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修辞手法
语文基础:分类详解小学8种常考修辞手法

语文基础:分类详解小学8种常考修辞手法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小学语文常用必学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①满招损,谦受益。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和反问等。
在小学语文学习与考试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修辞在句中的作用,对这类题目,很多孩子都感到难以应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言语表达作用的方法或方法,使言语表达得精确、鲜亮而生动有力。
1.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比照、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2.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1.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似、假设、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好像、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推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推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推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3.典型例句〔1〕X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媚,倒映水中。
《X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漂亮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庞大的宝库。
《漂亮的小兴安岭》拟人4.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给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言语、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5.推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6.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言语生动形象将事物给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感情。
小学语文知识:13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知识:13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需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修辞手法,下面进行逐一介绍:
1.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
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6.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7.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8.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9.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10.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1.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2.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15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象地描绘另一个事物,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句:她的眼睛像一泓清泉,透出了智慧和温柔。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感到亲切和生动。
例句:花儿欢快地摇摆着身姿,迎风嬉戏。
3.夸张:为了加强描述效果,对事物进行放大描述,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例句:她一笑,整个世界都显得格外美丽。
4.人称借代:用第三人称代替第一、第二人称,使表达更加客观冷静,加强说服力。
例句:有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反问:用疑问句的语气提出肯定或否定的问题,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思考。
例句:你以为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吗?6.排比:用同样的结构和句式来连续表达几个内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亮点。
例句:山清水秀,风景宜人;花开芬芳,鸟语鸣唱。
7.对仗:通过对称排列的句子或词语,使文章更加平衡,增强表达的力量和美感。
例句:日出东方,日落西山。
8.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指另一个事物,借助相似的形象和特点,加深描述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
例句:她的歌声如同飞翔的鸟儿,轻盈而美好。
9.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句子或句型等,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句:他努力、他拼搏、他从不放弃。
10.头韵:在句子开头使用相同的辅音或辅音组合,使句子更加鲜明和有吸引力。
例句:腾飞的燕子,远去的背影。
11.倒装: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颠倒,使句子更加突出或具有强调作用。
例句:高高的大山,直插云霄。
12.排比句:将相同或类似的句式排列在一起,增加语言的力度和表达的感染力。
例句:我千方百计努力奋斗,只为了创造美好的明天;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只为了争取更大的进步。
13.比较: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差异或相似之处,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描述效果。
例句:她的微笑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迷人。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
❖ 比喻 ❖ 拟人 ❖ 夸张 ❖ 排比 ❖ 设问 ❖ 反问 ❖ 对偶
比喻: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 来比方另一个事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这个“不同事 物”指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它们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例:1、走了许久,我们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 带子。
例:1、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 什么错?”
2、秦始皇的兵马俑怎能不让全世界惊叹?
对偶句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 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法。
1、满招损,谦受益。(反对--意义相反,互相映照。)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串对--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 因果等关系。)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例:1、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练 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2、红褐色的河水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 震耳欲聋。
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 或三个以上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排比的语法结构基本一致,作 用是可以加强语势使说话的语势贯通,把意思突出、深刻、有力地 表达出来。用来说理,能收到条理清楚,阐发透彻的效果。
2、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 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小学语文:12种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语文:12种修辞手法详解文章中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我们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等。
一、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2、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彩像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二、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2)公园里的花五颜六色,有红的,有白的,有黄的,还有粉的。
(3)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
1. 比喻:通过比较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将“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
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
例如,描述“风儿轻轻地唱着歌”。
3. 排比:将同类事物或相似的结构排列在一起,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例如,“我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积极思考”。
4. 对比:将两个相对立或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突出它们的特点。
例如,“他虽然年纪小,但志向却很高”。
5. 夸张: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如,“我等了一个世纪那么久”。
6. 疑问:用问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常常用于强调或引起思考。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
7. 反问:用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常常用于强调或表达一种确定的态度。
例如,“难道不是每个人都应该为和平而努力吗?”
8. 借代:用一种事物来代指另一种事物,例如用“皇冠”代指“权力”。
9. 象征: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例如用“白鸽”来象征和平。
10. 省略: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语言更加简洁。
例如,“我去图书馆”(省略了主语“我”和动词“去”之间的“了”)。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使写作更加生动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 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 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 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 绚烂。 11、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啊! 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 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1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14、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 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 根,钻树心。 1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呢? 16、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 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举例
1.池水涟漪,莺
花乱飞,谁能说它不 美呢? 2.作为一个小学 生,怎能不努力学习 呢?
(只问不答)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
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 里探出头来。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 星辰。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 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 在思考着什么。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 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 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 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 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
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设问
定义:就是有针对
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 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 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 的注意和思考。
举例
1.是谁创造力人类
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我能被中条山的 风吓倒吗?不能,绝对 不能。
(
自问自答)
反问
定义:用疑问的形式 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 只问不答。多用“难 道、怎能、怎么”等 词作反问词。
2.在阳光的照耀下, 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 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拟人
定义:就是把人 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 写,使它像人一样会 说话、有感情、做人 的动作。
举例
1.油蛉在这里 低唱,蟋蟀们在这 里弹琴。 2. 淘气的小闹 钟每天准时把我叫 醒。 Nhomakorabea夸张
定义:就是为了 突出某一事物,有意 把事物的形态、特征、 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 来描述,表达某种强 烈的思想感情。
举例
1.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2.在巴掌大的 监狱里,同志们照 常锻炼身体。
排比
定义:就是有三个或 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 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 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 在一起的. (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 志。)
举例
1.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 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 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 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 宽广。 2.学好了语文,我们才 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 记,才会写作文。
跳动的音符。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
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 的孩子们。
6、骆驼是沙漠之舟
。
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
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 绣花鞋!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
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 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
比喻
定义:描写事物 或说明道理时,用同 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 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 喻体三部分构成。本 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 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 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 比喻词常用的有“好 像、像……一样(似 的)、仿佛、是、成 了”等。
举例
1.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