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甘南藏族服饰的雍容与华贵

合集下载

藏族谈谈服饰普通话3分钟

藏族谈谈服饰普通话3分钟

藏族谈谈服饰普通话3分钟一、西藏服饰特点藏族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过着游牧生活,服饰也具有游牧民族的特色,服装即要有很强的防寒作用,又要有散热的方便,使臂膀伸缩自如,并适应露宿的生活,当成卧具,并随身可以携带生活用品。

服饰主要以袍状为主。

1、服饰基本结构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衫、长靴、编发、饰品。

2、基本特征表现为品类繁多,可分为袍、短衣、坎肩、腰带、帽、靴、邦典、发饰、首饰、佩饰等。

3、式样上分为:长袖袍、无袖袍。

4、质地上分为:锦花袍、绸缎袍、光板羊皮袍、氆氇袍、毛呢夹袍、素布袍等。

5、色彩特点表现为对比强烈,如红与绿、白与黑、黄与紫,并运用复色,金银线搭配使服饰色调明快而和谐。

6、纹样方面主要以递增和排比的规律。

7、装饰品的广泛运用,装饰材料主要以金银、珠宝、象牙、珊瑚、松石等为主。

8、面料:主要以棉布、氆氇、绸缎、光板羊皮、毛料、呢子等。

9、围裙:是藏族妇女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表示婚否的作用,形状有短、有长、梯形。

10、腰带:腰带是藏族服饰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的以毛织物编制而成,有的则以金属等贵重的饰件作为装饰。

11、藏靴:藏靴是藏族传统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靴子上的花纹也有一定的习俗和规范。

12、短衣:一般是穿在藏袍内的,其特点是长袖。

13、坎肩:一些地区有穿坎肩的习惯,其款式也有地区风格。

14、项链:式样由两正方形交叉重叠,材料主要以金银两种,上面镶有绿松石和宝石,链子由珍珠、珊瑚、天珠等串成。

二、藏族服饰的内涵1、面料:藏族服饰的面料厚重温暖、粗犷朴实,散发着一种原始的乡野情趣和自然的美感。

这一面料特征的形成,一方面受到藏民族生活的白然环境影响及其生产生活方式、物产资源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藏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与热爱。

真实与自然不仅是他们信奉的处世原则,也是他们用来判断美丑、衡量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

2、色彩:藏族服饰强调对比色彩的运用,明快热烈、鲜艳醒目为其主要特色。

另外,藏族人民尚白,白色是藏族服饰的常用色调。

浅论安多藏族服饰艺术——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浅论安多藏族服饰艺术——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藏 族 是 我 国历 史 悠 久 的古 老 的 民族 之 一 ,是 我 国 5 6个 民族 的 重要 成 员 之 一 。安 多 地 区 的藏 族 是 它 的优 秀成 员 中 不 可 缺 少 的组 成 部 分 。安 多 藏 族 的 地 域 是 指 阿 尼 玛 卿 山西 北 、甘 肃 河 西 走 廊 一 带 的 小 积 石 山 以 西 的 广 阔 地 域 。 安 多 藏 族 的 中 心 在 阿 尼 玛 卿 山 至 青 海 湖 一 带 。其 着 装 富 丽 , 季 用 的 藏 袍 装 饰 面 料 以 丝 绢 、 冬 裘皮为主 . 不似 卫 藏 等 地 以相 对 素 朴 的 氆 氇 等 为 面 料 。 帽 子 也 多 饰 裘 皮 , 帽 布 料 上 多 以绿 、 、 、 等 色 为 衣 金 黄 红 主 的 图 案 装 饰 。由 于安 多 地 区受 蒙 古 和 汉 族影 响 较 多 , 所 以在 习 俗 和体 形 特 征 方 面 颇 具 独 特 性 ,安 多 藏 族 普 遍高大 . 形丰满 。 体 安 多 服 饰 以式 样 新 颖 、 彩 富 丽 、 饰 考 究 、 格 色 装 风 独 特 而 著 称 于 世 。以 甘南 藏 族 自治 洲 为 例 , 服 饰 共 计 其 8 0多 种 ,可 分 为牧 区 与半 农 半 牧 区 两 大 类 。牧 区 以夏 河 、 曲 和 玛 曲 为 代 表 , 有 卓 尼 的 车 巴 、 山 一 带 和 碌 另 北 迭 部 之 上 迭 一 部 分 地方 。他 们 一 般 以裘 皮 为 料 , 服饰 厚 重 、 缛 . 合 于 高 寒 区 的 放 牧 生 活 。半 农 半 牧 区 则 以 繁 适
先导 。
拉 卜 女 式 藏 装 为 传 统 的 右 衽 。大 襟 斜 领 和 旁 无 楞
长筒 皮 靴 , 穿 藏 袍 , 于膝 下 , 得 疏 松 宽 大 。 系 装 身 齐 显 腰 饰 、 用 兼 备 的 短 把 带 鞘 携 花腰 刀 。 女 装 款 式 修 长 , 实 色 彩沉静 典雅 , 饰少 而得 体 , 失其高 雅文静 之风 貌 。 装 不 男 装 给 人 以英 俊 洒 脱 之 感 。 碌 曲 、 曲 、 河 牧 区藏 族 。 括 卓 尼 北 山 、 巴 等 玛 夏 包 车

藏族文化的瑰宝探索西藏的传统服饰与珠宝

藏族文化的瑰宝探索西藏的传统服饰与珠宝

藏族文化的瑰宝探索西藏的传统服饰与珠宝藏族文化的瑰宝:探索西藏的传统服饰与珠宝西藏,被誉为“雪域高原”的神秘之地,是中国珍贵的宝藏之一。

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其中最令人心驰神往的便是藏族的传统服饰与珠宝。

在这篇文章中,将带您深入探索西藏藏族的瑰宝,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与传承。

一、藏族传统服饰:色彩斑斓的华美衣裳藏族的传统服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绚丽的色彩而闻名。

男性常穿戴的传统服装包括“扎西拉姆”、“格鲁格”等,而女性则喜欢穿着被称为“扎西青”、“鲁朵”等华美的衣裳。

扎西青是一种由刺绣艺术展示的藏族传统女装,它通常由蓝色、红色和绿色组成,反映了藏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

而鲁朵则是一种由精美毛线编织成的藏族妇女传统上衣,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这些传统服饰以其细腻的手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向世人展示了西藏人民的智慧和品味。

二、藏族珠宝:灵性与美丽的结晶藏族的珠宝制作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藏族珠宝不仅具有华丽的外观,更融汇了宗教与文化内涵,寓意深远。

藏族珠宝的材质多样,包括纯银、黄金、珊瑚、琥珀等。

其中,银饰品是最为常见的,因为在藏族文化中,银有着神圣的象征意义。

银饰品通常以动物、花纹等图案为设计元素,巧妙地将藏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融入其中。

除了银饰品,珊瑚、琥珀等稀有材料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藏族珠宝的制作。

珊瑚代表着吉祥和祝福,而琥珀则象征着平安和幸福。

这些珠宝作品以其独特的纹饰和精湛的工艺,展示了藏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传统服饰与珠宝的文化传承藏族的传统服饰与珠宝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几百年来,藏族人民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传统服饰与珠宝制作技艺,不断传承下去。

在如今的西藏,传统服饰与珠宝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寄托了人们对于家乡和文化的深深眷恋。

许多藏族青年都努力学习传统服饰和珠宝制作的技艺,希望能够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传递给后代。

同时,藏族的传统服饰与珠宝也逐渐走进了时尚舞台。

浅谈不同藏区的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浅谈不同藏区的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浅谈不同藏区的服饰特点及其文化内涵On the clot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of different Tibetan areas吴琼蕊Wu Qiongrui西藏大学历史系西藏自治区拉萨850000Department of history,Tibet University,Lhasa,Tibet Autonomous Region850000摘要: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习俗造就了多彩的民族服饰而各异的服饰又是各民族文化的具象载体。

因此服饰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有效切入点,我们往往从服饰的款式、图案、颜色就能直观地感受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

藏族服饰正是中国名族服饰大观园中极具个性特征、最富民族特色的一个典型。

关键词:藏族;藏服;文化内涵A bstract:Chinese national costume culture is broad and profound,Differen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customs create colorful national costumes,And different costumes are the concrete carrier of national culture.Therefore,clothing is an effective entry to understand a national culture,We often can intuitively feel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nation from the style,pattern and color of clothing.Tibetan costumes are a typical example of Chinese famous ethnic costumes Grand View Garden,which is full of personality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Keywords:the Tibetan nationality,Tibetan clothing,Cultural connotation因为极富民族特色,人们往往能轻易辨认出藏装,可见 藏族服饰是有普遍特点的。

服饰文化---浅谈藏族服饰文化

服饰文化---浅谈藏族服饰文化

浅谈藏族服饰文化一、藏族服饰渊源民族是历史的产物,一个民族往往是古代许多部落或民族长期融合形成的。

藏族是在大约6世纪前后我国西北和西南各地区一些部族同西藏土著长期交往、分化、融合而形成的。

现在藏族服装基本特征在藏族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之前就已存在。

藏装的基本结构是肥腰、长袖、大襟。

牧区的皮袍、夹袍,过去官吏、贵族的锦袍,都具有这种特点;拉萨、中甸等地区的“对通”(男短衣)也具有这种特点。

至于工布地区的“古休”(无袖袍)其基本结构也是和肥腹、大襟的袍式服装一脉相通的。

藏族服装结构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的一系列附加装束。

穿直筒肥袍行走是不方便的,腰带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了。

束袍腰带又是附着饰品的主要衣物。

各种精美的“吃穷”(腰刀)及其他饰品都系在腰带上。

目前我们看到的直接描绘藏区先民羌人服饰的人物形象,有晋宁石寨山战国至秦仅时期墓葬群出土的青铜器人物图像。

石寨山青铜器上有近三百个人物图像,服饰各有不同。

其中有一部分辫发者,其服饰特点是:男女均梳双辫,均穿袍式衣服或毛皮披风并且袒露一臂或双臂,头都有发饰。

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有古干尸出土。

测定结果肯定古干尸距今有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古尸出土时,头发梳成许多辫子。

男尸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筒皮靴,靴筒外有毛织带裹腿,有的在胸际佩戴着小铜刀;女尸穿毛布长袍,腰间束袋,脚穿长筒皮靴,毛织袋裹腿,皮靴上附有小件铜饰品。

毛织物多以红、绿、褐、黑等色组成方格和彩条,美观大方。

这位在沙漠中沉睡了三千年的女子是当地居民,从其辫发习俗来看与羌人相似。

尽管学术界对该女尸所属人种尚有争议,但其生活的地区和时代都同古代羌人社会有密切联系是不容怀疑的。

服饰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有它的时代的延续性,也有它的区域文化的共融性,因此在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的服饰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同时在同一个地区的不同民族中,又可能找到服饰的相同之处。

在一个文化区域里,各族文化除有其民族特色外,又具有整个区域文化的特征。

甘南藏族服装作文

甘南藏族服装作文

甘南藏族服装作文
在甘南藏族服装服饰文化中,装饰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特别
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尤为讲究,藏族人和其他民族一样,有自己独
特爱美的方式和装饰风格。

藏装的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肥大。

直线宽边,色彩对比强烈。

男女藏袍均归习惯以粗纺厚毛呢
为料,左襟大、右襟小,一般在右腋下钉一个纽扣,或是用红、蓝、绿、雪青等色布做成两条飘带,穿时结上。

男式藏袍多为黑、白两色,领围、袖口、衣襟和底边,镶在色布或绸子底边,古朴浑厚。

夏天或劳动时,一般只穿左袖,右袖从后面拉到前搭在左肩上,也
可左右袖均不穿。

女式藏袍,分有袖和无袖两种,夏秋两季藏无袖。

里面多衬有红、绿等色彩鲜艳的衬衣,衬衣翻领在外,衣袖要长于
胳膊一至二倍,长出部分,平时卷起,舞蹈时放下,舒展飘逸、潇
洒自如。

藏族无论男女均喜欢佩饰,耳穿大环,手腕金银,顶戴珠链,尤其是腰间,男挎长剑,女佩腰刀,更显得粗犷彪美。

面是金
银器物,另一方面主要是天然宝石,这是藏族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
中对美的特有追求和表达方式,也是西藏传统文化中精神与物质文
化完美结合的体现。

不同的自然环境、民风民俗、生产生活方式决
定了与此协调的各类区域服饰、季节服饰、民俗服饰,历史、政治、宗教、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决定了西藏服饰文化的纵向发展和各类等
级服饰、职业服饰的千差万别。

由此可以看出,日渐完善的藏族服
饰文化既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又有许多等级和地域性的差别,还有
一些特定的服饰制度。

其特点是内涵丰富,结构复杂、层次多样、
特点鲜明。

浅谈浓墨重彩的藏族服饰——浅谈藏族服饰与色彩的论文

浅谈浓墨重彩的藏族服饰——浅谈藏族服饰与色彩的论文

浅谈浓墨重彩的藏族服饰——浅谈藏族服饰与色彩的论文浅谈浓墨重彩的藏族服饰——浅谈藏族服饰与色彩的论文论文关键词:藏族服饰藏族服饰与色彩色彩规律色彩区别论文摘要:服饰作为人类生活的产物,它是一个区域或一个民族生活情趣及审美观的展现。

服饰色彩更是服饰审美规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宗教习俗、地域环境是服饰色彩规律形成的重要因素。

因而在此浅谈一下藏族服饰与服饰色彩的搭配规律。

藏族地处“世界屋脊”,江河源头。

既有高耸入云的群山,终年不化的晶莹雪岭,又有水草丰茂的辽阔草原,星罗棋布的江河湖泊和茫茫无边的原始森林,独特的高原地理位置及多形态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藏民族独具一格的服饰和服饰色彩观念。

藏族服饰大胆地运用红与绿、白与黑、红与蓝、黄与紫等强烈对比的色彩组合,并且巧妙地运用复色、金银线搭配,使服装色彩明快而又和谐。

藏族饰品的显著特点,是广泛运用金银、珠宝、象牙、珊瑚等饰物进行装点,与服装色彩相辉映呈现出粗犷而华丽的美感,藏族服饰表现在色彩等方面的规律,也是由众多的自然、社会因素影响而成。

一、宗教对服饰色彩的影响藏族是几乎全民信奉藏传佛教的民族,宗教对藏族各种习俗以及着装的色彩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且也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色彩观念,对不同的颜色均赋予了不同的寓意、次重和等级,其中最常用和尊崇的主要有白、蓝、红、黄、绿等。

这五色是藏族原始宗教苯教中代表五种本源的象征色,后来被佛教所借用:蓝色象征天空,静穆、深远;白色象征云絮,洁净、清纯;黄色象征土地,富有生气与活力;红色象征火焰,充满热情和勇敢的力量;绿色象征江水,意味着生命和富有。

w这五种异常单纯的色彩与青藏高原的纯净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是藏族人民独特审美感受观念和情趣的浓缩,充分显示了藏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强烈、质朴的思想感情。

他们用蓝、白、黄、红、绿五种色彩装饰自己。

衣服的襟摆、袖口、领边几乎全是这五种颜色,绚烂丰美。

藏族人对这些颜色除了赋予不同的意义和情感之外,在藏族服饰中也赋予了不同的寓意和界定。

浅谈藏族服装的服饰特点1

浅谈藏族服装的服饰特点1

浅谈藏族服装的服饰特点肥腰大袖藏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等地。

其服饰基本结构为肥腰、长袖、大襟长袍。

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被。

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居、旅行,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

久而久之,脱一袖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记载和考古发现,藏族服饰的这种基本特征大约远在战国以前就已形成,至今仍保留了浓厚的高原民族特点。

男女皆爱饰物各地藏族男女特别讲究饰物,饰品的质地较多,有银、金、珍珠、玛瑙、玉、松石、丝、翡翠、珊瑚、琥珀等。

运用广泛,有头饰、发饰、鬓饰、耳环、项链、胸饰、腰饰、戒指等。

造型美观,多为自然形状。

妇女都喜欢戴珊瑚、玛瑙、项链和银质佛盒;男子普遍佩戴各种腰刀、火镰等饰物、也有戴耳环、戒指和手镯的。

配色大胆精巧藏族服饰的另一特点还突出地表现在色彩的依次递增和构图上。

牧区皮袍的花边,常用蓝、绿、紫、青、黄、米等竖立色块,依次组成五彩色带。

女皮袍的肩部、下摆和袖口,常用近10厘米宽的黑、红、绿、紫色条纹依次排列。

她们常用十字纹样的花领袍和靴上作装饰,给人以“慈善”、“爱抚”、“与人为善”的联想。

她们大胆地运用红与绿、白与黑、赤与蓝、黄与紫等对比色,并且巧妙运用复色、金银线取得明坑邙又和谐的艺术效果,配色十分大胆、精巧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用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

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

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

帮典一一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装饰品、帮典颜色相组合,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J彭l建国.湘楚傩蔡与地方戏曲[『1.艺海,2009
【6】符伟.湘西阳戏声腔中的“二律意象”田.中国音乐(季刊)2008
年第4期
r7J陈四海.中国古代音乐史E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概况鳊写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I{概况.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本文链接:/Periodical_dzwy201004180.aspx
音乐学院研究生,专业方向:民族音乐学。
滕攀.女,土家族(1985一)湖南吉首人,现为陕西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杨小红 甘肃省甘南州博物馆,747000 大众文艺 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 2010(4)
一、甘南藏族服饰的特点
1.肥腰大袖 为了适应高寒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农牧区的生活方式,甘南藏 区服饰基本结构为肥腰、长袖、大襟长袍。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 服装夜间和农而眠可以当被。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既防寒 保暖又便于起居、旅行,白天气温上升则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 散热,调节体温。久而久之,脱一袖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装特 有的风格,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藏族服饰的这种基本特征大 约远在战国以前就已形成,至今仍保留了浓厚的高原民族特点。 2.男女皆爱饰物 藏族男女特别讲究饰物,饰品的质地较多,有银、金、珍 珠、玛瑙、玉、松石、丝、翡翠、珊瑚、琥珀等。运用广泛,有 头饰,发饰、鬓饰、耳环、项链、胸饰、腰饰,戒指等。造型美 观,多为自然形状。妇女都喜欢戴珊瑚、玛瑙、项链和银质佛 盒;男子普遍佩戴各种腰刀、火镰等饰物、也有戴耳环、戒指和 手镯的。 3.配色大胆精巧 藏族服饰的另一特点还突出地表现在色彩的依次递增和构 图上。牧区皮袍的花边,常用蓝、绿、紫、青、黄、米等竖立色 块,依次组成五彩色带。女皮袍的肩部、下摆和袖口,常用近lO 厘米宽的黑、红、绿、紫色条纹依次排列。她们常用十字纹样的 花领袍和靴上作装饰。大胆地运用红与绿、白与黑、赤与蓝、黄 与紫等对比色,并且巧妙运用复色、金银线取得明坑邙又和谐的 艺术效果,配色十分大胆、精巧。
浅谈甘南藏族服饰的雍容与华贵
杨小红
(甘肃省甘南州博物馆747000)
摘要:由于甘南境内各地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使得藏族 服饰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从而形成了这里藏族服饰的千姿百态。
各显绮丽的特点,成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甘南藏族;服饰;牧区;农区
约百余根,辫梢接黑丝线绳。绕头圈编完之后,在小辫的根处。 用针线穿上两道线,然后从脸的正中分开向背后聚拢扎结。辫子 上由脖颈至腰际牢挂一条宽约7公分,长约60公分的红呢包毡镶 黄边的软胎板块。上面缝缀十二、三颗腊拍,顶端皆系扎红珊瑚 珠。由腰部起真垂到脚根,则是一块24公分宽,70公分长的小帘 子,上缀银元五十余枚和“欧当”。再华贵些的便是金、银、宝 石等。玛曲县欧拉、尼玛的妇女先将脑门处的头发从左右两侧梳 编成上百根细辩。另将后脑勺的头发梳编一排细辩,上坠一宽18 公分左右的布带。并用红、绿、黄各色布条横向包面。然后间隔 缝缀串珠、密腊、珊瑚、松耳石及长方形、碗形银制饰物等。大 多数妇女还在头顶盘绕一圈由红色料珠串缀起来的头箍。珠玑大 小如豌豆、自上而下串六、七颗约五十串,间有琥珀、松互石点 缀,脑门处饰以较大的珊瑚珠或宝石。头箍之下又附一串红珠。 有些年轻女子把红、绿、黄丝线和头发编结在一起,然后盘于头 项或披在肩后。 2.农区服饰 舟曲县位处陇南山地,白龙江中上游,境内皆高山峡谷, 交通险峻,藏族群众大多在峰阜岗岭上建村设寨,过去与内地甚 至河坝一带绝少往来,从而形成这里比较特殊的藏族服装款式。 舟曲地区因气候较暖,妇女常着薄而宽大的黑长袍,外穿一短上 衣,腰束黑色或蓝色宽幅长腰带,长袍下摆挽在腰带里;裤子很 宽,裤口束起,有些还扎裹腿布;头缠折叠成二寸宽的头帕,胸 前及上腰部饰有串连的整块珊瑚,胸前经常戴一个直径为26厘米 的被称为“欧斗子”的圆形银盘予,上面绘饰有八宝吉祥图案。 不但有护身怯邪之意,而且还是精致华贵的装饰品。这种装饰品 在甘南藏区均可见到,只是大小形状以及佩戴方法有别而己。象 迭部旺藏一带妇女胸前佩挂边长近26公分的正方形大银盒。里面 装佛像、经卷或咒符之类。牧区藏族男女佩挂的佛盒如碗口大 小,有圆的,也有方形的。 甘南藏族服饰制度除存在着等级差别外,还主要表现在节 庆、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以及礼仪时的妇女服饰变化上。节日服饰 较平时更华贵而隆重;成人礼仪和结婚前后妇女的服饰有较大的 差别,这是藏族服饰制度的一大特色。如卓尼未婚少女把三根发 辫梳编起来,已婚妇女则中问编着而两边不编,但从腰以下又都 编串起来。 甘南藏族人民不同风格的服饰类型,不仅是审美情趣的差 别,更是劳动分工、生存环境所致。地理环境决定了青藏高原的 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让我们欣赏到了更加华丽的现代 藏族服饰,也进一步了解了勤劳而淳朴的藏族人民
【1l湖南省文化厅.湖南地方剧种志丛书fMJ.长沙:湖南文艺出版
社。1989
f2】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湖南卷【M】.北京:文化艺 术出版社,1990 【3】康保成.傩戏艺术源流【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l熊晓辉.湘西阳戏民闻文本的历史考察fJ】.怀化学院学报,2005
二、甘南藏族服饰的类别
1.牧区服饰
玛曲、碌曲、夏河的藏族妇女的头发较为独特,多系“碎辫 子”型。夏河一带六、七岁的女孩,把额前的短发辫紧,从两鬓 与顶上总是结三条辫子,拉到后面续上三根羊毛细绳,再系一块 宽约10公分,长30多公分,用红呢包毡的软胎布块。有钱的上面 缝五、六块银元,或三、五个银制碗形饰物。再有钱的则是上面 缀以腊伯或金饰品。一般普通钉的是黄铜片子,乡下人则是密密 地钉上无数贝壳扣子。女子到了十五岁,家里便要举行“上头” 仪式。这时,在头顶分出~束园形的头发,将其分成九股编成, 一条辫子四周的头发都往下梳,每十几根头发结成一根小辫, 人员同台演出,吸收了傩堂戏的音乐形式和音乐元素,搬演了傩 堂戏中最著名的大戏《孟姜女》、‘庞氏女》、 ‘龙王女》,在 清代中期慢慢从傩堂戏的祭祀舞台上独立出来,形成了独具特色 的湘西地方小戏,但它的艺术源流告诉了我们,阳戏就是傩堂戏 的变种和发展i仔细查看两个剧种的机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它 们都有着相同的班社,也就是说一个演出班社可以演阳戏、傩戏 两个剧种,有的甚至是花灯、傩、阳三戏同台。可想而知,演出 班社的演员、文武场以及其他职员,就是当之无愧的“两栖”甚 至“三栖”演员。这二者在同样的地域环境、民俗民风中共同发 展,吸收彼此的艺术长处,又在长时间的同台演中出互相影响, 最后形成了具有浓郁湘西韵味的民间小戏艺术风格,为后人留下 了宝贵的民间艺术财产。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