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梁能不能作为结构第一层输入 pkpm 模型计算【VIP专享】

基础地梁能不能作为结构第一层输入 pkpm 模型计算【VIP专享】
基础地梁能不能作为结构第一层输入 pkpm 模型计算【VIP专享】

基础地梁能不能作为结构第一层输入 pkpm 模型计算 关于建筑工程中的桩基础

问一下:

1、平时说的“桩基础”就是现场看到得“人工挖孔桩”吗?(圆形砖砌体砌筑的)。是不是?

2、还有“拉梁和联系梁”就是人工挖孔桩之间的“地梁”吗?

3、墩基础又是什么样的基础呢? 最佳答案

桩基础有很多,你说的人工挖孔桩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预置方装 预制管桩 沉管灌注桩 等等 这些都是桩基础!

用砌体砌筑的是砖基础!!砖基础和桩基础是有区别的!!砖基础属于浅基础,而桩基础是深基础!两者差别很大!砖基础通常是在基础梁上方砌的墙,也叫地下连续墙,因为在地下,承重有基础的特性,所以把它当基础看待,还有就是农村没有其他基础,直接用砖砌在地基上,这些才是砖基础 连系梁的话,是为了增加整体性的!防止不均匀沉降和局部墙体拉裂而设置的,通常用的是经验,不参与结构内力计算的!

拉梁有自己的定义,拉梁是在独立基础里的,链接相邻两个独立基础的梁叫拉梁,作用也是为了防止不均匀沉降,增加整体性的!个人认为连系梁也是拉梁的范畴! 墩基础也就是很大很大的基础,打个比方,很多跟桩布置很近,通常直接挖个大坑,然后用混凝土把这些桩都浇注在一个整体里,因为体积比较大,象墩一样,就成为墩基础!土建工程里不常见到墩基础,一般是道路桥梁或者超高层建筑才有! 大家好我是一个新入行的结构设计者使用的是 pkpm 结构设计程序.一般设计基础地梁我们采用反算法计算在使用 pkpm 计算中我想将基础地梁作为标准层第一层输入模型一起计算不知道应注意什么特此请教各位同仁鄙人认为是不是可以将地梁两端设定为铰接第一层高度设为地梁梁高即可符合要求 先回答你的问题,地基梁不能作为一层结构层输入,不管你用什么软件。基础梁顶面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下部与地基直接接触,其受力状态完全不同于上部结构,应按弹性地基梁进行分析。你要好好看看有关的书,先把概念搞清楚再说,PKPM 仅仅是个工具而已,作为结构设计者概念不清可要吃大亏的! 我的看法和以上这位仁兄不一样,地基梁以上的土体大部分是回填的, 那么基础梁在结构受力上应是承受梁上砌体荷载、下部土体对梁身的反力很小, 我个人意见是只要考虑其对上部荷载的承受能力,并认为它还起了个连系作用。不知是否正确,请各位多多交流。

地基梁是指基础拉梁,像柱下独立基础之间的梁, 与基础地梁是完全不同的,基础拉梁的计算方法据本人了解不太统一, 一种方法是取 1/10 的柱轴力作为拉力计算拉梁配筋,同时满足一层隔墙的承重要求;另一种是将基础拉梁作为一层计算,按楼板开洞计算。 那基础梁用电算应怎样算??不可能一个个手算吧?现在工程的时间这么短! 我做的工程一般都都基础梁当一个标准层输入算的!我们这里的一级注师也是这样做的! !而且基础梁也起到一个抗弯的做用,假如真的用手算,岂不是要算一整天???毕竟也属框架嘛!也需刚度分配嘛! 我认为取 1/10 的柱轴力作为拉力计算拉梁配筋就可以了 我们的做法跟各位仁兄基本相同!先按一个标准层上加墙体的线荷载在 PKPM 上计算,然后再按 1/10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柱底轴力作为拉力计算校核。 7 楼的老兄,要是全部都要按 1/10 柱底轴力作为拉力计算校核的话,高层的不说,就是做 6-7 层左右的框架,天然基础的话,那基础梁就要不取得好大,要不就是超筋???、 现在设计时间都很紧!我一般都是做为一个标准层输,考虑一层线荷载,注意层高,有时可箍筋不加密! 路过看过了,多谢各位前辈 现实中,我们院的几个结构的做法就是按一个标准层输入的。 至少,我看的。比如我有个柱下独立基础的工程他们就是叫我要这样做的。这里是计算出来的是地梁的配筋而已。

独立基础的配筋我则是在 Morgain 的下面计算出来的。 我也有使用过 tssd 计算过,后来放弃了。 对于不同意按标准层输入的几位先辈, 我认为,没种做法都是有他的适用条件的。用楼住的方法,适用的条件是什么? 我门这里都是这样做的。 而我本人的看了点书。认为是: 拉梁的计算按下面的两种方法之一算 1、取相连的柱轴力 F 较大者的 10作为拉梁的轴心拉力,按轴心受拉进行计算。拉梁的配筋应上下相同,个不宜小于 2 D14 的,箍筋 8200 2、以拉梁平衡柱下的弯矩,柱的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拉梁的钢筋全部拉通,支座的负钢筋要有 1/2 拉通。

如果拉梁的承受隔墙等其他何在的时候, 则应将竖向的何在产生的内力与上面的两种方法之一的计算的结果相加配筋! 我的一点疑问 lbm2001 和 liufengvv 你们既然不同意,就说说你们的做法吧。请别简单说就是“手算拉“ 说说你们在什么基础上,地梁是怎么分析的,梁满足上面的那些何载的受力要求,配筋是取大,或是取叠加。请指教吧。 十楼的老兄你可能是个急脾气, 先把问题看清楚了再发言。地基梁如果指与条形基础结合在一起的基础梁,应按弹性地基梁计算;如果是基础拉梁,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计算模型,以柱下独立基础为例:如果基础拉梁顶面与独立基础顶面在同一标高,则不能按一层输入,可近似取柱最大轴力的 1/10 作为基础拉梁的轴力,按轴心受拉构件计算;如果基础拉梁在首层标高处,与基础顶面有一定的距离,可以按一层计算,首层底面宜做成刚性地面。虽然我没有推荐用手算,但作结构设计要是不会用一些手算作为必要的补充,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结构师(别误解,你的手算能力一定很高) 。

看来这个问题争论的很激烈阿 我前面就问了这样的一个帖子 我的做法是:全部按简支!上下部钢筋取相同值!很简单!全是简直梁 我一直存在这样的疑问,到底这样可不可以啊? 这问题提的太好了,我也有这样的疑问? 我们这里搞结构设计,也是这么做的。 我们对这种情况好像是按一层来输, 因为毕竟多层还好说,因为无论风荷载还是地震效应对算完的结果影响的好像不是很大, 但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建高层不带地下室的模,把一层地面的地梁当层一层来输,楼板按开大洞考虑,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计算结果,我觉得和实际受力出入会很大。在这一点上,一定要谨慎为妙。

我还有一个问题,基础梁顶(桩基础)在规范上一般与承台面平,但实际上施工队很难做到这一点,基础梁实际上都是放在承台面上的, 那么与承台面平和放在承台面上的算法有什么区别吗? 还有有些柱与基础梁连的有些没有,层高就有所区别了,又怎样来对待这个问题呢? 肯定不能了,下部结构的变形很复杂 基础地梁能不能作为结构第一层输入 pkpm 模型计算 ,主要看竖向构件的嵌固端为何基础。对于独立基础,由于基础地梁常设在 0.000 处,而此处又不能完全嵌固,基础地梁作为结构第一层输入 pkpm 模型计算。 我也认为不可以,那样一层柱的计算高度难以确定! 那请问你们都怎么算的呢?手算吗? 广东这边有个结构计算软件--广厦 CAD 结构设计软件,它里面介绍了一种计算地梁的方法就是把地梁层作为一个标准层来输入, 这可能与广东这边的施工做法有关,他们一般是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把地梁放到正负零下去一点,好处是防 基础连梁要作为一层输入 地圈梁不要 不能,基础

梁承受的是负弯矩力, 上边框架梁是正弯矩力,而且基础考虑许多内力组合,与框架梁组合不一样 小生看了各位的讨论,越来越模糊了。 本人认为:无伦作为拉梁还是地基梁这只不过是概念问题, (也许是 pkpm 中对概念定义的太死, , 以至我们本来很清晰的头脑变得模糊起来) 实际当中可以按实际情况不同计算。本人是新手,是第一次用 pkpm ,我是这样处理的:如果是基础梁梁底标高较低,或置于土质较硬的土上,就按地基梁考虑;当梁面标高为 0.000 时作拉梁考虑(另作结构层,仅算基础梁)。当然二者配筋会有较大差别。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还请各位前辈指教! ! 同意! 独立基础,我是按 0 厚板考虑的 基础连系梁的受力特征 与框架梁的受力性能不大一样 所以 我认为 不应该把它作为框架梁输入; 不知道各位仁兄所提的 按最大轴力的 1/10 按受拉构件计算有什么根据??? 基础拉梁的受力性能应该就是和框架梁一样吧 当基础拉梁的梁底位置不在持力层时应该可以按照框架梁来算 我不知道 按最大轴力的 1/10 按受拉构件计算有什么根据???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 就是 2 种算法 对于一层柱的计算结构区别很大把低于 0.000 一点的基础拉梁作为一个结构标准层来的算的话 一层的柱配筋比不做为一个结构标准层来算的计算结果大很多;主要是柱子计算长度系数区别很大 我是当标准层输入,加墙线荷载 比弹性基础梁配筋要大,但安全,我是这样,如果有否,欢迎同仁提出 那要是按第一层建模,该输入第一层的高度为梁高吗?我有一次把 拉梁按一层模型输入 算出的柱子的配筋 比去掉那层的配筋要小 所以以后就不敢按一层输入了 只是两种方法互相校核 买一本陈青来的,平法设计与施工那本书,里面就讲到了地下框架梁,完全可以按一层输的,关键是看你的做法。包括新的平法 06G101-6 上也有这种提法,所以应该是可以做的。

关于框架拉梁的问题, 的确捆饶了我好久前天买了一本书lt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释疑及工程实例gt--------------张维斌主编这里就讲到了框架拉梁的问题现将有关内容写下:当多层框架没有地下室的时候,大体有如下三种计算方法:1、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框架结构底层层高为从基础顶到一层楼面顶的高度。2、当为柱下独立基础时,若基础埋置深度比较深时,为了减少底层柱子的计算高度和底层位移,可以在正负 0.000 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拉梁,此时,可以将从基础顶到拉梁顶算为一层,拉梁顶到一层楼面顶算一层。即,将原来结构加多一层计算。此时,拉梁按照框架梁设计。(本人注:本人认为,此时拉梁上下钢筋拉通,即即使是面筋也不要截断,因为,房屋下沉会导致拉梁上部受拉。 )3、可以将基础作成高杯口基础,满足杯壁厚度要求,则,底层层高从基础顶算起。4、当为柱下独立基础时,若基础埋置深度比较浅时,建议将拉梁放在基础顶面,拉梁按照轴心受力构件设计,独立基础按照中心受压设计。 按照一层模型输入时,底层的层高降低,这样底层地震作用的弯矩就减小,导致底层柱子的弯矩减小, 这样竹子的配筋就比不按照一层输入时的配筋小,我试过 至少小一个级别,而且梁的配筋也小, 他的实际受力情况到底更接近哪种模型 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为了安全第一 最好不要按照一层模型输 如果你单纯就看地基梁的配筋 可以那么计算的但是要看上部结构 梁 与柱子的配筋不可以那样计算建议弄 2 个模型 有地基梁的不要当计算书交到审图所 把没把地基梁当一层算的交上去 我一直存在这样的疑问,到底这样可不可以啊? PKPM 梁间荷载输入时是否计入自重?为什么我在输入荷载后,在后面的荷载图上,只有梯形荷载和外加的均布荷 不计入自重。梯形是板荷载。荷载图上只显示外加荷载自重除外。

PKPM 柱下独立基础拉梁的设置原则?求解 独基拉梁是用来平衡基础的不均匀深降的,在独基纵横两个方向上拉通,截面高度取柱中心的 1/12-1/20,按轴心受拉构件配筋,上下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筋相同,所受轴力按所连接两根柱的轴力校大值的 1/10。 砖混计算,pkpm 基础计算中,

在荷载输入中有一条是否选择无基础柱,点了截面较大,是否需要设置呢? 问题补充: 理解错了我的意思,JCCAD 中有一条是否选取无基础柱,选了就把柱力传到墙上了,基础会变大点,这个选取是否有必要? 最佳答案 你好,一般都是要选上的,因为砖混里一般不考虑 GZ 的受力(一楼说到了这点),承重部件是砌体墙,GZ 是不需要再单独设独基的,反正我从来是不设的,希望对你的理解有帮助。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关键在于你对其受力体系的理解和设计思想。 PKPM 砖混结构建模时,圈梁、构造柱需不需要输入? 如果需要输入,请问在哪里输入? 最佳答案 圈梁不需要 构造柱需要 在 PMCAD 里的楼层布置中的柱子输入 我想提醒大家,拉梁跟地基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拉梁一般在建模的时候在 JC 里按照上部构件输入,主要用于当地基土不均匀,有软弱土层时,对柱子有个拉接作用,可以按照构造考虑;北京 8 度抗震,一般地基比较好的情况下,三层以下的框架可以不设置拉梁,仅在周圈边柱进行拉接,可以用来承重上部墙体或者构造柱; 当基础埋深较深时,建模时底层柱计算长度较大,很不容易计算过去,这时我们可以在近地面处设置地基梁,按照一层输入,柱子与基础连接处仍然按照固接考虑,地基梁可以分担一部分弯矩,就不是单纯的构造了;当然也可以把柱与基础的连接设置为铰接,这样计算基础时就是轴心受压了,这时地基梁就要完全承担柱弯矩,比较难控制,所以拉梁与地基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慎重考虑。 地基梁要大,梁高一般做 1/6,因为要承担基底反力,梁底必须在持力层,相当于承担上部所有层的荷载,小了做不下来。 拉梁不是地基梁,仅仅是在地面以下的梁而已。拉梁一般只需要 1/121/15,它不承担基底反力,也不需要在持力层,因为它仅需要承担首层的荷载或不承担荷载仅做构造设置,所以不需要那么大。不过通常大家口中所说的这两种东西都分得不是很清楚。 地梁为跨度的 1/15 有些不太合适地梁高度为跨度的 1/10 为宜因为地梁不仅支撑墙体连接承台或基础还有个作用就是沉降协调所以地梁的刚度不宜太小.一般来说做到跨度的1/10地梁上下 3D22 都能满足要求除非其上有很高的墙体.我们院的一般把地梁建一个标准层楼板为 0其上输入墙体荷载层高算 1000这样 pkpm 生成的柱底反力就不用再人为去增加一层墙体荷载了. 1.框架结构设计中基础梁当作一个结构层输入建模,主要是起拉结作用和承受首层的填充墙荷载,所以和一般的框架梁没什么区别; 2.条形基础才当作弹性地基梁进行计算。

对于地基梁的建摸还有点困惑,既然要承受基低反力,在建摸时把地梁当一层来输入,这样以来基底的反力怎么导在地梁上呢? PKPM 里的拉梁是和柱铰接的吗?如是, 那柱就不再存在短柱的说法了,是这样的吗? 框架结构设计中基础梁当作一个结构层输入建模,主要是起拉结作用和承受首层的填充墙荷载,所以和一般的框架梁没什么区别; 如果梁顶标高正好和承台或基础顶齐,那么建模时这层梁的层高输入多少? 我想首先我们应该分清概念:地基梁、基础梁、拉梁是不一样的。 地基梁:是一种基础形式。如独立柱基比较大时,且柱距比较密时,独基可能碰撞在一起,而把独基连起来的就形成了地基梁。 基础上还应有一层梁,这层梁的主要作用是承担首层的墙等荷载。 如果这层梁参与整体计算并分担了底层柱传给基础的弯矩的话。那它就是基础梁。这时独立柱基础的计算可不考虑柱传来的弯矩。 如果这层梁仅考虑承担首层的墙等荷载,并不分担底层柱传给基础的弯矩。或只有拉结基础的作用(这时梁以受拉状态为主)那它就是拉梁。拉梁不参与上部结构整体计算。所以也不分担底层柱传给基础的弯矩。这时独立柱基础的计算就要考虑底层柱传给基础的弯矩了。 一般我都是基础梁(其实是拉梁。只是大家都那么叫)与上部结构分开建,自己另建一层只输入底层的荷载就行了。 有什么错误之处。请大家指正。 桩基础上面做独立承台中的独立承台是不是类似于独立基础,而桩基础中的承台梁类似于独立基础上的基础梁 请帮我区分一下,承台梁,基础梁,基础连梁的区别----最好在图片上帮我区分,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标注一下。 最佳答案 你的理解没错,事实上就是这样的。 独立基础之间的梁应该叫基础连梁。这种梁是不受地基反力的,主要作用是平衡基础部位的弯矩,提高基础的整体性,也用来搁置 1 层的墙体。 独立承台之间的梁也是基础连梁,承台梁是另一种习惯称呼,其实是一回事。 而基础梁则是承担地基反力的,受力通常都很大。基础梁见于条形基础和筏板基础。 工程情况: 人工挖孔桩,无承台,人工挖孔桩之间用梁连接,梁顶标高和桩顶标高一样。 请问:连接挖孔桩的梁,叫做什么梁?应套用 101 图集中的哪种梁的配筋 大师 基础部分的梁可以是地梁或者基础梁都可以 对于柱下单桩或双桩基础,一般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请问在 PKPM 中如何建立模型,并且确定荷载组合? 最佳答案 我觉得 那个柱子底部弯矩很小 所以增加拉梁的这个措施可以理解为构造保证就如同构造柱是为了抗震和保证整体稳定 就算你不加也不见得有事 不过设计都是考虑的最不利设计条件 祝你好运 单柱单桩基础中柱与柱间的底部拉梁如何计算? 各位朋友,我从事设计时间不长,经验很少,现正设计一框架结构,准备采用 单柱单桩(人工挖孔桩)基础,但不知柱与柱间底部拉梁如何计算,该梁都应考虑那些荷载和不利因素的影响,<规范>上有无这方面的规定 最简单的,柱脚弯矩由地梁承担确定梁截面。 拉梁为能承受地震时产生的水平力,大约按上部传至柱脚轴力的 1/10 考虑抗拉,拉梁的构造要求在桩基规范及抗震构造手册中有详细介绍。 柱截面的要求可能和桩的截面有点关系,在抗震构造手册里见过的。 拉梁实际上就是一个拉压构件抵抗承台之间的水平力截面算够即可.如果梁与承台顶齐还要考虑弯矩的作用. 柱底拉梁一般按峒峒兄所说的轴拉构件计算,目的是增加基础整体性,减小不均匀沉降,但在单柱单桩时,还要担负起承担柱底弯矩的任务,因为通常假定桩不承担弯矩,单桩又不能象多桩一样提供偏心反力来抵抗弯矩, 因此单桩拉梁应是二者配筋的叠加且刚度宜取的大一些 建议再增加墙体荷载的作用,同时考虑撞见沉降差的影响。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PKPM V4软件说明书-平面框架设计软件 PK

目录 目录 第一篇用户手册 (1) 前言 (1) 第一章 PK数据交互输入和计算 (3) 第一节概述 (3) 第二节网格生成与快速建模 (6) 一、门式刚架快速建模 (7) 二、钢桁架快速建模 (11) 三、钢框架快速建模 (12) 四、分隔线段 (12) 第三节截面定义与杆件布置 (12) 一、截面定义 (12) 二、杆件布置 (14) 第四节铰接构件与计算长度 (15) 一、铰接构件 (15) 二、计算长度 (15) 第五节荷载输入 (17) 一、活荷载自动布置 (17) 二、风荷载自动布置 (18) 三、吊车荷载布置 (19) 四、互斥活载 (22) 第六节构件修改 (23) 第七节支座修改 (27) 第八节附加重量与基础布置 (29) 第九节分析与设计参数定义 (29) 一、结构类型参数 (30) 二、总信息参数 (32) 三、地震计算参数 (33) 四、荷载分项及组合系数 (35) 五、活荷载不利布置 (36) I

目录 第十节二维结构计算 (38) 第二章二维分析结果说明 (39) 第一节分析结果的图形输出 (39) 一、配筋包络和钢结构应力图 (40) 二、内力包络图 (42) 三、恒载内力图 (43) 四、活载内力包络图 (43) 五、风载弯矩图 (43) 六、地震作用弯矩图 (43) 七、钢材料梁挠度图 (43) 八、节点位移图 (46) 第二节分析结果的文本输出 (47) 一、计算结果文件PK11.out (47) 二、基础计算文件JCdata.out (58) 三、计算长度信息MemberInfo.out (62) 四、超限信息文件Stscpj.out (64) 第三章 PK施工图设计 (67) 第一节框架绘图 (67) 一、参数修改 (67) 二、修改钢筋 (75) 三、相关计算 (85) 四、施工图 (87) 第二节排架柱绘图 (90) 一、吊装验算 (90) 二、修改牛腿 (90) 三、修改钢筋 (92) 四、施工图 (92) 五、说明 (92) 第三节连续梁绘图 (94) 第四节绘梁、柱施工图 (95) 一、绘梁施工图 (95) II

最新最全PKPM钢结构计算

PKPM做钢结构的经验集萃 1、优化设计并非是把别人的设计拿过来,按照原设计思路死扣用钢量(俗称“蚊子腿上剔 精肉”),因为这样通常大幅度降低了原设计的安全度,“荷载优化”是选取适当的荷载,应当兼顾业主对结构小幅改动的可能性,比如吊挂灯具、功能分区重新布局。把恒载取得很小,用钢量没有减小太多,功能限制则限制太死。优化首先考虑变化方案,简化结构传力模式和传力途径,做到大处节省,具体到杆件节点则要放宽。如果原结构各部件安全储备相差严重时,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安全储备标准来调整各构件型号,该加大的加大,该减小的减小。结构安全是整体安全,个别杆件强大没啥用。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5.0.6条:检测单位鉴定达不到要 求时,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为满足安全时可以验收。一级建造师《项目管理》中讲:检测单位鉴定达不到要求时,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为满足安全时可以验收。对未达要求的行为承担“违约责任”。 3、网架焊接球如果采用压制钢板制作,钢板厚度公差接近±2.5mm,《强规》规定偏差不 大于13%和1.5mm。怎么办呢?制作时可以把钢板加厚1mm就可以避质检找麻烦了。 4、设置20吨以上的吊车的厂房在国内不允许按《门式刚架规程》设计,主要在于国内吊 车梁安装偏差和吊车轨道安装偏差造成卡规,使水平力增加4-5倍,导致厂房剧烈晃动,没法正常使用。总之,任何先进的设计方法都无法超越实际施工水平来实现,要求符合国情(或者“公司加工实力”)。比如对20吨驾操吊车的门架按美国规范控制柱头位移为H/240(国内H/400),晃动得没人愿意驾操,省那一点点钢材和厂房适用性相比就显“设计扣到家”有多么可笑了。 5、什么样的维护系统需要考虑阵风系数?(1)、对脆性材料。如玻璃幕墙,必须采用阵风 系数。(2)、对阵风作用下,对荷载临时提高能够承受的钢材等,不需要考虑阵风系数。 (3)、不该考虑阵风系数的维护系统考虑了阵风系数,安全度比主结构高出一倍,不利于主体安全。 6、挠度有三种:(1)、与安全有关的控制标准。(2)、反映安装质量的控制标准。(3)、外 形美观的控制标准。比如,单层网壳仅仅计算稳定性缺陷考虑1/300,挠度大了影响结构安全。但对双层网壳仅是对施工质量的控制。 7、《网架规程》中:“温度应力计算”仅限于四边支撑网架。 8、生物界的工程原则就是我们追求的工程设计原则:(1)、节省。用最少消耗达到最大效 果。(2)、安全。做可以超载性生物体(建筑物),即使部分损坏也不危及整体生存。(3)、简单快捷。 9、网架、网壳计算风载不大时,永久荷载占总荷载50%以内时,不需要按“1.35*恒载” 考虑。 10、网架活载取值不要小于0.5KN/M2.。 11、如果附加荷载超过25Kg/M2,应当考虑檩条上是否有集中荷载按集中荷载计算。 12、中国的《荷载规范》对风载的规定和美国规范比较:美国规范,向上的风吸力大些, 两端水平风力大,中间风力小。《门式钢架规程》侧移近似计算方法只适合初步估算,正式的侧移计算应用弹性整体计算方法。 13、门式钢架风载取值,对风载《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定:L/H≤4时 应该用《荷载规程》;L/H>4时应该按门式钢架规程。 14、开敞式:指的是开口面积≥80%的墙面面积。部分封闭式:A、开口集中在一墙面 上。B、该墙面洞口面积大于其他墙面洞口面积之和。C、开口面大于本墙面5%。D、不均匀的大开口,内部风压加大为+0.6、-0.3(不再是±0.2)。

PKPM结构计算书

1工程概况 1.1 结构设计条件 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1.1.1 气象条件 基本风压0.35 KN/m2,基本雪压0.35KN/m2,地面粗糙程度为C类,全年主导风向北偏南。 1.1.2 抗震设防 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II类场地。 1.1.3 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地形平坦,地质总体状况为上覆盖新生界(代)2第四系,下伏太古界(代)。勘测期间,勘测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土层及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1。 表1.1 土层及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1.2 工程设计概况 工程设计概况见表1.2。 表1.2 工程概况

表1.2(续) 注:结构高度指室外地坪至檐口或大屋面(斜屋面至屋面中间高)

1.3 设计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GB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4 可变荷载标准值选用(kN/㎡) 可变荷载标准值选用见表1.3。 表1.3 可变荷载标准值选用 1.5 上部永久荷载标准值及构件计算 1.5.1 楼面荷载 1. 首层 卧室、起居室、书房: 150厚砼板 3.75kN/m2 板面装修荷载 1.0kN/m2 板底粉刷或吊顶 0.50kN/m2 恒载合计 5.25kN/m2厨房、普通卫生间: 150厚砼板 3.75kN/m2 板面装修荷载 1.1kN/m2

2010PKPM使用说明书

此资料提供给对PKPM感兴趣的同仁的入门,精通PKPM的仅供参考 PMCAD使用说明 一、人机交互方式输入 本章执行PMCAD的主菜单A、人机交互方式输入各层平面数据 1. 特点 本程序采用屏幕交互式进行数据输入,具有直观、易学,不易出错和修改方便等特点。PMCAD 系统的数据主要有两类:其一是几何数据,对于斜交平面或不规则平面,描述几何数据是十分繁重的工作,为此本程序提供了一套可以精确定位的做图工具和多种直观便捷的布置方法;其二是数字信息,本程序大量采用提供常用参考值隐含列表方式,允许用户进行选择、修改,使数值输入的效率大大提高。对于各种信息的输入结果可以随意修改、增删,并立即以图形方式显现出来。使用户不必填写一个字符的数据文件,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十分友好的界面。 由于该程序采用本专题自行开发的图形支持系统,具有下拉菜单、弹出菜单等目前最流行的界面风格,图形快捷清晰、色彩鲜明悦目、中文提示一目了然、支持各类显示屏。 2. 如何开始交互输入数据 在运行程序之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1) 熟知各功能键的定义 (2) 为交互输入程序准备配置文件。配置文件各为WORK.CFG,在PM程序所在子目录中可以找到该文件的样本,用户需将其拷入用户当前的工作目录中,并根据工程的规模修改其中的“Width”值和“Height”值,它们的含意是屏幕显示区域所代表的工程的实际距离。其它项目一般不必修改。 (3) 从PMCAD主菜单进入交互式数据输入程序,程序将显示出下列菜单: 对于新建文件,用户应依次执行各菜单项;对于旧文件,用户可根据需要直接进入某项菜单。完成后切勿忘记保存文件,否则输入的数据将部分或全部放弃。 (4) 程序所输的尺寸单位全部为毫米(mm)。 3. 各结构标准层的描述过程 本程序对于建筑物的描述是通过建立其定位轴线,相互交织形成网格和节点,再在网格和节点上布置构件形成标准层的平面布局,各标准层配以不同的层高、荷载形成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布局,完成建筑结构的整体描述。具体步骤正如进入程序时所出现的菜单次序一样: 第1步:“轴线输入” 是利用作图工具绘制建筑物整体的平面定位轴线。这些轴线可以是与墙、梁等长的线段,也可以是一整条建筑轴线。 可为各标准层定义不同的轴线,即各层可有不同的轴线网格,拷贝某一标准层后,其轴线和构件布置同时被拷贝,用户可对某层轴线单独修改。 第2步:“网点生成” 是程序自动将绘制的定位轴线分割为网格和节点。凡是轴线相交处都会产生一个节点,轴线线段的起止点也做为节点。这里用户可对程序自动分割所产生的网格和节点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审核和测试。网格确定后即可以给轴线命名。 第3步:“构件定义” 是用于定义全楼所用到的全部柱、梁、墙、墙上洞口及斜杆支撑的截面尺寸,以备下一步骤使用。 第4步:“楼层定义” 是依照从下至上的次序进行各个结构标准层平面布置。凡是结构布置相同的相邻楼层都应视为同一标准层,只需输入一次。由于定位轴线和网点业已形成,布置构件时只需简单地指出

PKPM-SAUSAGE常见问题解答介绍

PKPM-SAUSAGE常见问题解答 目录 PKPM-SAUSAGE常见问题解答 -------------------------------------------------------------------------------------------- 1 1安装问题-------------------------------------------------------------------------------------------------------------------- 3 1.1 问题:如何安装单机版? ------------------------------------------------------------------------------------ 3 1.2 问题:SAUSAGE软件对电脑的软件和硬件配置有何要求?-------------------------------------- 3 1.3 问题:为使用软件,单位准备配置电脑,能否给推荐一下? ---------------------------------- 3 1.4 问题:运行程序时,提示“请插入PKPM加密锁:SAUSAGE锁” ---------------------------- 4 1.5 问题:简单算例但运行失败,是何原因? ------------------------------------------------------------- 4 2导入问题-------------------------------------------------------------------------------------------------------------------- 4 2.1 问题:SAUSAGE中梁、柱、墙、楼板的钢筋如何得来的? --------------------------------------- 4 2.2 问题:导入SATWE数据时,梁、板及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需要重新定义吗?------------ 4 2.3 问题:如何在前处理中直接打开SSF文件?------------------------------------------------------------ 5 2.4 问题:如何直接修改SSF文件的点坐标? --------------------------------------------------------------- 5 2.5 问题:导入SSG后,梁柱等构件的配筋量如何查看?---------------------------------------------- 5 2.6 问题:剪力墙中钢筋如何布置? ---------------------------------------------------------------------------- 5 2.7 问题:程序会自动读取楼板钢筋为HPB300,但常规设计都是采用HRB400,需要导入后 对参数进行修改,如何能自动导入楼板钢筋等级为HRB400。 ---------------------------------------- 6 2.8 问题:目前程序必须接力最新版本的SATWE数据吗? --------------------------------------------- 7 2.9 问题:采用其他软件(如ETABS)建立的模型,导入SAUSAGE数据是否会丢失? ---- 7 2.10 问题:所有读入的构件截面和配筋率,是否进行了归并?-------------------------------------- 7 2.11 问题:做钢-砼混合结构时经常采用PMSAP,SAUSAGE有与PMSAP的接口吗? -------- 7 2.12 问题:目前SAUSAGE不支持的截面有哪些?--------------------------------------------------------- 7 2.13 问题:接力数据时提示“TXDATA Microsoft基础类应用程序已停止工作”,是何原因? 7 2.14 导入模型后,竖向构件全部丢失,是何原因? ------------------------------------------------------ 8 2.15 问题:SSG数据文件中包含了构件配筋和网格划分吗?------------------------------------------ 9 2.16 问题:两片相连剪力墙,导入后表现为脱开状态,如何解决? ------------------------------- 9 2.17 问题:PKPM建模时,由于柱子的平面坐标有些差别,实际形成一根斜柱。如何实现 上下相邻楼层同一位置处布置的柱子具有相同的平面坐标?------------------------------------------ 9 2.18 问题:短线的两端点为不同竖向构件的端点,预处理无法完成消除短线,如何处理? --------------------------------------------------------------------------------------------------------------------------------- 9 2.19 问题:导入后边缘构件缺失,是何原因? ------------------------------------------------------------- 9 2.20 问题:边缘构件集中布置于剪力墙的一端,如何处理? --------------------------------------- 10 3前处理问题 -------------------------------------------------------------------------------------------------------------- 10 3.1 问题:重新生成边缘构件,边缘构件配筋会取SATWE的计算配筋吗?-------------------- 10 3.2 问题:数据检查时发现有大量冗余节点和长度小于0.35m的警告,需要一一排除吗? ------------------------------------------------------------------------------------------------------------------------------- 10 3.3 问题:三连梁在程序中如何定义?----------------------------------------------------------------------- 10 3.4 问题:如何修改剪力墙的配筋率?----------------------------------------------------------------------- 10

PKPM—钢结构设计流程

进入PKPM钢结构——框架模块开始进行建模: 1.三维模型输入 轴线输入 楼层定义 柱布置、主梁布置(可一边定义截面,一边布置构件) 本层信息定义(主要是板厚) 偏心对齐(原布置图有相应要求时使用) 荷载定义(初步定义楼面恒、活荷载) 楼层组装 楼层组装(根据图纸实际情况,将标准层、荷载层和层高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模型)设计参数(定义相关参数) 本步骤注意要点: 梁柱截面初步定义:对于工字钢梁,翼缘宽度一般为150~250(可根据实际要求增大),腹板高度可按1/15~1/20跨度取值,荷载较小时可酌情减小。 钢框架柱种类较多,总体来说初步估计截面根据长细比来估算,初步满足50<λ<150,长细比一般不能超过300(长细比为计算长度与回转半径的比值),且梁截面应满足节点连接的要求。 注意洞口次梁一般都在本菜单内输入完成。 设计参数相关: 注意不能有空出未填项! 结构形式:框架 主材:钢 钢构件钢材:Q235或Q345 钢截面净毛面积比值:0.85 计算振型个数:层数*3 沿高度体型分段系数,一般无高度方向急剧变化的选择1 其余参数在设计要求中均会说明。 2、输入次梁楼板 楼板开洞(一般只开全房间洞) 次梁布置(如未在上一个菜单完成) 组合楼盖 压板布置(一般选择预设的压板型号) 修改板厚

设悬挑板(如有,且压板需延伸过去) 楼板错层 本步骤注意要点: 板跨度按布置完次梁后的跨度计算 压板选择基本原则: 板跨不能大于压型钢板的最大简支跨度。 楼梯位置板厚修改为0(不能开洞) 板厚定义原则同混凝土结构(短跨的1/30~1/40) 3、输入荷载数据 楼面荷载 楼面恒载 楼面活载 梁间荷载 梁间恒载 梁间活载 本步骤注意要点: 楼面恒载为楼面附加荷载(做法)+楼板自重 楼面活载为根据楼面功能在规范中查询所得数据单位均为千牛/平方米 梁间恒载为梁上构件(如墙、拦板、栏杆、女儿墙等)在梁上施加的线荷载(如墙荷载未给出,则需按墙厚*墙高*容重的公式来折算,并减去开洞折减掉的荷载) 梁间活载一般为设置拦板、栏杆、女儿墙等处由于被倚靠产生的线荷载单位均为千牛/米 荷载根据平面布置输入完成后,进入下一步计算导算时暂时不用进行活荷载折减。 4、 SAT-8计算 进入结构:SAT-8模块 接PM生成SATWE数据 分析与设计参数补充定义 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主要为次梁处改铰接) 生成SATWE数据文件 数据检查 参数补充定义中的注意事项:

pkpm结构建模中的常见问题

第二章结构建模中的常见问题 1、PMCAD软件为什么提示某些房间? 轴线间形成的房间夹角小于15度时不能导荷。 2、PMCAD软件为什么提示墙下无轴线? 当墙、梁端点离得很近,软件在进行节点归并时将墙端点并入梁端点所致。08版的PMCAD 改成将梁端点并入墙端点。 3、在PMCAD建模中出现悬空梁、悬臂梁和空间折梁的原因? 3.1悬空梁:当梁的标高不与楼面等高,梁端竖向构件节点未升高或梁端无支承构件所致。 3.2悬臂梁:当梁的一端竖向构件节点未升高或梁端无支承构件所致。 3.3空间折梁:当折梁下端的标高不与楼面等高,梁端竖向构件节点未升高或梁端无支承构件所致。 4、梁端定义铰接时应注意的问题? 4.1如果与节点相连的构件均定义为铰,数捡时程序给出红色警告.老版本采用总刚计算,将异常中断,目前版本可以计算.. 4.2圆弧梁端不能定义为饺.. 5、斜墙在程序中是如何处理的? 斜墙用节点升高的方法建模,目前,SATWE和TA T都不能计算。在PMSAP中按板建模,楼板定义为弹性板6,并能计算,但只能给出内力。 6、体育馆等空旷结构建模的常见问题? 6.1节点升高不能超过层高, 6.2圆弧形网格节点升高后形成螺旋线, 7、多塔结构建模中的常见问题? 7.1塔号以塔高排序, 7.2带变形缝的多塔,不要同构件存在于多塔, 第三章特殊模型的建立 1、椭圆模型? 当前PMCAD没有椭圆模型菜单,可用命令行的命令建模。 1.1、进如PMCAD,在命令行输入“ellipse”。 1.2输入椭圆的圆心或端点或外切矩形。 1.3输入椭圆另一端点坐标。 1.4输入椭圆另一半轴长度。 1.5输入“explode”,用光点取椭圆分解成折线。 1.6再次输入”explode”,,用光点取椭圆存图,形成网点。 2、错层结构? 2.1单塔错层,当错层高度小于框架梁高时可不考虑错层的影响。当错层高度大于框架梁高时可按两个标准层建模。《08版PKPM软件将会对此有所改进》 2.2多塔错层 2.2.1进如PMCAD,按标准层建模。 2.2.2在SARWE“多塔定义”修改层高,以实现多塔错层。 2.2.3洞口输入,增加节点墙布在两边,梁按菩梁输入。《08版PKPM软件将会对此有所改进》 3、斜屋面结构? 用节点升高形成坡屋面,斜梁端点布短柱。《08版PKPM软件将会对此有所改进》

PKPM框架结构步骤

一、执行PMCAD主菜单1,输入结构的整体模型 (一)根据建筑平、立、剖面图输入轴线 1、结构标准层“轴线输入” 1)结构图中尺寸是指中心线尺寸,而非建筑平面图中的外轮廓尺寸 2)根据上一层建筑平面的布置,在本层结构平面图中适当增设次梁 3)只有楼层板、梁、柱等构件布置完全一样(位置、截面、材料),并且层高相同时,才能归并为一个结构标准层 2、“网格生成”——轴线命名 (二)估算(主、次)梁、板、柱等构件截面尺寸,并进行“构件定义” 1、梁 1)抗震规范第6.3.6条规定:b≥200 2)主梁:h = (1/8~1/12) l ,b=(1/3~1/2)h 3)次梁:h = (1/12~1/16) l ,b=(1/3~1/2)h 2、框架柱: 1)抗震规范第6.3.1条规定:矩形柱bc、hc≥300,圆形柱d≥350 2)控制柱的轴压比 ——柱的轴压比限值,抗震等级为一到四级时,分别为0.7~1.0 ——柱轴力放大系数,考虑柱受弯曲影响, =1.2~1.4 ——楼面竖向荷载单位面积的折算值, =13~15kN/m2 ——柱计算截面以上的楼层数 ——柱的负荷面积

3、板 楼板厚:h = l /40 ~ l /45 (单向板) 且h≥60mm h = l /50 ~ l /45 (双向板) 且h≥80mm (三)选择各标准层进行梁、柱构件布置,“楼层定义” 1、构件布置,柱只能布置在节点上,主梁只能布置在轴线上。 2、偏心,主要考虑外轮廓平齐。 3、本层修改,删除不需要的梁、柱等。 4、本层信息,给出本标准层板厚、材料等级、层高。 5、截面显示,查看本标准层梁、柱构件的布置及截面尺寸、偏心是否正确。 6、换标准层,进行下一标准层的构件布置,尽量用复制网格,以保证上下层节点对齐。 (四)定义各层楼、屋面恒、活荷载,“荷载定义” 1、荷载标准层,是指上下相邻且荷载布置完全相同的层。 2、此处定义的荷载是指楼、屋面统一的恒、活荷载,个别房间荷载不同的留在PM主菜单3局部修改 (五)根据建筑方案,将各结构标准层和荷载标准层进行组装,形成结构整体模型,“楼层组装” 1、楼层的组装就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 2、楼层组装完成后整个结构的层数必然等于几何层数。 3、确定“设计参数”,总信息、地震信息、风荷载信息等。 二、执行PMCAD主菜单2,布置次梁楼板 1、此处次梁是指未在主菜单1布置过的次梁,对于已将其当作主梁在主菜单1布置过的梁,不得重复布置。 2、对楼梯间进行全房间开洞,“楼板开洞”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 (2)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 SATWE软件计算结果分析 一、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 规范条文: 新高规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高规4.6.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Δu/h应满足以下要求: 结构休系Δu/h限值 框架 1/550 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1/800 筒中筒,剪力墙 1/1000 框支层 1/1000 名词释义: (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 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控制目的: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2.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结构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 Max-(X)、Max-(Y)----最大X、Y向位移。(mm) Ave-(X)、Ave-(Y)----X、Y平均位移。(mm) Max-Dx ,Max-Dy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

结构设计PKPM柱配筋详解

轴压比 2、 后浇带 1. 后浇带混凝土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2. 贯通钢筋的后浇带宽度大于等于 800, L1为搭接长度。 3、局部神将版升高或降低的高度>300时,设计应补充绘制截面配筋图,局部升降板 配置双向贯通纵筋。 4、 柱编号:①柱高相同。②分段截面和配筋尺寸对应相同。 5、 配梁上部纵筋时,不同大直径钢筋不超过两级! 6、 剪力墙截面注写:①注写截面尺寸及大样,配筋。 ② 注明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 Lc ③ 墙身注写:墙身编号、墙厚尺寸、水平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拉筋 ④ 墙梁注写:编号、截面尺寸b ,h 、箍筋、梁上部纵筋、下部纵筋、顶面高差(高, 低于顶面 标咼时注写) 7、剪力墙洞口在原位的标注:洞口编号、洞口几何尺寸、洞口中心相对标高、洞口 每边补强钢筋。 JD 矩形洞 YD 圆形洞 几何尺寸:b * h 宽x 高 矩形洞 D 直径 圆形洞 &洞口补强钢筋:①洞口宽、高均不大于 800时,注写具体数值。 例:JD 2 ; 400x300 ; +3.100 ; 3 ? 14 矩形洞口 2,宽x 高400x300,洞口中心距楼面标高为+3.100 米,补强筋为3? 14。 ② 大于800时,在洞口的上、下方设置补强暗梁,并注写上、下 暗梁的纵筋与箍筋具体数值,补强暗梁梁高为 400。 例:JD 5 ; 1800x2100; +1.800 ; 6? 20 ? 8@150 矩形洞口 5,宽x 高1800x2100,洞口中心距楼面标高为1.800 米,补 强暗梁的纵筋6? 20,箍筋? 8@150(当为圆洞时有环向加强筋,注写在箍筋之后) 9、剪力墙:①列表注法、截面注法(大样) ② 可单独绘制也可同柱,墙一同绘制。 ③ 标高、楼面结构层、结构层号 ④ 偏心尺寸 ⑤ 剪力墙可视为由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剪力墙梁三部分 ⑥ 可分别列剪力墙柱表、剪力墙身表、剪力墙梁表。 ⑦ 编号分类:墙柱,墙身,墙梁三类构件。 10、 墙柱:①约束边缘构件YBZ ——> 约束边缘暗柱,约束边缘端柱,约束边缘翼墙, 约束边缘1、柱大样配筋 一根角筋面积 边配筋面积(包括角筋) 加密抗剪箍筋面积-非加密抗剪箍筋配筋面积 柱节点域 (包括角筋)

PKPM使用说明书与入门手册

PKPM使用说明书 PMCAD使用说明 一、人机交互方式输入 本章执行PMCAD的主菜单A、人机交互方式输入各层平面数据 1. 特点 本程序采用屏幕交互式进行数据输入,具有直观、易学,不易出错和修改方便等特点。PMCAD系统的数据主要有两类:其一是几何数据,对于斜交平面或不规则平面,描述几何数据是十分繁重的工作,为此本程序提供了一套可以精确定位的做图工具和多种直观便捷的布置方法;其二是数字信息,本程序大量采用提供常用参考值隐含列表方式,允许用户进行选择、修改,使数值输入的效率大大提高。对于各种信息的输入结果可以随意修改、增删,并立即以图形方式显现出来。使用户不必填写一个字符的数据文件,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十分友好的界面。 由于该程序采用本专题自行开发的图形支持系统,具有下拉菜单、弹出菜单等目前最流行的界面风格,图形快捷清晰、色彩鲜明悦目、中文提示一目了然、支持各类显示屏。 2. 如何开始交互输入数据 在运行程序之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1) 熟知各功能键的定义 (2) 为交互输入程序准备配置文件。配置文件各为,在PM程序所在子目录中可以找到该文 件的样本,用户需将其拷入用户当前的工作目录中,并根据工程的规模修改其中的“Width”值和“Height”值,它们的含意是屏幕显示区域所代表的工程的实际距离。 其它项目一般不必修改。 (3) 从PMCAD主菜单进入交互式数据输入程序,程序将显示出下列菜单: 对于新建文件,用户应依次执行各菜单项;对于旧文件,用户可根据需要直接进入某项菜单。完成后切勿忘记保存文件,否则输入的数据将部分或全部放弃。 (4) 程序所输的尺寸单位全部为毫米(mm)。 3. 各结构标准层的描述过程 本程序对于建筑物的描述是通过建立其定位轴线,相互交织形成网格和节点,再在网格和节点上布置构件形成标准层的平面布局,各标准层配以不同的层高、荷载形成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布局,完成建筑结构的整体描述。具体步骤正如进入程序时所出现的菜单次序一样:第1步:“轴线输入” 是利用作图工具绘制建筑物整体的平面定位轴线。这些轴线可以是与墙、梁等长的线段,也可以是一整条建筑轴线。 可为各标准层定义不同的轴线,即各层可有不同的轴线网格,拷贝某一标准层后,其轴线和构件布置同时被拷贝,用户可对某层轴线单独修改。

PKPM系列软件常见问题解答

PKPM系列软件常见问题解答 PKPM系列软件常见问题解答 一,建模: 1, 悬空梁:有时在用总刚计算有悬臂梁的模型时,总是计算不过。这主要是由于用户在输入一些梁时采用了抬高节点的方法,形成了被软件认为是悬空梁的构件,再用总刚计算就会显示出错,计算不能进行下去。所以用户在输入模型后最好在PMCAD的最后一项3D视图中仔细检查模型。 2,悬臂梁:有时在输入模型时,由于疏忽定义的轴线没有相交,再输入梁时会形成错误的悬臂梁。最好在计算前花点时间仔细检查模型,免得为后面计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错层梁:梁错层高差在500mm以内时,低节点梁会合并到高节点梁来计算。所以错层梁高差在500mm以内时只需建立一个标准层即可。当错层高差大于500mm时,可以定义错层梁计算。 4,斜梁:在遇到斜屋面建模时,往往会用到定义斜梁。PKPM建议斜梁下应再输入200mm 高的短柱,以便传递荷载及内力给框架柱。添加的短柱超筋不用管,它只是起将斜梁内力传递给框架柱。 5,斜墙:PMCAD不能考虑到墙节点的变化,所以在TAT和SATWE里定义不了。若要定义则只能在PMSAP中定义成弹性板6来计算。 6,遮阳板:可定义在楼层处,不影响计算结果。 7,多塔错层:当多塔层高不同时,可以在多塔定义中修改不同塔的层高,从而实现错层。最高的塔定义为1号塔,依此类推。 8,一柱拖二梁:当两个梁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1),在柱内两节点处加刚性梁(200×300)以封闭房间,传递荷载(如图2)。 29,一柱抬二柱、上柱大偏心:前者在柱间加刚性梁,后者也设刚性梁。(分别如图3、图4)10,复连通结构:也就是“回”字型结构,若为板柱结构则需加设虚梁(如图5) 11,铰接梁定义:PKPM建模中,梁梁交点不能都是铰接 12,斜撑:SATWE中钢斜撑两端点连接处都为铰结,混凝土斜撑则为刚结。若钢斜撑跨越几个标准层,则在每层斜撑定义的节点处人为定义为刚结;柱间斜撑在PMSAP中可以建模,SATWE中只能拉在层间处,若要定义柱间斜撑则必须多建立一个标准层。 图5 13,钢柱底铰结:钢结构设计时底部至少有一点是刚结。PKPM不能对机构进行计算。14,体育馆建模:进行降节点高时所降高度不能超过层高,否则所定义的构件不正确会产生摆动。 15,PMCAD不能竖向导荷:这是由于形成房间的轴线夹角小于15°,所以导荷不成功。建模时多加留意这种情况。若必须为这种情况时,简化荷载到相邻的构件上。 16,软件提示墙下无轴线:这种情况出现在竖向导荷时,是软件问题。软件考虑了节点归并,

PKPM建模步骤

PKPM建模步骤 常识:1KN相当于100KG物体的重量,10KPa约等于1t/m2(即1m2上1t重的物体产生的压强) 第一步:看建筑图 主要看轴线尺寸,柱位,墙的位置,楼梯的位置,建筑标高,室内外高差,层高,檐口的高度,看立面图确定层高,根据建筑平面图及使用功能确定荷载,根据建筑物的总高度确定抗震等级。 初步从建筑图中获取信息,估算外圈梁高,柱截面尺寸,板厚,以及确定要建模型的标准层数。一般情况下边柱和中柱尺寸做成一样。结构高度是建筑标高减去面层的高度。 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抗规6.3.1 第60页)。框架梁的经济跨度一般为6到8米。框架结构主梁截面高度可按主梁计算跨度的十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确定,主梁截面的宽度可取主梁高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主梁比次梁至少高50mm。 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 尽量避免长高比小于4的短梁,采用时箍筋应全梁加密,梁上筋通长,梁纵筋不宜过大。 梁宽大于350时,应采用四肢箍。 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1.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2.剪跨比宜大于2(简支梁上集中荷载作用点到支座边缘的最小距离a与截面有效高度h之比)。3.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抗规6.3.5 第61页)。 所有框架柱的配筋要进行优化归并,减少柱的种类和钢筋的种类,并且柱配筋每一侧至少要有1.2的放大系数,不能采用pkpm自动生成的结果。 板厚取值:取板跨短边1/35——1/40,一般现浇板厚取100mm,屋面板厚取120mm。异型板厚取110——150mm,一般取120mm。 开洞和板厚为零的区别:全房间开洞则板上无荷载;板厚为零则荷载仍然可以传递。 第二步:建立模型 建立工作目录,进入PKPM软件中的PMCAD,定轴网,布置梁柱。 第三步:荷载输入 楼梯间一般定义板厚为零 若勾选自动计算现浇楼板自重,则只需输入附加恒载即可,附加恒载,住宅取1.5KN/m2,商铺取2.5 KN/m2,楼梯取7 KN/m2。活载查荷载规范,一般民用住宅,宿舍,办公楼2KN/m2,食堂餐厅2.5KN/m2,非上人屋面0.5KN/m2,上人屋面2.5KN/m2,消防楼梯3.5KN/m2。 屋面恒载可取4KN/m2 楼梯间的导荷方式为对边导荷 梁上荷载主要是墙重及其他作用与梁上的荷载,自定义荷载数值,然后布置到梁上,梁上无活荷载 SATWE参数设置 混凝土容重考虑抹灰等,一般框架结构取26KN/m2,框剪结构取27KN/m2,纯剪力墙结构取28KN/m2 梁柱板保护层厚度:梁一般为25mm;柱一般为30mm;板一般为15mm。 一般认为计算振型个数应该大于9,多塔结构振型应该更多些,但应该注意一点,此处指定的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报告

学习笔记 PMCAD中--进入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 板荷:点《楼面恒载》会有对话框出来,选上自动计算现浇楼板自重,然后在恒载和活载项输入数值即可,一般恒载要看楼面的做法,比如有抹灰,找平,瓷砖,吊顶什么的,在民用建筑中可以输2.0,活载就是查荷载规范。梁间荷载:PKPM中梁的自重是自己导入的,所以梁间荷载是指梁上有隔墙或者幕墙或者女儿墙之内在建模时不建的构建,把他们折算成均布荷载就行。比如,一根梁上有隔墙,墙厚200mm,层高3000mm,梁高500mm,如果隔墙自重为11KN/m3,那么恒载为11*(3000-500)*200+墙上抹灰的自重什么的即可。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 SATWE软件计算结果分析 一、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 规范条文: 新高规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高规4.6.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Δu/h应满足以下要求: 结构休系Δu/h限值 框架 1/550 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1/800 筒中筒,剪力墙 1/1000 框支层 1/1000 名词释义: (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 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控制目的: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PKPM结果输出文件全资料说明书

结构设计信息输出文件(WMASS ·OUT) 运行第二项菜单“结构整体分析”项时,首先计算各层的楼层质量和质心座标等有关信息,并将其存放在WMASS ·OUT 文件中,在整个结构整体分析计算中,各步所需要的时间亦写在该文件的最后,以便设计人员核对分析。 WMASS ·OUT 文件包括六部分容,其输出格式如下: 第一部分为结构总信息 这部分是用户在“参数定义”中设定的一些参数,把这些参数放在这个文件中输出,目的是为了便于用户存档。 第二部分为各层质量质心信息,其格式如下: Floor Tower X-Center Y-Center Dead-Mass Live-Mass Mass Moment 其中: Floor —— 层号 Tower —— 塔号 ? ??--center y center x —— 楼层质心座标(m) Dead-Mass —— 该楼层恒载产生的质量,其中包括结构自重和外加恒载(单位t) Live-Mass —— 该楼层活荷载产生的质量(已乘过活荷质量折减系数,单位t) Mass-Moment —— 该楼层的质量矩(t*m 2) 接后输出 Total Mass of Dead Load Wd —— 恒载产生的质量 Total Mass of Live Load Wl —— 活荷产生的质量 Total Mass of the Structure Wt —— 结构的总质量 第三部分为各层构件数量、构件材料和层高等信息,输出格式如下: Floor Tower Beams Columns Walls Height Total-Height 其中: Floor —— 层号 Tower —— 塔号 Beams (Icb ) —— 该层该塔的梁数,括号的数字为梁砼标号 Columns (Icc )—— 该层该塔的柱数,括号的数字为柱砼标号 Walls (Icw ) —— 该层该塔墙元数,括号的数字为墙砼标号 Height —— 该层该塔的层高(单位m), Total-Height —— 到该层为止的累计高度。 第四部分为风荷载信息 Floor Tower Wind-X Shear-X Moment-X Wind-Y Shear-Y Moment-Y 其中: Floor —— 层号 Tower —— 塔号

与PKPM对比问题.

与PKPM对比计算结果不同问题的回复 一、对于由PKPM转来的数据必须让用户提供PKPM原模型数据 对于用户提出的YJK计算结果和PKPM不同的问题,用户必须提供PKPM的数据。如果用户没有提供PKPM原模型的数据,应首先回信向用户索要。没有得到PKPM数据前可先不直接回复,最多请用户查看设计结果下的帮助文档“YJK与PKPM差异”,在设计结果——工程对比文本菜单下按【F1】。 二、一般操作流程 1、进行PKPM计算 应尽量按照PKPM较新的版本进行计算。 1)运行PKPM的PMCAD主菜单1:模型与荷载输入; 打开模型后,必须进行存盘退出的操作,即生成当前PKPM版本的数据格式。 2)运行SATWE的主菜单1:接PM生成SATWE数据

在这里必须执行2个标注了“必须执行”的菜单:分析与设计参数补充定义、生成SATWE 数据文件及数据检查。 查看用户在SATWE输入的计算参数。常见到用户勾选了“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 板假定”。 如果用户对比的内容是周期比、位移比、等整体指标,可以按照刚性板假定模型对比,但对于一般的内力、位移、配筋等内容,按照刚性板模型的对比没有意义,因此这里应改为不勾选“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板假定”。 注:可在刚性板模型计算的内容是:

(1)位移比和位移角; 软件对水平地震力的位移取强刚模型下的结果,对计算位移比的地震指定水平力采用强刚模型下的结果。 (2)层刚度(层间剪力与层间位移的比); 软件对计算层刚度的层间剪力与层间位移均采用强刚模型下的地震力(但此时wzq.out 中输出的是非强刚下的地震剪力)和位移结果计算。 (3)周期比; 软件采用强刚模型下计算出的周期计算周期比。 (4)整体稳定验算; 软件采用强刚模型下的地震力和位移计算整体稳定。 (5)图形中的位移标注; 各地震计算工况的位移均采用强刚模型下的结果。 3)运行SATWE主菜单二、结构内力、配筋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