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危重症患者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入静脉的防范措施及护理五篇范文

合集下载

肠内营养支持及管路护理五篇

肠内营养支持及管路护理五篇

肠内营养支持及管路护理五篇第一篇:肠内营养支持及管路护理肠内营养支持及管路护理一、肠内营养的定义肠内营养是通过口服或鼻饲等方式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热量及营养成分的营养支持方式,它是一种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的营养方式。

二、临床营养支持目的临床营养支持的目的是通过营养支持维持氮平衡,保存瘦肉体,维持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病人康复。

通过营养支持,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维持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明显减少肠源型感染的发生。

三、肠内营养的特点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刺激内脏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维持肠黏膜屏障、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细菌和毒素易位;符合消化生理,有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对循环干扰较少,预防肝内胆汁淤积,降低肝功能损害;操作方便,临床管理便利,同时费用也较低。

肠内营养治疗是疾病治疗基础。

四、对肠道功能的重新认识在80 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机体应激时,肠道只是处于一个“休眠状态”。

80 年代后对肠道功能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机体应激时,肠道是一个中心器官,而且认为肠道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含有全身 60 %的淋巴细胞。

由于观念的转变,对于肠道的功能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过去认为肠道功能仅仅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而现在认为,肠道功能除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外,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器官的中心,是判断危重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

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将营养从肠内进入是一个正常的生理性途径,而肠外营养支持是人为的治疗性途径,是非生理的,是创伤性的治疗。

所以,目前对于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

五、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是,当胃肠道有功能,能安全使用时使用它。

这是我们近年来对于肠内营养及肠道功能的正确认识。

六、营养途径选择经口营养不足或不能经口营养时,需要肠内营养治疗。

如果肠内营养治疗可能,短期(小于 30 天)或限期未定时,可以先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如果是判断为长期(大于 30 天)的营养支持,可以通过内窥镜做经皮内窥镜胃造口术(PEG)进行肠内营养,或通过剖腹手术进行空肠细针穿刺造口。

肠内营养预防误吸的护理措施

肠内营养预防误吸的护理措施

肠内营养预防误吸的护理措施1. 引言在医院里,肠内营养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你可想而知,咱们的身体有多需要营养,特别是那些大病初愈的病人,营养可真是救命稻草。

可有时候,护理工作可不是那么简单,误吸就像个小偷,随时可能来打扰我们的好日子。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通过一些护理措施,来预防误吸,让病人更安全、更舒服。

2. 理解误吸的风险2.1 什么是误吸?误吸,顾名思义,就是食物或者液体不小心跑到了气管里,直接冲着肺去。

想想这情景,简直让人毛骨悚然!这可是给肺部带来大麻烦的开端,轻则咳嗽几声,重则肺炎、窒息,甚至是要住院治疗。

所以,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得对误吸保持高度警惕。

2.2 误吸的成因那么,误吸到底是咋回事呢?首先,咱们得看看病人的意识状况。

有些病人可能因为病痛、麻醉或其他原因,意识不清,吞咽反应就会减弱。

其次,肠内营养的输送方式也很重要,太快、太急都有可能让液体来不及顺利进入肠道,直接“走错了门”。

这就像是你赶着上班,结果把咖啡洒了一地,心里那个急呀!3. 护理措施3.1 监测意识状态首先,护理人员得对病人的意识状态进行严格监测。

每次喂养之前,可以轻声跟病人说话,看看他们有没有反应。

这就好比在做一场小小的沟通,及时了解病人的状态。

如果病人完全无意识,那就要特别小心了,像护航的船员一样,确保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3.2 调整体位接下来,体位调整可不能忽视。

给病人喂肠内营养时,最好让他们保持在坐位或者半坐位。

这样,重力就能帮助食物顺利进入肠道,而不是让它们“迷路”了。

试想一下,假如我们自己在吃东西时,仰着头,岂不是噎得更厉害?所以,保持正确的姿势,绝对是防止误吸的“护身符”。

3.3 输送速度把控再来,肠内营养的输送速度也是个关键。

千万别心急,慢慢来,尤其是刚开始喂养时。

可以用泵来控制输送速度,确保病人能有足够的时间适应。

像是在教小朋友吃饭,不要一口气塞给他,慢慢来,才能品尝到美味。

3.4 定期评估最后,护理人员得定期评估病人的情况,看看他们的吞咽能力是否有所改善。

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ICU(重症监护)是对病情危重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治疗的特殊科室,而静脉用药是ICU 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是ICU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规范的静脉用药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本文主要介绍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一、合理评估患者病情在给ICU危重症患者进行静脉用药治疗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现患病情、生命体征等进行综合评估。

在评估患者病情时,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心血管功能等情况,判断患者对药物的代谢、排泄情况,以避免给患者使用禁忌或不良反应的药物。

二、加强医嘱审核的护理管理在医生下达静脉用药的医嘱后,医务人员在执行医嘱前应该进行仔细的审核。

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医嘱的完整性、准确性、合理性等,对于可能存在问题的医嘱要及时向医生进行沟通确认。

医嘱审核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

三、正确选择药品及配制在ICU进行静脉用药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药品,并进行正确的药品配制。

药品的选择应该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避免给患者使用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

在药品配制过程中,护士要确保药品的纯度、稳定性等,遵守药品管理规范,避免药品配制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等问题。

四、严格执行药品配置规范在给患者进行静脉用药治疗时,护士要严格按照药品配置的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药品变质、污染等问题。

在配置药品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配制好的药品要及时使用,避免长时间存放。

对于一次性使用的药品要及时丢弃,避免二次使用导致交叉感染。

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及速度在给危重症患者进行静脉用药治疗时,护士要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速度进行用药,避免过量用药或用药过快导致不良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速度。

肠内营养误吸的预防及护理

肠内营养误吸的预防及护理

肠内营养误吸的预防及护理肠内营养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地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但在使用肠内营养时,可能会发生误吸,导致患者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肠内营养时,需要注意预防误吸的发生,并及时进行护理,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一、误吸的原因误吸是指肠内营养物质被吸入气管和肺部,由于肺部无法吸收营养物质,导致患者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误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插管不当。

插管时,如果位置不正确或者管子插入深度不够,都会导致误吸的发生。

2. 肠内营养溶液温度过高。

肠内营养溶液温度过高,会导致胃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容易造成误吸。

3. 手术患者。

手术时,由于临时性肠闭锁,胃肠道蠕动减缓,肠内营养吸收慢,容易发生误吸。

4. 挂水不当。

挂水时,如果流速过大,肠内营养溶液流速过快,也容易导致误吸的发生。

5. 患者姿势不当。

患者不能平卧,脑部高位时,肠内营养溶液流动与排气的位置不够理想,也会影响肠内营养吸收,并轻易发生误吸。

二、预防误吸的发生预防误吸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管。

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营养需求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管。

同时,插管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避免插管不当。

2. 控制肠内营养溶液的温度。

需要控制肠内营养溶液的温度,不超过37℃,避免过热导致胃肠道蠕动增强。

此外,肠内营养溶液应在输注前预热,严禁在输注期间加热。

3. 关注手术患者。

手术患者需要通过早期离床活动、加强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加强呼吸道护理等手段,提高身体抵抗力,降低误吸的风险。

4. 控制肠内营养溶液的流速。

肠内营养溶液的流速需要适当控制,一般不超过100ml/h,避免流速过快引起伤害。

同时,需要监测患者的肠内营养摄入量,避免营养过剩导致肠内压力增加。

5. 调整患者的姿势。

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治疗时,需要调整姿势,使肠道受力均匀,促进肠蠕动,避免误吸发生。

肠内营养误吸的预防及护理

肠内营养误吸的预防及护理

肠内营养误吸的预防及护理肠内营养是一种通过饲管或胃肠道直接输送营养物质到肠道的治疗方法,对于某些无法正常摄取食物的患者来说,肠内营养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肠内营养有着诸多好处,但误吸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误吸是指进入肺部的食物或液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和护理肠内营养误吸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就肠内营养误吸的预防及护理进行探讨。

一、肠内营养误吸的原因1. 肠道功能障碍:某些疾病如消化道肿瘤、慢性炎症性肠病等会导致肠道功能受损,使得食物或液体容易误入气管而引发误吸。

2. 饲管安装不当:如果饲管没有正确安装或位置不正确,易导致肠内营养物质误入气管。

3. 患者姿势不当: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时,如果姿势不正确或者移动过于频繁,也可能会导致误吸的发生。

二、预防肠内营养误吸1.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在给患者提供肠内营养时,护士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进行操作,确保饲管的正确安装和患者姿势的调整。

2. 加强沟通:医护人员应该与患者及其家属加强沟通,告知他们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如何协助预防误吸的发生。

3. 定期检查:护士定期检查患者的饲管位置及周围情况,避免因饲管脱出或位置变化导致误吸的发生。

三、肠内营养误吸的护理1. 及时发现: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停止肠内营养的输入,并立即通知医生。

2. 妥善处理:一旦发生误吸,护士需要立即将患者调整到适当的姿势,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如清除口腔和呼吸道的异物,以及辅助氧疗等。

3. 密切观察:在误吸事件后,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并向医生及时报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肠内营养误吸的并发症1. 肺部感染:误吸进入肺部的食物或液体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如肺炎等。

2. 呼吸困难:误吸引起气管和肺部的刺激反射,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3. 电解质紊乱:误吸导致肠内营养无法正常输送,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肠内营养误吸的预防及护理

肠内营养误吸的预防及护理

肠内营养误吸的预防及护理肠内营养误吸是指通过肠内营养管的胃内容物误吸进入气道,引起肺部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一种病理过程。

预防和护理是肠内营养误吸的重要措施。

下面将介绍肠内营养误吸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1. 手术操作时注意无菌操作:在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时,需要进行手术操作来置入肠内营养管。

在操作时,要注意采用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污染,减少感染的风险。

2. 精心选择肠内营养管的插管方式:对于需要长期使用肠内营养管的患者,应选择逐渐插管的方式,以避免误吸。

逐渐插管的操作方式是,在插入肠内营养管时,将管子逐渐推进,减少误吸的风险。

3. 定期观察肠内营养管的位置:插入肠内营养管后,需要定期观察管子的位置,确保其处于正确的位置。

如果发现肠内营养管移位,应及时调整,避免误吸。

4. 定期更换肠内营养管:肠内营养管应定期更换,避免管内细菌滋生和污染。

一般情况下,肠内营养管的更换周期为2周左右。

5. 加强口腔护理:定期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口腔细菌的繁殖和污染。

口腔清洁可以使用漱口液、细腻的牙刷和柔软的毛巾进行清洁。

6. 规范饮食和进食方式:对于肠内营养患者,应注意规范饮食和进食方式。

饮食要细碎,不含大颗粒物质;进食时姿势要正确,尽量保持直坐或半卧位,避免平卧或低头。

7. 监测患者病情: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是否出现误吸的相关症状,如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呼吸音异常等。

如发现症状明显,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8. 加强护理团队的培训和指导:护理团队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和指导,了解肠内营养误吸的预防和护理知识,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肠内营养误吸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通过以上预防和护理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误吸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

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沟通与交流,及时介入处理,以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患者本人也要积极配合和参与护理工作,加强自我身体护理,提高预防误吸的自我保护意识。

肠内营养误吸的预防及护理

肠内营养误吸的预防及护理

肠内营养误吸的预防及护理肠内营养误吸是指口服或肠外给药的营养液,由于吞咽困难、咽部反射丧失、胃肠功能失调等原因,不经过食管进入胃肠道,而误吸进入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肺水肿等危重并发症,严重危及生命。

因此,预防和护理肠内营养误吸至关重要。

预防措施1.正确评估患者的吞咽和呼吸功能状态。

患者吞咽和呼吸功能评估是预防肠内营养误吸的关键。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咽喉反射能力、口腔清洁度、胃肠运动功能等评估,选择适当的营养途径和进食方式,严格遵守医嘱,防止误吸发生。

2.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

口腔清洁度对防止口腔细菌进入呼吸道具有重要作用,应采取以下措施:①每日2次刷牙,保持口腔清洁;②用开水或生理盐水清洗口腔,每4小时或进食前必须清洗一次;③不在床边尺寸过大的容器中储存食物或水;④每天定期更换床单和口罩。

3.选择正确的营养途径和营养液。

对于有吞咽及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可选择通过胃管或鼻胃管给予营养支持。

为了减少营养液误吸的风险,应尽量选择较浓度低的营养液,限制营养液的总流速、总量和每次进食的流速和总量,避免胃液倒流,防止误吸发生。

4.加强患者的呼吸护理。

要加强患者的呼吸护理,保持通气道通畅,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和炎症病变。

如患者存在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应尽早进行支持性治疗。

5.加强监护。

对于可能出现误吸的患者,应在进食时严密监测,避免发生误吸,并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处理。

护理措施1.及时发现并处理误吸。

一旦出现误吸,应立即停止营养液的输送,加强呼吸支持和抗感染治疗,并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等处理。

2.遵循营养液进食原则。

要严格执行医嘱,营养液总量、流速、进食方式和进食时间等应按照医嘱执行,避免造成营养液误吸。

4.加强体位护理。

患者应保持半卧位或俯卧位,俯卧位可减少误吸的发生。

5.加强情绪护理。

应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焦虑,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之,预防和护理肠内营养误吸需要全面而细致的护理措施,涉及到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ICU(重症监护室)是医院里专门用于治疗危重症患者的特殊病房,这些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更复杂、更敏感的治疗和护理。

在ICU里,静脉用药是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ICU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一、严格执行医嘱在ICU中,患者的病情往往会发生急剧变化,药物的使用和剂量也往往需要随之调整。

ICU护理人员在给患者进行静脉用药时,必须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按时按量给药,避免漏服或过量用药的情况发生。

对于需要更改用药剂量或停药的情况,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向医生进行汇报,并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操作。

二、核对药品信息在给患者进行静脉用药前,ICU护理人员必须仔细核对药品的信息,包括药品的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等内容,确保所使用的药品是符合患者需要的,避免因为使用错误药品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还要对药品的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进行了解,以便在给药过程中能够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保证用药环境的清洁静脉用药需要通过注射器、输液管等工具进行,因此这些工具的清洁和消毒十分重要。

ICU护理人员在使用这些工具之前,必须做好相关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用药环境的清洁。

在给患者进行静脉用药时,也要做好手部清洁,以避免因为手部污染而导致患者感染的问题。

四、定期观察患者反应在给患者进行静脉用药的过程中,ICU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适反应,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以及患者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等问题。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护理人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并向医生进行汇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正确记录用药情况ICU护理人员在给患者进行静脉用药时,必须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包括药品的使用情况、剂量和时间、患者的反应等内容,以便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能够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危重症患者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入静脉的防范措施及护理五篇范文第一篇:ICU危重症患者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入静脉的防范措施及护理ICU危重症患者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入静脉的防范措施及护理【关键词】危重症患者;?c内营养;错位输注防范【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1肠内营养(EN)是通过口服或管饲等途径经患者胃肠道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物质的支持治疗方法。

因肠内营养制剂可通过口服或鼻饲等多种途径使用,使用简单方便,利于肠道吸收,可维持肠粘膜的功能和患者肠道完整性,调节肠道菌群;肠内营养制剂符合生理状态,可避免患者肠道菌群发生易位,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1],尤其对于ICU等危重症患者可缩短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2]。

但临床上使用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营养物质的同时并发症也随之而来,临床常见并发症多见有:胃肠道反应,吸入性肺炎,咽部和食管粘膜损伤,代谢并发症和焦虑等[3]。

但如过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注至血液循环系统,将出现更为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至患者死亡。

现将我科为防止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错位输注至静脉循环采取的措施报告如下:1.预防肠内营养错位输注的主要内容及方法1.1 肠内营养错位输注至静脉的危害由于ICU危重症患者病情重,患者多伴有神智不清,昏迷等意识障碍,留置各种管路,补液量大,使用多种仪器支持治疗,并且因限制探视等规定导致缺少家属陪伴,多数患者无法表达身体不适等情况。

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工作认真严谨,勤观察,认真核对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肠内营养制剂富含异种蛋白,脂肪微粒,纤维素等,分子量大,不易通过毛细血管,错位输入可出现高热,过敏反应,甚至休克,是违反操作规程出现的严重并发症[4]。

少量错位输注即可引起患者心率失常,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依照操作流程规范使用肠内营养制剂,深刻认识错位输注可引起的严重后果,并且通过多方面防范防止错位输注的发生。

1.2 对象及方法我科重症监护床位共5张,主要收治肝病危重症患者,所收治患者常见消化道大出血,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

因病情危重患者多留置深静脉置管补液治疗及胃肠营养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用,需补充肠内营养制剂患者采用口服或经鼻胃肠管持续输入。

住ICU期间限制患者家属探视。

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注,我科自2016年6月起采用有色标石标记肠内营养专用输液杆,以区分静脉补液。

因患者病床床头所置输液杆多为银白,且经常随患者深静脉置管部位的不同而随意移动,输液杆没有醒目标石,无法区分作用,因此起不到警示作用。

对此情况我科护理人员将床头常用银白色输液杆使用有色胶带自下而上全部缠绕固定,人为区分出不同颜色以作警示,有色胶带现采用紫色纸胶带,紫色输液杆制作完成后可明显区别其他输液用输液杆。

因我科患者常用鼻胃肠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无需经常变换位置,因此规定紫色输液杆统一放置于患者床头右侧,不得随意移动位置,并且科内统一规定紫色输液杆只能安放肠内营养输注泵及悬挂床头听诊器用,不得挪作他用.2.完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通过营养管路输注肠内营养制剂的患者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输注,专人看护,输注过程患者床头抬高30-45°,防止误吸,每四小时回抽一次胃液观察胃潴留情况及胃肠营养管是否通畅,输注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排便情况及时发现不良反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对于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注至血液循环系统应坚决避免,有色输液杆当班护士随时维护,发现色彩脱落应及时补色处理。

科室内安排专人不定期检查专用输液杆使用状况。

科内所有床位均应采用统一且醒目颜色作为标石,尽量做到不随意更改颜色,如必需更换颜色或增加其他颜色输液杆以作他用,应及时通知到每一位医务人员,防止差错发生。

3.结果反馈自专用肠内营养杆应用至今,标石醒目,利于区分,使用过程操作规范,无肠内营养错位输注发生。

参考文献[1]包亚红.危重证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20(3):186-187[2]秦永双,张传莲.集数化护理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安全不良事件的研究.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8(3):179-181[3]赵媛媛,张梅.肠内营养并发症及其护理的研究进展.护理与康复,2012,11(3):222-224[4]曹一波,马晶等.肠内营养错位输注静脉1例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1):96-97第二篇:鼻饲、肠内营养护理要求鼻饲、肠内营养护理要求【鼻饲管固定】要求:牢固美观舒适清洁通畅方法:采用分叉交织法、蝶翼法、吊线法、固定带法、挂耳法固定【间断鼻饲】1、备齐用物至患者床边,解释,取得合作。

2、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斜坡位,将治疗巾铺于患者颌下。

3、胃管外端接注射器,先回抽,见有胃液抽出,即注入少量温开水(准备温度38~40oC),再注入温度适宜的肠内营养(准备温度38~40 oC),注入的量需根据医嘱决定,最后注入温开水10-20ml。

4、然后将胃管开口端反折,用纱布包裹,夹子夹紧或胶布裹紧。

有盖子的胃管直接将盖子盖紧。

【肠内营养输注】1、肠内营养配置后置冰箱保存,24h内使用,输注前30min-1h取出恢复至室温。

2、尽量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输注。

无肠内营养输注泵时建立输液巡视单,根据医嘱和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滴速。

输注前先询问患者有无腹胀,并回抽胃液,胃液量小于200ml,即可开始输注肠内营养;若胃液量大于500ml,说明有胃储留存在,应暂时停止输注向医生报告。

3、遵循“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

速度由每小时25-30ml开始,根据病人情况每日增加10-20ml不等。

4、营养液输入的温度一般为35oC-37oC左右,寒冷季节输注时先加温再输入,常用的加温方法有:恒温器加温法、热水袋加温法。

5、每2-4h用温开水10-20ml冲洗体内导管一次,输注管道每日更换一次。

管腔较细的经皮内镜下造口管或鼻饲管经常冲洗以防堵塞。

6、经营养管给药时,先将药物碾碎溶解后注入,再用温开水20ml冲管,以防阻塞营养管。

7、对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胃排空不良者要防止返流、误吸的发生。

8、采用30-45o半卧位喂养,控制速度。

一旦发生误吸应立即停止输注,用力咳嗽、吸引器吸引等方法清除气管内液体或颗粒。

9、记录24h尿量、排便次数与性状。

根据医嘱监控血糖的变化。

10、肠内营养期间严密观察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

出现症状,立即停止肠内营养。

11、高温季节肠内营养输注时间过长容易变质,对于输注速度较慢的,可用250ml 输液瓶分装输注。

12、可根据病人治疗及活动需要,采用持续输注法和循环输注法。

【注意事项】1、经鼻胃管输注肠内营养时每班检查鼻胃管是否在胃中。

其它营养管在喂养之前,必须确证管端的位置。

2、胃内喂养时,床头抬高30-45o,气管切开者气囊充足可减少误吸。

3、喂养时掌握好三度:速度、温度、浓度。

速度由慢到快,温度30-40oC为宜(鼻饲管末端夹加温器),浓度由稀到浓。

4、鼻饲过程中注意保持清洁,营养袋及输注管每24小时更换,每次输注的肠内营养悬挂于常温中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5、管道的维护:为避免发生堵管并确保管道长期正常使用,每次暂停输液时,用30~50ML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冲洗管道,平时每隔8小时冲洗管道一次。

6、鼻部护理:经常更换固定管道于鼻部的胶带。

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鼻部皮肤和鼻腔,如有必要,使用能去除胶带的试剂。

如果胶带下的皮肤破损了,应拔除鼻胃管并通过另一侧鼻腔重置一根新管。

对破损皮肤加强护理。

可用0.2%碘甘油涂抹局部,如有必要,局部使用消炎剂或保护物。

7、口腔护理:即使患者不能进食,对口腔,牙齿和嘴唇的良好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求患者每天刷牙1~2次。

如果是昏迷患者,应每天冲洗口腔数次(1/4h)。

为防止嘴唇脱水及增强患者舒适度,应使用润唇膏。

8、不要在已置入体内的管道中再插入导丝,以免钢丝刺破管道或进入侧孔引起胃肠道损伤。

9、更换时间,普通鼻胃管两周更换一次、带导丝鼻胃管45天更换一次。

10.评估营养状况。

每天留24尿测定氮平衡,每周称体重1-2次;测定血浆蛋白1次周,测定上臂臂围等参数。

第三篇:肠内营养支持及管路护理肠内营养支持及管路护理一、肠内营养的定义肠内营养是通过口服或鼻饲等方式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热量及营养成分的营养支持方式,它是一种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的营养方式。

二、临床营养支持目的临床营养支持的目的是通过营养支持维持氮平衡,保存瘦肉体,维持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促进病人康复。

通过营养支持,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维持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明显减少肠源型感染的发生。

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刺激内脏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维持肠黏膜屏障、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细菌和毒素易位;符合消化生理,有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对循环干扰较少,预防肝内胆汁淤积,降低肝功能损害;操作方便,临床管理便利,同时费用也较低。

肠内营养治疗是疾病治疗基础。

四、对肠道功能的重新认识在80 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机体应激时,肠道只是处于一个“休眠状态”。

80 年代后对肠道功能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机体应激时,肠道是一个中心器官,而且认为肠道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含有全身 60 %的淋巴细胞。

由于观念的转变,对于肠道的功能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过去认为肠道功能仅仅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而现在认为,肠道功能除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外,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器官的中心,是判断危重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

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将营养从肠内进入是一个正常的生理性途径,而肠外营养支持是人为的治疗性途径,是非生理的,是创伤性的治疗。

所以,目前对于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

五、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是,当胃肠道有功能,能安全使用时使用它。

这是我们近年来对于肠内营养及肠道功能的正确认识。

六、营养途径选择经口营养不足或不能经口营养时,需要肠内营养治疗。

如果肠内营养治疗可能,短期(小于 30 天)或限期未定时,可以先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如果是判断为长期(大于 30 天)的营养支持,可以通过内窥镜做经皮内窥镜胃造口术(PEG)进行肠内营养,或通过剖腹手术进行空肠细针穿刺造口。

如果肠内营养治疗不耐受,可选择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短期者可以通过外周静脉给予,长期者通过中心静脉给予。

PPT10 图片中绿色的是鼻胃管,黄色的是鼻空肠管,红色的是PEG 经胃到小肠的造口管,紫色的是空肠细针穿刺造口术后进行的造口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