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春天举行音乐会
《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设计

《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魅力和春天之美,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二)过程与方法1.用自然的声音、活泼欢快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2.能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
(三)知识与能力学习八分休止符并巧妙运用,学生通过学习春雨、春风、春雷、春水的声音,分别用熟悉的乐器去模拟雨声、风声、雷声、水声,使学生对声音的强弱节奏形成鲜明的感受对比。
1.教学重点、难点(一)用欢快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二)突破八分休止符使用技巧。
(三)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第一乐段伴奏。
1.教材分析《春天举行音乐会》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四课春天的歌。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
跳动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象声词编制了一曲优美动听的“春天交响曲”。
歌曲四二拍,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
每段各有四个乐句。
第一段:第一、二乐句分别用了和旋分解式及模进的手法,曲调欢快活泼,曲中八分休止符的巧妙运用,形象地表现力春雨唱歌、春风弹琴的欢快情景,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第四乐句全部以八分音符构成,旋律与歌词是一字一音的结合,形象地表现了春水鼓掌发出阵阵欢笑的形象。
第二乐段:从第五乐句开始,第五乐句和第六乐句每句为三小节,曲调的模进、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及六度大跳的进行,使歌曲更为热烈,富有动感,与第一乐段形成了对比,“把春天举行音乐会”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紧接着第七乐句节奏又渐渐舒展,最后的乐句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旋律,只是在倒数第二小节处做了顿音节奏的变化。
歌曲在“春笋是个指挥家”的欢快歌声中结束。
四、教学准备生动形象的课件、春天情境手绘卡片、打击乐器(响板、沙锤、铃鼓、手铃)。
五、教学过程课前把准备的春天景象手绘卡片:春雨、春风、春雷、春水四幅美术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备用。
《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演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教材分析: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是一首创作歌曲,结构为二段体的大调歌曲。
歌曲的旋律情绪欢快、活泼,歌词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大自然中的事物人格化,富有儿童情趣,和声的内涵明确,从中表现了春天美好的景色。
A乐段是由4个乐句组成的平行结构,前两个乐句节奏相同,旋律都是和弦的分解进行,5.1 13 |5. 3 | 53 03 | 5 0| 57.. 7.2 | 4. 2| 42 02 |4 0|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5.1 13 |5. 3 |44 45 |6-|第四乐句结构分裂,音高逐级下行,54 35 | 43 24|33 22 | 1-|,在这个乐段里,几句拟人化的歌词把了春天不同角色事物的美妙声音,巧妙的表现了出来,特别是休止符的运用,为歌曲创造了美好的意境。
B乐段是4个乐句组成的对比结构,前两个乐句的长度缩减为三小节,166 66 |16 06 |1 6.|355 55 |15 05 |1 5.|其节奏相同,旋律都是大三和弦的分解,第三乐句虽然与第一乐句一样,但长度恢复为四小节,1 66 |4 .6 |41 04| 6-|第四乐句是A乐段第四乐句的变化再现。
54 35 | 43 24|30 20 |1 0||在这个乐段里,歌词“滴答答答答 ,沙沙沙沙沙,轰隆隆隆,哗啦啦哗啦表现了上段不同事物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象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交响音乐会,揭示了歌曲的主题,同时表达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时的美好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能够初步的有感情地演唱。
2、引导学生体会歌词拟人化的特点,并通过人声和打击乐器,模拟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的声音,感受其生动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通过听、唱、演的形式感受、体验并表现春天到来时人们美好的心情。
教学难点:1、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八分休止符的演唱及“4”音准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春雨濛濛地下》【设计意图】复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创设歌唱春天的主题情境,表现春天刚刚来临时美好的自然景观及人们高兴的心情.帮助学生进入音乐学习状态。
春天举行音乐会(教案)

春天举行音乐会(教案)第一章:春天的到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和变化。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春天的季节特征:温暖、生机勃勃、万物复苏。
春天的变化:植物生长、动物活动增多、天气变暖。
1.3 教学活动:观察春天的景象,如花朵开放、树木发芽。
学生分享他们对春天的感受和观察到的变化。
引导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好。
第二章:音乐会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音乐会的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音乐会的定义:音乐会是一种音乐表演活动,观众欣赏音乐家演奏。
音乐会的特点:有序的座位、正式的气氛、各种音乐表演。
2.3 教学活动:学生观看音乐会视频或图片,了解音乐会的场景和氛围。
学生讨论音乐会的特点和他们在音乐会中的行为规范。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如唱歌、跳舞或演奏乐器,体验音乐的魅力。
第三章:春天的音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春天的音乐作品和风格。
培养学生对春天音乐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春天的音乐作品:经典春天的歌曲和乐曲。
春天的音乐风格:轻快、温馨、充满生机。
3.3 教学活动:学生聆听春天的音乐作品,感受其中的情感和节奏。
学生讨论他们对春天音乐的理解和喜爱。
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春天音乐作品,如唱歌、演奏乐器或创作乐曲。
第四章:音乐会的准备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音乐会准备的过程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合作和组织能力。
4.2 教学内容:音乐会准备的过程:选择曲目、排练、布置场地等。
音乐会的重要性:展示才华、增进交流、提高技能。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音乐会准备活动,如选择曲目、排练和布置场地。
学生合作完成准备工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学生分享他们的准备工作体验和感受。
第五章:音乐会的举办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音乐会举办的流程和规范。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达和展示能力。
5.2 教学内容:音乐会举办的流程:演出、互动、休息等。
《春天举行音乐会》教案及反思

《春天举行音乐会》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美好,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感受。
2.生字词的准确书写。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春天有哪些特点吗?2.学生回答:春天天气温暖,万物复苏,花草树木开始生长。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
2.学生自主选择生字词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讲解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春天的景象和音乐会的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春天举行音乐会》,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回答,复习课文内容。
(二)深入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关注春天的美好景象和音乐会的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展示对课文的理解。
(三)朗读训练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注意语气、节奏和表情。
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四)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请用“春天”这个词写一段话,描述春天的美好。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家长签字确认。
七、教学反思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注重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春天举行音乐会说课稿

春天举行音乐会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春天举行音乐会》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和充满生机的氛围,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音乐艺术的向往。
本文在课程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小学阶段音乐课程的一部分,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
本文主要内容是以春天为背景,描述了一场户外音乐会的场景。
文章从春天的自然景色入手,通过描绘花草树木的生长、小鸟的歌唱、春风的吹拂等,引出音乐会的举行。
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音乐会上的各种乐器演奏,以及人们的欢乐心情,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音乐的魅力。
1. 春天景色的描绘:本文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色的描绘,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 音乐会场景的描绘:本文详细描述了音乐会上的各种乐器演奏,如钢琴、小提琴、长笛等,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及音色,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情感的表达:本文通过描绘人们在音乐会上的欢乐心情,使学生体会到音乐带给人们的愉悦,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天的特点,能够用语言描述春天的美好景色。
(2)认识并了解音乐会上的常见乐器,如钢琴、小提琴、长笛等。
(3)学会用音乐表达情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现春天的美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音乐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春天景色的描绘。
(2)音乐会场景的描绘。
(3)音乐表达情感。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音乐的魅力。
(2)如何培养学生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春天举行音乐会(教案)

春天举行音乐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1. 春天的特点介绍2. 音乐会主题:春天举行音乐会3. 欣赏春天的音乐作品4. 学唱春天的歌曲5. 创作春天的音乐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春天的特点,欣赏春天的音乐作品,学唱春天的歌曲,创作春天的音乐作品。
2. 教学难点: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创作春天的音乐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春天的特点,介绍音乐会主题。
2. 欣赏法:欣赏春天的音乐作品,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3. 实践法:学唱春天的歌曲,创作春天的音乐作品。
4.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音乐作品。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春天的特点介绍,音乐会主题,音乐作品欣赏,歌曲学唱,创作指导。
2. 音乐器材:音响设备,乐器。
3. 教学资源:春天的音乐作品,歌曲。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春天的图片和短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2. 讲解:介绍音乐会主题,解释春天举行音乐会的意义。
3. 欣赏:播放春天的音乐作品,如交响乐、合唱、独奏等,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春天的美好。
4. 学唱:选择一首适合学生的春天歌曲,教授歌曲旋律和歌词,引导学生学唱。
5. 创作:分组进行音乐创作,鼓励学生运用春天的元素,如鸟鸣、流水等,创作出具有春天特色的音乐作品。
6. 展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美好和音乐的魅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如听课、学唱、创作等。
2. 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评估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创作能力:评估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如旋律、和声、节奏等。
4. 课堂氛围:观察课堂氛围,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愉快的心情。
《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设计

《春天举行音乐会》教案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春天举行音乐会》这一课时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为导向,根据小学生音乐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全体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和音乐创造,师生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在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的教学中紧紧围绕“春”这一主题,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效地运用课件,通过说说春天,听辨、模仿春天的声音来引导学生探索和体验大自然中的各种有趣的声音、现象,并进行节奏的模仿。
在探索活动中解决了歌曲的节奏难点。
2、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使学生在接触音乐——融入音乐——品味音乐的过程中,体验到审美和创造的成就感。
学生在各种形式的以《春天举行音乐会》为主线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听、说、唱,舞等活动,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始终以音乐为主线,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
二、教学背景分析1、分析教材《春天举行音乐会》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六册的第一课。
这是一首2/4拍、两段体结构的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节奏跳动,旋律流畅,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美景。
歌曲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的将自然界中的春雨、春水、春风、春雷都比喻成会唱歌、会弹琴、会打鼓、会鼓掌的人物,把春笋比喻成小小指挥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还形象地表现春水鼓掌发出阵阵欢笑的形象。
教材在这里安排本课,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喜爱、珍爱大自然,并以美的情感世界将音乐拓展、延伸。
2、分析学生三年级学生对音乐有兴趣,乐于参与音乐感受、鉴赏、表现、想象和创造等方面的音乐活动,大部分学生掌握音乐课程标准和音乐教材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
本课时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歌曲演唱中休止符的准确使用,以及运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春天举行音乐会》教案

春天举行音乐会》教案春天举行音乐会》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选自XXX三年级下册第四课唱歌课。
这首曲调优美,采用2/4拍一段体结构曲式,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场景。
歌曲中使用了生动的象声词,描绘了春雨唱歌、春风弹琴的欢乐情景,以及春水鼓掌发出阵阵欢笑的形象。
整首歌曲节奏多变,使旋律更加优美动听。
最后,在春笋指挥家的欢乐歌声中结束。
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整齐的声音和欢快的情绪表演唱《春天举行音乐会》;2.引导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和顿音记号,启发学生用声音、打击乐创造表现春天的情景,初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3.通过看图片、听歌曲、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等活动,感受自然界的变化,使学生尽情享受春天带来的喜悦,从而教育学生珍惜春天的美好时光。
重点难点:1.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2.引导学生掌握歌曲中休止符的时值和顿音记号。
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1.播放《嘀哩嘀哩》歌曲,让学生听出春天的特点;2.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3.播放春天音乐会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春天音乐会的场景。
二、寓教于乐1.初听歌曲,感知歌曲中小演员的名字;2.复听歌曲,感知歌曲中小演员的节目;3.模仿春雨、春风的声音,教学生唱歌;4.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研究歌曲中的节奏和记号1.引导学生掌握歌曲中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和顿音记号;2.使用打击乐器创造表现春天的情景。
四、感受春天的美丽1.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感受春天的变化;2.教育学生珍惜春天的美好时光。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自制打击乐器(碗筷、塑料瓶装沙子或豆子)。
经过修改后的文章:春天举行音乐会》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选自XXX三年级下册第四课唱歌课。
这首曲调优美,采用2/4拍一段体结构曲式,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场景。
歌曲中使用了生动的象声词,描绘了春雨唱歌、春风弹琴的欢乐情景,以及春水鼓掌发出阵阵欢笑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