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绿色建筑虚拟设计和环境模拟分析系统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中BIM技术应用探讨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中BIM技术应用探讨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中BIM技术应用探讨发布时间:2022-12-21T03:06:48.928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15期第8月作者:盘金标[导读] BIM技术属于一项新技术盘金标身份证号:44042119660527****摘要:BIM技术属于一项新技术,及时将该技术融入绿色节能设计中,可为建筑节能工作带来巨大改善。

相关人员需在BIM技术基础上,借助模拟分析、建模、数据传输等功能完成建筑节能处理。

本文针对绿色建筑设计工作进行深入分析,针对BIM技术在节能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探讨,旨在为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BIM技术;应用1BIM技术的特点1.1可视化可视化是BIM技术的基础所在,主要是利用专业软件,可以将管理方案、管理措施等内容转化成相应的信息模型,通过模型管理,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从而对施工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优化。

BIM技术本身有着极强的可视化特征,可以将建筑的三维立体效果进行展示,就效果图进行可视化处理,同时也能够推动设计和施工等时期的可视化,促进建筑构架水平的提高,将建筑的环境特征以及构成特征准确呈现出来。

1.2协调性工程的施工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专业知识众多,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做好施工设计辨别工作,以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危险。

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管理措施完整展示出来,有助于管理人员更好地对施工影响区域内施工管理措施的具体运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做好优化工作,以此来促进施工管理系统协调性的提高。

1.3模拟性模拟性能够实现对工程施工过程的动态分析,及时发现施工环节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为后续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BIM技术的模拟性并不局限在建筑设施三维模拟设计方面,也可以就一些并非真实存在的实物进行模拟,以BIM技术为支撑,可以实现对建筑设计中各类事物的有效模拟,也可以实施相应的模拟实验。

绿色建筑虚拟设计与环境模拟分析系统

绿色建筑虚拟设计与环境模拟分析系统

绿色建筑虚拟设计与环境模拟分析系统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建筑的重视,绿色建筑虚拟设计与环境模拟分析系统成为了越来越受关注的技术。

本文将围绕绿色建筑虚拟设计与环境模拟分析系统进行讲解。

一、绿色建筑的意义绿色建筑是环保、节约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也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健康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能源消耗越来越大,能源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绿色建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其所用的节能、环保、冷暖等技术手段已经普及到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各个环节。

二、什么是虚拟设计?虚拟设计(虚拟建造)是建筑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一种技术方式,它将建筑结构的各种要素进行模型化,建立模型,并在计算机上进行设计和分析。

虚拟设计将所需的建筑材料和构件等信息可视化,帮助设计师在设计前期进行全面的设计分析和验证,最终实现优化设计。

三、为什么需要环境模拟?环境模拟是建筑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是为了实现对建筑环境的仿真,对建筑进行能耗分析、照度分析、色彩分析、视觉效果分析等。

因为建筑的设计环境是多维度的,影响建筑安全、舒适性和美观度的因素较多,需要通过仿真模拟技术来进行基本数据收集和分析处理。

四、绿色建筑虚拟设计与环境模拟分析系统的特点绿色建筑虚拟设计与环境模拟分析系统集成了虚拟设计和环境模拟两个技术,它具有以下特点:1. 提高了建筑设计的效率:虚拟设计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建筑模型建立和设计,环境模拟技术可以对模型进行各种仿真测试,从而合理优化设计方案。

2. 降低了建筑设计和建设的成本:虚拟设计技术可以减少大量的设计及施工试验,避免重复建模,在减少物资、时间和人力等的消耗的同时还能够提升设计和建设质量。

3. 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绿色建筑虚拟设计与环境模拟分析系统可以通过模拟测试,发现建筑结构不足、安全隐患等问题,提早预防和预判潜在的威胁。

4. 环境友好:绿色建筑虚拟设计与环境模拟分析系统无需另外添加环保设施与物料,消耗极少的物资和能源,可减少建筑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1. 引言1.1 绿色建筑设计的意义绿色建筑设计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影响为目标的建筑设计理念。

它不仅考虑建筑本身的节能与环境保护,更注重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世界面临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的背景下,绿色建筑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绿色建筑设计有助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传统建筑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耗费大量水、能源和材料,而绿色建筑则通过节能、节水和材料循环利用等措施,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对环境的负荷。

绿色建筑设计有利于提升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质量。

绿色建筑注重室内空气质量、自然采光和舒适度,为居住者创造了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绿色建筑设计还能够降低建筑运营成本。

通过节能措施和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绿色建筑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绿色建筑设计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更能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

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将成为主流趋势,推动建筑行业向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2 BIM技术的介绍BIM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基于数字化建模的建筑设计与管理工具,可以创建、可视化和模拟建筑物的物理与功能特性。

BIM技术通过整合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实现信息的集成化和共享化,提高建筑设计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BIM技术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师在建筑设计阶段进行三维建模和可视化设计,还可以在施工和运营阶段对建筑物进行模拟分析,优化建筑物的性能和运营效率。

通过BIM技术,建筑设计团队可以更好地协同合作,减少信息传递和理解的误差,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BIM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团队分析建筑物的能耗、材料选择和废物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实现建筑物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BIM技术,设计团队可以更加全面地考虑建筑物的环境影响,优化设计方案,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

建筑业10项新技术

建筑业10项新技术

建筑业10项新技术1.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制造方法,它允许直接从数字模型创建物理对象。

在建筑业中,3D打印技术可以用来快速制作建筑模型、定制构件,甚至直接打印整个建筑结构。

这种技术不仅减少了材料浪费,还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

2. 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一种数字化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法,它通过创建详细的建筑信息模型,帮助建筑师、工程师和施工团队在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各个阶段进行协同工作。

BIM技术可以提高项目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错误和浪费。

3. 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技术是指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高效能设备、绿色建材等。

绿色建筑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还能提供更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4. 智能建筑技术5. 模块化建筑技术模块化建筑技术是指将建筑构件在工厂中预制,然后运到现场组装。

这种技术可以大大缩短施工时间,减少现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建筑质量。

6. 轻质高强材料轻质高强材料是指具有轻质、高强度、耐久性等优良性能的建筑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用于减轻建筑重量,提高建筑强度,同时减少材料消耗和施工成本。

7. 自修复材料自修复材料是指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的材料,当材料受到损伤时,可以自动修复。

这种材料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8.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可以在分子和原子层面上操控物质。

在建筑业中,纳米技术可以用来制造更轻、更强、更耐用的建筑材料,同时提高建筑物的能效和环保性能。

9. 技术技术是指利用来完成建筑工作中的各种任务。

这些任务包括施工、检测、维护等。

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同时提高施工质量。

10.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

在建筑业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用来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模拟,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设计方案,同时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23版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23版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23版一、智能建筑设计技术智能建筑设计技术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和工具,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的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筑设计软件、智能化辅助设计系统等。

二、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技术。

在建筑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用于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模拟,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三、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制造技术,可以通过逐层堆积材料来制造物体。

在建筑领域,3D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制造建筑模型、建筑构件等,提高制造效率和精度。

四、智能施工机器人智能施工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主或半自主完成施工任务的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可以用于建筑结构的建造、装修、维护等各个方面,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成本和安全风险。

五、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一种数字化工具,用于表示建筑、基础设施和设备的物理和功能特性。

在建筑领域,BIM技术可以用于建筑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提高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的效率。

六、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技术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行过程中,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建筑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太阳能利用技术、地源热泵技术、自然通风和采光技术等。

七、装配式建筑结构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技术是一种将建筑构件在工厂生产后运输到现场进行装配的建筑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建造效率和质量,减少施工噪音和污染。

八、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系统优化技术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系统优化技术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能源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优化能源系统的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

九、建筑环境电气化与智能化控制技术建筑环境电气化与智能化控制技术是指通过电气化和智能化手段,对建筑环境进行控制和优化的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空调系统等。

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的新技术应用有哪些

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的新技术应用有哪些

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的新技术应用有哪些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建筑领域,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带来了诸多创新和变革。

这些新技术不仅提升了建筑的质量和性能,还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满足了人们对于建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首先,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BIM 是一种基于数字化的三维模型技术,它能够将建筑项目的各种信息整合在一个模型中,包括建筑结构、设备、管道、电气等。

通过 BIM 技术,设计师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建筑设计和模拟分析,提前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减少施工中的变更和返工。

例如,在进行管线综合设计时,BIM 可以直观地展示各专业管线的走向和交叉情况,帮助设计师优化管线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

此外,BIM 还能够实现多专业的协同设计,不同专业的设计师可以在同一模型中进行工作,实时交流和共享信息,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参数化设计也是近年来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备受关注的新技术之一。

参数化设计是通过设定参数和规则来生成建筑形态和构件的方法。

设计师可以根据建筑的功能、环境和美学要求,设定相关的参数,然后利用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建筑设计方案。

这种设计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可以快速生成多种设计方案,帮助设计师进行比较和选择。

例如,在设计复杂的建筑曲面时,参数化设计能够精确地控制曲面的形状和尺寸,实现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建筑外观。

同时,参数化设计还可以与性能分析软件相结合,根据建筑的采光、通风、能耗等性能要求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规范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建筑成为了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

绿色建筑技术包括太阳能利用、自然通风、雨水收集、节能材料等。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体形系数、遮阳措施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例如,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窗户设计,可以实现自然通风和采光,降低建筑的能耗。

建筑业BIM技术应用操作手册

建筑业BIM技术应用操作手册

建筑业BIM技术应用操作手册第1章 BIM技术概述 (4)1.1 BIM技术基本概念 (4)1.2 BIM技术的应用价值 (5)1.3 BIM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5)第2章 BIM软件介绍 (6)2.1 主流BIM软件概述 (6)2.1.1 Autodesk Revit (6)2.1.2 ArchiCAD (6)2.1.3 Bentley Systems (6)2.1.4 Digital Project (6)2.2 软件安装与配置 (7)2.2.1 安装环境 (7)2.2.2 安装步骤 (7)2.2.3 配置设置 (7)2.3 软件界面及功能模块 (8)2.3.1 菜单栏 (8)2.3.2 工具栏 (8)2.3.3 功能区 (8)2.3.4 视图控制区 (8)2.3.5 绘图区 (8)2.3.6 属性栏 (8)2.3.7 项目浏览器 (8)2.3.8 功能模块 (8)第3章 BIM模型创建 (9)3.1 模型构建基本流程 (9)3.1.1 项目准备 (9)3.1.2 建立基准模型 (9)3.1.3 构建主体结构模型 (9)3.1.4 构建建筑细节模型 (9)3.1.5 模型审查与修改 (9)3.2 基本建模操作 (9)3.2.1 构件创建 (9)3.2.2 构件编辑 (9)3.2.3 构件组合 (9)3.2.4 构件关联 (9)3.3 参数化建模方法 (9)3.3.1 参数化构件创建 (9)3.3.2 参数化族库建立 (10)3.3.3 参数化设计规则应用 (10)3.3.4 参数化模型协同 (10)3.4 模型审查与优化 (10)3.4.2 模型优化 (10)3.4.3 功能分析 (10)3.4.4 信息提取与输出 (10)第4章结构工程BIM应用 (10)4.1 结构模型创建与编辑 (10)4.1.1 创建结构模型 (10)4.1.2 编辑结构模型 (11)4.2 结构分析及设计优化 (11)4.2.1 结构分析 (11)4.2.2 设计优化 (11)4.3 结构施工深化 (11)4.3.1 施工深化设计 (11)4.3.2 施工模拟 (11)4.4 结构工程量统计 (11)4.4.1 工程量提取 (12)4.4.2 工程量汇总 (12)4.4.3 工程量对比分析 (12)第5章建筑工程BIM应用 (12)5.1 建筑模型创建与编辑 (12)5.1.1 模型构建基础 (12)5.1.2 模型编辑技巧 (12)5.1.3 模型协同工作 (12)5.2 建筑设计可视化 (12)5.2.1 视图创建与调整 (12)5.2.2 渲染与表现 (12)5.2.3 动画与漫游 (12)5.3 建筑施工模拟 (13)5.3.1 施工过程模拟 (13)5.3.2 施工资源管理 (13)5.3.3 施工安全分析 (13)5.4 建筑工程量统计 (13)5.4.1 工程量统计方法 (13)5.4.2 工程量清单编制 (13)5.4.3 工程量分析与优化 (13)第6章 MEP工程BIM应用 (13)6.1 MEP模型创建与编辑 (13)6.1.1 基础设施模型创建 (13)6.1.2 设备模型创建 (13)6.1.3 系统连接关系建立 (13)6.1.4 模型编辑与调整 (13)6.2 管线综合协调 (14)6.2.1 空间协调 (14)6.2.2 管线布局优化 (14)6.2.4 管线综合审查 (14)6.3 电气系统设计 (14)6.3.1 电气设备选型 (14)6.3.2 布线设计 (14)6.3.3 电气系统参数设置 (14)6.3.4 电气系统模拟与优化 (14)6.4 给排水及暖通系统设计 (14)6.4.1 给排水系统设计 (14)6.4.2 暖通系统设计 (14)6.4.3 系统参数设置与模拟 (14)6.4.4 系统设备选型与布局 (15)第7章施工管理BIM应用 (15)7.1 施工进度管理 (15)7.1.1 进度计划制定 (15)7.1.2 进度计划更新与调整 (15)7.1.3 进度跟踪与分析 (15)7.2 施工资源管理 (15)7.2.1 资源需求计划 (15)7.2.2 资源优化配置 (15)7.2.3 资源动态监控 (15)7.3 施工质量控制 (16)7.3.1 质量标准制定 (16)7.3.2 质量检查与验收 (16)7.3.3 质量问题处理 (16)7.4 施工安全监控 (16)7.4.1 安全风险评估 (16)7.4.2 安全防护措施制定 (16)7.4.3 安全监控与预警 (16)第8章工程量预算与成本控制 (16)8.1 工程量提取与统计 (16)8.1.1 BIM模型工程量提取 (16)8.1.2 工程量统计方法 (16)8.1.3 工程量统计结果应用 (17)8.2 预算编制与审核 (17)8.2.1 预算编制依据 (17)8.2.2 预算编制方法 (17)8.2.3 预算审核流程 (17)8.3 成本分析与控制 (17)8.3.1 成本分析 (17)8.3.2 成本控制策略 (17)8.3.3 成本控制实施 (17)8.4 施工变更管理 (17)8.4.1 施工变更原因及类型 (17)8.4.3 变更对成本的影响分析 (18)第9章 BIM技术在运维管理中的应用 (18)9.1 设施管理与维护 (18)9.1.1 BIM技术在设施管理中的应用 (18)9.1.2 设施维护策略制定 (18)9.1.3 设施维护过程监控 (18)9.2 能耗分析与优化 (18)9.2.1 能耗数据采集与处理 (18)9.2.2 能耗分析与评估 (18)9.2.3 能耗优化策略 (18)9.3 空间管理与规划 (18)9.3.1 空间信息管理 (18)9.3.2 空间布局优化 (19)9.3.3 空间规划与调整 (19)9.4 应急预案与模拟 (19)9.4.1 应急预案制定 (19)9.4.2 应急模拟与演练 (19)9.4.3 应急资源优化配置 (19)第10章 BIM技术协同工作与管理 (19)10.1 BIM协同工作流程 (19)10.1.1 协同工作概述 (19)10.1.2 协同工作流程设计 (19)10.1.3 协同工作角色与职责 (19)10.2 协同软件应用与配置 (19)10.2.1 常用协同软件介绍 (19)10.2.2 协同软件配置与优化 (20)10.2.3 协同软件操作技巧 (20)10.3 模型共享与数据交换 (20)10.3.1 模型共享概述 (20)10.3.2 模型共享方法与工具 (20)10.3.3 数据交换格式与标准 (20)10.4 BIM项目管理与评估 (20)10.4.1 BIM项目管理概述 (20)10.4.2 BIM项目管理方法与工具 (20)10.4.3 BIM项目评估与优化 (20)第1章 BIM技术概述1.1 BIM技术基本概念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综合方法。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绿色建筑的概念已经成为当今建筑行业的热点话题。

绿色建筑的目标是通过降低能耗、优化设计和建筑材料的选择等手段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在实现绿色建筑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它可以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在整个项目周期内正确地预测建筑的性能,从而确保建筑的可持续性。

BIM是一种数字建模技术,可以在数字环境中绘制三维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机械、电气和管道等系统的模拟。

而在绿色建筑设计中,BIM可以实现多个目的,包括优化能源效率、提高空气质量、降低水消耗和绿色材料的选择等。

优化能源效率BIM可以为设计师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他们在建筑的所有阶段中优化其能源效率。

这种技术允许设计人员在建筑中进行虚拟追踪和预测,以便在不同阶段发现能源效率问题。

BIM还可以结合其他工具,例如建筑运行模拟和能源分析程序,以评估不同级别的建筑节能措施。

通过这种方法,设计人员可以快速找到优化设计的方法,以确保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

提高空气质量BIM技术可以预测建筑内空气的流动,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其他污染物质。

设计人员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来优化建筑的通风和空气过滤系统,以确保建筑内空气质量的合格标准。

这种技术还可以预测建筑中不同房间之间的空气流动,包括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这将有助于建筑师和工程师改进空气质量,提高建筑的室内可居住性。

降低水消耗BIM还可以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水资源的可再生性。

而且,BIM可以智能地识别水消耗的热点,提供有关不同用途的水消耗情况的数据,帮助设计人员以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使用水资源。

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BIM不仅可以预测建筑的性能,还可以通过自动计算预算和ERP等功能,增强绿色建筑材料选择的质量。

这种技术可以为设计师提供实时采购和成本的信息,并帮助设计人员比较不同材料的成本和可持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绿色建筑虚拟设计与环境模拟分析系统1、系统工作条件和要求1.1 产品能在电源:220 V±10 %,50 Hz;室内温度0~35°C,湿度0~85% R.H环境下正常工作。

1.2 正常连续工作时间不低于72小时。

1.3 产品的插头符合中国标准,否则由投标人提供适配器。

1.4 如设备需要特殊的工作条件(如:水、电源、磁场强度、特殊温度、湿度、亮度、震动强度等),投标人应在有关投标文件书中加以说明。

1. 绿色建筑设计与环境模拟分析教育包1套(可供40人同时使用)★1.1 软件产品必须有原厂商的直接授权证书;★1.2 提供软件产品原厂认证的培训工程师进行7天的技术培训;1.3 能够进行建筑的热工环境分析,包括建筑区域的温度空间分布分析、建筑区域舒适度指数分析、建筑区域的逐时温度分析、建筑区域的得/失热途经分析、建筑冷热负荷分析、建筑围护结构得/失热分析、通风得/失热分析、直接太阳得热分析、间接太阳得/失热分析、建筑采暖/制冷度日数分析等;可以进行建筑能耗分析;1.4 能够进行建筑光环境分析,包括建筑天然采光系数的空间分布分析、建筑天然采光照度分析、建筑人工照明照度分析、能输出到专业光学分析软件中进行深度的光学渲染分析等;1.5 能够进行建筑声学环境分析,包括建筑的混响时间分析、建筑声源粒子的传播扩散模拟分析、建筑声学的关联声波线分析;1.6 能够进行建筑日照模拟分析,包括建筑窗体日照时间分析、建筑群的光影变化情况、建筑群之间的遮蔽情况分析等;1.7 能够进行建筑经济环境影响分析,包括建筑综合造价分析、建筑综合温室气体分析、建筑综合初始含能分析等;1.8 能够进行建筑可视度分析,包括某建筑在特定区域的室外可视度分析、以及建筑通过窗体可以获得室外视野的室内可视度分析;1.9 能够进行气象数据分析,包括逐时气象参数温度、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风频、太阳辐射等的分析;能够进行最佳建筑朝向分析;能够进行建筑被动式生态技术的策略分析等;1.10结合相应软件进行建筑通风分析;1.11可直接支持.skp、.dxf、.3ds、.obj、.jpg、.XML、FDS、.RAY、.GRD等三维图形图像分析数据格式直接导入和快速的软件自身建模;1.12拥有中国各大小城市的气象数据文件;1.13可输出可视化图形分析结果以及数据表格。

2. 三维空间彩绘软件1套★2.1 软件产品必须有原厂商的直接授权证书;2.2 可在三维的空间自由的进行涂绘和布景,完成各式各样手绘等艺术风格的图画,缩短创作时间;2.3 具有写实彩绘与全景彩绘功能。

可对全景视图进行渲染,并以MOV格式保存,可向上、向下、四周浏览手工渲染的全景图;2.4 具有强大的表现样式浏览器,便捷的样式管理功能,能够提供至少2000个免费的材质和点景;2.5 能够产生众多彩绘效果,包括:柔和的水颜色、清晰的彩绘蚀刻、钢笔和墨水画效果、背景雾等。

3. 立体显示系统3.1 专业工程投影机4台为保证影像播放的亮度、色彩、解析度,4台专业工程投影仪技术参数需要满足:★3.1.1 需要提供投影机厂商的原厂授权文件;★3.1.2 标称亮度:不小于5000流明;3.1.3 对比度:1000:1;3.1.4 分辨率:1024×768,支持1600×1200;3.1.5 色彩:10.7M色;3.1.6 光亮度均匀值≥90%★3.1.7 投影镜头:1-1.7x, f=26.9-45.4, F=1.7-2.3 变焦;3.1.8 投影画面尺寸:40-400寸3.1.9 有效扫描频段:水平:15-100KHz,垂直:48-100Hz3.1.10 投影机输入端子≥2个计算机输入、≥2个复合输入3.2 立体投影屏幕1张在被动立体投影中因光的偏振造成投影输出亮度的很大损耗,故要使用高质量的一定增益金属幕硬幕。

技术参数要求如下:3.2.1 适合立体融合高增益金属硬幕,增益1.5±0.5;3.2.2 整张屏幕规格6米×2.4米;3.2.3 含纯金属专业屏幕边框支架(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可适当调整);3.3 投影吊架2个3.3.1 具有4自由度微调能力,便于光路的调整及角度方位调整;3.3.2 双层固定,方便系统设计、综合布线、安装、调试;3.3.3 1.5毫米厚度钢板。

3.4 立体眼镜40副3.4.1 带眼镜者也可直接使用;3.4.2 超薄玻璃,材质清晰度好;3.4.3 透光性超过60%;3.4.4 45度偏振。

3.5 专业偏振镜片4片3.5.1 基材要求为聚乙烯醇膜;3.5.2 要求精密胶合在二片平板光学玻璃之间;3.5.3 偏振率>98.8%,透光率<48%。

4.图形处理系统4.1 高端图形处理工作站1台4.1.1 CPU:Intel XEON E5504 2.00 4MB/800;4.1.2 内存:4GB DDR3-1333 ECC;4.1.3 主板:Intel 5520芯片组;4.1.4 硬盘:500GB SATA 7200RPM;4.1.5 显卡:NVIDIA Quadro FX3800 1GB;4.1.6 显示器:19”液晶显示;4.1.7 光驱:16X DVD RW;4.1.8 Windows XP正版操作系统;4.1.9 服务:三年上门服务。

4.2 图形处理工作站2台4.2.1 CPU:Intel 酷睿2 E8400;4.2.2 内存:4GB DDR2 800MHz;4.2.3 主板:Intel X38 Express芯片组;4.2.4 硬盘:500GB SATA (7200RPM);4.2.5 显卡:NVIDIA Quadro FX580,512MB;4.2.6 光驱:16X DVD刻录;4.2.7 显示器:19”液晶显示器;4.2.8 Windows XP正版操作系统;4.2.9 服务:三年服务。

4.3 画面边缘融合机1台该设备通过数字几何矫正(即非线性失真矫正)技术、多通道视景同步控制技术及图像边缘融合技术将计算机生成的实时三维数字影像实时同步地输出并显示在一个具有一定半径和弧度的巨幅环形投影屏幕上,主要技术参数:4.3.1 四通道同步控制;4.3.2 具备单像素几何校正、自动色彩均衡、融合带处理功能;4.3.3 单机集成拼接处理和融合控制器功能;4.3.4 可实现单像素几何校正,支持平面、柱面;4.3.5 支持对所有视频窗口进行任意缩放、任意、游和任意叠加;4.3.6 可全年持续工作,全硬件构架;4.3.7 集成多种视频信号源,种类:RGB/VGA、复合视频、DVI;4.3.8 具有同步处理技术,实时信号处理技术,融合边带羽化处理技术,融合边带图形几何纠正技术;4.3.9 支持A VI、Mpeg等标准电脑视频文件的实时播放,还能即时播放普通标准的DVD影音光盘,所有数字媒体无需事先处理;4.3.10 系统分辨率(单屏):1024*768。

5 无线操纵手柄1个5.1 接口:USB接口;5.2 系统支持:支持Win98,Me,2000,XP,Vista系统;5.3 按键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具有柔软的橡胶握把;5.4 支持SST编程;5.5 2.4G无线技术。

6 音响系统1套6.1 音箱系统:5.1音箱;6.2 输出功率:超重低音扬声器:110W RMS;卫星扬声器:32W×5 RMS;6.3 频率响应:超重低音扬声器:20Hz-150Hz 卫星扬声器:150Hz-20KHz;6.4 输入灵敏度:380mV;6.5 失真度:0.3% 1W 1KHz;6.6 信噪比:>80dB;6.7 隔离度: >40dB6.8 扬声器单元: 超重低音扬声器8”4Ω6.9 卫星扬声器2.5”+2.5”8Ω防磁7 虚拟现实开发软件平台Quest 3D 1套★7.1软件产品必须有原厂商的直接授权证书及培训服务。

★7.2 软件需要含有Speedtree景观植物优化插件,主要具有以下功能:⏹自带有多种树木库外,并具备独立的树木植物制作软件;⏹能够创造动态刮风效果,可通过设定风力参数模拟当时刮风的情形,或使树木对当时的环境作出变化;⏹具有自动化的、平滑的细部水平功能。

可按照所建树木模型的要求,计算并设置一系列细部水平,并在程序运行时将这些不同细部水平之间的过度加以平滑化,使场景充满树木,而不用损失性能。

⏹丰富多样的灯光效果。

通过提供树枝、树叶和图形正面的数据来获得动态灯光效果。

也可在程序运行时通过提供光源信息(例如位置、颜色、衰减等)来获得静态灯光效果。

7.3 在国际市场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很高市场占有率;7.4 必须含有PhysX物理引擎模块;7.5 支持实时渲染画质;7.6 支持场景组织和渲染能力;7.7 支持如下输入输出设备:操纵杆、力反馈装置、WiiMote控制器、动作捕捉器、数据手套(含Pinch,5DT,P5等)、Philips WOWvx 3D显示器、串行数据通信、多通道/屏幕同步,无须另外开发驱动程序。

7.8 提供二次开发,进行硬件接口和软件功能的定制开发;7.9 要包含多种.X输出器,如3D MAX、Sketchup、MAYA、Lightwave、AutoCAD、Rhino等;7.10可输入档案格式需涵盖:W A V,MP3,MID,3DS,X,LWO, MOT,LS,MD2,JPG,BMP,TGA,DDS,PNG等;7.11 能够支持网络协同作业,专案可分成多重开发档案,专案成员各司其职掌握其开发的部分;7.12 具有自带修正工具,能够修正输入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如毁坏的网格、翻转的多边形与normal、重新smooth等;7.13 必须包含物理学模块:ODE和Newton,以及PhysX物理引擎模块。

保证场景总的物体具有真实的物理特性,能够实现现实世界中如液体物理、可以撕裂破坏的刚体物理、软体物理、粒子物理等特效;7.14 平台需要包含粒子系统、气象系统、绿化系统、网络模块、水体模块、GUI人机界面、面向对象模块等高级模块。

7.15 支持嵌入IE和多媒体软件;7.16 支持立体投影技术;7.17 支持实时机械装配模拟;7.18 支持实时方案切换;7.19 支持导航地图;7.20 支持建筑位置调整;7.21 支持自动漫游、手动漫游,可自定义漫游轨迹;7.22 支持骨骼动画、位移动画、变形动画;7.23 支持刚体动力学、物流仿真模拟、粒子系统;7.24 要求良好的交互特性;7.25 要求高效、高精度碰撞检测算法;7.26 支持各种生物特效;7.27 支持与3dsmax无缝集成;7.28 支持界面编辑、独立运行功能;7.29 支持数据库关联;7.30 支持各种工业造型软件;7.31 具有全景模块;7.32 具有行业应用专业模块;7.33 拥有优秀售后服务和质量保证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