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汇报PPT
合集下载
行动研究案例分析ppt课件

11
第二阶段行动研究
结果与反思:这一阶段活动,学生们增加了 词汇学习的时间,对学习词汇充满热情,学 会了自主探究,词汇测试的优秀率上升了 15%. 在这一阶段,我仍坚持检查课后拼读单 词,读书,背书的情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读写之间的关联及语用,帮助他们提高词汇 记忆效率。
12
第三阶段行动研究
1.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词汇检测形式:我把听写作为一种常规的, 更重要的词汇检测形式,听写分为三个层次,逐一递进,即单词词 组-单句-片段。从单纯拼写到语境中恰当理解和应用,学生对词汇 理解有了完整的体验,进而实实在在的掌握了单词。 2.指导学生记录词汇学习感受:会学习的人首先是个会思考的人,在 整个计划研究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记录好每一阶段的学习收获和内心 的困惑与喜悦。一方面,学生在做记录的同时,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 养成了做事前思考的好习惯,增强了学习的计划性 3.增加阅读量:《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3)在关于 语言技能的七年级目标中明确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 计达到23万词以上,词汇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和阅读,而巩 固词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4)突出语用行动研究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更喜欢通过 语境来学习和记忆生词,于是,我充分利用教材,在布置词汇记 忆任务时,要求学生熟读课文中生词的所在句,背诵词汇运用生 动的段落。听写时,也强调词块或语块。
9
第一阶段行动研究:
• 数据收集方式:访谈 学生日志 • 结果与反思:经过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
的兴趣,从而形成积极学习的意向。
6
二.制定行动研究计划
阶段 一 二 三
行动研究计划实施表
任务与内容
历时
具体时间
操作步骤
问题初探 分析研究
第二阶段行动研究
结果与反思:这一阶段活动,学生们增加了 词汇学习的时间,对学习词汇充满热情,学 会了自主探究,词汇测试的优秀率上升了 15%. 在这一阶段,我仍坚持检查课后拼读单 词,读书,背书的情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读写之间的关联及语用,帮助他们提高词汇 记忆效率。
12
第三阶段行动研究
1.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词汇检测形式:我把听写作为一种常规的, 更重要的词汇检测形式,听写分为三个层次,逐一递进,即单词词 组-单句-片段。从单纯拼写到语境中恰当理解和应用,学生对词汇 理解有了完整的体验,进而实实在在的掌握了单词。 2.指导学生记录词汇学习感受:会学习的人首先是个会思考的人,在 整个计划研究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记录好每一阶段的学习收获和内心 的困惑与喜悦。一方面,学生在做记录的同时,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 养成了做事前思考的好习惯,增强了学习的计划性 3.增加阅读量:《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3)在关于 语言技能的七年级目标中明确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 计达到23万词以上,词汇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和阅读,而巩 固词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4)突出语用行动研究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更喜欢通过 语境来学习和记忆生词,于是,我充分利用教材,在布置词汇记 忆任务时,要求学生熟读课文中生词的所在句,背诵词汇运用生 动的段落。听写时,也强调词块或语块。
9
第一阶段行动研究:
• 数据收集方式:访谈 学生日志 • 结果与反思:经过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
的兴趣,从而形成积极学习的意向。
6
二.制定行动研究计划
阶段 一 二 三
行动研究计划实施表
任务与内容
历时
具体时间
操作步骤
问题初探 分析研究
行动研究汇报PPT

三、行动研究的特征
⒉ 研究的情境 ——当事人实践工作情境 ——当事人实践工作情境
行动研究旨在解决研究者所处工作情境中所遇到的问题, 行动研究旨在解决研究者所处工作情境中所遇到的问题, 它以行动者的实践情境为依据进行研究。情境合适的范围较 它以行动者的实践情境为依据进行研究。 小,与研究者工作无关之情境通常不在行动研究范围之内。 与研究者工作无关之情境通常不在行动研究范围之内。 由于研究情境有其特定性, 由于研究情境有其特定性,因而行动研究结果不宜作情境推 论。
三、行动研究的特征
⒈ 研究的目的 ——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 ——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
行动研究为行动而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 行动研究为行动而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 为实践本身的改善而展开研究,而不是理论上的建构, 为实践本身的改善而展开研究,而不是理论上的建构,通过 行动与研究的结合, 行动与研究的结合,透过实践行动来改善工作情境中所面临 的问题,关注问题的圆满解决、进而改善实践工作情境, 的问题,关注问题的圆满解决、进而改善实践工作情境,行 动研究强调研究的应用价值性, 动研究强调研究的应用价值性,此价值性旨在改善实践工作 者之工作情境、解决实践工作中的问题。 者之工作情境、解决实践工作中的问题。
三、行动研究的特征
⒊ 研究的主体 ——实践工作者 ——实践工作者
行动研究之研究者即是实践工作者, 行动研究之研究者即是实践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即是研 究的主体;也是被研究的客体,但以研究主体为主。 究的主体;也是被研究的客体,但以研究主体为主。行动研 究强调实践工作者要实际参与研究工作,亲身投人研究过程, 究强调实践工作者要实际参与研究工作,亲身投人研究过程, 因而实践工作者须具备专业承诺与工作热忱。 因而实践工作者须具备专业承诺与工作热忱。在传统意义上 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实践者是被研究者, 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实践者是被研究者,是研究的客体或对 象,而在行动研究中,他们成了研究的主体,不是被动地接 而在行动研究中,他们成了研究的主体, 受局外人的研究成果,而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实践进行研究, 受局外人的研究成果,而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实践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与行动的密切配合,提高自己改造社会实践的能力。 通过研究与行动的密切配合,提高自己改造社会实践的能力。
《行动研究》PPT课件

• 把關:幼兒教育的本質與價值
精选课件ppt
8
行動研究的範圍
• 只是以一個特殊的、局部的問題為限,其 結果只應用於此種特殊情況,而不具普遍 性。
精选课件ppt
9
質性研究
• 人類學誌研究、現象學研究、紮根理論研 究、個案研究、行動研究
精选课件ppt
10
行動研究的爭論
• 行動研究是一種研究方法嗎? • 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行動研究是一種實用
二、限制 1.研究變項難以控制,只能適時適地的應用,難具推廣 性及普遍性。
精选课件ppt
34
行動
文獻與理論?
與
研究
先備能力/研究主題
發現/資料蒐集
歸納/結論/理論
分析/詮釋
逐字稿
精选课件ppt
23
行動研究的主要目的
1. 手段:以治療在特定情境中診斷出的問題, 或改善某一組特定的環境。
2.工具:將變通的、革新的方法介入現行制 度中,試圖加以改革。
3.在職訓練:提供教師新的技術和方法,增 強其分析的能力,提高其自覺。
能解釋一般的情形。
精选课件ppt
19
研究設計實例解析
精选课件ppt
20
行動研究歷程
設計/研究方案
行動
文獻與理論?
與
研究
先備能力/研究主題
發現/資料蒐集
歸納/結論/理論
分析/詮釋
逐字稿
精选课件ppt
21
行動研究的特徵
一、無特定的程序與典範。 二、在研究設計之前、研究過程中及研究結果的解釋,能以
反省及批判的態度。 三、在團體互動歷程中,教師即研究者。研究與行動不斷的
精选课件ppt
26
精选课件ppt
8
行動研究的範圍
• 只是以一個特殊的、局部的問題為限,其 結果只應用於此種特殊情況,而不具普遍 性。
精选课件ppt
9
質性研究
• 人類學誌研究、現象學研究、紮根理論研 究、個案研究、行動研究
精选课件ppt
10
行動研究的爭論
• 行動研究是一種研究方法嗎? • 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行動研究是一種實用
二、限制 1.研究變項難以控制,只能適時適地的應用,難具推廣 性及普遍性。
精选课件ppt
34
行動
文獻與理論?
與
研究
先備能力/研究主題
發現/資料蒐集
歸納/結論/理論
分析/詮釋
逐字稿
精选课件ppt
23
行動研究的主要目的
1. 手段:以治療在特定情境中診斷出的問題, 或改善某一組特定的環境。
2.工具:將變通的、革新的方法介入現行制 度中,試圖加以改革。
3.在職訓練:提供教師新的技術和方法,增 強其分析的能力,提高其自覺。
能解釋一般的情形。
精选课件ppt
19
研究設計實例解析
精选课件ppt
20
行動研究歷程
設計/研究方案
行動
文獻與理論?
與
研究
先備能力/研究主題
發現/資料蒐集
歸納/結論/理論
分析/詮釋
逐字稿
精选课件ppt
21
行動研究的特徵
一、無特定的程序與典範。 二、在研究設計之前、研究過程中及研究結果的解釋,能以
反省及批判的態度。 三、在團體互動歷程中,教師即研究者。研究與行動不斷的
精选课件ppt
26
教育行动研究PPT课件

第20页/共39页
“
后果1.1
后果
问
后果2.1
3.1
后果4.1
题 树
后果11 后果 2 后果33
”
后果44
核关 心键 问 题
原因1 原因2
原因3原因4
原因1.1
原因2.1
原因3.1
原因1.2
原因2.2
原因3.2
原因4.1 原因4.2
第21页/共39页
结果 结果
结果 结果
关键问题
原因
原因
原因
原因
原因
以知识点为主材,构建知识网架
——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子课题
渭南高新区高新中学 李水侠
第18页/共39页
问题分析工具 方案设计工具 行动研究计划模板 行动研究记录模板 行动研究报告模板
第19页/共39页
问题分析工具
——问题树
什么是问题树?
问题树是一种能够帮助参与者分 析一个特定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看 到其中关系的直观图示。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研究对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提高实践效能,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解放。 研究主体: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 研究策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研究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 研究方法:具有广泛的兼容性。 本质特征:反思性。
第1页/共39页
教育行动研究的操作模式
第4页/共39页
螺旋循环:
数学教师帮助学生例
★作业批改“符号+批语” ★对学习困难学生“一对一”帮扶
第5页/共39页
1.行计动划 研究的基本环节 “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订总 体计 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计划。 计划要注意:
“
后果1.1
后果
问
后果2.1
3.1
后果4.1
题 树
后果11 后果 2 后果33
”
后果44
核关 心键 问 题
原因1 原因2
原因3原因4
原因1.1
原因2.1
原因3.1
原因1.2
原因2.2
原因3.2
原因4.1 原因4.2
第21页/共39页
结果 结果
结果 结果
关键问题
原因
原因
原因
原因
原因
以知识点为主材,构建知识网架
——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子课题
渭南高新区高新中学 李水侠
第18页/共39页
问题分析工具 方案设计工具 行动研究计划模板 行动研究记录模板 行动研究报告模板
第19页/共39页
问题分析工具
——问题树
什么是问题树?
问题树是一种能够帮助参与者分 析一个特定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看 到其中关系的直观图示。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研究对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提高实践效能,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解放。 研究主体: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 研究策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研究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 研究方法:具有广泛的兼容性。 本质特征:反思性。
第1页/共39页
教育行动研究的操作模式
第4页/共39页
螺旋循环:
数学教师帮助学生例
★作业批改“符号+批语” ★对学习困难学生“一对一”帮扶
第5页/共39页
1.行计动划 研究的基本环节 “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订总 体计 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计划。 计划要注意:
行动研究理论篇精选版演示课件.ppt

• 王老师,男,27岁
• 本科就读于某师范大学;硕士学位:外 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翻 译
• 已教授大学综合英语课程两年,具有一 定的教学经验
• 目前担任大学二年级综合英语课程,每 周4课时,班级人数40。
hgkyu
16
情况分析
•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情况普遍 • 学生自我认定的问题是课文中词太多无
• 行动研究能够解决教学中所有问题吗?它是 万能的吗?
• 我们为什么要跟着西方走?为什么要将我们 的教学研究冠以行动研究呢?
• 行动研究与其他研究究竟有什么不同?
• 希望用更多具体案例告诉我们行动研究究竟 怎么做?
• 行动研究的论文究竟怎么写?国内什么期刊
h刊gkyu 发这一类文章?
3
总结:行动研究的定义
• 新教师的第一阶段:站稳讲台,提高教师的自 信心
– 首先解决课堂时间不够用的问题。 – 从了解学生困难入手 – 根据材料的难易程度,对教材中内容进行了取舍
hgkyu
9
课堂教学时 间不够用
重点覆盖学生有困难 的任务,有些任务作 为课外练习,制定了 教案,规定了各项任 务的教学时间,并留 出机动时间
• 以解决现实问题与改善现状为目 的,具有行动性、参与性、探索 性、反思性、循环渐进性特征的 研用究系统的方法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
hgkyu
4
Non-action researc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研究者
Action research
hgkyu
研究者
5
Inspirations from Reading the
研究者的不断思考
尽量根据规定时 间完成各项任务 ,也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了适当调 整
教师如何作行动研究ppt课件

7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范式的定义(库恩,1968)
常规科学——反常时期——非常规时期 (科学的革命)——常规科学
范式是一个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东西,一个 科学共同体由共有一个范式的人组成
作为持久而忘我努力的这种研究,强把大 自然塞进由专业教育所提供的概念箱子 里
范式支配的首先是一群研究者而不是一个 学科领域
完整最新版课件
25
学术研究
行动研究
描述和解释教育 改进教育
置身教育之外
置身教育之中
关于教育
为了教育
研究者自己做
行动者自己做
完整最新版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6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研究的主体:教与学的主体-教师、 学生
研究的对象:教与学的动态过程
研究的目的:教与学的质量提高 研究的效果检验:教与学的观念和
方法论:实验的/操纵的程序和规求, 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似;对假设 进行证实或证伪;通过一套工具和程 序对客观现实进行经验性探究;主要 使用定量的方法
完整最新版课件
12
定量研究
一种运用调查、实验、测量、统计 等量化的手段来收集和分析研究 资料,从而判断教育现象的性质, 发现内在规律,检验某些理论假 设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的循环就如此这番 地进行下去…………
完整最新版课件
42
一年过去了,教师开始评估自 己的研究是否有效,男生的学习是 否有提高。
他们使用了学生的考勤表、学 生成绩记录单、男生及其父母在访 谈中所说的话、课堂观察记录分析 等来进行评估。
完整最新版课件
43
结果发现,男生的学习态度改变了,
而且他们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
最新2019-「行动研究」-PPT课件

•陳伯璋( 民79) •行動研究是情境的參與者基於實際問題
解決之需要,與專家學者或組織中成員 共同合作,將問題發展成研究主題,進 行有系統的研究,以講求實際問題的解 決。
目的
• 在促使研究專家、教師或行政人員投入 研究工作,
• 把研究方法應用於教育情境中的教育問 題,以改進學校實務,
• 把研究的功能與教師的工作結合,以提 昇教師素質,並強化教師專業精神。
定義
• 蔡清田(民89) • 行動研究,是「將『行動』與『研究』
二者合而為一,由實務工作者在實際工 作情境當中,根據自己實務活動中所遭 遇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研擬解決問題 的途徑與策略,並透過實際行動付諸執 行,進而加以評鑑反省回饋修正,以解 決實際問題。」
定義
• 吳明清(民71) • 行動研究只是一種進行研究工作的方式,
國內學位論文之分析
• 見word
行動研究與一般研究之比較
• 見woHale Waihona Puke d • 見書面資料1 • 見書面資料2
參與行動研究的好處
• Henson, 2019的觀點 • 為 教 師 在 教 學 上 增 權 (instructional
empowerment), • 使教師有更高的意願嘗試各種新的教學方法; • 提升教師對學生需求的注意; • 擴展教師的專業技能; • 對學習各種新知識具有更開放的態度; • 能從事反省教學(reflective teaching), • 對自己與他人的教學信念進行探索
• (2)研究方法和實驗處理具有彈性,在研究過程 中可隨時修改或改變;
• (3)對研究變項的控制不夠嚴密,故內外在效度 較差,只能將研究結果用以改進工作情境中的 問題,而無法做廣泛的推論或建立教育的理論。
解決之需要,與專家學者或組織中成員 共同合作,將問題發展成研究主題,進 行有系統的研究,以講求實際問題的解 決。
目的
• 在促使研究專家、教師或行政人員投入 研究工作,
• 把研究方法應用於教育情境中的教育問 題,以改進學校實務,
• 把研究的功能與教師的工作結合,以提 昇教師素質,並強化教師專業精神。
定義
• 蔡清田(民89) • 行動研究,是「將『行動』與『研究』
二者合而為一,由實務工作者在實際工 作情境當中,根據自己實務活動中所遭 遇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研擬解決問題 的途徑與策略,並透過實際行動付諸執 行,進而加以評鑑反省回饋修正,以解 決實際問題。」
定義
• 吳明清(民71) • 行動研究只是一種進行研究工作的方式,
國內學位論文之分析
• 見word
行動研究與一般研究之比較
• 見woHale Waihona Puke d • 見書面資料1 • 見書面資料2
參與行動研究的好處
• Henson, 2019的觀點 • 為 教 師 在 教 學 上 增 權 (instructional
empowerment), • 使教師有更高的意願嘗試各種新的教學方法; • 提升教師對學生需求的注意; • 擴展教師的專業技能; • 對學習各種新知識具有更開放的態度; • 能從事反省教學(reflective teaching), • 對自己與他人的教學信念進行探索
• (2)研究方法和實驗處理具有彈性,在研究過程 中可隨時修改或改變;
• (3)對研究變項的控制不夠嚴密,故內外在效度 較差,只能將研究結果用以改進工作情境中的 問題,而無法做廣泛的推論或建立教育的理論。
《教师行动研究简介》课件

详细描述
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如调 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流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通 过观察、反思和调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 效果。
总结词
注重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结词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详细描述
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等 ,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进而提 高教学效果。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 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如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详细描述
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困难、不良学习 习惯等,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制定个性化辅导计划、优化 教学策略、加强学生管理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 习效果。
问题筛选与聚焦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改进的需要 ,选择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的问题 。
收集数据
80%
观察法
观察课堂互动、学生表现等,了 解教学实际情况。
100%
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 、同事、家长等对教学的看法和 建议。
80%
文献法
查阅相关教育文献,了解国内外 教育改革趋势和研课 件
目
CONTENCT
录
• 教师行动研究的概念 • 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 • 教师行动研究的案例分析 • 教师行动研究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教师行动研究的未来展望
01
教师行动研究的概念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教师行动研究是一种由教师主导的研究方式,旨在改善教学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
时间安排
规划行动计划的时间节点,确保实 施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及代表人物
时期
第一代 (20世纪50年代)
代表人物
考瑞 (Stephen Corey,美国)
主要观点
强调作为行动者的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来参 加教学研究并改进教学实践。
第二代 斯腾豪斯 主张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 ;提出课程行动 (20世纪70年代) (Stenhouse, 研究过程原则;作为“行动研究者”的教师开 英国) 展相关的教学研究活动《校本课程开发》 埃利奥特 第三代 (Elliott, 英国,埃利奥特 “师生互动与学习效能研究”, (20世纪80年代) 强调实践是课程的语言,强调“隐性学习”在 英国) 凯米斯 (S. 具有相对明确目标的教学行动中的作用,强调 Kemmis ,澳) 教学是“反思性实践”以及“反思性教学”的 作用。 澳大利亚,凯米斯将英国、美国的“实践性行 动研究”进一步引向“批判的行动研究”,提 出了著名的“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程序。
二、行动研究的概念
行动” “行动” 研究” “ 研究 ”
即实际工作者和实践者的实
际工作和实践活动; 际工作和实践活动; 主要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
工作者、 工作者、学者专家对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 科学的探讨。 科学的探讨。
二、行动研究的概念
定义一: 定义一: 行动研究是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 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事实 的一种方法。 的一种方法。
科特·勒温( Lewin) -- 科特·勒温(Kurt Lewin)
强调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研 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小规模的实验研究, 究 , 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小规模的实验研究 , 它 用统计的方法来验证假设。 科学的行动研究) 用统计的方法来验证假设。(科学的行动研究)
二、行动研究的概念
三、行动研究的特征
⒉ 研究的情境 ——当事人实践工作情境 ——当事人实践工作情境
行动研究旨在解决研究者所处工作情境中所遇到的问题, 行动研究旨在解决研究者所处工作情境中所遇到的问题, 它以行动者的实践情境为依据进行研究。情境合适的范围较 它以行动者的实践情境为依据进行研究。 小,与研究者工作无关之情境通常不在行动研究范围之内。 与研究者工作无关之情境通常不在行动研究范围之内。 由于研究情境有其特定性, 由于研究情境有其特定性,因而行动研究结果不宜作情境推 论。
行动研究的宗旨是: 共同讨论, 改进实践” 行动研究的宗旨是 : “ 共同讨论 , 改进实践 ” 强调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 强调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 批判的行动研究) (批判的行动研究)
--《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行动研究” 词条的撰写人、 --《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 行动研究 ” 词条的撰写人 、 澳大利亚的凯米斯( Kemmis,1985) 澳大利亚的凯米斯(S.Kemmis,1985)
三、行动研究的特征
⒎ 结果的推论 ——情境特定性 ——情境特定性
行动研究具有情境特定性, 行动研究具有情境特定性,行动研究并不是要从事大 量的研究,它的样本是以特定对象为主, 量的研究,它的样本是以特定对象为主,不必具有普遍的 代表性。每个行动研究方案,不管方案规模的大小,都有 代表性。每个行动研究方案,不管方案规模的大小, 自己的特点。 自己的特点。行动研究之情境特定性不同于一般研究之普 遍代表性、情境类推性。行动研究以特定实践问题为主, 遍代表性、情境类推性。行动研究以特定实践问题为主, 实践问题的解决有其特定的适用情境; 实践问题的解决有其特定的适用情境;行动研究以小样本 为范围,而以实践工作者所在情境的人、群体、组织为研 为范围,而以实践工作者所在情境的人、群体、 究对象,因不重视取样代表性, 究对象,因不重视取样代表性,研究结果无法类推至其他 的实践情境。 的实践情境。
三、行动研究的特征
⒈ 研究的目的 ——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 ——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
行动研究为行动而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 行动研究为行动而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 为实践本身的改善而展开研究,而不是理论上的建构, 为实践本身的改善而展开研究,而不是理论上的建构,通过 行动与研究的结合, 行动与研究的结合,透过实践行动来改善工作情境中所面临 的问题,关注问题的圆满解决、进而改善实践工作情境, 的问题,关注问题的圆满解决、进而改善实践工作情境,行 动研究强调研究的应用价值性, 动研究强调研究的应用价值性,此价值性旨在改善实践工作 者之工作情境、解决实践工作中的问题。 者之工作情境、解决实践工作中的问题。
三、行动研究的特征
⒏ 研究的效益 ——解决问题与促发个人专业 ——解决问题与促发个人专业成长 解决问题与促发个人专业
行动研究鼓励实践工作者扮演研究者角色, 行动研究鼓励实践工作者扮演研究者角色,透过反省 批判探究,解决工作情境中的实践问题。就动机而言, 批判探究,解决工作情境中的实践问题。就动机而言,实 践工作者从事行动研究, 践工作者从事行动研究,乃在于本身愿意投人实践情境品 质的改善,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意愿,行动研究者所从事 质的改善,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意愿, 的研究即是一种促发个人专业发展的研究。 的研究即是一种促发个人专业发展的研究。行动研究乃是 要实践工作者从实际工作情境中, 要实践工作者从实际工作情境中,带着改善工作情境的目 标,扩展自我的视野与角色,对自己的实践工作随时作批 扩展自我的视野与角色, 判式的反省思考。 判式的反省思考。
三、行动研究的特征
⒍ 问题的解决 ——立即应用性 ——立即应用性
行动研究与一般研究不同, 行动研究与一般研究不同,行动研究重视研究结果的应 用性,实践工作者透过行动研究可有效解决实践问题, 用性,实践工作者透过行动研究可有效解决实践问题,改善 实践工作情境,增加工作效率与工作效能。藉由行动研究, 实践工作情境,增加工作效率与工作效能。藉由行动研究, 可提供某一工作情境中,改进实践工作情境的方法与策略, 可提供某一工作情境中,改进实践工作情境的方法与策略, 行动研究重视的是研究的实用价值性。 行动研究重视的是研究的实用价值性。强调研究结果的即时 应用;而非是学术理论的验证或建立。 应用;而非是学术理论的验证或建立。
三、行动研究的特征
⒋ 研究的应用者 ——行动研究者 ——行动研究者
学术研究中,多数研究参与者并非是研究应用者, 学术研究中,多数研究参与者并非是研究应用者,其理论 取向重于实用取向,造成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分离。行动研究之 取向重于实用取向,造成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分离。 实践工作者不仅是研究参与者,同时也是研究应用者, 实践工作者不仅是研究参与者,同时也是研究应用者,其目的 在于改善实践工作情境,解决实践工作问题, 在于改善实践工作情境,解决实践工作问题,因而行动研究可 有效缩小学术理论与实践应用间的差距,将实践工作者、 有效缩小学术理论与实践应用间的差距,将实践工作者、研究 者、研究应用者结合为一。 研究应用者结合为一。
行动研究法
组员:谭 组员: 李 芳 洁 于会娟
一20 20世纪 起源:“行动研究”的兴起,始见于20世纪
30、40年代的美国。这个词语基本上有两个来源: 30、40年代的美国。这个词语基本上有两个来源: 年代的美国 其一是在1933-1945年间,约翰·寇勒( 其一是在1933-1945年间,约翰·寇勒(John 1933 年间 Coller) Coller)等人在研究如何改善印地安人与非印地安 人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他们认为, 人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他们认为,研究的结果应该 为实践者服务,研究者应该鼓励实践者参与研究, 为实践者服务,研究者应该鼓励实践者参与研究, 在行动中解决自身的问题。 在行动中解决自身的问题。
--考瑞 Corey,1953 1953) --考瑞 (Stephen M. Corey,1953)《 改进学校实践的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
二、行动研究的概念
定义三: 定义三:
行动研究旨在提供社会具体情境中的行动 质量,是对该社会情境的研究。 质量,是对该社会情境的研究。
埃利奥特(Elliott,英国) 埃利奥特(Elliott,英国)
强调行动研究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 进行的研究。(实践的行动研究) 进行的研究。(实践的行动研究) 。(实践的行动研究
二、行动研究的概念
定义四: 定义四:
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 包括教育情境) 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 ( 包括教育情境 ) , 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 参与者包括教师、 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 , 参与者包括教师 、 学 校长等人, 生 、 校长等人 , 其目的在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 的合理性及正义性、 的合理性及正义性 、 帮助研究者对实践工作的了 情境( 或组织内) 解 、 情境 ( 或组织内 ) 之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施 而有成效。 而有成效。
定义二: 定义二:
所有教育上的研究工作, 所有教育上的研究工作,应由应用研 究成果的人来担任,其研究结果才不致白费。 究成果的人来担任 , 其研究结果才不致白费 。 同时,只有教师、学生、辅导人员、 同时 , 只有教师 、 学生 、 辅导人员 、 行政人员 及家长、教育支持者能不断检讨学校措施, 及家长 、 教育支持者能不断检讨学校措施 , 学 校才能适应现代生活之要求。 校才能适应现代生活之要求 。 故此等人员必需 个别或集体地采取积极态度, 个别或集体地采取积极态度 , 运用其创造性思 指出应该改变之措施,并勇敢地加以试验; 考 , 指出应该改变之措施 , 并勇敢地加以试验 ; 且须讲求方法,有系统的收集证据, 且须讲求方法 , 有系统的收集证据 , 以决定新 措施之价值。这种方法就是行动研究法。 措施之价值。这种方法就是行动研究法。
三、行动研究的特征
⒌ 研究的过程 ——重视协同合作 ——重视协同合作
行动研究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 行动研究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它是在实践过程 中进行研究。因此, 中进行研究。因此,行动研究是研究者与实际行动者共同参 与协同合作的研究过程。 与协同合作的研究过程。 协同合作研究重视的是成员间伙伴平等关系, 协同合作研究重视的是成员间伙伴平等关系,而非 是成员间上下等级关系。 是成员间上下等级关系。行动研究强调协同合作研究间之分 工合作、经验分享、脑力激荡,共同作决定与成果分享等; 工合作、经验分享、脑力激荡,共同作决定与成果分享等; 此外,学者专家亦是实践工作者合作伙伴,专家学者是作为 此外,学者专家亦是实践工作者合作伙伴, 从旁协助辅导角色,主要担任咨询顾问的地位, 从旁协助辅导角色,主要担任咨询顾问的地位,实践工作者 才是主要的研究者。 才是主要的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