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核泄漏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合集下载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后会有哪些危害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后会有哪些危害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后会有哪些危害据报道,8月24日中午13时,日本预计会正式启动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经处理的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计划。

今天小编整理了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有哪些危害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有哪些危害1、放射性物质广泛扩散,造成放射性污染首先,日本太平洋沿岸海域将受到影响,特别是福岛县周边局部水域。

之后污水还会污染东海。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

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 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2、长期影响生物多样性核污染水经过处理,依然还有较高浓度的放射性氚,是无法消除的。

排入海洋后,氚还会产生低强度的β射线,有可能长期影响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鸟类等生物多样性。

3、边国家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组评估报告明确指出,如果福岛核电站含氚废水排入海洋,将对周边国家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同时现有经过处理的废水中仍含有其他放射性核素,需进一步净化处理。

4、影响长期存在,或造成基因损害绿色和平组织核专家指出,日本核污染水所含碳14在数千年内都存在危险,并可能造成基因损害。

日本核污染水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本福岛储存的废水池中含有不同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最令人担忧的是那些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元素:碳14、碘131、铯137、锶90、钴60和氢3(也称为氚)。

海洋放射化学家兼太平洋岛屿论坛顾问肯·布塞勒 (Ken Buesseler) 警告说,日本核污水处理中的过滤系统尚未“被证明始终有效”,还有其他“高度令人担忧的元素……他们无法清理”,例如铯 137和锶 90,这都是会增加骨癌和白血病风险的同位素。

核污水中的放射性元素会造成长期放射性危害,可能诱发疾病和基因突变。

正如我国发言人所指出的,日本该举措严重危害各国人民健康权。

日本福岛核污染水的来源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日本核污染污染大海

日本核污染污染大海

日本核污染污染大海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一起带有9.0级强烈地震和海
啸的大规模灾难,被称为东日本大地震。

这场灾难导致了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释放了大量的核辐射物质。

核辐射物质通过空气和水的运输逐渐扩散到海洋中,导致了日本海域的核污染。

核泄漏导致福岛核电站周围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浓度迅速上升,其中包括铯、碘、锶等核辐射物质。

这些核辐射物质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海洋生物如鱼类等吸收了这些放射性物质后,它们的体内也会积累较高的放射性物质。

这使得海鲜成为一个核辐射的潜在来源。

为了应对核污染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限制了福岛周围地区的渔业活动,对受污染海鲜的销售进行监管和限制。

其次,日本还进行了海水监测,以了解核辐射物质在海洋中的传播情况。

此外,福岛核电站周围的地下水也被处理和监测,以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

尽管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轻海洋核污染的影响,但这个问题仍然存在。

核辐射物质在海洋生物体内长时间积累,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监测、调查和处理核污染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尽管已经过去了数年,但整个福岛核污染事件对日本和国际社会的意义和影响仍在不断评估和研究中。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危害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危害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危害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危害1,核污染水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

福岛核事故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海洋中,其中包括铯和锶等放射性核素。

这些放射性物质污染了海洋中的水体和底栖生物,进而影响了整个食物链。

放射性物质被底栖生物摄取后,会随着食物链的传递逐渐富集,最终对高级食物链中的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造成影响。

这导致了海洋生物种群的减少,甚至是灭绝,进而对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损害。

此外,对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也会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2,核污染水的排放会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威胁。

核事故导致的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海洋食物链进入人类体内。

人类摄入带有放射性物质的海产品后,放射性核素会在体内积累,并对人体细胞造成损伤。

这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包括癌症、先天性缺陷和遗传突变等。

此外,放射性物质也可以通过海洋蒸发形成云层后降落在陆地上,污染土壤和水源,进而进入人类生活和食品链,间接威胁着人类健康。

3,核污染水排放会对海洋环境产生长期的污染。

核事故的放射性物质释放速度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处理速度,导致了放射性物质在海洋中的长期积累和持续释放。

这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产生了极大的障碍。

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很长,有些可达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因此其毒性和影响会在很长时间内持续存在,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产生跨代的遗传影响。

4,核污染水排放还对全球环境和污染整体情况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目前,整个世界海洋都面临着污染和过度捕捞等问题,核污染水的排放使得这些问题变得更加紧迫和复杂化。

核污染水的排放对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日本核污水主要元素核能发电主要用原料是铀,铀浓缩,铀发生反应,会产生很多有发射副产品的元素如钚,氦,氨等不容易回收或者处理干净的原料废水,由于日本没有这种处理技术,或者说处理的成本太高,日本人黑着良心想把核废水直接排放到太平洋,真是做祸害世界,断子绝孙的事,不得人心。

日本核污水排海将为海洋安全注入不确定性风险

日本核污水排海将为海洋安全注入不确定性风险

日本核污水排海将为海洋安全注入不确定性风险日本政府最近宣布,将会在2022年起开始将福岛核电站泄漏的核污水排放至太平洋。

这个决定在国际社会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不满,因为这意味着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会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今天,我想就此事件展开一些探讨,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它的背景、影响和可能的后果。

背景:核污水危机与政治压力福岛核电站事故于2011年3月发生,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至大气和海洋中,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环境和健康损害。

尽管已经过去了十年的时间,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实际上,核污水监管和处理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加剧,成为了政府和民间社会争论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决定将核污水排入海洋,表面上是为了减轻监管压力和处理成本,但是实质上却带有政治的考虑。

一方面,政府需要继续支持核电站的运营和发展,以维持国内的能源供应和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政府面临着国际社会对福岛事故的批评和质疑,需要展示自己的主动和诚信态度,以维护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影响:环境破坏和公众不满从环境角度来看,核污水排放对海洋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核污水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锶、氚、镭等,这些物质会在海水中较长时间内停留,对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和损害。

其次,核污水的排放也可能加剧海洋污染和海洋酸化等问题,进一步损害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

从公众角度来看,核污水排放也会引起人们的不满和质疑。

一方面,公众担心放射性物质会在陆地和空气中泄漏,进一步危及人类健康和安全。

另一方面,公众也不信任政府的监管和处理方式,担心政府的不透明和不负责可以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和负面影响。

后果:风险不确定和信任危机福岛核污水排放的后果是不确定的,我们无法预测它会给海洋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带来多大的风险和影响。

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些类似的案例中,看到可能的后果和负面影响。

例如,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和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都给当地社会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影响。

日本第三轮核污染水排海的影响有哪些

日本第三轮核污染水排海的影响有哪些

日本第三轮核污染水排海的影响有哪些据报道,东京电力公司称,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第三轮排海预计将从11月2日开始。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日本第三轮核污染水排海的影响,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日本第三轮核污染水排海的影响直接影响方面,首先是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可能对海洋中的生物体造成危害,导致突变、畸形甚至死亡。

此外,放射性物质还有可能进入食物链,并逐渐积累在海洋生物中,最终危害人类的健康。

而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而言,核废水的排放可能扰乱生态平衡,破坏珊瑚礁和海底植被,对海洋资源造成长期损害。

其次是对沿岸社区和渔业业务的直接影响。

如果核废水排放到大海中,可能会威胁到周边地区的渔民和居民的生活以及他们的经济来源。

渔业业务可能会受到污染影响而无法继续进行,使得渔民们面临贫困和失业的风险同时,附近居民也将不安全感增加,担心海洋污染对他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长期潜在威胁。

基于核废水排入大海可能带来的直接影响,我们也必须关注其可能带来的间接影响。

首先是辐射的扩散问题。

放射性物质如果释放到大海中,会通过海流传播到更广阔的地域范围。

这将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放射性物质的全球扩散可能给邻近国家及全球范围内的其他海洋生态系统和经济系带来巨大风险。

其次是公众的信任和安全问题。

核废水排入大海的决策是否公正透明,以及信息披露是否充分,将直接影响公众对政府和相关机构的信任度。

如果公众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和保障,将很难相信核废水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风险是可接受的。

这可能引发公众的抗议和不满情绪,对社会稳定产生潜在影响。

排放核废水入海后果是什么辐射污染:核废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同位素。

这些物质会释放出离子辐射,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体产生潜在危害。

放射性物质进入食物链后,积累在生物体内,从而威胁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

生态系统影响: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日本排放核污水对渔业的影响和危害

日本排放核污水对渔业的影响和危害

日本排放核污水对渔业的影响和危害日本排放核污水对渔业的影响和危害日本核污水排海计划一旦落实,会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构成损害,对日本渔业和全球远洋捕捞业造成危害,核污染还可能产生变异生物,“哥斯拉怪兽”的影视情节虽有夸大,但具有对日本排污行动的警示意义。

具体影响和危害如下:1.海洋污染:核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氚、锶、碘等,排放到海洋中后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这些放射性物质会进入海水、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体内,对海洋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渔业资源减少:核污水排放后,污染物会随海流传播,可能导致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洋生物数量减少和鱼类资源损失。

渔民们可能会面临渔获量下降的问题,这会对我国的渔业经济产生严重的冲击。

3.鱼类食品安全: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生物体内的富集会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如果被污染的鱼类、海鲜等水产品进入市场,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

人体长期摄入放射性物质可能增加病症等疾病的风险。

日本核污染水入海后,中国对日本进口海鲜的措施中国海关总署之前明确表示,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输华,中国海关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十个县(都)食品,对来自日本其他地区的食品特别是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严格审核随附证明文件,强化监管,严格实施100%查验,持续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检测监测力度,严防存在风险的产品输入。

海关还说,将视事态发展及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消费者餐桌上的安全。

同时,8月24日起,港澳禁止日本10个都县区食品进口。

澳门特区政府表示,禁止进口源自福岛县、千叶县、枥木县、茨城县、群马县、宫城县、新潟县、长野县、埼玉县及东京都共10个都县区的鲜活食品、动物源性食品、海盐及海藻,包括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水产及水产制品、肉类及其制品、禽蛋等。

同时,澳门市政署亦会加强巡查市面零售店,主要针对由日本其他地方进口无需检验检疫的副食品,如大米、紫菜、茶叶、零食等预包装食品,以手提辐射仪进行检测,并抽取食品样本进行放射性核素检测。

日本排放核污水对渔业的影响和危害

日本排放核污水对渔业的影响和危害

日本排放核污水对渔业的影响和危害近年来,关于日本核污水排放的议题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随着东京电力公司(TEPCO)福岛核电站事故后不断产生的放射性污水,日本政府计划将其排放入海洋。

这一做法引发了全球渔业界和环保组织的担忧,他们普遍认为这将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首先,日本核污水的排放将直接污染海洋生态系统。

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大量的放射性核污水积聚,并在地震和海啸时进入海洋。

这些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生物产生深远的影响,危及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

放射性物质的长期存在会导致海洋生物中毒、变异甚至死亡,从而影响整个渔业链。

其次,日本核污水的排放对渔业产生直接的经济影响。

日本是一个以渔业为主导的国家,核污水的排放将对渔业捕捞的渔场造成直接影响。

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将被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吸收,进而进入人类食物链。

这将导致鱼类和其他海产品的市场价值下降,消费者对日本海产品的信任也将受到重大打击。

作为全球最大的海产品市场之一,日本经济将承受巨大的冲击。

此外,日本核污水排放还将对渔民的生计造成直接威胁。

许多渔民和渔村社区依赖渔业为生,而核污水的排放将剥夺他们的生活来源。

捕捞收益的减少将导致渔民生计困难,整个渔业供应链将面临破产的风险。

这对于渔村社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的破坏影响,也给政府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除此之外,核污水排放还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恢复工作带来挑战。

放射性物质的排放将使得修复工作更加困难,因为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长期的。

这意味着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将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投入,这对日本及其周边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综上所述,日本核污水的排放对渔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除了直接污染海洋生态系统和影响渔业产值外,还对渔民的生计和渔村社区的稳定构成了直接威胁。

为了保护渔业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应当共同努力,敦促日本政府寻找更安全和可持续的核污水处理方案。

同时,加强全球核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减少核能风险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海洋核污染资料

海洋核污染资料

海洋核污染资料
2011年福岛核事故是目前为止最严重的海洋核污染事件之一。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资料:
1. 福岛核事故:福岛核事故发生在2011年3月11日,由于日
本东北地区的地震和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的核反应堆熔毁,释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质。

这些放射性物质通过地下水和直接排入海洋,导致海洋环境遭受严重的核污染。

2. 放射性物质的污染:福岛核事故释放了氢气和碘、锶、铯等放射性核素。

这些放射性物质通过气氛和降水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后,会被海洋生物吸收并传递至食物链中。

研究表明,海洋生物如鱼类、贝类、海藻等体内含有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4. 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严重。

它可以导致海洋生物的死亡和变异,影响其繁殖和生长。

此外,放射性物质还可能对海底沉积物和海洋植被产生长期影响。

5. 国际合作与监测:福岛核事故后,国际社会积极展开合作,监测海洋核污染的影响。

各国通过共同举行调查和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分享,以确保及时评估和处理海洋核污染问题。

以上是一些涉及海洋核污染的资料。

需要了解更多细节,可以参考相关的科学研究论文和国际组织的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福岛核泄漏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摘要::2011 年3 月12 日日本仙台以东120 公里发生里氏9.0 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核泄漏使周围区域遭受辐射影响。

日本方面将核污染废水排放入大海中。

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使周围邻国也遭受了巨大的影响,其影响己经超出了日本国界, 造成全球性核污染事故。

关键词:核污染,海洋环境,影响1.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原因根据报道, 2011 年在3月11 日下午地震发生之后, 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 号、3 号机组在第一时间自动停堆, 这说明核电站设计的停堆能力经受地震扔发挥了作用。

地震后电厂发电的设备都停下来了, 外电网也没有了, 机组应急柴油发电机启动运行后又遭遇海啸袭击, 应急电源遭到损坏, 交流电源全部丧失, 堆芯失去冷却, 余热无法导出, 反应堆内部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 不得不通过打开阀门泄压, 大量放射性物质排放到了外界[1]。

另外, 乏燃料水池在冷却系统停止运行后水温上升, 大量产生蒸汽。

由于反应堆燃料的包壳材料是锆合金, 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氢气, 氢气进入反应堆厂房因集聚而发生爆炸, 加剧了污染物的泄漏。

3 月12 日机组注入海水冷却, 但是还没有完全度过危机。

应当说这次事故中堆芯燃料失去冷却及氢气爆炸是致命的[2]。

目前的压水堆核电站设置有氢气消除系统, 或者采用氢气复合器, 或者采用点火器, 防止浓度增加发生燃烧或爆炸。

福岛第一核电站安全壳内没有消氢系统, 核电站内没有很好的可燃气体的控制系统, 氢气产生后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 结果引起氢气爆炸。

福岛第一核电站有6 个机组, 1 号、2 号和3 号机组相继发生氢气炸, 破坏是比较大一点, 4 号乏燃料池也遭到破坏, 不过4 号、5 号和6 号正好在停堆检修, 因为停运, 剩余热量比较少, 情况稍好些。

2.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当时的基本情况2011年3月13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按照“国际核能事件分类表”把核电站爆炸事故定为4 级。

“国际核能事件分类表”把核事件按严重程度分为0-7级。

4 级意味着核事件可定性为“事故”。

然而,由于福岛核电站的多个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福岛核电站周围核辐射严重超标,3月18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将核电站事故等级调高至5 级。

另据路透社报道,法国核安全局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多个核反应堆发生爆炸列为6 级事故[3]。

4月12日, 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依据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总量, 将核电站事故等级调至最高级7级。

据4月6日《读卖新闻》网站报道,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3号反应堆内放射线检测值正式公布。

1号反应堆和3号反应堆的核燃料于3月14日上午部分露出水面, 当时两个反应堆内的放射线数值为正常工作状态下的10万倍, 达到每小时167 希沃特(SV)[4]。

根据这个数值对燃料棒上的小孔和龟裂情况进行推算,1号反应堆内70%的燃料棒发生损坏,2号反应堆内30%的燃料棒发生损坏,3号反应堆内损坏的燃料棒达到25%[5]。

3.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造成的海洋环境危害3.1大量放射性污水直接排入海中造成水体污染由于地震造成了核电站设施的损坏, 加上早期处置反应堆降温引入大量海水,造成大量含放射性物质的污水泄漏。

此外, 东京电力公司4月4日宣布, 将把福岛第一核电站厂区内1.15万t含低浓度放射性物质的污水排入海中, 为储存高辐射性污水腾出空间。

此举引起当地渔民与国际环保人士的抗议与反对。

日本政府救灾总部说, 到4月9日晚为止, 福岛第一核电站通过10台大型水泵向附近海域排放的低放射性污水己经达到7700t,最后剩下的800t, 将在9日晚至10日全部排放完毕。

此外,2号机组周围尚有2万t高放射性污水,存在泄漏入海的风险[6]。

据报道, 在福岛附近的鱼类中已检测到放射性物质。

日本茨城县渔业协会4月5日宣布, 从4日在北茨城市附近海域捕捞的玉筋鱼幼鱼体内检测出放射性艳达到每千克526Bq, 超过食品卫生法放射物暂定标准值设定的每千克50Bq, 这是首次从鱼类体内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超标。

此外, 在这种小鱼体内还检测出每千克170 Bq的放射性碘。

4月1日, 在同一地区捕捞的玉筋鱼体内也检测出每千克4080Bq 的放射性碘, 茨城县渔业协会已要求全县渔民不要再捕捞玉筋鱼[7]。

3.2福岛核事故威胁国际海洋生态安全实际上,日本福岛核事故已经对国际海洋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虽然污染不太可能直接造成海洋生物的死亡,但一些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同位素会在食物链中积聚起来,有可能导致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群体死亡率上升的问题。

法国一个研究团队的研究表明,福岛周围300公里以内放射性活动异常。

福岛周围300公里范围海域内大约有50种放射性同位素,每升海水中放射性活度大约为10000贝可。

在事故发生前,这一区域内每升海水中的铯-137放射性活度大约为0.003贝可,而碘-131则未检测到[8]。

尽管目前对福岛核事故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还很难做出全面评估,但至少从一般意义上而言,福岛核事故已经构成对国际海洋生态安全的直接威胁:第一,该事故对海洋生态安全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虽然碘的半衰期只有8天,但铯的衰变时间长达30年,这样大量含放射性物质的污水进入海洋,随着海水的运动和时间的增加,放射性物质不但会进入食物链,影响海洋生物繁衍,还会影响到海底淤泥,造成海洋污染[9]。

第二,该事故对海洋生态安全的影响范围广泛,而不是如日本所言主要影响其本国海域。

因为海洋具有整体性和流动性。

日本东北沿岸强大的洋流会把海草、浮游生物和浮游动物带走,鱼类也会跟随这些食物来源移动,或者进行自然迁徙。

第三,从事故对海洋生态安全的后果看,无疑事故所排放的放射性物质会通过食物链进入海洋生态过程,对海洋生态安全带来影响,但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就目前的情况看很难做出评估。

因为相对于陆地生物链而言,海洋生物链更为复杂。

我们熟悉的陆地食物链通常只有两个或三个独立的步骤,所以可以得到控制或修改。

但是在水环境中,要搞清楚复杂的食物链和捕食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人类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

7再加上食物链传递中的“生物富集放大”因素,核事故损害后果极具复杂性[10]。

4.关于福岛核泄漏事件的思考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是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之后的最大核灾难, 对福岛核电站周围地区的大气、水体(包括地下水) 和土壤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福岛核泄漏事件引发的环境危害已波及全球众多国家与地区, 其后果有可能持续数十年。

分析总结此次核泄漏事件的原因,有如下几点值得关注[11]。

4.1福岛核电站设计抗灾能力不足建核电站首先应该合理选址, 避开可能的地震带。

福岛核电站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发生9级地震的情况, 也没有考虑到抗巨大海啸的能力。

9级地震己经超出人们的一般预料了。

这次地震并没有使福岛几个核电站全部垮掉, 海啸对它们的影响更大一些。

地震和海啸导致停电, 而备用电源也失灵, 无法应急启动。

没有多份的备用电源, 导致冷却系统失效, 从而造成了燃料棒熔化的严重事故。

机组温度越来越高, 就出现了一号机组、三号机组, 二号机组先后爆炸、起火等事故, 造成严重核泄漏事件。

此外, 大量放射性污水无处存放, 只能直接排入海中, 引起国际社会与当地民众强烈不满。

由此可见, 安全可靠的设计将是未来核电站最为核心的内容。

4.2福岛核泄漏事件处置过程暴露核事故救援存在诸多问题据媒体报道,3月11日大地震发生后, 东京电力公司在应急救援方面处置不力, 心存侥幸,延误了处置时机。

由于缺少训练有素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面对如此严重的事故, 日本显得有点束手无策。

尽管日本自卫队特殊防化部队在福岛核泄漏事件的救援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因平时缺少相关训练, 其救援作用与社会期待和实际需求相差较远。

此外, 政府管理部门在事故处置中存在决策指挥与协调力度不够, 致使事态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因此, 加强核设施的安全防护、建立有效的应急指挥与救援机构, 是未来必须重点关注的领域。

5.结语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的严重核泄漏,对全人类都是一次极为深刻的教育。

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永远无法改变,人类活动既能为海洋环境造福,也能给海洋环境带来巨大破坏,而最终自食其果的仍然是人类自身。

因此, 在开发核能源满足生活需要的同时,把海洋环境保护摆在首要位置。

参考文献[1]何德功.日本核泄漏波及他国,危机应对方式遭质疑[N].北京青年报.2011-03-28(A3).[2]蒋跃进.海洋环境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浅析[J].广东航海,2003(4):48-54.[3]蒋跃进.新世纪船舶污染动向及应对措施[J].广东航海,2004(3):39-43.[4]刘亚平,颜昌武,从“变化”走向“进步”:三聚氰胺事件的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81.[5]唐森铭,商照荣.近海辐射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核安全,2009(002):1-10.[6]沙勇忠,解志元,论公共危机的协同治理[J].中国行政管理,2010(4):73.[7]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通报[Z].环球时报,2011:4.6.[8]乔方利,王关锁,赵伟等.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泄漏物质输运扩散路径的情景模拟和预测[J].科学通报,2011,56(12):964-971.[9]夏治强,李国胜.日本福岛核电站核事故分析[J].防化研究,2011,4:11-20.[10]余潇枫.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11]郝晓峰.核电快速发展中的核安全问题探讨[J].核电,2010,20(6):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