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合集下载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分析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分析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分析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古树名木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古树名木不仅给人们带来历史文化的印记和自然景观的美好,也是城市绿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十分关键。

古树名木不同于普通的植物,其年龄较老、枝叶繁茂、树冠大、树干粗壮等特点需要专业的养护管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

一、足够的光照和通风古树名木的叶面积较大,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空气流通,保证其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如果树木生长环境缺乏光照和空气流通,就会出现树枝叶干枯、萎缩等情况。

因此,在养护管理中,应该及时修剪树枝和叶子,保证树木的良好通风和光照环境。

二、合理的施肥管理古树名木的生长速度比普通植物慢,所需的养分也较多,需要合理地施肥。

一般情况下,应该根据古树名木的生长状态和土壤条件合理施用有机和无机肥料。

过量的施肥会导致根系受损,甚至死亡。

三、适当的修剪管理修剪是古树名木养护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古树名木的树枝和树干有一定的耐久性,但还是需要定期修剪。

修剪可以促进树木的分枝和繁茂,提高树冠的美观度。

而且,修剪还可以去除枯死的树枝和病虫害,避免对整个树体带来伤害。

四、及时的病虫害防治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多样,病虫害也较为繁多,如叶片螨、树叶蠹、树斑病等。

病虫害的侵袭会导致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下降、枝叶死亡等问题。

因此,在养护管理中,应及时进行病虫害预防和防治,可通过喷洒农药、清除枯死树叶等措施,避免病虫害的危害。

综上所述,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树木的生长状况、环境条件和病虫害等因素。

只有合理地进行养护管理,才能保证古树名木的健康成长和长期保存。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分析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分析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分析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是指对古树名木进行维护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旨在保护和提升古树名木的价值和品质。

古树名木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保护和传承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对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土壤保育:古树名木的生长离不开良好的土壤环境,保护古树名木的土壤是非常重要的。

应该注重保持土壤的肥沃和水土保持能力,避免土壤的流失和侵蚀。

古树名木的根系也需要良好的透气环境,在施肥和施药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破坏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二、防治病虫害:古树名木由于其年龄较长,往往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

在养护管理中应该注重监测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通过合理的施肥和施药来增强古树名木的抗病虫害能力。

对于出现病虫害的情况,及时进行治疗和防治,以避免病虫害对古树名木造成的损害。

三、修剪修整:古树名木的修剪修整是保持树冠形态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修剪修整,可以帮助古树名木维持一个良好的树冠结构,保持树体的平衡和稳定。

修剪修整还可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并防止枝干和叶片的拥挤和交错,提高古树名木的光合作用效率。

四、灌溉管理:古树名木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供应,在养护管理中应该注重灌溉的管理。

应该根据古树名木的生长需要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确定灌溉的频率和用水量。

还要注意避免过度灌溉和缺水的情况发生,以免对古树名木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五、保护环境:古树名木的周围环境对其生长和发育也有重要影响,在养护管理中应该注重保护古树名木周围的环境。

可以通过植物的布置和围栏的设置来保护古树名木免受破坏和损害。

还可以加强对周围环境的管理和维护,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水质状况,为古树名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涉及到土壤保育、防治病虫害、修剪修整、灌溉管理和保护环境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只有对古树名木进行科学的养护管理,才能保护好古树名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让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

学校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

学校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弘扬生态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校园内所有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

三、古树名木的定义古树名木是指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或者稀有、珍贵树种的老树,包括:1. 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2. 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的树木;3. 稀有、珍贵树种。

四、保护措施1. 标识与登记:对古树名木进行登记,并设立标识牌,标明树名、树龄、保护等级等信息。

2. 管理责任:明确古树名木的管理责任,由学校绿化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3. 定期巡查:定期对古树名木进行巡查,及时发现病虫害、自然灾害等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严格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5. 防止破坏:加强对古树名木周边环境的保护,禁止乱砍滥伐、乱挖乱采、乱堆乱放等破坏行为。

6. 生态修复:对受损的古树名木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其生长状态。

五、管理职责1. 学校绿化管理部门负责古树名木的日常巡查、养护和管理。

2. 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负责古树名木的病虫害防治、安全保护等工作。

3. 学校安全保卫部门负责古树名木周边的安全防范,防止破坏行为的发生。

4. 学校教育部门负责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

六、奖励与处罚1. 对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绿化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确保古树名木的传承与发展,为建设美丽校园、弘扬生态文明贡献力量。

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与管理

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与管理

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与管理一、日常养护: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内容复杂多样的园林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支撑、加固。

古树由于年代久远,主干或有中空,主枝常有死亡,造成树冠失去均衡,树体容易倾斜;又因树体衰老,枝条容易下垂,因而需用他物进行支撑和加固。

但在支撑和加固时既要考虑设施的牢固性,更要考虑设施对古树树体的安全性。

2、树体伤口的治疗。

由于大多数古树已到生长衰退年龄,对发生的各种伤害恢复能力减弱,更应注意及时处理和治疗。

具体的处理和治疗方法与普通树木相同,只是在操作时要更加细心和周到,就好比给年老体衰的人疗伤一样。

3、修补树洞。

大树,尤其是古树名木,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伤口长久不愈合,长期外露的木质部受雨水浸渍,逐渐腐烂,形成树洞,严重时树干内部中空,树皮破裂,一般称为“破肚子”。

如果对这些树洞不进行及时修补,不仅严重影响古树名木的观赏价值,更是造成它们加速衰老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古树名木树洞的修补方法与普通树木完全相同,只是树洞会更大、难度会更高、要求就更严。

4、灌水、松土、施肥。

古树名木的灌水、松土、施肥与其他园林树木基本相同,只是在时间上要求更为紧迫,在具体操作上要求更加精细,尤其是对古树名木进行灌水和施肥时必须谨慎,绝不能造成古树在短期内迅速生长而树势过旺,特别是原来树势衰弱的古树,如果在短时间内生长过盛会急剧加重根系的负担,造成地上与地下部分的严重失调,其后果是适得其反。

5、树体喷水。

对古树名木进行树体喷水,除了起到普通喷灌的作用外,还能对沉降到古树名木树体表面的粉尘和其他有害颗粒进行及时冲洗。

同时,还可以根据古树名木的具体需要,在所喷水分中加入适量的营养物质、生长调节剂或防病治虫的药剂。

6、整形修剪。

为了保持古树名木原有的树体平衡,对其进行整形修剪,一般以少整枝、少短截的轻剪、疏剪为主,以尽量保持原有树形为原则;必要时也可适当整剪,以利通风透光和减少病虫害,或促进更新复壮。

古木名树养护十法则

古木名树养护十法则

古木名树养护十法则(一)不要随意改变环境条件古树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已生活了几百年,甚至数千年,说明这种环境条件对它是很合适的。

因此不能随意改变。

在其周围进行其他建设(如建厂、建房、修厕所、挖方、填方)进,应首先考虑到是否会对古树名木有不良影响。

有影响的,必须退让,或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否则一旦由于轻视或疏忽等原因较大地改变了这一局部地区的光照,土壤理化性质等条件,就会影响其正常的生活,甚至死亡而成千古恨。

(二)养护管理措施必须符合树木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各种树木都有其特定的生活习性,例如肉质根的树木,一般忌土壤溶液浓度过大,若一旦投以大水大肥,则树木不但不能吸收利用,反而会引起死亡。

故在采取一些必要的养护措施时,必需小心谨慎,符合树木的生物特性。

(三)防止土壤板结改善通气条件城市人口集中,人流量大,日久天长,造成树根周围土壤板结,隆起的根部擦伤。

由于表层土层变硬,隔绝内外气体交换,使透气性能逐日减退、严重的防碍树根的吸收作用。

进而减低新根发生和生长速率及穿透力,致使树木早衰或死亡。

据观察一些公园绿地内的古树名木成批枯死。

多少都与土壤板结有关。

应采取改善土壤通气的措施,最好于适当部位深翻,加粗质质有机肥,这样既有利通气又有利好菌的繁衍。

在树的一定范围用围栏隔离游人防止践踏等,也是防止根际土壤板结的重要措施。

(四)改善肥水条件古树长期生活在同一地点。

经多年选择吸收,若无外来补充,土壤肥力及其理化性能大为减退。

为改善古树的生活条件,应根据树木的需要和当时的具体情况,按其物候进行适当的施肥、灌水,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

对于冠顶和外围已树老焦梢的衰老树木,其吸收根系多数仅限于冠幅投影范围之内,采取改土、施肥、灌水等措施。

也应在此范围,根据树的衰败程度,在树冠半径内以距树干的1/2~2/3处以外进行,过远则无效。

(五)防治病虫古树的机体衰老有些与病虫危害有关;而树木衰老之后又易受致命的病虫害侵袭,如危害古松、古柏的小?甲类害虫就是明显的例证。

古树名木保护规章制度(三篇)

古树名木保护规章制度(三篇)

古树名木保护规章制度一、前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古树名木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还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为了保护古树名木,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提升,制定古树名木保护规章制度势在必行。

二、古树名木的界定1. 古树:树龄超过100年的树木,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2. 名木:具有较高科学、社会和经济价值的树木。

三、古树名木保护的原则1. 保护优先:对于有古树名木的地区,保护工作应优先考虑。

2. 公开透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3. 综合管理:古树名木保护需要与城市规划、绿化、林业等部门进行协同管理。

四、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和内容1. 保护范围:市辖区内的古树名木及其周边环境。

2. 保护内容:(1)保持古树名木的原生状态,不得进行人为破坏或损害。

(2)保障古树名木周围的生态环境,禁止在古树名木周围随意砍伐或建设。

(3)扩大古树名木的生长空间,保证其生长和繁衍能力。

(4)对古树名木进行定期巡查和养护,及时处理病虫害和自然灾害。

(5)在古树名木周围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和保护设施,引导游客正确参观。

五、古树名木的保护责任1. 政府责任: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并加强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2. 管理责任:城市规划、绿化、林业等相关部门负责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3. 监督责任:社会各界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有监督责任,对违规行为提出批评和意见。

4. 个人责任:每个公民都有责任保护古树名木,不得进行破坏或损害。

六、古树名木保护的措施1. 制定专门的保护计划和保护项目,明确保护目标和工作重点。

2. 建立健全古树名木数据库,记录古树名木的基本情况和变化。

3. 强化对古树名木的巡查和执法力度,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和处罚。

4. 加强对古树名木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5. 加强科学研究,探索古树名木保护的技术和方法。

名木古树养护方案

名木古树养护方案

名木古树养护方案标题:名木古树养护方案一、前言名木古树,作为历史与自然的见证者,不仅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保护与养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科学合理地制定名木古树的养护策略,确保其健康生长,延长寿命,传承和发扬其独特的文化与历史价值。

二、名木古树现状分析首先,对每株名木古树进行全面的健康状况评估,包括树体生长情况、病虫害状况、土壤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考察,以便准确掌握古树的现存问题及潜在风险。

三、养护目标1. 保持古树生长活力,提升其抗逆能力。

2. 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障古树健康。

3. 修复和改善古树生长环境,维护其生存条件。

4. 加强对古树的日常监测和记录,为后续的养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养护方案具体措施1. 树体养护:定期进行树干涂白防止日灼冻伤,适时修剪枯枝病叶,对于有损伤的部位及时采取防腐处理,促进伤口愈合。

2. 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病虫害检查,针对不同病虫害采取生物、化学或物理防治手段,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3. 土壤改良:根据古树种类及土壤检测结果,实施必要的土壤改良,如增施有机肥,调节土壤酸碱度,保证古树根系良好发育。

4. 水分管理:根据不同季节、天气条件以及树木生长阶段,合理安排灌溉,同时注意排水,避免水涝危害。

5. 生态恢复:尽可能恢复古树原有的生态环境,增强古树及其周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五、后期监管与效果评估建立完善的养护档案,定期对养护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优化养护方案。

同时,加强科普教育和公众宣传,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名木古树的保护工作中来。

六、结语名木古树的养护是一项长期且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精神去对待。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些历经沧桑的生命得以延续,让我们的后代能继续享受到它们带来的绿色福祉与文化记忆。

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措施

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措施

古树名木的养护与管理措施古树名木是我国的活文物,是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生长的结果,树木一旦死亡将无法再现,因此应非常重视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涉及土壤学,病虫学、树木学、植物学,气象学等多学科综合性技术,各地应因地制宜相应采取以下措施;一、解决土壤的透气性土壤的透气性是影响树木根部生长的限制因素;密实的土壤使树木扎根和呼吸困难,生长受到影响,这是古树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的办法包括:1.加护栏杆;在树冠投影范围内,加设与古典建筑相协调的栏杆进行保护;2.松土;经常疏松表土,加速土壤中空气与大气的交换,以利根系的呼吸,促使其不断萌发新根;3,埋树枝、树叶;在游人践踏严重的地方,于树冠外围埋树枝、树叶,使土质变松,诱根深扎,如有游人必经之路,需铺设方砖;4,栽种草皮;在古树周围栽种草皮,禁止游人践踏;二、增加土壤养分一株古树几百年乃至几千年都生长在一个地方,使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降低,缺失的养分往往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土壤中的氮肥是促树木生长的元素,但古树毕竟生长缓慢,因此用量须适当;2.古树大量结实会减弱树势,因此对磷肥应控制施用;3.钾肥有强健树势作用,用量可大些;一般情况下,可隔年施一次有机肥料,如圈肥等比较稳妥,且勿盲目施用化肥等速效肥料;三、病虫害防治古树由于趋向衰老而容易招致病虫的危害,因此,除禁止在古树周围堆放加工木材外,可用物侯研究来预测预报虫害,采取综合措施,做到防重于治;1.尽量利用生物防治,培养天敌消灭害虫;2,要保护益鸟,如啄木鸟、灰鹊等;3.当出现对树木有威胁的虫口密度时,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毒、药效期较长的药剂;4.备齐必要的喷药机械和高效低毒的农药,以备应急之用;四、支架支撑古树由于年代久远,主干会有中空,主枝常有死亡,造成树冠失去平衡,树体容易倾斜;又因树体衰老,枝条容易下垂,因而需要其他物体进行支撑;五、设避雷针据调查,千年古银杏大部分曾道过雷击;雷击将严重影响树势,甚至使树木很快死亡;所以,高大的古树应加避雷针;如果遭受雷击,应立即把伤口刮平涂上保护剂,并堵好树洞;六、树体喷水城市空气浮尘污染严重,古树树体截留灰尘较多,若不清洗将会影响古树的观赏效果和光合作用;所以,应常对树体进行喷水清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成人(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学院:姓名:学号/准考证号:专业:指导教师:二0一四年三月目录摘要 (1)前言 (2)1 古树衰老的原因 (2)1.1 土壤密实实度高 (2)1.2 透气性差 (2)1.3 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3)1.4 根部营养不足 (3)1.5 人为损害 (3)2 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 (3)2.1 施腐叶土 (3)2.2 长条沟施法 (3)2.3 穴施法 (4)2.4 埋条法 (4)2.5 铺装梯形砖块和草皮 (4)2.6 土壤反晒 (4)2.7 松土、培土 (4)2.8 设置复壮沟 (5)2.8.1 复壮沟 (5)2.8.2 通气管的安装 (5)2.8.3 渗水井设置 (5)3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措施 (6)3.1 养护管理的基本原则 (6)3.2 养护管理措施 (6)3.2.1 保持生态环境、保持土壤通透 (6)3.2.2 整形修剪 (6)3.2.3 加强日常管理 (7)3.2.4 防治病虫害 (7)3.2.5 补洞防治 (7)3.2.6 支架支撑 (8)3.2.7 设避雷针 (9)4 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摘要古树名木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物,常会因其古老、稀少而著名。

随着树龄增加,古树名木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导致部分古树名木逐渐枯萎死亡,损失巨大,所以对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谈论了古树衰老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古树名木养护管理的措施,为更好养护管理古树名木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古树名木;复壮;养护管理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前言: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

生长百年以上的古树已进入缓慢生长阶段,干径增粗极慢,形态上给人以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之感。

我国的古树一般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树种珍贵、树形奇特、国内外稀有罕见的树木。

自古以来,古树名木与中华文化交融一体,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被称为“活文物”、“活化石”。

不仅如此,古树名木还是一座濒危物种的基因库,也是一个超级优质种源基地。

据上网查询得知,全国各地现存古树名木中,绝大多数是珍贵稀有树种。

然而就是这些“活文物”、“活化石”,却受到了严重破坏。

据资料透露,解放初期至现在,一些省区古树名木数量较过去锐减了三分之二。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存古树名木仅三十余万株(不包括国有原始林区和自然保护区成群生长的古树)。

1 古树衰老的原因随着树龄增加,古树名木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加之环境污染,生长环境日趋恶化以及各地重视程度、保护意识或资金投入情况不一等,导致部分古树名木逐渐枯萎死亡,损失巨大。

为此有必要探讨古树名木衰老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1.1 土壤密实度过高城市公园里游人密集,地面受到大量践踏,土壤板结,密实度高,透气性降低,机械阻抗增加,对树木的生长十分不利。

据测定:北京中山公园在人流密集的古柏林中土壤容重达1.7g/cm3,非毛管孔隙度2.2%;天坛“九龙柏”周围土壤容重为1.59g/cm3,非毛管孔隙度为2%,在这样的土壤中,根生长受抑制。

1.2 透气性差树干周围铺装过大有些地段地面用水泥砖或其他材料铺装,仅留很小的树池,影响了地上与地下部分气体交换,使古树名木根系处于透气性极差的环境中。

1.3 土壤理化性质恶化风景区各种文化、商业活动等的急剧增加,设置临时厕所,倾倒污水等人为原因而使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过高是某些局部地段古树名木致死的原因。

1.4 根部营养不足肥分不足是古树名木生长衰弱的原因之一。

氮、磷、钾等元素不足,使古树名木生长缓慢,树叶稀疏,抗性减弱。

1.5 人为损害由于各种原因,人为的刻划钉钉、缠绕绳索、攀树折枝、剥损树皮;借用树干做支撑物;在树冠外缘3m内挖坑取土、动用明火、排放烟气等、都会对古树造成伤害。

如,不少公园在追求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在古树附近开各式各样的展销会、演出会或是开辟场地供周围居民(游客)进行操练,随意排放人为活动的废弃物,污水造成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一般情况下土壤的含盐量增加,土壤pH值增高的直接后果是致使树木缺少微量元素,营养生理平衡失调等等。

2 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2.1 施腐叶土如果古树名木是由于土壤营养不良,土壤紧实等原因引起的,可以采用施腐叶土的方法解决。

腐叶土是用松树、栎树、紫穗槐等落叶(60%叶加40%半腐熟落叶混合),再加少量N、P、Fe、Mn等元素配制而成。

这种腐叶土可促进古树根系生长,同时有机物逐年分解与土粒胶合成团粒结构,从而改善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将土壤中固定的多种元素逐年释放出来,施腐叶土后3~5年内土壤的通气空隙度保持在12%以上。

从而提高了根系的吸收、合成和输导功能,为地上部分的复壮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长条沟施法沟长2m以上,宽40~70 cm,深60~80 cm,做法同放射沟施法。

应该注意的是埋土应高出地面,不能凹下以免积水,如有积水要增设排水措施。

2.3 穴施法如果条件受到限制可采用此法。

在树冠的投影下,距树干 1.5~2.0m或更远的地方挖穴,穴直径40~80cm,深80cm。

填入的物质与沟施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施入松针土,再加入少量的豆饼或尿素即可。

2.4 埋条法分放射沟埋条和长沟埋条。

放射沟埋条是以古树名木为圆心,在树冠投影外侧挖4~12条放射沟,每条沟长120cm左右,宽为10~70cm,深80cm。

沟内先垫放10cm厚的松土,再把剪好的树枝缚成捆,平铺一层,每捆直径20cm左右,上撒少量松土,同时施入有机肥和尿素,每沟施有机肥lkg(干重),尿素150g,为了补充磷肥可放少量脱脂骨粉,覆土10cm后放第二层树枝捆,最后覆土踏平。

2.5 铺装梯形砖块和草皮在地面上铺置上大下小的特制梯形砖,砖与砖之间不勾缝,留有通气道,下面用石灰沙浆衬砌,沙浆用石灰、沙子、锯末配制,比例为1∶1∶0.5。

同时还可以在埋树条的上面种上花草,并围栏禁止游人践踏。

2.6 土壤反晒如果老树衰老是由于周围地上铺冷季型草坪,水分过多通气不良而引起的,必须将树冠投影下面的草坪移走,先将表土起出,放在一边,然后顺着主根深挖,将其土放在另一边,深度20 cm以下,注意树穴不能被雨淋,下雨时要用塑料布将树穴盖上,土壤经过晾晒4-7天,将原土加松针土(1:1)拌匀,再加入五氯硝基苯(5g∕m²)或托布津(2.5g∕m²)等,药与50~100倍细土拌匀,如有菌剂最好一起填入。

2.7 松土、培土在生长季节对景区内的古树进行多次中耕松土,冬季进行深翻,施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及透气性。

即对树冠投影范围内进行40cm以上的中耕松土,不能深耕的,通过松土结合客土(可用沙土、腐叶土、大粪、锯末等和少量化肥均匀混合)覆盖保护根系。

对树木根基水土流失地域用种植土填埋,厚度40cm 以上,以树根全部埋入土中为准。

填土范围一般不少于树冠投影面积,并在四周建挡土墙。

同时用活力素或生根粉配水浇根部。

古树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一个地方生长,土壤里的养分有限,时间长了会出现缺肥症状;再加上人为踏实,使土壤通气不良,排水也不好,对根系生长也极为不利,如果古树生长土壤条件太差,又不能采用上述复壮措施,可以采用更新土壤的方法加以复壮。

换土时挖深半米(随时将暴露出来的根系用浸湿的草袋子盖上),原土与沙土、腐叶土、大粪、锯末、少量化肥混合均匀之后回填,其中还放一些动物骨头和贝壳。

2.8 设置复壮沟有些古树生长不良是由于地下积水影响通气造成的。

可采挖复壮沟、铺设通气管、砌渗水井的方法,以增加土壤通透性,使积水通过管道、渗水井排出或用水泵抽出。

2.8.1 复壮沟沟深80~100cm,宽80~100cm,长度和形状因地形而定。

复壮沟的位置在古树树冠投影的外侧,有时是直沟,有时是半圆形或U字开沟,沟内回填大多数是腐叶土和各种树枝及增补的营养元素等。

回填树枝多为紫穗槐、杨树等阔叶树种的枝条,或是冬季修剪下来的各种树木的枝条,将其剪成40cm的枝段后埋入沟内,树枝之间以及树枝与土壤之间形成大的空隙,古树的根系可以在枝间穿行生长。

回填处从沟底开始,共分4层,沟底部先垫20cm厚粗砂(或陶粒、砾石);其上铺10cm厚树枝;在树枝上再填入腐叶土20cm;最上一层为10cm厚素土。

(北方的许多古树,以Fe元素为主再施少量的氮、磷元素。

硫酸亚铁使用剂量按长1m,宽0.8m复壮沟,施入100g~200g,最好掺入少量麻酱渣,以更好地满足古树对营养的要求。

)2.8.2 通气管的安装安装的通气管通常为金属、陶土或塑料制品,管径10,管长80-100,管壁有孔,外面包棕片等物,以防堵塞。

每棵树安装2~4根,垂直埋设,下端与复壮沟内树枝层相连,上部开口加上带孔的铁盖,即便于开启通气、施肥、灌水,又不会堵塞。

2.8.3 渗水井设置渗水井设置在复壮沟的一端或中间,井深1.3~1.7,直径1.2,四周用砖砌成,下部不勾缝,井口周围抹水泥,上面加带孔的铁盖。

井深比复壮沟深30~50,可以向四周渗水,因而可以保证古树根系分布层内无积水。

雨季水多时,如积水不能尽快下渗,可用水泵抽出。

井底有时还向下埋设80~100的渗漏。

3 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措施3.1 养护管理的基本原则恢复和保持古树原有的生境条件:养护措施必须符合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每一种都有自身生长发育规律和生态特性,在养护中应顺其自然,满足生理要求,将古树生长的各项环境指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养护措施必须有利于提高树木生活力,有利于增加树体抗逆性,这类措施包括,灌水,排水,松土,施肥,支撑,防病虫等。

3.2 养护管理措施3.2.1 保持生态环境、保持土壤通透古树名木不要随意搬迁,不应在周围修建房屋,挖土,架设电线,倾倒废土,垃圾及废水,以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这些人为活动都会改变原有的光照、水分、土壤等现状,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势必影响古树的正常生长,甚至引起死亡。

由于古树冠大荫浓,游人都喜欢在其荫下休息、纳凉,易造成树周围土壤板结,透性差。

根系的呼吸及萌发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应在生长季节进行多次松土,施有机肥,或按比例加入草屑、腐殖质来改善土壤的结构及透气性,使根系和好气性微生物能够正常地生长和活动。

土壤质地恶化,可进行换土。

为防止人为破坏树体应设立栅栏隔离游人,避免践踏。

3.2.2 整形修剪对于一般古树名木可将弱枝进行缩剪或锯去枯枝死枝,通过改变根冠之比达到养分集中供应,有利发出新枝。

对于特别有价值的珍贵古树名木,以少整枝、少短截,轻剪、疏剪为主,基本保持原有树形为原则。

对萌芽力和成枝力强的树种,当树冠外围枝条衰弱枯梢时,用回缩修剪截去枯弱枝更新,修剪后应加强肥水管理,以促发新壮枝,形成茂盛的树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