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之间”──里勃斯金德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环境心理学案例分析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馆设计的时代背景:
二战之后,德国从未停止对历史的反 省,德国对历史的态度,使德国人、法国人 甚至整个欧洲的人民都感到轻松和安全。为 了表示"勿忘历史"的决心,德国还为犹太人 修建了一座大屠杀纪念馆。2005年12月15日, 柏林犹太人纪念馆最终落成。
丹尼尔·里伯斯金(D.Libeskind) 设计的“柏林博物馆(犹太人博物馆)”建 筑,称得上是浓缩着生命痛苦和烦恼的稀世 作品:反复连续的锐角曲折、幅宽被强制压 缩的长方体建筑,像具有生命一样满腹痛苦 表情、蕴藏着不满和反抗的危机。
3-1
3-2
3-3
对于环境内部元素,里伯斯金对昏暗的光线,突兀的室内空间,割裂的金属板肌理都 做了夸张的强调。在进入到室内之前,人们已经由平和的心态转为庄严肃穆,进入室内以 后,这样的心情开始升级,变得不安,颓废,悲愤……在犹太人博物馆中人一走进,便不 由自主地被卷入了一个扭曲的时空,馆内几乎找不到任何水平和垂直的结构,心理也随之 失去了依靠,变得惶惶不安。
因此,这座博物馆需要的不仅仅是带给人们的安慰,还应该夹杂着恐慌和紧张,来唤起人 们对曾经历史的反思。反复连续的锐角曲折、幅宽被强制压缩的长方体建筑,像具有生命一样 满腹痛苦表情、蕴藏着不满和反抗的危机,令人深感不快。丹尼尔。里伯斯金设计的“柏林博 物馆(犹太人博物馆)”的整个建筑,可以称得上是浓缩着生命痛苦和烦恼的稀世作品。
颜色是环境构成中的重要一环。图书馆内各阅览室在空间的设计上除了书架的摆设外, 颜 色所扮演的角色很重要。阅览室、书库是需要冷静思考与精神专一的地方, 所以大部分阅览室、 书库应采用一些白色或灰色, 尽量采用中性色彩, 提高工作或阅读的效率。昂赞多媒体图书馆的 一切都是白色的,可又不仅仅是白色的。全部建材的外在表达简洁纯粹:白色的亚光表面,白 色的光滑漆面,白色的多孔结构,一切都显得平滑而富有动感,时而亮丽,时而柔和。这种精 致的建筑材料表达如万花筒般相互交叉,将建筑内的空间体量划分开来。这样才有了亚光与漆 面的配合,辅以微孔背景,营造出无形的界限,好似多面体在明亮的光照下逐渐消逝。
犹太人纪念馆

楼梯上空穿插的互相之间没有明 显关联的混凝土梁就好似缝合用 的线脚,致密地牵连着颠沛流
离的犹太人历史 Path of salvation
自救之路
Berlin Jewish Museum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Path of salvation
自救之路
Berlin Jewish Museum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plan
坚硬而不可动摇地任凭光影在其灰蓝色表面模糊的流淌 平面
Berlin Jewish Museum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由三条相互交又的轴线构成的地下部 分各自指示了柏林犹太人不同的命运
“死亡”的大屠杀之塔
“流放”之霍夫曼花园
直通三层展厅的的楼梯引导众人探寻“共生”
Berlin Jewish Museum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Window as scar
窗户
Berlin Jewish Museum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Window as scar
窗户
Berlin Jewish Museum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Window as scar
窗户
Berlin Jewish Museum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Window as scar
1. 被压扁变形的星形图案
2.
用建筑来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 东西
3.
永远铭记那些被遣送或者失 踪的柏林人
4.
受 瓦尔特.本雅明《 单向 街 》的启发,60个场景对应 着60个连续断面。
summary
简介
Berlin Jewish Museum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Site plan
总图
Berlin Jewish Museum
建筑内部空间组合设计 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处理手法

中国传统建筑有时直接用 大面积的镂空隔扇和花窗 来分隔空间,建筑内外空 间从无数的空隙间相互渗 透,甚至整个建筑空间四 面皆剔透。
古典园林庭院
湖 南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楼
• 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创造的流动空间是对空 间围透关系的另一种注解,在这里空间的界定 变得模糊和不确定,如1929年的巴塞罗那德 国馆(见图9-41,图9-42,图9-43)
建筑设计课件
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处理手法
空间的分隔与围透 空间的对比与变化 空间的重复与再现 空间的引导与暗示 空间的衔接与过渡 空间的延伸与借景 空间的序列与节奏
绝对 • 安静 味
3
4
6
7
• 空间的围与透 • 一般建筑空间侧界面可能出现四种围透关系,向良好朝向或
空间的对比与变化 • 高大与低矮
• 开敞与封闭 • 不同形状 • 不同方向
河北遵化国际饭店
巴塞罗那现代艺术博物馆
22
留园入口
留园内部
北京国际金融大厦
北京国际金融大厦
该空间运用了哪些处理手法?
26
空间的重复与再现
德黑兰航空港(伊朗)
德 黑 兰 航 空 港
• 弯曲的墙面 • 特殊形式的楼梯或踏步 • 天花、地面的特殊处理 • 空间的灵活分隔
三条通道、三种画面、三种心情
建筑的外部形态是曲折的被压缩的, 但是在其内部地下,有三条直线通道 贯穿,它们分别是象征着犹太人命运 的流放之轴,屠杀之轴和延续之轴。 延续之轴最长,贯穿整个建筑,流放 之轴和屠杀之轴交叉,如同一个大叉 一样重叠在延续之轴的前半段上。
• 交叉的轴,天花板的直线灯槽设计,用光加强了轴的抽 象感,引导参观者的眼睛、脚步和心灵
弯曲的侧界面之一
Jewish Museum

喜欢的原因之三——犹太人博物馆并非是没有思想的套用 “正规”思路的作品,而是具有着不同寻常的想法,这其中 蕴涵着设计师大胆的构思,缜密的思维以及非凡的智慧。
建筑师曾经在设计说明中这样写 到:
第四点是受到了瓦尔特•本雅明的 《单向街》的启发。在锯齿形设计中, 沿着锯齿形依次有六十个断面,每个断 面都代表一个本雅明作品中所描述的 “星星驿站”(Stations of the Star)。
概括地说,在上述四重结构中,首 先是那个看不见却有着不合理联系的星 星。虽然家家户户人去楼空,但星星的 光芒仍然闪耀。(The first is the invisible and irrationally connected star which shines with absent light of individual address. )其次是《摩西与亚伦》中被 删掉的第二幕,这一幕的高潮就是那段 用语言而非音乐表现的内容。第三,要 永远铭记那些被遣送或者失踪的柏林人; 第四,要成为像瓦尔特•本雅明的《单向 街》那样的城市启示录。
筑的平面轮廓,包含博物馆的使用空间;断续的直线构成了一个非连
续的“虚空”(Void),它纵贯整个公共区域,以墙和其它空间硬性分
割
“之”字形平面ຫໍສະໝຸດ “虚空”开来,人们只能从底层及地下层的开口或上面的天桥进入它的各个片
断。
补充说明: 在刚才的回答中我们提到了“大卫之星”这个概
念,或许此时有人会问这又有什么说法呢。的确,在 刚看到时,我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六角星就是以色 列国旗上的那个大卫星。传是大卫王盾牌上的标记。 也象征着忠于耶和华的以色列民族。六角星是两个正 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代表创造、天启、救赎。
“线之间”——里勃斯金德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线之间”——里勃斯金德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吉国华
【期刊名称】《世界建筑》
【年(卷),期】1999(000)010
【摘要】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是解构主义建筑师里勃斯金德的一项力作。
建筑的“之”字形平面和纵贯其中的直线型“虚空”片断的对话,形成了这座博物馆的主要特色,线性要素的倾斜,穿插与冲突手段的大量运用,产生了很好的空间与视觉效果,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更是一种哲学的表达,设计者试图通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神与意义,而不是有形的物体,来唤醒和融合犹太人与柏林的历史。
【总页数】5页(P47-51)
【作者】吉国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2.5
【相关文献】
1.破土而生:建筑中的历史与记忆--丹尼尔•李伯斯金及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J], 刘羽
2.谈李布斯金与柏林犹太人纪念馆 [J], 李晶晶;周波
3.李伯斯金解构主义建筑设计风格探究与运用——以柏林犹太人纪念博物馆为例[J], 刘和琴;
4.李伯斯金解构主义建筑设计风格探究与运用——以柏林犹太人纪念博物馆为例
[J], 刘和琴
5.建筑空间中的情感体验——丹尼尔·李伯斯金及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J], 张丹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柏林犹太博物馆的非理性

文章编号:1009-6825(2007)04-0025-02关于柏林犹太博物馆的非理性收稿日期:2006-10-17作者简介:滕露莹(1981-),女,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上海 200092滕露莹摘 要:结合里伯斯金个人的建筑思想和创作风格,分别从设计的构思、建筑的空间、室内装置以及立面等角度,对其代表作———柏林犹太博物馆进行剖析,从而解读出建筑师在这一建筑作品创作中所赋予的非理性表征之下的本质。
关键词:譬喻,象征,空间,非理性中图分类号:T U242.5文献标识码:A 如果你对人类情感的历史———那正是建筑史的本质———进行思考,你会注意到,最为硕果累累的想象力的发展总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思想或情感方式触碰到一起时发生的……那么,一种出乎意料的含义,丰富的关系就会出现。
在里伯斯金绝大部分的建筑作品中,他的设计基础往往建立在理解历史并延续历史的基础上。
这种维护文化与传统的责任感在他的多个与犹太人及犹太文化相关的建筑设计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里伯斯金认为一个博物馆不应是大众文化的模仿物,而是和民众保持距离,能让其反省思考并面对决定的产物。
柏林犹太博物馆虽陈述犹太人的遭遇,目的却不只是德国向犹太人赎罪致歉的手段,更是在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下,让全人类警惕的作品。
里伯斯金把自己的方案描述成是个不连贯的形体,隐射着头脑和记忆中的不同影像。
这些影像来源于柏林的历史,也和犹太民族的遭遇有关。
其中贯穿着两条有关历史思想和个人真实经历的重要理论线索,里伯斯金称其为“两线之间”(Between the lines ):一条是被多次打断的直线,代表着一段虽然屡遭打击和摧残,却仍然不断斗争的发展史;另一条是无限延伸的“之”字形折线,象征着在不断的扭曲和转向中的生还,并持续生命的历程。
其涉及到的地形学概念代表着犹太民族的名人和柏林的德国人曾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其中包括莱斯特(Kleist ),海涅(Heine )和密斯·凡·德·罗(M ies van der Rohe )等,把这些组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变形的大卫十字。
解构主义的经典作品_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 " 传达强烈视觉感染力的入口处 #$%& " 室内的展示设计
参考资料: 《德国当代博物馆建筑》—— —清华大学出版社 《 )*+,-.//0,1-23,+4 564,278-2 962-69 :-;.,+》
空 间
!"#$%
!" !#
解构主义的经典作品: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 !#
&%’(!)*+,!%,+*(-*.%/0(撰文 1 摄影 范 云 #,2)3/4")323**5#-*6,-
一行二十多位建筑师踏进柏林。 如同上 #’’# 年 ( 月, 海, 柏林到处是新建筑与建筑工地, 各种风格的建筑汇聚 一城。来之前, 查阅了很多资料, 总想在匆匆而过的几天 里, 找出众多建筑中的精华。《德国 当 代 博 物 馆 建 筑 》引 人遐想的封面吸引着我。这是“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 物 丹 尼 尔・利 保 斯 金 德()*+,-. /,0123,+4 )的 代 表 作 — ——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不容错过, 建 议 同 行 们 参 观 此 博 物 馆, 得到一致认同。 柏林犹太博物馆扩建工程国际竞赛, 在 !5(5 年 6 月,
古典繁琐的旧造型, 雕塑般地隐喻着什么; 曲折不 平 的 新 平面, 与平整四方的旧层面, 又仿佛描述着什么; 丹尼尔 将绘画、 雕塑及文学与建筑融合在了一起。 工 程 %’’( 年 动 工 , 在建造过程中, 遭受连续不断的 波折和人们种种不同的评价。因为他的方案从 根 本 上 震 撼了形态学的研究方法, 首先是摆脱和谐、 明净, 代之以 不和谐、 神秘; 其次是不强调完美、 统一, 代之以破坏完 美、 破碎。 在没有任何展品的情况下, 新馆举行了 %’’’ 年年初, 开幕典礼,这本身也是对这幢独具象征意义建 筑 物 的 张 扬与肯定。也许是建筑太有性格的缘故, 室内的展示设计 总让人感到不尽人意,但我们还是能感受到设 计 者 用 心 良苦地去协调与建筑的关系。
柏林犹太博物馆建筑分析

❖在通道中并没有过多的展品,有五个被刻意用 墙面封闭起来的空间,叫做“虚空”,如不细心 留意,游客也可能完全不会察觉馆里有着一个这 么诡异的空间。但是细心的游客偶而能透过一些 洞开的窗口瞥见这些不能进去却垂直贯穿了整栋 建筑物的虚无空间,只有建筑顶部的玻璃天窗投 下光来 。
内部空间
❖这些虚空的“展览厅”并不开放给游客参 观,却还是有一个处在尾端被称为记忆的空 间,能让人进内一窥其秘。 这里展示着一件名唤“秋之落叶”的现代艺 术品。步进这宽耸空荡的空间后,只见地板 上铺天盖地地铺叠着一个个圆形的铁铸人脸, 人脸直径大小如一个手掌,张口圆瞪,似呆 还怨,仿似一个个呐喊的灵魂。
❖建筑表达了两个几何线形。 一个多样化的片断组成的直线 和一个趋于无穷的折线相互交 织,但各有自己的方向。表达 了空间的联系和序列的破碎。
与旧馆间关系 —— 高度
❖新馆与老馆之间仅在地下的出入 口相接。除了出入口之间的联系, 在高度上,檐口高度大致相同。
与旧馆间关系 —— 风格
❖旧馆与新馆风格迥异。形成 强烈对比。 ❖如天外来物,在混乱的城市 肌理中起到调和作用。
设计灵感 Between The Lines
❖被压扁的六角星 ❖未完成的歌剧
❖遇难者的原址
设计原型 非理性的原型 大卫盾(六角星)
以色列国旗
❖纳粹强迫每个犹太人佩 戴“耻辱名牌”
❖折射出民族的血泪和辛 酸
设计原型 非理性的原型 大卫盾(六角星)
外观设计 Between The Lines
❖德国闪电战 柏林犹太人博物 馆锯齿形的形态让人联想到德国 闪电战。
立面设计 ——立意
❖对柏林犹太名人的地址连线的 引用及乐谱语汇的建筑转化,在 墙壁上留下伤口一般的不规则指 向的开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