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传感器全解
生物医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生物医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生物医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生物体内生理参数的电子设备,它可以测量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血糖、体温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生物医学传感器的原理是基于生物体内的电信号。
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指标都会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可以通过传感器进行检测和测量。
传感器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传感器本身和信号处理器。
传感器本身负责检测生物体内的电信号,而信号处理器则负责将这些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于医生进行分析和诊断。
生物医学传感器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们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例如,心脏病患者可以使用心率传感器来监测自己的心率,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血糖传感器来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剂量。
除了用于医疗监测外,生物医学传感器还可以用于健康管理。
例如,智能手环可以监测用户的运动量、睡眠质量等健康指标,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生物医学传感器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医疗设备,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随着技术的不
断发展,生物医学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物医学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无论是计算机软、硬件,还是网络、通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传感器技术却大为滞后,日益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瓶颈。究其原 因,一是传感器的应用不尽如意,更重要的是传感器自身的发展 滞后。这是由传感器本身特点所决定的。
b.人体内产生应急反应,从而改变被测部位的状态,影响 被测量的真实性。
因而通常采用非接触测量
第15页,本讲稿共19页
非接触测量:传感器不与被测介质直接接触。
非接触测量特点:不会破坏被测介质的状态,但易受环境
的影响,信号中干扰成份多,需进行信号处理以去除干扰。 2、为能检测生物体局部信息,又使对生物体的侵扰减小到足
够低的程度,发展了体内(植入式、部份插入式)传感器,这 相应需考虑体积、能量信号传输方式、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安 全性等。 3、生物信号特点是微弱、低频、背景噪声大,要求传感器有较 强的抗干扰能力。
4、应充分考虑生物体的特性
5、需适应多和环境和使用对象。
第16页,本讲稿共19页
二、生物医学传感器的应用
传感器的输入(被测物理量)通常是非电量,故传感器测量 又称为非电量检测。当然被测物理量也可以是电量,如电量传感 器(强电流、电压频率、相位、功率的测量)。
第7页,本讲稿共19页
三、传感器的应用
传感器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日常生活:冰箱、洗衣机、空调、电子血压计…… 工业生产:压力、成份、力、温度、流量、位移……
通常希望成简单的线性关系,即:Y=kX。大多数遵从这 一线性关系。但也有例外,如倾角的测量。
生物医学传感器

In vivo
可靠(Reliable) 安全(safe)
4 生物医学传感器的应用
美国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作业
1简述在哪些仪器设备上你所看到传感器的应用, 是何种传感器? 2简述人造传感器和人自身传感器的异同点 ?物理、电、化学
北京滨松光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3 生物医学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In vitro:
准确(accuracy) 精密(precision) 范围(range)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漂移(drift)
2 生物医学传感器的种类
1 从测量对象
如温度、压力、流量、光等
2 从是否和人体接触
体内(in vivo)监测: 侵入式(Invasive) 非侵入式(Noninvasive) 监测参数:心电、呼吸、无创血压、双体温、血氧 饱和度、 脉搏、双有创压、心输出量 体外(In vitro)诊断 如电解质、生化、免疫
生物医学传感器 (Biomedical Sensors)
深圳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张会生
生物医学传感器
1 生物医学传感器的定义 2 生物医学传感器的种类 3 生物医学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4 生物医学传感器的应用
1 生物医学传感器的定义
传感器? 人的眼睛、耳、鼻
生物医学传感器: 用于将人体内的一些特征参数转换成可测量的 信号(如电阻、电压、电流等)的一类元件。
第2章 生物医学传感器基础课件

• E 0 是金属浸在含有该金属离子有效浓度 为lmol/L的溶液中达到平衡时的电极电位, 称为这种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表3.2 )
• 可看出 E 0 值远远大于所有生物电位信号 的大小。
• E 0 与金属以离子形态转入溶液的能力K 以及温度T有关系。
第2章 生物医学传感器基础
第2章 生物医学传感器基础
• 图 电极-溶液界面的平衡电位
锌电极放入含Zn2+的溶液 中,锌电极中Zn2+进入溶 液中,在金属上留下电子
带负电,溶液带正电。
进入水中的正离子和带负 电的金属彼此吸引,使大多 数离子分布在靠近金属片 的液层中,形成的电场,阻 碍Zn2+进一步迁移最终达 到平衡。
此时金属与溶液之间形成电荷 分第2布章 产生物生医学一传感定器的基础电位差。
第2章 生物医学传感器基础
一、电极的基本概念
• 生物电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生理现象,各种生物 电位的测量都要用电极;给生物组织施加电剌 激也要用电极
• 电极实际上是把生物体电化学活动而产生的离 子电位转换成测量系统的电位
• 电极起换能器作用,是一种传感器
• 电流在生物体内是靠离子传导的,在电极和导
线中是靠电子传导的,在电极和溶液界面上则
+
-
-
-
+
-
生物电检测电极示意图 第2章 生物医学传感器基础
生物电测量的等效电路
第2章 生物医学传感器基础
• 医用电极按工作性质可分为检测电极和 刺激电极两大类:
• 检测电极是敏感元件,用来测定生物电位的。 需用电极把这个部位的电位引导到电位测量 仪器上进行测量,这种电极称为检测电极。
• 剌激电极是对生物体施加电流或电压所用的 电极。剌激电极是个执行元件。
生物医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生物医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生物医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一、定义
生物医学传感器是指以生物、化学或物理反应为基础,利用传感器原理和检测技术测量生物医学信号(如生物电、血液成分等)的设备。
二、传感原理
储存在生物体内的信息包括激活的物质和信号物质,以及具有不同电子极性的物质。
这些物质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会形成电子信号,从而被传感器检测。
1、光电检测
光电检测可以通过分析光信号来检测生物医学信号,其原理是通过精密的光学技术观测生物体内反射回来的光谱信号,根据其特定频谱来推断出检测物的浓度,从而反应相应信号物的化学变化情况,可用于检测血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血糖浓度等生物医学信号。
2、电化学检测
电化学检测是一种以电解质反应为基础的检测方法,通过电解剂对电解质反应产生的电流和电压变化来表征物质浓度的变化,从而进行检测。
电化学检测可用于检测血液中的钠、钙和氯离子、血氧分压、血清谷丙转氨酶等生物医学信号。
三、应用
1、临床医学
生物医学传感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如血氧仪、血液分析仪、脑电图仪、心电图仪等都是利用生物医学传感器原理和技术的应用,可用于检测心肺功能、血氧分压、血液成分等,对临床医学大有帮助。
2、环境监测
生物医学传感器也可用于环境监测,如可以用来检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检测地下水污染等,为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总结
生物医学传感器是一种利用传感器原理来检测生物医学信号的设备,包括光电检测、电化学检测等原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于临床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为人类的医疗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医学中的生物传感器

医学中的生物传感器医学中的生物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感知人体内部环境,监测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的装置。
它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疾病监测、药物筛选以及治疗反馈等方面。
生物传感器的优点在于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非侵入性和高精度等特点,因此是一种极有潜力的医学仪器。
一、生物传感器的组成生物传感器是由感受元件和转换器组成的。
其中感受元件通常是由生物体分离出来的具有特异性的生物分子,如酶、抗体、DNA和细胞等,用于感知特定的生物分子和生理活动;转换器则是将感受元件所产生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包括传感器、放大器、滤波器和数据处理装置等。
二、生物传感器的种类生物传感器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光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等。
其中光学传感器主要利用荧光、散射、吸收等物理现象来感知生物分子的存在,如经常用于血糖测量;电化学传感器则是利用电化学反应来探测生物分子的浓度和活性,如血液中电解质的测量。
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则是用于检测人体内部的压力和温度变化,如用于监测脑部手术和心脏病人等。
三、生物传感器在医学中的应用生物传感器在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最常见的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反馈。
例如,胰岛素是人体内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胰岛素水平高低与糖尿病的发生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利用胰岛素感受元件制作的生物传感器可以实现糖尿病的早期检测和治疗反馈。
又如,心血管疾病是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利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测心血管的变化,方便医生进行治疗和预防。
另外,生物传感器还可以用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如认识病毒的感染机制,发现新型药物等。
四、生物传感器的未来展望随着生物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传感器必将在医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未来,生物传感器的关键技术将会更加成熟,传感元件的选材和设计将更加精准,转换器处理技术将更加精细化,数据分析和处理手段将更加先进,使生物传感器更加高效、可靠和精准地监测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
生物医学工程学中的生物传感器

生物医学工程学中的生物传感器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传感器日渐成为生物医学工程学重要的一部分。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对生物体内或外的化学、生物或物理参量进行检测、测量、处理并转换为其他形式的信息的一种设备。
这种设备用于医学诊断、药物研发、临床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环境污染控制等领域,成为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生物传感器可分为三类:電化學傳感器、激光傳感器及免疫傳感器。
其中电化学传感器基础是电化学原理。
主要测量微生物、离子、分子等物质浓度和分子反应以及分子运动等数据。
激光传感器基于光学原理,通过激光光束的光谱反射来检测物质。
免疫传感器是基于免疫学的一种生物传感器。
通过免疫反应进行检测,如病菌感染,免疫细胞增生等。
二.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生物传感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掌握活体检测技术和细胞运动学技术,使用光学和显微技术帮助珍稀药物开发。
在医疗方面,通过生物传感器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地检测疾病标记物,如血糖等生化指标。
此外,生物传感器在微型化和实时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为临床检测提供更加准确、高效的检测手段。
在食品安全方面,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和细菌,提供更加全面的食品安全分析。
此外,在环境污染领域,生物传感器还可以用于检测空气、土壤、水等环境中的污染物,监测和控制环境污染水平。
三. 生物传感器的进展和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传感器已经成为生物医学工程学领域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未来,生物传感器将不断提高精度和灵敏度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一些新颖的设计,如基于DNA、RNA、蛋白质素的传感器,正在开发。
这些新型传感器将不仅可以检测更多的生物标志物,还可以加强有效性,并能快速处理大量数据。
同时,利用纳米技术等新技术开发的生物传感器,能够获得更高的性能指标,成为研究生物学和医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总的来说,生物传感器是生物医学工程学领域重要的一部分。
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传感器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科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检测体内生命体征或环境指标,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或化学信号的装置。
本文将介绍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一、生物传感器的原理生物传感器的核心是生物元件,例如酶、抗体、细胞等。
生物元件会对目标物质做出特异性的反应,生成一系列信号。
这些信号被传递到转换器中,转换器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或化学信号。
最后,信号检测器检测到这些信号,并将其转化为人们可以理解的信息。
生物传感器的选择性和灵敏性是其最大的优势。
生物元件和转换器的设计和制备将影响生物传感器的选择性和灵敏性。
例如,选择能够特异性与目标物质结合的抗体作为生物元件、使用高灵敏度的传感器等措施,可以提高生物传感器的检测能力。
传统的生物传感器需要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而微型化的生物传感器采用人造探针技术,可直接检测样品中的生物分子。
同时,微型化生物传感器的体积较小,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生物样本。
二、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一)生物传感器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生物传感器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疾病标志物,如心血管疾病、肿瘤、感染等。
与传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相比,生物传感器可以减少样品的处理时间,为医生提供更快速、更准确、更早期的诊断信息。
例如,微型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血液中的癌症标志物,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肿瘤。
此外,生物传感器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基因检测等方面,为遗传病诊断提供更快速、更准确、更方便的方法。
(二)生物传感器在药物治疗监测中的应用在治疗某些疾病时,药物浓度的监测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和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生物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体内药物浓度和代谢产物,提供药物治疗效果的实时反馈,帮助判断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例如,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以监测抗生素的药物浓度,并根据需要加减剂量,从而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
(三)生物传感器在体外诊断中的应用传统的实验室诊断需要大量样品,而生物传感器可以直接检测体外的样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多晶硅 多晶硅是许多单晶(晶粒)的聚合物,这些晶粒的排列是 无序的。不同晶粒有不同的单晶取向,而每一晶粒内都具 有单晶的特征。 晶粒大小对压阻效应也有一定形响,晶粒越大,压阻效应 越大,即应变灵敏系数越大(单晶情况下为最大)。 多晶硅压阻膜与单晶硅压阻膜相比,其优点是可在不同衬 底材料上制作。如金属材料衬底,而制备过程与常规半导 体工艺相容,且无PN结隔离问题,因而有良好的温度稳 定性。多晶硅压阻膜的应变灵敏系数虽比单晶硅膜低.但 仍比金属高一个数量级。用多晶硅压阻膜可有效抑制传感 器的温漂,是制造低温漂传感器的好材料。
热电效应(塞见克效应):
两种不同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如两接点温度不同,回路中 会产生电动势,有电流流过。
12
关于上表中几种效应的解释
光电导效应: 光照射到大多数高电阻率半导体材料,电子吸收 光能过渡到自由状态,引起该材料电阻率下降 而易于导电的现象。如光敏电阻。 光生伏特效应(内光电效应): 在光照射下,结面产生光生电动势。如光电池、 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
14
(1).元素半导体 1).单晶硅 目前的固态传感器大部分是用单晶硅材料制造,因为单 晶硅具有优良的机械、物理特性,材质纯,内耗低,功耗 小。单晶硅的机械品质因数很高,滞后和蠕变极小,几乎 为零,机械稳定性好。 单晶硅又是半导体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质.其压阻 效应取决于晶向。 单晶硅的应变灵敏系数比金属的高1—2个数量级。 单晶硅传感器的制造工艺与硅集成电路工艺有很好的兼 容性。硅传感器与调理电路单片集成可实现微型化、低功 耗,并有利于提高传感器的一致性、可靠性和快响应。
2
2.4.1.弹性特性:
作用在弹性元件上的外力与其相应变形间的关系。如图 (1).刚度: 弹性元件受外力作用下变形大小 的量度。 dF k dx
F —作用外力
X —变形
弹性特性曲线上某点切线水平线 夹角的正切为该点的刚度。
k tg dF dx
3
(2).灵敏度:
单位力产生变形的大小,是刚度的倒数。
三种形式: ①力变换弹性元件:如图2-30所示
轴状元件:优点:工艺性好; 缺点:位移量小,灵敏度受限
0.29 E l l 空心圆筒:优点:灵敏度高 f0
输入
--→
输出
应变—各种应变传感器
位移—电感、电容式、电阻式等传感器
圆环: 优点:灵敏度高,输出位移大,测量力小; 缺点:工艺性差,应力不等,尺寸小。 悬臂梁:优点:灵敏度高,输出位移大
因为
k 0 me
1 f0 2
k me
k — 弹簧刚度 me — 等效振动质量
提高灵敏度K ,会使线性变差,固有振动频率0 、f 0 ↓。
所以 提高 0 、 f 0 ↑,灵敏度K会降低,需综合考虑。
K
1 k
7
4.固有频率与弹性元件的变形dx以及材料性能的关系
m S l
f0 0.162h l2 E l
变截面梁 :
f0
0.316h 2 lx
E l
9
②压力变换弹性元件:如图3-31所示 弹簧管:高压测量
薄壁圆筒:均匀应力,热惯性小。 ③力或应力弹性变换元件:如图3-32所示 平面膜片:适于大量程
f0
0.492h r2
E l
波纹膜片:适于小量程,灵敏度高
波纹管: 灵敏度最高 (相当于串联系统)
13
§2-3传感器敏感材料
2.3.1.半导体敏感材料 半导体材料按化学组成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化合 物半导体、有机半导体等。 半导体内载流子浓度可在很宽范围内变化。根据 这种变化能控制其电阻阻值,这是半导体的最大 特征。外部对半导体的作用能改变半导体内电子 的运动状态和数目,故外部作用的大小可转换成 电信号。半导体的这种电子特征,就是半导体敏 感元件的特征基础。
dx K dF
并联时,系统的灵敏度为: 串联时,系统的灵敏度为:
K
1
i 1
n
1 Ki
K Ki
i 1
n
灵敏度低,刚度大
灵敏度高,刚度小
4
2.4.2 弹性滞后和弹性后效
(1).弹性滞后: 弹性特性曲线的加载曲线与去载曲线不重合的现象。 如图2.28所示。
Hale Waihona Puke 滞后误差:弹性变形之差,直 接产生测量误差。
S dx 1 Sl 2
2
1 2 dx E
最后可得:
f 0 dx
2 E
8
可知弹性元件 f 0 dx 的乘积对于特定材料是有一个极限值的, 达到许 用应力时,dx大,f 0就只能小,反之亦然。
2.4.4.弹性敏感元件的形式及其应用范围
力、压力 --→
10
2.4.5 常用敏感元件的形式及原理
11
关于上表中几种效应的解释
压磁效应:①材料受压力时,作用力方向磁导率μ减小,作
用力垂直方向,μ略有增大。受拉力时,效果相反; ②作用力取消后,磁导率复原。
压电效应:某些电介后物质在一定方向上受外力作用,内部
产生极化现象,表面产生电荷,外力去掉重回到不带电状 态。 机械能→电能。
2.4
弹性敏感元件
作用: 把物理量转换为电量,是传感器中 的主要元件。 必备两个基本功能: ①敏感被测量(物理量、化学量) ②对应产生输出量(电量)
1
弹性敏感元件的作用:
弹性元件的两种类型:
①弹性敏感元件:感受力、压力、力矩等-→变换 为元件本身的应变、位移等; ②弹性支承:起支承导向作用,不作为测量敏 感元件。
5
2.弹性后效: 当载荷改变后,在一定时间间隔逐渐完成变形的现象。 如图2.29所示。
弹性后效现象使弹性敏感元 件的变形始终不能迅速跟随 作用力的改变而改变,造成 测量误差,尤其在动态测量 中影响较大。
6
2.4.3.固有振动频率: 由振动质量和材料刚度综合表征的弹性元件特征。决定弹 性元件的动态特性和变换被测参数的滞后作用,希望 f 0 (或 0 )高。
S —截面积,l —长度,
—密度
dx 弹性元件相对变形: , 式中 l E
E E—弹性摸数, —应力,∴ dx l
2 dx l 2
1 E dx dx l l
f0
1 2
k 1 m 2 1 E dx
2
dF / dx 1 Sl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