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

合集下载

书法作品章法

书法作品章法

书法作品章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作品的章法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设定作品的布局和格式,还能够反映出书法家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书法作品的章法。

首先,书法作品的章法要注重整体性。

一篇好的书法作品应该具备整体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在章法布局中,可以采用太极图案或者三段式布局来体现整体感。

其中,太极图案是指一组圆形连成的形状,它有两个半黑半白的组成,代表着阴阳相合,万物归一的道理。

而三段式布局则是将作品划分成三部分,分别安排标题、正文和尾声,这种布局方式简洁明了,让作品更加清晰明了。

在章法的整体性上,关键是要注重尺度感和平衡感,使整篇作品在视觉上达到和谐的效果。

其次,书法作品的章法要突出主题。

一篇好的书法作品应该能够突出主题和思想内涵,使读者在阅读时有所感悟。

在章法布局中,可以通过采用较为简单而明显的排列方式,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主题。

比如,可以在作品主体上设置比较精致的布局,实现主次分明,突出主题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章法上设置比较有层次感的排列方式,让作品更加符合主题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

最后,书法作品的章法要具备创新性。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但也不应该停留在古老的范式中。

书法作品的章法可以通过创新方式来呈现,比如采用不同的布局方式、书写风格、线条形态等等。

在章法的创新性上,关键是要拥抱当代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让书法作品更加接地气、生动活泼。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到书法作品的章法对于整个作品的质量和美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书写章法时,需要注重整体性、突出主题和具备创新性,这样才能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任何一个优秀的书法家都应该注重和研究章法的设计,以便创作出更好的书法作品。

书法章法布局的原则和方法

书法章法布局的原则和方法

书法章法布局的原则和⽅法章法,篇章布局之法。

古⼈云:“积点以成字。

积字以成篇。

”在⼀幅作品中,字与字并不是⽆关的堆砌,⽽是⽣机联属、息息相关的;⾏与⾏也不是机械排列,⽽是顾盼映带、⾎脉贯通的。

因此积字成篇,就要懂得篇章布局,这就叫章法。

掌握章法,是学习书法的⼀个重要内容,是书法作品创作的前提之⼀。

下⾯,我们综合古⼈作品,归纳出以下章法布局的原则和⽅法。

⼀、构思谋篇写⽂章要讲究动笔前的“谋篇”,绘画要事先“构图”。

书法创作前也必须事先进⾏“构思谋篇”。

古⼈说:“意在笔中,笔居⼼后,皆须存⽤笔法,有难书之字,预于⼼中布置,然后下笔,⾃然容易徘徊,意态雄逸,不得临时⽆法,任笔所成。

”所以动笔前,要依据所要书写的内容进⾏⼀番考虑,⽐如位置的安排,留天地的多少,字多⼤为好,⾏距⼤约以多少为宜,有没有难以书写的字,等等。

这样下笔后就不⾄于“临时⽆法,任笔所成”了。

初学者在进⾏构思谋篇时,不妨先⽤⼩纸布置⼀下,犹如作画先构草图⼀样。

遇有不妥当的地⽅,加以调整修改,⼤局基本确定后再下笔。

⼆、⾸字领篇孙过庭《书谱》中说:“⼀点成⼀字之规,⼀字乃终篇之准。

”就是说在布局时,要在通篇之⾸,⽴⼀字为通篇之主,它的轻重疏密、体势意态直接管领了通篇的字体风格、变换起伏、字势斜正及形体⼤⼩等。

所以第⼀个字有很⼤的制约⼒,书写时必须考虑到整篇字的许多变化,认真定夺这个字,不可不假思索,随意下笔,影响整篇字的布局。

因此,章法布局的第⼆个原则是⾸字领篇原则。

学书者只要反复实践摸索,便能谙熟此道。

三、⾏⽓贯通通篇字与字之间妙在互相承应。

如果点画皆有意,字字尽有情,息息相关.⾎脉相通,互相管带,这就可谓上下相承、⾏⽓贯通。

唐代孙敬⽞说:“字体各有管束,⼀字管两字,两字管三字,如此管⼀⾏;⼀⾏管两⾏,两⾏管三⾏,如此管⼀纸。

”古⼈还说:“真(即楷书)则字终意不终,草则⾏尽势不尽,其得书之趣矣。

”可见,⾏⽓贯通原则是章法布局所不可缺少的。

书法作品的幅式、章法布局、题款与钤印

书法作品的幅式、章法布局、题款与钤印

册页
册页,分横、竖两种,即开版式和推蓬式,有单 页,也有折叠的。每册八页、十二页乃至数十页 不等,此幅式便于集稿作画、题字签名、玩赏保 存。
匾额
匾额,是指上面题写文字作为标记或表示赞扬的 牌子,形状各异,以长条和横额居多,字形力求易 认醒目,浑厚凝重。在制作上,选用的材料,以及 装饰与加工等也力求典雅别致、美观经济,富有时 代感。字少而大,结体严谨,疏密匀称,气势磅礴, 庄重严肃。
纪月方式月令别称:
七月:孟秋、初秋、新秋、上秋、兰秋、肇秋、 首秋、早秋、瓜时、凉月、兰月、瓜月、巧月。 八月:仲秋、中秋、正秋、桂秋、桂月、爽月、 壮月、大清明、仲商。 九月:季秋、晚秋、暮秋、杪秋、菊秋、凉秋、 三秋、菊月、咏月、朽月、玄月、季商、暮商、霜 序。 十月:孟冬、初冬、上冬、开冬、良月、吉月、 阳月、小春月。 十一月:仲月、中冬、仲冬、畅月、子月、雪月、 寒月、龙潜月。 十二月:季冬、严冬、残冬、末冬、穷冬、暮冬、 杪冬、腊月、冰月、除月、严月、暮岁、暮节、穷 捻、穷纪、嘉平。
纵式
横式
行列布白方法
1、纵有行 横有列
通篇竖成行、横成列,是最严整的序列样式, 其特点是整齐、大方、匀称和清晰,给人一种 整齐美。写楷书、隶书、篆书要求工整的实用 性文字,适合这种形式。种严整的章法创造出 高度秩序感,带着十足的工匠气息,因而摆布、 安排、制作之嫌是难以克服的。初学分布的人, 需要从规矩入手,应首先掌握这种布局形式。
(二)落款的种类
1、单款:是指署上书写者的姓名,或再加 上正文 的出处,书写的时间、地点以至原因等。 写在正文左侧,也称“下款”。 2、双款:有上下款之分。上款在正文右侧上方; 下款则为单款。通常上款写赠送对象的名字和称 呼,常常带上谦词,谦词根据作者与赠送对象的 关系而有所区别:上级以及平级可以用如“雅正、 法正、教正、正之、正腕、雅属[yǎ shǔ] 、惠存” 之类,下级则可以用“勉、雅属、存 念”等等; 下款则落上自己的姓名、书写时间和地点等 等。 3、穷款:只题书写者的姓名。如果作品所剩空 间有限,甚至不落款,盖印即可,也叫“穷款”。

书法作品格式章法布局落款知识:对联,条幅,扇面,斗方,三开,对幅,中堂(建议收藏)

书法作品格式章法布局落款知识:对联,条幅,扇面,斗方,三开,对幅,中堂(建议收藏)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 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 “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

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

落款切忌暄宾夺主。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⒌条幅: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

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

书法章法布局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书法章法布局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书法布局章法章法,广义上讲,是包括款式,狭义上讲,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

经营位置“意匠惨淡经营中”,的确如此,章法布局包括一点一画、结字、行气、全篇布白、落款钤印以及装裱。

点画、结字在作品中只是一小局部,然而“一点或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它要与整篇相配合,可从以下九个方面认识。

一、定主宾之序书法创作当先从主体(正文的文字内容)入手,主位既定,宾从就可以围绕主体生发,或藏或露,或即或离,目的总在丰富其空间,充实其层次,如众星拱月一般,烘托得主体形象愈见突出愈完美。

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不是书艺作品最重要的方面。

但写什么内容需要作者认真选择,作品之内容有时能说明作者的思想感情、修养水平。

内容佳就给作品增加了一层意趣,文情并茂,千古如新。

传世的古代法书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赤壁赋》等。

这些文字在文学上已是不朽之作,况又是出自一流书家自撰自书,那怎么不珍如拱璧呢?对书家来讲能自撰诗文是一个重要的能力,不可忽视。

从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来讲,可以分为五类:即古代诗歌、文言文、新诗、白话文、“小数字”等。

另外在文字内容的选择时,最好要与其书体风格相协调,水乳交融,体现意境。

若“小数字”中的“虎”、“龙”为主者,宜将“虎”、“龙”之说明为宾。

总之,一幅之中必须有主有宾,齿序分明,才能集中丰富,统一而有变化。

二、掌均变之衡端庄持重,为人之一美,也是作品之一美。

如果一味求奇,失去安详稳定,就会使人感到不适,所以书法之章法不可以不求平衡。

然寻常之平易得,艺术之衡难求。

譬如一个在平地行走,是平衡的,但太一般了,几乎不构成什么美感。

杂技演员在钢丝上行走,摇摇晃晃地前进,就构成一种美感,大家乐意看,因为他本是难平衡的,而通过技巧驾驭,平衡了,就产生了美。

可知只有在机变中寻求平衡,在不平衡当中求出平衡,才是构成美感的、具备艺术价值的平衡,所以书法的章法,先须求变,而后求均;先须求奇,而后求稳,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寻常的现象转换成艺术审美形象。

书法的空间结构结体行气和整体的章法布局

书法的空间结构结体行气和整体的章法布局

书法的空间结构结体行气和整体的章法布局书法的空间结构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

书法的空间结构结体行气和整体的章法布局1、单字的结体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

这样,才能在乎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气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

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

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

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

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

3、整体的布局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咸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

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变化多姿。

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

(三)书法的神采意味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

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

“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

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小楷书法作品章法

小楷书法作品章法

小楷书法作品章法
小楷书法作品章法有三种:
1. 横竖都对齐,即纵有行,横有列。

虽然横竖对齐,也切勿把每个字都写得一样大小,特别是打了格子的,千万不要把格子都写满,上下左右都要留白。

还要根据字形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比如字是纵向的,就写得瘦长一些,字是横向的,就写的宽扁一些。

一般来说,用这种章法的比较少,因为是比较规整的章法布局,会显得缺少艺术性,大多在佛经或一些正式公文上使用这种布局。

2. 纵有行,横无列,就是竖向是对齐的,但横向不对刘,左右之间的字参差不齐,从而打破了横向格子的束缚,显得比较灵活。

这种布局方式是小楷书法中采用最多的章法技巧。

采用这种章法时要注意左右的字之间的关系不可过于单一,要适时变化,左边的字可以对着右边的空白,形成一种补气的效果。

但又不可完全这样,那就会陷入另一种刻板单调之中,有时可以通过字距或行距的伸缩来进行巧妙的处理。

3. 纵无行,横无列,很明显就是横竖都不对齐,全篇横竖形成一种参差不齐的状态。

典型的作品就是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

这种章法布局完全打破了乌丝栏的约束,彻底解放了横竖之间的束缚,但也就因为太过自由而导致难以驾驭,所以一般是高手才敢采用此种章法技巧。

虽然这种章法看似横竖都不对齐,但也要在不对齐中形成另一种意义的对齐,也就是在曲中求直,其中
必须如交响乐一般有一个主旋律在里面,听从指挥的灵活调遣,否则就会乱成一团,毫无章法可言。

总的来说,小楷书法作品的章法需要灵活运用以上三种方式,根据作品的内容和风格进行选择和调整。

同时要注意行与列的关系、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行距与字距的布局以及整体的艺术美感等方面的问题。

书法章法布局详细图解说明

书法章法布局详细图解说明

书法章法布局详细图解说明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在书法中,章法布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整篇作品的结构和美感。

下面将详细图解说明书法章法布局。

一、章法章法是指书法作品中字形的排列和组合方式。

它是书法作品的基础,也是书法艺术的核心。

章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篇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1. 章法的分类章法可以分为横排、竖排、斜排三种。

其中,横排是指字体横向排列,竖排是指字体纵向排列,斜排是指字体呈斜向排列。

2. 章法的要求(1)整齐划一:章法要求字体整齐划一,字形大小一致,间距适当,不得出现歪斜、偏倚、重叠等情况。

(2)平衡协调:章法要求整篇作品的字体分布均衡协调,不得出现左右倾斜、上下不平衡等情况。

(3)节奏韵律:章法要求整篇作品的字体排列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让人感受到一种美妙的音乐感。

二、布局布局是指书法作品中各个字体的位置和大小关系。

它是章法的延伸和发展,是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布局的分类布局可以分为正中、偏中、左偏、右偏、上偏、下偏六种。

其中,正中是指字体居中排列,偏中是指字体偏向中心排列,左偏是指字体向左偏移排列,右偏是指字体向右偏移排列,上偏是指字体向上偏移排列,下偏是指字体向下偏移排列。

2. 布局的要求(1)整体协调:布局要求整篇作品的字体位置和大小关系协调一致,不得出现突兀、不协调的情况。

(2)重点突出:布局要求整篇作品的重点突出,让人一眼看出主题和重点。

(3)空间利用:布局要求合理利用空间,让整篇作品显得宽敞、舒适。

以上就是书法章法布局的详细图解说明。

在书法创作中,章法布局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整篇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因此,我们在书法创作中要认真对待章法布局,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创作出更加优美、精湛的书法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中国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艺术宝藏〜是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观赏价值的令人赏心悦目的一种独特艺术。

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欣赏和创作书法作品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时尚〜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章法布局是书法作品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是创作书法作品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创作书法作品〜一要练得一手好字〜这是书法作品创作的基础,二要懂得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这是书法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

练一手好字〜需要长年累月的努力〜但章法布局知识却可以现学现用〜立杆见影。

一、章法布局的含义及作用要认识章法布局〜必须知道书法与书写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书写是内容的简单抄写〜讲求单个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

它只是写字的基本要求〜也是写成篇字或创作书法作品的基础。

而书法则讲求通过内容、字体、笔法、结构、布局所体现出来的风格、气势、意境等〜让人欣赏、玩味〜进而给欣赏者带来美感。

所以〜书法作品要借助于章法布局这一艺术表现手段去丰富、强化内容所要表现的思想和感情〜并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章法布局是书法作品的整体安排。

具体包括如何确定幅式〜如何安排书写的位臵〜如何留边〜如何排行〜如何安排字与字、行与行、文与款之间的空间位臵〜如何协调文字与空白的比例关系和蔬密变化〜以求得奇妙、协调的艺术效果。

章法布局是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只有讲究章法布局〜才能创造出成功的书法作品。

如果没有好的章法布局〜那么〜尽管内容好〜单个字写得也不错〜却也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书法作品。

很多人写字很有基础〜甚至写得很好〜但却创作不出成功的书法作品〜其主要原因〜就是不懂得章法布局的知识和技能。

二、章法布局要领书法作品无论楷、行、隶、篆各体〜都须讲究章法布局〜尤其是行、草书表现得最为强烈和充分。

但章法布局的妙处变化万端〜不象结体那样容易把握〜古人学习章法布局只能从碑帖和书法作品中去玩味、领会其中的隐微。

现总结前人的经验〜就一般规律而言章法布局的要领是:,一,意在笔先。

即在书写之前〜先在心中筹划。

写什么内容,是诗还是文,写什么书体,是楷书还是行书,横写还是竖写,如何落款,如何用印,形成什么样的格调和意境, 做到心中有数。

, 二, 量纸定字。

即动笔之前〜在纸上筹划。

根据要写的内容〜纸幅的大小〜字数的多少〜字体形态〜行列安排〜落款格式及配印等〜在纸上作好恰当地安排。

一般先留出天头、地脚、左右边, 天宽地窄〜左右等齐,。

如写楷书、隶书、篆书〜应先计算好字数, 包括落款, 〜折好框格。

如写行书、草书〜只折竖线, 或横线,即可。

横写时〜开头可空一、二格〜最后横行不宜写尽〜要有空脚。

竖写式开头不需留空格〜但要留下脚〜好落边款和盖印。

初学者可象画草图一样〜先用稿纸布臵一下〜遇有不妥之处〜再予以调整修改〜待布局格式基本定下后再进行书写〜决不可信手落笔〜造成问题才引起注意。

, 三, 首字领篇。

开篇首字要认真斟酌后再下笔〜写得大一些〜粗重、饱满一些。

因为首字首笔有很大的制约力〜写下首字后就要据其风格来考虑整篇字的许多变化。

如大小疏密、体式意态及浓淡枯涩等。

所以唐代孙过庭《书谱》云: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清代戈守智云: “首写一字其字势便能管束到底”。

这表明〜书法作品的第一个字作用很重要〜它对全篇起到管束和制约作用〜基本上确定了全篇字的字体、笔态、形体等〜起到统领的作用。

所以〜对每幅作品的首字〜必先酝酿成熟再下笔书写。

在写行、草书时〜第一个字一般要写得大一些〜粗重一些〜饱满一些。

,四,行气贯通。

即整篇作品要气势连贯〜一气呵成〜格调统一〜笔意笔势连贯〜前后呼应。

每行字的大小、肥瘦、长短、宽窄、疏密、向背、承接、俯仰、顾盼〜都应搭配得当〜不堆砌〜不支离〜自然流畅〜气势优美。

,五,终篇收势。

即整篇字的最后收束要完满〜特别是最后一行要收得恰当合适。

一方面应尽量避免只留一个字〜显得孤立、悬吊, 另一方面也应避免通行到底〜显得拥塞、过紧。

末行在三分之二处结束为最好。

全篇最后一个字可根据整幅的形势〜或长收、重收〜或大收、平收并加重笔意,一般亦应如首字〜写得大些、粗壮些, 〜留住行气〜以免飘忽。

但在实际书写过程中〜还应随机应变〜因势利导〜避让补救。

如果前行有渗化或枯笔〜后行就要枯湿照应〜避免头重脚轻或前紧后松。

三、落款及用印, 一, 怎样落款落款又叫题款〜是正文以外的交待性文字。

它虽在作品中处于“配角”地位〜但可对正文起说明、发挥、补救、点睛的作用。

所以〜初学者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

落款有单款和双款之分。

单款是指落上书写者的姓名,或字、号,、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及地点等。

位臵在正文之后。

双款是将书者和受书者的姓名都写上。

受书者姓名叫“上款”〜书者姓名叫“下款”。

有时上、下款连在一起写〜写在正文末尾〜受书者姓名, 上款, 在前〜书者姓名,下款,在后,有时分开写〜上款在正文前〜下款在正文后,对联上款在上联右上方〜下款在下联左下方,。

馈赠某人的〜上款常用“XX先生,老师、同志,雅正, 教正、斧正、正之、嘱书、惠存、存念, ”等。

一般只写名不写姓〜以示尊敬和亲近。

多数作品一般只有单款。

落款应根据所留地方而灵活变化〜或增或减。

应注意五点,,, 字大款小。

落款的字应比正文的字小些。

,,,高低适中。

落款高低部位要适中〜上部应比正文略低一些〜下部要短于正文〜不要与正文底部平齐〜更不能超出正文。

总体说宁高不要低。

,?,距离恰当。

款文与正文的距离同正文本身行距相当〜不要把款文与正文的距离拉得太开或靠得过紧。

太开〜会产生松散隔裂的感觉, 太近会显得局促闷塞。

,,, 字古款今。

落款的字从汉字发展上讲〜要比主体的字时代近一些。

一般说〜篆、隶书落款可用楷、行、草书, 楷书落款可用行、草书, 行书落款可用草书、行书。

,,, 留有印位。

落款应给盖印留有一定地方。

盖印后不应低于正文。

, 二, 怎样用印印章是书法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白纸、黑字、红印〜色彩对比强烈。

它不但具有装饰和衬托作用〜而且能起到调节疏密〜补救虚实〜消除平板〜稳定平衡等重要作用。

此外〜图章本身有多种形状〜有粗细巧拙等多种风格〜与墨字配合〜可以丰富书法作品的形式。

印若用得好〜会给书法作品锦上添花。

印的字体以篆为主。

分阴文, 白字, 和阳文,红字, 〜有的印章上兼用阴文和阳文。

一般一方印上用一体。

两块印用在一幅作品上〜也是一阴文、一阳文的参差错开〜以变化为丰富。

印的形状有方、长方、圆、长圆、椭圆和不规则的自然形状, 随形章, 。

印章分“名章”和“闲章”两类。

名章即作者的姓名、笔名、字号等〜又称“名号印”。

一般盖在下款的下面或左侧〜可盖一方〜也可盖一对〜一方白文〜一方朱文。

或一为姓名印〜一为字号印, 或一印有姓无名〜一印有名无姓。

不可两方都有姓氏。

闲章内容多为格言、警句、年代、个人主张、一句话、两句诗等。

如“变则生新”、“学海无涯”、“师古不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

闲章不“闲” 〜它与正文有着内容上的有机联系〜体现了书者的思想、情操、人格和艺术见解〜也为读者理解书法作品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盖在右上角起首处正文第一、二字之间稍偏右处的〜叫“起首章”〜也叫“引首章”。

盖在作品右下角略高处,有时也盖在上方左右角,〜叫“压角章”或“押角印”。

原则是占“角”。

押角印与名号印不要盖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盖在正文右边中部的叫“腰章”。

用印要注意:,,, 大小相宜。

作品小〜印要小而精巧〜作品大〜印可稍大。

,,, 不可过多。

一幅作品一二方印即可。

一般说来〜“印不过三”是一个规则〜再多则喧宾夺主。

, ?, 印位恰当。

盖印上方必须低于正文〜下方必须高于正文。

用印只有得当〜才能使作品锦上添花。

若用印不当〜会破坏作品的艺术美感。

四、书法传统幅式及纸面的虚实处理书法的传统幅式很多〜如立轴、中堂、横幅、长卷、对联、条屏、扇面、斗方、匾额等。

各种幅式的章法处理或多或少有些差异。

, 一, 立轴, 附条屏、中堂, 立轴因为是直立式的〜下部装有轴杆、轴头〜故称“立轴”。

立轴的长度大于宽度〜一般较狭长。

常挂于书房内或客厅的侧面壁上。

立轴的直长形制与传统的的书写形式较吻合。

一行之内字数较多〜一幅之内换行较少〜这就更便于行气贯通。

所以成为明、清以来最主要的书写幅式。

立轴形制与悬挂位臵决定了它可以表现古拙、奔放、宁静等各种格调和情趣。

立轴的重复出现便可构成四条屏,或六条屏, 。

四条屏或以篆、隶、楷、草四体书写四篇文字内容〜构成有区别又合一的整体,或以一种书体连续书写四篇文字内容〜形成能分能合格局, 或以一种书体、一篇文字内容连续分写在四条直长幅式上〜构成不可分的整体。

四条屏旧时常挂于客厅侧壁〜类似于梅、兰、竹、菊四条屏。

中堂旧时多挂于客厅正壁中央〜故名“中堂”。

其幅式与立轴相似〜但形制较宽大〜尤其横向要比立轴宽些〜使之与宽大的客厅相协调。

其章法与立轴相近〜但它形制宽大、开阔〜更适合表现恢弘的气势和苍茫的意向。

, 二, 横幅, 附长卷、匾额, 横幅的宽度大于高度。

通常悬挂于书桌或沙发上方的墙上。

横幅换行较多〜书写时要注意行与行之间的呼应, 另外〜每行尾部可略有参差〜但不可太悬殊。

横幅的形制更适宜表现雅致的意趣。

虽难于造成滚滚而下的磅礴气势〜却可形成波澜起伏的风情。

横幅几倍地延长〜便是长卷。

长卷可书写长篇大论〜也可断续地书写多篇诗文。

长卷一般不悬挂〜古人多臵于案上随时把玩、展读。

匾额也取横式〜在名胜、古迹、纪念馆多见。

它需经书写和刻制两道手续〜旧时称为“榜书”。

正文一般仅几个字〜从右到左排列, 新式也有从左至右排列的款文较简单〜以免喧宾夺主。

由于匾额悬挂于高处〜书写更注意大效果〜故应写得较大、较厚重〜远观要庄重、显眼。

, 三, 对联对联分为上下联〜两边正文字数相等。

通常各为一行〜书写对仗工整的诗句或文句。

款文如是单款〜一般写在下联正文左侧, 如是双款〜通常将上款写于上联正文右侧〜下款写于下联正文左侧〜上款位臵略高于下款。

对联还有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当正文内容字数多时〜可分行书写。

上联行次自左至右〜下联行次自右至左〜起首均不留空格〜左右合抱〜结成“龙门对”。

长联均采用这种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