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2

合集下载

近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优练题(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近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优练题(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优练题(2)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优练题(2)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优练题(2)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019人教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2)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日报》11日刊登了日本首相对各国救灾援助的感谢信。

信中称“对全世界朋友们所给予的kizuna(情谊纽带)深表感谢”。

B.在沙坪坝,树人景瑞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小学。

师生们自编、自导、自演了多部“情景剧",让孩子们在演出中,受到感化、接受教育。

C.幸福有时离我们近得触手可及,有时却又远得虚无缥缈;常常是那么急切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可我们老是浑然不知,还紧缩心门。

D.一位中年男子从火车上下来,径直走到汽车旁边。

他吻了一下妻子,又轻轻地吻了婴儿--生怕把他惊醒.然后,这一家人就开车离去了。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贿赂(luò) 豇(jiānɡ)豆挑(tiǎo)大梁唯(wěi)唯诺诺B.蹿(cuān)红木讷(nè)卡(qiǎ)脖子切(qiè)肤之痛C.柏(bǎi)树挫(cuō)折独角(jiǎo)戏果实累(lěi)累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人要是有一颗像草木一样“不怨寒暑移”的心,就不会抱怨天气变化、寒暑交替,遇事就会处变不惊,安之若素.B.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了一场特大火灾,一座装修豪华的五星级酒店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这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欷歔不已.C.在一次新生欢迎仪式上,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七月流火,天气虽然炎热,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D.去年美国国内航班,平均每天大约有一万件行李丢失,航空公司对此的解释是,惨淡经营,人手不足.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第十个记者节即将来临之际,《丹阳日报》社本着开门办报、服务读者、打造品牌、提升影响,举办记者节暨首届读者节系列庆祝活动。

2019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2含解析新人教版

.... .... .... .... ⑤以前,各级政府的施政纲领总是玩文字游戏,让百姓 ,有委员提议,应该让更多....⑥每天清晨取柠檬一至两片,用温水冲服,空腹饮用, 不仅能补充维生素,而且可.... (B人教语文 2019 高考一轮优练题(12)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成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雾霾,已成为当今公害问题之一,但治理雾霾绝非易事,不可能一挥而就,在不同时期,可能需要针对重点污染物进行治理。

②2017 年年初,人类在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 PK 中连连败退,这类机器人无所不为,会下棋,会猜脸,还能解答各种难题。

③昔日以癫狂话语而名噪一时的网红“凤姐”,正一步步蜕变为专栏作家,她的文章紧扣社会热点,文笔也令人刮目相看。

④官员作家、官员画家、官员摄影家、官员发明家我见过不少,有的的确水平很高,但最终绝大多数还是原形毕露,成为笑谈。

不知所云朴实语言进入政府的施政纲领。

长此以往 排毒养颜。

A .①②⑤B .①②⑥C .③④⑤D .③④⑥答案 B解析 ①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等很快就完成。

用错对象。

②无 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感情色彩不当。

③名噪一时:名声传扬于一个 时期。

使用正确。

④原形毕露:本来的面目完全暴露 含贬义)。

使用正确。

⑤不知所云:不 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使用正确。

⑥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 情况而言)。

不合语境。

2.(病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前往韶山的游客中有上了年纪穿着毛式服装的老者,但也有很多带着孩子和摄像机的夫妻、大学生和中小学生。

B .世界卫生组织称,到 10 月 20 日,在越南共有 91 人感染禽流感,其中 41 人死亡,成为最大受害国。

C .欧洲航天局称,过去10 年间,中国上空由工厂、发电站和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数量上升了约 50%,而美国和东欧等地的污染程度保持不变或有所下降。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4)含答案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4)含答案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4)含答案层、各个领域选用优秀人才。

⑥有前辈积累的丰富经验,有几代作者的支持,再加上古籍出版环境的改善,新一代编辑有信心使“丛书”的出版历久弥新....。

A.①②⑤B.①③④C.③④⑥D.②⑤⑥答案 B解析①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不合语境。

②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

使用正确。

③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不合语境。

④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不合语境。

⑤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使用正确。

⑥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

使用正确。

2.(病句)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现在全社会关注通货膨胀,民众担心物价持续上涨,国家发改委多次表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游资炒作造成的。

B.体育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在赛场上通过争金夺银来提振士气,更应在提升国民素质和公民意识方面为国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C.发展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事业,对于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D.目前血液供应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不缺血源,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血荒”问题的根本办法。

答案:C(A项错在“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

B项错在“提升”和“意识”搭配不当。

D项不合逻辑,错在两面对一面)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C.本届湖湘文化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召开,推举您忝列“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

D.“我这法行不行?”李老汉着急地说,“不对,你给雅正,大叔请你喝酒。

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巩固提升训练: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10 沙场练兵 (含解析)(山东专用)

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巩固提升训练: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10 沙场练兵 (含解析)(山东专用)

1.(2019·济宁模拟)阅读下面的表格,完成题目。

某报就当下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除通讯外手机主要用途(单选)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小说、听歌浏览新闻搜索38.6% 35.7% 14.1%11. 6%影响视力产生铃声幻听现实交流能力差思考能力差47.1% 36.8% 45.7% 41.1%答:答案:①娱乐已成为手机除通讯外的主要用途;②人长时间使用手机容易导致身心俱损。

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

(1)为漫画拟定一个标题。

(不超过8个字,不能以“无题”为题)答:(2)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50字以内)答:答案:(1)马失前蹄(2)讽刺了当前教育领域只重视智育,忽视体育和德育的现象。

孩子要走得远,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

3.李想把自己近三次语文考试各板块的得分情况列了一个表格,他带着表格去向刘老师请教。

下面是他们对话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对话的空缺部分。

要求:符合对话情境和表格内容,语言通顺得体。

考查知识点(该题总分) 第第第得一次二次三次分率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 9分0分9分67%古代诗文阅读(36分)20分20分21分56%文学、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0分12分12分45%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分16分15分82%作文(60分)49分51分49分83%: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老师:是李想啊,快进来。

拿来我看看。

刘老师:李想,你这个表做得很清楚,从表上来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想:我觉得这两方面都还有提高的空间,可是我并没有在这些上面多花时间啊。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温习专题二辨析蹭第4讲蹭的“林林总总”三“表意不明”与“不合逻辑”2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温习专题二辨析蹭第4讲蹭的“林林总总”三“表意不明”与“不合逻辑”2

第4讲病句的“林林总总”(三)-“表意不明”与“不合逻辑”表意不明就是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不明白。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指代不明,二是有歧义。

常见病因病例诊治1.指代不明如:不几天,刘备率领大军到了零陵。

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分析:“他”是指“刘度”,还是指“邢道荣”,指代不明。

1.(2017·山东高考)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分析:表意不明。

“这位”,可以指前方记者,也可以指专家。

2.对象不明如: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分析:“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既可以看作承前省略主语“孩子们”的谓语,也可以指李大伯的行为。

2.(2014·山东高考)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分析:“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到底是他生活中的状态还是银幕上的形象,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3.修饰两可造成歧义如:三个厂的领导聚集在一起对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最后决定暂缓召开新产品的新闻发布会。

分析:句中的“三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厂”,那么会有“三个厂”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修饰“领导”,则有“一个厂的三个领导”的意思。

此处属修饰两可造成歧义。

3.(2015·江苏高考)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分析:此处属修饰两可造成歧义。

此句中的“近30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可以理解为修饰“领导人”。

4.多义词(短语)造成歧义 4.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由于句中某个词或短语是多义的而使句子意思可能有多种解释,即词义两可。

如:许多欧洲国家看不上全美职业篮球赛。

分析:“看不上”有两种解释:一是“看不到”,二是“看不起”。

最新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

最新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10)李仕才一、言语文字运用1.(成语)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反腐败是我国当前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既要旗帜鲜明,坚决惩治,又需求左顾右盼....,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要素和影响。

②入夏以来,天气异常,五风十雨....,导致城市内涝、市民受灾的情况不断发生,有的人甚至因雨水过大而付出生命的惨重代价。

③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此有意于仕途,转而求田问舍....,过上寄情山水、恬然自适的隐居生活。

④当今时代,许多人学艺不精,缺少刻苦研讨、务虚上进的精神,以浮躁的心态对待工作,鲁鱼亥豕....的低级失误常常发生。

⑤公平共享进展成果,改革的动力就能充分释放,改革的活力就能极大迸发,共同富裕就能计日程功....。

⑥美国卫星追踪网站声称,美国一卫星曾拍到马航客机失联海疆四周的照片,并以“可能为马航坠机地点”为题发布音讯,这令此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A.①⑤⑥B.③⑤⑥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左顾右盼:描述做事之前考虑周到谨慎,也描述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②五风十雨:描述风调雨顺。

此处望文生义。

③求田问舍: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

比方没有远大的志向。

此处望文生义。

④鲁鱼亥豕:指文字传写刊刻错误。

此处不合语境。

⑤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描述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

⑥扑朔迷离:描述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2.(病句)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刘量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梭罗的《瓦尔登湖》等中外散文佳作,都具有乐观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自然,又充满思辨色彩,耐人咀嚼。

B.为北京申奥成功作出贡献的《申办报告》是一幅全面展现中国北京风采的锦绣画卷,已被国际奥委会保藏,目前陈列在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中。

C.假如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酿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进展。

D.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觉,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缘由次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气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10)含答案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10)含答案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10)含答案有人提出疑问,假如你目睹此类恶性事件,你会像事件里的酒店保安和旁观者那样冷漠或者明.哲保身...吗?⑥本来应该是客观准确、唯一答案的,却常常大相迥异,各说各话;本来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却总是陈陈相因....,千篇一律。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答案 A解析①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不合语境。

②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不合语境。

③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

使用正确。

④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不合语境,此处应为“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⑤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使用正确。

⑥陈陈相因:指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

使用正确。

2.(病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矿难发生后,大批子弟兵在前往救援时,许多专业心理救助人员也赶赴救援现场,第一时间对获救矿工及遇难矿工家属进行心理治疗。

B.大数据在给各领域、各行业带来巨变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提升了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力,成为促进国家治理变革的基础性力量。

C.演员是文化作品的重要承载者,演员的职业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精神产品的质量,而一个民族欣赏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整个民族高雅的文化气质。

D.大连海关将进一步加大对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先进经验的复制推广,提高通关效率,与口岸相关单位携手打造新型口岸监管体系,全面促进贸易便利化。

答案 B解析A项中途易辙,应将“在”提到“大批子弟兵”前面。

C项两面对一面,应删掉“高雅”。

D项成分残缺,应在“推广”后面加上“力度”。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有人说,医生的天职是治病,与其在网上做科普,不如在诊室多看病。

①,这是一个观念误区。

一位医生②多努力,病人永远看不完。

在诊室,医生一天最多看几十个病人;③在网上,医生却可以影响上千万人。

2019高考语文一轮基础习练2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09439

2019高考语文一轮基础习练2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009439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基础习练(2)及答案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际金融论坛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大学教授肖耿6日在北京出席国际金融论坛年会时认为,中国不应花过多努力考虑经济增长率。

B.只要还有一个人乃至一家一户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奋斗。

C.快节奏的社会,一些人轻视书写错误,倘有人认真追究错误则往往被视为“不识趣”,这实际上代表了一些人遇事不认真且反对“较真”。

D.到非洲打拼了近40年,胡介国不仅拼得了数亿身家,还成为中国和尼日利亚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尼日利亚成为名人。

答案 D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将“努力”改为“精力”。

B项语序不当或逻辑错误,应将“一个人”和“一家一户”互换位置。

C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处事态度”。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每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似乎都与技术变革息息相关....。

如今,正是新的技术革命爆发的前夜。

②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③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处.心积虑...,亲力亲为。

④高考填报志愿本应该是考生自己的事,但是不少家长却越俎代庖....,这很容易造成孩子和家长之间因意见不统一而产生矛盾。

⑤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

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⑥经过三个月的改造,仁和花园焕然一新....。

如今,小区活动广场内篮球场、健身器材、桌椅等一应俱全。

A.①④⑥B.②③⑥C.①④⑤D.②③⑤答案 D解析②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用错对象。

③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用错褒贬。

⑤穿云裂石:(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10)含答案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成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视频网站付费会员模式将在2017年迎来井喷期,用户规模破亿倚马可待....,可又有几家意识到内容才是最重要的!②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首当其冲....,在2月7日晚的总决赛中一举夺冠。

③秋季房产交易博览会在会展中心开幕,此次参展的房企数量与春季房交会相比有所减少,与上半年的春季房交会的热闹相比,秋季房交会显得不温不火....。

④我区一男子洗澡时把黄金项链、手镯、手链等首饰放在卫生间里,结果洗完澡后发现这些价值2万余元的首饰不胫而走....。

⑤在杭州女子弯弯于北京和颐酒店遇袭事件后,有人提出疑问,假如你目睹此类恶性事件,你会像事件里的酒店保安和旁观者那样冷漠或者明哲保身....吗?⑥本来应该是客观准确、唯一答案的,却常常大相迥异,各说各话;本来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却总是陈陈相因....,千篇一律。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答案 A解析①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不合语境。

②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不合语境。

③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

使用正确。

④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不合语境,此处应为“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⑤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使用正确。

⑥陈陈相因:指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

使用正确。

2.(病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矿难发生后,大批子弟兵在前往救援时,许多专业心理救助人员也赶赴救援现场,第一时间对获救矿工及遇难矿工家属进行心理治疗。

B.大数据在给各领域、各行业带来巨变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提升了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力,成为促进国家治理变革的基础性力量。

C.演员是文化作品的重要承载者,演员的职业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精神产品的质量,而一个民族欣赏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整个民族高雅的文化气质。

D.大连海关将进一步加大对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先进经验的复制推广,提高通关效率,与口岸相关单位携手打造新型口岸监管体系,全面促进贸易便利化。

答案 B解析A项中途易辙,应将“在”提到“大批子弟兵”前面。

C项两面对一面,应删掉“高雅”。

D项成分残缺,应在“推广”后面加上“力度”。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说,医生的天职是治病,与其在网上做科普,不如在诊室多看病。

①,这是一个观念误区。

一位医生②多努力,病人永远看不完。

在诊室,医生一天最多看几十个病人;③在网上,医生却可以影响上千万人。

很多病人都是到了病程中后期才来就医,④费用高,⑤疗效也差。

如果医生都能常上网做科普,把健康的钥匙交给公众,这⑥也是在治病救人吗?答案 B解析①处用“其实”表示承接上文,含转折意义。

“确实”没转折意味,“但是”“然而”只表转折,没有承接上文的意味。

②处用“无论”与后面的“多”相搭配,而“哪怕”一般与“再”相搭配,“尽管”不与“多”搭配。

③处后面已有“却”表转折,为简练此处可不用转折词。

④⑤两处分别用“不仅”“而且”表递进;而“不是……就是”表选择,不合语境。

⑥处用“不”表否定,再加上句子是反问句,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语气,合乎语境,而用“一定”和“/”表达否定语气,不合语境。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字”是我们工作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①?汉字的起源,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对象。

②。

直到最近几十年,我国的考古学家才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安阳殷墟甲骨文”及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

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汉字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及人类社会早期在陶器上面刻画或彩绘出的符号,同时,还有少量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

这些符号,距今已经有8 000多年历史。

由此可见,③。

答案①汉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②但一直没能确定汉字的起源时间③我国的汉字文化历史悠久二、古代文化知识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

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常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答案 A解析“布衣”指平民,非读书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

三、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四、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赠斯远赵蕃[注]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注赵蕃,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

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号涧泉)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

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

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诗宗黄庭坚。

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

谥文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已是霜凝更雨湿”,交代赠诗的时节和天气,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悄然开放。

C.“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难,表现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之坚定。

D.尾联写诗人在收到朋友斯远寄来的新诗之后,擦亮眼睛,振奋精神,一改昏沉之态,连忙回诗相赠。

E.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2.古人评价首联中“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为“一篇之警策”,说它“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中的“警策”与“哲理”。

答:【参考答案】1.AD [A项“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错,诗人于初春时节写诗赠友,借自己寻春觅春的执着坚定,表达对时政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殷切期待和无限希望,开篇的景物描写,从情景关系来看属于“以哀景衬乐情”。

D项曲解诗意,尾联大意是说,诗人拭目以待,期盼朋友斯远的诗作,希望得到友人的理解和鼓励。

]2.(1)警策:“春其渐起但无痕”这句的意思是说,春天正逐渐临近,只是还没有全部显露出来,表现了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情细腻,寓意深远,为全诗定下了明朗向上的基调。

(大意对即可)(2)哲理:希望往往孕育在艰难困苦之时;对未来应充满信心;对新生事物应多加呵护;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比如颈联为补足颔联“定有梅花当返魂”这一判断,诗人认为,只要天天到各个村落去细细寻访,定会在梅树梢头发现新春的消息。

“穷日日”前面冠以“要须”,“遍村村”前面冠以“无惜”,突显出要发现新春之难,也表现了诗人惜春、寻春心情的急迫与信念的坚定。

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抗战将领刘放吾刘放吾,湖南贵阳人,生于1898年4月17日。

刘放吾的父亲喜欢读书,经常以《朱子家训》及“曾文正治家之道”训导他们。

青少年时期的读书、务农和传统的家教,让沉默寡言的刘放吾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

“到黄埔军校去”成为当时年轻人最时尚的口号。

1926年6月,刘放吾从湖南省桂阳蓝嘉联合中学毕业后,深受湘军领袖曾国藩思想的影响,辗转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军事。

三年后,刘放吾毕业,在蒋介石的中央军校教导队当了学生队排长。

在这里,士兵们操练时用的都是最新的装备,训练的也是新装备体制下的新战术。

但是,毕竟不像在战场上那样有那么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士兵们只能认认真真地通过训练磨炼意志。

刘放吾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地、踏踏实实地干了很多年。

后来,蒋介石为了补充国民党军的抗战力量,组建新38师,孙立人任师长,刘放吾离开了教导队,任38师113团团长。

1942年2月,为了协助驻缅英军抗击日寇对缅甸的进犯,保卫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国民党组建中国远征军。

刘放吾率领的113团随38师于4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以后,驻缅英军孤傲自大,日军33师团轻易地就将英军第一师全部和第七旅一部包围于宾河南岸的仁安羌东北地区。

英军反复突围,均无功而返。

在这紧急关头,驻缅英军司令向中国远征军发出驰援请求,师长孙立人立即要求刘放吾迅速驰援解围。

面对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敌人,刘放吾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好战前的充分准备。

在113团的攻击下,日军苦撑了三天,就仓皇溃退了。

事实上,刘放吾当时带去的官兵只有八百多人!就是这八百多中国勇士,在刘放吾的指挥下,不仅击溃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寇两个精锐联队一万余人,而且成功救出了被围的已经绝望的七千名英军。

此举令那些骄傲的盟军都不得不对中国远征军另眼相看,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

“仁安羌大捷”后,刘放吾率领113团奉令掩护英军及杜聿明部队撤退,转战卡萨。

任务完成后,进军野人山原始森林,经历了一个月千辛万苦地翻山越岭,终于在5月30日,在南先庆趁着黑夜,在敌人炮艇的巡逻下,泅水横渡大江,进入印度,归还建制。

在渡江前,刘放吾发出两通电报:一通发到军令部给何应钦,一通发到师部给孙立人。

电报里只有两句话:“刘团今夜渡江,不成功,就成仁。

”渡江之后,无线电浸水,无法和外界联系,谣传刘团全军覆没,那时刘放吾的妻子正在贵州都匀,闻讯后当场昏厥。

“仁安羌大捷”是近代以来中国军人在境外第一次打败日寇的战役。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国民党军的历史记载中,甚少提及第113团的战功,更少谈及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第113团团长刘放吾,一切功劳都归到了孙立人及38师的名下。

性情敦厚、淡泊名利的刘放吾,选择了沉默寡言,不在任何人面前谈起自己的“当年勇”。

在派系严重的国民党军中,刘放吾虽然在1946年被委任为少将高参,但这是一个只能得到一些微薄薪水的闲职,刘放吾的事迹从此被人们逐渐淡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