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工艺美术史之美洲美术(section data)

合集下载

美洲美术

美洲美术

奥尔梅克巨石头像


奥尔梅克文化兴盛于约公元前800- 600年,也称为拉本塔文化,主要分布 于墨西哥湾沿岸地区。 最大的成就在于石雕像和石刻艺术, 作品水平很高,一般体积都很大,构 思奇特,比例也相当匀称。


《奥尔梅克巨石头像》(右)是1936 年被发现的,共十四个,是奥尔梅克 文化中最闻名于世的艺术品。 这些头像都是用整块玄武岩雕成,构 思完善,具有强烈的写实性。其中最 大的是一个青年的头面雕像,重达30 吨,高305 厘米左右,形象十分生动。 他鼻子扁平,嘴唇厚大,眼睛半睁, 呈扁桃状,眼皮显得十分沉重;头戴 一顶装饰有花纹的头盔,遮住了两耳。
阿兹特克金字塔(太阳月亮金字塔)
太阳金字塔是古印第安人祭祀 太阳神的地方,它建筑宏伟, 呈梯形,坐东朝西,正面有数 百级台阶直达顶端。塔的基址 长225米,宽222米,塔高66 米,共有5层,体积达100万立 方米。 塔的四面,是呈“金”字的等 边三角形,底边与塔高之比, 恰好也等于圆周与半径之比。 内部用泥土和沙石堆建,从下 到上各台阶外表都镶嵌着巨大 的石板,石板上雕刻着五彩缤 纷的图案。缘阶而上达塔顶是 一座太阳神庙,现已被毁,
乌斯马尔



位于尤卡坦的乌斯马尔 的玛雅城,建于公元700 年左右。 那里的建筑建于公元700 到1000年,按当时的天 文学知识排列。西班牙 人所称的占卜者的金字 塔,占据了整个仪式中 心,由设计精巧的房屋 组成的,用符号和雕刻 来装饰雨神——查克。 代表了玛雅人艺术和建 筑的顶峰
奇琴伊查玛雅城邦遗址


蒂瓦纳科文化是公元5世纪到 10世纪之际影响秘鲁全境的 一支文化。作为该文化的代表 太阳门,由重达百吨以上的整 块巨型中长石雕镌而成,造型 庄重,比例匀称。它高3.048 米,宽3.962米,中央凿一门 洞。 门楣中央刻有一个人形浅浮雕, 人形神像的头部放射出许多道 光线,双手各持着护杖,在其 两旁平列着3排48个较小的、 生动逼真的形像,其中上下两 排是面对神像的带有翅膀的勇 士,中间一排是人格化的飞禽, 浮雕展现了一个深奥而复杂的 神话世界。

西方艺术史:拉丁美洲古代美术安第斯美术【116】

西方艺术史:拉丁美洲古代美术安第斯美术【116】

西方艺术史:拉丁美洲古代美术安第斯美术【116】非洲、拉丁美洲古代美术南美洲美术以中部安第斯地区为中心,包括秘鲁和玻利维亚高原。

安第斯地区文化繁荣于被沙漠和高山阻隔的众多谷地之中,交通的阻隔导致了艺术风格上的众多分支,直到印加帝国时期才趋于交流和统一。

查文美术:与中美洲奥尔梅克文化同时,在南美洲玻利维亚高原也出现了查文文化。

它繁荣于公元前1200—公元前200年,是南美洲最古老的文化。

查文美术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的特点,很多内容是通过固定的程式来表现的,给人以晦涩、神秘莫测的印象。

拉蒙蒂(底)石碑是查文浮雕的代表作,在这块高1.95米的石板上,艺术家用浅浮雕刻出一个双手握权杖的半人半兽的形象。

他脚上长着爪子,嘴里长着犬牙,头上有鬃毛,头顶上戴着一块块垒起来的野兽头骨和尖牙,脸上具有猫科动物的特征。

这种人兽混合的形象是查文艺术所特有的手法。

石碑的布局完全是对称的,人物及细部表现都被简化为直线和涡纹。

《拉蒙蒂石碑》查文考古遗址查文陶器的制作达到了很高的技术水平,其中最常见的型制是有马蹬形嘴的陶器,即在器物上有两个圆管形颈呈半圆形延伸,在器物顶部合而为一。

陶器通常用低浮雕装饰,装饰纹大多是用直线和涡纹抽象表现的猫科动物。

这种陶器不加彩色,打磨光滑,加上双勾线的浅浮雕装饰,显得粗犷厚重,具有金属的效果。

蹬形嘴陶器以后成为了南美洲陶器的常见样式。

帕拉卡斯美术:在秘鲁南部沿海的帕拉卡斯,干热的沙漠地带使公元前400年左右的古代帕拉卡斯人的纺织品得以保存下来。

帕拉卡斯人是古代优秀的纺织工艺师,他们织出的棉、毛织物,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强烈的装饰趣味而著称。

帕拉卡斯纺织纹样包括人物和动物,形象具有神秘、怪诞的特点。

人物手上长着尖爪,握着刀子,头戴乌鸦毛,嘴里吐着蛇,显然是受了查文美术的影响。

纳兹卡美术:公元400年—1000年,安第斯美术进入繁盛期。

这一时期的纳兹卡装饰性彩陶达到安第斯地区制陶技艺的顶峰。

典型的纳兹卡陶器是一个球形的罐子,有两个垂直的圆柱形嘴,中间用一个桥形板相连接作为提手。

外国工艺美术史

外国工艺美术史

1、原始社会威兰多夫的石制维纳斯,骨制指挥棒,古梅尔尼查彩绘陶器,温卡奥特曼式小型陶器,日本绳纹陶,朝鲜篦纹陶,西亚彩纹陶(耶莫、哈森纳、哈拉夫<彩绘陶盘>)2、古大洋洲木工艺:雕饰彩绘木制盾牌、独木舟船桨装饰、鸟形木碗、木制腰鼓、面具、总体特征:实用宗教兼之、讲究色彩运用塔帕布与树皮画,复活节岛石工艺,文身装饰,飞来去器,毛利人文身与画身,海蒂基玉石小人像,世界三大玉石中心:中国、墨西哥南、新西兰毛利,大洋洲装饰工艺整体特点3、古代美洲玛雅文化与其工艺作品:彩绘陶,查文镫形陶壶,战士头像形壶,美洲豹庇护下的祭司黄金饰品与联珠纹,染织品作用、奔跑的神灵、鸟兽羽毛缀贴装饰玛雅人头形石斧.死亡仪式,优美把手的方形石钵,虎面人像玉斧.祭祀,历法石4、古代非洲诺克赤陶塑像,伊费写实塑像、贝宁母后青铜头像,“阿玛”长方形青铜饰板.蔷薇,青铜雄鸡圆雕,象牙豹,非洲母神肚脐突出,木制跪像凳、木制颈枕,头顶双头斧,木制羚羊头饰,“奇瓦拉”羚羊面具,非洲木雕总结,宗教性5、古代埃及黒顶陶器,鳄鱼纹彩陶钵,美尼斯王征服三角洲化妆石板,正身侧面律,王后化妆石板,雪花石灯,玻璃鱼形容器,沙芯法,图塔卡蒙王座,荷鲁斯神鹰头,羊形把手银罐、木椅兽腿,莲花代表上埃及、眼镜蛇代表下埃及,永恒、不变、静穆、庄重、宗教性,工艺美术特点6、古两河流域最早出现陶工艺原因,刻纹彩绘,母神像,连眉大眼,“尼尼微式”陶工艺嵌有珍珠贝壳的石钵.螺钿,奉献用石板.太极,纳拉姆·辛石碑,汉谟拉比法典碑,肩扛御座的人.手臂结构,翼狮与牡鹿方形铜板,萨尔贡一世铜像,7、古波斯工艺美术特点、地理环境,阿克美尼德:金属釉面砖,帕提亚:绿釉陶,萨珊:银、染织,陶器受两河流域影响,山羊几何纹,山羊纹彩绘陶杯,各种注水器,绿釉六棱把手杯,人物纹银杯,青铜马嚼子,狮纹金杯,翼狮形黄金角杯,萨珊银.人物纹八曲长杯,染织工艺.联珠纹,波斯地毯,石雕女立像,天青石国王像,石工艺特点,包容力和创造力,世俗气息8、古印度古代四大帝国:东汉罗马波斯贵霜,工艺美术与宗教结合,陶塑母神像,写意手法,彩纹陶器,石·舞蹈的男人体,男子胸像·永恒超然,舍利容器·佛教,狮形石柱头,青铜作品·舞蹈的湿婆,犍陀罗佛像与迦毕式区别,印度工艺美术特征:宗教性、神秘性、象征性、官能性、丰富性、韵律性9、伊斯兰铅釉系白底多彩釉陶·唐三彩,锡白釉陶·白瓷,白釉蓝/绿彩·壶似长沙窑越窑器型,华丽彩,12世纪后出现故事情节纹样,米奈型碗·斗彩,蓝色为尊贵色,文字装饰地区,也出现翼狮青铜像,猫形香炉,大马士革波纹,丝织品装饰纹样及特点,织毯与穆斯林,玻璃油灯,玻璃与金属结合,精致繁丽,世俗性10、古日本工艺美术①延续性②追赶性③自然主义(悠玄佗寂涩)④制作性,日本美学观,千人一面,耻感文化,绳纹陶,弥生陶,埴轮,奈良时代·类似唐三彩陶,灰釉陶·秋草纹,茶道·稚拙朴素陶器,赤绘,莳绘与螺钿结合,铜铎,唐镜和镜区别,绣佛,友禅染11、古代地中海区域西方工艺美术发展脉络,腓基尼(埃及西亚结合)象牙板·狮,小提琴形石偶,克里特陶工艺:前期鸟嘴形壶、后期陶棺俑等,明地暗纹法,卡马莱斯陶,纹饰特点,得益于陶轮的发展,造型纹饰流动性,金制蜂形垂饰,阿伽门农黄金面具,地中海工艺美术东西融合,人文主义世俗性12、古代希腊文化分期:荷马、古风、古典、希腊化,工艺美术发展背景,陶工艺5个时期:①几何纹样式期,兴盛于雅典,四马盖罐,双耳陶瓮,纪念碑式艺术②东方,科林斯、阿提卡,双耳陶壶③黑纹,特点,留下作者名字,造型注重功能,乳形陶杯④红纹,希腊陶瓶发展顶峰⑤白地彩纹,易剥落,小巧精致香油小瓶希腊金属工艺早期受希腊影响,东西方奴隶制不同影响工艺美术风格形成,狮形腿凳,单耳玻璃罐13、古代罗马偏爱银器原因,典雅高贵,骸骨银杯,吹制玻璃与砂芯玻璃比较,穆拉诺、万花玻璃,罗马赤陶,奥古斯都的玉佩,双把水晶杯,罗马世俗特征14、欧洲中世纪黑暗的一千年,宗教性质,基督教,拜占庭白地多彩格子纹陶,中世纪金属特点金属、珐琅、宝石镶嵌工艺结合运用,圣遗物箱,十字架,牙雕小祭坛,哥特式家具地方性特点,彩绘玻璃窗:罗马式、哥特式,染织工艺宗教性装饰纹样:耶稣,十字架等,早期无人物形象,后期出现带光环15、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的年代及评价,意大利“马略卡式陶”、法国“田园风味陶”德国“哈夫拉式陶”南“穆拉诺式”、北“森林玻璃”,法兰索奥一世黄金盐缸,绘画式织物*石榴纹,意大利与法英德的木工艺特点16、巴洛克时期起于意、盛于法,整体风格:气势雄伟、生机勃勃、强烈奔放、庄严高贵、豪华壮观,教堂与宫殿建筑装饰,其与文艺复兴的区别,戈贝兰式花壁毯,染织工艺特点:以名画为蓝本,构图繁密色彩丰富,家具设计受中国影响,威尼斯刻花玻璃、德国珐琅彩绘玻璃,德尔夫特中国样式陶器,仿青花瓷。

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5第一编 第五章

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5第一编 第五章

Web Usage Mining
石 雕 , 现 藏 墨 西 哥 国 立 人 类 学 博 物 馆
图 1 《 奥 尔 梅 克阿 兹 特 克 大 地 女 神 雕 像 》
第五章 古美洲、古非洲、古印度美术
第二节 古非洲美术
古非洲的造型艺术率直、古拙而奔放。在岩壁画、陶 土人像和铜雕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概括起来有以 下特点: 一、岩壁画成就卓著。技法写实,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观 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古非洲原始的面具艺术及木雕工艺是宗教法器和民 族工艺品的统一,其象征性的风格化造型与装饰特征融 实用性与欣赏性为一体。 三、诺克风格是古典非洲雕刻艺术中的代表样式。 四、高度强调的共性,雷同的面部处理和严格的类型化 是古非洲铜雕的主要特点。
Web Usage Mining
图 5 《 阿 育 王 狮 子 柱 头 》
图 6 《 持 拂 药 叉 女 》
图7《桑奇大塔》
Web Usage Mining
第一编 原始、上古美术
(旧石器时代晚期—公元5世纪)
第五章 古美洲、古非洲、古印度美术
第一节 古美洲美术
所谓古美洲的美术,重点包括墨西哥地区、玛雅地区和安第斯山 地区的美术三个部分。纵观古美洲美术,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不同于 其他古文明区的诸多特点: 一、自然崇拜思想是古美洲美术的核心内容。 二、丰富的想象力、浓郁的装饰趣味和严格的程式化处理是古美洲美 术在造型、装饰方面的主要形式特色。 三、在古美洲的造型艺术门类中,古老象形文字的内容与形式十分完 美地融会在画面之中,它们或者成为浮雕壁龛的外围装饰带,或者出 现在建筑的墙裙之上,使整体的构图趋于完美和谐。 四、在陶器彩绘和壁画绘制方面水平高超,善于处理众多人物的写实 场景,题材既取自神话也取材于社会生活。

外国工艺美术史之古代波斯美术(section)

外国工艺美术史之古代波斯美术(section)
古代波斯美术
一、概 述
波斯(Persia)——“马夫”、“骑士”之意
1935年波斯改称“伊朗”(“富裕”“贵人” 之意)
历史
1、埃兰Elam(公元前20—前7世纪)兴起于伊朗 西部扎格罗斯(Zagros)山区的古国,与两河 流域关系密切。
人物纹银杯
2、米堤亚/米底Media(公元前7—前5世纪) 兴起于伊朗西北高原的古国。金属工艺发达, 风格接近于古埃及,呈静穆、庄重之风。
祆教 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er) 波斯教
拜火教(fire worship)
善恶二元论
马兹达(Mazda)——善神(光明之神) 阿希拉姆—— 恶神(黑暗之神)
二、美术
陶工艺
带有动物造型的器皿多 可以说是雕塑性的陶器 造型奇特 夸张变形 表现手法精练概括 造型饱满 富于动感 制作工艺精良
4、鲜明的形式美感。注重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感,强调和谐 统一的造型和装饰美学观念,因而作品富于韵律感,令 人赏心悦目。同时蕴涵着一种平衡、安定、恒久的气韵。
5、丰富的材质肌理。纵观波斯美术的发展,各种材质被广 泛应用,并根据不同的材料进行设计加工,从而产生了 一些新的加工技术和新的工艺品种。因此,波斯的美术 以品种繁多、丰富多彩而为人所知。
大流士一世(Darius / Dareios)实行军政改 革,并建立起完备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 家制度。形成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 国,为东方专制政体之典型。
(1)政体方面:
①把地方划分为23个省,分别规定纳税的种类和数目
②各省由国王委派总督统治。总督身边安插有“王室秘 书”,国王给总督的命令由秘书宣读
石工艺
材质丰富、工艺精良、风格细腻 作为装饰的多,具有实用功能者少

外国工艺美术简史第九章古代美洲

外国工艺美术简史第九章古代美洲

四、琼巴亚型(3—16世纪) 琼巴亚(Quimbaya)型的黄金制品不但造型多样、装饰 丰富,而且品种各异。常见的式样有钩针、鼻饰、动物形垂 饰、胸佩,以及各式容器。总的特点是古朴浑厚、含蓄典雅。 作品的制作手法,根据其造型特征及纹饰的肌理效果分析, 大都是以失蜡法铸金工艺完成。《金制动物形垂饰》即为典 型例作。
六、希奴型(5—10世纪) 希奴(Sinu)型金属工艺文化由加勒比沿岸平原上的希奴族创 造。此类制品不仅数量丰富,而且艺术造诣深厚。从工艺手 法来看,铸、锻、雕等技法皆有应用,因而作品呈现出十分 丰富的装饰效果。比较常见的品种有人物形胸饰、鼻饰、垂 饰、杖饰、金铃,网形耳饰、胸饰,以及人物头像等。其中 最独特、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为《金制网形耳饰》。 希奴型的鼻饰(图9-8)亦颇具特色,造型简洁,线形单纯, 比例十分讲究。
一、玛雅文明 ·在今墨西哥东南,危地马拉及洪都拉斯、萨尔瓦多西部, 玛雅人创造了印第安各族中最高的文化,史称玛雅文明 (Maya Civilization)。 ·约公元前1000年初期,玛雅人已经营原始农业。 ·玛雅人的文化成就丰富卓越。玛雅人创造的象形文字, 图形和符号共800多个,可组成3万多个词。玛雅人以桦树 皮、加工过的鹿皮当纸,写有天文、历法、历史、神话、 诗歌等内容。 ·公元4世纪至9世纪,即玛雅文明全盛期,表面磨制光亮 的橘红和橘黄色陶器是这一阶段的工艺美术代表。 ·直接受到壁画艺术影响的玛雅“彩绘陶”,不论是娴熟 流畅的线条,丰富多彩的釉色,还是出色的烧制工艺,都 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玛雅的陶塑以写实为特征,善于表现 不同人物形象的神态、表情、动势,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阿兹特克文明
•在今墨西哥的土地上,印第安人曾创造出昌盛的文化,史称 阿兹特克文明(Aztec Civilization)。阿兹特克人原为墨 西哥北部狩猎民族,公元12 世纪灭托尔特克人之后进 入墨西哥中部,1620年为西班牙人所灭。

03古代美洲工艺美术

03古代美洲工艺美术

12世纪,托尔特克文化(Toltec Culture)衰落
15世纪到16世纪初,阿兹特克部落处于强盛时期
文化成就
灌溉农业 、集市贸易、象形文字、建筑、历法、医药
生产工具:石器、木器
陶工艺
金属工艺 工艺成就 纺织、刺绣、羽zation)
地理位置:以今秘鲁为中心的安第斯(Andes)山区
医学:发现并使用金鸡纳、毛地黄、藿香、蕃木鳖等药物
手工业:金、银、铜冶铸,纺织、制陶 天文、历法、建筑
玛雅文明(Maya Civilization)
印第安各族中最高的文化 “新大陆的希腊人”
墨西哥东南
危地马拉 地域
洪都拉斯
萨尔瓦多西部
社会发展 公元前10世纪初——原始农业 公元2世纪——奴隶制城邦国家
陶 器 南 美 洲
双 头 鸟 形 靠 背 陶 公 元 250 900 年 ~ 公 元 年 随 葬 品 中 美 洲
盛 装 玛 雅 贵 族 像 陶 公 元 700 年 ~ 公 元 900 年 古 典 期 晚 期 随 葬 品 中 美 洲
玉 米 神 像 香 炉 陶 公 元 1450 年 ~ 公 元 年 后 古 典 期 晚 期 礼 仪 用 品 中 美 洲 1521
“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
文化遗存
陶器工场、旅店、商场 表现手法极富特征的壁画
特 奥 蒂 瓦 坎 城 的 羽 蛇 金 字 塔
陶工艺成就
手制陶器,胎壁较薄,胎质呈黄色或橙黄色
花瓶状细口陶壶 器型 圆柱体三足罐 模制人像陶偶
装饰:器身施挂朱色或施以彩绘纹饰
塔欣城址的陶工艺 墨西哥古代印第安人文化古典型著名中心之一 曾接受奥尔梅克文化影响 居民:华斯提克人、托托纳卡人 位置: 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首府哈拉帕西北110公里 年代:公元3世纪~公元10世纪

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 1914年他根据威尼斯的罗马体为基础,设计出著名的新字体系列 “森特体(Centaur)”。这种字体取得很大的成功。许多出版 公司后来都采用他的这种字体。
• 罗杰斯在设计上强调精益求精,无论字体、纸张、插图、版面编 排、油墨、色彩等等,都务必达到最完美的配合。罗杰斯在美国 工作到1918年前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他回到英国,出版了自 己设计的利用这种字体印刷的牛津版《圣经》,在欧洲颇具影响。 他与高蒂一样,都活到高龄,设计生涯跨越两个世纪,因而对设 计的影响也非常大。
第五讲 “工艺美术”运动的平面设计
世界平面设计史
三、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和在平面设计上的体现
①“工艺美术”运动在美国的情况
• 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就开始影响美国设计。 反映出与美国人同样的对于过分装饰的维多利亚风格的厌恶,对 于工业化的恐惧感,对手工艺的依恋,对于日本传统风格的好奇, 是工业化时代的一个非常独特的插曲。
• 高蒂还为了推广新的字体,提高人们对平面设计的认识而撰写和出版了 一 系 列 关 于 平 面 设 计 的 著 作, 其 中 包 括 《字 母 》 ( The Alphabet, 1908),《字体的要素》(Elements of Lettering,1921)和《版面编排》 (Typologia,1940)。他还编辑出版了两种刊物:《版面艺术》(Ars Typographica)和《版面设计》(Typographica)。1923年,他终于在 纽约州哈德逊河边上的一个老磨坊中开设了自己的字体铸造工厂——“乡 村字体铸造厂”(the Village Letter Foundry)。在那个工厂中他完成了 自己大部分的字体设计。但是,1939年,一场大火灾完全摧毁了工厂, 这是他一生中遭受到的最大打击,但是他依然坚持设计和探索,一直到 他在82岁的高龄去世为止。高蒂是把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精神真正 传达给千千万万美国人民的最重要的设计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美洲美术
第一节 概 述
“美洲”名称16世纪初出现
美洲
北美洲——加拿大、美国 拉丁美洲——从墨西哥到美洲最南端
印第安人(Indians) 15世纪末叶以前的美洲居民 属蒙古利亚人种,皮肤呈黄色或棕色
三大文明中心
玛雅人 阿兹特克人 印加人
印第安人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农业:培植玉米、落花生、马铃薯、向日葵、龙舌兰、烟草 等40多种农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 医学:发现并使用金鸡纳、毛地黄、藿香、蕃木鳖等药物 手工业:金、银、铜冶铸,纺织、制陶 天文、历法、建筑
墨西哥韦拉克鲁斯(Veracruz)州 分布
墨西哥塔巴斯科(Tabasco)州 主要遗址:特雷斯萨波特斯、拉本塔
揭开中美洲古代印第安文化的序幕
主要创造:台庙建筑、象形文字、数学和历法记号
陶制动物
陶工艺
神灵的形象 “虎人”(半人半虎)神像
以美洲虎为题材的雕塑
2、古典期
萨波特克文化的陶工艺
重要遗址:蒙特阿尔万遗址 位于墨西哥南部城市瓦哈卡(Oaxaca)郊外
陶工艺成就
器型——以碗为主
装饰
施挂铅釉 几何形装饰图案(后期)
阿兹特克文化的陶工艺 创造者:阿兹特克人 发展: 公元12世纪灭托尔特克人之后进入墨西哥中部 1620年为西班牙人所灭
陶工艺成就:
陶器为橙黄质地,绘黑色纹样 器表光滑润泽,造型饱满大方 纹饰强烈奔放,具有浓郁的装饰性
4、玛雅文化的陶工艺
公元前500年兴建
发展
公元100年后趋于繁荣 10世纪后成为米斯特克文化中心
15世纪后衰落
陶工艺成就
以陶塑人像著称——“霍奇比利”(司舞、乐、戏曲之神) 手制人像形陶器——壶、钵、骨灰瓮等
特奥蒂瓦坎文化的陶工艺
位置:墨西哥城东北48公里的特奥蒂瓦坎文化典型遗址
中美洲古代印第安文化古典期的著名中心之一
发展
公元前100年城市出现 5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 8世纪下半叶被焚毁
“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 文化遗存 陶器工场、旅店、商场
表现手法极富特征的壁画
陶工艺成就 手制陶器,胎壁较薄,胎质呈黄色或橙黄色
花瓶状细口陶壶 器型 圆柱体三足罐
模制人像陶偶
装饰:器身施挂朱色或施以彩绘纹饰
塔欣城址的陶工艺 墨西哥古代印第安人文化古典型著名中心之一 曾接受奥尔梅克文化影响 居民:华斯提克人、托托纳卡人 位置: 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首府哈拉帕西北110公里 年代:3世纪~10世纪
陶工艺——双耳小口突底坛 工艺成就 金属工艺——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工艺品
染织工艺——布匹织造
第二节 陶 工 艺
出现:公元前2000年之后,墨西哥高原
前古典期——形成期,前2000~公元300年 发展时期 古典期——300~900年
后古典期——900~1520年
一、中美洲地区的陶工艺
1、前古典期——奥尔梅克文化的陶工艺 年代:公元前10世纪初至公元前300年
玛雅文明(Maya Civilization)
印第安各族中最高的文化 “新大陆的希腊人”
地域
墨西哥东南 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 萨尔瓦多西部
社会发展 公元前10世纪初——原始农业 公元2世纪——奴隶制城邦国家
文化成就 文字、神话、诗歌、天文历法、建筑、雕刻、绘画
工艺成就: “彩绘陶”
发展时间:4世纪至9世纪——玛雅文化全盛期
起源于公元前1200年,“中央安第斯文化之母”
陶工艺
工艺成就
建筑 石刻
金属工艺
8世纪~9世纪 莫其卡文化(Mochica Culture)兴盛 13世纪 蒂亚瓦纳科文化(Tiahuanaco Culture)繁荣 13世纪 以库斯科为中心的印加文化开始兴起
印加人——“新大陆的罗马人” 文化成就: 大兴水利、开拓公路、砌石建城、发展农业 文字、天文、历法、医药、交通
托托纳卡文化的陶工艺
以陶塑工艺著称——“笑面人像” 雕花陶瓶
3、后古典期 托尔特克文化的陶工艺 创造者:托尔特克人 时间:5世纪~10世纪是全盛期 文化中心:墨西哥城北80公里的图拉城
文化成就 建筑、文字、历法 对中美洲地区文化继往开来的作用
奥尔梅克文化 特奥蒂瓦坎文化
托尔特克文化
玛雅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表面磨制光亮的桔红和桔黄色陶器,受壁画艺术影响
线条娴熟流畅
特点
釉色丰富多彩 烧制工艺出色
陶塑以写实为特征
阿兹特克文明(Aztec Civilization)
地理位置:今墨西哥 创造者:印第安人 公元1世纪,特奥蒂瓦坎文化(Teotihuacan Culture) 12世纪,托尔特克文化(Toltec Culture)衰落 15世纪到16世纪初,阿兹特克部落处于强盛时期
文化成就
灌溉农业 、集市贸易、象形文字、建筑、历法、医药
生产工具:石器、木器
陶工艺
工艺成就
金属工艺 纺织、刺绣、羽毛镶嵌
石刻工艺
印加文明(Inca Civilization) 地理位置:以今秘鲁为中心的安第斯(Andes)山区 居民:克丘亚人、莫其卡人和艾马拉人
查文文化(Chavin Culture)
查文文化 主要文化 纳斯卡文化(Nazca Culture)
印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
历史
前8500年~前5500年:开始栽培豆类植物 沿海地区出现村落
前1800年:产生陶器 前200年:出现国家 15世纪中叶~16世纪中叶:印加帝国统治时期 16世纪中叶:被西班牙殖民者所灭
1、查文文化的陶工艺
南美古代印第安文明形成期的重要文化 年代:前900年~前200年 分布:秘鲁北部和中部 宗教建筑、石刻、陶器、编织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前古典期(约公元前2500年~公元250年) 玛雅文明的鼎盛时期 危地马拉东北部的蒂卡尔遗址
后古典期(约公元900年~1520年)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中部的奇钦·伊查遗址
代表器物:
彩绘陶器 “玛雅艺术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彩绘柱型壶
二、南美洲地区的陶工艺
分布:南美洲西部和西北部 中心:在安第斯山脉中部今秘鲁、玻利维亚一带
陶工艺成就
胎色红、棕、黑,质地坚硬 典型器物:马镫壶、敞口碗 装饰:神话图案(半神半兽动物图案) 影响秘鲁南部的帕拉卡斯文化的陶器
2、莫奇卡文化的陶工艺
属古典期文化 年代:前200年~公元700年 分布:秘鲁北部沿海地区 中心地区:莫奇卡(Mochica)、奇卡马两河谷
陶工艺成就
器型:以马镫壶为主,还有漏斗形的钵和浅碗 器型塑成精巧的塑像,以人像为最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