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关系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为达到经济稳定和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其具体目标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增长。
这意味着通过提高产出和就业水平来推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
济繁荣。
2. 价格稳定: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保持物价的稳定。
通胀和物价波动可能导致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和企业盈利能力的受损。
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率并避免价格的剧烈波动。
3. 全面就业: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全面就业。
这意味着确保大部分劳动力能够找到稳定的工作,并减少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程度。
通过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政府可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4. 公共财政平衡:宏观经济政策追求公共财政的平衡,即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政策来确保政府的收支平衡或适度的财政赤字。
这有助于维持国家财政的可持续性,避免过度债务和财政危机的发生。
5. 外部平衡:宏观经济政策还关注国际收支平衡。
政府会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和减少贸易逆差,以保持国家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良好关系。
总之,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全面就业、公共财政平衡和外部平衡,以实现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目标在不同国家和时期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追求经济繁荣和社会福祉的基本原则。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摩擦失业
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
失业的类型
凯恩斯认为,如果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就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
01
货币主义提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条件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02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存在 4%—6% 的失业率是正常的。
1
2
3
功能财政与财政预算平衡思想
3、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乘数 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00 0 0 0
图5-3 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 图5-4 扩张性货币政策抵消挤出效应
政策背景
政策目标
政策手段(工具)
政策要素的逻辑体系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有意识干预。
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两类: 行政计划类型,通过行政命令手段予以执行; 市场调控类型,通过市场机制来干预经济,以达到政策目标。
1
2
经济政策
4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d的大小,d大,挤出效应大。
3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h大小,h大,挤出效应小;
4、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2
01
03
04
05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内容
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乘数
三、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所采用的调控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4)社会保障制度; 对外经济政策 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调控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

宏观调控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宏观调控是指通过政府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来调整整个经济体制,以达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标。
在宏观调控中,有四个重要的目标,分别是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促进和外汇平衡。
这四个目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互为前提,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首先,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通过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手段,政府可以刺激经济内需,推动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经济增长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其他目标的实现。
其次,物价稳定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困扰。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价格监管,控制物价的波动,保持物价的稳定。
稳定的物价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促进消费的增长,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再次,就业促进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
政府通过制定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和培训等方式,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就业率,减少失业人口,实现全面就业。
就业促进不仅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增加税收收入,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长,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最后,外汇平衡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
外汇储备是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际支付能力的重要支撑。
政府需要通过适当的外汇政策和贸易政策,控制外汇收支的平衡,保持外汇储备的稳定。
外汇平衡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独立性和国际竞争力,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宏观调控四大目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促进和外汇平衡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
经济增长为实现其他目标提供了物质基础,物价稳定和就业促进则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和保证,而外汇平衡则是保持国家经济独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水平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这些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首先,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国家的生产力和财富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为了实现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政府需要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结构性政策,以促进投资和创新,扩大消费市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充分就业也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高水平的就业不仅可以提高国民收入,还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
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政府需要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包括鼓励企业扩大就业、提高劳动力技能和流动性,以及提供就业援助和培训等。
第三,保持物价水平稳定也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经济效率和国民生活水平。
为了保持物价水平稳定,政府需要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稳定物价,避免过度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最后,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另一个目标。
国际收支是指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和支付活动。
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政府需要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和贸易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和投资,保持汇率稳定,平衡国际收支。
这四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
一个目标的实现可能会受到其他目标的影响。
例如,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可能会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政府需要采取紧缩性的政策措施,这可能会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
因此,政府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目标之间的关系,制定协调一致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实现整体经济的平衡和稳定增长。
经济学基础第八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8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 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 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 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在经济事务中有意识 的干预。
一般认为,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 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个低而稳定 的通货膨胀率。 所谓低,就是指通货膨胀率在 1%~3%之间; 所谓稳定,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 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
(三)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三个 目标。 它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 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 长,这种增长要达到一个适度的年均增 长率。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 值(GDP)的平均增长率来衡量。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的含义:
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 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增 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 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 做出的决策。
政府购买
财政政策 的工具
转移支付 税收
公债
(一)政府购买支出是决定国民 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规模 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 政府购买支出包括消费性支出 和投资性支出。比如行政管理费与 国防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基 础设施投资等。
(二)改变贴现率
中央银行也给商业银行贷款银行准 备金,但商业银行必须用商业票据或政 府债券作担保。 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 叫做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 款利率叫做贴现率。 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 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就降低贴现率, 扩大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 款,刺激投资。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其之间的关系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其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对单位行为(实体和机构)的直接性政策措施,它们的目标是改善经济运行的效率,提高经济活力,增加国民收入,实现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化的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有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增长、调整收入分配、提高经济效率、降低失业率、稳定外汇市场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
诸多目标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平衡,若在一个目标上取得过大的成果,可能会对其他目标造成损害。
因此,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一定要把握好配套政策之间的政策作用,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对多个目标实现平衡发展。
举例来说,要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采取金融政策,如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加大利率的管制力度,降低货币价值,以降低通货膨胀。
但是这种政策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收入水平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同时,政府还可以采取投资增长和减税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从而缓解货币供给量增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此外,稳定经济增长又将有利于社会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也将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
政府可以采取鼓励投资的政策,促进投资,支持就业,同时,经济社会化的政策手段(如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可以加强社会的统一和凝聚力,推动收入的分配。
另外,政府还可以利用宏观经济政策改善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采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调整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相互之间具有互相影响的关系,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各项目标之间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
同时,政府还应提高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口径和实施的准确度,以确保宏观经济政策的成功实施。
在取得政策成果的同时,政府还要及时调整政策,以适应经济发展中变化的形势。
宏观经济学-05

6
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蓄 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含义一般来说不是消极地使一 国在国际收支账户上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相抵,也 不是消极地防止汇率变动和外汇储备变动,而是使 一国外汇储备有所增加。 适度增加外汇储备看作是改善国际收支的基本标志。
7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有 效需求不足问题,所以不能自动地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 时的均衡,就是说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必须通过干 11 预措施来扩大有效需求。这种干预被称为“需求管理”。
国家干预的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2) 货币政策 3) 经济计划 4) 收入政策 5) 产业政策
23
3)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 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 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 在一定水平。 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 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 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 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
1)
两大支柱
12
二、财政政策
1.财政的构成 2.自动(内在)稳定器 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4.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与财政方向 5.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
13
1. 财政的构成
1)政府支出:
A、政府购买(政府投资):实质性的支出,有商品和劳
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构成国民 收入,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变动政府 购买支出是财政政策的有利工具。 分三种情况:一是与提供公共产品相关的购买性支出, 如提供国防服务,保证公共安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等 职能所发生的支出。二是为了维持政府系统运行和发挥 职能而发生的购买性支出,如行政事业费。三是直接投 资的购买性支出。
论述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论述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其相互关系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指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通过政策手段来实现的一系列目标。
这些目标相互关系紧密,共同构成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是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通过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措施,我国力求保持经济持续、稳定、较快的增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次,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还包括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水平相对稳定,通货膨胀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通货膨胀过高会导致物价上涨,降低人民购买力,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我国力求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的相对稳定。
此外,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还包括就业稳定。
就业稳定是指劳动力就业的稳定和就业结构的优化。
通过积极的就业政策,我国力求实现更高的就业率,减少失业人口,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就业稳定尤为重要。
此外,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还包括收入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
收入分配公平是指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
社会稳定是指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矛盾的缓解。
通过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我国力求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以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些目标相互关系紧密,相互影响。
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推动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有利于保持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稳定。
就业稳定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因此,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共同构筑起一个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手段。
包括适度扩大财政支出、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改革开放、加强监管等。
政府通过这些手段,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
总之,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稳定、收入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 必须对经济政策目标进行价值判断,
权衡轻重缓急和利弊得失, 确定目标的实现顺序和目标指数高低, 同时使各个目标能有最佳的匹配组合, 使所选择和确定的目标体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的整体。
2012-12-3
它包括:一是维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二是培育一个经济持续增 长的能力。
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目标是一致的。经济增长通常用一定 时期内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会增加社会福 利,但并不是增长率越高越好。这是因为经济增长一方面要受到各种 资源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地增长,尤其是对于经济已相当发达的 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被动平衡:是指通过补偿性交易即一国货币当局 为弥补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而采取调节性交易而达到的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备有所 增加,进出口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不是消极地使一国在国际 收支帐户上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相抵,也不是消极地防止汇 率变动、外汇储备变动,而是使一国外汇储备有所增加。适 度增加外汇储备看作是改善国际收支的基本标志。同时由于 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 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要付出代价,如造成环境污染,引起各种 社会问题等。因此,经济增长就是实现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符的适度增 长率。
二、充 分 就 业
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 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 充分就业包含两种含义:
一是指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之外,所有愿意接受各种现行工 资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就是充分 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具体分为 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 自主平衡与被动平衡
四、国际收支平衡
静态平衡:指一国在一年的年末,国际收支不存在顺差也不存在逆差;
动态平衡:不强调一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而是以经济实际运行 可能实现的计划期为平衡周期,保持计划期内的国际收支均衡。
自主平衡:是指由自主性交易即基于商业动机, 为追求利润或其他利益而独立发生的交易实现的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macroeconomicpolicy). 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 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宏观调控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责所谓公共财政, 指的是为弥补市场失效、
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或其它形式的经济行为。 宏观经济政策体制的根本转轨尚未完全实现,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强烈存在,
关系
以上四大目标相互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也有交替关系。
?
互补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的实现有促进作用。如为了实 现充分就业水平,就要维护必要的经济增长。
交替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有排斥作用。如物价稳定与 充分就业之间就存在两难选择。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刺激总需求, 扩大就业量,这一般要实施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由此就会引起物 价水平的上升。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紧缩财政和货币,由此又 会引起失业率的上升。又如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排斥 的关系。因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货膨胀已难以避免的。
二是指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按其愿意接受的价格, 全部用于生产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失业意味着稀缺资源的浪费或闲置,从而使经济总产出下降,社会总福利受损。 因此,失业的成本是巨大的,降低失业率,
实现充分就业就常常成为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三、物价水平稳定
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一般 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价格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 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
这不能不说是目前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未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有四个: 一、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 二、充分就业 三、物价水平稳定 四、国际收支平衡
一、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 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价格指数又分为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 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GNPdeflator)三种。
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个低而稳 定的通货膨胀率,所谓低,就是通货膨胀率在1—3%之间,所谓稳定, 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这种通 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