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常考修辞手法+训练题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试卷(共4套,附答案)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试卷(共4套,附答案)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试卷(一)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2分)A.比喻 B.夸张 C.拟人D.反问 E.排比 F.对偶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 2.教室里静得掉根针都听得到。

( ) 3.松针上一串串雨珠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

( ) 4.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跳着优美的舞蹈。

( ) 5.牲口没了,官府怎么能善罢甘休呢? ( ) 6.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 ) 二、把下面的排比句补充完整。

(30分)1.童年是五彩缤纷的,就像海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贝壳;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就像整天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娃娃;童年是纯真甜美的,就像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泉水。

2.林子里的小鸟们,有的在跳舞,好像经过排练一般;有的在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花真美啊,美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荷花真香啊,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荷花真多啊,多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

(9分)1.“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这句话是比喻句,把火烧云比作石头狮子,衬托出了狮子的高大威武。

( ) 2.“这橘子酸得我牙都快掉了。

”这是个夸张句,强调了这橘子味道酸的程度真让人难以忍受。

小学三年级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及答案一、1.夸张2.拟人3.比喻4.对偶5.反问6.夸张7.拟人8.比喻9.比喻二、1.比喻、排比2.拟人、设问3.夸张、拟人4.拟人、比喻5.比喻、夸张三、1.反问句(浪费也是犯罪吗?)2.反问句(浪费怎么不是犯罪?)3.设问句(勤学好问怎么会是错误的呢?)4.这学期他为什么进步得这么快?全是勤奋努力吗?5.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会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所以一切都靠人们的辛勤劳动。

1.A。

比喻拟人排比对偶2.A。

XXX飞架之处,昔日的交通梗塞长蛇阵不见了。

使用的修辞方法为比喻。

3.D。

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没有使用修辞方法。

4.A。

犹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5.A。

排比。

突出了XXX的鲜艳美丽。

6.C。

比喻拟人夸张。

4、夸张5、比喻6、拟人7、反问8、比喻9、A10、B11、C三、1、老师倾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2、树枝上的鸟儿欢快地跳跃着。

3、这个碗重得简直无法托起。

4、天上的星星仿佛在与我们眨眼相互问候。

5、树叶如此绿油油,仿佛涂上了厚厚的绿漆。

6、他究竟是何许人也,能够赢得我如此敬佩?7、XXX难道不是钟爱语文吗?8、荷叶上的水珠宛如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在滚动。

四、略五、1、老师是我们的园丁,用心血浇灌我们成长。

2、树枝上的鸟儿欢快地舞蹈着。

3、这个碗重得简直像一座大山,难以移动。

4、天上的星星仿佛在与我们眨眼相互问候。

5、树叶绿得如同涂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漆。

6、他究竟是何许人也,让我如此敬佩?7、XXX难道不是钟情于语文吗?8、荷叶上的水珠仿佛是一颗颗珍珠在滚动。

对于一篇文章的修改,需要注意的是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被删除,同时可以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来改写每段话。

比喻、拟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喻和拟人是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将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更具体的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我们常说“时间就像一把杀猪刀”,这样的比喻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的残酷和无情。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1. 阅读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 句子:春天的花园里,花儿们争奇斗艳,仿佛在举行一场盛大的选美比赛。

- 修辞手法:拟人- 作用:通过赋予花儿以人的行为特征,增强了句子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2. 选择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并说明其比喻的对象和喻体。

- A. 他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

-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 C. 他的声音像春风一样温暖。

- 正确答案:B- 解释:将“她的眼睛”比作“星星”,形象地描绘了她眼睛的明亮和迷人。

3. 完成下列句子的排比句式。

- 原句:秋天到了,树叶黄了,果实熟了,天气凉了。

- 排比句:秋天到了,树叶黄了,果实熟了,天气凉了,大地披上了金色的外衣。

4. 阅读下面的诗句,指出其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 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修辞手法:借代- 表达效果:诗人通过将月光比作霜,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5. 将下列句子改写为夸张句。

- 原句:他跑得很快。

- 夸张句: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6. 阅读下面的段落,找出其中的排比句,并分析其作用。

- 段落: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鸟儿在枝头歌唱,花儿在微风中摇曳。

- 排比句:太阳从东方升起,鸟儿在枝头歌唱,花儿在微风中摇曳。

- 作用:通过排比句式,加强了句子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清晨的生机与活力。

7. 阅读下面的对话,指出其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解释其在对话中的作用。

- 对话:甲:你今天怎么这么高兴?乙:因为我捡到了一块金子。

- 修辞手法:夸张- 作用:乙的回答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他内心的极度喜悦和兴奋。

8. 完成下列句子的对偶句。

- 原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 对偶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风和日丽,人杰地灵。

9. 阅读下面的段落,指出其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 段落:夜幕降临,繁星点点,像是无数颗钻石镶嵌在黑色的天鹅绒上。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题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题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题(一)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比喻排比)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拟人)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排比)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夸张)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设问)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问)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对偶或者对仗)(二)<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比喻)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拟人)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拟人)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比喻)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夸张)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设问)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反问)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拟人)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对偶)1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1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比喻)15、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拟人)(三)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拟人)!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比喻)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小学四年级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含答案)一、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21分)1.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2.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 3.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 )4.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 )5.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

( )6.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7.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 )二、按要求写句子。

(1~3题每小题4分,4题每空2分,共30分)1.我的心里很害怕,悄悄地走过去,生怕鹅看见了会追过来。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海上,每晚我都会看闪闪烁烁的繁星。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您如同溪流,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是您欢快的旋律。

(仿写句子)您如同____________,没有太阳________________,也没有月亮______________,但夜空中的那点光亮,是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如同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常考修辞手法+训练题

小学语文常考修辞手法+训练题

小学语文常考修辞手法+训练题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意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

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①说明本体的可能性。

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

例如: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②阐明本体的情况。

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例如: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

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

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

例如: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④肯定本体的情况。

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

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

例如: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小学语文四年级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四年级修辞手法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五讲常见修辞手法基本训练一、教你学方法:1、拟人:把非人类事物拟人化,使其像人一样有情感、说话、做动作。

例如: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下面的句子是拟人句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1、XXX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向我们点头微笑。

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6、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7、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8、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2、比喻: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

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

比喻分为3种:①明喻,如: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②暗喻:如:人民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③借喻:如:一群红领巾在大街上宣传交通安全常识。

判断比喻句时,有的同学只要见句子里有“像”、“好像”,就马上认为这是比喻句,结果往往搞错。

例如: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②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③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④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⑥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⑧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重点分析:“像”字句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作比较:他长得像他爸爸。

这句中的“像”表示同类事物,相比较的关系。

表猜测:这几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句中的“像”表示一种揣度的语气,相当于“似乎”表想象: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关战士。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修辞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运用修辞手法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是几道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练习一:下面是一组描述“树”的句子,请选择其中的修辞手法。

1. 大树像一把巨型的绿伞,遮挡住太阳的光芒。

2. 高耸入云的树木,是这片原始森林中的巨人。

3. 树影婆娑,像是一群跳舞的精灵。

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比较解析:A. 比喻。

第一句中将大树比喻为一把巨型的绿伞;第二句中将树木比喻为巨人;第三句中将树影比喻为跳舞的精灵。

练习二:下面是一篇文章的开头几句话,请选择其中的修辞手法。

夏天来了,大地仿佛穿上了一件绿色的礼服,树叶微微摇曳着,像是在向我们行注目礼。

繁花似锦,芬芳馥郁,草地上的小蜜蜂忙碌地采集花蜜。

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对偶解析:A. 比喻。

第一句中将大地比喻为穿上了绿色的礼服;第二句中将树叶比喻为向我们行注目礼;第三句中将繁花似锦比喻为芬芳馥郁。

练习三:下面是一组描述“雨”的句子,请选择其中的修辞手法。

1. 雨点像是一串串珍珠,洒落在大地上。

2. 雨丝轻柔地拂过窗前的树叶,悄悄漫过大地。

3. 雨声有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过,震耳欲聋。

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比较解析:A. 比喻。

第一句中将雨点比喻为一串珍珠;第二句中将雨丝比喻为轻柔地拂过树叶;第三句中将雨声比喻为千军万马奔腾而过。

练习四:下面是一组描述“夜晚”的句子,请选择其中的修辞手法。

1. 星星点点的灯光,在夜空中闪烁着,犹如无数闪亮的宝石。

2. 月光如银似水,洒在大地上,给人带来了一片宁静。

3. 黑夜将一切笼罩,只有星星在寂静中闪烁,为夜晚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比较解析:A. 比喻。

第一句中将灯光比喻为闪亮的宝石;第二句中将月光比喻为银似水;第三句中将星星比喻为闪烁的元素,为夜晚增添神秘的色彩。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修辞 (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修辞一、基础知识:你知道哪些修辞方法呢?下面我给大家讲讲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几种修辞。

1、比喻:就是打比方,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甲像乙”,“甲好像乙”,“甲犹如乙”,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一般都是用浅显常见的东西来比喻深奥不常见的东西,不能用反,比如:我们可以说“月光如水”“太阳像个大火球”,水,火球都是我们熟知的,常见的,用来比喻月光和太阳让人更容易理解。

比喻句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本来要说明的事物,叫做本体;二是被比喻成的事物,叫做喻体;三是两者之间有“好像”“犹如”“如”“像”“仿佛”等等表示两者相似的词语,叫做比喻词。

根据三者出现的情况又把比喻分成三种类型:(1)明喻。

明喻就是非常明显地比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是“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

让人一看就知道用什么来比喻什么。

(2)暗喻。

暗喻就是不太明显的比喻。

例如: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爷爷的手成了铁耙子。

不是那么明显地说像什么,而是说是什么或干脆说成了什么。

暗喻句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也同时出现,不过比喻词常用的是“是”、“成”、“成为”、“变为”等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3)借喻。

借喻就是本体事物不出现,借用喻体事物来代替本体,当然两者之间关系极为密切,看到喻体读者自然就能联想到本体。

例如: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下了一夜的雨,荷叶上的点点珍珠闪着晶莹的光。

借喻的句子里没有本体,也没有比喻词,只有喻体出现代替本体。

2、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当成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具有人的动作和感情。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项训练试卷【附答案】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项训练试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得分______一、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4分)1.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2.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 3.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 4.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 5.地窖里一向干燥得很,水究竟从哪里来的?原来是刺猬撒的尿。

() 6.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 二、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20分) 1.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 2.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4.它不是真的变黑,而是因为太红了,看上去像黑的。

() 5.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 三、写句子,注意与例句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10分)1.例: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吃多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已经被它酸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从诗句中的“红”来看,给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诗句打“√”(12分)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五、按要求完成练习;(12分)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花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常考修辞手法+训练题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和反问等。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也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后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后的作用,而孩子对这类题似乎难以应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1 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 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 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意4 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

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①说明本体的可能性。

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

例如: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②阐明本体的情况。

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例如: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

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

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

例如: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④肯定本体的情况。

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

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

例如: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象飞蛾扑火那样。

⑤美化或丑化本体。

前者(例 1、例 2 是歌颂、赞扬本体,后者(例 3、4)则是贬低、卑视本体。

例 1:狗像忠实的朋友。

例 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

例 3:夏日炎炎如地狱之火。

例 4:冬天是穷苦人为之瑟瑟发抖的幽灵。

5 比喻的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6 分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7 常用比喻词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8 比喻的修辞举例(1)带有比喻的成语恩重如山冷若冰霜成竹在胸胸有成竹呆若木鸡风烛残年挥汗如雨浩如烟海门庭若市虚怀若谷轻如鸿毛震耳欲聋声名狼藉易如反掌切肤之痛亲如手足人面兽心如虎添翼如胶似漆丧家之犬对答如流刀山火海a 明喻:虚怀若谷门庭若市如火如荼如饥似渴味同嚼蜡寿比南山归心似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冷若冰霜b 暗喻:车水马龙有口皆碑唇枪舌战草木皆兵冰清玉洁明珠暗投人老珠黄犬牙交错血海深仇犬马之劳c 借喻:望穿秋木破镜重圆风平浪静班门弄斧铜墙铁壁豺狼当道掌上明珠画龙点睛柳暗花明愚公移山(2)比喻句举例:①露似珍珠月似弓。

②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③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④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⑤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⑥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⑦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⑧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⑨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⑩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⑪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⑫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⑬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⑭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⑮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⑯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甲】把非生物拟人化。

例如:①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高尔基《海燕》)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老舍《小花朵集》)③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王蒙《春之声》)④街上非常热闹。

电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枣一点也不性急,好像在说:“借光。

呃,借光。

”(张云翼《给孩子们·去看电影》)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电车”、等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乙】把有生物拟人化。

例如:①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朱自清《春》)③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

(老舍《月牙儿》)④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⑤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杨朔《樱花雨》)⑥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

(王蒙《春之声》)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油蛉”、“蟋蟀”、“鸟儿”、“青蛙”“高粱”、“向日葵”、“垂柳”、“芦苇”、“樱花”、“小草”等有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丙】把抽象概念拟人化。

例如:①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

(马克思《资本论》)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来。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③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呵,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里,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

(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④祖国大搞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兴奋地赶来参加,你的领队是数、理、化,理、工、农、医都是你的战友和部下。

(高士其《让科学技术为祖国贡献才华》)⑤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

冬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

(艾鞠《屋里的春天》)⑥正义被绑着示众,真理被蒙上眼睛,连元帅也被陷害,总理也死而含冤。

(艾青《在浪尖上》)上面这些例句,把“资本”、“教条主义”、“新中国”、“科学技术”、“数理化”、“理工农医”、“冬天”、“正义”、“真理”等抽象概念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品质的拟人化,但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

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

拟人不仅不能违反所拟之物原来的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到物与人,以及其他物之间原有的关系,和支配它们的自然和生活规律。

假如无缘无故地叫小鸟去访问鱼儿,鱼儿飞到天上去找月亮,这样的写法就很难认为是成功的。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的作用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具体的运用如下:(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朴和谦逊,他的胸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再看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 这两句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为人民服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一生之计在于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