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苏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A)2023.1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确定了意象的含义以后,就可以进一步研究意象之间的组合规律,并从这个角度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首诗从字面看是词语的联缀,从艺术构思的角度看则是意象的组合。

在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近体诗和词里,意象可以直接拼合,无须乎中间的媒介。

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如连词、介词可以省略,因而意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很确定。

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有类似电影蒙太奇的艺术效果。

例如杜牧的《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骑红尘”和“妃子笑”这两个意象中间没有任何关联词,就那么直接地拼在一起。

它们是什么关系呢?诗人并没有交代。

可以说是“一骑红尘”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电影镜头的叠印。

这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恰切。

诗人只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把两个具有对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想象、补充,又不允许你把它凝固起来。

一凝固起来就失去了诗味。

意象之间不确定的关系,正是留给读者进行想象的余地。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虽然可以直接拼合,意象之间似乎没有关连,其实在深层上却互相钩连着,只是那起连接作用的纽带隐蔽着,并不显露出来。

这就是前人所谓峰断云连,辞断意属。

也就是说,从象的方面看去好像是孤立的,从意的方面寻找却有一条纽带。

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精校版)(最新精品)

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精校版)(最新精品)

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3.本卷命题范围:苏教版必修一、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酒令是对酒礼的变革、丰富和发展,是佐酒助兴的重要手段,是文化入于酒,更是酒中的文化。

最早的酒令是辅助礼的,后来才发展为佐酒助兴、宾主尽欢的方法,甚至成了劝酒、赌酒、逼酒的手段。

最古老的酒令当为投壶,要将特制之矢投入一口广腹大的壸中。

投壶从射礼转化而来,盛行于春秋战国,《史记》中载有投壶盛况。

魏晋时,文人雅士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谈老庄,游心翰墨,喜作流觞曲水之举。

择一风雅静僻所在,依次安坐于潺潺曲水边,置酒杯于上流使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嘯吟或援笔,作出诗来。

最著名的一次当数永和九年的兰亭修禊,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辛集序》。

这种酒令,虽为罚酒手段,但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而变得不同凡响。

当然在民间亦有简化为只饮酒不作诗的。

南北朝时期,由“流觞曲水”演化而来的吟诗应和,流行较盛。

士大夫在酒席上吟诗应和,迟者受罚,已成风气。

唐宋时代是我国游戏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酒令也得以长足发展。

“唐人饮酒必为令为佐欢”。

当时较盛行的是“藏钩”“射覆”等几种。

“藏钩”就是甲方将“钩”或藏于手中或匿于手外,搓成拳状让乙方猜度,猜错罚酒。

“射覆”是先分队,也叫“分曹”,先让一方暗暗覆物于器皿下让另一方猜,射就是猜度之意。

李商隐就曾在诗中写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酒令到明清时代则进入另一个高峰期,其品种更加丰富.举凡世间人物、花木、虫禽、词牌、中药、八卦、骨牌,以及种种风俗、节令、无不入令。

清人俞敦培把酒令分为雅令、通令、筹令。

雅令,是指文人酒令,按内容可分为字令、诗令等多种。

比如字令,因汉字形体结构随意增损离合变化殊多,制成的字令或妙语双关,或双声叠韵,或顶针回环……变化万千,趣味盎然,真正是考较与座者的智慧与敏捷。

最新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精校版)

最新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精校版)

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3.本卷命题范围:苏教版必修一、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酒令是对酒礼的变革、丰富和发展,是佐酒助兴的重要手段,是文化入于酒,更是酒中的文化。

最早的酒令是辅助礼的,后来才发展为佐酒助兴、宾主尽欢的方法,甚至成了劝酒、赌酒、逼酒的手段。

最古老的酒令当为投壶,要将特制之矢投入一口广腹大的壸中。

投壶从射礼转化而来,盛行于春秋战国,《史记》中载有投壶盛况。

魏晋时,文人雅士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谈老庄,游心翰墨,喜作流觞曲水之举。

择一风雅静僻所在,依次安坐于潺潺曲水边,置酒杯于上流使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嘯吟或援笔,作出诗来。

最著名的一次当数永和九年的兰亭修禊,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辛集序》。

这种酒令,虽为罚酒手段,但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而变得不同凡响。

当然在民间亦有简化为只饮酒不作诗的。

南北朝时期,由“流觞曲水”演化而来的吟诗应和,流行较盛。

士大夫在酒席上吟诗应和,迟者受罚,已成风气。

唐宋时代是我国游戏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酒令也得以长足发展。

“唐人饮酒必为令为佐欢”。

当时较盛行的是“藏钩”“射覆”等几种。

“藏钩”就是甲方将“钩”或藏于手中或匿于手外,搓成拳状让乙方猜度,猜错罚酒。

“射覆”是先分队,也叫“分曹”,先让一方暗暗覆物于器皿下让另一方猜,射就是猜度之意。

李商隐就曾在诗中写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酒令到明清时代则进入另一个高峰期,其品种更加丰富.举凡世间人物、花木、虫禽、词牌、中药、八卦、骨牌,以及种种风俗、节令、无不入令。

清人俞敦培把酒令分为雅令、通令、筹令。

雅令,是指文人酒令,按内容可分为字令、诗令等多种。

比如字令,因汉字形体结构随意增损离合变化殊多,制成的字令或妙语双关,或双声叠韵,或顶针回环……变化万千,趣味盎然,真正是考较与座者的智慧与敏捷。

山东省部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默写专题(含答案)

山东省部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默写专题(含答案)

默写专题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时代变迁,国家兴亡,总与形形色色的人事息息相关。

如贾谊在《过秦论》中用“①”交代秦王子婴为项羽所杀,欧阳修则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②”说明因伶人而害己误国。

(2)曹操《短歌行》中的“③,④?”两句运用比喻,既显示了诗人景仰渴慕贤才之迫切,又暗寓了贤才难求之痛苦。

(3)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常成为诗歌作品中的意象。

如李白《蜀道难》中的“⑤”,衬出蜀道上山峰之高峻;《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则用“⑥”写震动山谷的巨大声响。

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阿房宫赋》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钉头之多突出阿房宫建造的奢华。

(2)诗歌中常通过脸色的变化来体现情感的变化,如《蜀道难》中人们听闻蜀道之难的反应“”和《琵琶行》中琵琶女自叙身世时“”。

(3)蛟或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异动物,常被引入诗文中以表现特定情景或表达特殊情感,如“,”。

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自测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云”是古典诗文的常见意象,多姿多彩的云,营造了诗意的天空。

古人赋予“云”不同的内涵,有时云被染上各种颜色,如《登泰山记》中的“___①___”,《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②___”;有时云具有不同的姿态,如《李凭箜篌引》“___③___”中云是静态的,《春江花月夜》“___④___”中云是动态的;有时云又被赋予了比喻义,如《阿房宫赋》用“___⑤___”来形容宫女的秀发,《过秦论》用“___⑥____”来比喻陈涉起义的形势。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山东省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精选汇编:扩展语句、语段压缩及其他专题

山东省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精选汇编:扩展语句、语段压缩及其他专题

扩展语句、语段压缩专题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1.请根据下面这段科普短文,给暗物质下一个简要定义,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5分)暗物质不发光、不发出电磁波、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它无法用任何光学或电磁观测设备直接“看”到。

科学家测算,暗物质粒子每秒的运动速度/ 220千米,是56式半自动步枪子弹出膛速度的300倍。

暗物质和它自己以及其他物质不发生除了引力以外的作用,促使宇宙膨胀时在自身引力下形成特定结构的首要物质类型。

暗物质播下了宇宙丝状结种子,随后可见物质才聚集在一些由暗物质建立起来的引力点上,并最终形成了星系。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4分)近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对加拿大常驻联合国大使所言“中国在新疆的做法毫无疑问符合《灭绝种族公约》对种族灭绝的定义”进行了有力回击。

赵立坚先用具体数字进行说明:2010年至2018年,新疆维吾尔族人口从1017万上升至1272万,增加255万,达汉族人口增幅的12.5倍,更是加拿大人口增幅的约18倍。

接着他提问对方:“我想试问这位加拿大大使,如果他非要找出谁最符合种族灭绝的定义,恐怕受迫害的不是维吾尔族,而是加拿大人民吧?”赵立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巧妙彰显了外交辞令的逻辑力量。

请你根据下列提示,说明其辩论的逻辑思维过程。

(1)如果新疆存在针对维吾尔族的种族灭绝行为,①,而事实上②,因此,认为新疆存在种族灭绝行为的说法是错误的。

(2)新疆维吾尔族的人口增幅是加拿大人口增幅的18倍,如果说新疆存在种族灭绝的行为,③;④,那么,认为新疆存在种族灭绝行为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21.(5分)暗物质是一种具有难以观测、(1分)速度快、(1分)只受引力作用等特点的(1分)在为星系形成搭建宇宙特定(或:丝状)结构时起首要作用的(1分)物质类型。

(1分)22.(4分)①那么维吾尔族的人口必然减少(1分)②维吾尔族人口是增加的(或:维吾尔族人口增幅是汉族人口增幅的12.5倍/维吾尔族人口增幅远远高于汉族人口增幅)(1 分)③那么加拿大更存在种族灭绝行为(1分)④如果加拿大不承认自己存在种族灭绝行为(1分)(意思答对即可。

必背高考篇目情景式名句默写复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必背高考篇目情景式名句默写复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说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误落尘网中”和“久在樊笼里” 归
都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那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园
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则表现出作者对权贵的蔑视。
8.《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狗吠深巷 中,鸡鸣桑树颠”。
田 居




1.(2020年12月海安、海门、南附、天一高三四校联考) 琵
类比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琵琶声联想到珠玉之声,就是
声音的类比联想。
19.(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阶段检测)白
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在浔阳终年不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
之后用“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突





1.(2021届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陶渊明
《归园田居》中,妙用叠词,描写乡村寻常景象,展现宁静、
平和的田园生活状态的两句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归
2.(2021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五一”押题卷语文试题)陶渊
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 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
音乐中的休止部分,以无胜有,隽永含蓄,为后文积聚了无穷的
力量。
7.(2020-2021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2021年5月)
古代诗人常常借助“江”和“月”的组合表达某种人生况味和生
命情愫。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有多处这样的诗句,如


”。
8.(2021年八省新高考考前冲刺系列模拟卷)白居易在

山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句名篇默写专题

山东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句名篇默写专题

名句名篇默写专题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 李煜在《虞美人》中,通过“_____▲____ ,___▲_____”两句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无奈之情。

(2) 《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日观峰以西诸峰,在晨光的照耀下,红白交错,宛若鞠躬致敬。

(3)自然界猿猴的啼叫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诗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17.(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2)绛皓驳色而皆若偻(3)风急天高猿啸哀杜鹃啼血猿哀鸣(6分,每句1分。

错1字该句不得分,第3小题其他答案亦可)山东省日照市2022级高一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屈驾来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主人公怅立船头,徒劳望乡的情状,充满羁旅怀乡的愁绪。

17.(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鸟、鱼作比,表达了对田园生活和自由的向往。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难以入耳。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苏教版2019)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苏教版2019)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含解析)(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专题1~专题3第二单元(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5.难度系数:0.65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l-35.5Fe-56Ba-137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 .公共场所用“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的混合溶液杀菌消毒效果会更好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D .“墨滴无声人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的“墨”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B【解析】A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第一步是将氨气、二氧化碳通入饱和食盐水中,生成的碳酸氢钠由于溶解度较低而以沉淀的形式析出,主要应用了物质的溶解度的差异,A 正确;B .“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 ,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的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气,有毒,不能混用,B 错误;C .传统文化“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描叙了44=Fe+CuSO FeSO +Cu ,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 正确;D .墨滴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 正确;故选B 。

2.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酸性氧化物:NO 、2CO B .同素异形体:石墨、金刚石C .碱:纯碱、一水合氨D .混合物:碘酒、232Na CO 10H O【答案】B【解析】A .NO 为不成盐氧化物,A 错误;B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所以石墨、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B正确;C.纯碱为盐,C错误;D.Na2CO3⋅10H2O为纯净物,D错误;故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菏泽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3.本卷命题范围:苏教版必修一、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酒令是对酒礼的变革、丰富和发展,是佐酒助兴的重要手段,是文化入于酒,更是酒中的文化。

最早的酒令是辅助礼的,后才发展为佐酒助兴、宾主尽欢的方法,甚至成了劝酒、赌酒、逼酒的手段。

最古老的酒令当为投壶,要将特制之矢投入一口广腹大的壸中。

投壶从射礼转化而,盛行于春秋战国,《史记》中载有投壶盛况。

魏晋时,文人雅士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谈老庄,游心翰墨,喜作流觞曲水之举。

择一风雅静僻所在,依次安坐于潺潺曲水边,置酒杯于上流使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嘯吟或援笔,作出诗。

最著名的一次当数永和九年的兰亭修禊,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辛集序》。

这种酒令,虽为罚酒手段,但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而变得不同凡响。

当然在民间亦有简化为只饮酒不作诗的。

南北朝时期,由“流觞曲水”演化而的吟诗应和,流行较盛。

士大夫在酒席上吟诗应和,迟者受罚,已成风气。

唐宋时代是我国游戏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酒令也得以长足发展。

“唐人饮酒必为令为佐欢”。

当时较盛行的是“藏钩”“射覆”等几种。

“藏钩”就是甲方将“钩”或藏于手中或匿于手外,搓成拳状让乙方猜度,猜错罚酒。

“射覆”是先分队,也叫“分曹”,先让一方暗暗覆物于器皿下让另一方猜,射就是猜度之意。

李商隐就曾在诗中写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酒令到明清时代则进入另一个高峰期,其品种更加丰富.举凡世间人物、花木、虫禽、词牌、中药、八卦、骨牌,以及种种风俗、节令、无不入令。

清人俞敦培把酒令分为雅令、通令、筹令。

雅令,是指文人酒令,按内容可分为字令、诗令等多种。

比如字令,因汉字形体结构随意增损离合变化殊多,制成的字令或妙语双关,或双声叠韵,或顶针回环……变化万千,趣味盎然,真正是考较与座者的智慧与敏捷。

心快、眼快、手快、嘴快四者缺一不可。

雅令是文人的“智力竞赛”,虽情趣古雅,但一般人做不,而“通令”不必劳神,几乎人人可为,比如投骰子,划酒拳,全凭运气。

至于筹令,则是雅俗共赏,因是从筒中抽筹行令,故名。

筹上多镌刻诗词、典故,每筹下注明饮酒对象及数量,诙谐幽默,每每令人捧腹。

小说《红楼梦》中就有多处行酒令的描写,妙趣橫生,宴乐无穷。

酒令的形式千变万化,可以即兴创造和自自由选择,几经发展。

这一有趣的艺术形式,已成为中国所特有的酒文化。

1.下列对文中“酒令”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酒令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是文人雅士们智慧的结晶。

B.酒令的产生是出于辅助酒礼的需要,后逐渐成为了佐酒助兴的最佳手段。

C.酒令起初形式单一,直到明清时代进入了发展的高峰,品种变得丰富起。

D.洒令的形式千变万化,可以即兴创造和自由选择,令洒宴妙趣横生,兴味无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晋时,文人雅士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谈老庄,游心翰墨,自然喜行流觞曲水这种酒令。

B.投壶是最古老的酒令,从中同古代“六艺”之一的射礼转化而,在春秋战国时代极为盛行。

C.“唐人饮洒必为令为佐欢”,“藏钩”“分曹”“射覆”就是当时较盛行的洒令,都是以“猜”的形式定胜负,猜错罚酒。

D.酒令是为众人会聚畅饮美酒助兴的,但也可能变成有的人劝酒、赌酒、逼酒的手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人酒令中融人了丰富的语言和义学知识,因此参与者的知识文化水平有助于在行令过程中胜出。

B.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旬“隔座送钩春酒暧,分曹射覆蜡灯红”生动地描写了酒宴上的行令场面。

C.清代有人将酒令分为通令、雅令、筹令,人们可以各依需要自由选择,因而酒令在各个阶层都能盛行。

D.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我们再没见过酒令的出现,酒令文化已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永远消亡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地气陈雪芳父亲打电话,叫他务必赶回。

什么事这么急?要知道后天他就要走马上任当镇长了。

虽然一个小乡镇的镇长算不得什么大官,可好孬也是个当家做主人啊!你看看那些往日不把他当回事的人,如今谄谀媚笑,镇长长镇长短,就差屁股后面长出尾巴了。

想到那些人,他的鼻子忍不住抽冷气。

不过话说回,被人捧着的滋味确实够舒心。

“爸,我过一阵回,这几天忙……”“不行,今天再晚你必须回!”父亲的口气不容抗拒。

回到乡下已是黄昏时间。

乡下变化很大,以前都是村里房屋的格式都是粉墙黛瓦的平房,如今大都变成了气派的小楼,只有自家的三间平房还是安静地趴伏在那里。

屋前的老榆树似乎也苍老了不少,它伸展着的枝桠在风中频频晃动。

老榆树底下一块三尺长的青石板泛着青幽幽柔和的光。

他仿佛又看见了母亲弓着背,在青石板上搓洗一家子的脏衣服,那块青石板因为母亲的不断搓洗摩擦变得越越光滑细腻了。

“儿啊,你回啦!”母亲瘦小的身影急急向他走,“你爸在屋里等你呢!”“妈,到底什么事这么着急?”父亲端端正正坐在堂屋里吧嗒吧嗒抽旱烟,看见他,啪啪在脚底下磕着烟灰说:“回了?”“嗯,爸啥事那么急?”父亲没说话而是指了指垂着门帘的厢房,那间房以前是他的卧室。

他满腹狐疑地撩开门帘,只见房里放着一只长五尺,宽三尺的木桶。

这不是自己曾经用过很多年的澡盆吗?父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爸,有什么事,您就说吧。

”“洗澡。

”“洗澡?您那么急让我赶回就是为了让我洗澡?”他有点哭笑不得了。

“怎么?让你洗澡错了?锅里你妈已经把水烧好了,自己弄去。

”“爸,淋浴房浴缸我家里都有,我天天都洗澡的,身上不脏。

要是没别的事情,我就回了,事情挺多,过了这阵我专程回。

”说完转身往外。

虽然耐着性子,语气免不了有些怨气,说实话他是真生气了,要是平常也就算了,这几天他很多事情要处理。

为了赶回,还推掉了重要的饭局。

“你给我站住!”父亲一声大喝,站了起。

“今天这澡你非洗不可!”说着父亲一瘸一拐走到锅边,把水舀进了边上的桶里。

“爸,我自己。

”他知道父亲的倔脾气又上了,只能先顺着他。

水温刚好,袅袅热气伴着木质的特有的香味蒸腾进他每一个毛孔。

舒坦啊!他闭着眼睛沉醉了。

一路的疲惫烦杂,多日灌满脑子的阿谀奉承也被驱逐得无影无踪。

“舒服吗?”外面传父亲的问话。

“舒服。

”“和你家里的高级货比呢?”“这个……似乎更舒服。

”“你看这老房,住着多舒服啊。

你用的这个洗澡盆是我当年用杉树木制成的,杉树是好树呀!扎根深,旁枝少,笔直向上。

再说说你泡澡的水,这水是我们院子里的老井里的水。

你还记得吗?那年大旱,所有井都干涸了,只有我们家的这口井每天都会冒出清清的井水,硬是让全村人挨过了那个旱季。

村人都说是因为老井接着地气,所以井水非但常年不干,还清澈甘甜……”“爸,我明白了。

”洗过澡的他精神饱满地站在父亲的面前,看到儿子清澈的眼神,父亲欣慰地点了点头。

此后,他的官越做越大,但是不管多忙他还是会抽空回乡下泡澡。

直到退休,记者采访他的时候问:“是什么力量让您一直保持清醒,终身廉洁自好呢?”他悠然答道:“地气。

”“地气?”记者一头雾水,他却笑了,如晚霞般绚烂。

记者一头雾水,他却笑了,如晚霞般绚烂。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那些往日不把“他”当回事的人如今谄谀媚笑,“他”很不屑这些人的作为,但也很享受被人捧着的感觉。

B.小说插叙母亲在光滑的青石板上躬背洗衣这一细节,交待了母亲天长日久的辛勤劳作,具有传统的生活气息。

C.父亲见面第一句话只有“回了”简单的三个字,显示了父亲对儿子的不满,更显出父亲居高临下的威严。

D.“你家里的高级货”这一人物语言既是父子之间亲密无间的揶揄,同时又为下文父亲说出关于“地气”的话作铺垫。

5.小说第2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6.文中的“地气”有何深刻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秋瑾的孤独蒋勋如果你看过秋瑾的照片,你一定也会觉得:怎么那么美?而且你注意一下,她的美是超越性别的,很少有人的美可以超越性别。

其实秋瑾自一个保守的大家庭,他的父亲做官,替女儿选了一个当官的夫婿,他们结了婚,夫妻感情也很好。

有人猜测秋瑾是婚姻不幸福才会去革命,其实不然,革命者往往是受到最多的宠爱,当他感觉到要与人分享这份宠爱时,他的梦想就出现了。

其实她还有孩子,一家和乐美满。

在一个女子要缠足、丈夫可以纳妾的社会里,一个丈夫为了成全妻子的好学,愿意拿出一笔钱送妻子去日本留学,相信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丈夫。

然而,秋瑾到了日本之后,视野打开了,不再是一个旧社会里封闭的女人,她认识了徐锡麟、陈天华等优秀的留学生,经常聚会喝酒、聊新的知识,并且一起加入了同盟会。

在当时,同盟会是一个非法组织,加入者都抱着被杀头的准备,唯有充满梦想的人才会参加。

秋瑾到日本之后,意识到东方的女性受到极度的压抑,被当做弱者,因此她的革命不只是政治的革命,更大的一部分是她对女权革命的觉醒与伸张。

秋瑾在日本学武士刀、练剑,所以会拍下那么一张照片,象征女性的解放。

一个可以容纳解放女性的男性团体,也必定是开放的。

可见,徐锡麟、陈天华等人都是优秀的男性,而秋瑾的丈夫也绝不是坏人。

不过,秋瑾觉察到自己与丈夫在思想上已经分道扬镳,她无法再回到那个保守的社会里,所以她为自己的生命做了勇敢的抉择,向丈夫提出离婚。

秋瑾的孤独不仅在当时,甚至在今日,都鲜有人能理解。

幸运的是,秋瑾还有一群可爱的朋友。

这些与她把酒言欢的留学生,知道秋瑾很喜欢一把剑,便凑钱买下送她。

当他们在小酒馆里把剑送给秋瑾时,她当场舞了一回。

我不知道那张持剑穿和服的相片是否为彼时所摄,但在秋瑾的诗中记录了此事,她说:千金不惜买宝刀。

原那把剑所费不赀,耗尽千金,以至于一群人喝酒喝到最后付不起酒钱,于是秋瑾不惜把身上的皮大衣当了,要和朋友们喝得痛快,诗的下一句便是:“貂裘换酒也堪豪”。

后,这群留学生回到中国,潜伏在民间,伺机而动,随时准备革命。

心思缜密的秋瑾,不但有激情,而且有理性,可谓当时回国革命者中最成功的一个。

然而,很少有人想到,离婚以后的秋瑾要面对生命里巨大的孤独感。

相信她和徐锡麟之间的感情是革命,也是爱情。

所以当徐锡麟冲动起义,因为没有详密的规划而失败被逮捕,并惨遭清朝官员恩铭将胸膛剖开,活活地掏出心肝祭奠时,秋瑾失声痛哭。

有人劝她暂避他地,并为她联系了上海租界安身的地方,她都拒绝了。

她不食不语,写下了一首绝命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痛同胞之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

”安庆起义的失败,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区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形势十分危急,她决心做中国妇女界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坚决留在大通学堂与前包围的清军作殊死战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