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语文小升初专题训练 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小升初语文知识专项训练:修辞比喻和拟人(有答案)

小升初语文知识专项训练:修辞比喻和拟人(有答案)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修辞---比喻和拟人基础题一、选择题1.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画“√”。

(1)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2)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3)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4)瞧!多么像它母亲。

()2.选择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

()2.从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3.过往的车辆,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3.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或修辞手法,把相应的符号写在括号里。

A.比喻和拟人B.排比句C.反问句(1)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呢?( ) (2)我常常觉得,方块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来愉悦你的眼睛。

( )(3)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发生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山峰,或清凉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华如脂。

( )4.下列没有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A.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

B.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

C.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D.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

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A.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银镜。

B.长城远看像一条长龙。

C.他看上去好像生病了一样。

D.人民教师是培育人才的园丁。

二、填空题6.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

()2.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5.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7.说说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2020年小升初语文精选复习资料:小升初语文综合复习之常见修辞手法PPT课件

2020年小升初语文精选复习资料:小升初语文综合复习之常见修辞手法PPT课件

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1、江姐(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讲 出底下党员的名单。
2、盲人叔叔(虽然)双目失明,(但是) 照样锻炼身体。
3、(只要)是对集体有益的我们(就) 应该积极认真去做。
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4、(如果)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我们(就)能改正缺点。
5、北京的立交桥(不仅)坚固,(而且 美丽。
6、爷爷(虽然)年纪很大了,(但是) 记忆力很强。
指出下面的句子各用了哪 种修辞方法。
1、同志们,我们能赶走 敌人,夺回阵地,难道我 们就不能吃掉这个苹果吗?
→(反问)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
落九天。 →夸张
3、天上的星星怕冷似地钻进厚
厚的云絮里。 →拟人 4、是悔恨吗? 不知道。→设问
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 设问
拟人 反问
夸张 引用
排比 对偶
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 似点作比的修辞手法。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 仿佛 像……似的 如同 宛如
暗喻:成了 是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

12、百灵鸟在果园里欢乐地歌唱。(

1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4、桂子开花十里香。(

15、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
着绣花鞋。(

16、这庄严的宣告,传到大江南北,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
水黑山之间,使全国人民一起欢呼起来。(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小升初语文的几种修辞方法如下: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打比方的双方要有共同特征。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小学阶段学生们学过的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对比、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下面是一些关于修辞方法的练习题。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属于比喻句。

1、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2、骏马和老牛也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小徐长得像她妈妈。

(4、棉花像白花一样白。

()5、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飞起来。

()6、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群,还穿绣花鞋。

()7、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

()8、可别让手中的线断掉啊,风筝,是理想的翅膀。

()9、小河日夜喧哗着,仿佛在唱一支无忧无虑的歌。

()10、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二、读读下面几句话,比喻句是()。

A. 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B. 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C. 水像白花花的"珍珠”,长流不尽。

D. 罗丹好像跟谁说悄悄话似的。

三、用横线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用波浪线标出喻体。

1、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附答案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附答案

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附答案一、修辞手法解释1.拟人: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2.比喻: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打比方的双方要有共同特征。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7.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或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二、修辞专项练习及答案(一)判断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么不是你的错呢?()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小升初语文的几种修辞方法如下: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打比方的双方要有共同特征。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小学阶段学生们学过的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比、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下面是一些关于修辞方法的练习题。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属于比喻句。

1、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2、骏马和老牛也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小徐长得像她妈妈。

()4、棉花像白花一样白。

()5、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飞起来。

()6、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群,还穿绣花鞋。

()7、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

()8、可别让手中的线断掉啊,风筝,是理想的翅膀。

()9、小河日夜喧哗着,仿佛在唱一支无忧无虑的歌。

()10、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二、读读下面几句话,比喻句是()。

A.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B.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C.水像白花花的“珍珠”,长流不尽。

D.罗丹好像跟谁说悄悄话似的。

三、用横线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用波浪线标出喻体。

1、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

2、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小升初语文修辞专题复习

小升初语文修辞专题复习

小升初语文修辞专题复习-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升初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借代、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除此之外还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等。

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一、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二、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三、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四、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夸张不是浮夸,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要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且夸张只用来表现形象,抒发感情。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①扩大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如: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③超前夸张,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如: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馒头的香味来了。

2020年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修辞复习资料

2020年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修辞复习资料

2020年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修辞复习资料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建议】1、紧密结合阅读训练,认识常用的的修辞手法。

2、结合作文训练,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3、开展相关的摘抄、品评佳句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水平。

【辅助练习】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②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③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④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⑤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2、请你从读过的文章中找出二——三个排比句、设问句、拟人句和夸张句。

3、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字补充完整:①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

(拟人句)②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比喻句)③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会儿跑来了;一会儿。

(排比句)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住。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2020年小升初专题训练:修辞手法及病句修改等四个专题 (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2020年小升初专题训练:修辞手法及病句修改等四个专题 (部编版含答案)

2020年小升初专题训练:修辞手法1.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B. 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夸张)C. 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D. 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比喻)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

共八句、四联,其中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对偶)。

B.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联中的“腾细浪”写水,“走泥丸”写山,都采用夸张手法。

C.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写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D. 《七律・长征》写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作者是毛泽东。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B.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C. 忽然,像被亠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D.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4.对下列修辞手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拟人)B.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头积雪。

(《丁香结》)(比喻)C.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夏天里的成长》)(排比)D.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夸张比喻)5.判断句子是否是比喻,。

①人们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________②但贝琪直到礼拜天才能够到户外走走,看上去好像刚得了一场大病似的。

________6.读了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阅送营来”我发现这两句诗在表达方式上是: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小学语文小升初专题训练修辞手法一、知识梳理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复、对偶、引用、对比、反问、设问、借代、互文。

二、定义及作用1、{ 比喻}(明谕、暗喻、借谕)(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作用):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用比喻阐明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语言形象化。

[举例]如: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矗立的小山。

③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2、{拟人}(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夸张}(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举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6、{反复}(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分类):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在说理文、记叙文中运用反复,能起到加强论点,分清条理的作用;在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中运用反复,能表达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增强旋律美的作用。

[举例]如:沉默啊,沉默,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7、{借代}(定义)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分类及举例]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②材料代本体。

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

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

例如:“芦柴棒”,去烧火!⑥专名代泛称。

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⑦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⑧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8.{设问}(定义)“无疑而问”。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

(作用)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举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9.反问(定义)“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分类及举例]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10.{对比}(定义)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举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1.{引用}(定义)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分类及举例]明引(直接引用)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暗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要注明“没用修辞”。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4、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入玻璃的带子—河!()5、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6、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英尺十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7、太阳被裹上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的树梢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

()8、(班长)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9、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10、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

()11、不一会儿,那红色变深了,成了小姑娘脸上害羞的红云了。

()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

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

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

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

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

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

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