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乡土情

合集下载

《浓浓乡土情》教案

《浓浓乡土情》教案

《浓浓乡土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2. 通过调查、访问、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2. 家乡的人文景观3. 家乡的风土人情4. 家乡的发展变化5. 保护家乡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

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调查法:学生分组调查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

2. 访问法:学生采访家乡的老人,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如何保护家乡环境。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

2. 调查与访问: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和访问,收集家乡的相关信息。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如何保护家乡环境。

4.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家乡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反思如何更好地热爱家乡、保护环境。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教师应引导学生尊重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3. 在讨论家乡发展变化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乡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

4.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的培养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关于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的资料。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精品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精品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家乡》中的《浓浓乡土情》。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增强乡土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家乡的美,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地图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家乡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包括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方面。

(2)教师通过PPT、视频等资料,详细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传统文化。

3. 实践活动:(1)小组合作,让学生用画笔、剪纸等表现手法,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家乡。

(2)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4. 例题讲解:(1)展示家乡特产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特产的特点、价值。

(2)讲解如何用法律手段保护家乡的特产,维护家乡的声誉。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家乡的传统文化活动,并分析其意义。

(2)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

六、板书设计1. 《浓浓乡土情》2. 内容:(1)家乡的自然风光(2)家乡的风土人情(3)家乡的传统文化(4)热爱家乡,传承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画一幅画。

(2)写一篇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短文。

2. 答案:(1)学生作品。

(2)例文:我的家乡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那就是“(家乡地名)的由来”。

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荒芜之地,后来,一位勇敢的先民带领人们开荒拓土,辛勤劳作,终于使这里变成了富饶的家园。

浓浓乡土情台州作文

浓浓乡土情台州作文

浓浓乡土情台州作文
哎呀,我的家乡台州真是个好地方!那里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好多好吃的 。

嘿嘿,台州有很多山,山上的树又高又大。

我最喜欢去爬山了,爬到山顶上,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美景,真是太棒了 !
哈哈,台州还有很多海呢!我经常去海边玩,沙滩上的沙子又细又软,我可以在上面挖沙坑、堆城堡,还能捡到很多漂亮的贝壳 。

哎呀,台州的美食也让我流口水 !有鲜美的海鲜,比如螃蟹、虾、
鱼等等,还有香甜的水果,比如黄岩蜜桔、仙居杨梅。

我最爱吃黄岩蜜
桔了,甜甜的,可好吃了 !
嘿呀,我的家乡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呢!有古老的寺庙,有热闹的广场,还有漂亮的公园。

我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玩,可开心了 !
我爱我的家乡台州,它是我心中最美的地方 !如果你有机会来台州,一定要来找我玩哦 !。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优质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优质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家乡节日》中第8课《浓浓乡土情》。

详细内容包括:解家乡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民间艺术,感受家乡变化和发展,培养热爱家乡、传承文化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家乡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增强对家乡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家乡变化和发展,培养热爱家乡情感。

2. 教学重点:解家乡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民间艺术,传承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家乡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家乡特点,激发学生对家乡热爱之情。

2. 新课展示:(1)让学生分享课前收集家乡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方面资料,引导学生解家乡特色。

(2)播放课件,介绍家乡变化和发展,让学生感受家乡美丽。

3. 实践活动:(1)小组讨论:以家乡传统节日为例,讨论节日来历、风俗习惯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2)手工制作:让学生动手制作家乡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等,提高动手能力。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教材中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家乡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浓浓乡土情2. 内容:(1)家乡传统文化(2)家乡风俗习惯(3)家乡民间艺术(4)家乡变化和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家乡民间艺术展览,加深对家乡文化解。

(2)开展“我为家乡代言”活动,鼓励学生介绍家乡特色,提高表达能力。

(3)开展“家乡变化”摄影比赛,让学生记录家乡发展,培养观察力。

浓浓乡土情教案[001]

浓浓乡土情教案[001]

浓浓乡土情教案[001]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的实际情况,并从中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情。

2.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爱国主义教育。

3.培养学生对于乡村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打乡村生活题材,重在传递浓浓乡土情。

教学内容涵盖以下三个部分:1. 乡村生活说本部分提供音频资料,让学生观看乡村生活纪录片并听取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经历,从而了解乡村生活的一些实际情况。

教师可以在边听边做笔记,记录下让学生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帮助学生理解乡村生活的实际情况。

2. 乡土文化体验本部分将提供一些有关乡土文化的活动,如制作稻草人、调制传统农家菜肴、学习书法艺术等。

这些活动将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乡土文化的魅力。

3. 爱国主义教育本部分将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面貌,从而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师还可以在此环节,借助轮廓地图或图片资料,让学生通过猜测认出各省市的位置,提升学生地理基本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播放音频资料和讲解文字说明,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实际情况,并对乡土文化有个初步的认识。

2.体验法:开展乡村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

3.图像法:通过展示、分析图片或短视频,让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流程1.乡村生活说•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展开思考。

•播放乡村纪录片资料,学生观看并听取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经历,逐渐进入乡村生活的氛围。

•学生根据所听所看内容,做个人笔记,并向同桌分享。

•整理出关键词,与学生共同探讨乡村生活的实际情况。

2.乡土文化体验•教师介绍本部分活动的内容和流程。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爱国主义教育•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资料,并请学生逐一认识并记录。

•教师简单介绍各省份的特色和文化底蕴,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文化视野。

《浓浓乡土情》教案

《浓浓乡土情》教案

《浓浓乡土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2)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实地考察、采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让学生学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乡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乡土文化的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乡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1)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定义。

(2)引导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特点,如地域性、民俗性等。

2. 乡土文化的重要性(1)让学生认识到乡土文化对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重要性。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乡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乡土文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乡土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重要性。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民俗活动等,感受乡土文化。

4. 访谈法:引导学生采访当地长者,了解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乡土文化的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自己家乡的乡土文化,准备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家乡的风景画,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乡土文化,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乡土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家乡乡土文化,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乡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民俗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乡土文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浓浓乡土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章节为《浓浓乡土情》。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乡土情感展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自己所在地区的乡土文化、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乡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传统习俗等,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

2. 培养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传统习俗等,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家乡的风景图片、播放家乡的特色音乐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感。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家乡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家乡的特色和魅力,分享彼此的感受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课堂讲解(10分钟)5.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有关家乡乡土文化的题目,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设计一份关于家乡乡土文化的手抄报,可以是文字、图片、绘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家乡的自然环境家乡的人文景观家乡的传统习俗家乡的风土人情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设计一份关于家乡乡土文化的手抄报。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通过文字、图片、绘画等形式,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家乡的乡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四年级下册政治教案-《浓浓乡土情》2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政治教案-《浓浓乡土情》2 -人教新课标

家乡的物产)2.说家乡的物产。

(1)我们的家乡喀什历史悠久,物产丰富,通过课前的收集,你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呢?清把自己熟悉的物产的名称、特点在小组内说说。

(小组交流,全班反馈)(2)同学们了解到的可真多。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家乡的物产同好好的看一看!看看家乡都有什么物产,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请把你看到的物产的名字小声说出来。

(课件)(3)教师随机小结:新疆的物产有些是因为新疆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所形成的,是我们家乡特有的,如新疆羊肉串;有些有特色的物产是靠新疆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生产出来的,如艾德莱斯绸。

喀什是塔里木盆地西缘最古老的绿洲之一,现有耕地600万亩,可垦荒地1800万亩,其中宜农荒地1200万亩,农业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水稻,被誉为“塞外江南”,是全国地区级最大的商品棉基地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还盛产杏、梨、核桃、苹果、葡萄、无花果、巴旦木、伽师瓜等。

为远近闻名瓜果之乡。

(4)物产除了吃的,它还包括穿的、用的、玩的、摆设等。

(课件:其他特产)(5)听完介绍,你们想说些什么?(板书:多又多)3.猜家乡的特产。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家乡有哪些特产了吧,老师就来考考大家,请大家猜猜下面的几条谜语指的是喀什什么特产?猜中有奖哟!(课件:谜语)活动二:家乡物产知多少1.家乡的物产制作过程。

(1)吃过羊肉串吗?老师再请同学来尝一尝。

问:好吃吗?有什么感觉?(2)师:你们知道吗?把一个个小小的羊肉制作成这么美味可口的羊肉串可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人们精心制作和辛苦的劳动。

想看一看它的制作过程吗?好,就请大家仔细地观看我们新疆最有名的特产之一“新疆羊肉串”的制作过程。

(课件:新疆羊肉串)一个只卖2元钱的非常普通的羊肉串,经过家乡人民的加工就成了这么鲜香嫩脆的羊肉串,你觉得家乡人民怎么样?(3)“羊肉串”的制作过程大家都了解了吧?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件新疆特产,看──(出示英吉沙小刀)请几位同学上来仔细看看,你们觉得这把英吉沙小刀如何?(漂亮、精致)这可不是一般的小刀,它是咱们新疆非常著名的日用品特产──英吉沙小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浓乡土情
教学目标:
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课时安排:四课时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电子课件(1)各地区不同民族风情的画面
(2)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2.教师准备MTV
3.学生准备家乡的相关资料。

(文字、图片、音像)
第一课时:调查活动
1.学生分成几个考察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解家乡文化中的不同方面。

2.通过观察家乡人们的一些生活现象(文化艺术),提出思考的问题。

3.根据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归类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课堂学习
一、师生互动,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

教师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问好。

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老师讲话中,你感觉哪一种话听起来最熟悉?
师:是啊,听着家乡话我们倍感亲切!“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诗句道出了每一个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一股浓浓的乡土情,尤其那是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

师:同学们,我们同是家乡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

二、了解家乡文化渊源
师:那你们知道家乡文化艺术是怎么形成的吗?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了了解,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个别学生介绍,教师询问他是怎样了解到的,对于他的学习态度、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家乡文化的渊源。

(播放课件:家乡文化史)
师:从刚才的这一段资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师:勤劳智慧的家乡人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并一代一代地继承发扬下来。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是什么样呢?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了活动小组,分别对我们家乡的音乐语言、舞蹈、戏曲及手工艺品等艺术进行了考查,要求大家制作一份《我眼中的家乡文化艺术》宣传册,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好,现在我宣布,家乡文化艺术节现在开始。

第三课时:课堂表演
一、上节回顾
二、新课学习
三、家乡文化节活动
师:下面,我们举办一个家乡文化节活动,各小组准备一下,分别展示具有家乡特色的文化艺术。

1.家乡语言艺术展示。

(以说、唱的形式展示)
2.家乡音乐艺术。

师:我们家乡的语言说起来干脆有劲,我们家乡的歌曲唱起来也是嘹亮动听。

课前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搜集,找到了一首歌曲,就是根据家乡音乐中的一种加工创作的,老师今天把它带到课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它的魅力,好吗?(播放:有特点的家乡歌曲)师:大家听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我们家乡还有哪些音乐艺术呢?谁能给我们再展示一段?
(学生展示活动)
3.家乡戏曲。

A、学生先介绍。

B、教师播放家乡剧片段。

学生谈感想。

4.家乡的手工艺品。

A、生展示照片、图片,并配以解说以及学生自制的手工艺品。

B、师:感谢这些同学,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看得我眼花缭乱。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件我自己做的手工艺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我做得当然比较的简单,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一起去瞧一瞧民间艺人的杰作吧!(出示手工制作的录像)
C、师:这么多的工艺品,你喜欢吗?家里有吗?(体会,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美,这美又装点了人们的生活。


5.家乡舞蹈。

师:我们的家乡人不仅心灵手巧,还能歌善舞。

现在谁来给我们展示家乡的舞蹈艺术。

A、学生介绍家乡的舞蹈种类。

B、播放摆手舞的场面。

C、师生共同感受愉快的摆手舞。

师:我发现,好多同学都被这热烈的场面所吸引,被这欢快的舞蹈所感染,家乡的孩子们,来,让我们一起溶入家乡的音乐,一起跳起家乡的舞蹈吧!
四、交流体会,升华情感。

第四课时:办一份“家乡手抄报”
一、师:今天,通过学习交流,我们看到了勤劳朴实的家乡人,他们乐观向上,辛勤耕耘,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家乡文化艺术,让我们赞叹,让我们佩服。

我想,你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有许多的问题,有许多的感受。

现在,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
(学生交流,谈感受)
二、把你的感受用手抄报的形式表示出来
三、分组办报,教师巡视。

四、展示作品。

五、全课总结。

师:谁不眷恋生我养我的家乡土地,踏一方土,饮一江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予了我们每一个人智慧和力量。

你们瞧,在我国,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创造,创造出了美好的生活、灿烂的文化,每个人绽放的笑脸,每个人唱出的歌声,都表达出了浓浓的乡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