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演唱《嘎达梅林》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演唱《嘎达梅林》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演唱《嘎达梅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聆听男低音独唱《嘎达梅林》,感受歌曲情绪、男低音音色及旋律特点。
并能通过弹奏歌曲旋律进一步体验、表现作品。
(2)聆听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了解马头琴,感受马头琴音色、乐曲段落结构、主题每次的不同变化,并能用电子琴随乐曲弹奏主题,进一步体验、表现乐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嘎达梅林的英雄壮举,不仅使学生了解嘎达梅林,更激发学生英雄情怀与学习热情。
通过聆听、划旋律线感受作品,并以电子琴弹奏歌曲旋律、乐曲主题的方式更深一步体验、表现作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深刻了解、聆听感受、弹奏表现嘎达梅林的英雄形象,激发学生的英雄情怀与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聆听两首不同表现形式的《嘎达梅林》,感受作品情绪、表现特点,并能电子琴弹奏歌曲旋律、乐曲主题。
教学难点:听辩器乐作品中主题每次的变化,并用电子琴分声部弹奏。
教学地点:电子琴教室。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学生用具:电子琴、歌(乐)谱片。
教学过程:一、聆听故事《嘎达梅林》,激发英雄情感与学习热情。
(播放课件)师:“这里是我国北部蒙古族地区著名的科尔沁草原。
截至在80多年前,这里的牧民一直在这片美丽的草原上幸福而平静的生活着。
可是当时这里的达尔罕王公勾结腐朽的民国政府以“放垦”为由,出卖牧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蒙古族传奇英雄嘎达梅林勇敢的进行武装起义。
1931年4月5日,也是清明节这一天,嘎达梅林率领的仅存30余人抗肯队伍在洪格尔河北岸准备渡河南去。
此时,正值冰雪融化,大大小小的冰块顺流翻滚,后边又有敌军追击,嘎达梅林下令强行渡河,他本人和两位首领担任掩护任务,战士有的被冰块撞倒在水中,有的中弹身亡,登上对岸的仅有20余人。
突出重围后,嘎达梅林发现还有一部分战友未来得及突围,于是他再次单枪匹马杀进重围营救战友,这时敌军以占领了洪格尔河南北两岸,起义军受到两面夹击,在激战中,敌人的一发子弹击中了嘎达梅林,英雄就这样倒在水中,鲜血染红了整个洪格尔河,献出了年仅38岁的年轻生命而英勇牺牲。
音乐教案《嘎达梅林》

音乐教案《嘎达梅林》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嘎达梅林》这首歌曲的背景及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嘎达梅林》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
2. 讲解歌曲中所表现的民族特色及情感。
教学方法:1. 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背景。
2. 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嘎达梅林》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
2. 讲解歌曲中所表现的民族特色及情感。
3. 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第二章:歌曲学唱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嘎达梅林》的旋律。
2. 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教授《嘎达梅林》的旋律。
2. 指导学生进行歌唱练习。
1. 示范教学,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2. 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交流。
教学步骤:1. 教授《嘎达梅林》的旋律,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2.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交流。
3. 对学生的歌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三章:歌曲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嘎达梅林》的曲调和歌词。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深入解析《嘎达梅林》的曲调和歌词。
2. 分析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教学方法:1. 音乐分析法,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曲调。
2. 歌词解析法,解读歌曲中的意义和情感。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聆听《嘎达梅林》,并感受歌曲的曲调。
2. 解读歌曲中的意义和情感,分析歌词的表达。
3. 对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进行讲解和示范。
第四章:歌曲表演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提高学生对《嘎达梅林》歌曲的演唱水平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表演。
2.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技巧和表情。
教学方法:1. 团队协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练习。
2. 示范教学,让学生跟随老师学习歌唱技巧和表情。
教学步骤:1.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表演练习。
2.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技巧和表情,跟随老师学习。
五年级上册音乐演唱《嘎达梅林》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演唱《嘎达梅林》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嘎达梅林》,感受音乐的悲壮的情绪,激起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演唱《嘎达梅林》,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知识与技能】感受歌曲《嘎达梅林》的情绪和音乐形象,了解男低音音色;认识马头琴及其音色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民歌与马头琴的《嘎达梅林》。
【难点】1.通过学习《嘎达梅林》,说出它们在民族、节拍、速度、节奏与情绪之间的不同特点2.创编表演形式演绎《嘎达梅林》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播放电影《嘎达梅林》片头,初步了解嘎达梅林的故事。
师:当时的王爷大片草原为农耕地,到1928年达尔罕旗四分之三的土地被放垦,牧场缩小,牧民被迫背井离乡,引起当地牧民的不满。
嘎达梅林为了人民的利益多次到垦务局反对开垦,被免职,甚至还被投入监牢。
嘎达梅林被救出后便组织起义,抗垦队伍在今通辽北舍伯勒图附近新开河(今乌力吉木仁河)畔的红格尔敖包屯渡口,准备渡河南去时,被包围歼灭,嘎达梅林战死。
嘎达梅林的起义虽然失败,但是牧垦草原的计划被延迟。
嘎达梅林的起义是为了保护蒙古牧民的利益,而放垦对今天最大的危害是对环境的破坏。
(二)初步感知1.播放男低音歌唱家赵鹏演唱《嘎达梅林》的音乐视频,感受音乐的情绪和男低音音色.老师设置问题:从音乐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男低音音色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舒缓的节奏和缓慢的速度,我们不禁感受到了一种悲凉的情绪,好似看到了在蒙古大草原上,我们的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带领牧民反抗封建王爷,最后壮烈牺牲的画面。
男低音音色特点:深沉、浑厚、粗放2.学唱歌曲,感受音乐情绪(1)在学唱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思考问题:音乐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来烘托嘎达梅林的英雄事迹的?(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也来朗读一下《嘎达梅林》,体会一下嘎达梅林的英雄形象。
嘎达梅林教案(精选8篇)

嘎达梅林教案嘎达梅林教案(精选8篇)嘎达梅林教案篇1一、导学提纲1、熟悉歌曲《嘎达梅林》,了解嘎达梅林的传说。
“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歌曲中为什么演唱鸿雁?“长江”指哪个地方?2、简单了解蒙古的民族风情。
提示:(1)搜集资料的过程是一个拓宽视野的过程,除了老师带给的导学提纲的问题,同学们能够查找和其相关的自我感兴趣的任何问题,提倡多思、多看、多想,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储备。
(2)课堂上展示的时光有限,同学们必须要抓住重点,看我们所提的问题是什么,能够根据问题把自我查找的资料进行整理、合并、概括,取其精华与大家分享,不要面面俱到,要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述。
(3)第一、二题要进行课堂小组展示,请小组长安排好发言顺序,能够搜集展示相关图片,将展示时光控制在2分钟左右,不提倡照着资料读。
3、用口风琴视吹蒙古民歌《嘎达梅林》的旋律。
4、请用铅笔为歌曲标注旋律线。
5、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了解“中速稍慢”是一个什么速度?提示:(四——六题)组长能够在下一节音乐课之前,合理安排时光段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和评价,作为评选“音乐之星”的依据。
班长抽查组长的完成状况,做好记录,作为评选“音乐小组之星”的依据。
6、预习的过程中你遇到的问题或疑惑是:二、课堂教学实录(部分):1、教学铺垫:《我是人民小骑兵》音乐律动2、课堂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简单预习了歌曲《嘎达梅林》,这天我们就来演唱这首歌曲(出示课题)。
一起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班长读一读。
(出示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演唱中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知识与潜力:1、学会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能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
2、初步尝试用口风琴有感情地吹奏歌曲《嘎达梅林》。
⊙过程与方法:借助于情景想象、歌曲的旋律线等方法表现歌曲。
师:首先请大家展示自主学习状况,只展示第一、二题。
哪个组来?生:(展示)我们的展示完毕,哪个组有补充?师:这个组准备的十分充分,展示得很好。
音乐教案《嘎达梅林》

音乐教案《嘎达梅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蒙古族短调民歌的风格特点。
2. 学会演唱歌曲《嘎达梅林》。
3.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感受嘎达梅林勇敢、不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嘎达梅林》,了解蒙古族短调民歌的风格特点。
2. 教学难点:歌曲中音准、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视频资料。
2. 乐谱。
3.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蒙古族音乐,让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引出本课歌曲《嘎达梅林》。
2. 教学歌曲:教唱歌曲《嘎达梅林》,注意指导学生音准、节奏的把握。
3. 歌曲分析:介绍歌曲的背景,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中的情感。
4. 实践活动:分组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总结: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嘎达梅林勇敢、不屈的精神。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嘎达梅林》,加强音准、节奏的训练。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3. 鼓励学生搜集其他蒙古族音乐作品,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以及演唱表现。
2. 歌曲演唱:评估学生对歌曲《嘎达梅林》的掌握程度,包括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家长签字确认的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歌曲的情感。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必要进行调整。
3. 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提高。
八、拓展学习:1. 推荐学生学习其他蒙古族音乐作品,加深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社团或民族音乐表演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探索嘎达梅林的历史背景,了解蒙古族的文化。
九、课程资源:1. 蒙古族音乐相关书籍、乐谱。
2. 网络资源,如蒙古族音乐视频、音频资料。
3. 相关音乐软件或应用程序,辅助教学。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嘎达梅林》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嘎达梅林》教案《嘎达梅林》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模唱、欣赏等不同的方式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并且用简单的乐器给音乐伴奏。
2.学习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能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唱《嘎达梅林》。
3.能够即兴创编简单的歌词。
4.产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唱《嘎达梅林》,感受蒙古族长调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嘎达梅林》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出示内蒙古风景图,配乐《万马奔腾》进入课堂。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内蒙古,让我们一起来领略那里独特的风景与文化吧!2.揭示课题《嘎达梅林》师:这里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歌,是关于一个蒙古族英雄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嘎达梅林)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这首《嘎达梅林》。
二、新课学习(30分钟)1.聆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师:首先,让我们来聆听一首歌曲,请同学们试着感受一下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听完以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播放范唱)生自由交流感受(优美、抒情、赞颂等)师:同学们都听出了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聆听一次吧!(播放范唱)2.逐句模唱学习歌曲。
(1)出示第一段歌词,请学生模唱学习第一段。
(2)出示第二段歌词,请学生模唱学习第二段。
(3)出示第三段歌词,请学生模唱学习第三段。
(4)教师播放伴奏音乐,学生跟伴奏试唱整首歌曲。
3.巩固演唱(播放伴奏音乐)。
4.揭示音乐记号及讲解知识点。
师:同学们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呢?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比如:(1)“嘎达梅林”和“啦”两个十六分音符处应该怎么唱才能流畅又好听?(2)两个十六分音符下面有这样的弧线是什么意思?(连音线,表示两个十六分音符要唱成三连音的时值)(3)“英勇的嘎达”这三个字的力度应该怎样变化? (4) 这首歌曲中有几个音出现了休止符?请同学讲出休止符的作用。
音乐欣赏课《嘎达梅林》教案

音乐欣赏课《嘎达梅林》教案
一、课前准备
1.安排游戏: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唱《嘎达梅林》,一个
小组做出相应的动作。
2.准备影片:播放《嘎达梅林》的音乐影片,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形式。
二、正文
1.介绍《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是由古典音乐家米尔科斯·弗雷德里希·托雷斯写的一
首古典乐曲。
它有节奏感强、特有的欢快感,深受观众喜爱。
2.游戏活动:
介绍完《嘎达梅林》后,可安排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有节奏的音乐中,一边唱歌,一边随着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
3.音乐欣赏:
播放《嘎达梅林》的音乐影片,让学生欣赏这首曲子的乐句的美妙和
节奏的紧凑,体会古典乐曲中强烈的欢快感。
4.反思:
学完《嘎达梅林》后,可让学生反思本课学习内容,体会和歌曲中的
欢快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课后作业
1.让学生自己从乐谱中练习演奏《嘎达梅林》,进一步提高乐器演奏技能。
2.让学生收集其它时期的古典乐曲,比如《索菲尔特》《美国》等,以便下次课时分享欣赏。
小学音乐人音五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2课足迹-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一、教学目标1.积极参与聆听、律动、演唱等音乐活动,用不同的方式体验音乐,并表达个体对音乐情绪情感的感受,体会歌曲所表现得音乐形象。
2.了解男低音,感受低沉、纯厚的音色特点。
3.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悠扬、悲伤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二、学情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视野的拓宽,五年级的学生在乐理知识、识谱能力和演唱演奏能力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可以根据音乐的基本要素来联系音乐形象,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含义。
三、重点难点1.用不同的方式体验音乐,并表达个体对音乐情绪情感的感受,体会歌曲所表现得音乐形象。
2.用连贯的气息有感情的演唱《嘎达梅林》四、教学过程:学生进入教室坐好,老师吉他弹唱《鸿雁》走进教室。
师:亲爱的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生:好听师:那你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吗?生举手回答:《鸿雁》师:真棒,那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呢?生:蒙古族师: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讲述一个关于蒙古大草原英雄的故事。
(播放课件:蒙古图片,播放音乐《嘎达梅林》)教师旁白:在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上,牛羊成群,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宁静安详。
可是好景不长,突然传来王爷要开垦土地的消息,土地的开垦意味这肥沃的资源将被破坏,牧民们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无地耕种。
为了保护草原,为了牧民的利益,他率众起义。
但是在一场战斗中,他被奸人陷害,不幸牺牲。
虽然这次起义失败了,但人们为了赞扬和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唱响一首优美动听的赞歌。
他——就是嘎达梅林。
(一)聆听歌曲男低音独唱《嘎达梅林》1.初听歌曲师: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赞歌——《嘎达梅林》(播放男低音演唱《嘎达梅林》)师:听完了歌曲,同学们一定想问,嘎达梅林是谁呢?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
嘎达梅林,姓名莫勒特图·那达木德“嘎达”思为家中最小的兄弟,“梅林”是其官职,相当于总兵。
师:刚才同学们聆听了歌曲,能否告诉老师,你的感受呢?(生举手回答)师:这首歌曲是明亮的还是低沉的?生:低沉的2.复听音乐师:音乐为什么会给我们如此悲壮低沉的感受?因为这首歌是男低音独唱,男低音的音色特点就是低沉浑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音乐演唱《嘎达梅林》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蒙古族民歌和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豪放流畅的曲调,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2、通过聆听和音乐实践活动,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感受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嘎达梅林》的不同特点。
3、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听辨男中音音色,并能哼唱《嘎达梅林》的主题旋律。
教学重点:
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随音乐《嘎达梅林》表演蒙古族舞蹈。
在此过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
师:听到这样优美的音乐,我非常想表演一段舞蹈,不知道大家欢不欢迎?
*伴随背景音乐《嘎达梅林》大屏播放蒙古草原图片,教师舞蹈表演,表演后行蒙古礼用蒙语问大家好。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老师跳的这段舞蹈是哪个民族的?生回答:
蒙古族
2、聆听《嘎达梅林》主题音乐谈感受
师:每当我听到蒙古族的音乐,都想跳一段蒙古族舞蹈。
但今天这段音乐的风格却截然不同,谁能说说这段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乐曲中透露着一些悲伤、难过、凄凉失落的感觉…… 3.介绍《嘎达梅林》背景资料
师:蒙古族的音乐一般带给人辽阔的感觉,但今天的这段音乐确让我们觉得阵阵悲伤,因为这段音乐讲述的是一个真实、悲壮的英雄故事。
师:嘎达梅林是蒙古人心中的大英雄,嘎达是他的名字,梅林是他的官职。
在1929年军阀要对草原进行开垦,牧民们即将失去他们唯一的生活依靠,英勇的嘎达梅林勇敢的站了出来,带领草原的牧民们奋起抵抗,与军阀们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后他还是为草原献出了
自己宝贵的生命。
他的精神和他的故事被人们一代一代的传唱下去。
二、了解马头琴及其音色
师:能让人感到凄凉、悲伤的除了这个悲壮感人的故事,主奏乐器马头琴更是把情绪渲染的沁人心扉。
师:我们来听一听马头琴的声音。
1、播放马头琴演奏主题音乐的视频,聆听音乐,加深对主题音
乐的印象。
2、讲述马头琴来历的故事,结合PPT图片了解“马头琴”结构。
师:有关马头琴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草原上的牧民苏荷在放牧的时候遇到了一匹受伤的小白马,在他悉心照顾下小白马很快的康复了,他们朝夕相处,有了很深的情感,可最后白马被坏人杀害了,苏荷非常的难过,为了纪念这匹白马,他用白马的头骨做了马头琴的琴头,身体做了马头琴的琴箱,马的尾巴做了琴弦和琴弓。
每当苏荷想起白马,他就拉起马头琴。
让我们再次聆听马头琴的音色。
三、探究活动
师:对于大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曲要远比诗人的诗句和画家的色彩更加传神。
下面我们再次聆听《嘎达梅林》,当歌曲中出现刚才我们哼唱过的旋律时候,请同学们伸出右手与随老师一起画旋律线。
*(播放全曲音乐)。
师:刚才同学们与老师一起画旋律线的时候,有没有感觉这首曲子它的进行有什么特点?是上行吗?是下行吗?是平行吗?是稍加起伏,成波浪形展开,我们管它叫做波浪式进行,这就与刚刚老师讲的故事与我们难以平静的心情联系起来了。
师:同学们听到有重复的音乐吗?生:有。
师:重复几次?生:3次。
师:那么曲作家为什么要把一样的旋律再现三次?他又是用什
么方法来烘托嘎达梅林的英雄形象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当主题音乐第一次出现的时候。
*(播放第一次主题音乐,用脚步跟节奏律动)。
师:谁来说一说这一段音乐的音区、音色、速度是什么样的?生:低音区、深沉浑厚的、中速稍慢。
师:我们的英雄嘎达梅林迈着沉稳的脚步出现了。
师:我们一起再来听当主题音乐再一次出现的时候发生了变化。
*(播放第二次主题音乐,手部舞蹈)。
师:谁来说一说这段音乐的音区、音色、速度有什么变化?生:高音区、明亮的、中速。
师:体现了英雄高大英勇的形象,跟着嘎达梅林一起战斗起来)。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听第三次主题音乐出现的时候它的情绪是显而易见的。
*(播放第三次主题音乐,肩部骑马跺脚舞蹈动作)。
师:谁来说一说这一段的音区、音色、速度是什么样的?生:中音区、饱满的、中速稍快的。
师:有没有人听到这段音乐里还出现了什么乐器。
生:鼓。
师:鼓在战场上起着什么作用。
生:古时候用鼓来鼓舞士兵出征打仗。
师:这一乐段变现嘎达梅林与他的起义兵们在沙场上征战的情景。
同学一起做骑马、模仿马蹄节奏,击鼓动作。
扛着枪与嘎达梅林一起冲上战场。
师:你们让老师感受到了千军万马。
主题音乐在音区、音色、速度上的三次变化,犹如人们对痛失英雄、思念英雄、赞颂英雄感情表达,从哀悼到歌颂,最后音乐在响亮的号角声中结束。
师:老师认为人的声音就是最好的乐器,歌唱家也用歌声来赞美英雄。
四、聆听男低音独唱《嘎达梅林》1、聆听声乐版《嘎达梅林》*(播放《嘎达梅林》,学生可随音乐模唱)。
2、听辨男低音音色
师:很显然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男声独唱,你们这首歌曲是男高、男低还是男中音呢?
生:畅所欲言.
师:一般来说男高音音色比较明亮,男中音音色比较圆润,男低音音色比较低沉浑厚的,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一首男低音独唱,我们也来模仿一下男低音演唱吧。
*(随钢琴伴奏一起模仿男低音齐唱《嘎达梅林》)。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嘎达梅林》这首歌曲和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有多种音乐形式,像民歌、马头琴独奏、电影音乐、交响诗等,课后请同学们收集聆听,感受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带来的多种音乐体验。
如果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到内蒙古去看看,和蒙古人民结成好朋友,说不定你就会结交到大英雄哦!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民族英
雄——嘎达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