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重点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学精要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节 感冒

【概说】

一、 概念: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所致的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 发热、全身不适为特

征。

发病季节:四时皆有,尤以冬春两季为多。称谓:

伤风,冒风,冒寒;重伤风,小伤寒,时行感冒。

伤风一一感冒中症情较轻,多为感受当令之气者,或称冒风。其中因感寒所致者又叫冒寒。 重伤风一一病情较重,多为感受非时之邪者。其中因风寒致病之重者,又称为小伤寒。 时行感冒 感受时行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并可引起广泛流行者。 二、 沿革:

1、 《内经》中即已有外感风邪引起感冒的记载。

《素问•太阴阳明》篇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 痛,身重恶寒。”《素问•风论》:“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指出感冒的致病因素在于风邪, 主症以寒热、

头痛、身痛为主症。

2、 《伤寒论》认识到感冒有中风、伤寒之别。太阳中风一一桂枝汤证;太阳伤寒一一麻黄汤证。

3、 《诸病源候论》起,又倡“时行之邪”致病之说。

4、 宋元以后,医家提出了 “感冒”病名,确立了治疗大法,对虚体感冒补充了扶正达邪的原则。

感冒病名出自北宋 《仁斋直指方》,该书倡用参苏饮治疗:“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 元《丹溪心法•伤风》指出病位在肺,治疗大法一一“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

5、 至明清,多将感冒与伤风互称;并对虚人感冒有进一步的认识,提出扶正达邪的治疗原则。

《医学心悟•论汗法》:“凡一切阳虚者,皆宜补中发汗,一切阴虚者,皆宜养阴发汗。

三、 讨论范围:以普通感冒(伤风)、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及其他病毒、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而表现感冒证候者,皆可参照本篇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 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发病学)

2、 病邪侵犯肺卫,而以卫表不和为主(病位) : 外邪侵犯肺卫的途径有二: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内侵。

3、 病理属性有寒热两大类别:

4、 病理变化:感受风寒湿邪一一风寒束表,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感受风热暑燥一一风热犯表, 皮毛疏泄不畅,邪热

犯肺,肺失清肃;如挟有时行疫毒一一传变迅速,病情多重,或变生它病。

5、 预后转归:一般感冒病邪轻浅,预后多良好,病程较短而易愈;老年、婴幼儿、体弱患者以及时感重症, 可有传变,或同时夹

杂其它疾病。 【诊查要点】 一、 ▲诊断依据

/

皮毛、

肺卫疏懈 、 外邪乘袭

\ /

卫表不和

肺失宣肃

湿

肺卫

口鼻

感冒病因病机示意如下:

1、临证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恶风或恶寒、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等,或有发热。若风邪夹暑、

夹湿、夹燥,还可见相关症状。

2、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症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

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3、病程一般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时行感冒少数可传变入里,变生他病。

4、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二、病证鉴别

〔、▲感冒与某些温病早期的鉴别

【辨证论治】

一、▲邪在肺卫,辨证属表实证

2

二、治疗要点——解表达邪;治疗遵循“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采取解表达邪的原则。

三、证治分类:

1、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痰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内闭,肺气不宣。治法:辛温解表

代表方:荆防达表汤

2、风热犯表证——身热,微恶风,汗泄不畅,头昏胀痛,目胀面赤;咳痰粘黄,咽痛口干,鼻流浊涕,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病机: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治法:辛凉解表代表方: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伤表证——夏令感邪,身热汗少,微恶风,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口粘,渴不多饮,胸闷

脘痞,泛恶。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病机: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治法:清暑祛湿解表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虚体感冒:感冒特点:素体亏虚,卫外不固,反复感邪,缠绵难愈。机理:气虚感冒:卫气不固,外邪乘袭,气虚托送无力,邪不易解。

阴虚感冒:阴津素亏,外邪乘袭,津液不能作汗达邪(多为风热)。

治疗原则:当扶正达邪,在疏散药中酌加补正之品。治疗不可过于辛散,单纯祛邪,强发其汗,耗气伤津,重伤正气。

证治分类:

1、气虚感冒—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

脉浮而无力。

病机: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袭。治法:益气解表代表方:参苏饮加减

2、阴虚感冒——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干咳少痰;头昏,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病机: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

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治法:滋阴解表代表方:加减葳蕤汤化裁。

第二节咳嗽

【概说】

一、概念: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

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二、沿革

1、咳嗽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并有专篇论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

胃,关于肺”,指出咳嗽病位在肺。

2、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将咳嗽分为十种,除五脏咳外,尚有风咳、寒咳、胆咳、厥阴咳等。寒咳:外感寒邪所致的咳嗽

3、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4、清•叶桂系统阐明了咳嗽的治疗原则

5、清•喻昌《医门法律》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创立温润、凉润治咳之法。

三、讨论范围:急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支扩,慢性咽炎等。其他疾病如肺痈、肺痿、风温、肺痨等兼见咳嗽者,可与本篇互参。

久咳致喘者,多表现为寒饮伏肺或肺气虚寒的证候,当参阅喘证、痰饮等篇。

【病因病机】★“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咳嗽病因病机示意图如下

寒肺卫不强肺气上逆

1、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犯肺,常以风为先导,夹寒、夹热、夹燥,表现为风

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 有肝火、痰湿、痰热、肺虚等区别

2、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3、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它

兼证。

二、病证鉴别1、咳嗽特点的鉴别:包括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2、咯痰特点的鉴别: 包括咯痰色、质、量、味等3 、咳嗽与咳喘的鉴别:咳嗽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