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臭氧大量吸收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共33页文档
2.3大气环境

赤道地区地面热,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量多,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5、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
因为波长较短的蓝色光容易被散射。
6、在晚秋至早春,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热量散失多。
7、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加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 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 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
地球
1
2.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 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少, 因而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就弱, 进而导致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 作用就弱,所以,容易出现霜冻。
A
B
大气上界
地 球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玻 璃 温 室 效 应
思考: 为什么玻璃温室会有保温效应?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 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2、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云,气 温又比晴天高? 白天多云,反射作用强,太阳辐射被大量削弱。 夜间多云,有利于增强大气逆辐射,利于地面保温。 3、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 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为什么人们在正午前后看太阳时总是特别刺 眼,而在旭日东升或是夕阳西下时看太阳就不怎 么刺眼?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射向宇宙空 间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地面
大气上界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知识要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大气是地球的保护层,使地球表面的热量变化不至于过剧烈,并使地表少受外来天体的撞击。
(2)大气是天气变化的物质基础,同时大气对水的循环、地表形态等都起着重大影响。
(3)大气是生物和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大气。
2、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成分含量作用干洁空气氮(N2)约占78%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o2)约占21%一切生物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co2)很少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o3)很少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
水汽很少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也能吸收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
固体杂质很少作为凝结核,促成水汽凝结3、大气的垂直分层层次高度特点形成原因对流层①低纬17-18千米②中纬10-12千米③高纬度8-9千米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气温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①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②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①气温起初不随高度变化或变化很小,到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②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大多以水平运动为主。
水汽含量极少,能见度好,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平流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的影响,到30千米以上,平流层中的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气温升高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5千米高度的范围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②上部冷、下部暖,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相当强烈,又称高空对流层因为这一层几乎没有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的缘故电离层从中间层顶到800千米高度的范围①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很快②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该层中的大气物质(主要是氧原子)吸收了所有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线的缘故散逸层电离层顶以上的大气一些高速度运动的空气质点,经常散逸到星际空间去,是地球大气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层次受地球引力场的束缚很弱二、大气的热状况、太阳辐射(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第三节 大气环境(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散射作用
直接
太阳辐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热源
地面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
直接 热源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为什么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远不如月球表面大?
(白天,地球大气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白天地面 的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 辐射还给地面,使夜间地面气温不致降得过低,从而减少了 昼夜温差)
读左图,回答问题: A A2 A1 B C1 C B2 C2
1、A、B、C中表示短波辐射 是 ( A ) ,表示长波辐 射的是( B、C ) 。 2、A1小于A的原因是 ( 大气对
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具体 表现为( 吸收)、(反射)、 ( 散射 ), A2更小的原因
B1
是( 大气吸收有选择性,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
为什么在夏季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云层越厚,云 量越多,反射越多。在夏季白天多云,气 温不会太高,就是因为云的反射减少了到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到 达 地 面 的 太 阳 辐 射
太阳辐射 100% 大气和地面的 反射散射34% 大气上界 太阳常数 8.24J/cm2∙min 大气吸收19% 大 气
作用 形式 参与作用 的大气成分 臭氧(平流层) 吸收 波长范围 紫外线 红外线 各种波长的 光都被反射 有选择性,大部 分可见光可穿透 无选择性,云层 越厚反射越强 作用特点
水汽、二氧化 碳(对流层)
云层、尘埃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反射 散射
蓝、紫色光 最易被散射
向四面八方散 射,有选择性
(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2021届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8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第8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选择题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生物生存的大气,包围着地球的厚厚的大气层,是生物乃至地球的保护层。
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多,对人类影响很大B.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完全是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的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对人类有害无利D.二氧化碳能吸收红外线,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2.关于大气中臭氧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臭氧层中才有臭氧B.在大气圈中,臭氧分布比较均匀C.臭氧层分布在对流层中,所以与人类关系密切D.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3.能够破坏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使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减少的物质是( )A.氯氟化合物B.二氧化碳C.氧化氮D.二氧化硫解析:第1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少,选项A错误;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与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毁林有关,选项B错误;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但农作物可能会增产,选项C错误;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的红外线,把热量保存在大气中,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选项D正确。
第2题,臭氧不仅仅分布在臭氧层中,对流层中也有少量臭氧,选项A错误;臭氧主要分布在臭氧层中,在大气圈中分布不均,选项B错误;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中,选项C错误;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选项D正确。
第3题,氯氟碳化合物与大气中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会破坏地球大气的臭氧层,故A项正确。
答案:1.D 2.D 3.A(2020·烟台检测)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它能有效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回答4~6题。
4.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5.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A.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B.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6.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B.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C.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D.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解析:第4题,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平流层。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大气中被称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成份是 ( ) A.氮气 B.氧气 C.水汽 D.臭氧2.大气各垂直分层自下而上的正确排序是 ( ) A.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B.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C.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D.高层大气、下流层、对流层3.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A.波长较长的紫外线部分 B.波长较短的红外线部分C.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D.主要集中在电波部分4.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下列波长中被削弱最少的是()A.紫外线部分B.红外线部分C.可见光部分D.波长在0.15~4微米之间的光线大气对太阳辐射具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效应,正由于这个原因,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提高到15℃,形成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
据此回答5~9题:5.下列概念:①太阳辐射、②地面吸收、③大气削弱、④大气逆辐射、⑤地面辐射,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②⑤④ B.①③⑤④②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③②⑤6.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 ( ) A.空气中的水汽多 B.太阳辐射弱 C.地面辐射弱 D.大气逆辐射弱7.秋季,晴朗的夜晚,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秆,烟雾弥漫,据说能防霜冻,原因是烟雾( ) A.减少大气逆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 C.使地面辐射减弱 D.增强地面辐射8.下列四幅图是同纬度的四个地区,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 A. B. C. D.9.地球上昼夜温差不至于太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球自转周期较长 B.二氧化碳增多,气候变暖 C.森林对气温有调节作用D.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读下图,回答10~12题。
10.下面四幅图中,正确反映热力环流的是( A )11.D图若是正确的,则可能是下列哪种情况:①白天②晚上③冬季④夏季()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12.2002年春,上海在取消统购买粮食后的新的城市规划上决定拿出1/3的土地搞植树造林。
大气分层和削弱教案

第三节大气环境一、课标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运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3.充分对比,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冷锋与暖锋,低压与高压,气旋与反气旋,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4.大气活动中心及季风环流。
5.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
三、教学难点1.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2.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3.西南季风的成因。
4.天气系统的形成。
四、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图片。
五、课时安排:8课时第一部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看图说出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2.学生能够说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看着表格,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比较说出不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的选择性吸收。
2.学生能够画出简图说明大气的整个受热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密切性,学生能够增强大气环保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主要包括大气的削弱作用、保温作用和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本节课在教材中体现的图表比较多,而文字较少,因此在对本堂课的讲解时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图表能力的分析,并且适当补充概括性的文字内容。
2.3大气环境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 --太阳高度 纬度因素: --太阳高度 纬度因素 2.下垫面因素: 地面的反射率 下垫面因素: 下垫面因素 -- --地面的反射率 3.其他因素: --气象(天气、日照时数) 其他因素: --气象 天气、日照时数) 其他因素 气象(
返回
影响太阳辐射最主要的因素: 影响太阳辐射最主要的因素:太阳高度角 大气削弱作用与纬度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保温效应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 太阳辐射 地面 削弱作用 保温效应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
热
宇 宙 空 间
热
(可见光里---可见光里---光最易) 光最易)
水汽、二氧化碳 水汽、 -------层 (-------层)
收少
①有选择性 ②改变方向 ①无选择性
散射
空气分子、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反射
云层、尘埃 云层、
所有波长
②云层越厚越
容易反射
1.大气氧 从臭氧、 化碳和水汽的吸收 作用, 作用,可知大气吸 收具有什么特性? 收具有什么特性? 性 2)为什么大气直 吸收的 的? 的? 臭氧大 吸收 大 大气 的可 0.175 的 吸收 ,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大 二氧化碳、 可 大气 氧 吸收 0.175 的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路程短+光热集中 太阳高度大——路程短 ——地面获热多 ——地面获热多 L1 L2
A
地 球
B
1.不同太阳高度对地面辐射有何影响? 1.不同太阳高度对地面辐射有何影响?为 不同太阳高度对地面辐射有何影响 什么? 什么? 太阳高度角在→ 太阳高度角在→①等量太阳辐射在地面的 散布面积小; 经过大气的路程短, 散布面积小;②经过大气的路程短,太阳辐射 被大气削弱少→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多→ 被大气削弱少→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多→地面 辐射也就强。 辐射也就强。 2.不同地面对地面辐射又有何影响 不同地面对地面辐射又有何影响? 2.不同地面对地面辐射又有何影响?为什 么? 地面反射率越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 地面反射率越大, 越少,地面辐射越弱。 越少,地面辐射越弱。 3.除了上述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 3.除了上述原因,哪个因素也会对地面辐 射产生影响?请例举说明。 射产生影响?请例举说明。 气象因素等。白天多云,日照时数少、 气象因素等。白天多云,日照时数少、反 射作用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 射作用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
大气环境

a
C
B
巩固练习
1.若地球上无大气圈,下列现象不再存在的是 A.蓝蓝的天空白云飘 B.月有阴晴圆缺 C.烈日炎炎似火烧 D.繁星纷呈 2、主要由大气反射作用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B.冬季多云的夜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C.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 D.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是明亮的
A
A
3、下列各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
B
C
D
解释下列现象:①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 会太高;②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 的反射作用强。
夜晚多云,大气逆辐 射作用强。
学以致用2:
利用所学解释下列人类活动与自然现象:
1、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睛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热量 散失得多,致使地面温度低,所以有可能出现霜冻。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高 层 大 气 散 平 射 流 层 对 流 层 反射
空气 分子
上层大气吸收
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
臭氧 大量吸收波长大 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 吸收 红外线
云层、尘埃
地
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反射无选择性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散 层 射 对 流 层
空气 分子
散射有选择性 上层大气吸收 吸收有选择性 波长小于 0.175微米的紫外线
臭氧大量吸收波长小 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红外线
反射
云层、尘埃
地
面
学以致用1:
1、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