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及答案一、1.夸张2.拟人3.比喻4.对偶5.反问6.夸张7.拟人8.比喻9.比喻二、1.比喻、排比2.拟人、设问3.夸张、拟人4.拟人、比喻5.比喻、夸张三、1.反问句(浪费也是犯罪吗?)2.反问句(浪费怎么不是犯罪?)3.设问句(勤学好问怎么会是错误的呢?)4.这学期他为什么进步得这么快?全是勤奋努力吗?5.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会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所以一切都靠人们的辛勤劳动。

1.A。

比喻拟人排比对偶2.A。

XXX飞架之处,昔日的交通梗塞长蛇阵不见了。

使用的修辞方法为比喻。

3.D。

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没有使用修辞方法。

4.A。

犹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5.A。

排比。

突出了XXX的鲜艳美丽。

6.C。

比喻拟人夸张。

4、夸张5、比喻6、拟人7、反问8、比喻9、A10、B11、C三、1、老师倾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2、树枝上的鸟儿欢快地跳跃着。

3、这个碗重得简直无法托起。

4、天上的星星仿佛在与我们眨眼相互问候。

5、树叶如此绿油油,仿佛涂上了厚厚的绿漆。

6、他究竟是何许人也,能够赢得我如此敬佩?7、XXX难道不是钟爱语文吗?8、荷叶上的水珠宛如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在滚动。

四、略五、1、老师是我们的园丁,用心血浇灌我们成长。

2、树枝上的鸟儿欢快地舞蹈着。

3、这个碗重得简直像一座大山,难以移动。

4、天上的星星仿佛在与我们眨眼相互问候。

5、树叶绿得如同涂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漆。

6、他究竟是何许人也,让我如此敬佩?7、XXX难道不是钟情于语文吗?8、荷叶上的水珠仿佛是一颗颗珍珠在滚动。

对于一篇文章的修改,需要注意的是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被删除,同时可以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来改写每段话。

比喻、拟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喻和拟人是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将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更具体的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我们常说“时间就像一把杀猪刀”,这样的比喻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的残酷和无情。

六年级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含答案)

10修辞手法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填字母,21分)A.比喻B.拟人C.排比D.反问E.夸张F.对偶G.设问1.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 2.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3.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

() 4.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

()5.他家的房子可小了,只有豆腐干那么大。

()习6.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7.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二、写出下面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21分)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里。

(10分)1.下列句子不是拟人句的一项是()A.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了早晚。

B.杧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

C.大象面对着她,行了一个屈膝礼,给那位受惊的女士道歉。

D.绿油油的小草被风吹弯了腰。

2.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天上的云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对所有人都大方且一视同仁。

D.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四、按要求写句子。

(20分)1.医院里很安静。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窗外,风吹梧桐,飒飒作响。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棵榕树可以遮风挡雨。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28分)老木匠的笛声何为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

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

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是比喻的例子?A.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明亮。

B. 他像一只狮子一样勇猛。

C. 大雁飞过天空,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D. 窗外的风抚摸着我的脸庞,像母亲的手一样温暖。

答案:B. 他像一只狮子一样勇猛。

2. 下面哪个是比喻的例子?A. 他的笑容像鲜花一样美丽。

B. 雪下得像棉花一样厚。

C. 他像一条游龙一样巧妙地穿梭在人群中。

D. 她的眼睛明亮如星。

答案:C. 他像一条游龙一样巧妙地穿梭在人群中。

3. 下面哪个是拟人的示例?A. 雷声随草木的摇曳而起舞。

B. 鹅毛般的雪花轻轻飘落。

C. 水波轻轻地拍打着岸边。

D. 银行的大门向我敞开了怀抱。

答案:D. 银行的大门向我敞开了怀抱。

4. 下面哪个是夸张的例子?A. 我饿得要吃一头大象。

B. 她美得让所有男人都想追求她。

C. 雨下得下不停。

D. 我已经反复和你说了一百次。

答案:A. 我饿得要吃一头大象。

二、简答题1. 请举例说明一个反问的修辞手法。

反问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用于表达说话者的强烈态度或者引起对方的注意。

例如:"难道你不明白我在说什么吗?"2. 请解释一下什么是排比修辞手法。

排比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用于通过列举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强调并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如:"我参观了故宫的大殿、广场和花园。

"3. 请举例说明一个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用于通过将一个事物比作另外一个事物来形象地描述某种特征或情感。

例如:"他是我的太阳。

"4. 请解释一下什么是拟人修辞手法。

拟人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用于赋予非人类事物人的特性,使其活灵活现。

例如:"树枝在风中轻轻摇晃着。

"三、创作题请你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夏天的景色。

参考答案:夏天的景色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作,阳光如同明亮的调色板,绘出美丽的天空;花朵如同艳丽的颜料,点缀着绿草地;小溪如同流淌的毛笔,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含答案)

修辞手法专项练习班级:姓名:座号: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朋友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三、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

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四、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___。

(改为比喻句)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改为比喻句)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

(改为拟人句)4、河水哗哗地流着。

(改为拟人句)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会儿跑来了;一会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修辞手法》(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修辞手法》(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修辞手法》(附答案)一、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后打“√”。

(20分)1.(刷子李)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 ) 2.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 ) 3.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 ) 4.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神仙一般快活。

( ) 二、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2分)1.夜晚,古老的威尼斯十分安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犊在低头吃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叶飘荡在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辨析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将字母填在括号内。

(24分)1.小鸡和长毛山羊在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 ) 2.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 ) 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 4.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 ) 5.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 ) 6.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 )四、按要求写句子。

(20分)1.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又密又多。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个拟人句,用上“小草”“太阳”这两个词。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修辞手法)(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修辞手法)(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修辞手法)(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伊始,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很多人废寝忘食地追电视剧《狂飙》。

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这部剧的收视率和口碑一路狂飙。

该剧采用正叙与倒叙交叉的手法,表现时代发展变迁下的社会图景。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与政法系统进步,黑恶势力在人情社会中崛起,在法治社会中覆灭,最终被一网打尽。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经历着社会的摔打,经历了良心的拷问。

创作者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抽丝剥茧地讲述黑恶势力不断攀附权贵,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以及一代代警察前仆后继,与黑恶势力搏击到底的经历,彰显出国家清除黑恶势力的决心,更昭示着弊绝风清的治国盛景已然到来,彰显了极强的现实意义。

众多实力派演员的演绎,赋予了角色鲜活的生命力。

他们身上都带着各自的社会身份特点与个人生活痕迹,无论是发型着装还是行为动作,都极其自然、贴合,同时又具有代表性,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同时,剧作营造了丰厚的、多层次的戏剧场景,提高了观众的代入感。

1.请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了!国家版本馆以“一总三分”的格局。

充分展现了大国形象和新时代的风采,俯瞰京华的中央总馆,北望渭川的西安分馆,放怀江南的杭州分馆,臂挽流溪的广州分馆,向普罗大众讲述文明的故事。

中央总馆“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一件件弥足珍贵的展品,让人叹为观止。

有记载“版”字的商代版方鼎,有铭刻着“中国”的何尊,有苏轼行草楷书法的宋拓本《西楼苏帖》,还有刻着《长恨歌》的清代象牙扇骨,等等。

历朝历代的瑰宝荟萃一堂,彰显了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除了展示外,版本馆还具有保藏功能。

保藏区里收藏了数千年间各种类型的版本,如陶石、碧骨、金属、竹木、纸张、数字媒体等。

版本上所承载的信息反映出了丰富多元的社会风貌。

可见,建立专门的国家版本馆,征集、收藏各类图书典籍和具有文化与时代印记的资料、器物等,必能进一步彰显国家形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专项测试之修辞手法40题(有答案)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专项测试之修辞手法40题(有答案)

一、选择题1、没有运用比喻的—句是( )。

A..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

B.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

C.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风帆。

D.天上的云有的像羽毛,轻轻飘在空中;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

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A.一到晚上,厅堂内灯光闪耀,大厦就像一个充满诗意的水晶宫。

B.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

C.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D.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3、下列诗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下列语句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B.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 母亲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D.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啊!黄河!你一泻千里,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C、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D、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C、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

D、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修辞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运用修辞手法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是几道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练习一:下面是一组描述“树”的句子,请选择其中的修辞手法。

1. 大树像一把巨型的绿伞,遮挡住太阳的光芒。

2. 高耸入云的树木,是这片原始森林中的巨人。

3. 树影婆娑,像是一群跳舞的精灵。

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比较解析:A. 比喻。

第一句中将大树比喻为一把巨型的绿伞;第二句中将树木比喻为巨人;第三句中将树影比喻为跳舞的精灵。

练习二:下面是一篇文章的开头几句话,请选择其中的修辞手法。

夏天来了,大地仿佛穿上了一件绿色的礼服,树叶微微摇曳着,像是在向我们行注目礼。

繁花似锦,芬芳馥郁,草地上的小蜜蜂忙碌地采集花蜜。

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对偶解析:A. 比喻。

第一句中将大地比喻为穿上了绿色的礼服;第二句中将树叶比喻为向我们行注目礼;第三句中将繁花似锦比喻为芬芳馥郁。

练习三:下面是一组描述“雨”的句子,请选择其中的修辞手法。

1. 雨点像是一串串珍珠,洒落在大地上。

2. 雨丝轻柔地拂过窗前的树叶,悄悄漫过大地。

3. 雨声有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过,震耳欲聋。

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比较解析:A. 比喻。

第一句中将雨点比喻为一串珍珠;第二句中将雨丝比喻为轻柔地拂过树叶;第三句中将雨声比喻为千军万马奔腾而过。

练习四:下面是一组描述“夜晚”的句子,请选择其中的修辞手法。

1. 星星点点的灯光,在夜空中闪烁着,犹如无数闪亮的宝石。

2. 月光如银似水,洒在大地上,给人带来了一片宁静。

3. 黑夜将一切笼罩,只有星星在寂静中闪烁,为夜晚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比较解析:A. 比喻。

第一句中将灯光比喻为闪亮的宝石;第二句中将月光比喻为银似水;第三句中将星星比喻为闪烁的元素,为夜晚增添神秘的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1.用比喻句的形式补写一段文字,说明“时时批评自己缺点”的重要性。

我们决不能一见成绩就自满自足起来,我们应该抑制自满,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

答案示例: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

2.以“蜘蛛结网”为话题,分别写出褒义、贬义且语意完整的一句话,要求综合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

(1)褒义:像蜘蛛结网一样___ __________________(2)贬义:像蜘蛛结网一样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丝不苟,才有圆满结局。

(2)企图网住别人却也网住了自己。

3.试以“纪念碑”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各写一个比喻句。

每个句子都应和题目的具体要求相吻合。

(1)以“纪念碑”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并采用至少两种其他景物对它进行衬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纪念碑”为喻体写一个比喻句,并要求揭示将某一事物(比喻的本体)喻为“纪念碑”的原因。

答;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群山苍翠,江水澄碧,屹立在青山绿水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深情地注视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注视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伟大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和苏轼,还有曹雪芹和鲁迅,用他们令人着迷而又撼人心魄的诗文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纪念碑。

4.仿照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句子的形式,另选一个对象,说明前面加点句子所阐释的道理。

“唯有埋头....。

”急于出人头地的话,除了自寻烦恼之外,不会真正得到什么。

就像一只....,乃能出头蝴蝶,要想美丽如画,它的蛹就必须要经过地表下漆黑炼狱般的生活。

如果不肯接受被压抑的痛苦,展翅欲飞之时,就是它的美丽终结之日。

答:答案示例:就像一粒种子,要想长大,就必须先要经过在泥土中挣扎的过程。

如果不肯忍受被埋藏的苦闷,破土而出之时,就是它生命枯萎之日。

5.“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依照这句话的格式,造两个字数相同的句子。

①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②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答案示例:①无舵的航船,颠颠簸簸;没有方向。

②漫漫的黑夜,昏昏暗暗,没有光明。

6.在下面这段话里①②③横线处填上适当语句,组成由三个比喻构成的排比句;在④⑤⑥横线处也填上适当的语句,用衬托的方法表现出“中年妇女”的哀痛心情。

二月的春城,蓝天碧水,风和日丽。

西山华亭寺的山茶①,黑龙潭公园的玉兰花②。

圆通山的樱花③。

初到昆明的游客简直不敢相信世间竞有这样美妙的城市!可是对这位刚失去了女儿又失去了丈夫的中年妇女来说.这迷人的春色只是④,⑤,⑥。

答案示例:在朝阳的照射下,绯红似火;②与蓝天共舞,洁白如玉;③在春风中流淌,宛若彤云;④灰暗的图画⑤满眼的凄凉;⑥无边的哀愁7.下面一段话用了“博喻”的修辞。

请体味语境,参照画线句的结构和字数拟写出中间两个比喻句的喻体。

朋友,给你一颗青春的种子,把它插进胸膛里。

希望它在闹市,是一盏明亮的路灯;在原野,是□□□□□□□;在江河大海,是□□□□□□□;在寒峰之巅,是一株乐观的雪莲。

答案示例:一棵向上的春苗,一朵欢腾的浪花8.咏物诗和谜语有一个相近之处,那就是都追求形象思维。

比如,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的内容即为谜面,“石灰”是谜底。

请你猜猜下面这首咏物诗所咏之物,并结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对谜面的手法和思想感情作点解释。

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明•黎淳)答:。

答案示例:①爆竹。

②本诗用拟人的手法,抓住爆竹的特点,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雄心壮志。

9.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勇于直上云霄的海燕;尝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对于怯弱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大海迭起时,敢于勇往直前的扁舟懦弱者,尝试是一堵阻止前进的墙。

10.在“家电”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

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思方式,写一段以“家电”讽喻人类的文字。

[示例] 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从别人的摆布。

台灯——总以为自己比别的灯更亮,其实只不过是有人给他戴了一顶帽子。

空调—调只能在一个狭小空间内改变气候,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电冰箱——打开它紧封的门,它总炫耀地放出阵阵清新空气。

其实,就在它身后,正有恶浊的热浪涌出。

电脑——似乎是无所不能,却只有在别人的敲击下才能找到自己的灵魂。

11.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与下文组成排比句。

未品尝过酸涩的人,无法真正体会甜美。

,;, ;拒绝艰苦创新的人,永远不能休会发明的快乐。

总之,拒绝酸涩的人,永远不能体味甜美的甘醇。

参考答案:拒绝艰难攀登的人永远不能欣赏顶峰的壮美景色拒绝辛勤劳动的人永远不能享受丰收的喜悦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1)文中借用的诗句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作__ 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 ____。

答案:(1)《枫桥夜泊》(2)比拟、对偶13.日常生活中常见以“人体部位”为喻的词语,取义各不相同,使用恰当可以增加表达的情趣。

请参照下面提供的示例,再仿写两个句子(不能用“眉睫”)。

示例:期末考试已经迫在“眉睫”。

句中“眉睫”,取眉毛和睫毛距离眼睛极近之义,形容事情已经到了极紧急的关头。

答案示例:(1)儿子是妈妈的“心肝”。

句中的“心肝”,取心肝是身体极重要的器官之义,比喻儿子是妈妈最亲近、最疼爱的人。

(2)高考复习到现在,总算有点“眉目”了。

句中的“眉目”,取眉目于人体头部最上面之义,喻指事情开始有头绪了。

(3)刘备视孔明为“股肱”之臣,军国大计悉由其出。

句中的“股肱”,取股肱为人体四肢重要部位之义,喻指孔明是刘备身边重要的辅助者。

(4)没想到谋害总统的竟然是他的贴身卫士,真是变生“肘腋”。

句中的“肘腋”,取手肘、腋部距离极近之义,喻指祸乱发生在身边。

(5)凭着他高明的“手腕”,终于平息了这场股市风波。

句中的“手腕”,取手腕是人体关节中极灵活的部位之义,喻其手段、本事。

14.根据例样及相关提示,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话,注意内容和表达特点。

[例样] 前年的大学生电视辩论赛,辩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问题。

甲方:不要害怕竞争,与其谈狼色变,不如与狼共舞。

乙方:竞争要有实力,否则不但舞不成,还会被狼吃掉。

(乙方借甲方的比喻加以发挥,表达出相反的意思)同学甲、乙是好朋友,但对来自老师和家长的“限制”,两人有不同的看法。

同学甲:要是没有老师家长的限制该多好,就像甩开挤脚的鞋,光着脚走路多痛快啊!同学乙;老师家长的话该听的还是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光脚走路可能一时痛快,不过那可容易扎脚。

15.《水浒》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岗’。

”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

它究竟蕴含着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请回答三点:答:(1) (2) (3)答案示例:⑴宣传酒的醇厚浓烈,吸引食客;⑵既劝诫常人不贪杯,又刺激有海量者多饮;⑶借猛虎之威劝客人留宿,以增加收入。

16.用手机发短信送祝福已成时尚。

请从下面两个节日中任选一个,写一则短信,送去你的祝福。

既要富有激情,又要恰当使用修辞手法,60字以内。

要求:内容或表达要富有特色,如使用句式、修辞手法等。

(1)春节:愿你一年365天天天开心,8760小时时时快乐,5256000分分分精彩。

(2)母亲节:妈妈,我曾是你身边的一只备受关怀的小鸟,今天它为你衔来了一束芬芳的鲜花。

节日:祝福短信:答案示例:春节——(1)祝愿你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所有的期待都能出现,所有的付出都能兑现。

(2)祝愿你在新的一年,好事接二连三,心情四季如春,生活五颜六色、七彩缤纷,烦恼抛到九霄云外。

母亲节:(1)我愿化作一把扇子,在酷暑中给你送去凉爽;我愿化作一件毛衣,寒冷中给你送去一片温暖。

1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⑴、⑵两题。

生在地球上,要食人间烟火。

说到生活生计,也许是“热胀冷缩”之故罢,物价上涨得猛了些。

当然腰包也在胀,但总是乌龟跳不过兔爷。

……赶上电视中“关公战乾隆”。

那关公本不用刀,但举刀杀人属可相信,而乾隆用一把扇子作万人敌则滑稽荒谬。

试想:天下没有不散的戏,任何“剧”只要续得太长,都难逃“狗尾续貂”或“鼠尾续狗”的路数。

⑴加点句隐含意思是(不超过20字)。

⑵加横线句隐含意思是(不超过25个字)。

参考答案:⑴工资虽然增加了,但还是比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⑵电视剧拍多长要适度,否则落得个越拍越差的结局。

1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①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②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③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④这正像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①文章第一句如果改成“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这真是晴天的霹雳!”和原文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②把第三段中“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改成“到家急匆匆的洗了一个冷水澡,胡乱吞了两口剩饭”哪个表达效果好?为什么?答:③第三段主要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答:④把最后一段画横线部分改成“这是不寻常的丧葬,这里的沉静中透出坚定的信念”哪个表达效果好?为什么?答:参考答案:①原文突出了作者听到鲁迅先生逝世消息时的震惊。

②原文用短句表现了作者急迫心情,效果更好。

③借代。

④原文先用否定句,然后再用肯定句,在强烈的对比中突出了人们的情绪和对反动派的憎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