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读后感作文:读《天堂地狱一念之间》有感_350字
《天堂和地狱》读后感

《天堂和地狱》读后感《天堂和地狱》读后感1故事是这样说的:一位老僧坐在路旁,双目紧闭,盘着双腿,两手交握在衣衫之下,正在沉思之中。
突然,他的沉思被打断。
“老头,你告诉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一个武士用嘶哑而恳求的声音问道,老僧毫无反应,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但他慢慢睁开了双眼,角边露出了一丝笑容。
武士站在旁边,迫不及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区别?”老僧说道:“你这等粗野之人,手脚沾满污泥,头发蓬乱,胡须脏乱,剑上全是铁锈,你这等丑陋的家伙,你娘把你打扮的像个小丑,你还能问我天堂和地狱的秘密?”只听“唰”的一声,武士拔出剑来,他被激怒了,把剑指到老僧的头上,他满脸血红,脖子上青筋暴露,就要砍下老僧的人头。
利剑将要落下时,老僧忽然轻轻的说道:“这就是地狱。
”武士惊呆了,对眼前这个敢以生命来教导他的老僧,肃然起敬,剑停在半空,他的眼里充满了感激的泪水,“这就是天堂”老僧说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切恶劣,恶言恶行,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是地狱,一切善念善言善事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是天堂。
不要让怒火燃烧,理智弃恶就是从善。
《天堂和地狱》读后感2我是一棵广玉兰树,我生活在属于我自己的大自然里,我觉得我是大自然中的幸运儿。
当我看见自己的叶子在慢慢的发芽时,我屏息凝视着,那是我见过最美丽的叶子,绿的那么自然,那么纯朴,而背后又白的那么透明,带着春的气息与花竞相斗艳着,渐渐的,我长大了,还是那么的绿,身旁似乎大了些,比起以前,更是富有勃勃生机。
又过了几日,我已经可以与身旁那天生就美丽的花苞一起倾听鸟语花香了。
当“第二天”的太阳再次升起时,我已经长大了,油而滑亮,身旁的花朵也已经逐渐开放,映着淡淡的.香气。
有着一种美的幻觉。
“第三天”我不再美丽,庞大的身躯已经渐渐老了,看着身旁的花朵究竟凋谢,我还多少有一点安慰。
如今的身体只能为我遮挡风沙了,了却吧“第四天”我没有了光彩,一阵风吹过,我飘落下来,就是如此,我结束了一生。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_天堂与地狱读书心得五篇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_天堂与地狱读书心得五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天堂与地狱读后感(一)《天堂与地狱》这一个故事讲的一个大善人死后。
天使飞来接他上天堂的时候,大善人想到地狱去看看地狱与天堂的差别,结果才知道,天堂与地狱其实只相差一点点:自己给自己夹食物---地狱;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食物-相互养活对方。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意思。
我们平常形容两种很大差别的时候,总是说“好比天堂与地狱”。
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大的差别只有那么一点点,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态度。
可见,人们之间的态度很重要。
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千人糕”这样一个故事吧;哪怕一点点也是通过许多只手作成的。
你有没有想过,你在一个森林里,没有任何工具,也没有任何食物,也没有任何人理你,难道这不是地狱吗?你能坚持多就久?只有我们先帮助别人,别人自然会帮助你。
人人付出一点点的爱,这个世界更温暖、幸福。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二)今天,我读了一篇《天堂地狱之别》的文章,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有一天,上帝带着教士去看地狱,地狱里许多人围着一只正在煮食的大锅坐着,他们又饿又失望。
每个人都有一只汤勺,但是汤勺的柄太长,所以食物没有办法进入口中。
他们又来到了天堂,这里跟上次的房间一模一样,但这里的人看起来又快乐又饱足,而且他们的汤勺和刚才那群人的一样长,教士很疑惑,上帝说:“因为这个房间里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
”......文章用天堂和地狱的对比手法描写出了真实生活中人们对朋友、邻里之间的关心。
地狱的人都只为自己着想,从不顾及他人,就觉得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人的事情与我无关,很冷漠,从而每个人都吃不饱饭;而天堂的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把他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觉得别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也要帮着做,从而每个人都吃得饱饱的、快快乐乐的。
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让生活无助而苍白,但彼此的关心和爱却使每一个人渺小的力量汇成江海。
所以,我们要学会帮助他人,团结友爱,要把集体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这样别人也能在危难时刻帮助我们。
《天堂和地狱的区别》读后感

《天堂和地狱的区别》读后感《天堂和地狱的区别》读后感《天堂和地狱的区别》读后感(一)今天,我们大家在一起读了《天堂和地狱的区别》这篇文章,让我感受颇深。
每个人都向往天堂的生活,因为在人们的心里,天堂的生活是美丽的,天堂的生活是美好的,而地狱却往往相反,地狱中的人们要忍受着各种痛苦,会受尽人间的磨难,永不超生。
有些人认为这个人很坏,做了坏事就会说:"你会下地狱的,你这个人不会有好报的".这就是人们眼中的"天堂与地狱".这篇文章讲的.是一锅汤,一群人,还有每个人都有一样长的长柄勺。
天堂的人他们知道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懂得会照顾身边的人,最后每个人都可以尝到美味的浓汤。
而地狱的人,也一样拥有一锅汤,一群人,和一样的长柄勺,但是他们却没有办法喝到汤,把汤送到肚子里,只能饿着肚子,却束手无策。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大家,只要人人都团结,学会关心别人,这样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伸出援助之手亲帮助你,不要像地狱里的人那样都那么的自私,最后却落到在困难的时候没人帮,喝不到汤的地步,那样的人生将会是多么的可悲啊。
《天堂和地狱的区别》读后感(二)今天,一本书上《天堂与地狱的区别》这个故事对我深有感触,天使答应一个生前行善无数的基督徒在临终前分别看天堂与地狱,地狱有一口颇大的汤锅,汤锅里有美味的汤,恶鬼们的汤勺也都是十几尺长的,尽管张大嘴也吃不到。
天使与基督徒到天堂,天堂同样也是颇大的汤锅,汤锅里有美味的汤,同样的是十几尺长的汤勺,不同的是他们喂对方吃,对方也喂他们吃。
天堂和地狱我们都不愿,只要心中繁花盛开,那样何处都是天堂,而自私的毒水流去的地方,那就是地狱。
有些人总是从自身利益思考问题,当然也就是看不到别人,给他带去的麻烦,其实也就是给自己造成麻烦,从他们的角度亲看问题,就最大程度地给了自己方便。
若不能团结,任何力量都不会强大,你如果不团结他人,在伤害他人的同时,你的内心也受着良心的绞溢,同时如果你善待他人,他人也会善待你。
天堂与地狱故事读后感

天堂与地狱故事读后感
读完天堂与地狱的故事,我就像被人拿小锤敲了一下脑袋,突然就明白了不少事儿。
这个故事里说啊,天堂和地狱里的人吃饭都用长勺子。
地狱里的人呢,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为啥呢?他们拿着长勺子拼命往自己嘴里送食物,可勺子太长了,怎么也送不到,就只能干瞪眼挨饿。
再看看天堂,好家伙,那里面的人都吃得饱饱的,红光满面的。
原来啊,他们是用长勺子互相喂对方吃饭。
我就想啊,这地狱里的人可真笨,光顾着自己,结果啥都得不到。
这就跟咱们生活里那些自私的人似的。
比如说在一个小组作业里,要是有个同学就想着自己出风头,啥事儿都想自己干,又不愿意和别人合作,最后肯定是把整个小组的事儿都搞砸了,自己也没落着好。
而天堂里的人就聪明多了,互相帮助。
这让我想起我住的小区里,有一次一个老奶奶的猫爬到树上下不来了。
大家就纷纷来帮忙,有的找梯子,有的拿吃的哄小猫,最后小猫平安下来了。
大家在这个过程中,都特别开心,就像天堂里的人一样,互相帮助,大家都能得到好处。
这个故事还让我觉得,其实天堂和地狱可能不是什么遥远的神秘地方,就在咱们身边呢。
要是大家都自私自利,那咱们就像是在地狱里,周围都是冷冰冰的,啥好事儿都办不成。
可要是大家都能像天堂里的人一样,互相照顾,互相分享,那咱们就生活在天堂啦。
我觉得以后我也要向天堂里的人学习,可不能像地狱里的人那么傻。
多去帮帮别人,说不定啥时候我有困难了,别人也会来帮我呢。
这故事虽然简单,但是道理可真是实实在在的,就像一碗热汤面,看着普通,吃下去却浑身暖洋洋的。
天堂地狱一念之间-作文

天堂地狱,一念之间自但丁以来,这一直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难题。
没有人能明明白白地回答,人性究竟是什么样子,人究竟是什么样子。
或许,只有从人类所缔造的一个个时代中才能略微窥见其中的答案。
那一瞬间,我被震撼了。
多么妙到巅峰的概括!这是狄更斯的时代,这也是《双城记》的时代,这同样也是我们的时代——这是每一个时代。
在时代与时代之间,这些特质显露无疑——无常而反复。
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双城记》里描绘的风暴前夕——法国大革命来临之际。
在这个时代舞台上,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如走马灯一般在我的眼前闪过。
我看见了心地善良的露西小姐,愿意对每一个人付出她的真心;我看见了玩世不恭的卡顿,浑浑噩噩一生却在深爱的露西小姐遭遇不幸时,甘愿付出生命;我也看见了嚣张跋扈的的贵族阶级侯爵兄弟,穷奢极欲,视穷人的性命如草芥,肆意欺压平民,妄想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我还看见了那些时代里的芸芸众生,他们饥饿,连一桶洒在街上的酒都争着舔得干干净净;他们绝望,孩子命丧于富人的车马之下也只能向上天喊冤;他们无人在意,死了,就如同千千万万个一样死去的穷人一样,埋在一堆稻草里,再也找不到踪迹。
相较两人,结局相同,转变过程却恰巧相反。
一个感受到了爱,一个心中只有恨;一个被人牢牢地记在了心底,一个却只招人唾骂;一个走向光明,一个在黑暗中沉沦。
同是人性一种,孰优孰略,一看便知。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到,爱,永远比恨更有力量,确是如此。
高二:杭源什么是人性?翻开《双城记》的那一刻,一行文字映入我的眼帘——不,确切地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一刹那涌入我的脑海,我仿佛听见一个低沉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喃喃: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我们的眼前无所不有,我们的眼前一无所有,我们奔向天堂,我们直入地狱——简单地说,这个时代多像眼下啊!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如此的不同,为什么那些封建统治者似乎毫无怜悯之心,为什么那些善良之人又能做到舍身的无私地步。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
《天堂与地狱》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小说,通过对人性的探讨和对道德的思考,
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小说以天堂和地狱作为象征,通过描述主人公在人生中的选择和经历,展现了人类内心的善良与邪恶,让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小说中,主人公经历了一系列挣扎和矛盾,他在天堂和地狱之间徘徊,最终
选择了自己的道路。
这种内心的挣扎和选择,让人深思生活中的抉择和决定,我们每个人都在人生的道路上面临各种选择,有时候我们会被外部的压力和诱惑所左右,但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内心去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找到自己真正的信念和追求。
另外,小说也通过对人性的探讨,揭示了人类内心的黑暗面和善良面。
在现实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失望和绝望,但是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让我们更加坚强和成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善良和邪恶,我们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平衡点,让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通过阅读《天堂与地狱》,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我们需要不
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找到自己真正的道路和信念。
生活中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思考,我们才能走出困境,找到自己的天堂。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时光,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阅读这本书,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堂。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人性的善恶与信仰的力量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人性的善恶与信仰的力量《天堂与地狱》是美国作家丹·布朗的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通过一连串的谜团与危险,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与信仰的力量。
这本书充满了悬疑与惊险,读后令我深受触动。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以人性的善恶与信仰的力量两个主题展开讨论。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人性的善恶。
小说中的每个角色都展现出了各自复杂的人性。
布朗巧妙地塑造了罪孽深重的反派角色,以及那些富有正义感的英雄人物。
通过描写那些表现出各种弱点和缺点的角色,作者不仅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无尽怀疑。
尤其是在描述小说中的谋杀犯时,作者巧妙地展示了罪恶与诱惑如何使一个本来善良的人走向堕落。
这些描写让我不禁反思人性的复杂性,以及我们每个人内心潜藏的善恶之源。
另一方面,信仰的力量也是这本书的一个重要主题。
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科学信仰,人们对此的追求和坚持始终贯穿全书。
布朗通过对信仰与科学之间的对立与融合进行细致的描写,探讨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追求和渴望。
作者通过主角罗伯特·兰登的经历,展现了信仰的力量如何帮助他战胜了各种困难和危险。
同时,小说中也揭示了信仰的滥用如何导致人性的扭曲和罪恶的发生。
这使我想到,信仰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正确使用和坚守。
此外,小说中的情节紧凑且扣人心弦。
作者巧妙地运用跳跃性的时间线和线索穿插,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我迫不及待地翻阅每一页,试图解开故事中的谜团。
同时,作者对于历史、宗教和科学的深入研究也使得故事更有说服力,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作者的用心。
尽管小说在人性与信仰方面给予了深刻的思考,但是我认为有一些情节也有待商榷。
例如,书中对于某些宗教团体和信仰的描写显得有些刻板和片面。
虽然这是一部小说,但作者对于这些敏感话题的处理尚待进一步探讨和平衡。
总的来说,《天堂与地狱》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探讨了人性的善恶与信仰的力量这两大主题。
通过深入的角色描写和复杂的情节安排,作者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谜团的世界。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精选7篇)

天堂与地狱读后感天堂与地狱读后感(精选7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堂与地狱读后感(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前,有一片森林。
森林里住着一只英俊潇洒的兔子,它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个个很漂亮。
女儿美丽大方,名叫丽婼。
它在父母的爱护下,幸福地生活着。
但不幸的事情不久就发生了,母亲突然生病,卧床不起,去世了。
父亲又娶来一位狠毒的兔子,还自称“美丽’’。
一天,美丽与三个儿子发生了矛盾,还使用魔法,但法力有限,三个儿子变成了三只蜻蜓,还将丽婼让贫瘠的兔子农夫收养。
丽婼听到三个哥哥变成了蜻蜓后,悲愤欲绝。
丽婼一天天长大,变得更美丽了,美丽非常嫉妒。
一天,丽婼突然有了去找哥哥的想法,美丽没有理,但丽婼还是被一只狡猾的狐狸盯上了。
在找哥哥们的途中,它认识了聪明的信鸽,并与它作伴。
一天,丽婼遇到了一个巫婆,她说:“只要你找来狐狸毛让哥哥们拿在手中,一会儿,就可以变回原形了。
”丽婼很高兴,可它知道狐狸不是好惹的,所以和信鸽商量。
聪明的信鸽不久就想到了办法。
它在草地上布置了一个陷井。
第二天,丽婼和信鸽来到狐狸家前,信鸽让丽婼上爬上树。
一会儿信鸽开始乱叫,不时还大声地说说狐狸的坏话,搞得狐狸不得安宁。
狐狸生气了,它紧追着信鸽,树上的丽婼很是紧张。
狐狸万万没想到,信鸽会把它引到一个精心布置的陷井,“扑通!”一声掉了进去。
随后,信鸽带着丽婼来到狐狸家,在枕头上找到了三根狐狸毛。
巫婆也给丽婼准备了一个惊喜,当丽婼回到居住的树洞时,看到了三只蜻蜓,迫不及待地拿出三根狐狸毛给了它们,蜻蜓们拿着狐狸毛,一会儿,变回了三只漂亮的兔子。
从此,哥哥们和丽婼决定留在这儿,幸福地生活着。
今天,我读了《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的第3封,名字是《天堂与地狱比邻》。
工作比什么都要重要。
假如你在天堂里享受所有的美食,可是你没有工作的话,你就没有了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六年级读后感作文
读《天堂地狱一念之间》有感_350字
我看了一篇*,是写一位将军询问老禅师
是否有天堂与地狱。
老禅师不语,半晌,对将
军道:你是将军吗?我看不可能。
将军怒,老
禅师笑道:天堂地狱一念之间。
看了这则故事,我的感触很多。
试想,任
何一个,都不容的他人的怀疑和辱骂吧!即使
是大贤者,大圣人也会如此。
天堂地狱,只是两个极端,两种思想,所以,天堂与地狱在人的心里,如果心中的天堂
没建好,把忧悲痛苦的地狱留在心间,就会带
给你苦不堪言的人生。
当然,你就算身处天堂
之中而不明白她的美好,天堂就会变成地狱。
一个人在一天之中,时而天堂,时而地狱,来回不知多少次。
人,不光要光顾心外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建造内心的天堂。
心是生命的本体,是人的主宰,人即使身
体死亡,真心永远不死,将来轮回往生受报时
都要靠这颗心。
有人说:
20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