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综述
基于元分析的国内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

密 , 调对 有关研 究 进行 全 面 的文 献 检 索 , 明 确 的文 献 纳 入 和 排 除 的标 准 , 统 强 有 系 地 考虑 了研 究 的对 象 、 法 、 量 指标 等 对 分 析结 果 的影 响 , 纳 入 文 献 进行 了 严 方 测 对 格评 价 , 在此基 础 上对 结果 进行 定 量 的合 并 ¨ 并 。B a a 过 实 证研 究 , em n通 比较 了 传统 文 献与元 分 析 的研究 质 量 , 结果 表 明 , 分 析 的研究 质 量全 面 优 于传 统 文 献综 元
争力 的评 价 、 提升 策略及 文献 评述 等方 面 , 中旅 游竞 争力评 价 是 国 内外学 者 研究 其 最 多 的一 个 领域 。从研 究对 象 来看 , 内学 者关 于 区 域旅 游 竞争 力 的研 究 可 分 为 国
4个层 面 : 是 国 家旅 游 竞 争 力 j二是 地 区 旅 游 竞 争 力 . , 是 城 市 旅 游 竞 争 一 , 3三 J 力 C ̄, 41四是 某旅 游 区竞争 力 ] , 。相 应地 , 目前 关 于 旅 游竞 争力 评 价 研 究 也在 这 4 个 层面上 进行 。从 研究 方法来 看 , 国内旅游 竞争 力 的研 究逐 渐从 定 性 转 向定量 , 而 且 定量研 究 主要集 中在 竞争 力评 价上 。也有 学者 对旅 游竞 争力 评 价 的研究 成 果进
旅 游竞 争力评 价研 究存 在 的 问题 进行 了讨论 。 关键 词 : 旅 游竞 争 力评 价 ; 分析 ; 价指标 元 评
1 引 言
旅游 竞 争力研 究是 现代旅 游 研 究 的前 沿 领域 之 一 , 年来 成 为 国 内旅游 研 究 近 的热 点 , 究 成果不 断 涌现 。多数 学者认 为 , 研 旅游 竞争力 是旅 游 业可 持 续发 展 的重 要评 价指 标 。从研 究 内容来 看 , 国内学 者 对旅 游 竞 争 力 的研 究 主要 集 中于旅 游 竞
城市旅游研究综述

城市旅游市场结构
城市旅游需求特点
• 市场规模:游客数量与消费水平
• 多样化: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多样化
• 市场细分: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差异
• 个性化:游客对旅游服务的个性化需求
• 市场竞争:城市之间的竞争态势
• 品质化:游客对旅游体验的品质要求
城市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
城市旅游消费者的信息搜索行为
• 信息来源:网络、亲友、旅行社等渠道
SMART CREATE
城市旅游研究综述
CREATE TOGETHER
01
城市旅游研究背景及意义
城市旅游发展的历程与趋势
城市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 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
•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快速发展
• 21世纪00年代以来,城市旅游逐渐成为主流
城市旅游的发展趋势
• 个性化与定制化旅游产品需求增长
城市旅游的核心要素与影响因素
城市旅游的核心要素
• 旅游资源:吸引游客的基础
• 旅游服务:满足游客需求的保障
• 旅游产业: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
城市旅游的影响因素
• 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基础设施:提高游客满意度
• 市场环境:影响城市旅游的竞争地位
03
城市旅游市场分析
城市旅游市场结构与需求特点
• 提出城市旅游发展策略与建议
案例研究法
• 选择典型城市进行案例分析
• 挖掘城市旅游成功要素与经验
• 为城市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02
城市旅游概念与类型
城市旅游的定义与内涵
城市旅游的定义
• 以城市为旅游目的地
• 吸引游客进行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活动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综述

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和欧洲的“海岸公路”计划。
国内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与借鉴
发展阶段差异
国内外旅游业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国外旅游业发展相对较早,已进入成熟阶 段,而国内旅游业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经验借鉴
国外旅游业在政策制定、资源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值得 国内借鉴和学习。同时,国内旅游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发展模 式,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03
国内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 实践与经验
国内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要点一
旅游基础设施升级
要点二
旅游产品创新
国内一些旅游城市通过提升旅游交通 、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水平,提高 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为满足游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各地积 极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如文化旅游、 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
要点三
02
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 系、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研 究尚不深入。
03
对如何结合中国国情,推动旅 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和 政策措施的研究亟待加强。
研究意义与价值
通过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为 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有助于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提 高市场竞争力。
为学术界进一步深化对旅游业发展 的认识,丰富相关理论提供有益参 考。
03
02
创新驱动发展
加强品牌建设
旅游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 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旅游企业需要加强创新驱动发展 ,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 足消费者的需求。
04 加强国际合作
旅游企业需要加强与国际旅游业的 合作和交流,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 的国际化发展。
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无锡休闲旅游进行了研究文献综述。
在文章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论文介绍了无锡休闲旅游的概况,发展现状,特色,发展问题和研究进展。
在文章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和展望,并做出了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无锡休闲旅游的情况,为未来相关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锡、休闲旅游、研究综述、概况、发展现状、特色、发展问题、研究进展、未来发展趋势、建议、展望、结语。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无锡作为江苏省的重要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休闲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针对无锡休闲旅游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无锡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探索提升无锡休闲旅游品质的途径。
近年来,无锡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类休闲旅游项目不断涌现,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环境保护不力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对无锡休闲旅游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无锡休闲旅游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为无锡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进一步推动无锡休闲旅游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的探讨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研究无锡休闲旅游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通过对休闲旅游活动的分析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人类的休闲需求和行为特征,拓展休闲旅游理论框架,为休闲旅游研究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对无锡休闲旅游的研究还可以为其他城市的休闲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全国休闲旅游产业的共同进步。
深入研究无锡休闲旅游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层面,更体现在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的重要性。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无锡休闲旅游的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特色、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进展,以期为无锡地区的休闲旅游产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基于VRIO模型的全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以泰安市为例

■公共管理二○一九年第一期总第八十期基于VRIO模型的全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以泰安市为例□高爱霞1满广富2姚兴华3高春霞4[内容提要]泰安市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建设城市,正面临着旅游业升级机遇,如何全面提升泰安市全域旅游竞争力,使泰安在众多旅游城市中脱颖而出,是当前泰安市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运用VRIO模型,构建了全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FAHP进行分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泰安市全域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VRIO模型;全域旅游;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091(2019)01-0102-08【收稿日期】2018-09-18【基金项目】泰安市社科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泰安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战略构想与路径设计”(18-ZD-022);泰安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全域旅游背景下泰安市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研究———基于VRIO模型的视角”(17skx117);泰安市社科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游客满意度视角下泰安旅游公共服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18-YB-085)。
【作者单位】1,3.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山东泰安,271000;2.山东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山东泰安,271018;4.山东省曹县桃源集镇政府,山东菏泽,274404【作者简介】高爱霞(1980-),女,山东菏泽人,理学硕士,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企业管理;满广富(1979-),男,山东昌邑人,管理学硕士,山东农业大学经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姚兴华(1984-),女,山东临沂人,管理学硕士,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高春霞(1976-),山东曹县人,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一、引言2016年我国262个市县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单位开始创建,标志着我国旅游业向大众旅游时代的转型开始[1]。
泰安市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建设城市,正面临着旅游业升级机遇,如何全面提升泰安市全域旅游竞争力,使泰安在众多旅游城市中脱颖而出,是当前泰安市急需解决的问题。
旅游目的地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研究综述旅游目的地研究是旅游学领域内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它关注的是旅游者的旅行目的和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体验,以及如何通过开展旅游活动来提升相关旅游城市和地区的综合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概括性地分析旅游目的地研究的主要内容。
1. 旅游目的地基础理论旅游目的地研究中的基本理论包括旅游目的地的定义、组成要素、旅游目的地集成理论、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互动等。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和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是旅游目的地研究的核心内容。
2. 旅游目的地地域分析旅游目的地的地域分析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分析、旅游供给分析和旅游市场分析。
旅游资源分析是旅游目的地研究的一大重点,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资源等分析。
旅游供给分析是指分析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制定、推广、投放和销售等方面的问题。
旅游市场分析则是关注旅游市场的特征、因素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
3. 旅游目的地评价旅游目的地评价包括对旅游目的地开发前、开发中和开发后各方面的评价,包括旅游资源评价、旅游产业评价、旅游设施评价、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旅游市场评价等,以及旅游目的地形象评价。
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评价,可以对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管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 旅游目的地规划和设计旅游目的地规划和设计是为了契合旅游市场需求、开发旅游资源和提高旅游竞争力,使旅游目的地具有完备的规划和设计流程,从而实现旅游目的地的有效管理和开发。
旅游目的地规划和设计的关键在于制定可行的规划和设计方案,准确把握旅游市场需求及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综上所述,旅游目的地研究是多学科、多要素交叉研究的复合性学科,对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价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自然环境、景观和旅游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城市的宣传和推广,可以制定出更合理、更加有效的旅游目的地规划和设计方案,实现旅游目的地开发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025-2031年中国户外旅游行业深度研究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户外旅游行业深度研究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户外旅游起源于西方国家19世纪的徒步、登山等运动项目,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旅游方式。
我国的户外旅游是这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旅游形式,和户外旅游概念相似的有探险旅游、户外休闲旅游、户外自助游、户外运动旅游等。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4年,国内旅游总人次32.46亿,比上年同期增加3.67亿,增长12.8%;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2.9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69万亿元,增长31.0%;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20.94亿,比上年同期减少5.95亿,同比下降22.1%;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1.72万亿元,比上年减少0.65万亿元,同比下降27.2%。
目前我国每年有1.3亿人参与徒步旅行、休闲户外等泛户外运动(占总人口的9.5%),有6000万人参与登山、攀岩、徒步等运动(占总人口的4.38%)。
2024年11月7日,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1年)》,到2024年,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基本形成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产品与服务品牌彰显、业态与模式持续创新的发展格局。
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持续增加,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参与人数不断增长,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
户外旅游活动已经开始变成国内新兴的和热捧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逐渐被越来越多人接受,甚至在以后,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户外旅游将会成为旅游的主要方式,未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户外旅游行业深度研究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共十一章。
首先介绍了户外旅游的定义、类型及产业特征,接着分析了中国户外旅游的发展环境,并对行业发展现状做了细致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徒步旅游、露营旅游与自驾旅游及其他细分行业。
随后,报告对户外旅游相关行业及重点企业运营状况进行了分析。
近十年我国城市旅游研究述评

但在 国外城市旅游研 究 的影响下 。我 国 的城 市旅游 作为 一
种新 的社会综合现 象越来 越受到社 会 的关 注 ,其研 究也 得 到广 泛而深刻 的开展 。根据 吴必 虎对 17 9 4至 20 0 3年 的 3 O
R sac  ̄所发表 的论文 进行 的综 合 研究 ,发现 旅游 地研 eerh 究始终是旅游研究 的热点 。城 市旅游 研究 作为旅 游地研 ] 究的一个分支学科 ,近些年 在国 内逐 渐受 到重 视.为 了全
收 稿 日期 :2 0 — 0 一 拍 06 8
基金项目 :教育部 “ 新世纪优 秀人 才支持 计划 ( 0 5 ”资员 (9 3 ) 男, 1 7一 , 湖南祁 阳人 。 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系 , 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 向 : 旅游地理与 区域经济.
维普资讯
第 2 7卷第 6 期 2 年 1 06 0 2月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J u n lo n y n r l iest o r a fHe g a g No ma v ri Un y
NO 6 Vo . 7 . 12 De c.2 0 0 6
关键 词 :城 市旅 游 ;城 市旅 游研 究 f统 计 分 析 中 田分 类号 :F 9 5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0 1 (0 6O 一 O 4 — O 6 3 3 3 2 0 )6 l O 6
中 国旅 游 业 经 过 2 O余 年 的 发 展 , 已从 17 9 8年 的年 创
不 平 衡 》 ( oeo h ra - ̄ ub ni a n ei A Ann t nteubnn n ra mb l c a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旅游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现代旅游的主体。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论题。
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对于评价城市旅游的现状和潜力,构建某一区域范围内部的旅游地域系统,防止同构的无序竞争,优化资源、资金、人力配置,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国外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的理念与方法。
国内对于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且是从城市形象研究成为我国城市旅游竞争研究的热点开始。
随后,国内学者对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概念、影响因素、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实证研究等方面来分析我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情况。
一、城市旅游竞争力概念的界定要界定城市旅游竞争力,先要了解竞争力、旅游竞争力的概念。
竞争力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综合概念,一般指竞争主体(国家、地区、行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国民经济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及其发展潜力。
从上述可知,竞争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其中包含对竞争力的研究必须是多层次的,竞争力不仅包含现实竞争力,更包含潜在竞争力。
旅游业是由很多企业组成的庞大的产业,旅游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的一种,从这个意义上看,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质是一种区域产业竞争力,属于城市竞争力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已经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研究,至今为止学术界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概念及内涵尚未形成公认的看法,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学术性表述也存在模糊性。
对于旅游竞争力概念,曹宁所界定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在研究一个旅游接待地(是以行政区划的城市为单元被考察的)相对于另外一个旅游接待地。
吸引游客(而不是输出游客),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回报,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能力。
刘晓萍认为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理解,应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城市在这个概念中是认定为旅游目的地;二是竞争力是一个相对比较概念。
因而她定义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企业在城市环境和旅游产业本身素质的综合作用下,在与其它城市的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相对比较优势。
聂献忠则把竞争主体看作是旅游业,认为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城市旅游业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环境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
苏伟忠等认为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在旅游产业本身素质和城市旅游环境的综合作用下,通过旅游企业在旅游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来的持续发展壮大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表层的旅游产品竞争力、操作层的旅游企业竞争力和内因层的旅游生产要素竞争力等三个层面上。
有学者则把城市旅游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城市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各种机遇,组织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在旅游环境营造、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开拓、旅游管理创新的方面与其它城市相比,形成比较优势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从上述众多学者对于旅游竞争力的概念界定来看,定义城市旅游竞争力要从研究范围及研究对象来入手,还应考虑到竞争力是一个相对比较概念,城市旅游竞争力应具有发展的长远性和持续性,即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能够为区域旅游经济带来持续发展的能力特点。
二、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研究自国内学者涉足研究城市旅游竞争力以来,大多数学者采用的研究思路根据一定的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构建一系列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内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
1.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对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指标的选取与构建非常重要,它将直接关系到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与可靠性,关系到能否为决策者提供一个量化的可操作性的依据。
选择有效的评价指标,构建一套比较合理、完整的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旅游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为了科学、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各城市的旅游核心竞争力,在选取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因而构建指标体系要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
评价的原则是: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由于竞争力是动态的,因而有学者指出构建指标体系时应考虑到城市旅游竞争力是不断变化的,在指标的设计时,既要有反映现有竞争状况的指标,也要有反映未来竞争状况的指标,并对未来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起重要作用的指标,提出了动态性和潜能性原则。
这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及可持续性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提供的很好的思路及可能。
国内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综述 ■ 刘清玉 福建教育学院[摘 要]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通过研究近年来国内关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方面的文献,选取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概念、影响因素、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方法、实证研究等方面对我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展望。
[关键词] 城市旅游竞争力 指标体系 实证研究《商场现代化》2011年3月(上旬刊)总第640期00《商场现代化》2011年3月(上旬刊)总第640期2.评价的指标体系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不同的学者研究的出发点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因而构建的指标体系也有所差异。
甘萌雨等构建了包括城市旅游经济现状指标、城市旅游功能地位指标、城市旅游业发展趋势指标、城市生活质量指标的指标体系。
郭舒、曹宁从核心吸引物、基础性因素和支持性因素、发展性因素和资格性因素、管理创新因素等方面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思路,思路中只对各指标的涵义和数据方向进行了说明,但并未给出具体的二级指标,其中一些指标获取较困难,如发展性因素。
张争胜等从旅游发展规模、外出旅游能力(出游力)、旅游组织能力和旅游接待能力四个方面选取15项指标构成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主要集中在旅游企业本身的发展能力上,且指标数目太少,不能较全面反映城市旅游竞争力。
苏伟忠等和陈晓等从旅游业绩竞争力、旅游环境支持竞争力、旅游潜力竞争力三方面建立竞争力评价模型,但他们是用不同的指标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其中部分具体指标取值较为困难。
莫帮洪等根据波特“钻石理论”模型,从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城市旅游发展相关支持环境和城市旅游发展潜力3个方面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与苏伟忠等构建的不同,但二级及三级指标基本一致。
汪德根在根据原则构建指标时,考虑到数据选取的权威性、实用性、可靠性以及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以城市旅游行业实力、城市旅游发展潜力、城市旅游组织接待能力、城市旅游经济社会支持力、城市旅游环境支持力等5个方面28个原始指标组成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庄小丽等在借鉴世界经济论坛(WEF)、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国家竞争力模型及“Crouch & Ritehie模型”的基础上,参照倪鹏飞的城市竞争力“弓弦箭模型”,从市场竞争力、要素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管理竞争力段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其三级指标数达45个之多,能比较全面的反映一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但是指标数目太多也会给计算综合得分及解释时造成困难。
从上述可知,不同学者从自己的研究目的及研究范围出发,构建了不同的指标体系对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指标数目不同,但是在核心指标上还是有一些相同。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城市旅游发展竞争优势的因素还应包括旅游发展的专门化、信息化和集团化水平,为合理配置资源,发展旅游专门化优势,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
信息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将起决定性作用,并且从长远看,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发展则需依赖于技术、信息获取能力和人力资源等等。
郭舒和甘萌雨指出在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发展中不可忽视专业化和信息化,尤其在2003年就提出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从长远看依赖于技术、信息获取能力和人力资源等等,但在后续的理论及实证研究中,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很少看到这方面的指标。
因此考虑到技术及信息的重要性,在构建指标体系对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时,应该把信息获取能力、技术及人力资源共享作为潜力指标列入。
城市旅游形象对城市旅游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为促进城市旅游发展进行旅游营销时,城市旅游形象非常重要,但是由于该指标数据获得较难,因此在许多研究中没有采用。
3.评价方法目前国内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因子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AHP)。
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属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通常采用加权法对它进行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城市旅游竞争力权重确定主要方法。
利用AHP模型的各指标权重是通过专家打分取得,从而使各指标权重的设置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因而丁蕾提出用熵技术对权重进行修正。
因子分析法是通过几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来构造综合评价函数,能够简化众多原始变量及有效处理指标间的重复信息,所以评价结果具有很强的客观合理性。
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确定各个主成分在评价模型中的权重,这样也克服了人为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
聚类分析是对综合评价的结果对评价对象进行归类,以便划分出不同的类别。
纵观相关研究论文中,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手段进行经济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的比较方法、综合比较与分类比较等方法手段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法。
三、实证研究城市旅游竞争力实证研究主要表现为:诸多学者对城市旅游竞争力是运用竞争力相关理论,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许多城市的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评价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对策。
在众多实证研究中,一是以我国北京、南京、西安、广州、上海、郑州、桂林等各大主要旅游城市实证对城市旅游竞争力对比研究,并指出资金、技术 、人才是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内在决定因素。
二是以区域的城市(群)为实证来进行研究,武传表采用定量方法对上海、广州、天津、宁波、青岛和大连等沿海开放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研究;张琼霓对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中,通过对长株潭旅游业发展现状、城市旅游竞争力影响要素分析,并提出提升长株潭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对策;马艳等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了评价;汪德根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长江三角洲16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实力,16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不同层次城市旅游竞争力具有不同特点,并揭示16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化表现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反映竞争力的最终结果。
三是学者对不同省区内的城市进行实证研究。
如张争胜等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把广东省21个地级市按照旅游竞争力的大小分为综合型、客源地型、目的地型和待开发型4大类型,提出了广东省要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实现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制订合理的发展目标、加大旅游投入力度、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四个措施;曹宁等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做了旅游竞争力的总体特征分析与城市类别进行分析,他认为这些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阵营划分与人们的常识性客观认识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城市在旅游资源利用和城市旅游管理方面的巨大潜力和旅游竞争力提升的广阔空间,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周岩对河南省辖18个市级实证分析、赵风云对山西省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