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习题集(邱关源第五版)

西安交通大学面朝大海

目录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8)

第三章电路电路的一般分析 (16)

第四章电路定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具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非线性电阻电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一阶电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二阶电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正弦交流电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三相电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24)

第十三章拉普拉斯变换 (29)

第十四章二端网络 (33)

附录一:电路试卷 (38)

附录二:习题集部分答案 (59)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一、是非题 (注:请在每小题后[ ]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

.1. 电路理论分析的对象是电路模型而不是实际电路。 [ ] .2. 欧姆定律可表示成 u R i =?, 也可表示成u R i =-?,这与采用的参考方向有关。

[ ]

.3. 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无

流出节点的电流。 [ ] .4. 在电压近似不变的供电系统中,负载增加相当于负载电阻减少。 [ ] .5.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流过它的电流则是一定

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 .6. 电压源在电路中一定是发出功率的。 [ ] .7. 理想电流源中的电流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它的端电压则是一定

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 .8. 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为零。 [ ] .9. 若某元件的伏安关系为u =2i+4,则该元件为线性元件。 [ ] .10. 一个二端元件的伏安关系完全是由它本身所确定的,与它所接的外电路毫无关系。

[ ] .11.元件短路时的电压为零,其中电流不一定为零。元件开路时电流为零,其端电压不一

定为零。 [ ] .12. 判别一个元件是负载还是电源,是根据该元件上的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

是否一致(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一致时,该元件是负载,在吸收功率;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反时,该元件是电源 (含负电阻),在发出功率 [ ] .13.在计算电路的功率时,根据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可选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功率。若

选用的公式不同,其结果有时为吸收功率,有时为产生功率。 [ ] .14.根据P=UI,对于额定值220V 、40W 的灯泡,由于其功率一定,电源电压越高则其电

流必越小。 [ ] .15.阻值不同的几个电阻相串联,阻值大的电阻消耗功率小。 [ ] .16.阻值不同的几个电阻相并联,阻值小的电阻消耗功率大。 [ ]

.17.电路中任意两点的电压等于所取路径中各元件电压的代数和。而与所取路径无关。

[ ]

.18.当电路中的两点电位相等时,若两点间连接一条任意支路,则该支路电流一定为零。

[ ]

.19. 若把电路中原来电位为3V的一点改选为参考点,则电路中各点电位比原来降低3V,

各元件电压不变。 [ ]

.20.电路中用短路线联接的两点电位相等,所以可以把短路线断开而对电路其他

部分没有影响。 [ ]

二、选择题

(注: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适合的答案编号填入该题空白处,多选或不选按选错论) .1. 通常所说负载增加,是指负载_______增加。

(A) 电流 (B) 电压 (C) 功率 (D) 电阻

.2. 图示电路中电压UAB为_____V。

A B

(A) 21 (B)16 (C) -16 (D) 19

.3. 图示电路中,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I1 +I2 =I3

3R3

(B)I1R1 +I3R3 +E1 = 0 ; (C)当R3开路时U=E2

.4. 图示电路中S断开时I1= ___A,

I=_____A。S闭合时I1= ___A,I=_____A。

(A) 6 (B) 2 (C) 0 (D) 3

.5. 图示电路中,当IS =10A 时电压U为_____V,当IS =8A 时电压U为_____V 。

(A) 0 (B) 8 (C) 12 (D) 16

.6. 图示电路中 I = 0 时,电位 UA =_____ V 。 (A) 70 V (B) 60 V (C) -10 V (D) 90 V

A

90V - 三、填空题 .1. 图示电路中电流I=____A。

1V

.2. 电路图中的I X = _____ A。

2Ω1Ω

IX

四、计算题

1. 求图示电路中的UX 、I X

2. 求如图所示电路中US =?

U=1V

3. 求图示电路中的i s

10V 1

4. 图示电路中,求: (1)当开关K合上及断开后,UAB =?

(2)当开关K断开后,UCD =?

5.求出图示电路的未知量I和U。

10V

(1)

(2)

6. 电路如附图所示。试求:

(1)求电压u; │ (2)如果原为1Ω、4Ω的电阻和1A的电流源 可以变动(可以为零,也可以为无限大) 对结果有无影响。

7. 试求电路中各元件的功率。

25V

8. 试求电路中负载所吸收的功率。

9. 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和受控源的输出功率。

1V

10. 电路如图所示。试求: (1)仅用KVL求各元件电压;

(2)仅用KCL求各元件电流;

(3)如使流经3伏电压源的电流为零,则电流源i S 应为什么值。

11. 求图示电路中电源发出的功率.

Ω

12. 如图,试计算UAC , UAD

13.计算如图示电路中当开关K断开及接通时A点的电位VA

4k A

14. 图示电路中,以A点为参考点计算电位U

C 、U

D U

E 和电压UBE

15. 图中各电阻均为1Ω,则当U

AB =5V 时US 应为多少?

U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一、是非题 (注:请在每小题后[ ]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 .1. 如图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为

12

122

R R R R +-

[ ]

.2. 当R1 、R2与R3并联时等效电阻为:

123

123

R R R R R R ++ [ ]

.3. 两只额定电压为110V 的电灯泡串联起来总可以接到220V 的电压源上使用。[ ] .4. 电流相等的两个元件必属串联,电压相等的两个元件必属并联。[ ]

.5. 由电源等效变换可知, 如图A所示电路可用图B电路等效代替,其中/s s i u R =则图A 中的R i 和R L 消耗的功率与图B中R i 和R L 消耗的功率是不变的。 [ ]

L

.6. 一个不含独立源的电阻性线性二端网络(可以含受控源)总可以等效为一个线性电阻。 [ ] .7. 一个含独立源的电阻性线性二端网络(可以含受控源)总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串联或一个电流源与一个电阻并联。 [ ] .8.已知图示电路中A、B两点电位相等,则AB支路中必然电流为零。 [ ]

24

.9. 图示电路中, 既然AB两点电位相等, 即UAB =0,必有I AB

=0 [ ]

.10. 理想电压源不能与任何理想电流源等效。 [ ] 二、选择题

(注: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适合的答案编号填入该题空白处,多选或不选按选错论)

.1. 图示电路AB间的等效电阻为_____

(A) 10.67Ω (B) 12Ω

(C) 14Ω (D) 24Ω

.2. 电路如图所示,A、B端的等效电阻R=_____

(A) 4Ω (B) 5Ω (C) 10Ω (D) 20Ω

.3. 电路如图所示,可化简为_____。

(A) 8Ω电阻 (B) 13Ω电阻 (C) 3Ω电阻 (D) 不能化简

.4. 如图所示电路中,当电阻R2增加时电流I将______。

(C) 不变

(A) 增加 (B) 减小

号灯,应选择_____规格的小灯泡?

(A) 6V,0.15A; (B) 6V,0.1A; (C) 1.5V,0.5A; (D) 1.5V,0.3A; (E) 都不可以

.6. 图示电路的输出端开路,当电位器滑动触点移动时,输出电压U2变化的范围为

_________

(A) 0~4V (B) 0~5V (C) (1~4)V (D)(1~5)V

.7. 图示电路中,当开关S接通时, 电压U2 _____,电流I2 _____,电压U1 ____,电

流I1 ______。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增大或减小

.8 . 将25W、220V的白炽灯和60W、220V的白炽灯串联后接到220V的

电源上,比较两灯的亮度是_____。

(A) 25W的白炽灯较亮 (B) 60W的白炽灯较亮

(C) 二灯同样亮 (D) 无法确定那个灯亮

.9 . 电路如图所示,若电流表A的内阻很小,可忽略不计(即内阻为零),则A表的读

数为_____。

(A) 0A (B) 1/3A (C) 1/2A (D) 2/3A

.10. 现有下列四种直流电压表,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图示电路的电压,电压表应选用____。

(A) 量程0~100V,内阻25 K Ω/V (B) 量程0~10V,内阻20 K Ω/V (C) 量程0~5V,内阻20 K Ω/V (D) 量程0~3V,内阻1 K Ω/V

.11. 如图所示电路, 若在独立电流源支路串联接入10Ω电阻,则独立电压源所发出的功率_____; 独立电流源发出的功率_____。 (A) 改变 (B) 不改变

1V

.12. 图示电路中,就其外特性而言,______。 (A) b、c等效; (B)a、d等效; (

C) a、b、c、d均等效; (D)a、b等效

a

c d

.13. 如图所示电路, 增大G1 将导致_____。

(A) UA 增大,UB 增大 ; (B) UA 减小,UB 减小;

(C) UA 不变,UB 减小; (D) UA 不变,UB 增大。

三、计算题

1. 图所示的是直流电动机的一种调速电阻,它由四个固定电阻串联而成。利用几个

开关的闭合或断开,可以得到多种电阻值。设4个电阻都是1Ω,试求在下列三种情况下a,b两点间的电阻值:

(1)K1和K5闭合,其他打开;(2)K2、K3和K5闭合,其他打开;

(3)K1、K3和K4闭合;其他打开。

31

2.求图示电路等效电阻RMN.

U2 3. 试求图示电路的入端电阻RAB图中电阻的单位为欧.

4. 求图示电路A、B端的等效电阻RAB

1

5. 在图示电路中, 求当Ri =0时的K值。

i R

6. 求图(1)、(2)两电路的输入电阻。

I1

7. 图示电路中AB间短路时电流I1=?

8. 试用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图示电路中1Ω电阻中的电流.

Ω9. 试求图示电路中安培表的读数.(A点处不连接)

10. 如图电路中,内阻R0= 280欧,万用表I0的满标值为 0.6 毫安、且有

R=R1+R2+R3 =420欧。如用这个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量程分别为10伏、100伏、和250 伏。试计算R4、R5、R6的阻值。

11.图示电路中,R1 、R2、R3、R4的额定值均为6.3V,0.3A,R5的额定值为6.3V,0.45A。为使上述各电阻元件均处于其额定工作状态,问应选配多大阻值的电阻元件RX和RY ?

12. 应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如图所示电路中2Ω支路的电流 .

13. 电路如图所示,试求独立电压源电流、独立电流源电压以及受控电流源电压。

2

14. 试求电路中的A i B i C i

15. 在图示电路中,用一个电源代替图中的三个电源,并且保持R1 至R4 中的电流和端电压不变。

第三章 电路电路的一般分析

一、是非题 (注:请在每小题后[ ]内用"

"表示对,用"×"表示错)

.1. 利用节点KCL方程求解某一支路电流时,若改变接在同一节点所有其它已知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将使求得的结果有符号的差别。 [ ] .2. 列写KVL方程时,每次一定要包含一条新支路才能保证方程的独立性。 [ ] .3. 若电路有n个节点,按不同节点列写的n-1个KCL方程必然相互独立。 [ ] .4. 如图所示电路中,节点A的方程为: (1/R 1 +1/ R 2 +1/ R 3)U =I S +US /

[ ]

.5.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 有

122

32

/1/1/S S A I U R U R R +=

+ [ ]

.6. 如图所示电路,节点方程为:

12311()S S G G G U GU I ++-= ; 3231S G U G U I -=; 13110GU GU -=.

[ ]

.7. 如图所示电路中,有四个独立回路。各回路电流的取向如图示, 则可解得各回路 电流为: I1=1A;I2=2A; I3=3A;I4=4A。 [ ]

二、选择题

(注: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适合的答案编号填入该题空白处,多选或不选按选错论) .1. 对如图所示电路,下列各式求支路电流正确的是________。 (A) 12112

E E I R R -=

+; (B) 222E I R

=

(C) AB L L

U

I R =

R L

L

.2. 若网络有b 条支路、n 个节点,其独立KCL方程有____个,独立KVL方程有_____个,共计为_____个方程。若用支路电流法,总计应列_____个方程;若用支路电压法,总计应列_____个方程。

(A)b (B)2b (C)n-1 (D)b-n+1 .3. 分析不含受控源的正电阻网络时,得到下列的节点导纳矩阵Yn 为________。 (A)0.80.30.3 1.5-轾

-臌

; (B) 1 1.21.2 1.4-轾犏

-臌 (C) 20.80.8 1.6轾

犏臌 (D) 2

0.40.41-轾犏

--臌

(E) 2

11.53

-轾犏-臌

.4. 列写节点方程时,图示部分电路中B点的自导为____S, BC间的互导为_____S,

B点的注入电流为____A 。

(A) 2 (B) -14 (C) 3 (D) -3 (E) -10 (F) 4

.5. 图示电路中各节点的电位分别为V12、V3,则节点②的KCL方程: ( ) + 0.5I+ 2 = 0 ,括号中应为_____.

(A) V1/3 (B) (V2-V1)/3 (C) 3(V2-V1) (D) 3(V1-V2)

.6. 电路如图所示, I=____。

(A) 25mA (B) 27.5mA 30mA (C) 32.5mA (D) 35mA

1

.7. 图示部分电路的网孔方程中, 互阻R12为_____Ω,R23为_____Ω, R13为_____Ω。(A) 0 (B) -3Ω (C) 3Ω (D) -4Ω (E) ∞

三、计算题

1. 求附图中的电流I1,I2,和电位V A,

2. 用节点法求电路中的电流I1

3. 如图所示电路中, US=5V,R1 =2Ω, R2 =5Ω, IS=1A,用节点法计算电流I及电压U之值。

4. 试用节点分析法列出图示电路的节点方程的一般形式。

2

5. 列写图示电路的网孔方程,并用矩阵形式表示.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解答

电路习题解答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题1】:由U A B =5V 可得:I AC .=-25A :U D B =0:U S .=125V 。 【题2】:D 。 【题3】:300;-100。 【题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 S 1 。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 =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14;P I S 315= -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 I +?=;I =1 3 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 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 式,得U A C =-7V 。 【题18】: P P I I 121 2 2 222==;故I I 1222=;I I 12=; ⑴ KCL :43211-= I I ;I 185=A ;U I I S =-?=218 511V 或16.V ;或I I 12=-。 ⑵ KCL :43 2 11-=-I I ;I 18=-A ;U S = -24V 。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电路答案 ——本资料由张纪光编辑整理(C2-241内部专用)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题1】:由U A B =5V 可得:I AC .=-25A :U D B =0:U S .=125V 。 【题2】:D 。 【题3】:300;-100。 【题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 S 1 。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 =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14;P I S 315= -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 I +⨯=;I =1 3 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 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 式,得U A C =-7V 。 【题18】: P P I I 121 2 2 222==;故I I 1222=;I I 12=; ⑴ KCL :43211-= I I ;I 185=A ;U I I S =-⨯=218 511V 或16.V ;或I I 12=-。 ⑵ KCL :43 2 11-=-I I ;I 18=-A ;U S = -24V 。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答案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答案

答案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题1】:由U A B =5 V 可得:I AC .=-25 A :U D B =0 :U S .=125 V 。 【题2】:D 。 【题3】:300;-100。 【题4】:D 。 【题5】:()a i i i =-1 2 ;()b u u u =-1 2 ;()c (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 S 1 。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 =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 -14;P I S 315= -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 I +?=;I =13 A 。 【题15】:I 4 3 =A ;I 2 3 =-A ;I 3 1 =-A ;I 5 4 =-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 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 A ;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

KVL解得;I=3;代入上式,得U A C =-7V。 【题18】: P P I I 1 21 2 2 2 2 2 ==;故I I 1 2 2 2 =;I I 12 =; ⑴ KCL:43 2 11 -= I I;I185=A;U I I S =-?= 21 8 5 11 V或16.V;或I I 12 =-。 ⑵ KCL:43 2 11 -=- I I;I18 =-A;U S=-24V。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题1】:[解答] I= - + 94 73 A=0.5A;U I a b . =+= 9485V; I U 1 6 2 125 = - = a b.A;P=? 61 2 5 .W = 7 .5 W ; 吸收功率7.5W。 【题2】:[解答] 【题3】:[解答] C。 【题4】:[解答] 等效电路如图所示,I 05 =.A。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题 10】: 3;-3。 题 11】: -5;-13。 题 12】: 4(吸收);25。 题 13】: 0.4。 题 14】: 3I +1 2=3; I = A 。 3 题 15】: I =3A ; I = -3A ; I = -1A ; I = -4A 。 题 16】: 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 P =-IU =-245W 。 题 17】:由图可得U =4V ;流过 2 电阻的电流I =2A ;由回路 ADEBCA 列 KVL 得 =2-3I ;又由节点 D 列 KCL 得 I =4-I ;由回路 CDEC 列 KVL 解得; I =3;代入上 式,得 U =-7V 。 P 1 = 2I 12 = 2 ;故I 12 =I 22;I 1=I 2; P 2 I 2 3 8 8 ⑴ KCL : 4 - I = I ; I = A ; U =2I -1I = V 或 1.6 V ;或 I =-I 。 3 ⑵ KCL :4-I =- I ;I = -8 A ;U =-24 V 。 电路答案 ——本资料由张纪光编辑整理(C2-241 内部专用)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题 1 】: 题 2 】: 题 3 】: 题 4 】: 题 5 】: 题 6 】: 题 7 】: 题 8 】: 题 9 】: 由U =5V 可得: I = -2.5 A :U =0:U =12.5V 。 D 。 300;-100。 D 。 (a ) i =i -i ;(b ) u =u -u ;(c ) u =u S -(i -i S )R S ; ( d ) i =i S - 1 (u -u S )。 1 2 1 2 R S 3;-5;-8。 D 。 P US1 =50 W ; P US 2=-6 W ; P US3 =0; P IS1=-15 W ; P IS2=-14 W ;P IS3=-15 W 。 C 。 题 18】:

电路习题集(含问题详解邱关源第五版)

实用标准 目 录 附录一:电路试卷 ........................................................ 38 附录二:习题集部分答案 (58)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一、是非题 (注:请在每小题后[ ]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 .1. 电路理论分析的对象是电路模型而不是实际电路。 [ ] .2. 欧姆定律可表示成 u R i =?, 也可表示成u R i =-?,这与采用的参考方向有关。 [ ] .3. 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无 流出节点的电流。 [ ] .4. 在电压近似不变的供电系统中,负载增加相当于负载电阻减少。 [ ] .5.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流过它的电流则是一定 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 .6. 电压源在电路中一定是发出功率的。 [ ] .7. 理想电流源中的电流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它的端电压则是一定 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 .8. 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为零。 [ ] .9. 若某元件的伏安关系为u =2i+4,则该元件为线性元件。 [ ] .10. 一个二端元件的伏安关系完全是由它本身所确定的,与它所接的外电路毫无关系。 [ ] .11.元件短路时的电压为零,其中电流不一定为零。元件开路时电流为零,其端电压不一 定为零。 [ ] .12. 判别一个元件是负载还是电源,是根据该元件上的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 是否一致(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一致时,该元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答案

【题11: 由U AB 5 V 可得:I AC 2.5A : U DB 0 :U S 12.5V O 【题21: D 。 【题31: 300; -100。 【题41: D 。 【题51: a i i 1 i 2 ; b u q u 2; c u u S 1 i i s R S ; d i i s u u s o 【题61: 3; -5 ; -8 o 【题71: D 。 【题81: P US1 50 W ; P US2 6 W ; P US3 ; P IS 1 15W ; P IS 2 14 W ; P IS 3 【题91: G 【题101 3; -3 o 【题111 -5 ; -13 o 【题121 4 (吸收);25o 【题131 0.4 o 【题141 1 :31 2 3; I - A o 3 【题151 14 3 A ; 12 3 A ; I 3 1A I 5 4 Ao 【题161 I 7 A ; U 35 V ;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 P UI 245W 【题171 由图可得U EB 4v ;流过2 电阻的电流 EB 2 A ;由回路 ADEBCA^ KVL 得 U AC 2 3I ;又由节点 D 列KCL 得I CD 4 I ;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1 3 ;代入上 式,得U AC 7 V 。 答案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5 W 。 【题18】: R 2I 12 P 2 I 22 2 2 ;故 I 1 12 ; 11 12 ; ⑴ KCL : 4 3 | 1 2| 1 ; 1 8 1 A ; U S 2I 1 5 1 I 1 8 -V 或 1.6 V ;或 I 1 5 1 2 o ⑵ KCL : 4 丨 3丨. 11 2 I 1 ; 11 8A ; U S 24 Vo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题11:[解答]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全集

答案 第一章 【1】:由U A B =5V 可得:I AC .=-25A :U D B =0:U S .=125V 。 【2】:D 。 【3】:300;-100。 【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 S 1 。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 =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14;P I S 315= -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 I +⨯=;I =1 3 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 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 式,得U A C =-7V 。 【题18】: P P I I 121 2 2 222==;故I I 1222=;I I 12=; ⑴ KCL :43211-= I I ;I 185=A ;U I I S =-⨯=218 511V 或16.V ;或I I 12=-。 ⑵ KCL :43 2 11-=-I I ;I 18=-A ;U S = -24V 。

《电路》第五版课后答案邱关源罗先觉

答案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题1】:由U A B =5V 可得:I AC .=-25A :U D B =0:U S .=125V 。 【题2】:D 。 【题3】:300;-100。 【题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 S 1 。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 =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 -14;P I S 315=-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 I +?=;I =1 3 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 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 式,得U A C =-7V 。 【题18】: P P I I 121 2 2 222==;故I I 1222=;I I 12=; ⑴ KCL :43211-= I I ;I 18 5=A ;U I I S =-?=218511V 或16.V ;或I I 12=-。 ⑵ KCL :43 2 11-=-I I ;I 18=-A ;U S = -24V 。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邱关源《电路》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1-8章

答案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题 1 】:由 U A B =5V 可得:|A c= —2.5 A : U D B =° : U s = 12.5V 。 【题2】:D 。 【题 3】:300; -100。 【题4】:D 。 【题 5 】:(a )i =h —i ? ; (b j U uq —-; (c )u = u s —(i —i s R s ; (d )i =is _ 丄 (u _us 卜 R s 【题 6 ]: 3; -5; -8。 【题7 ]: D 。 【题 8 ]: P us1=50W ; P US 2=-6W ; P us3=0 ; R si = —15W ; R s2 = —14 W ; P Is3 = —15W 。 【题9]: C 。 【题 10]: 3; -3。 【题 11]: -5; -13。 【题12]: 4 (吸收);25。 【题 13]: 0.4。 1 【题 14]: 31 + x 2 = 3; I =- A 。 3 【题 15] : l 4=3A ; l 2=—3A ; I 3=—1A ; l 5 = —4 A 。 【题16]: I = —7A ; U = —35V ;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 P=-UI = —245W 。 【题17]:由图可得U EB =4V ;流过2 Q 电阻的电流I E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AC =2 -31 ;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CD = 4 - I ;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1=3 ;代入上 式,得 U AC - -7 V 。 U s =211 -1 丨1 =8 V 或 1.6 V ;或丨1 --丨2。 【题18]: R 2I — 2 ; P 2 I 22 2 2 故丨1 I 2 ;丨1 = |I 1 ; I 1 8 = 5A ;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试题

目录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7)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16) 第四章电路定理 (21) 第五章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31) 第六章储能元件 (35) 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39) 第八章相量法 (49) 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52) 第十章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70) 第十一章电路的频域响应 (78) 第十二章三相电路 (78) 第十三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90) 第十四章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90) 第十六章二端口网络 (98) 第十七章非线性电路 (35)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一、是非题 (注:请在每小题后[ ]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 .1. 电路理论分析的对象是电路模型而不是实际电路。 [√] .2. 欧姆定律可表示成 U=RI, 也可表示成U=-RI,这与采用的参考方向有关。 [√] .3. 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 点的电流而无流出节点的电流。 [×] .4. 在电压近似不变的供电系统中,负载增加相当于负载电阻减少。 [√] . 解:负载增加就是功率增加,R U R I UI P 2 2 ===。 5. 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流过它的电流则是一 定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6. 电压源在电路中一定是发出功率的。 [×] .7. 理想电流源中的电流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它的端电压则是一定 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8. 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为零。 [×] .9. *若某元件的伏安关系为u =2i+4,则该元件为线性元件。 [√] . 解:要理解线性电路与线性元件的不同。 10.* 一个二端元件的伏安关系完全是由它本身所确定的,与它所接的外电路毫无关系。 [√] .11.元件短路时的电压为零,其中电流不一定为零。元件开路时电流为零,其端电压不一 定为零。 [√] .12. 判别一个元件是负载还是电源,是根据该元件上的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 是否一致(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一致时,该元件是负载,在吸收功率;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反时,该元件是电源 (含负电阻),在发出功率 [√] .13.在计算电路的功率时,根据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可选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功率。若 选用的公式不同,其结果有时为吸收功率,有时为产生功率。 [×]

电路习题集(含答案邱关源第五版)

目 录 附录一:电路试卷 ........................................................ 38 附录二:习题集部分答案 (58)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一、是非题 (注:请在每小题后[ ]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 .1. 电路理论分析的对象是电路模型而不是实际电路。 [ ] .2. 欧姆定律可表示成 u R i =?, 也可表示成u R i =-?,这与采用的参考方向有关。 [ ] .3. 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无 流出节点的电流。 [ ] .4. 在电压近似不变的供电系统中,负载增加相当于负载电阻减少。 [ ] .5.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流过它的电流则是一定 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 .6. 电压源在电路中一定是发出功率的。 [ ] .7. 理想电流源中的电流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它的端电压则是一定 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 .8. 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为零。 [ ] .9. 若某元件的伏安关系为u =2i+4,则该元件为线性元件。 [ ] .10. 一个二端元件的伏安关系完全是由它本身所确定的,与它所接的外电路毫无关系。 [ ] .11.元件短路时的电压为零,其中电流不一定为零。元件开路时电流为零,其端电压不一 定为零。 [ ] .12. 判别一个元件是负载还是电源,是根据该元件上的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 是否一致(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一致时,该元

件是负载,在吸收功率;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反时,该元件是电源 (含负电阻),在发出功率 [ ] .13.在计算电路的功率时,根据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可选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功率。若选用的公式不同,其结果有时为吸收功率,有时为产生功率。 [ ] .14.根据P=UI,对于额定值220V、40W的灯泡,由于其功率一定,电源电压越高则其电流必越小。 [ ] .15.阻值不同的几个电阻相串联,阻值大的电阻消耗功率小。 [ ] .16.阻值不同的几个电阻相并联,阻值小的电阻消耗功率大。 [ ] .17.电路中任意两点的电压等于所取路径中各元件电压的代数和。而与所取路径无关。 [ ] .18.当电路中的两点电位相等时,若两点间连接一条任意支路,则该支路电流一定为零。 [ ] .19. 若把电路中原来电位为3V的一点改选为参考点,则电路中各点电位比原来降低3V, 各元件电压不变。 [ ] .20.电路中用短路线联接的两点电位相等,所以可以把短路线断开而对电路其他 部分没有影响。 [ ] 二、选择题 (注: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适合的答案编号填入该题空白处,多选或不选按选错论) .1. 通常所说负载增加,是指负载_______增加。 (A) 电流 (B) 电压 (C) 功率 (D) 电阻 .2. 图示电路中电压UAB为_____V。 A B (A) 21 (B)16 (C) -16 (D) 19 .3. 图示电路中,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I1 +I2 =I3 3R3

电路习题集(含问题详解邱关源第五版)

实用标准 目 录 附录一:电路试卷 ........................................................ 38 附录二:习题集部分答案 (58)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一、是非题 (注:请在每小题后[ ]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 .1. 电路理论分析的对象是电路模型而不是实际电路。 [ ] .2. 欧姆定律可表示成 u R i =?, 也可表示成u R i =-?,这与采用的参考方向有关。 [ ] .3. 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无 流出节点的电流。 [ ] .4. 在电压近似不变的供电系统中,负载增加相当于负载电阻减少。 [ ] .5.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流过它的电流则是一定 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 .6. 电压源在电路中一定是发出功率的。 [ ] .7. 理想电流源中的电流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它的端电压则是一定 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 ] .8. 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为零。 [ ] .9. 若某元件的伏安关系为u =2i+4,则该元件为线性元件。 [ ] .10. 一个二端元件的伏安关系完全是由它本身所确定的,与它所接的外电路毫无关系。 [ ] .11.元件短路时的电压为零,其中电流不一定为零。元件开路时电流为零,其端电压不一 定为零。 [ ] .12. 判别一个元件是负载还是电源,是根据该元件上的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 是否一致(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一致时,该元

件是负载,在吸收功率;当电压实际极性和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反时,该元件是电源 (含负电阻),在发出功率 [ ] .13.在计算电路的功率时,根据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可选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功率。若选用的公式不同,其结果有时为吸收功率,有时为产生功率。 [ ] .14.根据P=UI,对于额定值220V、40W的灯泡,由于其功率一定,电源电压越高则其电流必越小。 [ ] .15.阻值不同的几个电阻相串联,阻值大的电阻消耗功率小。 [ ] .16.阻值不同的几个电阻相并联,阻值小的电阻消耗功率大。 [ ] .17.电路中任意两点的电压等于所取路径中各元件电压的代数和。而与所取路径无关。 [ ] .18.当电路中的两点电位相等时,若两点间连接一条任意支路,则该支路电流一定为零。 [ ] .19. 若把电路中原来电位为3V的一点改选为参考点,则电路中各点电位比原来降低3V, 各元件电压不变。 [ ] .20.电路中用短路线联接的两点电位相等,所以可以把短路线断开而对电路其他 部分没有影响。 [ ] 二、选择题 (注: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适合的答案编号填入该题空白处,多选或不选按选错论) .1. 通常所说负载增加,是指负载_______增加。 (A) 电流 (B) 电压 (C) 功率 (D) 电阻 .2. 图示电路中电压UAB为_____V。 A B (A) 21 (B)16 (C) -16 (D) 19 .3. 图示电路中,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I1+I2=I3

【优质】电路分析第五版答案-推荐word版 (1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电路分析第五版答案 篇一:《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电路答案 ——本资料由张纪光编辑整理(C2-241内部专用)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题1】:由UV可得:IAC??2.5A:U:UV。 12.5AB?5DB?0S? 【题2】:D。 【题3】:300;-100。 【题4】:D。 【题5】:?a?i?i;?c?u;?d?i?iS?u?i?iRi2;?b?u?uu??SSS1?1?2 【题6】:3;-5;-8。 【题7】:D。 【题8】:PUS11?u?uS?。 RS?;P;P;P;P;P。 50 W?6 W?15 W?14 W?15 WUS2?US3?0IS1?IS2?IS3? 【题9】:C。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I?I??2?31 A。 3

【题15】:I4?3A;I2??3A;I3??1A;I5??4A。 【题16】:I?A;UV;X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W。 ?7??35??UI??245 【题17】:由图可得UV;流过2 ?电阻的电流IEEB?4B?2A;由回路ADEBCA列 KVL得;代入上 U2?3I;又由节点D列KCL得I4?I;由回路CDEC列KVL解得;I?3AC?CD? 式,得UV。 ?7AC?【题18】: P2I1?1 2?2;故I12?I22;I1?I2; P2I22 388I1;I1?A;U?2I?1?I.V;或I1??V或16I2。 S11255 3⑵ KCL:4?I1??I1;I1??8A;UV。?24S?2⑴ KCL:4?I1?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题1】:[解答] 9?4I A=0.5 A;UV; 9I??48 .5ab?7?3 Ub?6;吸I1a?1.25A;P?6?1.2 5 W=7.5 W2 收功率7.5W。 【题 2】:[解答] 【题 3】:[解答] C。 【题 4】:[解答] 等效电路如图所示,I0?05.A。 【题5】:[解答] 等效电路如图所示,IL=0.5A。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电路》邱关源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答案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题1】:由U A B =5V 可得:I AC .=-25A :U D B =0:U S .=125V 。 【题2】:D 。 【题3】:300;-100。 【题4】:D 。 【题5】:()a i i i =-12;()b u u u =-12;()c ()u u i i R =--S S S ;()d ()i i R u u =--S S S 1 。 【题6】:3;-5;-8。 【题7】:D 。 【题8】:P US1=50 W ;P U S 26=- W ;P U S 3=0;P I S 115=- W ;P I S 2 W =-14;P I S 315=- W 。 【题9】:C 。 【题10】:3;-3。 【题11】:-5;-13。 【题12】:4(吸收);25。 【题13】:0.4。 【题14】:3123 I +⨯=;I =1 3 A 。 【题15】:I 43=A ;I 23=-A ;I 31=-A ;I 54=-A 。 【题16】:I =-7A ;U =-35V ;X 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 U I =-=-245W 。 【题17】:由图可得U E B =4V ;流过2 Ω电阻的电流I E B =2A ;由回路ADEBCA 列KVL 得 U I A C =-23;又由节点D 列KCL 得I I C D =-4;由回路CDEC 列KVL 解得;I =3;代入上

式,得U A C =-7V。 【题18】: P P I I 1 2 1 2 2 2 2 2 ==;故I I 1 2 2 2 =;I I 12 =; ⑴ KCL:4 3 2 11 -= I I;I 1 8 5 =A;U I I S =-⨯= 21 8 5 11 V或16.V;或I I 12 =-。 ⑵ KCL:4 3 2 11 -=- I I;I 1 8 =-A;U S =-24V。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题1】:[解答] I= - + 94 73 A=0.5A;U I a b . =+= 9485V; I U 1 6 2 125 = - = a b.A;P =⨯ 61 2 5 .W = 7 .5 W ; 吸收功率7.5W。 【题2】:[解答] 【题3】:[解答] C。 【题4】:[解答] 等效电路如图所示,I005 =.A。 【题5】:[解答] 等效电路如图所示,I L=0.5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