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场种猪系谱
种猪四级繁育体系的建设

种猪四级繁育体系的建设北京养猪育种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战略,已经建成一套完整的四级种猪良种繁育。
四级种猪无公害繁育良种体系由原种场(核心群)、扩繁场(繁殖群)和商品场(生产群)以及终端商品猪种猪饲养场组成,整个繁育体系的博韦斯县重点是原种场(核心群)。
繁育体系的一级总体目标一致,就是为顾客提供贷款优质、安全、绿色猪肉,但各自的性质不同,生产任务不同,从上到下,呈金字塔形状排列,优秀基因流的方向同样从金字塔的顶端指向底端,不能反向,终端商品猪的水准是检验检验整个繁育体系最好的依据。
原种场(核心群)孔蒂县平顶处于种猪繁育体系的金字塔塔尖,种猪主要任务是做好品种规划和育种方案,根据育种或进行方案进行纯种育苗,开展牛乳性能测定,以期获得最大的遗传进展。
原种场优秀后代可以更新核心群种猪或者为扩繁群提供后备公母猪等。
SPF种猪选育场北京养猪中心所属北京SPF育种管理中心,是由于目前全国唯一专门从事SPF猪系统开发科学研究的化工企业种猪企业,经过多年的研发,形成了集SPF猪实验室监测、仔猪获取、隔离寄养、性能测定、SPF猪核心群选育和以及扩繁相关配套技术标准等为一体的完整的SPF猪应用技术体系。
1.SPF种猪核心群选育直接参加选育和测定的优秀个体组成的群体称为核心群。
核心群是为整个种猪繁育场提供子商后备种猪的,核心群的质量关系到整个猪场整体的生产性能和种猪场的长期发展核心内容战略。
有效途径育种的最终目标定位在生产群,而不是核心群(Merks,1989;Fewson,1994),但是只有紧紧围绕核心集合群的选育展开工作,我们的最终目标生产的生产性能才会提高。
(1)核心群组建核心群的数量:有研究表明,核心核心集合的数量占整个基础母猪群体的30%左右最为适宜。
首要群种猪选择的基本群标准是:种公猪选留要求品种特征明显,肢蹄结构优秀,背臀肌肉丰满,生殖系统发育正常,收腹良好,性欲好,根据测定图表评估数据和会场观察来决定。
规模化种猪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技术指南-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规模化种猪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技术指南(试行)(2014版)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开展“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以下简称“两场”)评估认证的种猪场,有意愿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猪场可参考执行。
本指南所称“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是指符合《规模化养殖场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评估认证办法(试行)》规定的申请条件,并通过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评估认证,达到特定动物疫病净化标准的养殖场。
本指南所称“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是指符合《规模化养殖场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评估认证办法(试行)》规定的申请条件,并通过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评审,开展特定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养殖场。
本指南所称“两场”评估认证是指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据《规模化养殖场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评估认证办法(试行)》规定,对依法开办的规模化养殖场是否符合“两场”条件所进行的审查、认证等活动。
本指南主要涉及以下几种主要疫病:猪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
本指南的相应条款应作为规模种猪场开展疫病净化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净化目标养殖场依据本指南,结合本场实际,制定动物疫病净化目标和具体实施计划,分阶段实施净化工作,达到国家《规模化养殖场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评估认证标准(试行)》中相应病种的净化评估认证标准。
三、技术路线养殖场依据本指南,针对不同疫病本底调查情况,一场一册制定相应净化方案。
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免疫预防措施、病原学检测、免疫抗体监测、野毒感染与疫苗免疫鉴别诊断监测,淘汰带毒动物,分群饲养,建立健康动物群。
对假定阴性群加强综合防控措施,逐步扩大净化效果,最终建立净化场。
同时加强人流、物流管控和实行全进全出生产模式,降低疫病水平与传播风险;强化本场留种和引种的检测,避免外来病原传入风险;建立完善的防疫和生产管理等制度,优化生产结构和建筑设计布局,构建持续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确保净化效果持续、有效。
规模化种猪场种猪选种育种流程

首届全国猪育种高峰论坛暨联合育种技术与组织模式国际研讨会259论文集规模化种猪场种猪选种育种流程林善波1,刘 芳1(重庆市69原种猪场,重庆 黔江 401349)种(良种猪)、料(营养饲料)、舍(猪舍环境控制)、病(猪病防治)、管(经营管理)等是构成现代养猪生产的五大基本要素。
而以上要素中,品种改良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约为40%,饲料营养贡献率20%,饲养管理贡献率20%,疫病防治所带来的贡献率为15%,其他方面的改善和提高贡献率为5%。
由此可见,猪种质量的好坏对养猪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科学合理的选种育种流程又是提高种猪质量的关键点。
1 关键名词解释父系指数:通常是指个体作为父本的综合估计育种值,它包含包括个体达100kg 日龄估计育种值和背膘厚估计育种值2个性状。
各个场根据自己实际可以调节两个性状在指数中的加权系数。
母系指数:通常是指个体作为母本的综合估计育种值,它包含包括个体达100kg 日龄估计育种值、背膘厚估计育种值和总产仔数估计育种值3个性状。
各个场根据自己实际可以调节两个性状在指数中的加权系数。
根据全国种猪联合育种小组相关文件提供的各个品种指数计算公式为:(1)杜洛克父系指数=100-4.21AGE-17.1BF母系指数=100-3.16AGE-12.85BF+43.4NB (2) 长白父系指数=100-3.62AGE-14.7BF母系指数=100-2.5AGE-10.17BF+34.33NB (3) 大白父系指数=100-3.79AGE-15.4BF母系指数=100-2.54AGE-10.33BF+34.88NB 其中,AGE :达100kg 体重日龄的育种值;BF :背膘厚的育种值;NB :总产仔数的育种值。
摘 要:科学合理的选育种流程能够保证育种方案实施和育种目标的实现,全文结合本场实际,根据本场育种方案制定了从母猪选配、哺乳阶段选育、断奶阶段选育……九大阶段种猪选育流程,实行流水线式操作模式,使育种工作流程化,精细化,可管理化,促进了选育种工作的开展。
实验3 系谱的编制

母
曾祖父
Ⅳ高 曾祖 代
外高 曾祖
母
外高 曾祖
父
高曾 高曾 祖母 祖父
Ⅴ
系谱中的生产成绩,可按 I-305-4556-3.6 的方法来缩写,意即第一胎、305 天产乳 4556kg、
yangjun@Yangtze University
乳脂率为 3.6%。同样,对体尺指标也可按 136-151-182-19 的方法来缩写,意即为体高 136cm、 体长 151cm、胸围 182cm、管围 19cm。 例:中国黑白花牛品种的 576 号母牛母牛直式系谱(见表 2):
(三) 结构式系谱(系谱结构图)
有上行式和下行式两种,上行式的祖先在上面,后代排在下面;下行式与此相反。各代 之间的关系用线条连接。其编制规则如下:
1.公畜用方块“□”表示,母畜用圆圈“○”表示。 2.绘图前,先将出现次数最多的共同祖先找出,放在一个适中的位置上,以免线条过 多交叉。 3.为使制图清晰,可将同一代的祖先放在一个水平线上。有的共同祖先在几个世代中 重复出现,则可将它放在最早出现的那一代位置上。 4.同一头家畜,不论它在系谱中出现多少次,只能占据一个位置,出现多少次即用多 少根线条来连接。 例:仍用 576 号母牛材料,编制结构式系谱(见图 3):
11.在已建立品系和品族的情况下,则可将同一公畜的品系后裔画在同一横线上。而同 一母畜的品族后裔则画在同一来源的若干垂线上。
四、 作业
1、 根据下列资料,绘出 35 号公牛的结构式系谱和箭头式系谱:
35 号公牛,生于 1977 年,初生重 40kg
母:7248 号
父:15 号,外形特级
I-6042
外祖父:8 号
外祖父的父亲
外祖父
猪品系培育方法及联合育种基础群组建

猪品系培育方法及联合育种基础群组建1、优点:易于固定一个个体或几个个体的优良特性,便于保持血缘,以及灵活机动、不拘一格等。
2、缺点:系祖不易得到,难以选配到同质的优秀母猪和选到可靠的系祖继承者,尤其是系祖的后代和特性在群体不仅中随着世代的推移易于淡化,后代一般难于接近更无法超过系祖。
目前,这种方法在猪的育种实践中使用较少,该法起源早,对猪的育种起过很大作用。
(二)近交建系法用高度的近交方法建立猪的品系。
30、40年代美国培育了100多个近交系数在30%以上的猪近交系。
结果近交降低了产仔数和仔猪的生活力,并出现了脐疝、血友病等遗传疾患,生长速度也因近交而降低。
在近交过程中又会出现近交退化现象,育种成本非常高。
另外,也降低了性状的选择风力,目前,在猪的育种中所不再采用。
(三)群体继代选育法又叫系统选育、闭锁群育种法,噬菌体是目前用于猪品系选育最多的方法。
该方法是选择一定数量的猪群组成零世代基础群,在及时更新时采用全群淘汰,配种时群内闭锁血统,不引进群外公猪,使到群体近交系数逐代上升,提高群体基因的纯合度,群内基因组随机配合,可望得到较优的基因组合。
基础群数量一般采用6公30母、8公40母、10公50母、或30公150母等几种形式。
世代间隔为一年一个世代或两年三年一个世代不等,一般进行5―6世代的选育,然后与另一品系杂交或爸妈引入群外婆猪和母猪,组成新的基础群,进行下要下才一轮的群体继代选育。
这种方法国外从50年代开始使用。
我国自70年代起至80年代,各地采用闭锁群育种法培育出不少新品系,如在大花白猪、三江白猪、北京黑猪、大河猪、赣州白猪内则等培育中均建立的品系,以及哈白猪瘦肉系、金华猪Ⅰ、Ⅱ系、浙江中白猪Ⅰ系、湖北白猪的Ⅰ、Ⅱ、Ⅲ、Ⅳ和Ⅴ系及山西瘦肉猪新品系(SD-Ⅰ系)等。
在“七五”、“八五”期间,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瘦肉型猪新品系选育”,选育出的4个中国瘦肉羊父本新品系和5个母本新品系。
大北农种猪育种方案.jsp

大北农种猪育种方案北京大北农种猪科技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大北农种猪育种目标第二章大北农种猪繁育体系第三章核心群选育方案第四章种猪性能测定方案第五章种猪淘汰方案第六章数据管理与软件使用第七章遗传评估与选育效果分析第一章大北农种猪育种目标以加拿大优质种猪(杜洛克、长白、大白)为基础组建育种核心群,主要进行猪肉产品质量的遗传改良。
保持加拿大种猪的遗传优势,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科学、规范和实用的种猪育种方案。
一、选育方向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速度前提下,以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提高肌内脂肪含量、提高肉质、提高抗病性、加强肢蹄粗壮结实性、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作为育种目标,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北农种猪育种体系,以培育出适应我国饲养环境的种猪。
在育种中采用分化选育,父系种猪侧重生长速度及肉质,母系种猪侧重繁殖性能。
1、杜洛克:选育方向为父系种猪.以选育提高生长速度和瘦肉率为重点,要求体形外貌一致,整齐度好,头中等大,体躯高长,背腰平直,腿臀肌肉丰满,四肢健壮结实,毛色以棕红为主,全身肌肉结实紧凑,适应性强,有效乳头数6对以上,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肉质良好,不携带应激敏感基因(氟烷基因)。
2、大白、长白:选育方向为母系种猪。
以改进繁殖力为重点,要求品种特征明显,体型外貌一致,整齐度好,中躯稍长,臀部丰满,四肢结实,种猪及其后裔体躯无黑毛斑块,有效乳头7对以上,排列整齐匀称,繁殖力强,母性好,具有较好的生长和育肥性能,肉质优良,不携带应激敏感基因(氟烷基因)。
二、选育目标1、杜洛克主选生长速度和瘦肉率,选育5年和10年后,达100kg日龄分别提前1天和1.5天;瘦肉率分别提高到65%和67%。
大白和长白主选窝产活仔,窝产活仔年均提高0.1头选育5年和10年后,分别达到12头和12。
5头。
第一期选育计划结束时(五年),各品种选育群种猪性能达到以下标准:第二期选育计划结束时(十年),各品种选育群种猪性能达到以下标准:2、利用标记辅助选择(MAS)进行分子育种,经过10年选育后,种猪达到以下目标:3、在杂交试验基础上,运用分子标记等先进技术预测与筛选最佳杂优组合,培育杂优配套系1个,配套系商品猪性能高出亲本20%左右,制定配套系生产操作规程。
种猪场育种方案、测定方案、饲养规程、卫生防疫

安徽XXXXX科技有限公司原种猪场种猪选育方案<一>杜洛克种猪选育方案一、选育工作总体规划首先对引进的杜洛克种猪进行扩群,时间一年左右。
在扩群基础上,通过生产性能测定和系谱审查,分别挑选一批优秀种猪(含后备种猪),建立美系杜洛克核心育种群,然后进行选种选育工作,不断提高杜洛克种猪生产性能,使其各项生产指标达到制定的选育目标。
核心育种群种猪3年换群一次,第一年淘汰30%,第二年淘汰30%,第三年淘汰40%,淘汰的同时选留优秀后备种猪进入核心育种群,保持核心育种群的规模,不断提高其整体生产性能。
二、选育目标杜洛克种猪选育目标以达100kg体重日龄、背膘厚为主,以活产仔数、21日龄窝重等为辅,其具体选育目标如表1。
表1 杜洛克种猪选育目标三、选育方法分别建立多层次的群体:核心群(育种群)、繁殖群(生产群)和商品群,形成一个高效的品系繁育、繁殖扩大与商品生产相结合的繁育体系。
(一)核心群的建立通过严格系谱审查,体型外貌、生产性能鉴定,选择符合本品种育种要求的、选择指数高的优秀公母猪组建核心群。
核心群组建的好坏是选育成败的关键,要重视选好核心群,其具体要求是:1、公母猪血缘来源广泛,公猪最少8~10个不同的血统,母猪10个以上不同血统;2、生产性能高,品质好,主要性状表现值应超过全群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以上;3、每世代近亲系数增量控制在2%以内,6世代不超过12%;4、体型外貌好,无遗传缺陷;5、公猪要求选择强度在5~10%,母猪要求选择强度在30~50%。
(二)品系繁育方法实行开放式选育法,核心群(育种群)种猪3年换群一次,第一年淘汰30%,第二年淘汰30%,第三年淘汰40%。
在选配上,采取避免近交情况下进行随机交配,同时结合同质或异质选配的方案。
各公猪所配母猪数大体相同,后裔参与全群测定,50~60kg时依据血缘关系,综合选择指数以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现场选留,按指数高低结合体型留下优秀个体留作种用,继续参与达100kg时的测定,不留种的当种猪销售。
猪场引种计划的制定和种猪管理

猪场引种计划的制定和种猪管理对于工作猪场来说品种改良是一个持续性工作,之前就养猪公司耗费巨资从国外空运纯种种猪只为育种的新闻,可见这引种在养猪中重要性,在大型养猪场猪场引种计划的制定和种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点,这里给大家说说。
一、根据猪场规模和类型制订引种计划首要任务计划内容可包括首要目标场背景、种猪市场形势、引种批次、品种、数量、时间、资金和费用预算(种猪、运输、差旅、手续费等)、引入巴克夏猪的隔离场所、保健措施等,落实责任人和相关机构环节的工作衔接。
目前引种的猪场主要包括有三种类型,一类是新建猪场,其次是改扩建养牛场,第八是目前正常生产的猪场。
对于新建猪场,建议根据生产规模要求确定引种计划,特别是引种数量和引种间隔。
例如产品设计产能是万头猪场,按每头母猪上市18头肉猪,则需要生产母猪(10000/18)560头左右,按每头年产2.2胎配种分娩率85%计算,每个月配种(560*2.2/12/0.85)120胎(头),考虑到新建猪场受配青蛙来源于后备母猪,且新建猪场往往先建散养菜园猪舍(便于提早引种、提前生产、提早出栏),确定引种次数为(560/0.85/120)5次,每次引种(560/0.85/5)130头。
当然如果有足够蝙蝠洞的栏舍和足够数量、体重梯度合适的种猪肥胖只限挑选,为降低引种成本也可以减少次数增加数量,以便根据体重大小和发情情况来调整配种计划。
对于引种夏斯利补栏的猪场,建议按照淘汰及时更新情况确定引种的确定时间和数量,一般六场商品场生产母猪的淘汰率在25%~30%,生产公猪淘汰率在30%~40%。
以万头猪场为例,一年更新160头左右生产母猪,则引入后备母猪在190头左右,后备公猪12头,分3批(11月、7月和3月),每批68头。
确定引种时间时应避开猪价高峰期、疫病高发期和高温季节,同时原种要考虑高温和寒冷对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对于扩建猪场,引种可以结合新建和正常生产两个方面确定引种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