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精讲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及模式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及模式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及模式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和定则等)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

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及模式,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一、创设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物理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生活中实际问题(如电热器发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无疑地,物理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二、探索、验证规律的教学方法1、探索实验法探索实验法就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使学生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采用探索实验法,不但能使学生将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更重要是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验证实验法验证实验法是采用证明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具体实施时先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将物理规律直接告诉学生,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分析有关现象、实验结论,验证物理规律。

激情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四种课型设计

激情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四种课型设计

《激情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四种课型设计》一、导学案:以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的方案实施,导学案的作用非常明显。

我们物理课堂正是通过:基础知识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题的学习、课堂同步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经过半年来的推行,效率不错。

㈠、高中物理导学案的编写模式1、基本原则:①、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展示中学,在讨论中学。

②、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通过学习目标。

③、探究性原则:通过基础知识填空,典型例题解析,变式练习的设计,供学生在预习中学习的课堂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④、层次性原则:在例题和练习题的选择上,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具体设计:第一部分、明确和细化的学习目标;第二部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填空,包括所有的知识细节;第三部分、典型例题和变式练习,典型例题要给出详细分析和标准解题过程,每道例题的变式练习要能对例题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起的练习和提升;第四部分、课堂小结:1、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对本节知识体系小结,2、对本节题型进行小结;第五部分、课堂同步跟踪练习,分巩固基础知识练习基本方法的的基础题,重点知识重要方法的深化题,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能力提升题㈡、学案编写的分工:1、人人参与,每人一节,轮流编制。

充分发挥个体潜能,认真研究教材,研读教参,不遗余力地查找资料,虚心向各位教师征求意见,根据学案的编写模式,完成具有个性的初稿;2、加强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负责审定,形成终稿。

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本备课组教师讨论,应该设计哪些典型例题,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完成知识体系。

并研究分析,哪些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学生无法自主学习,必须要在课堂上点拨,并预测学生自学不能掌握的内容,学生可能学到什么程度,确定教师要讲些什么。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
案—实施研究—总结交流。 3、实施建议:不能取代其他教学模式;
不能取代系统的知识学习; 研究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 而是经历研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 “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
第22页,共22页。
五、合作学习模式
1、建立背景: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的重要动力。 2、合作学习:
3、要素:
4、操作程序:异质分组—明确任务—组内合作学 习—全班讨论交流—总结评价。
第22页,共22页。
4、基本要求: (1)量力性原则。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
规律。 (2)创设物理情境。演示实验、真实录像等 (3)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启发
思考。青少年对普遍讲授集中注意的时间 (4)教给方法,发展能力。 (5)教育性。 5、例如:电势、电势差、电势能;
匀速圆周运动; 波的形成与传播;复习课等。
(1)学习就是概念转变——建构主义学习观。 ①前概念; ②原有思维方式: 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基本一致——同化; 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矛盾 ——顺应。
第22页,共22页。
(2)认知冲突策略:帮助学生完成“顺应”。
程序:激发认知冲突——解决认知冲突— —找出原认识错误原因——形成新认识。
认知冲突来源:
➢特点:指向性、有序性、操作性、完整性、 稳定性、灵活性。
➢中学物理教学常用模式: 启发——引导模式、自学——讨论模式、探 究模式、课题研究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第22页,共22页。
一、启发——引导模式
1、理论基础:现代教育学理论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师在学生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启发、引导、示范可以加快学生的认识进程。 2、教学目标:
应用上容易发生错误的知识。 4、优点:

物理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前提诊测→认定目标→精讲导学→巩固强化→评价小结→课后作业⒈前提诊测:先通过小测验的方式或提问课本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方式,对学生掌握的程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⒉认定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归宿。

具有定向、激励、调控功能。

认定目标环节让学生感知复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章节知识复习,实现知识重组。

要制定准确性、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在知识能力情感方面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制定复习课教学目标,不能太抽象,不好检测。

⒊精讲导学:这是复习课的中心环节。

以典型例题为依托,重思维训练与学法指导。

其功能上是通过教师有效指导完成知识结构同化、顺应及构建。

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针对性的培养,其教学形式采取问题导学,设置系列问题,以问题为线索,实现教学目标中思维能力目标的实现。

⒋巩固强化:此环节为了巩固复习旧知,其练习中基本练习题占70%侧重于知识概念方面;另有30%多以综合性习题为形式,注重学生知识结构转化成认知结构。

此环节在功能上是为了强化和内化知识结构,检测与巩固教与学双边成效。

⒌评价小结:此环节目的对学生巩固强化环节进行提高与升华,进行适当学习评价,其功能上对应复习目标,进行学的方面知识再认及知识小结,小结重在学法小结和归纳。

针对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小结学到了什么。

⒍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课后强化练习。

复习课上出现诸多问题,关键是由于教师们的备课出了问题。

如果老师做到在内容上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在方式上让学生动起来,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练习,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在手段上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大每堂复习课的容量。

只要老师课前认真准备、课上注重方法、课下及时反馈,并引导、激发学生复习的热情,师生配合,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用“六步教学法”重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用“六步教学法”重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用“六步教学法”重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23-02-23T00:58:49.33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0月第19期作者:胡忠林[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胡忠林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民族中学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努力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而六步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其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显著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并能够帮助教师及时的了解到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六步教学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一、背景各校教学管理越发扁平化、精细化,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时间的精细化管理。

在此前提下上教师任然采用“填鸭式”教学,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导致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体验不够,紧靠机械记忆和盲目刷题掌握的碎片化的知识,无法形成知识体系,更不具备关键能力,无法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对于重视实验观察、强调知识形成过程教学,讲究学科思维的物理学科,这样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是效果奇差,迫切需要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来与精细化管理匹配。

二、重构高中物理课堂要突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仅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还课堂的主题给学生,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需要重新构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深度学习、深入思考,从而获得高阶思维认知能力。

六步教学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所谓“六步教学法”其实是一种课堂教学步骤、流程,是教学方式、方法,即: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精讲点拨、训练反馈、反思提升。

用“六步教学法”重构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1.复习检查上一节课的内容,展示本堂课学习目标(2分钟);2.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8分钟);3.利用预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5分钟);4.学生展示学习效果,教师适时点评、精讲点拨(10-15分钟);5.当堂训练(3-5分钟)三、实现“六步教学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深入备课,设计精准而富有导向性的问题,为此需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认真研读教师教学用书,选用合理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去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以学为主精讲精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反思

“以学为主精讲精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反思

“以学为主,精讲精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反思吉林省集安市第七中学朱雨华【摘要】学习集安市第七中学提出的“以学为主,精讲精练”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等文件,加强落实,在2013-2014学年上学期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多次实施记录,报告进行情况。

通过大赛集中发现问题,为下学期教学做理论依据,不断调整完善,加快“以学为主,精讲精练”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进程。

【关键字】“以学为主,精讲精练”、自学指导、跟踪练习、课堂检测、实施记录一、背景简介:集安市第七中学经过3年的实践探索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为理论依据,2011年确立了“以学为主,精讲精练”课堂教学模式,基本解决了我校教学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使学生学的不苦,教师教的不累,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双基。

特别是建立了针对学生自学能力提高的可控、可规划、可操作、可推广的机制。

何谓“以学为主,精讲精练”?简单的说就是以情境、问题导入;出示可操作的课堂学习目标;通过出示自学指导,学生有提纲、有目的地以自学的形式依靠教科书寻找答案;通过对学困生为对象的问答,诊断学生的自学情况;针对学生们表现出来的理解不清、不透的知识点进行以实验为主,多媒体视频、动画为辅的方法,学优生解答、小组讨论的方式加强理解、突破重难点;及时通过精选的基础性习题进行跟踪练习。

以此方法将本节课知识点一一讲清讲透;教师归纳、总结、归类理顺知识点,也可以从方法、规律性总结辅以适当习题巩固,进行课堂检测。

作者从2013年8月工作调动到集安市第七中学,接触“以学为主,精讲精练”课堂教学模式,并坚持学习相关文件,向“以学为主,精讲精练”思想靠拢。

二、“以学为主,精讲精练”课堂实施记录(一)2013年9月27日,八年三班讲授八年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二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本节知识点以文字理解,记忆为主。

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以及利用噪声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原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归纳。

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教学篇誗高效课堂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缑建强(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甘肃天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深入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已经全面渗透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旨在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尤其在新课改要求下,高效课堂教学成为目前的教学目标,也衍生出很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如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施该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提升教学质量。

新的时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衍生出新知识、新方案。

面对发展迅速的时代,我国教育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教师想要与时俱进,必须懂得创新、改革,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形成高效教学。

对于现代高中教育而言,教师应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因此,为了能够让高中物理实现高效课堂,实施了“6+1”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人本主义、架构主义、诱思教学论作为基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学习,让学生进行探究、自主、合作学习,进而实现高效课程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一、高效课堂教学概念所谓高效就是高效率,让效率实现最大化,课堂就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场所,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就是教师需要通过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学中张扬个性、成长和发展。

每个教育学者对高效课堂有着不同的理解,有学者认为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课时内完成高质量的教学目标。

还有学者认为是在有效的时间内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教学活动,掌握知识内容,提升能力。

也有学者认为,教师通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价值观、个性品德等。

也就是说,高效课堂是让学方面得到协调发展,教师在减少教学投入的情况下,让学生有收获,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都能够共同进步和发展。

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案(精选5篇)

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案(精选5篇)

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案(精选5篇)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案精选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二、观察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课堂达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三、阅读课本“功的计算”部分的内容,然后填写下列空白.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 -----_________( )F----____-----_________( )S----____-----_________(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 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且1J=_____Nm【典型例题】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m,则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五、拓展提升1.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_J.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为_______J.3.马拉着质量为2000kg的车在平路上前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的功,则马拉车前进了_______m.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已知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5.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m,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J,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m,则需要的拉力是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________J.7.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A 6×103JB 9×103JC 3×104JD 3.9×104J8.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A 750JB 150JC 没有做功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定9.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则( )A 拉大车做的功多B 拉小车做的功多C 拉力对两车做的功一样多D 无法比较10.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则功的计算公式W=FS( )A 只适于甲B 只适于乙C 只适于甲和丙D 甲、乙、丙都适用11.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案精选篇2一、基本情况分析: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案精选篇3教学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基本的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的2乘2的矩阵
问题启发 教师为主, 接受教学 学生为主, 自主学习 启发-接受 教学模式 问题-自主 教学模式 故事实例 实例-接受 教学模式 实例-自主 教学模式
2. 教学模式的3乘3的矩阵
概念原理 问题实例 鉴赏创作
教师中心, 启发-原理 启发-实例 启发-创作 从启中学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基本教育过程
模仿自然→发现偏差→加 以纠正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暗示→问题→假设→推理 →验证 自学→引导→综合→直觉 →美
陶行知 生活模式H5型
生活中心 互教互学
生活→行动→联系(世界、 历史)→前进
现代教育模式
代表人物
布鲁纳 结构模式I1型 布卢姆 掌握模式I2型 巴班斯基 优化模式I3型 合作教育学 合作模式I4型 系统教育学 系统模式I5型



1.基本知识 2.基本技能 3.基本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 4.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 这不是每一节课的目标,一节课的目标, 要有主有次,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三、模型方法、建模方法的优点

1.化繁为简——大道至简 2.化难为易——大用流行 3.化多为少——大美若拙 4.化虚为实——大成智慧
M08问题→假设→推演→论证→反馈 M09调查→分析→问题→研讨→总结 M10提问→思考→答疑→练习→评价 M11讲授→理解→巩固→运用→检查 M12自学→解疑→练习→自评→反馈 M13诱导→学习→讨论→练习→评价 M14问题→探索→报告→答辨→评价
2.从问题求解出发,经过抽象,
建构模式,目的是要解决问题
四、模型方法、建模方法的特点

建模方法是科学方法论中的核心方法 建模方法是多种方法的灵活综合应用 建模方法要将重视结构与重视过程统一 建模方法的应用是有条件,有局限性的 要建构模式,又要超越模式。



教学有模,但无定模;无模之模,乃为 至模 教学是艺术,每一位教师有自己的风格。 对于不可言传的内容,难以建模 不同学科的教学模式有其共性,但更有 其个性。教师学会建模,很有必要
课程改革与教学建模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查有梁
一、课程改革教师需要认真学习: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共有20条) 2.研究自己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3.研究自己所教学科的教材(从低年级到 高年级) 4.设计全学期教学的教案,包括单元测验 和期末考试的题目
二、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目标:
学生中心, 活动-原理 活动-实例 活动-创作 从做中学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师生互动, 辩论=原理 辩论-实例 辩论-创作 从辩中学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3. 教学模式的4乘4的矩阵
Aa Ab
Ac Ad “晓理-接受”“晓理-探究”“晓理-体验”“晓理-交流”
Ba Bb Bc Bd “导行-接受”“导行-探究”“导行-体验”“导行-交流”
模访→审美→立美→创新 问题→调查→讨论→参与 历史→综合→分析→系统
综合科学 系统、历史
交叉渗透 发展中学
3.从已有模式出发,经过归纳,
建构模式,目的是要解决问题



从古至今,教学中已形成四大基本模式: 教师中心,从启中学; 学生中心,从做中学; 问题中心,从例中学; 鉴赏中心,从创中学。 这四大模式,不是互斥,而是互补。
4.从基本理论出发,经过演绎,
建构模式,目的是要解决问题
教学论的教育模式
模式名称
问答模式C1型 授课模式C2型 自学模式C3型
模式特点
师生问答 启发教学 教师中心 系统授课 学生中心 自学辅导 互教互学 合作教育 问题中心 论文答辩
基本教育过程
提问→思考→答疑→练习→评价 传授→理解→巩固→运用→检查 自学→解疑→练习→自评→反馈
------Polayni
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整体观念 2.教法单一,过程呆板,缺乏模式构建 3.题海战术,加班加点,不能抓住关键 4.疲于奔命,学而生厌,不能促进发展
不同的课型就有不同的教学模式

A B C D E
逻辑的内容,有概念课、原理课; 操作的内容,有实验课、实习课; 情感的内容,有鉴赏课、创作课; 交往的内容,有讨论课、评议课; 综合的内容,有绪论课、复习课。
Ca Cb Cc Cd “动情-接受”“动情-探究”“动情-体验”“动情-交流”
Da Db Dc Dd “传神-接受”“传神-探究”“传神-体验”“传神-交流”
九、建模方法的基本途径:
1.从原型实例出发,经过简化,
建构模式,目的是要解决问题
“启发-创新”教学模式
M01感知→问题→讲授→练习→评价 M02问题→发散→收敛→综合→创造 M03渗透→模仿→内化→审美→创新 M04激趣→讲解→问题→反馈→矫正 M05质疑→思索→研讨→练习→改错 M06框架→问题→启发→讨论→评价 M07整体→分析→组合→结构→转换
学科课程的教育模式
科学课程及方 法 思维科学 逻辑、分析
模式名称
认知模式B1型
模式特点
接受信息 循环地学 刺激强化 反馈中学 审美立美 乐教乐学 调查讨论 参与中学
基本教育过程
接受→积累→练习→探究
自然科学 经验、实验
人文科学 审美、心理 社会科学 伦理、管理
行为模式B2型
刺激→强化→反馈→目的
情感模式B3型 群体模式B4型 交叉模式B5型
合作模式C4型
研究模式C5型
诱导→学习→讨论→练习→评价
问题→探究→报告→答辩→评价
5.从上述多项出发,经过综合,
建构模式,目的是要解决问题
古代教育模式
代表人物
孔子 启发模式G1型 柏拉图 对话模式G2型 昆体良 雄辩模式G3型 刘徽 问题模式G3型
特点与方法
伦理中心 启发教学 重视数学 辩论中学 强调修辞 雄辨中学 问题中心 从例中学
基本教育过程
学→问→习→思→行 对话→辩论→思考→善 阅读→背诵→演讲→雄辨 问题→解法→原理→应用
朱熹 研计划性模式G3型
读书中心 研讨教学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近代教育模式
代表人物
夸美纽斯 班级模式H1型 赫尔巴特 阶段模式H2型 杜威 实用模式H3型 蔡元培 美感模式H4型
特点与方法
适应自然 班级教学 教师中心 从课中学 学生中心 从做中学 贯穿美育 综合教学
特点与方法
结构中心 发现中学 目标中心 评价中学 方法中心 择优中学 人道中心 合作教学法 系统中心 模式综合
基本教育过程
获得→结构→转换→发现 →评价 目标定向→实施教学→形 成测试→反馈矫正→平行 测试 选择→优化→组织→激励 →检查 兴趣→引导→合作→发展 整体→历史→结构→变换 →整体
谢谢大家!请提问题!Biblioteka 七、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1.整体简化教学结构——应用建模方法 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每章的结构,每 节的结构 2.建模优化教学过程——应用建模方法 设计教学过程,删去无效环节,增加有 效环节


3.解决问题举一反三——应用建模方法 解决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4.提高效率减轻负担——应用建模方法 提高效率,化多为少,化虚为实
五、用什么去建模

1.用实物去建模 2.用语言文字去建模 3.用图形图像去建模 4.用数学符号去建模 5.用音乐节奏去建模 教学模式大多用语言文字去建模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 《周易· 系辞上》
“We always know more than we can say, and we will always say more than we can write dow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