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及答案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及答案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科目代码:303)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准》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教学《中国石拱桥》教师围绕“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汪曾祺《昆明的雨》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3.缺失4.缺失5.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举例说明一些字词的使动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吴均《与朱思元书》)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D.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

(北朝民歌《木兰诗》)6.教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师尝试引导学生把握本课学习重点,不恰当的是()。

A.领悟作者人生态度B.学习本文托物启志的写法C.感受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D.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7.学生对“借代”不熟悉,教师用古诗例句来讲解,恰当的是()。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游》)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8.缺失9.缺失10.缺失11.缺失4.缺失5.缺失6.缺失合性学习“有方来”的活动目标,按照要求答题。

活动目标 (1)搜集有关交友之道的名言记其中10 则。

(2)了解活动案要素,初步学会活方案 (3)学会大方礼貌、清楚明白地发出” (4)写一篇自,并大方、清晰地向同学讲述 (5)聆听他人的发言,能听懂他人发言的意思 活动目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设置学习情境,联系践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B 出了语合运用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C .活可操强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D .的五项目标中掌的要突出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 第18题12分,共40分) 8.案讲授课文《最后一次演讲》的 完成第16题。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

)1.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成书于战国末期。

2.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意思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3.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会影响教育的发展,主要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题干强调今年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调整,由于今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导致农村学校减少,班级规模减少,因此本题选择人口因素。

4.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方针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本题选择答案B。

5.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于发展,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根据题干“不同级别官员的咨询进入不同的学校”明显说的是等级性。

故本题选择答案B。

6.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

中国古代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欧洲古代的“七艺”是指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不管是“六艺”还是“七艺”,以及物理、化学等都是按照学科内容进行分类,属于典型的学科课程,因此,本题选择答案A。

7.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因此本题选择答案C。

8.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中学教学之教学的任务。

历史上形式教育论的典型代表人物为洛克和裴斯泰洛齐,该派认为教学的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的内容的意义是无关紧要的。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满分为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答案:A。

学记。

2.答案:B。

环境。

3.答案:C。

人口变化。

4.答案:B。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5.答案:B。

等级性。

6.答案:A。

学科课程7.答案:C。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8.答案:D。

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9.答案:A。

形成性评价10.答案:D。

榜样示范11.答案:A。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12.答案:A。

无意注意13.答案:C。

可控的内部归因14.答案:A。

中等偏下水平15.答案:C。

逻辑记忆16.答案:D。

普遍伦理17.答案:B。

性格18.答案:A。

强迫观念19.答案:A。

两极性20.答案:D。

学生21.答案:B。

替代强化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2.【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课程计划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因此,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课程计划,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23.【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但并不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是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具体地讲:(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和答案解析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和答案解析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科目代码:30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活动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

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人口变化D.文化传统4.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A.继承性B.等级性C.历史性D.民族性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7.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A.国家一级管理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D.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C.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9.班主任王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规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学记》的认识。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据考证由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著,撰写于战国末期。

《学记》提出许多教育原则和方法,为后世所学习借鉴。

A项正确。

B项:《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孔子的思想。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大学》相传由曾子所作,其中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

原为《礼记》中的一篇。

相传为孔子之孙孔伋(子思)所作。

内容是宣扬孔子的中庸之道。

南宋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入《四书集注》。

故正确答案为A2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几个方面。

其中,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题干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指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即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体现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B项正确。

A项: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体活动或者称之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1)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2)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019年-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2019)

2019年-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2019)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学记》B.《论语》C.《大学》D. 《中庸》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活动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

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 )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人口变化D.文化传统4.2015 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5.我国应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人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人不同的学校。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特征? ( )A.继承性B.等级性C.历史性D.民族性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C.综合课程B.活动课程D.融合课程7.2001 " R国丽市的《基动教育课程改单纲婴(iu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A.国家一级管理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川D.回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8.近代教育史上:管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很本分歧尼( )A.以学习直按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现教学为主C.以常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D.以传权如识为主还是以精他为主9.班主任王者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单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有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淮》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参考答案:A题干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A项曹操《观沧海》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项张养浩;山坡羊i潼关怀古》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表现了作者忧国优民的情怀。

C项杜牧《泊秦淮》借陈后主陈权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哪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

D项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故本题选A。

2.教学《中国的拱桥》教师围绕“非凡只会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A.汪曾祺《昆明的面》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参考答案:C题干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项汪曾祺《昆明的雨》,作家的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本文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鲜亮的脚印。

不符合题干中“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

B项宗璞《紫藤萝瀑布》,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不符合题干中“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

C项叶圣陶《苏州园林》,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表现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叹。

体现了“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

D项梁启超《最苦与最乐》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不符合题干中“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19下教资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中的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文化的关系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2.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①强制性②普遍性③公共性④选择性⑤终身性A.①②③B.①②④C. ①③⑤D. ②③④3.小学教师经常采用贴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为班级做好事,这种德育方法是()。

A.奖惩评价B.榜样示范C.情感淘冶D.实际锻炼4.从课外活动的内容看,学校举办的法治教育报告会属于()。

A.学科活动B.社会活动C.主题活动D.文体活动5.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讲话中提出了“四有好老师”标准,其主要内容是( )。

①有理想信念②有道德情操③有扎实学识④有实践能力⑤有仁爱之心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③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6.教育实验中,控制其它条件,考察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学方式在这项实验中属于( )。

A.因变量B.自变量C.干扰变量D.无关变量7.小学生在课问玩要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踝,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揉一揉受伤的脚踝B.抬高受伤的脚踝C.在受伤处进行热敷D.给学生吃止痛药8.在学习成败的归因影响学习动机的诸因素中,激励作用最大的是()。

A.运气好坏B.能力高低C.任务难度D.努力程度9.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学校,教师,同伴等影响显著。

这表明其自我意识发展处于()。

A.生理自我时期B.社会自我时期C.心理自我时期D.精神自我时期10.小学生背诵课文时,为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学习程度最好达到()。

A.200%B.150%C.100%D.50%11.小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路程=速度*时间”这一公式。

这种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辨别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12.教师表扬小明坚持每天背诵20个单词之后,班上更多同学表现出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科目代码:303)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

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 )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准》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教学《中国石拱桥》教师围绕“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汪曾祺《昆明的雨》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最乐》3.缺失4.缺失5.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举例说明一些字词的使动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吴均《与朱思元书》)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D.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

(北朝民歌《木兰诗》)6.教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师尝试引导学生把握本课学习重点,不恰当的是( )。

A.领悟作者人生态度B.学习本文托物启志的写法C.感受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D.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7.学生对“借代”不熟悉,教师用古诗例句来讲解,恰当的是(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游》)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8.缺失9.缺失10.缺失11.缺失12.缺失13.缺失14.缺失15.阅读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的活动目标,按照要求答题。

活动目标(1)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有关交友之道的名言,并识记其中10则。

(2)了解活动方案的要素,初步学会活动设计方案(3)学会大方礼貌、清楚明白地发出“邀请”(4)写一篇自我介绍,并大方、清晰地向同学讲述(5)聆听他人的发言,能听懂他人发言的意思对该活动目标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设置学习情境,联系生活实践,力图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B.体现出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C.活动设计的可操作性较强,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D.在设定的五项目标中,对于掌握知识的要求显得尤为突出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16.案例:阅读教师讲授八年级课文《最后一次演讲》的两个环节,完成第16题。

导入环节教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礼堂,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李夫人带着悲泣走到台上,愤怒地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罪行,泣不成声。

一千多听众都愤然泪下,而竟有一些歪戴礼帽的特务不顾纠察队的一再制止,在会场中抽烟、说笑、无理取闹,想造成混乱。

闻一多先生本来不准备讲话,看到这种情况,抑制不住心头的愤怒,走上讲台……同学们在课下录制了模仿闻一多先生演讲的视频,下面我们一边播放,同学们一边在书上标记出你感受最深刻的词句,同时观察表演者的表情和动作,遇到鼓掌的地方我们还要鼓掌。

拓展环节:教师在总结了本文的学习之后,选取了以下文本,进行了拓展阅读红烛闻一多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6.(1)评析“导入环节”的优缺点,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10分)(2)分析“拓展环节”中教师选择该文本的目的。

(10分)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

遇见①“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是,则此花颜色一室明白起来。

”一次次的相遇会让你离她越来越近。

②初读易安居士的词,令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诗词中清丽隽秀的巧妙比拟,亦有闰中人的一点愁怨。

让人不由想起戴望舒《雨巷》中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读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时,使我眼前一亮。

我不禁构想出这样一副画面:雨后被濯洗过的绿叶,掩不住那衰败的花,诗人在其中龋龋独行,拈起一瓣花瓣,随口吟出这样清丽托俗、感叹韶华易逝的词。

她的愁,如无边细雨般,数不胜数吧。

③后来,无意中读到李清照的生平,才知道这位绝世才女的一生竟是颠沛流离,青年是随夫被卷入党派纷争,中年时遭遇宋人不堪回首的靖康之耻,之后接连遭受丧父丧夫之痛。

她将这些痛苦都化为了愁肠百转,蕴散在了词句之间。

“凝眸处,从此又添一段新愁。

”这是他缱绻的深情。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这是她空有才华、一往情深却无处安放的感慨,从此再没有一个琴瑟和鸣的如意郎君与她共赏一轮明月。

那不是一个小家碧玉的愁肠百结,而是她生命苦难背后深切悲痛的真情流露。

④打开宋词,你可能遇到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伤,遇到醉翁“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樽前”的沉郁,迎面撞到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回首瞥见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卿卿我我……这些诗词长河中翻卷的浪花,姿态万千。

千年已过,遇到他们,依然熠熠生辉,给我以生命的感悟和面对生活的力量。

有了这种遇见,我们的生命才得以恣意绽放,并且以再没的姿态,展现生命的价值,哪怕你我只有生活中的泡沫,却也坚强,却也绚烂。

⑤再读《漱玉词》,爱恨情仇尽在其中,浅唱低吟犹在耳畔。

遇见李清照,月满西楼。

17.请从第②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②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

(8分)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

(12分)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9-21题。

夫②君子之行,静③以④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⑤无以⑥明⑦,非宁静无以致远⑧。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⑨,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⑩则不能励精⑪,险躁⑫则不能治性⑬。

年与时驰⑭,意与日去⑮,遂成枯落⑯,多不接世⑰,悲守穷庐⑱,将复何及⑲!注释:①选自《诸葛亮集》卷一(中华书局2009年版)。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②〔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③〔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④〔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⑤〔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⑥〔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⑦〔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⑧〔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⑨〔广才〕增长才干。

⑩〔淫(yín)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⑪〔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⑫〔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⑬〔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⑭〔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⑮〔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⑯〔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⑰〔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⑱〔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⑲〔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19.从“大量的语文实践体会,把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或“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角度,写出你对《诫子书》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20分)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25分)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答案】A。

解析:A项,曹操《观沧海》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B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C项,杜牧《泊秦淮》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D项,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苦闷。

故本题选择A项。

2.【答案】C。

解析:A项汪曾祺《昆明的雨》作者选取昆明雨季最有特色的事物,表现了作者四十年后对昆明的雨的怀念。

B项宗璞《紫藤萝瀑布》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C项叶圣陶《苏州园林》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D项梁启超《最苦与最乐》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

故本题选择C项。

3.缺失4.缺失5.【答案】C。

解析:A项“奔”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B项“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

C项“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D项“转”古义-量词,今义-动词,转动。

故本题选择C项。

6.【答案】B。

解析:《记承天寺夜游》主要描写了作者在承天寺中庭与张怀民“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生活片段,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的方式,展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中并无“托物启志”手法的运用。

故本题选择B项。

7.【答案】D。

解析:A项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B项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

C项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早起的黄莺鸣叫着争相飞向向阳的枝头,新来的燕子忙碌着啄泥筑巢。

D项“黄”代指黄狗,“苍”代指苍鹰,运用借代的手法。

故本题选择D项。

8.缺失9.缺失10.缺失11.缺失12.缺失13.缺失14.缺失15.【答案】D。

解析:A项,活动目标(1)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有关交友之道的名言,并识记其中10则,体现了联系生活实践,力图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B项,活动目标(1=5)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