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的格式与章法
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

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臵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臵。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书法作品章法

书法作品章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作品的章法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设定作品的布局和格式,还能够反映出书法家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书法作品的章法。
首先,书法作品的章法要注重整体性。
一篇好的书法作品应该具备整体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在章法布局中,可以采用太极图案或者三段式布局来体现整体感。
其中,太极图案是指一组圆形连成的形状,它有两个半黑半白的组成,代表着阴阳相合,万物归一的道理。
而三段式布局则是将作品划分成三部分,分别安排标题、正文和尾声,这种布局方式简洁明了,让作品更加清晰明了。
在章法的整体性上,关键是要注重尺度感和平衡感,使整篇作品在视觉上达到和谐的效果。
其次,书法作品的章法要突出主题。
一篇好的书法作品应该能够突出主题和思想内涵,使读者在阅读时有所感悟。
在章法布局中,可以通过采用较为简单而明显的排列方式,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主题。
比如,可以在作品主体上设置比较精致的布局,实现主次分明,突出主题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章法上设置比较有层次感的排列方式,让作品更加符合主题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
最后,书法作品的章法要具备创新性。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但也不应该停留在古老的范式中。
书法作品的章法可以通过创新方式来呈现,比如采用不同的布局方式、书写风格、线条形态等等。
在章法的创新性上,关键是要拥抱当代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让书法作品更加接地气、生动活泼。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到书法作品的章法对于整个作品的质量和美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书写章法时,需要注重整体性、突出主题和具备创新性,这样才能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任何一个优秀的书法家都应该注重和研究章法的设计,以便创作出更好的书法作品。
硬笔书法作品的正确格式

硬笔书法作品的正确格式
1、注意章法安排:
字距、行距的大小,行线的曲直,天头、地坎是否齐平等情况,尤其是正文的字体和款式,安排都应适当。
2、注意字形的正确和风格的统一:
既可以写规范简体字,也可写繁体字,但切不可繁简体混杂使用,因为繁简混杂被认为是创作者文化艺术素养不高的表现。
3、关于标点符:
可以不用标点符号,也不采用起首低头、空格和提段的书写规范;
若采用打标点符号的格式,则所用标点符号既要正确又要以不损害幅面的完整、美观为原则。
竖版书法作品格式

竖版书法作品格式
竖版书法作品的格式通常遵循以下规则:
1. 从右向左书写:古人写字一般从上往下、从右向左写。
这种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习惯,即先从右边的位置开始书写,逐步向左移动。
2. 标题:在竖版书法作品中,标题应放在最顶端,通常先书写标题。
标题可以是单行或双行,视具体情况而定。
3. 正文:正文部分应紧随标题下方,从上至下、从右至左书写。
正文部分应保持字迹清晰、端正,避免错别字。
4. 落款:落款部分通常在正文的末尾,可以写上书写者的名字和时间。
落款应简洁明了,不要喧宾夺主。
5. 印章:印章是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盖在落款下方或左侧。
印章的大小和形状应与落款相协调,以增加整体的美感。
6. 布局:竖版书法作品在布局上要注意整体的美观和协调性。
标题、正文、落款和印章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和空间,避免过于拥挤或空旷。
7. 纸张使用:竖版书法作品一般使用竖向对折的纸张,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规格的纸张。
纸张的颜色、质地和纹理也应与作品的整体风格相协调。
总的来说,竖版书法作品的格式要求严格遵循传统规范,注重整体的美观和协调性。
在书写时,要注意字迹清晰、端正,避免错别字,同时还要注意纸张的选择和使用,以增加作品的艺术价值。
书法作品的幅式、章法布局、题款与钤印

册页
册页,分横、竖两种,即开版式和推蓬式,有单 页,也有折叠的。每册八页、十二页乃至数十页 不等,此幅式便于集稿作画、题字签名、玩赏保 存。
匾额
匾额,是指上面题写文字作为标记或表示赞扬的 牌子,形状各异,以长条和横额居多,字形力求易 认醒目,浑厚凝重。在制作上,选用的材料,以及 装饰与加工等也力求典雅别致、美观经济,富有时 代感。字少而大,结体严谨,疏密匀称,气势磅礴, 庄重严肃。
纪月方式月令别称:
七月:孟秋、初秋、新秋、上秋、兰秋、肇秋、 首秋、早秋、瓜时、凉月、兰月、瓜月、巧月。 八月:仲秋、中秋、正秋、桂秋、桂月、爽月、 壮月、大清明、仲商。 九月:季秋、晚秋、暮秋、杪秋、菊秋、凉秋、 三秋、菊月、咏月、朽月、玄月、季商、暮商、霜 序。 十月:孟冬、初冬、上冬、开冬、良月、吉月、 阳月、小春月。 十一月:仲月、中冬、仲冬、畅月、子月、雪月、 寒月、龙潜月。 十二月:季冬、严冬、残冬、末冬、穷冬、暮冬、 杪冬、腊月、冰月、除月、严月、暮岁、暮节、穷 捻、穷纪、嘉平。
纵式
横式
行列布白方法
1、纵有行 横有列
通篇竖成行、横成列,是最严整的序列样式, 其特点是整齐、大方、匀称和清晰,给人一种 整齐美。写楷书、隶书、篆书要求工整的实用 性文字,适合这种形式。种严整的章法创造出 高度秩序感,带着十足的工匠气息,因而摆布、 安排、制作之嫌是难以克服的。初学分布的人, 需要从规矩入手,应首先掌握这种布局形式。
(二)落款的种类
1、单款:是指署上书写者的姓名,或再加 上正文 的出处,书写的时间、地点以至原因等。 写在正文左侧,也称“下款”。 2、双款:有上下款之分。上款在正文右侧上方; 下款则为单款。通常上款写赠送对象的名字和称 呼,常常带上谦词,谦词根据作者与赠送对象的 关系而有所区别:上级以及平级可以用如“雅正、 法正、教正、正之、正腕、雅属[yǎ shǔ] 、惠存” 之类,下级则可以用“勉、雅属、存 念”等等; 下款则落上自己的姓名、书写时间和地点等 等。 3、穷款:只题书写者的姓名。如果作品所剩空 间有限,甚至不落款,盖印即可,也叫“穷款”。
书法章法

提款的种类
1、双款:有上下款之分。上款在正文 右侧上方;下款则为单款。 2、单款:是以正文出处、书写者姓名、 书写时间地点为主要内容。写在正文左侧, 也称“下款”。 3、穷款:只题书写者的姓名。
1、双款
(一)上款:一般内容和格式为: 姓名 + 称呼 + 谦词 如:晓华同学惠存、永明贤弟雅属 (二)下款:下款的完整题法应是: 时间 + 地点 + 姓名+ 谦词 如:甲午年初冬于画苑晓晴敬书(奉书)。
(三)印章的盖法
先将印章蘸上书画专用印泥,确定印章 的位置,然后稳重盖印。 1、在纸下放一硬皮垫或一本书,比较简 单。 2、先用湿毛巾将盖印之处潮湿后,再盖 印。 3、使用印规将盖印处定位,按着印规盖 印。
本次课内容
临摹曹全碑,注意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 间的关系,章法横排式开岁、芳岁 二月:仲春、杏月、丽月、花朝、中春 三月:季春、暮春、桃月、蚕月、桃浪 四月:孟夏、槐月、麦月、麦秋、清和月 五月:仲夏、榴月、蒲月、中夏、天中 六月:季夏、暮夏、荷月、暑月、溽暑 七月:孟秋、瓜月、凉月、兰月、兰秋 八月:仲秋、桂月、正秋、爽月、桂秋 九月:季秋、暮秋、菊月、咏月、菊秋 十月:孟冬、初冬、良月、开冬、吉月 十一月:仲冬、畅月、中冬、雪月、寒月 十二月:季冬、残冬、腊月、冰月、暮冬
第四部分:书法章法
章 法
章法,主要是一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以及
提款、印章之间,整个布局的组织和安排。 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通常由正文、提款、印章 三部分构成,章法则包含这三方面的内容。
一、正文(隶书为例,字间、行间关系)
字间的关系对比,主要包括大小对比、 长短对比、正斜对比、纵横对比。 行间的关系对比,一种是强调行间的距 离,另外是强调纵间的距离。
书法作品格式章法布局落款知识:对联,条幅,扇面,斗方,三开,对幅,中堂(建议收藏)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 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 “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
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
落款切忌暄宾夺主。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⒌条幅: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
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
书法作品章法与格式

书法作品章法与格式格式与章法是书法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作品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关键。
格式与章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到明朝中后期第一次出现了比较纯粹的赏玩意识,是在书法历经实用、雅玩(宋代手卷是其典型的反映)、赏玩过程基础上逐步提出来的。
书法格式与文体有关,受载体形状所限,在进行实际创作之前已被固定。
章法与格式有关,但不等于格式。
一定的格式由不同的人以不同的书体书写,所表现的章法会各不一样。
章法通常也在进行创作之前被确定,却常常又在瞬息的运动过程中无意识地发生着动态性的变化。
一、书法作品的格式格式,也叫品式或幅式,即书法篇幅的规格形式。
书法作品的格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卷、轴、册、片四大类,具体包括以下几种:(一)条幅条幅指长方形的幅式作品,其长与宽悬殊比例比较大,亦称直幅或者立轴,通常将宣纸竖向对裁或将宣纸裁成长条形,装裱之后就成了“立轴”。
(二)屏条屏条一般将宣纸竖向对裁,自上而下,从右而左,逐行书写。
除独幅外,还可以多幅屏条成偶数排列起来合并为一件作品,但字体需要统一,一气呵成。
也有的多幅屏条内容是独立的,但字体、风格需要统一。
还有的多幅屏条书画结合,交相辉映。
常见的有:四幅、六幅、八幅,多的有可能多达十幅、十二幅。
(三)对联对联即因为书写中国独有的楹联文体而形成的特殊格式。
普遍运用于春联的书写和传统建筑的庭柱之上,以及中堂画的两边。
右为上联,左为下联。
文字音律上平仄相对,书写时左右应有呼应之感。
如果字数较多的长联,可以分行书写,上联自右向左排行、下联自左向右排行,这种长联称做龙门对。
(四)横披横披指横幅作品,横长竖短。
这种格式可以写少数字,自右而左写一行,也可以横式直写形成多行书长篇字。
横披大的可用于建筑物上、大厅会议室中悬挂,小的可用于斋室居所布置。
(五)中堂因悬挂于厅堂正中央而得名,中堂的宽度与长度比例一般为一比二。
常见的有长四尺、五尺、六尺等整张宣纸写成。
内容可以写长诗或短文,或只写几个大字,甚至只写一个大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作品的格式与章法格式与章法是书法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作品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关键。
格式与章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到明朝中后期第一次出现了比较纯粹的赏玩意识,是在书法历经实用、雅玩(宋代手卷是其典型的反映)、赏玩过程基础上逐步提出来的。
书法格式与文体有关,受载体形状所限,在进行实际创作之前已被固定。
章法与格式有关,但不等于格式。
一定的格式由不同的人以不同的书体书写,所表现的章法会各不一样。
章法通常也在进行创作之前被确定,却常常又在瞬息的运动过程中无意识地发生着动态性的变化。
-一、书法作品的格式-格式,也叫品式或幅式,即书法篇幅的规格形式。
书法作品的格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卷、轴、册、片四大类,具体包括以下几种:-(一)条幅-条幅指长方形的幅式作品,其长与宽悬殊比例比较大,亦称直幅或者立轴,通常将宣纸竖向对裁或将宣纸裁成长条形,装裱之后就成了“立轴”。
-(二)屏条-屏条一般将宣纸竖向对裁,自上而下,从右而左,逐行书写。
除独幅外,还可以多幅屏条成偶数排列起来合并为一件作品,但字体需要统一,一气呵成。
也有的多幅屏条内容是独立的,但字体、风格需要统一。
还有的多幅屏条书画结合,交相辉映。
常见的有:四幅、六幅、八幅,多的有可能多达十幅、十二幅。
-(三)对联-对联即因为书写中国独有的楹联文体而形成的特殊格式。
普遍运用于春联的书写和传统建筑的庭柱之上,以及中堂画的两边。
右为上联,左为下联。
文字音律上平仄相对,书写时左右应有呼应之感。
如果字数较多的长联,可以分行书写,上联自右向左排行、下联自左向右排行,这种长联称做龙门对。
-(四)横披-横披指横幅作品,横长竖短。
这种格式可以写少数字,自右而左写一行,也可以横式直写形成多行书长篇字。
横披大的可用于建筑物上、大厅会议室中悬挂,小的可用于斋室居所布置。
-(五)xx-因悬挂于厅堂正中央而得名,中堂的宽度与长度比例一般为一比二。
常见的有长四尺、五尺、六尺等整张宣纸写成。
内容可以写长诗或短文,或只写几个大字,甚至只写一个大字。
-(六)斗方-可以将斗方视作中堂的特殊形式,它的长与宽相等,既可以将其装裱成中堂那样独立悬挂,也可以将其做成方形镜面,镶嵌在镜框之中。
-(七)匾额-大都悬挂在亭台楼阁、厅堂馆室的上面,一般匾额字体多为楷书、隶书和行书,也有古朴的篆书。
字少而大,结体严谨,疏密匀称,气势磅礴,庄重严肃。
独立悬挂或者配以对联。
-(八)手卷-是书法作品中左右展开较长的一种格式,因为其形成长度远远大于宽度,而且长度太长无法悬挂,只能用手边展开、边欣赏、边卷合,所以得名,也叫“长卷”。
其内容大多为一篇完整的文章或者一首(组)诗词。
手卷篇幅较短的有三、四米,长的可达十米以上,宽度一般为三十至五十厘米之间。
卷首外有“题签”,卷内开头有“引首”,后有“题跋”。
-(九)册页-是装订成册的尺寸较小的书法作品,八开、十二开、十六开不等,作品篇幅也不等,一般是折叠起来的,每页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象长卷那样写多篇诗文,若长江万里,一泻无余。
册页可以书画合册,大多的册页用于不同的作者创作,因为便于携带,常常是书法家题字创作的理想格式。
-(十)扇面-扇面指随扇形书写的作品。
扇面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接近椭圆或者就是团形的团扇,书写时要能充实饱满,也可以圆中取方,设方构图。
一种是折扇式,这种格式书写时,以折痕分行,呈圆心辐射状,上宽下窄,外大内小。
章法并非一律,可用长短行间隔的方式安排布局,适合扇形弧线式规律,一定得注意,不可过密,密则满;不可过松,松则散。
这种格式显得活泼优美,尤其是小幅作品点缀性强。
-二、书法作品的章法-章法又称布白,是指在书法创作中,对一幅作品如何进行整体安排,对每一个局部如何进行整体处理的方法。
它涉及到处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照顾关系。
在书法创作中,一笔之误,一字之差,都会影响全篇的效果。
所谓“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不仅对一个字的结构来说是如此,就是对整幅作品来说也是一样的。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为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
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可见章法的重要性。
-一幅书法作品犹如一幅画,有色之处是画,无色之处也是画;同理,有字处有结构,无字处也有结构。
有字之处,谓之“黑”,无字之处,谓之“白”,处理好通篇黑白关系,是章法之要旨。
清包世臣《艺舟双揖·邓石如传》云:“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道出了对一幅书法作品的黑与白,虚与实的艺术处理方法。
如果不懂得处理“黑白”关系,不懂得“集众字而成篇”,即使单个字处理得很好,但通篇观之,也会杂乱无章,缺乏韵味。
-作为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通常由正文、落款、钤印构成,三者合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对具体的要求分述如下:-(一)正文-正文,是一幅书法作品的主体部分,也是章法处理的关键部分,即创作者对所选择的文字内容的书写,是作品的主体部分,按照一般的习惯,欣赏书法要读,这就要求书法创作过程的书写符合识读序列,于是行、列随之建立。
行列布白方法大致有三种形式:-有行有列法:通篇竖成行、横成列,是最严整的序列样式,其特点是整齐、大方、匀称和清晰,给人一种整齐美。
它几乎像阅兵式行进的方阵,前后左右都必须保持在纵横的直线上,步伐整齐,精神抖擞,书写时,每个字的中心要对正,不能偏高偏低,偏左偏右。
写楷书、隶书、篆书要求工整的实用性文字,适合这种形式。
这种严整的章法创造出高度秩序感,带着十足的工匠气息,因而摆布、安排、制作之嫌是难以克服的。
初学分布的人,需要从规矩入手,应首先掌握这种布局形式。
但在习作中要努力排除“匠气”,一刻也不放松自然法则的投入,以及情感、思绪的宣泄。
自然和严整在有行有列法则的布局中,不是矛盾地存在着,而是相依的整体,即严整要在自然的和谐中建立,自然的和谐要从严整的秩序中表现出来。
如果矛盾地、孤立地认识二者的关系,将导致“状如算子”,便不是书。
-有行无列法:简单地说,就是竖成行、横无列的布局形式。
这种分布注意的是行气的贯通而有活力。
书写时应遵循文字结构和运笔的规律,根据笔性自然地向中心左右偏离,使行的垂直中心左右偏离,在运动中求得重心的统一,构成这样的行气才是散列的行气应守的原则。
一篇数行,每行的波动不但要考虑本行的偃仰向背,而且要照顾与它行的关系,尤其注意与相邻行的错落,力求做到左右顾盼、避让有致。
有行无列法整齐而有变化,使人轻松愉快,适合各种书体,行、草书尤为多用。
这种分布是古今书法创作的主要形式。
-无行无列法:就是指作品的分间布白纵不成行,横不成列,上下左右,错落有致,浑然天成。
这种形式主要出现于古代一些书法遗迹中,因为先秦以前的文字,其形态直接取材于自然,颇具天趣,尚没有注意到纵横的排列。
后来在草书的创作中,也有采用这种形式的。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无行无列是视觉的错觉,如果按照识读序列,或竖成行,或横成列,纵横关系呈现一片迷乱,神秘得令人难以捉摸,有如乱石铺街,字形大小参差错落,变化多姿,浑然一体。
这种形式不是事先可以用尺寸观念来度量,而是修养有素的人在即兴状态下来进行的。
书写时通常精神兴奋,甚至得意忘形,无拘无束,可以尽情挥洒,唯求自然的契合,所以,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只宜观赏,实用价值不大,初学者更是难以把握。
象郑板桥的许多作品都是这种分布,另外,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也是这种分布。
-(二)落款-落款是中国书画的一个特点,又称款识和题款。
最初为了实用的需要而产生,意在说明正文的出处、馈赠的对象,作者的姓名、籍贯,创作的地点、时间,以及抒发创作感受等等。
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书法作品艺术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整幅章法中起着补充、协调、映衬的作用。
落款虽然不是作品的主要部分,但款识安排合宜于否,直接影响着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
古人谓之:“妙款一字抵千金。
”款字往往又能反映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所以在书法创作中,不仅讲究作品的正文布局,落款方面也要下工夫。
-落款可分为单款、双款、穷款三种。
-“单款”是指署上书写者的姓名,或再加上正文的出处,书写的时间、地点以至原因等。
-“双款”包括上下款,通常上款写赠送对象的名字和称呼,常常带上谦词,谦词根据作者与赠送对象的关系而有所区别:上级以及平级可以用如“雅正、法正、教正、正之、正腕、雅属、惠存”之类,下级则可以用“勉、雅属、存念”等等;下款则落上自己的姓名、书写时间和地点等等。
-如只落姓名,则叫“穷款”,如果作品所剩空间有限,甚至不落款,盖印即可,也叫“穷款”。
-一幅作品究竟是用单款、双款还是穷款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没有固定格式。
如创作对联时。
可落穷款,可落单款也可落双款;如是长联,应落双款,上下款应落于形成龙门式的上下联末行。
如果是条幅、中堂、斗方、扇面的上下款,一般都应落于正文之后,款字少应接在正文之下,款字多则另行落之,少则一行,多则数行。
这根据不同的幅式来选择落款的位置,可使整幅作品增色不少。
此外,落款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l.落款的字体必须与正文协调。
款字与正文字体书法可以完全一致,可以有所区别,也可以完全不同,需要根据正文字体来定。
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草不用楷。
传统的作法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动不挈静”、“今不越古”。
若以大小篆为正文,就用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落款;若以隶、魏、楷为正文,就用楷、行、草书落款;实际上,通常以行书落款较多,这样既易识别,又避免了呆板。
-2.落款的字体大小必须与正文协调。
一般情况下,款字应小于正文的字体。
具体落款的时候,款字还应该根据留白大小而定。
如果留白大而款字太小,则无法稳住作品重心;如果留白小而款字太大甚至大过正文,则轻重失调,喧宾夺主。
也有这种情况,即在正文写完以后仍然留有较大的空间,作者可以顺着正文的笔意就势而下,所落的款字与正文浑然一体,字体同等大小也是允许的。
-3.上款不能与正文齐头,一般应低于正文一字为宜,下款,与正文另起一行的单款(除-匾额),包括款后的印章,均不能与正文齐平,应留有一定的空白,否则,会给人以呆板及闷塞之感。
-4.如果作品末行的正文较少而后面的留白较多,则应增加款字填补余白;如作品本身正文较少而后面出现大块空白,款字可少则数字、数十字,多则上百字,但款文尺幅不得超过正文尺幅。
-5.落款与正文如果同行,二者之间应留有间隙,不得挤得太紧。
其间隙一般为一个款字左右。
-6.如果作品写的是现代诗词或现代文稿,则落款中的时间可用公元纪年法,这样会给人以协调统一的感觉,也更有利于体现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