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学问和智慧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3.11《学问和智慧》同步练习2 苏教版

第11课学问和智慧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探骊.得珠犀.锐 pì如远zhān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汇贯通,举一不能返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
②这种决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
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沉出新。
3.罗家伦说“没有智慧的学问是死学问”,罗曼·罗兰也说:“我创造,所以我生存”。
学了本文,你在学习上有何启示呢?4.认真观察右边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你说说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为这幅漫画拟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
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
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
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
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St.Peter’s)或巴黎圣母(Notre Dame)教堂。
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十一 学问和智慧练习题六十二

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十一学问和智慧练习题六十二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a learned—fool),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
B、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C、我们可以把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
D、“读书得间,”就是智慧的表现。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划线字注意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yù)紧挨(aī)领域(yù)B、俨然(yǎn)焙烧(péi)离奇(qí)C、博物馆(bó)思维(wéi)开拓(tuò)D、竞争(jìng)痕迹(hén)铺铁轨(pū)【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半个月过去了,风平浪静,然而老赵心里的愁闷却与日俱增了。
B、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往往不以为然。
C、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
D、做学问应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好高骛远。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结合文意,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看不见的指挥棒:指隐形的用于指挥乐曲协调演奏的小棒。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B、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想象。
只有桂林山水。
(杨朔《画山绣水》)泛滥:突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想象之多,带有赞叹之情。
C、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
(鲁迅《故乡》)崇拜偶像:指闰土不切实际盲目崇拜那些神灵。
D、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思,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十一《学问和智慧》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十一《学问和智慧》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犀.锐(xī)书橱.(chú)寸积珠.累(zhū)B.批大郤.(xì) 导大窾.(kuǎn) 赫胥.黎(xū)C.熔.炉(róng) 寡.约(guǎ) 鞭辟.入里(bì)D.远瞻.(yān) 流畅(sè) 矻.矻穷年(kū)2.依据课文内容填写关联词语。
(1)有学问的人,________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________智慧却必需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2)我们________需求学问,________更需求智慧——需求以智慧去掩盖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假设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智慧,那么,即使是读破五车....,也只能充任〝两脚书橱〞。
B.一旦将这些好的学习方法融会贯串....,学习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智慧的学者研讨效果,往往能探骊得珠....,找到效果的关键所在。
D.国度5A级旅游景区江苏溱湖湿地公园方圆10公里,由于时间紧张,我只能浮光剪...影.地旅游一番,悻悻而回。
4.以下各句中句意明白、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经过创立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使城市基础设备不时改善,城市相貌焕然一新。
B.目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深化展开〝自主管理、自觉养成、自我生长〞的主题活动。
C.每个先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要激起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育他们的自主学习才干。
D.各种〝抢红包〞活动吸引万千群众疯狂参与的缘由是由于其玩法快速、新颖、抚慰。
5.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读书的时分,人是专注的。
由于你在________,情不自禁地________,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________……持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气,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________,而倾听,是让人________。
初三语文学问与智慧作业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学问与智慧作业题及答案学问与智慧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晦塞譬如xī锐晶yíng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材料一:作为互联网(Internet)最著名的搜索引擎,“百度”为人们查找资料、搜寻素材提供了莫大方便。
但是,“百度”信息庞杂,真伪混淆,用“百度”做学问必须谨慎。
材料二:①目前,网络上有一种写作软件可助人写作。
②你只需把想到的创作原材料输入,经过一定的积累和不断的排列组合,思路就会渐渐清晰,作品的框架就建成了。
③它完全符合文艺创作。
但是,它最根本的不足在于____________。
材料三:④防不胜防的各种电脑病毒会使电脑系统瘫痪,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伤心。
一些黑客也在网络上搞破坏,甚至擅自进入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核心领域,非法窃取重要信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1)从上述几则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2)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填写一句话,使文意贯通流畅。
答:(3)对“Internet”的翻译有两种――“因特网”和“互联网”,你更倾向哪一种?答:(4)上述材料中标序的句子有两种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
答: 3、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填空。
他想不到做官,发财,置买产业;他的能力只能拉车,他的最可靠的希望就是买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
他一天到晚思索这件事,计算他的钱;设若一旦忘了这件事,他便忘了自己,而觉得自己只是个会跑路的畜生,他拉着总不起劲,好像背着块石头那么不自然……买上车再说,买上车再说!有了车就足以抵得一切!这段文字出自作家()的长篇小说《》。
作品主人公是(),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他最大的梦想是()。
二、阅读理解、分析。
熬住就是一切张颐武①我们经常用竞技来比喻人生。
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得到头的。
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
林彪与越南的国防部长武元甲会见时。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课《学问和智慧》同步练习(II )卷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课《学问和智慧》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攻坚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西游记》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吴承恩.他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
B .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代表作品如《使至塞上》。
C . 《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写于一九三一年,是《激流三部曲》之一。
D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出自德国诗人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 (2分)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 融会贯通依乎天理瞬息万变笨伯B . 食古不化天演公例水泥钢骨张目C . 物竞天择相辅为用浮光掠影熔炉D . 推陈出新举一返三两脚书橱绝代3.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 陶冶(yiě)犀锐(xī)含蕴(yùn)譬如(bì)B . 矻矻(kū)晦塞(sè)烛照(zhú)渊博(bó)C . 探骊得珠(lí)远瞻(zhān)稀有(xī)斧凿(záo)D . 疆域(yù)大卻(xì)大窾(kuǎn)寡约(guǎ)4.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莫言在北京举办“笔墨生活——莫言墨迹展”引来热议,有点赞的,也不乏________的。
有人说“莫言的字太差,算不上书法家,凭啥办书法展呢?胆真够大”。
倒是身处舆论漩涡的莫言________,在微博上发文称,办展是想让大家看到他的字的真实模样,免得为网上流传的“莫言书法”所误。
莫言不把自己的作品展称作书法展,而叫做“墨迹展”,也可见他对书法的敬畏。
这种敬畏来自于他从小受到的________,以及对书法的热爱。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学问和智慧

十一学问和智慧01 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①读书有什么用?读书能开阔人的视野,能陶冶.人的情操,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能使人学习知识时融会贯通,能使人分析问题时鞭辟入里,能使人研究问题时探骊.得珠。
②书有两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
有智慧的书,每字每句都如珠玉般晶莹,斧凿般犀.利;无智慧的书,往往就是材料的堆砌,没有什么真正价值。
因此“读破五车”固然好,但若只是浮光掠.影地粗读,或是食古不化,不能推陈出新,那读再多的书也没什么意义了。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陶冶.(yě)探骊.得珠(lí)犀.利(xī)浮光掠.影(lüè)(3)请在第①段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示例:能启迪人的思想(4)第①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读书能使人学习知识时融会贯通,能使人研究问题时探骊得珠,能使人分析问题时鞭辟入里。
2.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熔炉远瞻书橱物竞天择寸积珠累(2)聚集炼钢晦塞博而寡约一触既破(1)“珠”改为“铢”(2)“既”改为“即”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A.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在于有没有积极思考的习惯,在于能不能融会贯通....。
B.过去的事,如果你不想记住它,就当它是浮光掠影....吧。
C.今天的会本来是要讨论减负的,可是几个人空谈半天,无关宏旨....。
D.我们原以为这个问题没什么意义,没想到探骊得珠....,想人之所不想,竟做出这样出色的一篇文章。
4.仿照例句,从“友谊·理解”“成功·失败”“幸福·苦难”三组词语中任选一组造一个句子。
例句: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课《学问和智慧》同步练习A卷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课《学问和智慧》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攻坚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一则消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标题、导语、主体。
B . 《藤野先生》一文赞颂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而深沉的怀念之情,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C . 《长征》是王树增所写的长篇纪实文学,以长征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
D . 律诗要求押韵,但不要求全首通押一韵,中间可以换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2. (2分)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 融会贯通依乎天理瞬息万变笨伯B . 食古不化天演公例水泥钢骨张目C . 物竞天择相辅为用浮光掠影熔炉D . 推陈出新举一返三两脚书橱绝代3.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 陶冶(yiě)犀锐(xī)含蕴(yùn)譬如(bì)B . 矻矻(kū)晦塞(sè)烛照(zhú)渊博(bó)C . 探骊得珠(lí)远瞻(zhān)稀有(xī)斧凿(záo)D . 疆域(yù)大卻(xì)大窾(kuǎn)寡约(guǎ)4. (2分)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妄自菲薄。
B . 《白杨礼赞》一文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C . 中华民族在任何内忧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韧不拔、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
D . 一提到环城河这几年的变化,管委会的老余就夸夸其谈,充满了建设者的自豪之情。
5. (2分)下列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今天________“科盲”,也应成为国家着力提倡之举,这也是迎接新世纪对我们的迫切要求。
九年级语文上册 3.11《学问和智慧》同步练习5 苏教版

十一学问和智慧【课内阅读】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
我们可以把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
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税,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有时可以引申成一篇论文,或成一本专书。
这就是英文中所谓“灿烂的书”(brilliant book)。
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和蚁邱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
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到启示,在著者是“博而寡约”,在读者是“劳而无功”。
这就是英文中所谓“晦塞的书”(dull book)。
然而这类的书多极了,读者要不浪费时间,就不能不精心选择。
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
“读书得间”,这就是智慧的表现。
“鞭辟入里”“豁然贯通”,都不是容易的事。
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有何用处?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_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说“有智慧的书”和“无智慧的书”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3.“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根据选文内容说说“著书的智慧”是什么。
______________4.作者认为“读书得间,就是智慧的表现”,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______________5.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你读过的“有智慧的书”,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______________【拓展阅读】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学问和智慧练习题及答案十一学问和智慧【预习反馈】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陶冶()远瞻()寸积铢累()晦塞()犀锐()探骊得珠()二、你能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吗? 1.通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融会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物竞天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鞭辟入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5.浮光掠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三、你能初步了解课文吗? 1、通过初读课文,你能够概括出作者表达的观点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这篇课文语言精炼,生动有趣,有许多句子可以作为警句记诵,相信你对其中的一些一定很感兴趣,摘抄下来并刻在脑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四、链接阅读。
罗家伦(1897-1969),祖籍浙江绍兴。
1917年进北京大学文科,1920年起相继留学美、英、德、法等国。
罗家伦在“五•四”运动时期是学生领袖,后来从事学术研究,成为著名学者、教育家,先后做过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长,颇有建树。
他研究中国教育,发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本文针对把“知识”与“学问”混为一谈,把“学问”与“智慧”混为一谈的错误认识,阐述了“学问”与“智慧”的不同内涵及相互关系,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主张重视能力培养。
五、自主学习,发疑提问。
阅读了文章后,你有哪些疑问?请将你的问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六、小组交流,合作答疑。
提出你的问题,和同学交流,将交流的结果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课堂练习】一、下列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学问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一种陶冶人生的熔炉。
B、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C、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瞩。
D、若把学问譬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
二、本文语言精炼,富有哲理。
请选出其中的两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说说你选择该句的理由或你的理解。
句子1:你选择该句的理由或你的理解:。
句子2:你选择该句的理由或你的理解:。
三、课文第四段提到“有智慧的书”和“无智慧的书”,请结合原文内容说说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四、请为下面一则报道写段评论性的结尾文字,要求衔接自然,语言得体,40-80字。
[提示: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即(1)对电视广告做正面精要概括;(2)对电视广告的负面作用提出警示;(3)对今后的电视广告提出希望。
]近来不少家长面临一个新的困惑,孩子们对电视广告越来越痴迷,广告已经开始影响孩子们的思想品德和正常学习。
比如,有一则广告中就有这样的话:“你捡到钱包了吗?天天都吃龙虾吗?”好像告诉孩子捡了钱不用交还失主。
而孩子们作业本上经常出现的“妹(魅)力无限”、“钱(前)途无量”之类的错别字,都是广告惹的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竹石 [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六、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问题。
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
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
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
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湛,最为宝贵。
1.以上文字的中心句是。
2.你能理解“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这句话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举例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在文中横线上再造一个句子来证明智慧必须以学问为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课后测评】一、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永远的丰碑”记录着烈士们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凭借坚强的信念和____的意志,坚持斗争不动摇的英雄事迹。
(2)两岸关系的融洽与否,关键在于双方是否能够以和解、互信、坦诚的态度_____广大人民的意愿。
(3)我国自己研制的载人飞船“神州六号”成功发射,________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又取得了重大进展。
(4)王强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由于他前一阶段扎实复习,刻苦努力,成绩进步明显,从而为后阶段的综合提高打下了_______的基础。
A.坚忍顺应标明坚定 B.坚韧顺应标志坚实 C.坚忍适应标明坚实 D.坚韧适应标志坚定二、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个经验值得文艺工作者和歌唱演员重视。
B.学术委员会采纳了两个青年科学家的建议。
C.我以为你有事,不可能会按时来,然而你却提前来了。
D.每个单位都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杜绝不应有的各种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一事物展开合理想像,写一段话。
例句:气球,别人稍微吹吹你,你就飘飘然;可是你稍微受点刺激,就再也鼓不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一)读书与做人人生是这样丰富,人生是这样辉煌。
作为一个普通人,仅有自己的一点经历是不够的,要想充实大脑,就要靠读书。
读书,谁都知道是好事儿,但读书又确实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儿。
我喜欢小说。
小时候常读中国的小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也爱读外国小说,比如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作品,这些书对我的理解人生有很大帮助。
读书最重要的是从中可以学到知识。
现在的知识多极了,从计算机一直到航天科学,包括种地都属于知识的范围。
记得30年代我在清华大学上学时,有一位教文学的叶教授,他就是什么书都读,那个时候就开始研究宇宙。
我很诧异。
叶教授说,一个搞文学的人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通过博览群书,就可以得到你生活之外的一大部分知识。
读书一方面要读的广,读的博,另一方面要勇于探索,人家没有看过的书我也要读,还要读得深。
中国有种老的说法叫“读书破万卷”。
这本书你不仅读过了,而且从中还悟出许多道理。
所以,有些书必须细读,并不是要读成什么专家,而是要从中悟出道理,找到动力,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帮助,这可说是读书的要义。
人的灵魂本身不喜欢浅薄、庸俗、无聊,它永远在追求最高尚的东西。
鲁迅先生的小说,让你懂得当时社会的残酷、黑暗、卑鄙,给你一种动力,鼓舞你向上,像阳光照进来一样,世界亮了起来。
碰到了好书,就会得到一种力量。
然而,好书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的,这需要用心去发现。
巴金读书就读得有用,巴金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我佩服的老师,我跟他分手了半个世纪以上。
巴金从头到底一直都说真话,就是由卢梭的书引起的。
《忏悔录》大家都读过,对有的人影响不大,巴金却得到了大益处,影响了他的一辈子,这好比达到了一种境界。
我已经83岁了,现在回想起来,最懊悔的是,读书没有读专,读过之后真正用到的也不多。
而对年轻的中学朋友,我希望你们要从中学就开始想: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人类、对国家、对社会有怎样的益处。
要读书,读好书。
要在好书的引导下,做一个大写的人。
“人”这个字,就这么一撇一捺,但真正做一个大写的人却不容易。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文章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但读书又确实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儿”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大写的人”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让科学之光洒满成长的心灵①面对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新时代的人才必须掌握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和宽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