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处理原则及案例分析.
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处理原则及案例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
经流行病学调查,患者集中分布在同一供水区域内;病
例的出现呈现集中的爆发态势;患者的主要症状反映相似;
对患者的体格检查,其体征相似;潜伏期相似;患者的主要
症状和表现,与污染物(病原体)对机体的特异作用一致。
饮用水污染发生后的处理总原则 ——统一、快速、科学
统一:指同一指挥,统一使用人力,物力;在统一的任务
施,必要时进行医学观察。
病因调查
对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各案调查,采集水样,环
境样本(土壤、底泥等),人体排泄物及人体生物材料(粪便、尿、血 液等)进行必要的检验。以确定可疑病因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程度。
水质污染调查 对饮用水水源的水质,管网以及末梢的水质进行调查, 取水样进行细菌学指标(余氯、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可 疑致病菌),一般化学指标(pH值、氨氮、亚硝酸盐氮、耗氧量、氯化 物、硫酸盐、溶解氧等)和可疑的毒理学指标的检验。必要时可以进行 相关的模拟试验(如人为抽净管道内的自来水,造成负压,观察管道的 渗漏情况和管道外污水的渗入情况),以确定饮用水水质的污染状况。
要污染源基本确定,主要污染物和污染途径得到确认。其
中主要污染源的确定是关键。
确定主要污染源,必须掌握水源防护防护范围内工业企业 的生产情况,废水(污水)的处理及排放情况,垃圾及粪 便无害化处理情况等前提下,对废水排放量比较大的企业 和单位的废水量、主要污染物逐一进行调查、监测、比较、 分析才能确认。
和目标的前提下,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密切合作。
快速:指决策快、反应快、行动快,能提前一分钟,也决 不延迟半分钟。
科学:指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遵重事实,一切结论应 该以调查和实验室的数据为准;一切应急措施,要以保护
环境法律案例分析-基于兰州水污染事件

环境法律案例分析——以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为例摘要2014年兰州“4·11”水污染事件曝光后立即引来社会各界关注。
而此次事件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苯含量超标的饮用水给居民生活带来危害这一环保层面的问题,更深刻的是其背后隐藏的相关部门、单位的失职和监管制度的缺失等法律层面的问题,其中更是隐含微妙的利益关系。
通过分析整个案情的经过,从事故处理过程中相关主体的作为或不作为,明确各方法律责任的承担以及受害方的求偿权和救济途径,并从源头找出事故根源和潜在威胁,提出预防机制,最后强化立法在避免类似环境污染事件上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水污染;监管力度;信息披露;各方责任;救济赔偿Environmental law case analysis ——Based on the case of benzene pollution in LanzhouABSTRACTAnd find out the implicit 2014 in Lanzhou "4 / 11" water pollution incident came to light after immediately attracted the social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e event involves not only the benzene content standard of drinking water for residents living bring harm to the environmental level, the more profound is the hidden behin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units of dereliction of duty and supervision system of the lack of the legal level, which is more subtle benefit relation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se after the accident process related subjects as or not as clear all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bear and the injured party for compensation rights and remedies, and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oot causes of the accident potential threat. Out of the prevention mechanism, and finally to strengthen legislation to avoid simila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cidents on the positive role.Key words:water pollution;suprvision;information disclosure;responsibility of all parties;relief compensation目录摘要 (1)ABSTRACT (2)1. 事件背景 (4)1.1 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 (4)1.2 何为苯 (4)1.3 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回顾 (4)2. 事件原因分析 (5)2.1 直接原因 (5)2.2 间接原因 (5)3. 兰州水污染事件中所披露的问题 (5)3.1 威立雅水务集团之过 (5)3.2 政府之过 (5)4. 事故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 (6)4.1 产业布局,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制度 (6)4.2 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公信力问题 (6)4.3 事故中存在的渎职责任 (7)4.3.1 瞒报错报的问责 (7)4.3.2 怠于履行水污染监管职责的问责 (7)4.3.3 相关国企领导的问责 (8)4.4 事故损害的环境侵权与赔偿责任 (8)4.4.1 环境侵权 (8)4.4.2 公益诉讼 (9)5. 事故处理的结果 (9)6. 反思与启示 (9)6.1 水污染事先预防机制 (9)6.2 政府信息公开要快、全、细 (10)6.3 主动承担责任、注重情感沟通 (10)6.4 科学有效立法 (10)7. 结语 (11)参考文献 (11)1. 事件背景1.1 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三大水务集团之一,为全球五百强法国威立雅集团所属。
喝水安全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饮水安全问题仍然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的饮水安全意识,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饮水安全事故为例,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引起大家对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视。
二、案例介绍某市居民李先生,因为长期饮用自家自来水,导致其家人陆续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经过调查,发现李先生家中自来水水质严重超标,含有大量有害物质。
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地区自来水厂在处理过程中,由于设备老化、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水质检测不合格。
三、案例分析1. 饮水安全隐患(1)水源污染:水源污染是导致饮水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
水源污染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进入水源后,会导致水质恶化,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水质处理不当:水质处理不当是导致饮水安全隐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水质处理过程中,若设备老化、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善,均可能导致水质处理效果不佳,使有害物质残留。
(3)管网老化:自来水管网老化也是饮水安全隐患的一个因素。
管网老化会导致水质二次污染,甚至出现异味、颜色异常等现象。
2. 饮水安全事故的危害(1)急性中毒:长期饮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水,可能导致急性中毒,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2)慢性中毒:长期饮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水,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3)癌症风险:部分有害物质具有致癌性,长期饮用含有这些物质的水,可能导致癌症风险增加。
四、喝水安全教育措施1. 加强水源保护(1)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生活污水等污染源。
(2)加强对水源地的监测,确保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2. 严格水质处理(1)对水质处理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加强水质处理人员培训,提高水质处理技术水平。
3. 加强管网维护(1)对自来水管网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管网完好。
中学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范文

中学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范文在中学教育系统中,饮用水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在确保饮用水安全方面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学饮用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给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更有效地处理中学饮用水污染事件,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特制定以下应急预案:1. 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现中学饮用水出现异常,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将受到污染的水源及时隔离,避免进一步危害。
2. 信息报告和宣传:学校应尽快向教职工、学生及家长通报污染事件,并发布相关预警信息。
同时,加强对师生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大家在类似事件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3. 饮用水替代方案:在出现饮用水污染事件时,学校应及时提供安全的替代饮用水资源,并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以满足师生基本饮水需求。
4. 健康监测与医疗保障:学校应建立学生健康监测机制,定期检测受到污染的师生健康状况,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和治疗服务。
5. 污染原因排查与整改:发生饮用水污染事件后,学校应及时展开污染原因的调查与排查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6. 应急演练和评估:学校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活动,模拟中学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不断完善应急响应机制。
7. 社会协作与监督:学校应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及社会力量合作,共同推动中学饮用水安全工作,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应急预案的执行效果。
8. 后续处置与宣传总结:饮用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及时展开事后处置工作,对事件进行全面总结,制定相关宣传方案,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中学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发生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希望全体师生都能加强安全意识,学会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共同维护中学饮用水安全,共创良好学习环境。
水污染法律案例例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河流,不仅是重要的水资源,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某市作为长江沿岸的一个重要城市,其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均依赖于长江水资源。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环保措施,该市长江段的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
二、案例描述2019年5月,某市长江段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工业废水排放事件。
某化工厂在未取得环保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至长江,导致长江某段水质急剧恶化,严重超标。
当地居民在饮用长江水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渔民捕捞的鱼类也出现了死亡现象。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三十九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水污染。
- 第四十条:禁止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将含有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十七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
-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四、案件处理1. 调查取证- 当地环保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对某化工厂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证据。
- 调查发现,某化工厂确实存在未经批准排放工业废水的行为,且排放的废水严重超标。
2. 行政处罚-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环保部门对某化工厂作出如下处罚:- 责令立即停止排放废水。
- 处以罚款50万元。
- 责令整改,确保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3. 追究刑事责任- 由于某化工厂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当地公安机关对其负责人进行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案例评析1. 法律意识淡薄- 案例中,某化工厂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擅自排放废水,反映出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供水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供水行业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正常运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水资源管理的日益严格,供水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案例将通过对一起供水纠纷的法律分析,探讨供水法律问题。
案例简介:某市A区居民张先生因家中自来水水质问题,多次与供水公司B公司发生纠纷。
张先生认为,自来水水质不符合国家标准,严重影响了其家庭生活。
经过多次协商无果后,张先生将B公司诉至法院。
二、案件焦点1. 自来水水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2. 供水公司是否尽到了水质保障义务?3. 张先生是否有权要求供水公司赔偿损失?三、案例分析(一)自来水水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生活饮用水应当符合以下标准:1. 水质感官指标:颜色、气味、味道等;2. 水质理化指标:pH值、溶解氧、氨氮、总硬度等;3. 水质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等。
本案中,张先生提供的检测报告显示,自来水水质在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等方面均未达到国家标准。
因此,可以认定自来水水质不符合国家标准。
(二)供水公司是否尽到了水质保障义务根据《城市供水条例》规定,供水企业应当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公布检测结果。
本案中,供水公司B公司虽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但未在显著位置公布检测结果,也未及时向用户通报水质状况。
因此,供水公司B公司未完全尽到水质保障义务。
(三)张先生是否有权要求供水公司赔偿损失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因商品或者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有权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
本案中,张先生因自来水水质问题,导致家中电器设备损坏,有权要求供水公司B公司赔偿损失。
四、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供水公司B公司未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也未尽到水质保障义务,侵犯了张先生的合法权益。
因此,判决供水公司B公司赔偿张先生因水质问题造成的损失。
水污染防治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水污染防治技术应用案例分析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适用有效的水污染防治技术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水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案例,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效果和意义。
一、案例一:生物滤池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生物滤池是一种常见的水污染防治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降解与去除。
某工业园区的废水处理厂引入了生物滤池作为其处理工艺的一部分。
通过对污水进行物理预处理后,将其进入生物滤池中进行生物降解,最终达到排放标准。
该案例的应用效果明显,不仅使废水处理效率大幅提升,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对节约水资源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案例二:化学沉淀法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化学沉淀法是另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水污染防治技术,其主要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使污染物与水中的离子结合沉淀。
某城市的自来水厂引入了化学沉淀法用于饮用水处理,通过快速形成沉淀,有效去除了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
该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饮用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了公众的健康。
三、案例三:生态修复在河流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生态修复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水污染防治技术,其通过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
某城市的一条受到严重污染的河流采取了生态修复措施,包括水生植物种植、鱼类放流等。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态修复后,该河流水质逐渐恢复,水生植物和鱼类数量也显著增加。
该案例的成功应用证明了生态修复在河流污染防治中的重要性,并为其他相似案例提供了借鉴。
四、案例四:高级氧化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高级氧化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水污染防治技术之一,其通过产生高级氧化剂将污染物氧化分解。
某工业企业的废水处理厂引进了高级氧化技术,将废水经过预处理后,再进行高级氧化处理。
该技术在去除有机物、难降解物质方面表现出色,并且对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这个案例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还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环境执法案例分析及其对环保监管的启示

环境执法案例分析及其对环保监管的启示环保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而环境执法是缓解环保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分析近年来我国环境执法的案例,并探讨这些案例对环保监管的启示。
一、饮用水安全问题案例2018年,我国某地区排放大量含有有毒物质的废水,导致当地饮用水水质受到污染。
相应的环保部门介入调查,并对当地污染企业进行处罚。
环保部门还联合多个部门成立现场指挥部,开展全面的应急措施。
不仅如此,有关部门还开展了全面的监督检查,建立了长效的监督机制。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环保部门不仅要针对污染行为开展执法工作,还要积极推进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和协调工作。
重要的是,机构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
二、非法烟花爆竹销售案例在全国各地的重要节日期间,非法烟花爆竹的销售成为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相应的部门加强对烟花爆竹销售的监督和执法。
一些地方加强了对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控,通过加强监管,查处非法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打击了烟花爆竹的非法销售。
这些案例提示我们:环保部门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环保问题的全方位监管。
针对某些重要节日或大型活动,加强对烟花爆竹生产和销售的监管和管控,切实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健康。
三、违法开矿案例近年来,我国多地掀起了“绿色经济”的建设热潮。
一些地方采取非常严厉的措施,打击违法开采。
整合多种执法力量,联动开展对矿区的执法检查,加大对环境污染的刑事打击力度。
这些案例会告诉我们:保护环境必须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合理的执法标准,加强执法团队配合,完善执法机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制体系,才能切实实现环保目标。
四、涉气污染案例2017年,在全国重点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防范、治理、监测和执法行动,包括严肃查处造假、违法排放问题,并实行最严格的环保督查与曝光制度。
并且严控工业企业,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严禁产生污染。
这些案例提示我们:完善环保法规,严格执行,有效打击环保违法行为,加强监督和力度,不断提升执行标准,切实解决污染问题,全方位推进环保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水传播范围的大小和发病率的高低,与水
源的种类、供水的范围(或水体污染范围)、水 被污染的程度和频率、病原体的种类、居民的卫 生习惯、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的措施等,都有密 切的关系。
饮用水污染的环节
水源污染:地表水、地下水 输水管网污染
二次供水设施污染
地表水源污染
饮用水源取水口上游,下游及沿岸卫生防护范围内, 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渣、生活垃圾排入。 饮用水源取水口卫生防护范围内,河流沿岸堆放工业 废渣、生活垃圾;修建有毒、有害化学品仓库,货栈; 修建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码头。因 为雨水冲刷,泄漏流进河流而污染。 饮用水源出口卫生防护范围的两岸农田利用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灌溉;使用难降解的或者有剧毒的农药。 饮用水源输水(引水)明渠沿岸,有上述污染源,特 别是近距离修建养鱼池、放牧等。
3 饮用水产生异臭
人畜粪便污染,屠宰废水污染,出现腐臭; 水出现草腥臭、沼泽腥臭时,是水中生长、繁殖大量 的藻类; 水中植物性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时,出现芳香臭; 水中蓝藻繁殖和放线菌繁殖时,出现霉臭和土臭; 有机溶剂污染水时,出现药物臭; 输水管生锈,出现金属臭; 生活污水污染,出现腐败臭。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
经流行病学调查,患者集中分布在同一供水区域内;病
例的出现呈现集中的爆发态势;患者的主要症状反映相似;
对患者的体格检查,其体征相似;潜伏期相似;患者的主要
症状和表现,与污染物(病原体)对机体的特异作用一致。
饮用水污染发生后的处理总原则 ——统一、快速、科学
统一:指同一指挥,统一使用人力,物力;在统一的任务
离小于0.5米,自来水管在污水管上方交叉铺设时,垂直距离小于0.4
米等。在这种情况下,当污水管破裂,自来水管渗漏时,由于停水, 自来水管内形成负压,污水便可以进入。
用户违章连接
用户未经过供水部门同意,未加卫生、安全措施,将饮用
水管与其他水管连接,用于污物洗涤、物品浸泡、冲刷厕
所,配制化学药品等。一旦自来水停水,饮用水管内产生
负压,便把其他水管内的污水吸入饮用水管内。
二次供水设施污染的原因
设计不合理 二次供水的管线,与消防用水管线、 工业用水管线连接;储水池(水箱)的溢水管和 排水管直接与下水道管线连接;水箱的出水,无 防止二次污染的消毒措施;水箱内壁涂料不符合 卫生要求,涂料易发生溶出或脱落。 水箱的结构不合理 水泥水箱内壁部不光滑,不利 于清洗;钢板水箱易生锈,污染水质;水箱观察 孔(人孔,出入孔)无盖,无锁;水箱无通气孔, 溢水管的开口无防护网罩。 管理不善 不定期清洗、消毒;消毒设施不能正 常运转,出水无余氯;二次供水不定期检测或监 测的项目达不到要求;水箱周围环境脏乱,水箱 盖不严密等。
饮用水污染事件的认定
饮用水的感官性状发生改变 饮用者有共同的症状反映 污染原因确定 水质检验证实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
饮用水的感官性状发生改变
饮用水用户或者饮用者有较为一致的物理感官 性状反映,即在供水区域内发现饮用水出现异 色、异臭、异味,浑浊和肉眼可见物。可以是 其中的一项,也可以是其中的若干项。有机污 染或生物性污染多见,特别是人或者是动物粪 便污染时较明显,化学污染有时不是很明显。 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透明、不浑浊、无异 色,异臭和异味,无肉眼可见物。
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处理原则及案例分析
周伟杰
无锡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部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
介水传染病 化学性污染引起的中毒
介水传染病的病原体
细菌: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 致病性大 肠杆菌等 病毒:如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人
类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等
水质检验证实
通过测定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及用户水中有代表性的龙头水,
可测出共同的污染源物,并与所确定的主要污染源及其排放的废水中所
含有的主要污染物一致,其检出量可成倍、成几倍,几十倍超过生活饮
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如果是生物性污染物,可同时在罹患者的排
泄物中检出病原微生物,在其家中的龙头可检出相同的或者同属的病原 微生物。
和目标的前提下,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密切合作。
快速:指决策快、反应快、行动快,能提前一分钟,也决 不延迟半分钟。
科学:指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遵重事实,一切结论应 该以调查和实验室的数据为准;一切应急措施,要以保护
人的健康、抢救人的生命为目的。
饮用水污染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停水
停止供应可疑被污染的饮用水,迅速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
饮用水的管网污染
管材质量差
用铸铁管或陶瓷管做饮用水管,铸铁管容易生锈,
陶瓷管有渗透性。常因锈蚀,渗漏引发管网污染。
施工质量留下的隐患 管道连接前和连接后不冲洗,使得管道中积存的污物,长时间 的、间断性的污染饮用水;
施工时饮用水管道连接不严,造成接口处渗漏,一旦停水,水
管内便形成负压,水管外的污水,污染物就会渗入水管内,一 旦恢复供水,水管内的污染物便污染了饮用水。
对美国发生的623起介水传染病的原因进行分 析后发现,消毒不当占27.3%,未消毒占35.2%,输水
管道污染占20.8%。
对我国212起集中式给水污染事件,其中水源被污 染占70%,管网被污染占25%,贮水池被污染占4%。
介水传染病的特点
水源若为一次性严重污染,呈现爆发流行状态, 可在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的病例,而且绝大多 数的病例的发病日期,都集中在同一个潜伏期 内。如果水源是经常,多次的被污染,呈现散 发流行趋势,病例终年不断。 病例分布与被污染水源的供水范围一致,绝大 多数病例都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 一旦饮用水的污染源被控制,饮用水加强净化 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便会迅速终止。
4 饮用水出现异味
水中铁盐的含量大于0.3~0.5mg/L时,有蓝墨水味或铁味; 水中含有大量的硫化钙时,有涩味(铁盐污染也可以出现 涩味); 水被硫酸镁,硫酸钠污染时,有苦味;
氯化物污染,有咸味;
水中动物、植物腐烂,有腐败味; 水中含有硫酸钙,有收敛味; 水中有大量腐殖质,有沼泽味。
病因调查
对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各案调查,采集水样,
环境样本(土壤、底泥等),人体排泄物及人体生物材料(粪便、尿、 血液等)进行必要的检验。以确定可疑病因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程 度。
水质污染调查 对饮用水水源的水质,管网以及末梢的 水质进行调查,取水样进行细菌学指标(余氯、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可疑致病菌),一般化学指标 (pH值、氨氮、亚硝酸盐氮、耗氧量、氯化物、硫酸盐、 溶解氧等)和可疑的毒理学指标的检验。必要时可以进行 相关的模拟试验(如人为抽净管道内的自来水,造成负压, 观察管道的渗漏情况和管道外污水的渗入情况),以确定 饮用水水质的污染状况。
江苏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卫生 应急处置预案(试行)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及个人发现生活饮用水 污染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 门报告。 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 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应立即 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 态进展情况,并指定机构进行网络直报。 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时,所在地 卫生行政部门可直接向省卫生行政部门或卫生部报告, 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或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处理程序
报告
核实
现场调查准备 水质污染调查 饮用者健康状况(发病)调查 撰写饮用水污染事件调查和处理报告
报告单位和报告时限
饮用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逐级 上报。《卫生规范》要求:“遇生活饮用水水质 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水源性疾病暴发 时,集中式供水单位发现上述情况后立即采取应 急措施,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并及时进行水质检验,报送处理报告。”
饮用者有共同的症状反映
饮用水用户或者饮用者,有一定数量的人群出现一
系列共同的症状反映或不适反映。其不适症状和表现出 现的时间(即潜伏期),若在饮用水后12~24小时内发 生,可能是化学性有毒,有害物引起的;若是在饮用水 后几天或更长时间发生,可能是病原微生物所致。
污染原因确定
经现场调查,明确饮用水水源或饮用水管网受到污染,主
原虫:如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溶组织阿米巴原虫、血吸虫等。 螺旋体:主要为钩端螺旋体
它们主要来自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的原因
忽视水源卫生防护 使生活饮用水的水源,被含 有病原体的粪便和生活污水污染。 给水的净化和消毒不完善 饮用水未经必要的净 化和完全消毒,即供给居民饮用。 输水(储水、配水)实施出问题 处理过(净 化、消毒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储水过程中, 由于管网渗漏、出现负压等原因,重新被病原体 污染。
要污染源基本确定,主要污染物和污染途径得到确认。其
中主要污染源的确定是关键。
确定主要污染源,必须掌握水源防护防护范围内工业企业 的生产情况,废水(污水)的处理及排放情况,垃圾及粪 便无害化处理情况等前提下,对废水排放量比较大的企业 和单位的废水量、主要污染物逐一进行调查、监测、比较、 分析才能确认。
地下水源污染
水源井单井及井群的影响半径范围内,有排放工业废 水、生活污水的渗水坑(井)、渗水厕所(旱厕); 对方生活垃圾、工业废渣;农田使用工业废水、生活 污水灌溉;使用难降解的或者有毒、有害的农药、化 肥。 在水源井的影响半径范围内,破坏深水土层,如修建 没有防渗措施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水渠、沟; 修建垃圾、粪便处理厂;填埋工业废渣、生活垃圾; 挖沙、挖土;修建养鱼池等。 水源井井壁裂缝渗漏,使得生物性或化学性污染物通 过裂缝、渗漏处进入水源井。 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回灌,或用流经生活垃圾堆放 场或工业废渣堆放场的地面径流回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