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外伤的CT诊断及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急性脑外伤的CT诊断及注意事项

急性脑外伤的CT诊断及注意事项

急性脑外伤的CT诊断及注意事项脑外伤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颅脑外伤,是由于外力作用于头部,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功能性损伤,或者导致中枢神经组织产生病理性损害。

脑外伤在外伤中的发病率很高,因此脑外伤的致残致死率非常之高。

急性脑外伤是常见的外科突发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脑外伤常对患者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永久性的功能障碍。

对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主要取决于损伤存在于脑组织的某个特定的区域的局灶性损害还是具有弥散性的损害。

由于产生的损伤存在于颅内,因此情况一般较复杂,部分患者会出现迟发型的颅脑损伤。

因此,发生急性脑外伤要及时送到医院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才能够及时的挽救患者的生命。

二、急性脑外伤的症状从医学的角度来讲,急性脑外伤患者通常表现出短时间内的意识丧失、头痛、呕吐、恶心、头晕、眼神涣散、躁动、血压下降等症状。

部分患者外伤之后可能当时并无症状,早期症状隐蔽,这类患者外伤痕迹往往不太明显,但之后会出现说话不利索、说话前后逻辑不符、进食少、走路不稳的情况。

急性脑外伤患者的视觉、听觉、感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异常。

脑组织广泛损伤会对患者的睡眠和记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会导致患者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急性脑外伤患者的情况通常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加强对急性脑外伤的诊断的规范,重视每一个患者,并对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进行诊断治疗,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三、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简称为CT,是一种非侵袭性X线检查,分辨率高。

现代医学临床上诊断急性脑外伤最常用的方法就是CT扫描,CT扫描对于超急性脑外伤和急性脑外伤的显示诊断都能够提供对临床有良好意义的数据报告。

CT扫描费用低、检查时间短、操作简单,相较于核磁共振扫描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急性脑外伤出血和超急性脑外伤出血的情况,患者也能够在CT扫描的基础上进行介入治疗。

患者在受到脑外伤不同时间段所呈现的CT扫描的脑区病理情况也不同,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迟发性的颅脑损伤,因此需要患者进行CT隔期复查,能够及时的观察到患者病情发展的变化并及时作出治疗方案的调整。

《脑外伤CT表现》课件

《脑外伤CT表现》课件
可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
脑震荡与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生命体征常有变化,如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 吸深慢等。
脑脊液检查可出现红细胞。
CT检查可见脑实质内高密度影,脑室、脑池受压 或消失。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诊断
01
硬膜外血肿
02
常有颅骨骨折,尤其是颞部骨折。
血肿位于硬膜外腔内,呈梭形或双凸镜形。
04 脑外伤的鉴别诊断
脑震荡与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脑震荡 短暂的意识丧失,通常不超过30分钟。
清醒后不能回忆起受伤时的情形。
脑震荡与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无明显阳性体征,生命体征平稳。 脑脊液检查无红细胞。
CT检查颅内无异常或仅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震荡与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脑挫裂伤 意识障碍时间较长,可超过半小时。
术后处理
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 症,如再ຫໍສະໝຸດ 血、颅内感 染等。手术效果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挽救 生命和减少后遗症,但 具体效果因个体差异而 异。
脑外伤的预后评估
评估指标
预后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患者 的意识状态、肢体功能、言语
能力等。
评估方法
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 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方法评 估脑外伤的预后。
后较好,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颅内压 升高和脑疝等严重后果。
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
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为位于硬脑膜下 的低密度或等密度影,可伴有脑实质 受压、中线结构移位以及脑室受压变 形等症状。
硬膜下血肿的原因多为颅脑外伤,尤 其是减速性损伤。
根据出血时间的不同,硬膜下血肿可 表现为高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影。
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8页
(2)征象 1)直接: 骨折线; 颅缝分离 2)间接: 气颅; 鼻窦可见液平、混浊; 脑脊液鼻漏(筛骨)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9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10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11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12页
三、颅内脑外积聚物
—血肿、积液脑室 主要相关于
为锐器伤,并: 头皮裂伤、头皮血肿 硬膜外、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气颅 脑挫裂伤、脑内血肿 颅内外异物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6页
判别 板障静脉 不规则
对侧可见 终于静脉湖 血管沟 渐细 硬化边 颅骨内板 骨缝 走行 、部位固定 两侧对称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7页
2.颅底骨折 (1)特点 常合并颅盖骨折 多呈线形 常经过微弱处 在前、后颅凹,纵行;在中颅凹,横行 不常合并颅内血肿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16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17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18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19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20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21页
(二)硬膜下血肿—运动或冲击伤
1.急性硬膜下血肿—3天以内 (1)分型 单纯型-矢状窦旁顶部桥静脉
静脉窦 皮层静脉 动脉 复合型-脑挫裂伤引发 皮层静脉或动脉出血破入硬膜下腔 与冲击部位相关
第49页
(五)颅内积气
气颅—颅内外交通 硬膜外腔
硬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 脑室内 脑内
气体 密度 影像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50页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第51页
四、原发脑损伤
脑挫伤/脑裂伤/脑挫裂伤/脑内血肿 穿通伤 脑白质剪切伤 脑干损伤 脑肿胀、脑水肿

脑外伤的CT影像表现

脑外伤的CT影像表现

• 外伤引起。
• 自发性的:
Ø动脉瘤破裂(多见老年人)72%。 Ø动静脉畸形(青年人)10%。
• 脑表面小的动脉或静脉破裂,血液流入蛛网 膜下腔内。
• 阻塞脑脊液的流出道出现颅内高压。
• 发病年龄在40-65岁,高峰期为50岁左右。
• 死亡率高,尤其是再出血后死亡率更高。
• 脑沟、脑裂、基底池或脑室内见高密度出血 灶。
• 提示开放性的颅脑损伤,如骨折与窦腔相 通,或者贯通伤。
• 颅脑术后。
• 弥漫性水肿,脑实质密度普遍降低,脑沟、 脑裂变浅甚至消失。
• MRI优于CT,可鉴别细胞毒性水肿和血 管源性水肿。
• 线样骨折。
• 凹陷性骨折。
• 颅底骨折:较难发现,蝶窦积液或积血常 提示有颅底骨折的存在;如果病人有较明 显的颅底骨折症状(如鼻漏、耳漏或者 “熊猫眼”),常规CT是不能除外颅底骨 折,应当进一步检查。
• 较大时占位效应明显,压迫同侧侧脑室,而对侧侧脑 室常扩张。
• 可以跨过硬脑膜反折的地方(硬膜下血肿不能),但 是不能越过颅缝,因为这些地方硬脑膜与颅骨结合很 紧密。• 可以将静脉窦与颅骨分开。源自• 75-95%伴有颅骨骨折。
• 血肿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10%为双侧。
• 通常是由于硬膜下间隙内的静脉破裂(桥静脉) 出血;常延伸至大脑纵裂池,但不跨越中线。
脑外伤的CT 影像诊断
• CT是用于评价脑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甚至优于磁共振。主要的影像学表现为:
Ø出血。 Ø水肿。 Ø骨折。 Ø颅内积气。 Ø软组织损伤。
• 出血位于颅骨内板和硬脑膜之间,呈“凸透镜”形。
• 通常是由于脑膜中动脉或其分支破裂出血发展而来, 因此血肿位置多位于颞顶区。
• 颞骨骨折,是硬膜外出血最主要的原因,但不是绝对 的。

颅脑外伤的CT诊断

颅脑外伤的CT诊断
颅脑外伤的CT诊断
头皮 损伤
颅骨 骨折
浅筋膜血肿
帽状腱膜下 血肿
骨膜下血肿 线形骨折 粉碎性骨折 凹陷性骨折 颅缝分离
脑膜

损伤
损伤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蛛网膜 下腔出血
脑挫裂伤
脑内血肿
弥漫性 脑轴索损伤
头皮损伤
头 皮 解 剖
浅筋膜血肿:局限 性,丘状,应注意 浅筋膜血肿的局部 及其对冲部位可能 伴存的颅骨和脑组 织损伤;
5、吸收快,2-3天CT即 可阴性,一般为一周左
右。
大脑纵裂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应与大脑 镰及静脉窦充血鉴别,前者多深入脑沟, 边界较模糊。
脑损伤
脑内血肿:常见部位是额叶和颞叶,其原因可 能与受眶顶及骨嵴的钝锉伤有关,常伴发脑挫 裂伤;
大多数患者外伤当时出血较明显,但也有9% 患者血肿形成的较晚,可以迟至受伤后24~ 72h发生,预后差;
小脑幕裂孔疝: 中脑受压变窄, 环池内可见下 疝的沟回及海 马回。
枕骨大孔疝: 小脑延髓池 均匀缩小, 枕大孔内可 见圆形或扁 长舌状软组 织影。
真享受
颅脑外伤的并发症
1、脑梗塞:为颅 脑外伤后一周内 最常见的并发症, CT表现为某血管 分布区边界不清 的低密度灶。
颅脑外伤的并发症
2、感染:常发生于 穿通性或开放性颅 脑外伤者,也可为 术后并发。CT表现 为脑组织低密度灶, 有轻度占位效应。 增强扫描可斑片状 强化,脓肿形成时 呈环形强化,占位 效应更加明显。
弥漫性轴索损伤
这叫马 就露脚
脑疝
脑疝典型临床表现:“三主征” 头痛:这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呕吐:当头痛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和呕吐,呕 吐呈喷射性。 视神经乳头水肿:这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 体征之一。

常见颅脑外伤的CT诊断医学

常见颅脑外伤的CT诊断医学

4
脑室内出血
血液密度高于CSF,血肿在不同位置呈不同形态,常见于外伤较鲜明的场合,需尽早手术。
颅底骨折的CT表现
岩部骨折
失聪、暂时性眩晕、耳漏、面麻 痹、视神经受损等,十分常见, 对身Biblioteka 造成的伤害尤其严重。蝶鞍上骨折
嗅觉、视力、基底脑动脉影响, 伴有流鼻血、脑脊液漏,极易引 起颅内感染。
筛骨骨折
常伴有鼻道出血、流涕等,特别 容易引起颅内感染,治疗应特别 小心。
枕侧骨折
常见于颅底骨折,骨折线呈 半圆形或三角形,骨折常呈 连枷状,临床表现多为导致 血肿、脑挫裂伤、视网膜静 脉阻塞。
翼内板骨折
颞骨骨折中较常见,常为复 合性骨折,易合并颅内损伤。
颅内动脉瘤的CT表现
1
椭圆形
2
病变断层面呈现椭圆形影,边缘清晰,
密度略高于脑组织;
3
圆形
病变断层面呈现圆形密度影,边缘清晰, 密度略高于脑组织;
颅内转移瘤的CT表现
多发性结节状
病灶分散分布,大小不一,断 层面上一般呈现多发性圆形或 椭圆形高密度区。
团块状
边界模糊,大小不一,密度均 匀,常合并水肿、半月形缺损。
弥漫性
脑实质弥漫性受累,视为原发 肿瘤进展的标志之一,瘤体浸 润性强。
碎裂性颅骨骨折的CT表现
颞上窝型骨折
常见于先伤颞部,骨折多呈 星形或蜘蛛网状,伴有脑挫 裂伤。
双重骨折
指颅骨其中两处骨折,最常见的组合是颅骨基底和颅顶骨折。
颅内血肿的CT表现
1
硬膜外血肿
透亮带内有弧形影,血肿沿颅骨内表面方向分布;血肿恶化迅速,应及时手术。
2
硬膜下血肿
透亮带下密度增高,血肿边缘与颅骨相符;进展缓慢,多保守治疗。

急性脑外伤的 CT 诊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急性脑外伤的 CT 诊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急性脑外伤的 CT 诊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脑外伤指的是外物导致的、能够肉眼看到的头脑部创伤。

急性脑外伤是常见的一种创伤外科突发疾病,经常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预后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程度的永久功能障碍。

此外,颅脑损伤病情较为复杂,一部分患者的颅脑损伤为迟发性的,所以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十分重要。

本文为大家介绍了急性脑外伤的CT诊断及其相关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脑外伤(一)脑外伤脑外伤是指脑部受到外力作用造成的损伤,通常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损伤区域不同,患者症状也有所差异,如听觉、视觉、感觉、言语异常等,弥漫性损害包括视盘水肿、呕吐、头痛等,严重者还会有呼吸心跳骤停、意识障碍等情况。

颅脑外伤的病因主要有钝器伤、锐器伤、跌伤和坠伤。

(二)CT检查的适应证CT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简称,是非侵袭性X线检查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简单的操作,是现代医学检查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段。

目前业内最高端的CT为256层极速螺旋CT,具有照射剂量小、成像技术先进、采集信息量大、扫描速度快等特点,对图像质量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且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可疑位置进行多期相、多方位的图像重建,使诊断更为准确。

CT检查可以检查头部、颈部和颌面部、胸部、腹腔和盆腔、骨骼系统、脉管系统。

①头部:脑发育异常、脑肿瘤、血管畸形、脑梗塞、脑出血、脑外伤等,是对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脑梗塞的首选诊断方法;②颈部和颌面部:颌面部的炎症、骨折、肿瘤等,例如颈部肿块、甲状腺疾病、中耳乳突病变、鼻咽癌、鼻窦癌、眼眶内病变等;③胸部:胸膜纵膈、胸膜、肺部的炎症、结核、肿瘤等,如气胸、各种变异、食道异物、固执着、肺不张、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④盆腔和腹腔:主要是诊断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腹膜后间隙、腹膜腔、脾、胰、胆、肝等疾病以及肠梗阻的原因和部位,能够显示结肠癌、胃癌及其远处转移灶、侵犯腔外结构的程度;⑤骨骼系统:骨结核、炎症、椎管狭窄、椎间盘病变、骨肿瘤、脊柱细微骨折、颅骨骨折等,且能够进行多片面成像和三维成像;⑥脉管系统:CT血管成像能够对动脉病变进行显示,如心脏冠脉病变、血管损伤、血管畸形、夹层动脉瘤、动脉瘤、血管闭塞等。

颅脑外伤的急诊CT表现,看这篇就够了!

颅脑外伤的急诊CT表现,看这篇就够了!

颅脑外伤的急诊CT表现,看这篇就够了!今天我们一起回顾急诊常见的颅脑外伤典型 CT 表现。

头皮血肿1. 皮下血肿:体积小、范围局限。

2. 帽状腱膜下血肿:范围大,较易扩散。

颅骨骨折指受暴力作用所致骨质中断;可发生颅骨任何部分,以顶骨最多见;•按部位: 颅盖和颅底骨折,•按形态:线性骨折、凹陷骨折、粉碎性骨折等,•按是否与外界相通: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重要性在于是否损伤脑膜及脑、脑血管和脑神经;可合并脑脊液漏、颅内血肿及颅内感染。

颅内出血1. 硬膜外血肿:脑膜中动脉、静脉窦出血所致;存在原发昏迷-中间清醒-再次昏迷改变;多见于着力点部分。

形态:梭形、双凸透镜形;一般不超颅缝,可跨中线。

2. 硬膜下血肿:常由皮层血管破裂、桥静脉和静脉窦撕裂所致;中间清醒期-不如硬膜外血肿明显并很快出现脑疝;多由于对冲伤所致。

形态:新月形、弧形;范围广,可超颅缝,不跨中线。

分为急性期(3d 内)、亚急性期(4d-3w)和慢性期(3w 以上)。

脑挫裂伤指脑实质的器质性损害,可以是挫伤、裂伤和挫裂伤;常形成颅内血肿并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的可以形成脑疝。

好发于额颞叶皮层及皮层下;中线结构可偏移,占位效应明显。

急性期高密度,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密度减低,后期形成脑软化灶。

弥漫性轴索损伤也称剪力伤,以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患者通常立即出现昏迷,无间断清醒期或清醒期短,脑脊液检查呈血性;好发于灰白质交界区、胼胝体、脑干上部,散在、多发出血;占位效应及中线结构偏移不明显;典型部位散在灶状出血,直径<2 cm,双侧弥漫性脑肿胀,有时仅显示脑肿胀;可合并其他损伤,如硬膜下、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池、脑沟、大脑镰、小脑幕条片状、铸形高密度灶;占位效应及中线结构偏移不明显;常见于颅脑外伤、血管性疾病-动脉瘤/AVM、烟雾病等;现逐渐将大脑镰/小脑幕下血肿单独提出。

大脑镰下血肿、小脑幕下血肿颅内积气:主要见于开放性/交通性骨折小结:颅脑外伤首选多层螺旋 CT 检查,CT 能够直接显示血肿、脑挫裂伤等外伤性改变,明确病变部位、范围等,进而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可靠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脑外伤的CT诊断及注意事项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外伤的ct表现、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入院诊治的急性脑外伤并行ct诊断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颅底骨折25例,脑干损伤7例,硬膜下血肿48例,脑挫裂伤33例,软组织损伤7例。

结论:ct能够准确的诊断急性脑外伤的种类、严重程度、性质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急性脑外伤;ct诊断;注意事项
脑外伤是指由于外物造成的、头脑不肉眼可见的创伤。

急性脑外伤是创伤外科常见的突发病,常危急患者的生命安全,在预后可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

并且由于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多端,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迟发性颅脑损伤,因此及时有效的诊断室临床研究的重点。

现本文就急性脑外伤的ct诊断及注意事项做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入院诊治的急性脑外伤患者120例,其中男90例,女30例;年龄13~77岁,平均年龄34.2±
2.9岁。

创伤原因:交通事故46例,高处坠落伤27例,锐器创伤12例,摔伤10例,砸伤15例,其他创伤10例。

伤后就诊时间15min~2d。

1.2 临床表现脑震荡综合征:短时间意识丧失、头痛、恶心、呕吐、易激惹、眼神涣散、血压下降、脉搏缓慢、呼吸浅慢。

眩晕,
昏迷,谵妄。

遗忘综合征。

乳头水肿、嗜睡、迟钝、全面性痴呆等。

1.3 ct检查方法 ct扫描机为美国通用电气4000i,以听眶上线为基准,连续层面轴位平扫,向上扫至头顶,对颅骨骨折、颅内血肿等可疑征象的扫描采用层厚、层距2mm扫面,其余层面采用层厚、层距10mm,所有患者均采用单纯平扫。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应用spss16.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

2 结果
颅底骨折25例,脑干损伤7例,硬膜下血肿48例,脑挫裂伤33例,软组织损伤7例。

其中单纯硬膜外血肿7例,硬膜下血肿5例,混合性血肿36例。

多发性骨折10例,单纯线状骨折7例,凹陷性骨折5例,粉碎性骨折2例,混合性骨折1例。

3 讨论
3.1 ct诊断脑外伤目前在临床上,将ct扫描作为诊断路脑外伤的首选方法,其对急性、超急性脑外伤、外病灶的显示与诊断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临床发现,在脑外伤受伤后的不同时间段,ct 扫面对脑区病理情况的显示也呈现不同的变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迟发性颅脑损伤,因此隔期复查ct是观察病情发展变化及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手段。

ct扫描具有检查时间短、费用低、普及率高、操作简便易行等优点,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急性、超急性脑外伤出血,ct显示较之mri更为清晰,患者还可在ct引导下进行介入治疗。

3.2 注意事项急性脑外伤患者常有躁动、呕吐、出血等恶性表现,严重干扰了ct扫描的正常进行,为准确的完成扫描、缩短救治时间,现对ct扫描中的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3.2.1 头部位置不固定患者由于呕吐、躁动、谵妄、昏迷(点头样呼吸)等会导致头部位置不固定,不能清晰的显示图像。

因此需要医务人员用拇指、食指或相关固定器械固定患者下颌部;对于呕吐患者将其头部侧偏,选用快速扫描功能,并且保证扫面视野足够大。

3.2.2 出血出血患者需要先包扎伤口后再行扫描,并且选用短时间、大毫安扫描,如患者出血过多,病情极为严峻,则在扫描过程中需要医务人员陪同,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处理,以免发生重大的医疗事故。

3.2.3 眼眶外伤对眼眶外伤且肿胀的患者行横断扫描,如不能完全显示骨折大小、位置及移位情况,则需同时进行冠状扫描,层厚与层距均用4mm。

3.2.4 顶部外伤由于颅骨顶骨所处位置的特殊,在常规12层扫描过程常会造成骨折漏诊,因此需要操作人员仔细观察图像,如发现可疑的顶骨骨折迹象,则需进行12层以上的扫描,要求将整个顶骨扫描完全,可行冠状扫描帮助鉴别。

并且一经发现顶骨骨折迹象,则要求患者采用俯卧位进行扫描。

3.2.5 面部骨折由于脑外伤可能造成鼻出血、面部肿胀,常规x 线对其诊断不全。

因此在行x线扫描时,需对其上颌窦壁、颧弓、
软组织窗等部位仔细观察透光情况及有无渗出物。

3.2.6 颅底骨折由于颅底所处位置较深、颅底缺层,因此对颅底骨折常漏诊,且后颅窝部位常有伪影干扰,显像欠佳。

因此需要在扫描时扫全颅底,并使双侧颧弓显示清楚,疑似颅底骨折者需行波层扫描确诊。

总而言之,ct能够准确的诊断急性脑外伤的种类、严重程度、性质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侯宗来,刘玉萍,谢良军等.急性颅脑外伤的ct表现及检查方法[j].临床误诊误治,2003,16(6):467-467.
[2] 曾金球.急性颅脑损伤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9):1120-1121.
[3] 冯伟,冯广森,李士华等.100例急性脑外伤ct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2,5(2):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