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金色的鱼钩》优秀课件1
合集下载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ppt课件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内容,提出希望和要求
回顾本节课内容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帮助同学们加深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
提出希望和要求
鼓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践行革命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求同学们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金色的鱼 钩》、《红岩》等,这些作品 都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革命斗 争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
杨洪基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色,通过讲述革命故事,传 递了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革命 精神。
创作背景:金色鱼钩故事来源
《金色的鱼钩》一文的故事来源于真实 的历史事件,讲述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 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 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他牺
05
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
小组讨论:我们在生活中如何体现革命精神?
坚定信仰
始终保持对共产主义的 信仰,积极学习党的理 论,不断提升自己的政
治觉悟。
勇于担当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 敢于承担责任,勇往直 前,不计较个人得失。
团结协作
注重团队合作,尊重他 人,善于倾听不同意见
,共同解决问题。
艰苦奋斗
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勤奋工作,努力学习, 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22
目
CONTENCT
录
• 课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 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长征途中的艰苦岁月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期 间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旨在避开国民党军队的 包围追击,保存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5金色的鱼钩》教学课件(共45张PPT)

默读“千辛万苦找食物”片段(3-5自然段), 思考:
(1)“我们”行进时面临着什么困难? (2)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3)从老班长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 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 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 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
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
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
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
你怎么……”
老班长 动作、神态描写 舍己为人
继续读“耐心劝导小梁”部分(9-19自然段), 找一找老班长劝小梁时的语言、动作、神态,感悟老 班长的高尚品质。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 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 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知别人。”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
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
了,指点员派炊事班长照料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任务
外貌描写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 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全连数他岁数 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快四十岁,却显得苍老,可想而知,在长征途 中他必定是饱经风霜,多么平凡朴素的一位红军战 士啊!
15* 金色的鱼钩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课前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第5课学习的一首七言律诗,毛 泽东主席写的《七律·长征》吗?哪位同学来背一背?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金色的鱼钩》优质课件

忠于革命 尽职尽责 舍己为人
主题概括
本文是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 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 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 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忠 于革命、尽职尽责 、 舍己为人 的崇高品质。
“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 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 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 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 意思只有我知道。
命令
对比
语言描写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
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 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
只有战友,没有自己
的,沉重极了。 心理描写
沉重
语言 描写
动作 描写
老班长为了完成党交给的 任务,不怕苦,不怕难, 哪怕牺牲自己。
“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 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 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 得一棵一棵地摸……”
语言描写
艰难
钓鱼 找鱼饵 找野菜
关心战士 不怕吃苦
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任务二
圈画课文中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的句 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这些描写对刻画老 班长有什么作用。
这是真的吗?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来自比你们还先吃呢。”语言描写
老班长用善意的谎言来稳 定大家情绪的举动,令人感动。
“不要紧,我身体还硬实!”他抬起头,望着 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 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你看这草地,无边无 涯,没个尽头……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 报告呢?……”
松潘草地
位于川西北,处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连接地段, 面积约在1.52万平方公里,海拔约在3500米以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5金色的鱼钩课件(共28张PPT)

保留鱼钩怀念班长
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
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 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小说还可以借助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
学习课文
任务一
默读课文,圈画有关
外貌、神态、动作描写,
并作简单批注,说说小说
写了一位怎样的老班长。
15*金色的鱼钩
1、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 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点 员派炊事班长照料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学习字词
quán 颧骨
收敛 yē
抽泣
kē
táng
青稞面 搪瓷碗
liǎn
yǎn
疙瘩 奄奄一息
zhān 瞻仰 喜出望外
保姆
熬过
学习字词
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笑容、光线等)逐渐减弱或消失,本课是指老班长的 笑容消失。 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的地方。
形容气息微弱,临近死亡,只剩最后一口气。 没有边际。涯:水边。近义词是"无边无际"。 严厉;严肃。
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
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
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
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
利结束。
松潘草原处于青藏高 原与四川盆地连接地段, 面积约在1.52万平方公 里,海拔约在3500米以 上。沼泽多,上面看上去 是一片水草,地下却是烂 泥塘,气候变化无常,环 境极为恶劣。气候寒冷, 常年无夏,无绝对无霜期。 雨雪、冰雹来去无常。沼 泽里没有道路,渺无人烟, 危险丛生。
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
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 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小说还可以借助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
学习课文
任务一
默读课文,圈画有关
外貌、神态、动作描写,
并作简单批注,说说小说
写了一位怎样的老班长。
15*金色的鱼钩
1、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 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点 员派炊事班长照料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学习字词
quán 颧骨
收敛 yē
抽泣
kē
táng
青稞面 搪瓷碗
liǎn
yǎn
疙瘩 奄奄一息
zhān 瞻仰 喜出望外
保姆
熬过
学习字词
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笑容、光线等)逐渐减弱或消失,本课是指老班长的 笑容消失。 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的地方。
形容气息微弱,临近死亡,只剩最后一口气。 没有边际。涯:水边。近义词是"无边无际"。 严厉;严肃。
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
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
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
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
利结束。
松潘草原处于青藏高 原与四川盆地连接地段, 面积约在1.52万平方公 里,海拔约在3500米以 上。沼泽多,上面看上去 是一片水草,地下却是烂 泥塘,气候变化无常,环 境极为恶劣。气候寒冷, 常年无夏,无绝对无霜期。 雨雪、冰雹来去无常。沼 泽里没有道路,渺无人烟, 危险丛生。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精品教学课件

红军进入草地不久就断了粮,战士们跋涉 在茫茫草地上,到处只见野草和污浊的水洼。没 有吃的,同志们就挖野菜,把枪套、皮带烧焦了, 割成小块吃,可就是这样的东西,在草地里也成 了不错的伙食,最后大家把缴获的敌人的皮鞋都 吃光了,然而战士们的身体还是越来越虚弱,许 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有些同志踉踉跄跄地走着走 着,突然一头栽倒,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默读第21自然段,思考问题。
1.为什么“我”端起碗有千斤重?“千 斤重”的含义是什么?
2.老班长为什么要命令“我们”喝鱼汤?
3.老班长看到战士们不喝鱼汤时他皱起 了眉头,心里是怎么想的?老班长看见“我 们”吃完了,脸上的皱纹舒展了,嘴角露出 了一丝笑意。此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细读感悟
课文几次写到了喝鱼汤?每次分别是 什么情景?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 光品质?
为什么说“在这个鱼钩上闪烁着金色光芒!”?
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钓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 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 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 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 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老班 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这节课,你有什 么收获?我们来 讨论一下吧。
课后作业
作业 内容
教材作业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自主安排 配套练习册练习
下课啦
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为题目?
因为鱼钩具有特殊意义。它代表老班长忠于 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鱼钩虽然长满了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 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的精神。
接受任务: 草原途中,照顾我们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秀课件1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1.解决生字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 讲了什么内容。 4.想一想:读了课文,你觉得老班长是 一个什么样的人?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再读课文,做好批注 1、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 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2、为什么老班长牺牲后,“我” 要保留着那枚生锈的鱼钩呢?谈谈 你的理解。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 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 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 的感人故事。《金色的 鱼钩》就是其中之一。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学习目标:
1. 学习重点字词。 2. 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 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 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3.体会老班长的高尚品质,理解“金色 的鱼钩”的含义。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红军过草地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红军过草地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 2、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品质? 3、老班长在照顾伤员时,做了 哪些事?(试着用小标题的形式来 概括。)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1.解决生字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 讲了什么内容。 4.想一想:读了课文,你觉得老班长是 一个什么样的人?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再读课文,做好批注 1、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 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2、为什么老班长牺牲后,“我” 要保留着那枚生锈的鱼钩呢?谈谈 你的理解。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 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 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 的感人故事。《金色的 鱼钩》就是其中之一。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学习目标:
1. 学习重点字词。 2. 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 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 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3.体会老班长的高尚品质,理解“金色 的鱼钩”的含义。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红军过草地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优 秀课件1
红军过草地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ppt? 2、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品质? 3、老班长在照顾伤员时,做了 哪些事?(试着用小标题的形式来 概括。)
部编版金色的鱼钩ppt课件

染力。
形象生动
文章通过具体的描写和形象的比 喻,如“鱼钩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像针尖大小的鱼钩”等, 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老班长的
形象。
艺术手法分析(如象征、对比等)
象征手法
文章中的“金色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忠于革命事业的品质 ,同时也象征着红军战士之间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对比手法
和牺牲的精神。
故事背景
课件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发生 的一个感人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一 个普通炊事员用生命诠释忠诚与责 任的故事。
人物形象
故事中的主人公老班长,是一个忠 诚、勇敢、有责任心的人,他的行 为体现了中国红军战士的优良品质 。
教育意义探讨(如诚信、责任等)
诚信教育
故事中的老班长对战友的承诺,体现了诚信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 中,我们也应该学会真诚待人,履行承诺。
历史背景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 要事件,途中遭遇了各种艰难险 阻,包括过草地。
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作者生平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回忆了当年在红 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照顾三个 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感人故事。
创作背景
作者在创作这篇文章时,深入了解了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 境,通过生动的笔触和感人的故事情 节,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和忠诚。
影响
本文作为一篇经典文学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作家都 从中汲取了灵感和营养。同时,本文也被选入多种教材和读本中,成为中小学生 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04
主题思想与教育意义解读
主题思想阐述
主题思想
该课件以“金色的鱼钩”为标题 ,旨在通过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 形象,传达一种关于忠诚、责任
形象生动
文章通过具体的描写和形象的比 喻,如“鱼钩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像针尖大小的鱼钩”等, 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老班长的
形象。
艺术手法分析(如象征、对比等)
象征手法
文章中的“金色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忠于革命事业的品质 ,同时也象征着红军战士之间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对比手法
和牺牲的精神。
故事背景
课件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发生 的一个感人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一 个普通炊事员用生命诠释忠诚与责 任的故事。
人物形象
故事中的主人公老班长,是一个忠 诚、勇敢、有责任心的人,他的行 为体现了中国红军战士的优良品质 。
教育意义探讨(如诚信、责任等)
诚信教育
故事中的老班长对战友的承诺,体现了诚信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 中,我们也应该学会真诚待人,履行承诺。
历史背景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 要事件,途中遭遇了各种艰难险 阻,包括过草地。
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作者生平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回忆了当年在红 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照顾三个 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感人故事。
创作背景
作者在创作这篇文章时,深入了解了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 境,通过生动的笔触和感人的故事情 节,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和忠诚。
影响
本文作为一篇经典文学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作家都 从中汲取了灵感和营养。同时,本文也被选入多种教材和读本中,成为中小学生 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04
主题思想与教育意义解读
主题思想阐述
主题思想
该课件以“金色的鱼钩”为标题 ,旨在通过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 形象,传达一种关于忠诚、责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3金色的鱼钩课件(共31张PPT)

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语言描写
老班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牵挂着同志,
不忘鼓励战友。
品读课文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见着指点员,告知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 务,没把你们照料好。看,你们都瘦得……”
语言描写
老班长在生命垂危的时刻,依然牢记党交给 他的任务,体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
13 * 金色的鱼钩
新课导入
爬雪山
过草地
写作背景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 曾经超出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地。松潘草地亦 称“松潘高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 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 拉山之间的山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草 地的环境极为恶劣、凶险。本文讲的就是产 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品读课文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 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
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
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
紧眉头硬咽下去。
动作、神态描写
写出了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艰巨和痛
苦,体现了老班长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品读课文
老班长猛抬开端,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
25
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
29
30 老班长牺牲,“我”收藏
31 32
老班长的遗物“鱼钩”
33 34
品读课文
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件事:(6—19)“我”发现老班长吃 草根和鱼骨的真相,与老班长产生争论。
第二件事:(20—23)“我”因为知道真相 而咽不下鱼汤,却不得不在老班长的命令下大口 喝下。
2.指无限广阔,没有边际。( A )
3.(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C )
老班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牵挂着同志,
不忘鼓励战友。
品读课文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见着指点员,告知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 务,没把你们照料好。看,你们都瘦得……”
语言描写
老班长在生命垂危的时刻,依然牢记党交给 他的任务,体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
13 * 金色的鱼钩
新课导入
爬雪山
过草地
写作背景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 曾经超出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地。松潘草地亦 称“松潘高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 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 拉山之间的山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草 地的环境极为恶劣、凶险。本文讲的就是产 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品读课文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 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
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
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
紧眉头硬咽下去。
动作、神态描写
写出了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艰巨和痛
苦,体现了老班长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品读课文
老班长猛抬开端,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
25
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
29
30 老班长牺牲,“我”收藏
31 32
老班长的遗物“鱼钩”
33 34
品读课文
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件事:(6—19)“我”发现老班长吃 草根和鱼骨的真相,与老班长产生争论。
第二件事:(20—23)“我”因为知道真相 而咽不下鱼汤,却不得不在老班长的命令下大口 喝下。
2.指无限广阔,没有边际。( A )
3.(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没有边际。( A )
3.(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C )
4.形容气息微弱。( E )
5.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D )
初读课文
通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
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 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 人事迹。
13 * 金色的鱼钩
导入一 导入二
字词学习
和面 青稞
搪瓷
鱼饵
收敛 搀扶 抽噎 瞻仰
红锈 奄奄一息
近义词
照顾(照料) 安顿(安排) 严厉(严肃)
反义词
低沉(高昂) 增强(减弱) 严厉(宽容)
选一选 A.无边无涯 B.喜出望外 C.收敛
D.支吾
E.奄奄一息
1.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B )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 交流自 己的读 书收获 和体会 ,体会 联系实 际,深 入思考 ”的读 书方法 。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 就应该 走入文 里,披 文入理 ,再走 出文外 ,联系 生活实 际和思 想实际 ,既读 进去, 又想开 去,这 就是文 里文外 的读书 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 章,说 说自己 的体会 和感悟 ,如何 把握文 章内容 ,联系 实际, 深入思 考去理 解课文 内容。 日积月累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夸张
为什么“我”会送不到嘴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心沉重 不忍心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谈谈你对这段话的 理解。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 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 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 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 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 色的光芒!
这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我”把鱼 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 老班长学习的决心,同时也是为了留下这个 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为 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
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 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 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 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 垂不朽。
大公无私
3.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 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 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舍己为人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 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 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心中只有战士没有自己。
5.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 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 鼓励着我们。
结构梳理
金色的鱼钩
接受任务: 进入草地,照顾病 号艰难前进: 弯勾钓鱼,自己不 吃壮烈牺牲: 安定情绪,昏迷不 醒永远怀念: 保存鱼钩,后代瞻
仰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 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 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 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 人的崇高品质。
具体说一说:课文围绕老班长讲了几件事? 接受任务 进入草地,照顾病号 艰难前进 弯勾钓鱼,自己不吃 壮烈牺牲 安定情绪,昏迷不醒 永远怀念 保存鱼钩,后代瞻仰
课文解读
课文多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神态、 动作,每次有何不同?突显了老班长怎样的 性格特征?画出来,读一读,仔细体会。
外貌描写
神态、动作描写
拓展一 拓展二
课后作业
长征途中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课外找《倔强的小红军》来读读。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 收获, 联系生 活实际 作进一 步思考 ,从所 读的内 容中想 开去, 加深对 课文的 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 资源, 保护环 境。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 有一个 地球》 《大瀑 布的葬 礼》《 这片土 地是神 奇的》 和《青 山不老 》这四 篇课文 从内容 中联想 到生活 中的哪 些事? 该如何 去珍惜 资源, 保护环 境?还 从课文 内容中 获得对 某些环 境问题 的新认 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 感悟人 类的生 存与自 然资源 、生态 环境的 密切关 系,懂 得人类 应珍惜 资源, 保护环 境,让 我们积 极行动 起来, 为地球 家园美 好的明 天,尽 一份自 己的力 量。在 学习过 程中, 我们要 运用“ 联系实 际,深 入思考 ”的读 书方法 ,去加 深对课 文的理 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 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 两鬓都斑白了。
饱经风霜,这是为革命事业操劳的结果。
外貌描写
神态、动作描写
1.“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 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 弯成个钓鱼钩。”
尽职尽责
写出了老班长当时迫切想钓到鱼的心情。
2.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 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