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_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旅游发展态势及前景预测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旅游发展创新研究

大湄公河次区域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将进一 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就目前形 势而言,要实现真正的区域旅游集约化发展,依旧困难重重,任 重道远。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11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基金项目:广西财经学院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湄公河次区域(GMS)旅游一体化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811548205)。
11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年10月下半月刊
施也不尽完善。如GMS景区大部分通讯设备滞后,急需构建完 善的信息网络。
2.旅游产品与服务欠佳。首先,次区域内旅游资源存在雷同 现象,如泰、老、缅等国均以佛教景观为主,易造成游客视觉疲 劳。其次是缺乏精品旅游路线。如越南下龙湾风景区,缅甸的万 塔之城和柬埔寨的吴哥窟等都是著名景点,但是缺乏合理的路线 串联。最后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滞后。目前有关GMS的旅游网站 多以介绍旅游资源、交通、住宿等概况为主,尚未建成统一共享 的信息平台,电子商务“一条龙”服务缺失。
二、发展条件
(一)自然地缘因素 1.地缘优势。大湄公河次区域位于沟通中国大陆、东南亚和 南亚等国家的心脏地带,澜沧江—湄公河又顺流而下,贯穿始 终,成为联结流域各国天然纽带,为沿线各国发展国际旅游提供 先天条件。 2.自然资源丰富。首先,次区域内地貌类型丰富,冰川、火 山以及喀斯特地貌等一应具有。其次,地形起伏大,垂直地带性 明显,自然景观变化万千。再者,水域风光迤逦,云南洱海和柬 埔寨洞里萨湖远近闻名。另外,GMS成员国多为沿海国家,优美 的热带海滨足以形成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 (二)社会人文因素 1.社会稳定。和平与发展始终是时代主题。次区域内各国不 断加强政治沟通,随着泰、越、老、缅和柬各方关系的正常化, 半岛局势趋于和平安宁,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稳定环境。 2.多彩人文。次区域民族众多,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 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如 中国傣族新年泼水节、缅甸缅族的结夏节、越南越族的唱哈节等 各具特色。同时这里还是稻作文化、茶文化、青铜文化的起源 地,以及宗教传播(主要为佛教)发展的重要地区。
大湄公河次区域自然及发展概况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指中国云南省以及地处中半岛的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5国,总面积233.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3亿。
这一地区资源丰富、山川秀丽、文化底蕴雄厚,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云南段概况云南省是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体,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毗连,边界线长达4060公里。
云南历来就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有出境公路20多条。
24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有15个民族跨境而居。
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总长2162公里,在云南境内部分长1247公里,流域面积8.87万平方公里,占云南省总面积的23%,流经8个地州,38个县市。
2010年末这38个县市总人口为1817万人,占云南省人口总数的24%,人口平均密度69.6人/平方公里。
云南省内澜沧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水及水能资源,仅澜沧江水资源量就达517.6亿立方米,占云南省水资源总量的23.3%;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2250万千瓦,约占该省可开发容量的25%,但目前的开发利用率很低,尚不到12%;开展国际水运也有良好的条件。
澜沧江流域地跨寒带到热带的七个气候带,种质资源丰富,有可开发食品、医药、香料、园艺和植物化工等独具特色的生物资源。
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锌、铅、镉、铊、伴生锶储量为中国第一。
锡、锑、铜矿远景储量良好。
流域内奇特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绚丽多彩的人文风情构成了得开独厚的旅游资源。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1955.3亿元人民币,工农业、旅游业、对外贸易等取得飞跃的发展,是中国最主要的花卉、蔬菜、热带水果、烟叶等的出产地,烟草业、有色金属产业在中国名列前茅,是中国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2000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居中国第六位。
云南省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进展迅速,区域合作呈现出美好的前景。
(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其他国家概况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的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5国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专题东南亚练习题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专题东南亚练习题(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材料一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
材料二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 年底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受异常严重旱灾。
中国于2016 年3 月15 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以帮助缓解旱情。
为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材料三图14 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15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1)图15 中气候资料②与图14 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昌都,其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冬暖夏凉,这主要是因为:海拔高(地处高原)(2)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降水(雨水),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水位季节变化大,其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4(或3~4)月份。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是因为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
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有: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 工、农业生产缺水;生活用水困难;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旅游、航运、资源开发利用、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合理规划流域开发方案促进开发水能与保护环境协调统一做好流域的植被保护工作读越南北部地区略图,完成下列要求1.说明红河干流在河口以下河段以航运作为主要开发利用方向的理由。
河流落差小,流速缓慢;河道较为平直;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与中国接壤,且红河中上游流经中国云南省,中越两国及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贸易量较大;水运的运费低廉。
2.红河下游平原地区是开发已久的水稻种植区。
2023中考地理热点04 大国外交: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七次外长会

2023中考地理热点04|大国外交: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七次外长会【时政热点】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以下简称“澜湄合作”)第七次外长会于2022年7月4日在缅甸蒲甘举行,会议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和关于深化海关贸易安全和通关便利化合作、农业合作和保障粮食安全、灾害管理合作、文明互鉴4份联合声明。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赴缅甸主持会议,并在缅期间还分别同缅甸外长温纳貌伦、老挝副总理兼外长沙伦赛、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布拉索昆、越南外长裴青山举行了双边会谈。
【知识链接】澜沧江—湄公河一脉相通,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澜沧江,从西双版纳出境后被称为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滋养着流域内数亿人民。
澜湄合作是首个流域六国共同参与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
自2016年启动以来,澜湄合作机制建设日益完善,合作领域持续拓展,不断为地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打造了区域合作的“金色样板”。
在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澜湄合作保持高水平发展,彰显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专题训练】1.(2022山东菏泽七年级期中)发源于我国,并且流经中南半岛国家最多的河流是()A.长江B.红河C.湄公河D.伊洛瓦底江2022年7月,“澜湄合作”第七次外长会议在缅甸蒲甘召开、“澜湄合作”是指中国及湄公河沿岸国家之间开展的互惠务实合作。
下图为“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据图文材料,完成2~6题。
2.(2020宁夏中考·7改编)参加“澜湄合作”会议的国家中。
首都位于湄公河沿岸的有()A.缅甸B.泰国C.柬埔寨D.越南3.(2022福建南平七年级阶段练习)小芳把一张精美的卡片装进漂流瓶丢进了澜沧江,最有可能捡到漂流瓶的人所在城市是()A.河内B.内比都C.曼谷D.万象4.(2022山东德州七年级期中)关于“澜湄合作机制”,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是该合作机制的重要成员国B.图中序号④表示澜沧江-湄公河C.湄公河流经图中半岛的五个国家D.该机制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5.(2022山东德州七年级期中)中国在“澜湄合作机制”的贸易中,下列货物中最有可能做为外贸商品被中国采购的农产品是()A.棉花、水稻B.橡胶、小麦C.蔬菜、水果D.椰子、蕉麻6. (2022山东菏泽七年级阶段练习)“澜湄合作”的一个重要项目是旅游合作。
关于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健康安全有序发展的思考

澜沧江一湄 公河航 运十年 磨
一
痛 定 思 痛 , 观 “0 5 事 件 的 发 反 1 ・” 生 ,使 我 们 对 这 一 黄 金 水 道 今 后 的 走
向 、 展 进 行 认 真 地 反 思 , 出积 极 的 发 提
剑
澜 沧 江 一 湄 公 河 ,发 源 于 我 国 青
藏高 原 的唐古 拉 山 , 经 中国 、 挝 、 流 老 缅 甸 、 国 、 埔 寨 、 南 六 国 , 中 国 泰 柬 越 在 境 内称 澜 沧 江 ,经 云 南 西 双 版 纳 出境
与 合 作 奠 定 了基 础 。 1 9 9 3年 , 国务 院 批 准 思 茅 港 、 洪 港 为 国家 一 类 口岸 , 景 并相 继成 立 了相关 的 口岸管 理机 构 。 19 9 4年 、9 7年 , 国 相 继 与 老 挝 、 19 中 缅
献 ,它 已 经 成 为 一 条 沿 江 各 国 人 民友 好 交 往 的纽 带 , 济 贸 易 发 展 的 桥 梁 , 经 民 族 文 化 传 播 的 走 廊 ,更 是 一 条 以 航 运 为 平 台 ,中 国 处 理 双 边 和 多 边 关 系 的典范 。
关 于澜 沧江 国 际航 运健
傅 志 明
21 0 0年 1 0月 5 日 ,一 艘 中 国 籍 运 主管 部 门 的一 员 ,我 们 感 到 无 比 的 愤慨 和痛心 。
“ 平 号 ” 一 艘 缅 甸 籍 “ 兴 8号 ” 华 、 玉 船 舶 在 金 三 角 水 域 遭 到 武 装 劫 持 ,船 上 1 3名 中 国 船 员 生 死 不 祥 。 两 天 后 , 噩 耗 不 断 传 来 , 部 船 员 遭 到 掠 杀 , 死 全 客 他乡 。 天事件 , 人发 指 , 不忍睹 。 惊 令 惨 作 为 一 个 中 国人 ,特 别 是 作 为 云 南 航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指中国的云南省与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国,该区域总面积233.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6亿。
自1992年启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1994年)为起步阶段,以研究、论证、交换意见为主;第二阶段(1995~2000年)为实施阶段,各国提出了相关构想、政策措施,启动了一批具体项目;第三阶段是2001年至今,合作步伐迅速加快。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国发表了《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国家报告》,启动了湄公河次区域的全面合作。
次区域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先行示范区,次区域的经济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投资领域的选择与合作项目的确定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在交通运输、水力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生物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展开合作。
1.交通运输开发合作中国昆明至泰国曼谷的公路是中国与次区域国家间的重要通道,是亚洲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887公里。
为加强中国与次区域的经济合作,次区域各国积极与中国协调,开通了多条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海运道路,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便利。
2.水力资源开发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水力资源的开发是次区域合作的一个重点。
澜沧江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2737万千瓦,是中国重点开发的水电基地之一。
泰国对湄公河联合开发的主要侧重点是水电开发。
因为湄公河开发不仅会大大增加泰国的年发电量,而且还能改善泰国东北部的农田水利灌溉。
老挝是湄公河流经最长的国家,也是对国际合作开发湄公河要求最迫切、热情最高的国家。
老挝水能资源丰富,湄公河50%的水电潜能蕴藏在老挝,全国水能储量达2500万千瓦。
水力资源开发中,澜沧江—湄公河干流列入规划的有25项重要工程,其中中国境内14项,老挝境内4项,老泰、老柬交界4项,柬埔寨境内3项。
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

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简介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位于中国滇西南地区,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民族文化为一体的国际旅游区。
该旅游区地处澜沧江与湄公河交汇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自然风光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风光。
澜沧江峡谷是旅游区的核心景区之一,其宽阔的河谷和陡峭的山峰构成了壮丽的景观。
游客可以乘坐游船沿澜沧江顺流而下,欣赏到千姿百态的峡谷景色。
旅游区内还有许多美丽的湖泊,如普洱湖和腾冲湖。
这些湖泊清澈透明,周围有茂密的森林环绕,是休闲、钓鱼和观鸟的理想场所。
此外,湄公河流经旅游区的一局部,河水清澈见底,河岸两侧是茂密的热带雨林,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人文历史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遗迹。
这里是多个民族的聚居地,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
旅游区内的村寨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手工艺品。
游客可以深入这些村寨,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此外,旅游区还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庙会,如普洱寺和腾冲庙会。
参观这些寺庙和庙会,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宗教气氛和庄严的仪式。
此外,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还有许多历史景点和纪念碑,如纳西族的丽江古城、傣族的西双版纳景区和缅甸的仰光。
这些景点和纪念碑都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是游客了解当地历史的重要窗口。
民族文化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各个民族特色的艺术表演、传统音乐和舞蹈。
旅游区内还有许多民族村寨,游客可以参观这些村寨,亲自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此外,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还有许多民族手工艺品,如絮语布、哈尼族的刺绣和傣族的银饰。
这些手工艺品都表达了不同民族的独特品味和工艺技巧,是游客购置和收藏的好选择。
结语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是一个充满魅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西双版纳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思考

一
、
千 载 难 逢 的机 会 。口 】 P
( ) 一 促进西 双版纳对外开放和旅游经济发展 西 双版纳地 处澜沧江 一 湄公 河的结合部 , 是西双版纳 参与澜一 湄次 区域经济合作 的重要 窗 口、 通道和基地, 云南省对 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在 中具有重要 的地位 和作用。西双版纳积极参与澜 一 湄次区域旅游合作 , 充分发挥 其桥头堡 的重要 功能, 将对促 进西双版 纳的对外 开放和旅游 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 二 促进澜一 湄次 区域 的合作和稳定发展 。 通过旅 游业的拉 动效应, 以促进澜一 可 湄次 区域各 国之 间在信息 、 通 讯 、 业 、 础设施 、 态环境 保护 等领域 上 的合 作, 以形成 国 产 基 生 也可 家、 地方政 府 、 企业等 多层次 的多方合作, 而加强次 区域 内各 国与其 从 周边地 区的友谊与交流 ' 促进次区域的和平与稳定发展 。 三、 西双版纳参 与澜沧江一 湄公河次区域经济 合作对策 ( ) 一 加强跨 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应充 分利用澜沧江一 湄公河水上交通 的便捷性 , 加强水上交通线路 的建设 , 实现跨 国水上快速 交通 联系; 已有 的交通线 路, 利用 形成水 、 、 陆 空立体交 通网络 。西 双版 纳应积极改善州 内现有 的公 路 、 水路, 建设高 等级公 路, 内的道路 与泰国高速公路相 对接, 使境 疏通连接 老 、 、 缅 越等 国家 的交 通环 线, 尽快形成对外的水 、 、 陆 空交通 网络; 改善能源 、 通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本文入境旅游人数指入境过夜旅游人数。
1.2 次区域各国和地区旅游业地位比较
次区域各国和地区 1993 年至 2003 年平均入境旅游人数以及各自占次区域总入境旅游
人数的比例见表 3; 次区域各国 1993 年以来的入境旅游人数比例波动曲线见图 1, 由于泰国
入境旅游人数远远高于其它五国和地区, 所以将 A 图的阴影区域放大为 B 图, 以便更好地
缅甸
47.92 64.79 47.01 9.88 6.35 - 1.49 5.05 - 1.44 5.85 - 5.07
泰国
7.03 12.75 4.20 0.69 7.53 10.30 10.73 5.78 7.30 - 7.27
老挝
0.00 66.67 55.00 107.53 3.63 29.5 - 26.25 - 9.42 24.28 - 8.84
越南
51.94 32.71 18.95 6.78 - 11.42 17.24 20.09 8.88 12.79 - 7.57
柬埔寨
50.00 24.29 18.18 - 15.77 30.59 28.67 26.63 29.83 30.08 - 10.93
总计
13.52 16.36 8.84 2.94 3.79 13.76 10.47 7.30 9.92 - 8.80
在整个次区域中, 泰国的入境旅游人数占了绝大多数。泰国旅游业较发达,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初开始起步, 80 年代进入黄金期。泰国的旅游设备先进, 服务热情周到, 在世界上享 有盛誉。泰国正力图将曼谷建为亚洲的又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购物中心和国际会议旅游中 心, 其国际旅游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表 1 显示, 缅甸和老挝的入境旅游人数最少, 在次区域中位居后两位, 这是因为两国长 期闭关锁国, 直到 90 年代才开始发展旅游业。但值得注意的是两国旅游业虽起步晚, 但发展 速度较快, 2003 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分别是 1993 年的 4.3 倍和 5.4 倍( 表 2) 。
从图 1( B) 可见, 除泰 国 以 外 , 越 南 入
越南 柬埔寨 次区域( 总)
1744636 382455 11524469
15.14 3.32 100
2期
蒋文燕等: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旅游发展态势及前景预测
69
境旅游人数比例最高, 云南省次之。 2003 年, 越南入境旅游人数比例相比 于 1993 年增加了 7 个百分点, 入境旅 游人数已达整个次区域的 1 /6, 即达 到平均水平, 地位提升很快。而云南入 境旅游人数比例增长缓慢, 从 1993 年 到 2003 年只增加了 1 个百分点, 与越 南的差距越来越大, 而与柬埔寨的距 离却越来越小, 形势比较严峻。柬埔寨 入境旅游人数比例增长较快, 虽然 2003 年相比 1993 年只增加了 3 个百 分点, 但是从比例数量上却增加了两 倍。缅甸和老挝的入境旅游人数比例 最低, 早几年缅甸稍高于老挝, 但在 1997 年- 1999 年被赶上和超过, 从 平 均水平来看, 缅甸略高于老挝, 相差不大。
柬埔寨的入境旅游人数位居次区域第四, 但其发展速率很快, 基本在 20%- 30%( 表 2) , 这是由于 90 年代以前, 战火不息, 游客不敢涉足。从 1991 年开始, 旅游业开始起步, 且受到 政府重视, 因而迅速发展。而 1997 年和 2003 年入境旅游人数呈现负增长, 1997 年是由于爆 发了“七月事件”, 2003 年则是受到“非典”影响。
了 1993 年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入境旅游人数发展状况和各国所处地位 , 并使用移动平均
模型对 2010 年和 2015 年进行预测, 揭示了次区域国际旅游发展态势与前景。所得结论为: ( 1) 次
区域旅游发展迅速, 且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但各国国际旅游水平相差很大; ( 2) 云南省国际旅游水
老挝
36000 36000 60000 93000 193000 200000 259000 191000 173000 215000 196000
越南
670000 1018000 1351000 1607000 1716000 1520000 1782000 2140000 2330000 2628000 2429000
第 16 卷第 2 期 2007年6月
世界地理研究 WORLD REGIONAL STUDIES
Vol. 16, No. 2 Jun. , 2 0 0 7
文章编号: 1004- 9479( 2007) 02- 0066- 07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旅游发展态势 及前景预测
蒋文燕 1,2, 陈 晨 3, 朱晓华 1
收稿日期: 2006-10-08;
修订日期: 2007-05-1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0301002)
作者简介: 蒋文燕( 1982- ) , 女, 硕士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遥感与 GIS 应用。 Email: jiangwy.05s@igsnrr.ac.cn
通讯作者: 朱晓华, Email: zhuxh@igsnrr.ac.cn
平处于中等地位, 且有下降的可能。据此, 本文对次区域和云南省国际旅游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 键 词: 澜沧江—湄公河; 旅游; 态势; 预测
中图分类号: 590
文献标识码: A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海, 流经我国西藏、云南以及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 南等国, 是亚洲跨国最多的国际河流。1992 年,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区六国政府在亚洲开 发银行的支持下, 参加了经济合作计划, 包括中国云南省、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 个国家和地区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区宣告成立。在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并不断融合 的今天, 地区经济合作作为国家政治服务已成为一大趋势。因此, 很多国家对澜沧江—湄公 河次区域合作都高度重视, 纷纷参与到该区域合作中来。各国都在力求通过本国的对外经济 活动和政策, 最大限度地实现本国经济利益, 最终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使本国在次区域 乃至国际社会中处于主导或有利地位。尽管旅游合作在区域合作中属于相对较次要的方面, 但鉴于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政治延伸意义, 区域旅游合作和发展在国家关系 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我国学术界在次区域合作与发展上, 主要研究区域合作的利弊、投资 与金融、卫生防疫与能源方面的合作等内容, 很少关注到次区域旅游业的合作与发展, 对周 边旅游资源开发与相关战略等方面研究严重不足, 远落后于国家参与区域合作的实际进程。 本文基于澜沧江- 湄公河次区域旅游研究的重要性,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编写的《Compendium of tourism statistics》[1]和我国《云南统计年鉴》[2], 用具体的数据分析了次区域国际旅游发展 态势, 并预测了 2010 年和 2015 年次区域各国和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数, 进行结果分析。本研 究以期为次区域旅游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拓展我国对次区域旅游合作和发展的研究, 为国家
柬埔寨
118000 177000 220000 260000 219000 286000 368000 466000 605000 787000 701000
总计
7038209 7990059 9296942 10118527 10416421 10810909 12298000 13585141 14577303 16023550 14614101
表 1 1993 年- 2003 年次区域各国入境旅游人数 ( 单位: 人)
Hale Waihona Puke 年份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云南
405209 522059 596942 742527 805421 760909 1040000 1001141 1131303 1303550 1000101
云南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数在次区域中位居第三。从总体看来, 云南入境旅游人数处于平
68
世界地理研究
16 卷
稳增长的状态。其中有三个年份是负增长, 即 1998 年、2000 年和 2003 年, 1998 年是亚洲经 济危机所致, 2000 年相对于 1998 年还是有很大增长, 只是没能维持 1999 年的高速增长, 而 2003 年则受“非典”的影响。云南入境旅游人数的平稳增长的原因在于, 1997 年丽江申报“世 界文化遗产”成功, 并开始打造“香格里拉”文化品牌, 尤其是 1999 年昆明世博会的举办, 拉 动了旅游业的增长。但是, 云南国际旅游在整个次区域中的地位处于中等水平, 需要进一步 的提升。云南省旅游资源很丰富, 地理位置优越, 是我国通向东南亚和南亚的通道, 入境旅游 是其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云南建立经济强省和全面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 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我国在次区域合作开发中的地位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缅甸
48000 71000 117000 172000 189000 201000 198000 208000 205000 217000 206000
泰国
5761000 6166000 6952000 7244000 7294000 7843000 8651000 9579000 10133000 10873000 1008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