动汽车线束量价齐升。

此外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也将为汽车线束产业发展带来新增量。

在智能化发展趋势下,车辆搭载的电子元器件数量明显增长,作为各个零部件之间电源、信号的传输媒介,线束需求也将相应增加。

随着车辆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对数据传输能力与时效性要求更为严格,催生了大量的高速连接器需求,高速线束需求也将不断提升。

关键词:汽车线束市场规模、汽车线束发展背景、汽车产销量一、汽车线束为汽车的“中枢神经系统”,其性能对汽车的安全性影响较大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主要用于连接汽车的蓄电池、分电盒、执行器、控制器、传感器等部件,为整车电器电子部件提供电能、信号传输,并为控制回路提供基础连接,使之实现所有的电器功能,汽车线束被成为汽车的“中枢神经系统”。

汽车线束按照电压等级可分为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高压线束电压在300V及以上,主要用于新能源车辆的驱动电力传输;低压线束电压在60V以下,一般车用电压为12V,主要用于整车信号的传递。

按照用途可分为发动机线束、仪表线束、照明线束、空调线束以及辅助电器线束等。

按功能不同分为普通导线、双绞线和屏蔽线等。

汽车线束是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

汽车线束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12%-17%左右,原材料占比70-80%。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2.0解读及应对策略建议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2.0解读及应对策略建议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2.0解读及应对策略建议Aimee为了加速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中国依靠汽车强国发展方向,2020年11月11日,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召开,由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牵头公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

其整体的发展策略分为三个阶段:即2025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应用,2030年实现城市道路高级别自动驾驶应用,2035年后可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应用。

在最新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指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将在接下来的5年(2020-2025)中,即将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以及创新产业链体系。

其中研发过程体系中需要充分考虑包含安全、效率、节能减排舒适便捷及个性化的目标。

设置发展期、推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来整合优化智能网联汽车主机厂和零部件厂商,以实现顶层设计、技术和产品创新、市场应用三方面的发展目标。

1)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目标实际是通过建成完善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产品安全、运行监管体系,促进汽车与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相互配合、协同发展,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构思。

2)技术产品创新在智能网联技术产品创新中需要持续优化研发、生产配套、创新产业链体系。

中国本土建立世界级领先零部件供应商1-2家,提升智能化基础设施覆盖度,通过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人-车-路-云”系统达到高度协同,最终实现汽车强国目标。

3)市场应用在市场应用方面,在2020-2025的5年中,L2-L3级的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C-V2X终端新车装配率均可达到50%,L4级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市场,并且在特定场景和限定区域开启商业化应用。

到2030年,L2-L3级的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超过70%,L4级车辆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用。

为了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功能,需要在考虑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前提下,同步与智能网联技术进行融合,企业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分别从横纵两个方向进行考虑相应的发展策略。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62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1·12下半月2020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对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规划设计,通过解读路线图可以看出,未来15年是智能网联汽车飞速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前景明朗,值得持续关注。

1 智能网联汽车的内涵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结合,其定义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 (车、路、人、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集合了现阶段汽车发展的3大趋势: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竞争焦点。

我国正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恰恰是中国“智”造的一大体现。

智能网联汽车将汽车行业与信息技术行业紧密结合,融合了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先进技术,其发展不仅关乎掌握先进技术,推动汽车行业变革重构,更关乎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2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意义2.1 有效减轻驾驶负担,降低驾驶门槛智能网联汽车的推广普及有诸多好处,它可以有效减轻驾驶负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驾驶人的门槛,方便出行。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到高度自动驾驶级别时,驾驶操作和周边监控均由系统进行控制,遇到紧急情况驾驶人可以选择性地响应系统请求,驾驶人的双手和眼睛都得到了解放,驾驶负担大大减轻。

2.2 缓解拥堵及节能降耗,助力智慧城市智能网联汽车投入使用可以提高出行效率,缓解城市拥堵,减轻环境污染,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通过网联技术实现车、人、路、云互联,并及时分析路况,通过计算自动选择到达目的地最有效的路线,节省驾驶出行时间,进而降低整个城市的拥堵时间,降低了能源消耗,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2.3 降低交通事故概率,保障交通安全智能网联汽车的广泛应用可以助力安全行驶,保障交通安全。

汽车构造 第十八章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简介

汽车构造 第十八章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简介

环境感知层 主要功能
通过车载环境感知 技术(如视觉传感器 、雷达、高精度定 位与导航等)、车内 网技术、4G/5G及 V2X无线通信技术等
实现对车内与车外 (如道路、车辆和 行人等)静、动态 信息的提取和收集, 并向智能决策层输 送信息
作为智能网联 车各类功能实 现的前提
智能决策层 主要功能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网联化分级
等级定义
控 典型信息 传输需求

基于车-路,车-后台通信,实
地图、交通流
现导航等辅助信息的获取,以 人 量、交通标志、 传输实时性、
及车辆行驶与驾驶员操作等数
油耗、里程等 可靠性要求
据上传
信息
较低
基于车-车,车-路,车-人,车
-后台通信,实时获取车辆周边 人 周边车辆/行人 传输实时性、
1 驾驶辅助(DA) 通过环境信息对方向和加 人与系 人

减速中的一项操作提供支 统
援,其他驾驶操作都由人
操作
2 部分自动驾驶 通过环境信息对方向和加 人与系 人

(PA)
减速中的多项操作提供支 统
援,其他驾驶操作都由人
操作
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监控驾驶环境
3 有条件自动驾驶 由无人驾驶系统完成所有 系统
交通环境信息,与车载传感器 与 /非机动车位置, 可靠性要求
的感知信息融合,作为车辆自 系 信号灯相位, 较高
动驾驶决策与控制系统的输入 统 道路预警等信

基于车-车,车-路,车-人,车
-后台通信,实时并可靠获取车 人 车-车,车-路 传输实时性、
辆周边交通环境信息及车辆决 与 间的协同控制 可靠性要求
(CA)
驾驶操作,根据系统请求,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件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件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件智能网联汽车是一种前瞻性技术,它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机械式汽车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环境之间的互联互通。

智能网联汽车不仅能够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同时也能提高驾驶安全,降低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和事故率。

本课件将全面介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包括其基本原理、应用场景、研发趋势等方面。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需要借助于多种通信技术,包括移动通信、卫星导航、短距离通信等。

通过这些通信技术,智能网联汽车能够实现车与车之间的互相通信,也能实现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

在车辆内部,智能网联汽车通过多种传感器收集车辆内部和周边环境的信息,包括车速、路况、天气等。

这些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并经过处理和分析,在汽车内部得出最优的驾驶方案。

1.智能驾驶:智能驾驶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核心应用之一,是指车辆的智能自动驾驶系统。

智能驾驶系统可以通过车内和车外的传感器获取车辆和道路的信息,然后计算出最优的驾驶方案。

目前,国内外的汽车厂商正在大力研发智能驾驶技术,以满足用户对于更加安全、自由的驾驶需求。

2.车联网:车联网是指车辆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通过车内的通信设备和互联网通信,在车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

车联网可以通过提供实时信息、导航服务、娱乐和音乐等,提升车载用户体验。

3.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指通过智能网联技术,实现道路、交通、车辆信息的交互,以便更加高效地管理和运营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可以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减少车辆排放,更好地管理道路和交通。

1.智能驾驶和可靠性的提升:智能驾驶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核心,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可以自主驾驶的能力将不断提高。

2.人工智能和车辆交互: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智能网联汽车将不仅仅是一个自动驾驶的工具,更可以成为人类生活的智能助手。

比如,深度学习技术可以识别驾驶员的情绪和行为,车辆可以提供个性化的驾驶建议,更好地服务用户。

3.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智能网联汽车不仅仅局限于道路交通,例如智能网联水上交通、智慧物流等,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场景已经开始被拓展到更多的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明确三个阶段的顶层设计和市场化应用目标——市场应用目标:高速推进C-V2X落地
发展期(2020-2025)
市场应用目标 推广期(2026-2030年)
成熟期(2031-2035年)
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 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
销量的比例超50%,HA级智能网联汽车开 销量的比例超70%,HA级车辆占比达20%,
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更加 完善,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产业生 态深度融合,打造共享和谐、绿色环 保、互联高效、智能安全的智能社会, 支撑我国实现汽车强国,步入汽车社 会,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广 泛运行于中国广大地区
2025
2030
2035
总体目标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表述基本一致,在市场应用方面,智能和网联化应用同步,网联 化是我国汽车产业的优势领域,企业应充分利用好规划好网联化技术发展与应用
为企业提供更为明确的开发与应用指导 或为未来的产品准入相关政策标准提供参考
技术架构和体系全面梳理和修订
系统 设计 技术
基础 支撑 关键 技术
电子电 气架构
人机交 互 智能计 算平台
人工智能 功能安全 预期功能安全
优化高精地图和定位、标准 法规
增加对系统设计技术与安全技术的重视 程度
4
明确三个阶段的顶层设计和市场化应用目标——总体目标:同步规划智能和网联技术发展
总体目标,融合顶层设计、市场化应用目标
➢ 确立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
略,形成跨部门协同管理机制

➢ 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当

年汽车总销量的比例超过50%以上, HA级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市场, C-V2X终端新车装配率50%
和 智

➢ 网联协同感知在高速公路、城市道 同
路节点和封闭区域成熟应用。具备 步
始进入市场,C-V2X终端新车装配率50% C-V2X终端新车装配率基本普及
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广泛运行于中
C-V2X应用推进目标是比较快速的
国广大地区,HA、FA级智能网联汽车具备 与其他交通参与者间的网联协同决策与控制
能力
网联协同感知在高速公路、城市道路节点 (交叉路口、匝道口等)和封闭园区成熟应 用。具备网联协同决策功能的车辆进入市场
研判目标扩展到2035年,设置三个节点
2025 2030 2035
考虑技术快速迭代,增加评估
研究范围细化,细分场景和车型
城市道路
四个场景 成交道路 高速公路
特定场景
乘用车 货运车辆 客运车辆
三类车型 私人轿车
Robotaxi
中型、大型 货车
新型物流配送车辆
城市公交
城际、 社会团 体客车
新型通 勤小巴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2.0》 核心内容解读
目录
1、基于智能和网联技术融合,调整研判目标、研究范围、技术架构,更加注重应用指导与安全 2、明确三个阶段的顶层设计和市场化应用目标——总体目标:同步规划智能和网联技术发展 3、明确三个阶段的顶层设计和市场化应用目标——顶层设计目标:强化协同发展 4、明确三个阶段的顶层设计和市场化应用目标——市场应用目标:高速推进C-V2X落地 5、针对不同车辆类型制定分阶段目标与里程碑——乘用车2025年前应用重点在高速及泊车场景 6、针对不同车辆类型制定分阶段目标与里程碑——货车自动驾驶率先发展高速和有条件自动驾驶 7、针对不同车辆类型制定分阶段目标与里程碑——客车自动驾驶场景应用2025年前重在限定场景 8、明确智能网联汽车“三横两纵”关键技术架构,重点关注调整与增加项 9、确定智能网联汽车“三横两纵”关键技术架构——车辆关键技术:高度强调计算平台的自主可控 10、确定智能网联汽车“三横两纵”关键技术架构——信息交互关键技术:车路协同首先在重点路口、路段和封 闭园区应用 11、确定智能网联汽车“三横两纵”关键技术架构——基础支撑关键技术重点关注增加技术
重点导读
1
11月11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内含智能网联汽车的发 展路线、愿景和战略目标等,对智能网联技术发展具有较强指导意义
2
重点关注技术架构及具体技术路径以及其结合场景所设定的不同车辆类型的发 展里程碑
基于智能和网联技术融合,调整研判目标、研究范围、技术架构,更加注重应用指导与安全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2.0》相比1.0版本重点调整三个方向
具备车路云一体化协同决策与控制功能的车 辆进入市场
在高速公路、专用车道、停车场等特定场景
及园区、港口矿区等限定区域实现HA级智 HA级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
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应用
在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用
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市道应用的场景,是企业 在2025年前商业应用率先突破的重点
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国际汽车 发展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建成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政策法 规、技术标准、产品安全和运行监管 体系框架
汽车与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 合,新型产业生态基本建成
成熟期(2031-2035年)
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更加完 善
实现与交通、信息、互联网等领域充分 协调,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产业生态 深度融合,打造共享和谐、绿色环保、 互联高效、智能安全的智能汽车社会, 支撑我国实现汽车强国、步入汽车社会
5
明确三个阶段的顶层设计和市场化应用目标——顶层设计目标:强化协同发展
发展期(2020-2025)
顶层设计目标 强化协同发展
推广期(2026-2030年)
确立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 构建跨部门协同的管理机制
基本建成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政策法 规、技术标准、产品安全和运行监管 体系框架
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体系、多产业 融合体系和新型生态体系初步形成
网联协同决策功能的车辆进入市场。 规
HA级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

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 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国际汽 车发展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 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当 年汽车市场销量的比例超70%, HA级车辆占比达20%,C-V2X终 端新车装配基本普及
➢ 具备车路云一体化协同决策与控制 功能的车辆进入市场。HA级智能 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在 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