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2024年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优秀

2024年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荷叶母亲》。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详细描绘了夏天荷叶对荷花的呵护,借景抒情,展现了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荷叶与荷花的比喻,表达对母爱的赞美。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母爱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感悟母爱的伟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天荷叶与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进而引入课文。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课文分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荷叶与荷花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
5.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表达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8.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深化对母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荷叶母亲》2. 生字词:若干3. 课文结构:五个自然段,分别描述荷叶与荷花的景象、比喻、赞美母爱。
4. 主题:母爱的伟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母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表达出对母爱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其他类似的比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母爱的文章,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3. 教学过程中的“课文分析”和“情感体验”环节;4. 作业设计中的“以‘母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荷叶母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2、赏析课文;3、用比喻的修辞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父母的赞美之情;4、感受伟大的母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在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组描写自然、歌颂自然的优美诗文。
在这组课文中,作者以其慧眼发现自然之美,以其饱满的热情、细腻的笔触描绘赞美自然之美。
在他们的笔下,(课件出示){我们看到了春的慈爱、温暖、明净、祥和;看到了济南冬天的慈爱、温暖、明净、祥和;看到了夏的紧张、热烈;还看到了秋天的农家小院、满载而归的小渔船、丰收的欢畅。
}是呀,其实,大自然不仅给予我们美的享受,只要我们也能像那些作家一们用心去感受、体悟大自然的生命与灵性,我们会发现它还带给人一份亲切、澄澈、单纯、深邃;给予我们人生思考与启示。
比如:(课件出示){当你看到滴水穿石,你会想到我们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当你看到大地能承载万物,你会想到我们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当你看到;你会想到。
}2、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幅自然之景(多媒体展示)荷叶图问:看到此图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说)你们知道著名爱心作家冰心先生看到此景联想到了什么吗?预设(不知道,如果知道,加以表扬并就让该生说说对冰心的相关知识:哦,你说对了,那老师猜想你也一定对冰心奶奶有了解了。
能说说吗)3、师生交流了解作家冰心(问:关于冰心你有了解吗?)(课件出示)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很长时间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
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
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很多,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荷叶母亲优秀教案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荷叶母亲优秀教案《荷叶母亲》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诗歌的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1.朗读、品析、讨论。
2.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女情,体会母爱的博大无私,体会女儿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1.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领会层层铺垫的写法。
三、教学策略本设计包含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品读欣赏、活动学习等环节,力求引导学生弄清各个场景之间的关系,从而领会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要在语言品赏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说。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入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赞美母爱的千古绝唱。
提到母爱,你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
那么,怎样写母爱呢?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有没有一种新颖的写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读冰心的《荷叶母亲》,看她是如何写母爱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1.指导朗读。
播放情境课文荷叶母亲。
作听读指导:注意体会朗读时的语调及感情的变化。
引导学生带着美的情怀,用舒缓的语调,饱含深情来朗读。
2.组织讨论。
设计相关问题:(1)作者围绕荷叶一共写了哪些事?展现了哪几幅画面?出示随文赏图。
总结写到的事情有:父亲的朋友送莲我和祖父赏莲雨打红莲荷叶护莲展现的画面有:凋谢的白莲盛开的红莲雨中的红莲(2)题目是“荷叶母亲”,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荷叶”和“母亲”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荷叶和母亲的相似点。
【设计意图】1.营造情境,引导整体感知*内容。
训练概括能力。
2.引导感知画面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分析能力和联想能力。
(三)品读鉴赏1.引导理清层次结构。
(1)根据*的内容填空:*从写起,接着触景生情,回忆九年前 ;从第四段开始,重点写的情景;由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抒发了对伟大母爱的赞颂之情。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精选7篇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7篇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种方式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
3、学习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4、体验人间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深层品位诗歌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以“情”牵引,以“读”强化,以“问”贯穿,以“悟”延伸。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疏通字词,了解作者,并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课前播放阎维文的《母亲》,渲染气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聆听母爱1976年7月28日深夜,唐山,在一间温馨的小屋里,年青的母亲正在缝补衣服,九个月大的孩子已经熟睡。
忽然,一阵地动山摇,一声巨响过后,房屋垮塌了,母子俩被埋入废墟中。
所幸的是,房顶的预制板是斜压下来,他们都没有受伤。
但是房屋垮塌严重,只能等待救援。
三天过去了,由于严重脱水,母亲的奶水没了。
孩子的哭声渐渐微弱。
年青的母亲心碎了,这时候,她摸索着将身边的缝衣针,毅然的刺进自己的手指。
然后将刺破的手指放进孩子嗷嗷待哺的小嘴。
第八天清晨,救援人员终于掀开了压在他们头顶的预制板,那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孩子脸色红润,宁静而安详,在早已死去的母亲怀里,睡得正香。
在他的嘴里,还含着母亲已经僵硬的、发白的手指……母爱是伟大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对母爱做过热情的讴歌。
有首歌词写得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同感受作者所要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母爱1、走近作者,了解冰心。
荷叶母亲的教案优秀设计

荷叶母亲的教案优秀设计这是荷叶母亲的教案优秀设计,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荷叶母亲的教案优秀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熟读背诵这首诗歌。
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朗读训练及诗歌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会冰心老人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中的慈母之爱。
(板书课题)二、授新1、学生介绍冰心情况,教师补充: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时期第一批现代女作家。
创作风格被称为“爱的哲学”:母爱、童心和自然。
代表诗集《繁星》《春水》。
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并蒂、花瑞、菡萏、敧斜、慈怜、荫蔽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2)教师提醒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做朗读技巧提示。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
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画面;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2)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教师板书)(3)作者三次描写红莲,每次对红莲的描写都不一样,她的情绪也各不相同,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作者的情绪随着花的处境而变化?(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去。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优秀6篇)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优秀6篇)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理解两首诗末尾语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爱的爱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两首诗,进行朗诵比赛,直至背诵。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篇末含蓄的语句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启发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今年512特大地震中,发生了众多感人的一幕,其中有一条感动全中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双膝跪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毫发未伤。
这说明什么呢?父母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一种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表达母亲与孩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二、研读《金色花》1、走近作者泰戈尔—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
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吉檀迦利》等。
用孟加拉文写作,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一种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朗读(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班得瑞《初雪》)。
(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学生仿读。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3)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
)(4)男女生朗读比赛,互相点评。
3、感知诗意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谈谈读过诗后的整体感受,说出你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最新4篇】-最新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最新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4篇《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诗歌,在反复品味诗歌语言(尤其是关键词)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母爱。
2、初步体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感受诗中浓浓的母女之情,并联系生活实际,体味自己的母亲给予的平凡又伟大的母爱。
二、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品味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
难点:体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依据及方法1、本文是一曲母爱的颂歌,语言清丽朴实,感情真挚细腻,是训练学生美读的蓝本,因此教学以读为基础,让学生在美读中品味、美读中感悟、美读中迁移。
2、本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主题明朗,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如何让学生真正深刻感受?这是平时教学类似诗文的一个“瓶颈。
”因此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关键词句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与生活体验。
四、教学过程:(一)导读,激发情感: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一位母亲保护孩子的故事。
(二)听读,感知画面:1、闭眼倾听课文的录音朗读,用心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
2、思考交流: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作者通过什么写母爱?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用荷叶比母亲,用红莲比自己,表现母亲像荷叶护莲般呵护我,赞颂母爱。
(三)美读,品味探究1、在雨中赏莲的过程中,作者的心理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学生速读,找出文中相应词句:烦闷→仍是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深深的受了感动。
①追问:为何烦闷?为何仍不适意?→品读第4-5节。
抓住描写白莲、红莲的关键词加以体会:白莲:散飘、只留、几根—→一夜风雨,残败不堪红边:还是、却,菡萏、开满→雨夜盛开,亭亭玉立一红一白,一安一谢,形成对比为白莲的生命凋零而烦闷为红莲的命运担忧而仍是不适意读白莲的语句,低沉压抑,满怀感伤。
2024年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精彩教案优秀

2024年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精彩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散文诗两首》中的《荷叶母亲》。
全文通过描述荷叶对荷花的呵护与关爱,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分析散文诗的写作手法;掌握重点词汇及句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会分析散文诗的写作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积累重点词汇及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学会关爱他人,珍惜亲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散文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词汇及句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音频、课文注释、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荷叶与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标注生词、优美句子。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散文诗的写作手法,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5.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6.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荷叶母亲》2. 教学目标:正确朗读、理解课文、分析写作手法、体会情感3. 重点句子:荷叶为荷花遮风挡雨,象征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4. 教学难点:散文诗的写作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以“父爱如山”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例文:《父爱如山》父爱如山,深沉而宽广。
小时候,父亲是我心中的英雄,他总是默默地为我遮风挡雨。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父亲背着我走过漫长的夜路,来到医院。
月光下,他的身影显得那么高大,让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授课人:龙岩高级中学苏娟
【教材分析】
《荷叶母亲》选自人教版2016年部审定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自读篇目,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
这是一篇关于母爱的散文诗。
作者冰心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怀,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学习这篇文章,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从而让学生联想到自己母亲的爱和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应该是很容易理解这篇散文诗的主题,对于这篇散文诗清新典雅的语言美学生更多的也是停留在只能意会难以言达的程度。
通过朗读引导可以更好地好地让学生理解“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撷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丰富的情感”的特征。
所以本文的教学设计多以学生活动为主,使他们在动脑、动口、动笔的活动中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品味清新典雅的语言,掌握象征的手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掌握借物抒情的手法。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PPT课件2.课前播放《听妈妈的话》的MV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分享周杰伦《听妈妈的话》MV,介绍创作背景(周杰伦父母离异,平时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感到母亲为了教育孩子十分辛苦,为了表示对母亲的孝顺,也是为了传递正能量,教育大家学会孝顺,周杰伦创作了这首歌曲。
)古往今来也有许多关于母爱的作品,用它温暖真切的的文字打
动着我们,例如冰心的《荷叶母亲》。
二、指导自学
(一)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作者
引导学生注意注解一,师补充:
创作成就:“冰心体”散文,宣扬“爱的哲学”(童心、母爱和自然)。
2.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学生四人一组互助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自主疏通生字词并标注出难字难词,小组解决进而全班解决。
(二)品读课文,把握情感
1.听课文范读,注意语气节奏,语调语速。
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预设:看到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事,联想到母亲对我(子女)的爱护。
2.请学生自己挑选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为什么这样处理。
(此处自评、生互评,师点评可相互结合)
学生预设难点:1.节奏语速过快2.情感把握不够到位,以致念得平淡无味。
师根据预设学生情况预设以下引导:
(1)引导学生抓住作者在文中心情的变化,注意语气轻重高低的处理。
例:“烦闷”:因天阴,因白莲——读出惋惜,略低沉
“不适意”:因“红莲被打得左右欹斜”——读出紧张、担心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因荷叶护莲——读出一种安宁,释怀(2)引导学生注意文中文字的细节,结合情境联想,读出深情。
例: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慢慢地”为什么不是“快快地”?从“慢慢”一词,你读出了什么?师引导学生注意:当我们碰上困难的时候,母亲是如何做的?
明确:“慢慢地”体现出母爱的小心和谨慎,对子女爱而不溺,爱而有度,不是一味呵护,而是适度让儿女经受风雨,接受磨炼,这是有智慧的母爱。
——读出一种小心翼翼的呵护,语速缓慢一些。
(3)引导学生注意陈述句与抒情句的差别。
例:文章第三段插叙的部分对比最后一段直接抒情句
插叙(叙述回忆部分):平缓、自然
直接抒情:强烈、深情
3.在引导学生感悟体味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段落。
(四)品味特征,拓展延伸
进一步感受作品风格:
1.文章出现了哪些主要形象?他们彼此间的联系是什么?
荷叶、红莲、大雨、母亲、我、心中的雨点
板书:荷叶借物抒情母亲
大雨
红莲我
2..提醒学生注意荷叶、红莲的特征——渺小,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结合阅读提示“善于撷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丰富
的情感”的评价,引导学生感受体会。
)
设计一:拓展阅读:
例:母亲呀!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
只躲到你的怀里。
”
师总结归纳:细小的物象:鸟、巢、风雨
通过象征手法:赞颂母爱的伟大表达一定的生活哲理
幻灯片显示:象征借物抒情
设计二:尝试创作:运用比喻联想抒写情感。
(情感表达)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融入了母亲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
影;出门前的一句句关爱的叮咛;临睡前掖紧掩紧的被角……
要求:请抓住生活的细节,运用比喻,展开联想、想象写一段话,也可创作小诗,来表达你对母爱的发现,感受,体验……
生展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三、教师结束语
俗话说得好: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
母爱是一首田园
诗,悠远纯净是世上唯一没有被污染的爱。
在母爱的伞下,一切暴风雨都是脆
弱的水珠。
当有一天我们自由翱翔时,一定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四、布置作业
1.整理完善创作的作品
2.推荐阅读:冰心《纸船》泰戈尔《飞鸟与鱼》《生如夏花》
五、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散文诗)
冰心
借物抒情
荷叶
母亲
大雨心中的雨点
红莲我
赞美
手法:比喻象征联想五、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