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其细胞学鉴定
多倍体诱发与鉴定

4 冲洗:用70%酒精冲洗三次,保存在70%酒精中
备用。 5 解离:固定好的材料转入解离液中,解离10分钟。 解离好的材料用蒸馏水冲洗2—3次。 6 染色:染色前一定要先将材料捣碎,染色时最好 还要边捣边染,用改良石炭酸品红溶液染色10mih,使 组织染色充分。 7 压片:盖上盖玻片后,用带橡皮头的铅笔轻轻敲 打,使细胞均匀分散。 8 镜检:经镜检挑选染色体分散良好的细胞拍照。
四、 实验方法 (步骤1-4需课前准备好) 1 设置对照组:用清水培养大蒜3-5天,待根长至约0.5厘米长后 再在室温下连续培养72小时,然后再放入4摄氏度的培养箱中24小时 作取材前处理。 2 诱导 物理法:用清水培养大蒜3-5天,待根长至约0.5厘米长时,分别 放入0℃、4℃、8℃的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取出,在室温条件下继续 培养48小时,最后再放入4℃的培养箱中24小时作取材前处理。 化学法:用清水培养大蒜3-5天,待根长至约0.5厘米长时转入 0.1%秋水仙素溶液中培养24小时取出,再转入清水中继续培养48小 时,然后用0.1%秋水仙素溶液处理3小时作取材前处理,直到根尖膨 大为止,诱导后细胞为多倍体细胞。 3 固定:切取已做好前处理的大蒜的膨大根尖,水洗后投入卡 诺氏固定液中固定,固定时间以2小时为宜。
黑麦:观察根尖形态是否发生变 化,若发生变化及时记录变化情况。
2、绘制显微镜下观察的二倍体和四倍体图像。
实验一、植物多倍体诱发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原理,及其在遗传育种中 的意义。
2、掌握用物理法(不同温度处理)和化学法(秋水
仙素)诱发多倍体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大蒜根尖(2n=16)
三、实验试剂: 70%酒精、0.1%秋水仙素、卡诺氏固定液(无水乙醇3份、冰乙酸1份混合 配制即成)、解离液(95%乙醇3份、浓盐酸1份混合配制即成)、改良品红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配制: 原液A:取3克碱性品红溶于100毫升70%酒精中(可长期保存)。 原液B:取A液10毫升加入90毫升5%苯酚水溶液中(2周内使用)。 原液C:取B液55毫升加入6毫升的冰醋酸和6毫升38%的甲醛(可长期保存)。 染色液:取C液10-20毫升,加入90-80毫升45%醋酸和1.5克山梨醇。配成的 10%~20%的石炭酸品红液,放置2周后使用,染色效果显著,该染色液的浓 度可根据需要而变更,淡染或长时间染色可用 2~10%的浓度,浓染可用 30% 浓度,再用 45%乙酸分色。(可普遍用于植物组织的压片法和涂片法,使用23年不变质。山梨醇为助渗剂,兼有稳定染色液的作用。如果没有山梨醇,也 能染色,但效果稍差。 实验用具:标签、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培养皿、显微镜、试 剂瓶、酒精灯、吸水纸、培养箱、带橡皮的铅笔。
植物多倍体诱发及细胞学鉴定概要

植物多倍体诱发及细胞学鉴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人工诱导多倍体植物的方法和技术,观察多倍体的特点。
2、利用染色体分析的方法对多倍体细胞做出准确判断。
二、实验原理(一)多倍体1、多倍体是指细胞中具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多倍体可以分为:同源多倍体(具有3个以上相同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且染色体组来源于同一物种(AAA,AAAA);异源多倍体(具有3个以上染色体组且染色体组来源于不同物种,通常由不相同的种杂交的杂种再经过染色体加倍而来(AABB,AABBDD)。
2、多倍体是适应恶劣环境条件的结果。
3、自然界多倍体产生的原因:温度骤变,使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造成;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分离而细胞没有分裂,导致体细胞染色体加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没有减数,使生殖细胞染色体加倍。
4、多倍体植物的特性:A巨大性B可孕性低C适应性强D有机合成速率增加E克服远缘杂交的不结实性(二)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原理及鉴定方法1、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A、物理方法温度剧变、机械损伤、各种射线处理等B、化学方法各种植物碱、麻醉剂、植物生长激素等。
秋水仙素是诱导多倍体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秋水仙素的作用A、细胞分裂时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抑制细胞板的形成C、无残效3、诱导方法A种子浸渍处理B点滴法(滴定法) C 毛细管法D 羊毛脂法E球根处理F复合处理G离体组织水平上诱导单个细胞内染色体加倍3、鉴定方法A、间接鉴定:观察气孔的大小和花粉粒的体积最为可靠。
B、直接鉴定:直接检查花粉母细胞或根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
三、实验步骤1、取材:取大蒜(洋葱、蚕豆、小麦等)发根至0.5-1cm,然后转入盛有0.15%秋水仙素水溶液的培养皿中继续培养24小时,待观察到根部有膨大时取出固定。
与在水中培养的材料做对照。
2、固定:在卡诺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移至70%乙醇中保存或备用。
3、解离:植物的分生组织如根尖、茎尖等需要经过处理以便除去细胞之间的果胶层并使细胞壁软化,经解离的组织才能使压片步骤顺利进行。
不同植物同源多倍体的诱发与鉴定实验设计

不同植物同源多倍体的诱发与鉴定实验设计引言:植物的多倍化是指由于染色体加倍而产生的具有多个完整染色体组的个体。
不同植物的同源多倍体(autopolyploid)可以通过各种实验诱发和鉴定,本文将就多种诱发和鉴定方法进行阐述。
一、诱发同源多倍体的方法1. 化学诱导:可以通过化学物质诱导多倍化,如染色体稳定化剂Colchicine、Oryzalin等。
将适宜的浓度的诱导剂溶液喷洒到植株的叶片上,使其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内,引发多倍化。
2. 温度诱导:某些植物的花粉直接暴露在高温中,能够诱发染色体变异,进而产生同源多倍体。
诱导温度通常为35-36℃,持续时间为数小时。
3. 辐射诱导:辐射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引发染色体变异,造成多倍化。
常用的辐射源包括 X 射线、γ 射线、紫外线等。
4. 细胞学处理: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利用化学物质、温度或辐射等对植物细胞进行处理,再通过诱导分化和植株再生获得多倍化植株。
二、鉴定同源多倍体的方法1. 核型分析:利用生物学核型技术,可以观察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是否有变化。
常用的核型分析方法有染色体计数法和比较基因组杂交法。
2. 组织学观察:通过石蜡切片技术,观察植物组织的细胞形态和染色体数目。
不同倍化水平的同源多倍体在细胞外观和染色体数目上会有明显差异。
3. 分子标记分析: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如RAPD、SSR等,可以对同源多倍体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寻找遗传多样性和差异。
4. 表型观察:观察同源多倍体在形态、生理和生殖方面的变化,通过与野生型或同源单倍体进行比较,寻找差异。
结论:通过化学诱导、温度诱导、辐射诱导和细胞学处理等方法可以实现同源多倍体的诱发,而通过核型分析、组织学观察、分子标记分析和表型观察等方法可以对诱发的同源多倍体进行鉴定。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同源多倍体的形成机制和遗传特征,为植物进化和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参考文献:1. 黄凤林, 柯华军, 林一明. 植物同源多倍体的诱导及鉴定[J].热带农业科学, 2007, 27(3): 202-207.2. 吴访苏, 韦佳伟, 郭少婵, 等. 植物染色体工程方法优化及染色体在植物生产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讯, 2020, 31(6): 716-721.3. Li H, Li W, Hu G, et al. Advances on Indu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utotetraploid Plants[J].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2021, 19(4): 1929-1937.4. Jiang J, Gill B S. Different Species-Specific Chromosome Translocations in Triticum timopheevii and Triticum turgidumSupport the D-RNA Model for Nonhomologous Chromosome Synapsis[J]. Genetics, 1994, 15(1): 215-227.。
多倍体的诱发与鉴定多倍体的诱发与鉴定多倍体的诱发与...

实验六多倍体的诱发与鉴定多倍体:三倍和三倍以上的整倍体19世纪末世纪末,,狄.弗里斯普通月见草特别大的变异型(巨型月见草巨型月见草))2n=142n=28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导致遗传性状的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导致遗传性状的变化。
巨大型特征烟草的叶片气孔整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染色体组整倍数的个体。
非整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增加一条或几条和减少一条或几条。
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秋水仙碱诱发多倍体的原理与方法原理与方法;;观察同源多倍体植物观察同源多倍体植物((器官器官))形态特征与细胞学特点态特征与细胞学特点。
二、实验原理人工诱发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是秋水仙碱处理,秋水仙碱的作用是阻止纺锤丝的形成与活动阻止纺锤丝的形成与活动。
当秋水仙碱水溶液渗入分生组织正在分裂的细胞时仙碱水溶液渗入分生组织正在分裂的细胞时,,纺锤丝就不能形成或被破坏就不能形成或被破坏,,有丝分裂就停留在中期状态有丝分裂就停留在中期状态。
每个染色体的两个姊妹染色单体虽然彼此分开了每个染色体的两个姊妹染色单体虽然彼此分开了,,却不能向两极移动不能向两极移动,,不能形成两个子核不能形成两个子核,,于是该分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就加倍了胞的染色体数目就加倍了。
当染色体已经加倍了的细胞不再接受秋水仙碱处理时胞不再接受秋水仙碱处理时,,它就又恢复正常的有丝分裂分裂,,结果形成多倍体组织结果形成多倍体组织。
秋水仙碱诱发多倍体的原理多倍体的鉴定形态育性细胞学观察三、试材与用品试材::经加倍处理的黑麦根尖•试材显微镜、、载玻片载玻片、、盖用品::恒温水浴锅恒温水浴锅、、显微镜•用品、胶头玻璃棒、碱性品红染胶头玻璃棒、镊子、、镊子玻片玻片、、1M盐酸。
盐酸。
醋酸、、45%醋酸液、0.2%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四、步骤与方法实验步骤种子发芽黑麦根尖染色体加倍处理十字压片制染色体临时片观察1.1.种子发芽种子发芽将吸水纸铺在培养皿中选取均匀选取均匀、、饱满饱满、、有发芽力的黑麦种子倒入培养皿中 实验方法倒入清水浸泡浸种14~18小时室温催芽36hr左右,根长至种子发芽种子发芽,0.5~1cM2.黑麦根尖染色体加倍处理把吸水纸盖在已经发芽的黑麦种子上倒入0.2%的秋水仙碱加倍处理约26小时根尖分生区以下明显增粗洗净根尖把洗净的根尖装入广口瓶倒入固定液固定1~24小时固定液固定液::卡诺氏Ⅰ,冰乙酸冰乙酸((1份):):无水乙醇无水乙醇无水乙醇((3份)逐级转入70%乙醇中保存备用3.制片制片::十字压片法制临时片解离水洗软化取分生区(膨大部位以上膨大部位以上))十字压片染色加盖玻片压片、敲片镜检绘图1M 1M盐酸盐酸60ºC 水浴1515~~2020分钟分钟60ºC 温水清洗清洗33~5次4545%%醋酸2~3枚碱性品红3~5分钟2n=4x=28 2n=2x=142n=4x=281.1.绘制正常细胞和加倍细胞中期分裂相各一个绘制正常细胞和加倍细胞中期分裂相各一个2.2.写出实验收获和体会写出实验收获和体会作业。
植物多倍体诱导及其细胞学鉴定PPT课件

玉米: 2n=2X=20,X=10,n=10,n=X; 普通小麦:2n=6X=42,X=7,n=21,n=3X 可见:n既可以等于X ,也可以是X的倍数。
3
染色体倍性
• 一倍体(monoploid):体细胞中只具有一个染
导多倍体的有效方法。 秋水仙素是从百合科秋水仙属植物秋水仙(Colchicum autumnale)
的 有种 剧子 毒及 ,故器使官用中时提要取特出别来注的意一,种切生勿物使碱药,液其进分入子眼式内为或C2口2H中25N。O6,因 秋水仙素诱导作用在于阻止有丝分裂细胞中纺锤丝的形成,而
对染色体的结构和复制无显著影响。若浓度适合,药剂在细胞中扩散 后,不致发生严重的毒害,这样纵列为二的染色体不能向两极分开, 因而便产生了染色体加倍的重组核。当药剂的作用消除后,由于多倍 体细胞继续分裂,便得到多倍体组织,以后则产生新的多倍体植株。
9
4.固定 将恢复后的种子从根尖顶端切下1cm长的幼根放入广口瓶中,以卡诺氏固定液 (Carnoy‘s Fluid) (冰醋酸:乙醇=1:3)进行固定2-24h后,保存于70%乙醇溶 液中, 4℃ 冰箱保存。
5. 切取分生组织 蒸馏水浸洗固定好的幼根两次,吸水纸吸净蒸馏水,置于载玻片上,切取乳白 色分生组织1mm左右。
10. 观察多倍体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并统计其染色体数目。
10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 统计100个中期细胞,计算多倍体细胞的
出现率; 2. 绘制观察到的蚕豆二倍体、多倍体的中期
分裂相图。
11
12
注意事项
• 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应根据供试材料的细胞周期而定,当处
理时间介于供试材料细胞周期的一倍到两倍之间时,可观 察到细胞由二倍体变为四倍体,当处理时间多于供试材料 细胞周期的两倍以上时,供试材料的细胞可从四倍体变为 八倍体。因此,在培养多倍体细胞时,应注意用秋水仙素 的处理时间;此外,秋水仙素的浓度对处理效果也有影响, 应注意掌握。(蚕豆根尖在19℃条件下,一个细胞周期约 为19.3小时)
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细胞学鉴定

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细胞学鉴定实验时间:4月6日摘要一个物种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的恒定性是这个种的重要特征。
我们把二倍体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或基因组。
当生物体内细胞染色体组数达到3组或3组以上者,称为多倍体。
多倍体在植物进化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利用大蒜作为试验材料,利用秋水仙素诱导,使生长出多倍体根尖。
然后通过制作大蒜根尖压片,观察染色体的数目,以鉴定大蒜根尖细胞是否为多陪细胞。
(本实验报告主要从多倍体的鉴定方面展开,而多倍体培育方面,将在下次报告中给出。
)1.引言生物体的细胞核中都有相对稳定的染色体数目,这是物种的基本特征之一。
遗传学中,将二倍体生物一个配子的染色体总和称为染色体组,也叫基因组,用n表示。
以下是几种常见模式生物的染色体组数目:玉米,2n=20;拟南芥,2n=10;果蝇,2n=8;小鼠,2n=40;水稻,2n=24。
又如,小麦染色体组可表示为2n=6x=42。
其中x表示每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称为染色体基数,它是物种演化过程中的染色体倍数性的关系。
多倍体是指细胞中具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而多倍体可以分为:同源多倍体(具有3个以上相同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且染色体组来源于同一物种(AAA,AAAA))、异源多倍体(具有3个以上染色体组且染色体组来源于不同物种,通常由不相同的种杂交的杂种再经过染色体加倍而来(AABB,AABBDD))。
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都是多倍体,大约有30%~35%的被子植物,其中70%的禾本科植物属于多倍体,它们在植物进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植物发生变异的重要途径之一。
多倍体植物,一般被认为是适应恶劣自然环境的结果,如我国西南部地区,温度变化激烈,紫外线辐射强,许多植物产生了多倍体类型。
在自然界中,大多是因为温度骤变,导致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形成了多倍体。
植物多倍体有许多特性,其中一些特性也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帮助。
植物多倍体诱发和鉴定

实验材料、器具与试剂
(一)实验材料
洋葱根尖 ,大蒜(Aillum sativum)根尖
(二)实验器具 显微镜、培养箱、恒温水浴锅、温度计、镊子、刀片、载玻片、
盖玻片、烧杯、 1.5ml离心管、滴瓶、玻片、大培养皿、吸水纸、 铅笔、移液枪。 (三)药品试剂
卡诺氏固定液(无水乙醇3份,冰醋酸1份)、改良苯酚品红染色 液、1N HCl、45%醋酸。
• 2.你观察到的被鉴定物种的 染色体数目是多少?处理后 得到了哪些染色体数目变异 类型的细胞?
实验方法
(五)染色、压片 将解离后的根尖用蒸馏水冲洗后, 放入45%醋酸中软化5min左右,制片时,取一根 尖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用刀片切取1mm左右的 生长区,其余部分弃掉,滴加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 染色15分钟左右。用刀片在材料的上方轻压几下, 使生长区的细胞分散开来,再将多余的染料用吸水 纸吸走,加盖玻片。用铅笔上的橡皮头敲击根尖部 位,重复几次,力一次比一次大,以盖玻片不破裂 为准。
植物多倍体诱发和鉴定
实验目的
•1.了解人工诱导多倍体的 原理
•2.学习用秋水仙碱诱发多 倍体植物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秋水仙碱是细胞有丝分裂的抑制剂,它的主要作 用是抑制纺锤丝微管的形成,因而抑制了染色体 移向两极的运动,使细胞停滞在中期状态而不能 分裂成二个新的子细胞,而秋水仙碱对染色体结 构并无明显的影响,对细胞也不产生严重毒害, 细胞解除秋水仙碱环境后仍可正常生长分裂,因 而出现细胞含有多个染色体组的情况,亦即构成 了多倍体细胞。如果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根尖, 则在根尖分生区内可检测到大量染色体加倍的细 胞
实验方法
(一)材料准备 选取大蒜瓣去皮,用透明
胶带固定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使根部 与清水接触,在 20~25℃光照条件下培养2 天左右。待根尖长到0.5~1cm时,将清水换 成含0.1%秋水仙素的水溶液中,置阴暗处培 养1~2天,至根尖膨大为止。
实验6 植物多倍体的诱发及观察

实验6 植物多倍体的诱发及观察一、实验目的了解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原理及一般方法,增加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原理植物多倍体是指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具有3套或更多套数的植物。
随着染色体组倍数的增加,有可能使一些作物的经济性状发生有利的变化。
因此,植物多倍体的研究和利用是育种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途径之一。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分为物理的(温度剧变、机械损伤、各种射线处理等)和化学方法的(各种植物碱、麻醉剂、植物生长激素等)诱导方法。
其中,秋水仙素是诱导多倍体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秋水仙素是从百合科秋水仙素属的一个种,秋水仙(Colchicum autumnale. L.)的器官和种子内提炼出来的一种植物碱。
它的化学分子式为C22H25O6N。
因有剧毒,故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切勿使药液进入眼内或口中。
秋水仙素的作用在于阻止分裂细胞形成纺锤丝,而对染色体的结构和复制无显著影响。
若浓度适合,药物在细胞中扩散后,不致发生严重的毒害,细胞经一定时期后仍可恢复正常,继续分裂,只是染色体数目加倍成为多倍性细胞,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育成为多倍体植物。
三、实验材料、器具及试剂豌豆种子显微镜、酒精灯、水浴锅、培养皿、镊子、剪刀、解剖针、刀片、载片、盖片。
0.2-0.4%秋水仙素水溶液,FAA固定液,1%醋酸洋红,70%酒精,0.1-0.2%升汞、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步骤1已完成)1.处理种子:这种方法适用于发芽快、或能在数天内发芽的种子。
先将豌豆种子洗净用水浸一天或干燥种子用0.1-0.2%升汞溶液消毒8-1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然后摆放在铺有湿滤纸的一些培养皿中,其中一部分培养皿中加入0.2%秋水仙素溶液,另一部分培养皿中注入清水作为对照。
为了避免蒸发可加盖,置于培养箱中保持25℃左右使种子发芽。
种子萌发后,应继续处理24小时。
在处理过程中,仍注意药液的蒸发随时添加清水,保持原处理药液浓度。
处理后,用清水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其细胞学鉴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植物多倍体的方法和技术,观察多倍体的特点及染色体加倍后的细胞学表现。
利用染色体分析的方法对多倍体的细胞作出准确判断。
二、实验原理
生物体的细胞核中都有相对稳定的染色体数目,这是物种的基本特征之一。
多倍体是细胞中具有3个或3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自然界中有许多植物是多倍体,也是变异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多倍体在形态较二倍体植物个体大,叶片上的气孔也很大,较易辩认。
多倍体研究在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一些诱发因素可以人工诱导植物产生多倍体。
这些因素包括物理的因素、化学因素等。
其中最为有效是化学药品是秋水仙素,秋水仙素colchicine(C22H25O6N)是1937年发现的,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碱。
能够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的纺锤体,染色体虽然完成了复制,但是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的数目加倍。
含加倍的染色体的体细胞再分裂出来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都比原来的体细胞增加了一倍,就形成了一个多倍体植株。
三、实验试剂和用具
秋水仙素:0.02%、0.05%、0.1%浓度。
卡诺固定液:3份95%酒精与1份冰醋酸配制而成。
龙胆紫溶液:将0.5克龙胆紫溶解在100毫升,2%醋酸溶液中配制成0.5%龙胆紫溶液。
醋酸洋红溶液:将1克洋红与100毫升冰醋酸混合后煮沸,煮时可加锈铁钉一
枚,略具铁质的1%醋酸洋红染液能增强染色效果。
搪瓷盘、镊子、剪刀、烧杯、培养皿、恒温水浴锅、纱布、试管。
四、实验材料
催芽的玉米种子、玉米幼苗。
五、实验方法
(一)玉米种子的处理和检测
(1)玉米种子的处理:浸泡催芽的水稻种子的秋水仙素浓度为0.02%、0.05%、0.1%,浸泡时间为12h、24h、48h。
浸泡后用蒸馏水冲洗三次,继续用培养皿培养一周。
(2)、多倍体检测:剪取根尖(或胚芽)2-3mm,投入盛有10%HCL的培养皿中解离10min,再清水漂系2次。
将漂洗后的根尖(或胚芽)放入0.5%龙胆紫溶液或1%醋酸洋红溶液中染色3-5min,制片,然后镜检观察染色体的倍性。
记录结果(表6-1)。
表6-1 玉米种子检测结果统计
(二)玉米幼苗和处理和检测
(1)玉米幼儿苗的处理
在玉米幼苗的幼芽长到3-5mm时,用解剖刀在芽上作一纵切,然后用一浸有秋水仙素(0.02%浓度)溶液的纱布条包在切口处,纱布条的另端浸在一个盛有秋水仙素水溶液的小烧杯内, 烧杯的口用封口膜封好以防处理液蒸发,处理12h.隔天后再处理1次,然后将幼苗洗干净,种到花盆内或地里。
同时种植没有处理过的幼苗作为对照。
(2)形态观察和细胞学鉴定:比较处理与对照的外部形态有什么差异,将叶面的表皮撕下,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倍体植物的气孔比二倍体大很多,叶片也比较肥厚。
用根尖压片法制成染色体载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认真观察和计数,与对照进行对比。
六、注意事项
1、本实验所用的秋水仙素溶液具有强致癌性,请在使用过程中务必注意安全,尤其是不能乱倒废液。
2、由于本实验涉及的时间较长,应认真记录各时期植物变化情况。
七、作业及思考题
1、与对照植物相比,处理后的植物有哪些不同特征?
2、使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