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学历案-高中地理鲁教19必修第一册

《第三单元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学历案-高中地理鲁教19必修第一册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河流地貌探秘”,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背景,通过对该流域河流地貌的学习,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了解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及河流地貌的分布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三、评价任务1. 课前预习评价:通过课前小测验或预习作业,检查学生对河流地貌相关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回答问题准确性等。

3.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相关河流地貌的探究性作业或小论文,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澜沧江—湄公河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河流地貌的兴趣,并提出本课学习目标。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包括河流地貌的分类、特点及形成机制。

(2)重点介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及河流地貌的分布特点。

(3)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了解流域内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3. 探究活动(15分钟)(1)分组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择流域内一个具体的地貌类型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形成原因和影响。

(2)小组展示: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将探究结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其他组成员进行补充。

4. 总结提升(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强调河流地貌的重要性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进行一次关于河流地貌知识的简单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探究性作业或小论文,如让学生选择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的一个具体地点,分析其地貌特征及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3.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件)高一上地理课件(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件)高一上地理课件(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
流水侵蚀作用 水流掀起地表物质、破坏地表形态的作用。
1
溯源侵蚀
使河向源头方向变长
侧蚀
使河变宽
下蚀
使河变深
河流的侵蚀作用示意图
2
流水搬运作用 水流在流动中携带大量泥沙并推动河底砾石向前移动的作用。 河水流速越快,动力越大,推力越强,搬运能力越强,反之则弱。
3
流水堆积作用 流水携带的泥沙,由于条件改变,如坡度变缓,流速变慢,水量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第 三 单 元 ·第 三 节
材料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 主要特点。
1
目录
2
CONTENTS
34Leabharlann 1 湄公河-澜沧江流域1
源头: 青海省唐古拉山
亚洲第三长河 全长4909千米
类乌齐河口 功果桥
注入海洋: 南海
2流 水 作 用
2
1.读图,说出澜沧江在此区域 的地形特点。
澜沧江流经横断山区, 地形崎岖,地势落差大。
2、分析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 区的峡谷为什么成“V”字形?
由于落差大、水流急, 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强, 多形成“V”形峡谷。
3
读图说明在支流汇入澜沧江时, 此时地形地势有何特点?对当地 地貌产生什么影响?
当河流出山口时,流域面积 增大,流速减慢,流水侵蚀 作用与流水搬运作用减弱, 流水堆积作用加强,水中泥 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减少和泥沙增多等,使流水搬运能力减弱而发生堆积,
3河 流 地 貌
1 1、读图,说出澜沧江在源头 区的地形特点。
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扎 阿曲,由于位于青藏高原面 上,地形比较平坦。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第三节探秘澜沧江__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鲁教版必修一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第三节探秘澜沧江__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鲁教版必修一

[判断] 1.澜沧江自上而下流经我国西藏、青海和云南三省区。( ) 2.从源头算起,湄公河共流经了5个国家。( ) 3.湄公河在泰国注入南海,是亚洲第三长河。( ) 答案:1.× 2.× 3.×
二、澜沧江源头的宽浅河谷 1.位置:位于 青藏高原 ,图3-3-2中的A点附近。 2.成因:高原面地形较 平坦 ,河流下切侵蚀作用 较弱 。
点、F点附近。
2.成因:地势平坦,流速减慢,泥沙大量 形成 三角洲 。
沉积 形成平原。在入海口处,
[特别提醒] 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但是,河 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 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泥沙不易沉积,没有堆积成三角洲。
素养盘点 2.湄公河的上游叫澜沧江,其河谷的横断面呈“V”型,而湄公河 在流经湄公河平原时的河谷横断面却呈“U”型。为什么同一条河流的上游和 下游的河谷横断面形状不同呢?(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提示:上游澜沧江流经横断山区,河水以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窄 而深,呈“V”型。湄公河下游流经平原,河水以侧蚀为主,河谷宽而浅,因 而横断面呈宽而浅的“U”型。
五、曲流与牛轭湖 1.位置:位于云南 景洪 与老挝 万象 之间的 丘陵盆地 区域,图3-3
-2中的D点附近。 2.成因:地形坡度较缓,流水以 侧向侵蚀 为主,发育成曲流。曲流的 凹岸侵蚀 ,凸岸 堆积 ,变得更加弯曲。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自动 裁弯取直 ,废弃河道形成 牛轭湖 。
六、湄公河平原和三角洲 1.位置:位于河流下游,地跨老挝、 柬埔寨 和 越南 。图3-3-2中的E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 观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U”型谷 B.水流湍急 C.为“V”型谷 D.水深壁陡 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流水溯源侵蚀 B.流水侧蚀 C.流水下切侵蚀 D.冰川侵蚀

高中地理_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考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区域认知:通过视频、图片,从区域视角识别出河流地貌,说出河流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分布。

综合思维: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际体验和观察,识别河流地貌,动手绘制河流地貌示意图。

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和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与人类的相互影响。

【教学重难点】1.运用图像识别河流地貌。

2.主要河流地貌的特征和成因。

【教学过程】[导入:人民币图片]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哪一种外力有关?通过哪些作用塑造了这些地貌?之前已经学习了喀斯特地貌,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可以自己描述这些地貌的成因。

本节从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来讲述。

[小实验](投影)小实验师:通过观察,思考流水作用使沟谷在深度、宽度、长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河谷变长、变深、变宽。

师:(投影归纳)河流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三种形式:溯源侵蚀、下蚀、侧蚀。

使河谷在往源头方向延长、深度变深、宽度变宽。

再通过展示壶口瀑布来进一步巩固河流的侵蚀作用。

[教师引导设问](投影)河谷发育图师:思考:河谷发育不同时期河流以哪种侵蚀为主?原因?生: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师:教师投影归纳。

[拓展延伸]师:在分析侧蚀时应分以下两种情况:平直河段:地转偏向力弯曲河段:惯性(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以南半球为例分析说明。

师:河流在弯曲度到一定程度时,称为曲流。

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弯曲。

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弯道形成牛轭湖。

[核心归纳]河谷的发育[拓展延伸]长江河流不同河段的侵蚀方式[跟踪训练]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教师引导设问](投影)下图师:思考:河流三种堆积地貌发育位置?形成过程?生:思考讨论总结师:从宏观介绍三种地貌形成位置,然后分别介绍。

(投影)冲积扇图师:判别冲积扇不同方向坡度的差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案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案

第三单元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一、学习目标1.掌握河流地貌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2.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导学指导与检测学习指导学习任务及检测知识点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河流地貌(阅读P71-75图3-3-2/3-3 -8完成右框中内容)一.走进澜沧江-湄公河流域1.澜沧江-湄公河简介: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在我国境内称为,流经、和三省区,流出国境后,流经、、、和等国,最后注入。

它全长4909千米,是亚洲长河。

【补充知识】流水作用1.概念: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以及水溶解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沉积下来,这些作用统称为流水作用。

2.流水作用类型①侵蚀作用概念:水流掀起地表物质、破坏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还包括河水及其携带物质对地表的磨蚀作用,以及河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

形式:河流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三种形式:、、。

②搬运作用概念:水流在流动中携带大量泥沙并推动河底砾石向前移动的作用,称为搬运作用。

特点:河水流速越快,动力,推力,搬运能力越,反之则。

方式:主要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等。

③堆积作用概念:流水携带的泥沙,由于条件改变,如坡度变缓,流速变慢,水量减少和泥沙增多等,使流水搬运能力减弱而发生,这种作用称为堆积作用。

特点:搬运作用减弱,堆积作用。

搬运能力的减弱是逐渐进行的,所以泥沙大小的堆积也是有的,先沉积,后沉积。

2.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河流地貌:(1)概念:河流地貌是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的总称,它包括V型谷等河流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地貌。

(2)湄公河流域河流地貌类型:位置所在地形区地貌类型成因图示源头地形,河流的侵蚀作用较弱上游山区落差,水流,河流的作用强支流汇入处出山口附近河流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形成扇形堆积物云南景洪至老挝万象曲流地形坡度较缓,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水流以侧向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

03-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鲁教版

03-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鲁教版

为溯源侵蚀;出山口处和河流入海口处主要为堆积作用;河流弯曲处地势起伏较小,
侧蚀作用明显,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并存,因此形成“不对称河谷”。
例2-4 (2024·山东济南高一期末)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不同河段地形条件、气候 条件等地理要素的差异,会在不同河段出现不同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某河流不同 河段出现的甲、乙两处地貌景观。据此完成(1)—(2)题。
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对渭河进行了实地考
察。下图是结合他们的考察结果所作的剖
面图,T1—T7分别代表不同时期的岩层和 沉积物。据此完成8—9题。
8.知识点2该小组重点考察的地貌类型是( C )
A.冲积扇
B.冲积平原
C.河流阶地
D.河漫滩
【解析】由图可知,该小组重点考察的地貌类型发育在渭河两岸,呈阶梯状,应为
滩,丙为高度高于洪水期河流水位的阶地。在图中,
河谷的右侧较为陡峭,河谷的左侧较为和缓,这种河谷被称为“不对称河谷”。“不对
称河谷”一般分布在河流的( C )
A.河源处
B.出山口处
C.河流弯曲处
D.入海口处
【解析】河谷的不对称主要因为河谷两侧的流水侵蚀(陡峭)和堆积(和缓)作用
不同形成的。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与地转偏向力和河道的弯曲有关。河源处主要
察到冲积平原的地点最可能位于③地附近。
3.知识点1、2兴趣小组沿途可观察到( A ) A.耕地规模变小 B.沉积物颗粒变小 C.河面宽度变宽 D.河谷深度变浅 【解析】从河口到源头,平原面积减少,山地面积增加,耕地规模变小,A正确。河 口附近流速慢,河流搬运能力弱,沉积物颗粒小;源头附近流速快,河流搬运能力强, 沉积物颗粒大;因此从河口到源头,沉积物颗粒变大,B错误。河口附近流速慢,流 量大,侧蚀作用强,河面较宽,河谷较浅;源头附近流速快,下切侵蚀作用强,河面 较窄,河谷较深;故从河口到源头,河面宽度变窄,河谷深度变深,C、D错误。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答案: (1)A处需加固。因为A处为凹岸易被侵蚀。 (2)B处适合淘金。
因为B处为凸岸,可能有含金矿砂堆 积。
(3)B; 原因:凸岸堆积,而B为凸岸。
河流地貌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五、湄公河平原和三角洲
1、湄公河平原:澜沧江—湄公河流出北部山地和丘陵后,因地势 变得平坦,泥沙大量沉积,形成平原。
1、在澜沧江支流汇入的地方(河流的出
山口),会形成冲积扇。
2、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口,摆脱了侧向
约束,泥沙沉积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
3、由于泥沙堆积,冲积扇土层较厚,且
肥沃,很多被开垦为农田。
图3-3-5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冲积扇(位于图3-3-2中的C点附近)
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扇 分布:发育于山前(山麓)或河流出山口。 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成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 降低,堆积物的颗粒由粗变细
四、曲流与牛轭湖 2、牛轭湖的形成
牛 轭 湖
湄 公 河
湄公河支流形成的曲流与牛轭湖(位于图3-3-2中的D点附 近)
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弯道形成牛轭湖。
河流侵蚀地貌
牛轭湖: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弯道形成。
河流侵蚀地貌
读下图:(1)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 (2)哪一处适合淘金?简述原因。 (3)河岸A、B最有可能首先出现浅滩的是哪一个? (4)图中A、B两点哪个地方更适合建货运码头?并请说明理由。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的典型地貌
二、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区的峡谷
流经横断山、云贵高原、 中南半岛北部高地
澜沧江“V”形峡谷(位于图3-3-2中的B点附
近)
落差大、水流急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




沉 积


合作与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将在澜 沧江—湄公河流域不 同地点拍摄的自然景 观图片与澜沧江—湄 公河流域范围中的所 在位置进行匹配,并 描述其成因。
河流沉积地貌 C
E F
河流沉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
• 分布:出山口 • 成因:水流流出山口时,速度减
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形成冲 (洪)积扇。多个冲(洪)积扇彼此 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 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 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 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 分布:河口处 • 成 因 : 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
时 , 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 , 加 上河道展宽和海水顶托作用 , 河水流速减 慢 , 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 方,形成三角洲。 • 地貌特点: 形态多种多样,平面形态近似 三角形; 地势低平,河网稠密,组成物质 颗粒较细,由河口向海变细。
2.图示金沙江河谷地貌
√A.山高谷深
B.河道平直 C.底部平坦 D.水流湍急
读图中信息并结合材料可知,图示金沙江河谷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落 差大,山高谷深,A正确; 河道平直、水流湍急不是地貌特征,B、D错误; 从图中看出,地势底部不平坦,C错误。故选A。
(2022·河 南 商 丘 期 末 ) 蛇 曲 之 美 , 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礴。蛇曲进 一步发育,就会形成牛轭湖,牛轭湖又 称河迹湖,是由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 形河道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 多呈弯月形。图1为“某地区蛇曲图”, 图2示意牛轭湖。据此回答3~4题。
3.[人地协调观]分析“数家新住处”应位于河流的凹岸还是凸岸。 答案 河流凸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适合建“新住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1】河流侵蚀地貌(主要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 1、定义: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案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的扎阿曲澜沧江源头,形成宽浅的 河谷。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3)河漫滩平原的地貌特点:
地势低平,起伏和缓,海拔较低,相对高度较小。
河漫滩平原的形成
凸岸堆积
B
凸岸堆积
A
凹岸侵蚀
C
凸岸 堆积
凹岸侵蚀
如果河流改道(截弯取直) 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
河漫滩(ABC) 则会全年露出为陆(如B ) 河漫滩平原
3、曲流与牛轭湖
思考:景洪——万象河段河道弯曲的原因?
地形坡度变缓,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水流以侧向侵蚀为主,河道变得
2.通过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案例的学习,运用综合思维,能 够说出常见河流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掌握描述地貌的的基本 方法。
在湿润地区,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流水作用(侵蚀、搬运、沉积)有关。
一 河 流 侵 蚀 地 貌
影响三角洲的消长的因素:
• 生长:泥沙量、径流量 • 消亡:海浪侵蚀、潮汐
泥沙量 径流量 海浪侵蚀 潮汐搬运
增减增减增减增减 大小大小强弱强弱
三 角 洲
生 长
消 亡
生消 长亡
消 亡
生消 长亡
生 长
水土保持
水库拦水
海平面上升
案例: 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思考:黄河三角洲以较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的原因? ①河流输沙量大 ②入海口潮差小 ③潮流搬运能力弱
(3)地貌特点:(形状?地 势变化?沉积物颗粒?)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地势由高 变低,沉积物由厚变薄,颗粒由 粗变细。
从顶端到外缘纵剖面高度降低;横剖面中部高两侧低。
2、河漫滩平原
(1)分布? 河流中下游 (2)河漫滩是如何形成的? 河流流经弯道时,凹岸发生侵 蚀,凸岸发生堆积,形成堆积 体。堆积体在枯水季露出水面, 形成河漫滩。多个废弃的河漫 滩相连组成河漫滩平原。
3.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澜沧江--湄公河概况
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
全长4909km
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流经 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
流出国境后称为湄公河,流经 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 越南等国
最后注入南海
学习目标
1.通过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案例的学习,识别3~4种河流地 貌类型,增强地理实践力。
据图描述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流水冲刷,凹岸侵蚀,河流裁弯取直,原有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
判断
PANDUAN
1 河道凹岸侵蚀是因为地转偏向力。 2 自动裁弯取直是凹岸侵蚀的结果。 3 牛轭湖一般出现在地形平坦的地区。
4、湄公河三角洲
思考:如何形成?
形成过程: 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 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 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弯曲、更宽)。
凸岸
凹岸
_堆_积__作用
侵 __蚀__作用 b

水面

北半球某河谷剖面
这条河流的流向是___自__西_向__东____ (只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凹 __岸
凸 __岸
凹岸 甲
乙 凸岸
与河流流向无关,与 半球无关,总是凹岸 侵蚀,凸岸堆积
河床剖面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凸岸、凹岸会发生什么变化? 凹岸后退,凸岸前进,河流更弯曲


【应用】 ④甲乙两地中__甲__地沿河更适合学习游泳 ⑤甲乙两地中__乙__地更适合修建河港


(3)河谷不断展宽,并开始堆积泥沙,即进入了河谷发育的成熟 期,河床呈“U”字型(c)。
c
【自主学习2】河流堆积地貌(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1.定义: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 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2.类型: 包括洪积扇、河漫滩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三种类型。
1、冲积扇(洪积扇)
(1)分布? 山前河流出山口
(2)形成原因?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 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 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 (冲积扇) 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成洪积-冲积平原
思考:冲积扇组成物质的颗粒从顶端到边缘怎样变化?
由粗到细
原因: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
练一练:【2018广东地理】12.图4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 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北






图4 河流示意图
【应用】 ①甲乙两地中__甲__地更适合兴建村庄 ②甲乙两地中__甲__地更容易发现皇家陵墓地 ③甲乙两地中,_甲___地沿河处更容易淘到沙金
由于位于青藏高原面上,地 形比较平坦,河流向下的侵 蚀作用较弱。
案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发育初期的河谷的落差大、 流速快,河流向下和源头侵蚀为 主,横剖面呈“V”字形。是修 建水库的理想地段。
(2)“V”字型河谷形成后,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流在凹
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河谷出现连续的河弯(更
山口:洪积平原
二、河流沉积地貌
入海口:三角洲
河流中下游: 河漫滩平原
案 例: 澜 沧 江 — 湄 公 河 流 域
a 初期 b 中期 c 成熟期
河谷的演变过程
向源头侵蚀和向下侵蚀
V型
1河谷的发育经过几个时期?
向两岸侵蚀为主 "U"槽型,河流弯曲
向两岸侵蚀
2各时期的河谷以什么侵蚀为主 呢?
3各时期的河谷形状是怎样的?
弯曲。
河道在弯曲度达到一定程度时, 称为曲流 一般情况下,曲流的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随着时间推移会更加 弯曲。 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 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河道形成 牛轭湖
牛轭湖 湄 公 河
牛轭湖(河成湖)为河曲发展过程中天然裁弯取直而形成的 河道遗迹湖。下图为江汉平原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
宽而浅的槽型
河谷形 成阶段
河流侵蚀地貌
初期
中期
成熟期
河谷形 态特征
河谷横 剖面呈 “V”型
主要侵 蚀方式
向下侵蚀 和向源头 侵蚀为主
河流在凹岸侵蚀, 在凸岸堆积;河流 更加弯曲,河谷拓 宽
河流向下侵蚀作用 减弱,向河谷两岸 侵蚀作用加强
河谷横剖面 呈宽而浅的 槽“U”型
以向两岸侵 蚀作用为主, 堆积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