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剂诱导植物多倍体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最新高二生物-植物多倍体诱导育种研究进展 精品

最新高二生物-植物多倍体诱导育种研究进展 精品

植物多倍体诱导育种研究进展据统计,自然界大约有30%~35%的被子植物,其中70%的禾本科植物属于多倍体,它们在植物进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许多重要作物均是多倍体,因而,育种学家自30年代开始就热衷于多倍体诱导育种的研究。

随着对多倍体产生途径、特征、特性及鉴定方法等方面更为深入的研究,使多倍体诱导育种在育种领域显示出日益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本文就近年来在此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做一概述。

1 多倍体产生途径自然界的多倍体在无性和有性阶段均可产生,无性阶段是体细胞分裂过程中偶然发生染色体加倍而造成,而有性阶段则是由于小孢子母细胞或大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减数产生了2n配子。

因此,人为地诱导体细胞不分裂和性细胞不减数是产生多倍体的有效途径。

1.1 无性阶段的诱导无性阶段的诱导可分为物理和化学诱导。

最早的物理诱导方式是在番茄上通过打顶而实现,后来人们利用高温或低温处理授粉后的幼胚,以及采用射线、中子、激光等辐照也实现了染色体的加倍。

但这些方法由于效率低等缺陷而未能普及,化学药品中的秋水仙素则克服了前述各种方法的缺陷,受到大多数育种学家的青睐。

秋水仙素诱导植物无性阶段产生多倍体,普遍采用浸种和滴涂生长点的方法。

早在1939年约翰斯通(Johnstone)就曾用0.15%和0.5%的秋水仙素浸泡马铃薯种子得到少量加倍植株,有效诱导率仅为0.1%~1%。

郭清泉等(1997)在研究莲时指出:莲种子长期浸泡易烂种;用注射器注秋水仙素入莲胚的方法由于难以找到生长点,针头刺伤胚易造成霉烂;点滴法则由于药液易滑落难于浸入生长点等造成多倍体诱导率低,而用溶有秋水仙素的琼脂凝胶包埋胚芽,使其诱导频率达46%,这是解决诱导频率低的一个重大突破。

但是,人们在研究中发现,这种在整体水平上染色体加倍的诱导,受环境干扰大,易产生嵌合体,并可能发生回复突变。

随着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很多物种通过组培再生植株已经不存在障碍,这使秋水仙素在离体组织水平上诱导单个细胞内染色体加倍成为可能。

《利用秋水仙素诱导黑果枸杞多倍体研究》

《利用秋水仙素诱导黑果枸杞多倍体研究》

《利用秋水仙素诱导黑果枸杞多倍体研究》一、引言随着生物学领域中植物遗传和育种技术的发展,多倍体植物的生成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黑果枸杞作为一种富含营养和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植物,其多倍体的诱导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秋水仙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染色体加倍剂,在植物育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利用秋水仙素诱导黑果枸杞多倍体的方法及效果,为黑果枸杞的遗传育种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选用的材料为黑果枸杞的种子或幼苗。

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其浓度和诱导时间将根据实验条件进行优化。

2. 方法(1)种子处理:将黑果枸杞的种子浸泡在秋水仙素溶液中,进行不同时间和浓度的处理。

(2)幼苗处理:选取健康的黑果枸杞幼苗,对其施加不同浓度和时间的秋水仙素处理。

(3)多倍体检测: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变化,确认多倍体的生成。

三、实验结果1. 种子处理结果通过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的种子,我们发现秋水仙素能够有效地诱导黑果枸杞种子产生多倍体。

在一定的浓度和时间范围内,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多倍体的生成率逐渐提高。

但当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时,可能会对种子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生长受阻或死亡。

2. 幼苗处理结果对于黑果枸杞幼苗的秋水仙素处理,我们发现幼苗对秋水仙素的反应更为敏感。

适当的秋水仙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多倍体的生成率。

然而,过高的浓度或过长的处理时间同样会对幼苗造成伤害,影响其正常生长。

3. 多倍体检测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变化,我们确认了黑果枸杞多倍体的生成。

多倍体的染色体数目明显增多,且染色体形态正常,没有明显的异常变化。

这表明秋水仙素的处理没有对黑果枸杞的基因组造成损伤,反而成功诱导了其染色体加倍。

四、讨论秋水仙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染色体加倍剂,在黑果枸杞的多倍体诱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秋水仙素处理,可以有效地诱导黑果枸杞产生多倍体。

豌豆多倍体诱导实验报告

豌豆多倍体诱导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化学诱导植物多倍体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利用秋水仙素诱导豌豆产生多倍体的实验操作。

3. 通过细胞学方法观察鉴定多倍体的特点,以及诱导染色体加倍后的细胞学表现。

二、实验原理1. 多倍体是指细胞中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在植物育种中,多倍体可以提高作物的经济性状,克服远缘杂交障碍等。

2. 秋水仙素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诱导剂,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诱导植物产生多倍体。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豌豆种子、秋水仙素、蒸馏水、培养皿、镊子、剪刀、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种子处理:将豌豆种子浸泡在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室温下浸泡24小时,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2. 秋水仙素处理:将浸泡好的豌豆种子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溶液,使种子充分浸泡。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秋水仙素浓度和浸泡时间。

3. 培养与观察:将处理过的豌豆种子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照12小时/天。

每隔一定时间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数据。

4. 细胞学观察:选取长出的幼苗,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取根尖分生组织区,制成临时装片。

5. 显微镜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等特征,分析多倍体诱导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情况:经过秋水仙素处理的豌豆种子,发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和浸泡时间的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

2. 细胞学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经秋水仙素处理的豌豆幼苗根尖分生组织区细胞染色体数目明显增多,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倍体(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倍)。

3. 多倍体诱导效果:秋水仙素处理对豌豆多倍体诱导效果明显,诱导出多倍体细胞。

六、实验结论1. 秋水仙素能够有效诱导豌豆产生多倍体。

2. 通过调整秋水仙素浓度和浸泡时间,可以控制豌豆多倍体诱导效果。

3. 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导致豌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

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植物的多倍性与生境


多倍体与异常环境:异常环境是多倍体产生的原因之 一。多倍体植物大都出现于干旱或潮湿的生境。 多倍体与海拔。海拔高度对多倍体的产生频率也有 影响。多倍体比它们的二倍体祖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它 们能占据二倍体尚未占有或不能占有的空间。
多倍体与植物生长习性



生长习性是影响多倍体频率的内在因素之一。196种多 倍体植物中草本最多,占总数的58.67%,藤本次之,其中多 年生草本比一年生的多倍体数量多76.92%, 。 多年生草本有效的无性繁殖(克隆生长和克隆繁殖)和多 倍性的高百分比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同时,根状茎多年生植物多倍体现象少于块茎二年生植物。
生理活性物质的变化

多倍体生理特性的变化必然引起新陈代谢及其产物的 变化。多倍体的总糖、非还原糖、还原糖及淀粉的含量高 于二倍体,但细胞的结构成分,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粗纤 维含量较低。烟碱、粗脂肪、蛋白质与维生素C的浓度高 于二倍体。四倍体可溶性灰分的含量在所有情况下都高于 二倍体。药用植物加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有所增加,这样的 变化对药用植物品质育种有着重要意义。




药用植物有成分在不同倍性的植物体中不同,但并不呈 正比关系,例如毛曼陀罗的三倍体生物碱含量较二倍体、四 倍均高。 另外药用植物经加倍后可能产生新的性状和的化学成 分。例如福禄考同源四倍体中能够产生亲本所不含有的黄 酮类成分; 菘蓝同源四倍体中游离氨基酸成分组成与二倍体亲相 比也不尽一致,从中可筛选出具有药理活性的前化合物。
自然界中的多倍体



多倍体植物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并被认为是推动植物 进化的重要因素,是物种形成的途径之一。自然界中大约一 半的被子植物,三分之二的禾本科植物,80%的草类,18% 的豆类是多倍体。(在高等植物中,苔藓植物53%是多倍 体,蕨类植物97%是多倍体,高等植物约5%是多倍体,被 子植物大约70%是多倍体。)蓼科、景天科、蔷薇科、锦 葵科、禾本科和鸢尾科中多倍体最多,许多农作物及果树、 蔬菜是多倍体,如小麦、燕麦、棉花、马铃薯、花生、烟草、 甘薯、苜蓿、山药、韭菜、荠菜、苦苣菜和香蕉等均为天 然的多倍体。多倍体在动物中较为罕见。 自然界中同源多倍体很少,绝大多数是异源多倍体。

秋水仙素诱导香樟多倍体的研究

秋水仙素诱导香樟多倍体的研究
种 子 为试材 , 采 用种 子 浸渍 法 , 研 究 了不 同浓 度秋 水 仙素 、 不 同处理 时 间对 香樟 多倍 体
诱 导 的影 响 。结果 表 明 : 0 . 1 %~ 0 . 2 %的秋 水仙 素水 溶液 浸 泡处理 种 子 3 6 ~ 4 8 h , 其 多倍 体 的诱 导 率最 高 , 死亡
率相对较低 。秋水仙素浓度越 高, 处理时间越长 , 香樟幼苗死亡率越 高, 试验共获得香樟 多倍体植株 6 7 株。
关 键词 : 秋 水仙 素 ; 香樟 ; 多倍 体
中图分 类 号 ¥ 7 9 文献 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7 — 7 7 3 1 ( 2 0 1 5 ) 0 9 — 3 7 — 0 3
用 的是 秋水 仙 素 。为此 , 本研 究 以萌发 的香 樟 种子 为材
料, 采用秋水仙素处理 , 探索香樟染色体加倍 技术 , 培育 多倍体植株 , 对于我国长江流域及 以南地 区的生态治理 、 林种树种结构调整 、 丰富物种多样性 、 城乡园林绿化等具
有 重要 意 义 。
樟、 番樟 、 樟 木子 、 小 叶樟 , 原产中国和 日本 , 在我 国属国
S t u d y o n I n d u c t i o n o f Po l y p l o i d Ca mp h o r wi t h Co l c h i c i n e
De ng W e n e t a 1 .
( T h e S e c o n d D e p a r t me n t o f S u q i a n C o l l e g e , S u q i a n 2 2 3 8 0 0 , C h i n a )
p h o r we r e s t u d i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h i g h e s t p o l y p l o i d i n d u c t i o n r a t e h a p p e n e d wh e n t h e g e m i r — n a t e d c a mp h o r s e e d s s o a k e d 3 6~4 8 h wi t h 0 . 1 % ~0 . 2 % o f c o l c h i c i n e s o l u t i o n .Th e h i g h e r c o l c h i c i n e c o n -

多倍体鉴定实验报告

多倍体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化学诱导植物多倍体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体的一般方法及多倍体诱导在植物育种上的意义。

3. 学习利用细胞学方法观察鉴定多倍体的特点及诱导染色体加倍后的细胞学表现。

4. 利用染色体分析的方法对多倍体的细胞做出准确判断。

二、实验原理生物体的细胞核中都有相对稳定的染色体数目,这是物种的基本特征之一。

多倍体是指细胞中具有3个或3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在植物育种上,利用多倍体可以改良作物的经济性状,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倍体克服远缘杂交过程中的障碍。

秋水仙素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诱导剂,可以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诱导植物产生多倍体。

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作用下,细胞经一定时期后仍可恢复正常,继续分裂,只是染色体数目加倍成为多倍性细胞。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蒜根尖分生组织区2. 试剂:0.2%秋水仙素溶液、卡诺氏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盐酸酒精溶液3.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滴管、酒精灯、烧杯、剪刀、镊子、培养皿四、实验步骤1. 将大蒜根尖分生组织区剪取约0.5cm,放入装有0.2%秋水仙素溶液的培养皿中,处理48小时。

2. 将处理后的根尖用蒸馏水清洗3次,放入装有卡诺氏液的培养皿中固定30分钟。

3. 将固定后的根尖用蒸馏水清洗3次,放入装有盐酸酒精溶液的培养皿中解离10分钟。

4. 将解离后的根尖用蒸馏水清洗3次,放入装有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培养皿中染色10分钟。

5. 将染色后的根尖用蒸馏水清洗3次,制成临时装片。

6. 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记录观察结果。

7. 将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多倍体诱导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部分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

染色体数目加倍现象主要出现在有丝分裂中期。

2. 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利用秋水仙素诱导了大蒜根尖分生组织区的多倍体。

2021近十年秋水仙素离体诱导植物多倍体的研究进展范文2

2021近十年秋水仙素离体诱导植物多倍体的研究进展范文2

2021近十年秋水仙素离体诱导植物多倍体的研究进展范文 多倍体植物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目前在农业生产中,主要农作物都是多倍体,如小麦为异源六倍体、棉花和油菜为异源四倍体、甘薯为同源六倍体,而水稻和玉米为二倍体化的古多倍体。

多倍化研究已经成为当前进化生物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热点[1]. 多倍体通过自然加倍获得,但数量稀少,频率低,甚至在自然条件下不能正常生长而死亡,难以应用于生产实践中[2],因此,20世纪初育种家们开始对人工诱导多倍体进行探索。

起初,人工加倍的方法是通过物理的手段获得多倍体,如高温、辐射,但诱变率低下,常发生嵌合体[3].1937 年,Blakeslee 等[4]用秋水仙碱加倍曼陀罗等植物的染色体数获得了成功。

秋水仙素被广泛应用于培育植物新品种。

秋水仙素,即秋水仙碱,纯秋水仙碱呈黄色针状结晶,熔点157℃,易溶于水、乙醇和氯仿,味苦,有毒。

秋水仙素通过作用于有丝分裂中期使染色体加倍。

其原理是秋水仙素可以与α - 微管蛋白和β - 微管蛋白形成的二聚体特异性结合,减少了微管二聚体装配在微管上的数量,结果使微管拆卸的速度大于装配的速度,最终使形成的微管解聚,染色体加倍但细胞质不分裂,因此染色体数目加倍。

最初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是活体进行。

通过适当的操作,如点滴、注射、涂抹等诱导植株的顶芽、腋芽等位置,但活体操作时细胞的分裂不能同步,活体诱导较难得到纯合四倍体植株,大多为嵌合体,诱导率低。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离体诱导多倍体的条件已经十分成熟。

离体诱变育种有诸多优势:诱导率高;试验易于重复进行;嵌合体发生率低,方便纯化;时效快、操作方便;节省空间、人力物力;便于控制室温、光照等条件等。

张蜀宁等[5]利用秋水仙素离体诱导青花菜,得到变异植株 20 株,其中纯合植株有 19 株。

秋水仙素离体诱导同源多倍体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诱导产生的同源多倍体常伴随植物形态、解剖、生理、栽培特性等方面而改变,如叶片变厚变大、叶色加深、叶绿素含量增加;花器官、果实变大;维管束变大、抗逆性增强、生物量或生物有效成分增加等[6]. 同源多倍化引起的表型变化及其机理研究亦成为研究热点[7-8]. 本文总结了近十年秋水仙素离体诱导植物多倍体的研究进展,对影响诱导效率的因素如外植体类型、处理方法及其他因素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倍性嵌合体的分离方法、同源多倍化效应及其分子机理研究,旨在为从事植物多倍体研究的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

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摘要】多倍体的研究一直是育种工作者热衷的方向,多倍体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概括了植物在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倍性鉴定方法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多倍体,育种多倍体(polyploid)现象在植物界中早已存在,特别是在有花植物中最为普遍。

据报道,自然界中大约30%~35%的被子植物,70%的禾本科植物属于多倍体,多倍体在植物的进化和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多倍体果树一般具有生长健壮、枝粗、叶厚、果大、少籽或无籽、产量高、适应性强和抗逆性强等优点,这些优点可用无性繁殖使其保持稳定而不出现分离,因此,多倍体育种倍受果树育种学家青睐。

一、诱导植物多倍体的方法(一)物理方法诱导多倍体自从1890~1901年间俄国学者格拉西莫夫用人工方法获得多倍体后,许多科学工作者都进行了人工诱导多倍体有效方法的探讨。

可以诱导多倍体的物理方法有温度的激变、机械创伤、离心力、紫外线、X射线和渗透压的改变,这些方法的普遍缺陷就是诱导率低,化学药剂的使用完全取代了利用物理手段来获得多倍体,这些方法已不再使用。

(二)化学药剂诱导多倍体可以诱导多倍体的化学药剂很多,如:秋水仙素、吲哚乙酸、苯及其衍生物、有机砷制剂、、磺胺剂及其它植物碱、麻醉剂和生长素等数百种,但使用最多,最有效的为秋水仙素。

秋水仙素阻碍纺缍丝的形成,使中期染色体不能分裂到两个细胞中。

从而导致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分裂旺盛的组织就可以获得理想的多倍体,萌发的种子和生长点是最好的处理材料,常用的方法有:浸种法、滴苗法、涂抹法。

(三)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诱导多倍体利用组织培养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是最近十几年科研工作者采用较多的方法,该方法诱导率高,并可以克服同源多倍体孕性低的缺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使用的前题必须是该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已经成熟。

组织培养中使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因素很多,如叶片、茎段、根系等。

二、多倍体的鉴定(一)形态学鉴定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导致了植株外部形态发生很大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水仙碱对哺乳动物微管的亲和性相对较高 ,因此这种药 剂也会对人产生毒害作用 ,在严重的情况下 ,还会使人致 癌。
除了秋水仙碱外 ,还有很多抗微管物质 ,如甲基胺草 磷 ,戊炔草胺 ,安磺磷和氟乐灵等在诱导染色体加倍时具 有很大的潜力 。它们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机理和秋水仙碱 一样 ,都是作用于植物微管蛋白 ,使有丝分裂中断 ,染色体 复制而不能分开 ,从而实现染色体加倍 。甲基胺草磷是一 种含磷酰胺结构的除草剂 ,Morejohn和 Fosket用实验证明 了这种除草剂能直接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微管运动 ,导致有 丝分裂终止 ,并且这种除草剂在 10μmol/L 的浓度下对植 物微管蛋白具有较强的亲和性 ,而在 100μmol/L的浓度下 对人脑微管蛋白不具有亲和性 ,不会对人产生伤害 ,从而 显示出甲基胺草磷对植物微管蛋白的亲和性高 ,而对动物 微管蛋白的亲和性低 [ 3 ] 。 Falconer等人 , Sree Ramulu 等 人 , Stadler等人均在植物细胞的悬浮培养中 ,用 μmol/L 浓 度的甲基胺草磷能够完全解聚微管的排列 ,导致高水平的 中期分裂相 ,并且使中期分裂指数显著增长 [ 5, 6, 7, 8 ] 。戊炔 草胺是一种含苯甲酰胺结构的除草剂 ,同样能用和秋水仙 碱相似的方法使有丝分裂中断 ,这种药剂虽不能完全阻止 微管的聚合 ,但是能明显引起微管缩短 。安磺灵和氟乐灵 是两种含有二硝基结构的除草剂 ,也能抑制微管的形成 , 使有丝分裂中断 [9 ] 。在同等的浓度下 ,这两种药剂抑制植 物微管形成比抑制动物微管形成强得多 ,在 μmol/L 浓度 下所产生的效果和秋水仙碱在 mmol/L 浓度下所产生的 效果相当 [ 3 - 4, 8 ] 。
作者简介 :黄权军 (1976 - ) ,男 ,四川眉山人 ,硕士 ,讲师 ,主要从事植物遗传育种及植物形态学方面的研究 。 收稿日期 : 2009 - 02 - 10
安徽农学通报 , Anhui Agri1Sci1Bull12009, 15 (5)
下 ,用秋水仙碱处理 ,能产生 4个植株 ,而用氟乐灵处理却 能产生 34个植株 ,可见 ,秋水仙碱在较长时间处理的情况 下 ,对被处理材料产生了很大的毒害作用 ,而另外 2 种药 剂在较长时间处理的情况下 ,对被处理材料产生的毒害要 小得多 [10 ] 。 Stadler等人在处理玉米的悬浮培养细胞时 , 当秋水仙碱所用浓度为 015% ( 1215mmol/L ) 时 , 能使约 25%的有丝分裂细胞停留在中期 ,与之相比较 ,他们发现 甲基胺草磷比秋水仙碱更能有效的阻止悬浮培养细胞的 有丝分裂 ,当处理条件为浓度 50μmol/L,处理时间 21 28h时 ,也能产生约 25%的有丝分裂细胞停留在中期 ,当 把甲基胺草磷从培养基里移走以后 ,被处理的材料能正常 生长 ,没有产生毒害作用 ,而另一种除草剂氟乐灵 ,在处理 这种悬浮培养细胞时 ,没有产生任何效果 [8 ] 。W an等人采 用甲基胺草磷 、戊炔草胺安磺灵和氟乐灵处理玉米花药诱 导产生的愈伤组织发现 ,单倍体的愈伤组织在被 5μmol/L 或 10μmol/L的甲基胺草磷或 10μmol/L 的戊炔草胺处理 3d以后 ,超过 50%的细胞能够被加倍成二倍体 ,并且不会 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 ,被处理的愈伤组织仍然能够产生较 多的再生植株 。在这 4种药剂中 ,加倍效率最高的是安磺 灵 ,但是这种药剂严重抑制再生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的生 长 。氟乐灵在低浓度时 ,能诱导低比率的染色体加倍 ,但 是在高浓度时 ,它也会同样阻碍再生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 的生长 。实验结果证明 ,在诱导玉米单倍体愈伤组织加倍 时 ,甲基胺草磷和戊炔草胺是比较有效的药剂 [11 ] 。Bouvi2 er用二种抗有丝分裂物质 —秋水仙碱和安磺灵 ,通过组织 培养的方法来诱导苹果幼芽单倍体加倍 。秋水仙碱采用 了三种处理水平 , 01025, 0125和 1125mmol/L,安磺灵也采 用了三种处理水平 , 5, 15, 30μmol/L, 用这二种药剂处理 后 ,植株的成活率和有效性均是经戊炔草胺处理后的效果 好 [12 ] 。Hansen等人分别用秋水仙碱 、甲基胺草磷 、安磺灵 和氟乐灵 4种药剂对蔓菁小孢子进行了处理 。采用 3 100μmol/L的秋水仙碱能使胚发生增加 ,而采用的浓度超 过 300μmol/L 时 ,则发生了毒害 。用 1mmol/L 的秋水仙 碱 ,处理时间为 24h,能产生高达 94%的二倍体植株 。另 外 3种药剂在诱导胚发生和染色体加倍方面和秋水仙碱 相似 ,但是其浓度比秋水仙碱浓度低了近 100倍 。虽然甲 基胺草磷比安磺灵和氟乐灵的毒害小 ,但是它们在诱导染 色体加倍方面差别不大 。这 3种除草剂在处理时间为 12h 后 ,最大能产生近 65%的二倍体植株 ,由于甲基胺草磷的 毒害作用小 ,因此它在诱导染色体加倍方面更有利 ,在延 长处理时间到 20 - 24h时 ,能诱导产生高达 95% - 100% 的二倍体再生植株 [ 13 ] 。Hansen等人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诱 导甜菜胚珠染色体加倍时 ,效果最好的是在处理 5h的情 况下 , 采用 014%的秋水仙碱处理能使每 100个胚珠产生 5株二倍体植株 ,在得到的植株中 , 6211%的植株是二倍 体 [14 ] 。后来 ,他们又采用甲基胺草磷 、戊炔草胺 、安磺灵 和氟乐灵再次处理这种甜菜胚珠 ,当它们的处理浓度为 0 - 300μmol/L时 ,处理胚珠染色体加倍最好的药剂为甲基
58
安徽农学通报 , Anhui Agri1Sci1Bull12009, 15 (5)
化学药剂诱导植物多倍体研究进展
黄权军
(三峡大学 ,湖北宜昌 443002)
摘 要 :阐述了秋水仙碱 、甲基胺草磷 、戊炔草胺 、安磺磷和氟乐灵五种化学药剂诱导植物多倍体的研究进展 。发现 秋水仙碱会对被处理的植物材料产生较大的毒害 ,而另外四种药剂和秋水仙素相比 ,其浓度低 ,效果好 ,毒性小 。 关键词 :化学药剂 ;植物多倍体 中图分类号 S335.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 7731 (2009) 05 - 58 - 02
在植物育种史上 ,自 1937 年 B lakeslee和 Avery用人 工方法 ,利用秋水仙碱处理曼佗罗等植物获得多倍体植物 以来 [1 ] ,利用植物碱 ,异生长素 ,化学药剂等诱导多倍体的 研究日益增多 [2 ] 。在用化学方法诱导多倍体植物的药剂 选择中 ,秋水仙碱一直被广泛的利用 ,是诱导植物细胞染 色体加倍最普通的药剂 ,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和微管蛋白 (微管的蛋白质元件 )结合 ,抑制纺锤体的机械运动 ,使有 丝分裂中断 ,从而阻止微管形成和染色体向两极迁移 ,诱 导细胞染色体加倍 。在这个过程中 ,秋水仙碱显示出对微 管蛋白较强的亲和性 。
在植物细胞离体培养时 ,用甲基胺草磷 、戊炔草胺 、安 磺灵和氟乐灵处理小麦 (wheat) , 玉米 (maize ) , 马铃薯 (potato) ,蔓菁 ( turnip) ,甜菜 ( sugar beet)等材料的组织细 胞时均得到了可喜的结果 。Hassawi等人在诱导小麦双单 倍体时 ,用 010125% ( 313μmol/L ) , 01025% ( 626μmol/L ) 的秋水仙碱 , 5μmol/L 和 10μmol/L 的氟乐灵以及 5μmol/ L, 10μmol/L 的戊炔草胺处理小麦单倍体愈伤组织 48h 后 ,诱导染色体加倍效果最好的仍是秋水仙碱 ,它诱导产 生的双单倍体 (2n = 6x = 42)达 89%。在处理 72h的条件
植物多倍体主要是通过有性多倍化形成的 。植物细 胞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有时会发生染色体不减数的现 象 ,所形成的配子不是单倍性配子而是 2n配子 。当这种 2n配子与单倍性配子或 2n配子结合时 ,就会形成各种倍 数的多倍体 。例如 :由二倍体未减数形成的 2n配子与单 倍性配子结合会产生三倍体 ;由 2n配子与 2n配子结合 , 产生四倍体 ;由四倍体未减数形成的四倍性配子与单倍性 配子结合 ,产生出五倍体 ,等等 。植物多倍体还可以通过 体细胞染色体加倍来形成 ,即可以通过组织培养等手段 , 加入一些加倍药剂 ,直接使体细胞染色体加倍 ,形成多倍 体植株 。通过倍性育种方法 ,诱导植物多倍体 ,在植物育 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倍体植物的器官有巨大性或较 强的生理活性 ,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 ;利用三倍体的高度 不育性 ,能获得无籽果实 ;利用异源多倍体克服远缘杂种 不育性 ,能创造新的物种等 。因此 ,人工诱发多倍体在生 产中意义重大 。
在用秋水仙碱诱导植物细胞染色动物微管蛋白的亲和性 。因此 , mmol/L 浓度的秋水仙 碱通常能抑制植物细胞分裂 ,诱导染色体加倍 ,而 μmol/L 浓度的秋水仙碱却能很有效的和动物微管蛋白结合 ,阻止 微管形成 ,诱导动物细胞染色体加倍 。由于秋水仙碱对植 物微管的亲和性相对来说比较低 ,因此在诱导植物细胞染 色体加倍时则需要较高的浓度 ,而高浓度的秋水仙碱会对 被处理的植物材料产生较大的毒害 [3 - 4 ] 。另一方面 ,由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