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预测中几个需要明确参数选项的判定依据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题库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题库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题库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2019年真题)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应()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和生态影响,包括有利与不利影响、长期与短期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非累积影响等。

A.定性B.定量C.定性、定量D.定性、半定量【答案】 A2、某工业企业所在区域噪声背景值为分为55dB(A),技改前全厂噪声源对厂界噪声贡献值为62dB(A),技改后全厂噪声源对厂界噪声贡献值为61dB (A),根据《环境影响技术评价导则声环境》,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技改后改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值为()。

A.61dB(A)B.62dB(A)C.63dB(A)D.约65dB(A)【答案】 A3、下列不属于自然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是()。

A.地表水B.人群寿命C.地质环境D.地形地貌【答案】 B4、(2011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获取一级评价项目敏感目标处声环境质量现状数据必须采用的方法是()A.引用己有数据B.类比测量C.现场实际測量D.专家咨询【答案】 C5、大气评价范围的确定说法正确的是()。

A.一级评价项目评级范围的边长一般为16~20kmB.二级评价项目评级范围的边长一般为10~14kmC.三级评价项目评级范围的边长一般为4~6kmD.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答案】 D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中仅对6项有害污染物提出了排放浓度控制限值,下面不在此标准规定之列的是()。

A.铅、汞B.氟及其化合物C.二氧化硫D.颗粒物7、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划评价范围的确定依据是()。

A.实施的时间跨度B.影响的地域范围C.可能影响的空间尺度D.实施的时间跨度和可能影响的空间尺度【答案】 D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低要求,将地下水质量总共划分为五类,其中()地下水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大气环境容量的确定

大气环境容量的确定
大气环境容量的确定
测算因子确定(SO2、PM10、NO2) 筛选大气扩散模型 污染源数据收集
根据模型需要进行气 象参数收集或气象现 场观测
确定大气扩散模型 各污染源的环境浓度贡献 质量现状数据收集 如不够,布点监测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 控制目标
现状环境容量测算
规划年环境容量测算 确定约束条件
计算各源对控制点的实际浓度贡献, 确定是否削减排放量 现状容量测算结果 报送国家环保总局
Hale Waihona Puke ADMS大气扩散模型由英国剑桥环境研究公司开发
类型:“ADMS-评价”、“ADMS-工业”、“ADMS-城市” 等独立系统
ADMS-城市”版是最复杂的一个系统。 模拟城市区域来自工业,民用和道路交通的污染源产 生的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用点源、线源、面源、体源 和网格源模型进行模拟 可以考虑最简单的(如一个孤立的点源或单个道路源)、 最复杂的城市问题(如一个大型城市区域的多个工业污染源, 民用和道路交通污染排放)。
备注
徐州2014年已超5 万
8000≤P<25000
P<8000 V≥100 50≤V<100 V<50 A1>0.08 0.04<A1≤0.08 A1≤0.04
2
1 3 2 1 3 2 1
包括摩托车
(徐州2015年已超 140万)
以城市环境空气质 量监测数据为准
(徐州2011年为 0.045)
将各个城市按上述3个参考指标划分得到折算等级值,折算值总和 S=P+V+A,当S≥7时,该城市被划分为机动车排放污染程度较重城市。
SO2环境容量计算
把衰减系数为0.36,超标面积不大于5%、保 证率为85%,作为容量计算的约束条件。 在这种约束条件下,通过计算抚顺排放清单 中的SO2排放总量得到SO2的容量为6.0万t。

大气污染预测模式背景下的气象参数分析及运用

大气污染预测模式背景下的气象参数分析及运用

大气污染预测模式背景下的气象参数分析及运用大气污染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还对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地应对大气污染问题,科研人员们开发了大气污染预测模式,通过对气象参数的分析和运用,提高了大气污染的预测精度和准确性。

一、大气污染预测模式背景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存在有害气体、颗粒物或致病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以及污染形成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的总称。

大气污染可以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两种,而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

为了有效地预测和监测大气污染情况,科研人员们提出了大气污染预测模式。

大气污染预测模式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源、传输过程、化学反应以及沉降捕集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对气象参数的分析和应用,对大气污染进行预测和评估。

大气污染预测模式与大气环境动力学、气象学、化学动力学等学科相关,综合考虑了大气物理、化学和动力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和预测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

二、气象参数在大气污染预测中的分析和运用气象参数是大气污染预测模式中的重要输入参数,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

这些气象参数对大气污染的形成、传输和扩散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大气污染预测模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温度温度是大气污染预测模式中的重要气象参数之一,温度的升高会导致大气垂直稳定度变差,从而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会导致大气垂直不稳定,使得大气中的污染物易于向上扩散,并且对流强度增强,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在大气污染的预测中,需要对温度进行精细的分析和模拟,从而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的扩散和传输规律。

2. 湿度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是大气污染预测模式中另一个重要的气象参数。

湿度的变化会影响大气中污染物的化学反应速率、扩散速度以及沉降过程。

一般情况下,湿度的增加会导致大气中污染物的沉降速度增加,从而降低污染物的浓度;而湿度的减少则会使大气中的污染物更加稳定,增加污染物的浓度。

大气预测模型适用范围以及输入输出参数

大气预测模型适用范围以及输入输出参数

点源扩散模式适用范围:平坦地形,有风条件,点源,污染物下风向任意一点,小于24h取样时间,排放源相对高度较低(排放源有效高度的具体限值由混合层高度、接受点下风向距离以及地面粗糙度等因素决定)输入参数:单位时间排放量,烟囱出口处的平均风速,烟囱有效高度,扩散参数,混合层高度输出参数:下风向任一点污染物地面浓度或任一点污染物浓度最大落地浓度公式适用范围:平坦地形,有风条件,点源,污染物下风向x轴线上最大落地浓度点,1h取样时间,不稳定大气条件输入参数:单位时间排放量,烟囱出口处的平均风速,烟囱有效高度,扩散参数输出参数:最大落地浓度及其距离小风或静风扩散模式适用范围:平坦地形,小风或静风条件,点源,污染物下风向任意一点,小于24h取样时间,排放源相对高度较低输入参数:单位时间排放量,烟囱出口处的平均风速,烟囱有效高度,相对大气稳定度条件下的扩散参数输出参数:下风向任一点污染物地面浓度熏烟模式适用范围:平坦地形,有风条件,点源,污染物下风向熏烟地区任意一点,小于24h取样时间,排放源相对高度较低输入参数:单位时间排放量,烟囱出口处的平均风速,烟囱有效高度,熏烟发生前稳定状态的扩散参数输出参数:下风方向地面熏烟浓度最大值及其位置,熏烟区地面浓度分布海岸线熏烟模式适用范围:平坦地形,有风条件,点源,污染物下风向熏烟地区任意一点,小于24h取样时间输入参数:单位时间排放量,TIBL的平均风速,烟囱有效高度,TIBL上边界上方稳定层的横向扩散参数,TIBL内横向扩散参数,烟囱与岸边的地面距离,评价区陆地面的粗糙度输出参数:下风向地面熏烟浓度最大值及其位置,熏烟区地面浓度分布日均浓度计算方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一1996中对大多数污染物都规定了日均浓度的限值。

为此,一般还需要预测日均浓度值,以便评价其是否超标。

但是,在如何预测日均浓度这一问题上,却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

质量标准中注明:日平均系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这就又增加了预测的难度。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综合测试试题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综合测试试题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综合测试试题共20个单选,5个不定项。

相对较简单。

1. 以下属于基本污染物的是() [单选题] *A.SO2和NOxB.NOx和NO2C.PM2.5和PM10(正确答案)D.CO和CO2答案解析:记忆口诀:一二三、颗粒物。

一指CO,二指SO2和NO2,三指O3,颗粒物指PM2.5和PM10。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AERMOD模式不适用于评价范围边长是()km的一级评价项目。

(2012年考题) [单选题] *A.30B.40C.50D.60(正确答案)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点源调查内容不包括()。

(2013年考题) [单选题] *A.排气筒几何高度B.排气筒烟气抬升高度(正确答案)C.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D.排气筒底部海拔答案解析:抬升高度是个虚拟的高度,不是调查出来的,是根据烟气温度、排气速率、气象等模拟计算出来的。

4.某拟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6年考题) [单选题] *A.须调查分析该项目污染源(正确答案)B. 须调查分析评价范围内与该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已建项目污染源C.须调查分析评价范围内与该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在建项目污染源D.须调查分析评价范围内与该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拟建项目污染源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只需调查本项目新增污染源和拟被替代的污染源。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项目排放的下列污染物中可不作为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因子的是()。

(2017年考题) [单选题] *A.常规污染物B.有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特征污染物C.有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特征污染物D.无环境质量标准的特征污染物(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预测因子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大气评价技术要求

大气评价技术要求
5~7/ ≤4 21 0 +1 +2 +3
≥8/ ≤4 21 0 0 +1 +1
≥5/5~7 0 0 0 0 +1
≥8/ ≥8 0 0 0 0 0
注:观测规则与中央气象局(即现国家气象局)编定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相同。
P——相应于液体温度下的空气中的蒸气分压力,mmHg。当液体浓度(重量)低于10%时,可用水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代替,查表5-146;当液体重量浓度高于10%时,可查表5-147、5-148、5-149、5-150。
F——液体蒸发面的表面积,m3。
表5-145 槽边排风工艺槽产生有害气体计算参数
1、无组织排放源的源强确定方法有三种:
(1)物料衡算法:通过全厂物料的投入产出分析,核算无组织排放量。
(2)类比法:通过与工艺相同、原料相似的同类工厂进行类比,核算无组织排放量。
(3)反推法:通过对同类工厂,正常生产时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现场监测,利用面源扩散模式反推,确定无组织排放量。
2.液体(除水以外)蒸发量的计算
本计算方法适用于硫酸、硝酸、盐酸等酸洗工艺中的酸液蒸发量的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Gz=M(0.000352+0.000786V)P·F
式中,Gz——液体的蒸发量,kg/h;
M——液体的分子量;
V——蒸发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速,m/s,以实测数据为准,无条件实测时,可查表5-145,一般可取0.2-0.5;
式中,Gs——有害物质的散发量,g/h;
V——车间或室内风速,m/s;
PH——有害物质在室温时的饱和蒸气压力,mmHg;
F——有害物质的敞露面积,m2;
M——有害物质的分子量;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分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分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分析近年来,我国冶金工业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而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的工业整体增长速度放缓,尤其冶金行业正面临着产量增长乏力、产业结构转型以及环境污染等多重问题。

2 大气污染与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源是指能够使空气质量变坏的物质,大气污染一般由人为源和天然源进入大气参与大气循环,通过在大气中产生化学反应,使某种物质在空气质量中超标,从而危害到人和动植物等。

如粒径在10um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或者粒径在100um以上的降尘颗粒物。

一般常规污染物主要有TSP(PM10)、SO2、S03、NOX、CO、CO2,一些特征污染物主要与冶金工业生产原料相关,不同的工艺原料会产生不同的污染。

而产生污染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从污染物来源,污染物物化成分,污染物几何形状,污染物几何高度,污染源排放规律和污染源运动特征六方面来划分类型。

3 大气环境预测模型的选用流程3.1 建立数学模型这种预测方法一般使用高斯模式,一般计算污染物在空间的概率密度在平稳均匀湍流场下服从正态分布情况。

它的使用条件是要达到风速和扩散参数不跟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3.2 确定预测因子根据相关地区的空气质量标准的规定作为预测因子,重点对冶金行业的特征污染物和预测区域内污染严重的因子进行收集。

因子的数量要控制,不能够太多,一般3-5个即可(如当前大气污染物种类较多,可适当增加)。

3.3 确定预测范围及计算点确定好因子之后,要针对当前污染程度划分预测范围,预测计算点应分为三种,首先是环境空气敏感区,其次是络格点区域,最后是最大地面浓度点。

3.4 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污染源的计算清单包括计算污染源的几何形态,分析计算电源、仙缘、面源以及体源的情况,还要对冶金厂的烟囱参数进行综合计算,将烟囱基地高度和几何高度等进行分析计算。

另外还要对污染源强度进行计算,主要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速度和浓度。

而且污染源的空间设置和污染物的性质都要纳入计算清单中。

3.5 落实污染气象参数大气环境预测计算必须要综合考虑预测地区的所有气象因素。

大气环境模拟模型中参数敏感性分析

大气环境模拟模型中参数敏感性分析

大气环境模拟模型中参数敏感性分析大气环境模拟模型是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研究和预测大气环境的变化和污染传输。

在模型中,参数敏感性分析是一项关键任务,它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参数对模型输出的影响程度,从而提高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大气环境模拟模型中,有许多参数可以影响模型的输出结果,如排放量、气象条件、化学反应速率等。

参数敏感性分析旨在确定哪些参数对模型输出的影响最为显著,以便我们可以更加关注和精确地估计这些参数的值。

一种常用的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是全局敏感性分析,其中一个常用的指标是Sobol指数。

Sobol指数可以分解总体方差,以识别不同参数的相对重要性。

通过计算每个参数的Sobol指数,我们可以确定哪些参数对输出的变化贡献最大。

除了全局敏感性分析外,还存在局部敏感性分析方法。

局部敏感性分析关注的是单个或少数几个参数的影响,通常通过改变参数的值,并观察输出的变化来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更适合在特定条件下研究参数的影响。

在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参数的不确定性。

参数的不确定性可能来自于测量误差、模型不确定性以及对参数值的估计误差。

通过引入参数的概率分布,我们可以量化不确定性,并将其考虑在敏感性分析中。

这有助于提供更准确的分析结果,从而增强模型的可靠性。

除了参数本身的敏感性,模型结构、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也会对模型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参数敏感性分析应该与其他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结合使用,如模型结构敏感性分析、输入数据敏感性分析等,以全面评估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参数敏感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哪些参数值的不确定性对于模型输出的预测具有重要影响。

这有助于指导我们在数据收集和模型改进方面的工作。

例如,如果我们发现某个参数的值对模型输出结果具有极大的敏感性,那么我们可以优先考虑采集更准确、更可靠的数据来确定该参数的值。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参数敏感性分析并不是一项单次任务,它应该作为模型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的持续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预测中几个需要明确(影响较大)参数选项的判定依据
及细化详解
一、评价等级估算中的重要参数
1、城市/农村选项
【判定依据】:B.6.1项目周边3km半径范围内一半以上面积属于城市建成区或者规划区时,选择城市,否则选择农村。

【细化详解】:以项目厂界外延3km范围内现状或规划城市用地类型占50%以上。

其中规划的判定,推荐以本项目建成运行时规划用地的实际情况为准。

2、岸边熏烟选项
【判定依据】:B.6.2 对估算模型AERSCREEN,当污染源附近3km 范围内有大型水体时,需选择岸边熏烟选项。

【细化详解】:大型水体,在正文已列举为“湖、海”。

其中湖一般指大湖,市区内小湖泊可不考虑。

但大湖、小湖怎么区分还未明确。

但不包括大河。

3、人口数(城市选项时)
【判定依据】:导则中未明确,需结合aermet技术手册和用户手册要求判定。

【细化详解】:建议按所在区、县级行政区的人口数。

不推荐按工业区、或者市一级城市的人口数。

4、最小风速
【判定依据】:一般需选取评价区域近20年以上资料统计结果。

最小风速取0.5m/s。

【细化详解】:最小风速取0.5m/s,原因是aerscreen能计算的最小风速就是0.5,而实际最小风速一般都会低于0.5m/s。

5、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判定依据】:模型所需最高和最低环境温度,一般需选取评价区域近20年以上资料统计结果。

【细化详解】:建议获得20年或多年的气象统计资料。

不特别强调20年,因为有些气象站建站历史会比较短。

另外不要求一定是最近20年。

6、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参数)
【判定依据】:估算模型AERSCREEN的地表参数根据模型特点取项目周边3km范围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来确定。

【细化详解】:AERSCREEN无法按扇区和季节细化,所以按项目(厂界)外延3公里的土地利用类型统计后确定。

但在aermod气象预处理模块aermet模块中推荐按扇区和季节细化。

7、计算点/计算范围
【判定依据】:估算模型AERSCREEN在距污染源10m至25km处默认为自动设置计算点,最远计算距离不超过污染源下风向50km。

【细化详解】:不管项目排放量多大,计算范围都应该默认设置到距离污染源25km之外;
导则中没有提,但实际执行中可以考虑的:计算出的最大浓度Pmax 和D10%,以厂界外的结果为准。

8、区域湿度条件
【细化详解】:以国家干湿分区图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