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湄公河开发利用争端

合集下载

澜沧江_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澜沧江_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关键词 水资源 澜沧江—湄公河 国 际河流
1 前言
湄公河是世界最大河流之一, 就其河长 4 880 km 居世界第六位; 就其河口平均流量 15 000 m 3/ s居世界第八位[ 1] 。它发源于中国青海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北麓, 在西藏昌都有 两大源流扎曲和昂曲汇入, 后始称澜沧江。它自北向南流经云南省西部 7 个地州, 从我国 西双版纳 224 号界碑处出境改称湄公河。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进入越南, 在越南 的胡志明市西南注入南中国海。各流域国在湄公河流域内所占的水资源情况见表 1。
1期
唐海行: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 析
17
从表 1 可看出, 中国境内干流全长 2 161 km、流域面积 16. 5 km 2, 分别占全流域面积 的 21% 和全流域水量的 16% 。老挝和柬埔寨的国土几乎都在湄公河流域内, 可见澜沧江— 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在中国、老挝、柬埔寨、泰国和越南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澜沧江—湄公河是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最为重要的国际河流, 有 “东方多瑙河”之称。
199 2 199 2
表 4 澜 沧江—湄公河流域内六个国家人口情况[4] Tab. 4 The population condition of six countries in the Lancang- Mekong river
2 710 23 500 ( 1966) 548 ( 1969) 1992
琅勃拉邦
2 761
268 000
3 804 15 200 ( 1966) 652 ( 1956) 1992来自万 象3 237
299 000
4 530 26 000 ( 1966) 701 ( 1956) 1992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下跨境水资源合作的作用及意义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下跨境水资源合作的作用及意义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下跨境水资源合作的作用及意义作者:梁岱桐黄德凯来源:《东南亚纵横》2021年第02期摘要:跨境水资源合作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重要领域,是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下开展各项合作的重点建设方面。

自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建立以来,中国与湄公河5国在跨境水资源方面合作不断加强,6国基于合作框架下开展跨境水资源合作有利于促进区域内资源环境保护,缓解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用水矛盾,加强域内国家安全合作,提高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关系进一步向好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合作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为建立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合作秩序巩固基础。

关键词:澜湄合作;澜湄合作框架;水资源合作;国际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图分类号] F11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21)02-097-08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Cross-Border Water Resources Cooperation under theFramework of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LIANG Daitong, HUANG DekaiAbstract: Cross-border water resources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LMC) and is also the key construction aspect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Mekongriver countrie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LMC.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MC framework, China and the five Mekong countries have been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in cross-border water resources. Based on the framework, the six countries have been developing cross-border water resources coopera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protec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region and alleviating the water contrad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Mekong countries. Besides, they have been strengthening national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the region,improv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promoting sound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Mekong countries, boost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ooper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to a higher level, so as to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 new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rder based on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Key Words: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Framework; Water Resources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2014年1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1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以下简称“澜湄合作”)机制。

法律典型案例湄公河(3篇)

法律典型案例湄公河(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湄公河,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个国家,是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河流。

然而,在这条美丽的河流背后,却隐藏着一场跨国贩毒的惨案。

2011年10月5日,一艘载有13名中国船员的船只,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不明身份武装分子袭击,导致12人遇难,1人失踪。

这起震惊中外的湄公河惨案,将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四国警方推向了跨国合作的潮头。

二、案件经过1. 案发2011年10月5日,一艘名为“华平号”的船只,从中国云南省瑞丽市出发,前往缅甸仰光。

船上有13名中国船员,包括船长、船员和一名厨师。

当船行至湄公河金三角水域时,遭遇不明身份武装分子袭击。

2. 调查案发后,中国警方迅速介入调查。

经过初步侦查,发现这是一起有组织的跨国贩毒团伙所为。

同时,老挝、缅甸、泰国警方也纷纷展开调查,跨国合作逐渐形成。

3. 跨国追捕在跨国合作的基础上,四国警方开展了大规模的追捕行动。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侦查,警方掌握了贩毒团伙的详细信息,包括团伙成员、贩毒路线、毒品来源等。

2011年12月,缅甸警方在曼德勒省抓获了贩毒团伙的成员。

随后,老挝、泰国警方也相继抓获了其他成员。

2012年2月,中国警方在云南省抓获了贩毒团伙的最后一个成员。

4. 公审2013年,湄公河惨案涉案人员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接受了审判。

法院依法判处主犯糯康死刑,其他涉案人员也分别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三、案件影响1. 提高国际执法合作湄公河惨案的发生,使得四国警方加强了跨国执法合作,为打击跨国犯罪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提高国际关注度湄公河惨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打击跨国贩毒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提高国内法治水平湄公河惨案的审判,展示了我国法治的威严,提高了国内外对我国的法治信心。

四、案例分析1. 跨国贩毒的严重性湄公河惨案揭示了跨国贩毒的严重性。

贩毒团伙利用国际河流作为贩毒通道,对各国社会治安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的原因、基础与路径选择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的原因、基础与路径选择

— 119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的原因、基础与路径选择[摘 要] 澜湄流域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严重减损,并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威胁,但是该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制现状不足以应对现实和即将到来的威胁。

该流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方面已有良好的国际法基础和合作实践。

以预防损害发生为目的的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是该流域保护生物多样性可用、有效的制度,并且已有法律依据和实践。

因此,在澜湄机制下,依托外长会议和澜湄环境合作中心,构建以澜湄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单一目标的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切实可行。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跨界环境影响评价[中图分类号] D99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8182(2021)06 – 0119 – 08澜沧江—湄公河流域①(以下简称“澜湄流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其丰富程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澜湄流域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是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②的重要自然资源。

本文从分析澜湄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入手,研究推进澜湄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的原因与国际合作基础,探讨在“澜湄机制”③下澜湄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路径。

一、澜湄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与问题澜湄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但同时,流域内的六个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湄公河流经地区具有高度贫困和发展水平低的特征。

消灭贫困、促进经济发展对于该流域的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掠夺性的开发和利用,已经造成了流域内物种的数量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动物栖息地遭到不断破坏,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该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澜湄流域各国都认为“环境问题”是澜湄流域六国面临的共同挑战④,需要合力应对地区面临的“环境挑战”①。

[收稿日期] 2021-03-07 [基金项目]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统一立法研究”(21FFX010);中国—东盟研究院一般项目“湄公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以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视角”(cw201614)[作者简介] 刘 旭,四川乐山人,广西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国—东盟研究院缅甸所副所长,法学博士。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指中国的云南省与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国,该区域总面积233.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6亿。

自1992年启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1994年)为起步阶段,以研究、论证、交换意见为主;第二阶段(1995~2000年)为实施阶段,各国提出了相关构想、政策措施,启动了一批具体项目;第三阶段是2001年至今,合作步伐迅速加快。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国发表了《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国家报告》,启动了湄公河次区域的全面合作。

次区域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先行示范区,次区域的经济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投资领域的选择与合作项目的确定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在交通运输、水力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生物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展开合作。

1.交通运输开发合作中国昆明至泰国曼谷的公路是中国与次区域国家间的重要通道,是亚洲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887公里。

为加强中国与次区域的经济合作,次区域各国积极与中国协调,开通了多条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海运道路,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便利。

2.水力资源开发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水力资源的开发是次区域合作的一个重点。

澜沧江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2737万千瓦,是中国重点开发的水电基地之一。

泰国对湄公河联合开发的主要侧重点是水电开发。

因为湄公河开发不仅会大大增加泰国的年发电量,而且还能改善泰国东北部的农田水利灌溉。

老挝是湄公河流经最长的国家,也是对国际合作开发湄公河要求最迫切、热情最高的国家。

老挝水能资源丰富,湄公河50%的水电潜能蕴藏在老挝,全国水能储量达2500万千瓦。

水力资源开发中,澜沧江—湄公河干流列入规划的有25项重要工程,其中中国境内14项,老挝境内4项,老泰、老柬交界4项,柬埔寨境内3项。

澜沧江出境处年径流量大概600亿立方米,占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全年水量的15%

澜沧江出境处年径流量大概600亿立方米,占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全年水量的15%

澜沧江出境处年径流量大概600亿立方米,占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全年水量的15%马洪琪院士接受记者采访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韩希张丹张鸿泽):针对备受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关注的澜沧江水电开发可能对下游国家造成影响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能澜沧江总顾问马洪琪先生日前在接受本台记者专访时表示,无论从水量、水质还是生态环保的角度来看,上游澜沧江水电开发对下游国家的影响都非常有限,而且上游水电站采取了分期蓄水措施,实现了帮助下游国家缓解旱涝灾害的目的。

马洪琪院士表示,首先从水量上来讲,由于澜沧江出境水量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水量比较小、发电用水无消耗等原因,上游澜沧江水电开发对下游水量的影响有限。

马洪琪介绍:“澜沧江出境处年径流量大概600亿立方米,占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全年水量的15%,所以在澜沧江上游把水蓄起来,对于下游国家整体水量的影响也仅占15%。

我们现在仅仅是把水蓄起来用于发电,发电是不消耗一滴水,也不污染一滴水,只是改变其年季水量分配。

”由于上游水电站采取科学分期蓄水,每年汛期蓄水,枯水期加大放水量的措施,有效确保下游水量,并实现了帮助下游国家缓解旱涝灾害的目的。

马洪琪说:“在澜沧江上修建的一系列电站,尤其是小湾和糯扎渡两个电站,是多年调节水库,洪水的灾害肯定在云南境内就能解决,减缓了下游国家的洪涝灾害。

为了应对旱灾,中国国家环保部还要求,澜沧江出境口的旱季最低水流量需维持在最低513立方米/秒,以保证下游的全年航运正常并缓解旱情灾害。

”对于广受关注的泥沙与鱼类保护等生态环保问题,上游水电站也采取了多项先进技术将生态影响降至最低,马洪琪院士表示:“整个这条江(澜沧江)实行了退耕还林以后,泥沙含量就很少了,而下游湄公河是主要产沙地,所以我们大坝拦的沙不至于影响他们的下游国家的冲积平原。

而对于鱼类的影响,中国通过设立鱼类增殖放流站、采取网捕过坝措施、叠梁门方式实施电站进水口分层取水等措施有效保护了澜沧江下游的生态环境。

2024年华师大新版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371

2024年华师大新版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371

2024年华师大新版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37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世界上海陆面积之比约为()A. 1:1B. 7:3C. 3:7D. 3:22、下列对南极地区开发利用的做法,正确的是()A. 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B. 赴南极地区旅游,生活垃圾随手丢弃C. 大量捕杀鲸鱼,丰富食物来源D. 各国加强合作,珍惜、保护南极环境3、中国与泰国;越南等湄公河流域五国3月23日在海南三亚举行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合作展上;看到湄公河国家领导人对中国水稻品种表现出浓厚兴趣,李克强高兴地说,要让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助力澜-湄国家成为“世界粮仓”.完成1~3题.中国同湄公河五国山水相连.湄公河五国地处中南半岛,地形特点为()A.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B. 地高天寒,雪山连绵C. 地表破碎,千沟万壑D.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4、图例表示的地理事物是()A. 国界B. 铁路C. 高速公路D. 运河5、下列国家中;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组是()①中国②美国③德国④日本⑤印度⑥巴西.A. ①⑤⑥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③⑤⑥6、英文缩写“WTO”的国际组织是()A. 石油输出组织B. 北约组织C. 世界贸易组织D. 欧洲联盟7、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是()A. 8693米B. 8999米C. 8690米D. 9000米8、“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反映了我国哪种气候特征()A. 气候复杂多样B. 季风气候显著C. 海洋性特征显著D. 温差大9、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A. 亚洲和太平洋B. 南极洲和北冰洋C. 亚洲和大西洋D. 非洲和大西洋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香港的支柱产业是____.11、读中国疆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发展战略研究

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发展战略研究

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发展战略研究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发展的现状、战略定位、需求、目标、部署,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发展目标评价体系,提出了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部署,为澜沧江-湄公河航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澜沧江-湄公河是中国西南地区通往周边国家的重要水运国际大通道,是中国通向中南半岛乃至整个东南亚的中轴线,它一江连六国,被称为东方的多珯河。

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区最重要的运输通道,2007年货运量达到39.6万t,航运通过十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

但是由于受次区域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环境、管理水平及航运理念的影响,还存在航运与济发展的融合程度不高;缺乏航运发展的总体战略及规划,次区域间航运要素发展不平衡,航运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水资源的开发对航运的兼顾不够,法规体系不够完善,未实现各国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在不利的、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在有利的经济发展条件下,维护澜沧江—湄公河航运的可持续发展符合次区域各国利益。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同属国际河流的对莱茵河航运发展成功案例分析总结揭示其对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发展的启示。

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加大航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制定航运发展扶持政策、以协调次区域各国内河水资源的统一开发利用,并保证航运发展的重要位置,实现水资源的充分综合利用。

缔结“自由航行”条约,签订各种协定、准则,以航运共同利益为特征,实现湄公河上的“自由航行”。

通过研究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发展的现状及环境,明确澜沧江-湄公河航的战略定位。

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发展是次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集中体现,从根本上符合次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航运的发展将大大改善次区域国家的交通条件,将促进区域内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增加就业机会,推动次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发展,结合现代航运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应用回归分析,弹性增长理论预测航运需求;经预测,至2020年货运将达到112万吨,客运165万人次;至2030年货运将达265万吨,客运390万人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澜沧江-湄公河开发利用之六国博弈
• 在中国方面
• 在中国境内澜沧江水资源丰富,澜沧江的水电资源也很丰富 ,澜沧江干流的水电蕴藏量以及可开发电量均较高,全流域 干流落差为5060米,91%集中在澜沧江。[4]
• 因此澜沧江位于中国地段,主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可侧重于 水电开发。其中澜沧江-湄公河水电蕴藏量9456万kw,中国境 内拥有 3656万kw,占总量的50%左右;其余5国合计5800万 kw,分别为51%集中在老挝,33%集中在柬埔寨,剩下16% 分布在越南和泰国;可开发电量共6048万kw,中国可开发电 量2737万kw,其余5国合计3211万kw。[1,4]这能为中国提供 充足的电力资源。

在老挝方面
• 在老挝段河流水资源丰富,年发电量470亿kw· h。[1]全国水 能储量达2500万千瓦,装机容量可达1900万千瓦。湄公河是 老挝的经济命脉。并且有至少60%的居民(670万人)住在湄 公河及其支流两岸地带,经济以农业为主,并且农业人口占 85%,因此湄公河水资源开发对其有较大的有利影响,但是 老挝政府认为开发资源需要大量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 大量资金,要实现中长期发展蓝图需要40多亿美元,这对人 年均国内生产总值仅350美元、50%的人处于贫困、还有210 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的老挝来说,仅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解 决的。[5]湄公河下游约35%的水量来自于老挝境内的支流, 这些支流落差都很大,水能储量也相对较大,流经地区基本 上无大的城镇和工厂,开发水电工程量较小。并且1991年老 挝发电量为9亿度,占工业产值的55%,向泰国输出的电力占 全国发电量的70%,电力出口创汇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0% ,可见电力工业在老挝国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 环境:从环境影响的角度,在澜沧江 上修建大坝对中国河流的生态环境破 坏应该是最大的,同时减少了其他国 家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季节性淹没 区域减少,天然湿地大量丧失,洄游 通道不畅,各种适生生物的环境、栖 息地被大量压缩,有的甚至食物链中 断,许多河流已经由生物多样性极其 丰富的生态系统变成了不适于生物生 存之地了,将造成极大的损失。
• •
2.条约法 国际性河流、湖泊的使用历来是非常不容易在 沿岸国之间达成一致性意见的事情。虽然国际社会 致力于寻找可供各国共同遵守的国际水法,但迄今 为止只取得了非常有限的成果。1992年于赫尔辛基 签署的《保护和使用跨境水道和国际湖泊公约》算 是比较成功的,该公约于1996年生效,截止到 2009年12月有37个成员国。1997年的《联合国非 航行使用国际水道法公约》截止到2009年12月仅 有18个缔约国,[8]迄今尚未生效。GMS六国中无 一是这两个条约的成员。
• 在缅甸方面 • 澜沧江-湄公河流经缅甸国家量少,且主要 位于缅甸的东北角,是其与老挝的国界。由 于地理原因,缅甸对其利用率低,对国家的 影响较小,同时其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 影响也比较小。但是缅甸希望通过在该流域 所处的优势地位,与周边国家合作,打破西 方的经济制裁,同时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全与 稳定。
澜沧江简介
• 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唐古拉山北 麓,流经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出境 后称湄公河。出中国国境后,湄公河 呈西南走向流经老挝和缅甸之间。之 后折向东南,小部分折入老挝境内, 大部分流经老挝和泰国之间。出老挝 之后,湄公河从北向南横穿柬埔寨流 入越南南部,最后在越南的湄公河三 角洲汇入南海,全长4880公里。
,由于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差异,导 致澜沧江-湄公河的开发利用存在巨大差异。通过表5可得澜 沧江-湄公河干流阶梯电站综合指标对比。 • 按照装机总量为15000MW计算,下湄公河要比澜沧江多 162.15亿元。每kw造价澜沧江仅为503美元,而下湄公河为 1584美元,若在澜沧江建坝每kw可省1081美元;每MW迁移 人口澜沧江为4.8人,而下湄公河为38.5人;并且造成淹没损 失(主要包括林地和耕地)澜沧江为0.62ha/MW,下湄公河 为13.57ha/MW。[4]因此按照装机总量为15000MW时,从电 力造价、迁移人口和淹没损失三方面考虑,在澜沧江建坝较 其下游地带分别可省2倍、8倍、20倍的投资。由于经济等各 方面原因,次区域各国的水能开发利用率普遍不到6%。
澜沧江-湄公河 开发利用争端
目录
1.湄公河、澜沧江简介 2.澜沧江-湄公河的国际地位
3.澜沧江-湄公河开发利用之六国博弈
4.澜沧江-湄公河资源综合分析
5.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的法律制度
湄公河简介
湄公河,柬埔寨语作Mekong(湄公,“母亲” 的意思),越语作Song Tien Giang,其上 游是中国境内的澜沧江(Lancang Jiang或 Lan-ts'ang Chiang),主干流总长度为 2157.8公里;南阿河河口至南腊河河口31 公里为中国与缅甸界河;老挝,湄公河老挝 境内干流为777.4公里;老挝与缅甸界河为 234公里;老挝和泰国界河为976.3公里; 柬埔寨境内为501.7公里;越南境内的湄公 河三角洲为229.8公里。
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的法律制度
• 一、现有的合作原则、规则及缺陷 • (一)软法为基础的合作 • GMS区域环境合作的法律基础基本都是软 法性质的,以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为主 。目前,GMS六国签订的各种合作文件中 ,只有《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 境运输协定》具有法律拘束力。而在环境合 作方面,六国尚未达成任何共同的规则。这 意味着GMS区域的环境合作还只是一种松 散的、很大程度上受各国的政治意愿左右的 合作。
• 在柬埔寨方面 • 柬埔寨对湄公河支流的利用率远远大 于干流,主要在于干枯季节水资源水 调节,以保障下游一定的水资源。绝 大部分国土位于流域内,洞里萨湖区 是它的经济命脉,其主要关心水文情 况变化和对渔业及大湖生态的影响。
• 在越南方面 • 越南本国对于该河段水资源利用条件 较好,但是水能理论储藏量大925万 kw,现年发电量也达34.23亿kw· h, 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导致利用率较低 ,电力资源开发不足。对于水资源方 面,越南在干旱枯水期,350×104ha 耕地需要额外的灌溉水。
• 在泰国方面 • 泰国由于地域分配不均 , 对湄公河的利用是希望这 条河能对其东北部最大的干旱区进行灌溉。[1]其他 方面例如电力,从全流域电力市场需求量来说的, 泰国需求量最大,主要从中国云南和老挝输入。 2000年云南向泰国输电600MW,2010年向泰国输 电3000MW,以低价卖给泰国,有利于双方经济的 发展;灌溉用水主要在泰国的东北部, 850×104ha需要用水 [4]并且随着泰国的经济发展 ,其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合作作为扩大贸易与 投资的机会,泰国是流域开发的积极参与者。
• 3.仲裁庭和法庭关于跨界水资源利用 纠纷的裁决 • 仲裁庭和法庭关于跨界水资源利 用纠纷的裁决虽然理论上并不对其后 发生的案件起到先例的拘束作用,但 其参考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根据国际 法院规约第38条第1款的规定,这些裁 决同时也是确定习惯国际法的证据。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澜沧江-湄公河的国际地位
• 澜沧江-湄公河从北到南共流经六个国家, 除缅甸和泰国外,均有完整的河段位于其它 四个国家领土之上。从其流经的国家数量和 在其流域内的资源蕴含量,以及现有的国际 条约来看,只能将澜沧江-湄公河作为一条 重要的多国河流来对待。当然,湄公河在中 国和缅甸、老挝和缅甸、老挝和泰国之间的 河段,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根据国际 习惯以及四个国家之间的双边或多边条约将 其作为国家领土的分界线。但这不并影响澜 沧江-湄公河的其他大部分河段,更不能改 变其多国河流的国际地位。
• 对多国河流的管理,通常是通过国际条约或协议成 立专门的委员会来进行的。就湄公河而言,现有的 官方机构是成立于1995年的湄公河委员会。中国从 委员会成立开始就是它的对话国,每年中国都参加 委员会的年会,但没有发言权和投票权。委员会的 四个成员国都希望中国以及缅甸能够加入委员会, 以使委员会成为真正的全部流域国家都参加的流域 管理委员会。但中国一直没有加入委员会,原因是 多方面的,既有自身不愿受国际条约约束国内开发 利用河流资源的原因,也有协定规定不完善,上下 游国家之间长期以来存在诸多误解的原因。只有加 强委员会国家与上游的中国、缅甸之间的交流、合 作,扩大委员会的影响力,最终使委员会涵盖所有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六个国家,才能真正使澜沧 江-湄公河流域管理机制完善,也才能更为有效的 规划、开发、利用流域内的各种资源,真正做到流 域的可持续发展。
单干流全长4180公里,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 系,世界第九长河流,亚洲第七长河流;主源为 扎曲,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 流经中国云南省、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 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以南省份流入南海。流域 除中国和缅甸外,均为湄公河委员会成员国。湄 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在柬埔寨语 作Mekong(湄公,“母亲”的意思),越语作 Sông Mê Kông(湄公河)/Cửu Long Giang (九龙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内,因由越南 流出南海有9个出海口,故越南称之为九龙江。 由于湄公河在旱季及雨季的流量有极大变化,以及 主干流有不少激流及瀑布,造成湄公河的航运能 力十分不好。目前湄公河只有下游550公里可通 航。
• (二)可供参考的国际环境法规则 • 1.习惯法 • 每一条国际河流都是独特的。国际河流 纵然流经多国,但并不具有真正的“国际” 性,而只有区域性。不同流域的国家之间使 用跨国河流的实践并不容易发展成具有普遍 意义的国际习惯法。实际上,直到20世纪 50年代中期,有关国际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方面的习惯国际法仍然是很难总结出来的。 [6]
• 水利:从水资源调节角度,主要是灌溉和旱涝灾害 。对于灌溉,中国境内主要在云南省,耕地面积为 54.69×104ha(其中水田占39%),总控制水量 为15.67×108m3,占总量的3.05%,其中实际灌 溉面积16.13×104ha,而下湄公河可耕地为 1350×104ha(其中水田63%),尤其在枯水期严 ` 重缺水,建坝后径流量可增加 2500-3000 m3/s,为 自然径流量的4-5倍,提供好了充足的水资源;对 于旱涝灾害,洪涝主要在柬埔寨大湖区和越南湄公 河三角洲地带,洪水频发,仅三角洲每年1300万 ha;而大坝修建后,能给老挝、泰国、越南和柬埔 寨在旱期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以保证其农业的发展 ,从而带动经济的收入。[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