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1章 绪论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绪论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绪论
提升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的能力 ——计算思维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
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及人类
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计算思维的核心是抽象(Abstraction)和自动化(Automation)。
人才这是也是培冯养.诺出依曼来第的一次将自己的设想完全付诸实现。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
EDVAC(1951)
第1章 绪论--1.1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 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5)晶体管时代
主要 特点
①所使用的逻辑元件为晶体管;普遍采用磁芯作为主存储器; ②采用磁带或磁盘作为辅助存储器; ③出现了Fortran、Cobol等高级语言,并出现了机器内部的管理程序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堂要求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基本信息描述
授课学时
总学时:64 实验学时
50学时 12学时
上课安排
授课时间 周2第3大节/周5第4大节 授课地点 N223/N114
实验时间 待定…
实验地点 待定
成绩计算 总成绩 笔试(80)+平时成绩(20)
1.9 计算机的发展
学习目标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
第1章 绪论--1.1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计算工具扩展并延伸了人脑的功能 手动计算工具:算盘 √ 机械式计算工具:手摇台式计算机
1. 1642年,法数学家Pascal 始创 2. 1673年,德数学家Leibnitz 改进 3. 1812年,英数学家Babbage 差分机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 这就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简称存储程序控制)的概念。 • ③指令的执行是顺序的,即一般按照指令在存储器中存放的顺序执行
,程序分支由转移指令实现。 • ④计算机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
部件组成,并规定了五部分的基本功能。 • 冯·诺依曼原理的基本思想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架构,并开创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 运算器的性能是影响整个计算机性能的重要因素,精度和速度是运算 器重要的性能指标。
• (3)控制器 • 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的控制核心。它的主要功能是读取指令、翻译指
令代码并向计算机各部分发出控制信号,以便执行指令。当一条指令 执行完以后,控制器会自动地去取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依次重复 上述过程直到整个程序执行完毕。 • (4)输入设备 • 人们编写的程序和原始数据是经输入设备传输到计算机中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计算机的发展
• 归根结底,40多年的实践证明摩尔定律有利于工业的发展及人类的 需求。直至今日,半导体工业还是按照DRAM每18个月、微处理 器每24个月集成度翻倍的规律发展着。
• 如果按照旧有方式制造电路,即将晶体管、电阻器和电容器安装在电 路板上构成电子设备,那么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计算机辅助设计 等都是不可能问世的。
• 主存储器主要由存储体、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emoryAddr essRegister,MA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Memo ryDataRegister,MDR)以及读写控制线路构成。
• (2)运算器 • 运算器是对信息进行运算处理的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对二进制编码
进行算术(加减乘除)和逻辑(与或非)运算。运算器的核心是算术 逻辑运算单元(ArithmeticLogicUnit,ALU )。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一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一章
• 第一代计算机硬件采用电子管(体积大、功耗大)为基本器件,软件 主要为汇编语言。 其应用于 1945—1958 年。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主 要为军事与国防技术服务,重点发挥计算机的 计算能力,帮助人们 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
• 1953,IBM开始研制计算机,并在几年时间里发展壮大,成为领头企 业,IBM在1958 年推出了最后一台电子管大型机产品 709。在第一 代计算机中,IBM 的成功产品是 IBM650 小型机,其销售量超过千台 ,在当时已是很了不起了。1958 年,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成功 研 制出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 机”(八一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计算机历史
• 第四代计算机发展中的伟大成就是个人计算机的诞生。IBM 于 1981 年推出个人计算机, 其成为历史上最畅销的计算机。由于 IBM 个人 计算机设计的开放性,许多公司同样可以生产 个人计算机,从而推 动了新行业的发展,让成千上万人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第四代计算 机 发展的另一成果是网络的出现,它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 、文化活动等许多方面发生 了变化,网络目前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 部分。随着第四代计算机的发展,该领域的企业排序发生了变化,英 特尔(Intel)公司和微软(Microsoft)公司打败了世界上最大的 IBM 公司,成为世界上计算机产业的领导公司。
充分发挥硬件特性及通用性。目前 CPU 的设计一 定要考虑当今的软 件技术,以更好地配合软件来发挥 CPU 的效用,反之也一样。如在 2005 年,软件技术成熟了,已支持双内核 CPU 的运行,于是人们推 出台式机的双内核 CPU,而 双内核 CPU 技术早就用在了高端服务 器上,只不过这些软件只适合在服务器上运行。台式机 的双内核
下一页 返回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 绪论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  绪论

2020/6/11
5
1.2计算机发展简史
一、计算机的五代变化 ❖ 第一代为1946—1957年,电子管计算机:数据处理 ❖ 第二代为1958—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工业控制 ❖ 第三代为1965—1971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小型计算机 ❖ 第四代为1972—1990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片1KB、4KB、16KB、64KB、256KB、1MB、 4MB、16MB、64MB、256MB、GB。 ❖ 其中1K=210,1M=220,1G=230
2020/6/11
7
1.2计算机发展简史
三、微处理器的发展
❖ 1971年Intel公司开发出Intel 4004。这是第一个将CPU的所有元件都 放入同一块芯片内的产品,于是,微处理器诞生了。
2020/6/11
2
1.1计算机的分类
数字计算机
数据表示方式 数字0/1
计算方式
数字计数
控制方式
程序控制
精度

数据存储量

逻辑判断能力 强
2020/6/11
模拟计算机 电压 电压组合和测量值 盘上连线 低 小 无
3
1.1计算机的分类
二、数字计算机分类 数字计算机根据计算机的效率、速度、价格、
运行的经济性和适应性来划分,可以划分为两类:
36
ATX 架构主板
Micro ATX 架构主板
BTX 架构主板(未来趋势)
一、主板的工艺
主板的平面是一块PCB印刷电路板,它实际是由几层树脂材 料粘合在一起的,内部采用铜箔走线。一般的PCB线路板分 有四层和六层,四层板分别是主信号层、接地层、电源层 、次信号层。而六层板增加了辅助电源层和中信号层。而 一些要求较高的主板的线路板可达到6-8层或更多。在电路 板上面,是错落有致的电路布线;在PCB印刷电路板上面, 则为棱角分明的各个部件:插槽、芯片、电阻、电容等。 芯片包括BIOS芯片,南北桥芯片,RAID控制芯片等;插槽 包括CPU插座,内存插槽,PCI插槽,ISA插槽等;接口包括 IDE接口,软驱接口,COM接口(串口),PS/2接口,USB接口 ,IEEE1394接口,LPT接口(并口),MIDI接口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结精选全文完整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结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软件哪个更重要?解:P3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综合体。

计算机硬件:指计算机中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装置。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运行所需的程序及相关资料。

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同样重要。

5.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P8●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指令和数据以同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以按地址访问;●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表示;●指令由操作码、地址码两大部分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指令在存储器中顺序存放,通常自动顺序取出执行;●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原始冯•诺依曼机)。

7. 解释下列概念:主机、CPU、主存、存储单元、存储元件、存储基元、存储元、存储字、存储字长、存储容量、机器字长、指令字长。

解:P9-10主机:是计算机硬件的主体部分,由CPU和主存储器MM合成为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早期的运算器和控制器不在同一芯片上,现在的CPU内除含有运算器和控制器外还集成了CACHE)。

主存:计算机中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为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存储器,可随机存取;由存储体、各种逻辑部件及控制电路组成。

存储单元:可存放一个机器字并具有特定存储地址的存储单位。

存储元件:存储一位二进制信息的物理元件,是存储器中最小的存储单位,又叫存储基元或存储元,不能单独存取。

存储字:一个存储单元所存二进制代码的逻辑单位。

存储字长:一个存储单元所存二进制代码的位数。

存储容量:存储器中可存二进制代码的总量;(通常主、辅存容量分开描述)。

机器字长:指CPU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的寄存器位数有关。

指令字长:一条指令的二进制代码位数。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ppt课件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ppt课件
和电路实现。
浮点数的表示与运算
浮点数的概念
浮点数是指小数点位置可以浮 动的数,用于表示更大范围、
更高精度的数值。
浮点数的表示方法
通常采用IEEE 754标准表示, 包括符号位、指数位和尾数位 。
浮点数的加减运算
需要进行对阶、尾数加减、规 格化等步骤,同时处理溢出和 舍入等问题。
浮点数的乘除运算
需要设计高效的算法和电路实 现,包括浮点乘法、浮点除法
地址译码器
将地址寄存器中的地址转换为对 应存储单元的选择信号。
存储体
由大量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 单元可存放一个字节或多个字节 的数据。
读写控制电路
根据CPU的命令控制存储器的读 写操作。
主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与优化
存储容量
主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通常以字节(Byte)为单位进 行衡量。
存取时间
逻辑门电路
基本逻辑门电路
介绍与门、或门、非门等 基本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 理和实现方法。
复合逻辑门电路
讲解与非门、或非门、异 或门等复合逻辑门电路的 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逻辑门电路的应用
介绍逻辑门电路在数字电 路中的应用,如组合逻辑 电路的设计和实现等。
03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
数值数据的表示
定点数表示法
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经历了从机械式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 机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五个发展阶段。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硬件系统
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 输出设备等,是计算机的物理基
础。
软件系统
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是计算 机的逻辑基础。
数据
是计算机处理的对象,包括数值数 据、非数值数据和多媒体数据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

十进 十六进 8 8 9 9 10 A 11 B 12 C 13 D 14 E 15 F
计 算 机 组 成 原 理 与 汇 编 语 言




二进 0000 0001 0010 0011 0100 0101 0110 0111
十进 0 1 2 3 4 5 6 7
二进 1000 1001 1010 1011 1100 1101 1110 1111
计 算 机 组 成 原 理 与 汇 编 语 言

基本字长 指参与运算的操作数的 基本位数;决定通用寄存器、加法 器和数据总线等部件的宽度。

位 字节 字

主存容量 主存储器所能够存储的全 部信息总量。

K=1024 M=1024K G=1024M
计 算 机 组 成 原 理 与 汇 编 语 言
(1101.1101)2
综合结果为
(13.8125)10
计 算 机 组 成 原 理 与 汇 编 语 言

二进,八进,十六进
按N展开式求和
例 :
十进
(11001.101)2
(27451.12)8 (2AD.1C)16
计 算 机 组 成 原 理 与 汇 编 语 言
(11001.101)2
=1*2 4 +1*2 3 +0*2 2
十进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计 算 机 组 成 原 理 与 汇 编 语 言

数制间转换 原则:整数变整数,小数变小数;

十进
二进
整数部分:除2取余倒排,直到商为0
; 小数部分:乘2取整,直到小数位为0 ; 例: (13.8125)10
计 算 机 组 成 原 理 与 汇 编 语 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件第01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件第01章

操作系统 编译、调试源操程作序系统级
4、机器机器语语言言级(指:令执系行统目) 标代码机器语言级
微程序控制器
5、微硬程核序级:硬对件逻用辑户部透件明
微程序级
图1-4 硬软件组成的层次结构模型
2. 从语言功能角度划分层次结构
程序 专用语言虚拟机
高级语言虚拟机
汇编语言虚拟机 实际机器(机器语言物理机) 图1-5 从语言角度划分的层次结构模型
8) 多机系统 (多个CPU构成多机系统)
二、软件系统 软件:各类程序和文件,是一些触摸不到 的二进制信息。
1. 系统软件:负责系统的调度管理,提供程 序的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为 方便用户使用,提高计算机系 统的效率或扩展硬件功能而编 制的程序。
1) 操作系统:核心,作业调度、处理机调度、存储管 理、文件系统、外围设备管理,任何其 它软件必须在OS的支持下才能运行。
不能直接访问。 高速缓冲:CPU与主存之间,当前正使
用的程序、数据复制于其中,提 高CPU访存速度。 外部设备:I/O设备 总线:主机通过一组总线连接各种I/O设备
外围接口:I/O接口,位于总线与各种I/O设备之间, 起缓冲与连接作用的部件。
1. 以总线为基础的系统结构—小、微型机
采用总线结构实现数据传递-数据通路结构
2. 数据通路宽度: 数据总反线映一了次寄所存能器并、行运传算送的位数。CPU
内部的一般等部于件基、本数字据长总,线而的外位部的取决于系 统总线,可与数内。部硬的件相实等现,基也本可字小于内部的。
内外相长等运:算Int,el8软03件86支,持均实为32位,32位机 外部宽度现小多于字内长部运:算Int。el8088,内16位,
总线BUS: 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 信息传送线路。(数据线、地址线、 控制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


运算速度 “天河一号”峰值运算速度为每秒4700 万亿次。做个换算对比:“天河一号”运 算1小时,相当于全国13亿人同时计算340 年以上的时间;“天河一号”运算1天, 相当于1台双核的高档桌面电脑运算620年 以上的时间。 存储容量 “天河一号”存储容量为两千万亿个字节。 做个换算对比:一个汉字平均为两个字节, “天河一号”可在线存储一千万亿个汉字, 相当于存储100万汉字的书籍10亿册。

电子数字计算机以离散量即数字量表示数据,应
用算术运算法则实现运算。 由于具有很强的逻辑判断功能、庞大的存储能力,以及 计算、模拟、分析问题、操作机器、处理事务等能力, 因而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于1946年在美国诞生。 ① 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 ② 每秒50次乘法运算;

1.1.1 更新换代的计算机硬件
(1) 电子管时代(1946年-1959年) (2) 晶体管时代(1959年-1964年) (3)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64年-1975年)
(4)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5年-1990年)
(5) 超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90年-现在)

一 二 三
1.1.2 日臻完善的计算机软件

汇编语言阶段(20世纪50年代)
程序批处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
分时多用户阶段(20世纪70年代)
分布式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
软件重用阶段(20世纪90年代)
Web服务阶段(21世纪初期-现在)

—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 系统组成。
2013年6月超级计算机排名
/system/2013/06/19/019413676.shtml




1 天河二号是由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开发的超级计算机 ,今年以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的优越性能位 居榜首。部署在广州的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 2 泰坦是一台安装在美国能源部(DOE)的橡树岭国 家实验室Cray XK7系统的超级计算机。最节能的系 统之一。 3 红杉是安装在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 验室的一台IBM蓝色基因/ Q系统超级计算机。 10 天河-1A,中国天津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硬件技术
电子管 晶体管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速度(次/秒)
40,000 200,000 1,000,000

大规模集成电路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0,000,000
100,000,000
电子管时代(1946~1959)
运算速度:5千~4万(次/秒)
在电子管时代,计算机以电 子管作为基本逻辑单元,主 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 等材料,数据用定点表示。
第1章


了解哪些 ??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计算机系统的组织结构 计算机的特点和性能指标 计算机的分类与应用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电子计算机分类
按其信息的表示形式和处理方式分类:

电子模拟计算机以连续变化的量即模拟量表示数
据,通过电流或电压的物理变化过程实现运算。 受到元器件精度的影响,使其运算精度较低,解题能力 有限,信息存储困难,因而应用面窄。


运算器的简单框图见书P6图1-3。
(5)控制器

是整个计算机的指挥中心。 控制器就是按着事先安排好的解题不愁,控制计算机各
存 储 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I/O系统
(1)输入设备
(2)输出设备
(3)存储器

分为主存储器(内存)和辅助存储器(外存)。 CPU能够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主存。

辅助存储器用于帮助主存记忆更多的信息,辅助存储器
中的信息必须调入主存后,才能为CPU所使用。

主存储器的每个单元都有自己唯一的地址码,通常是按 地址进行访问的,若对存储器某个单元进行读/写操作, 必须首先给出被访存储单元的地址码。
13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1965~1975)
运算速度:百万~几百万(次/秒)
2013-10-25
14

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时代 ,集成电路器件成为了计算机的主要逻 辑元件,由半导体存储器替代磁芯存储 器作为主存储器。此阶段采用多处理器 并行结构的大型、巨型机和物美价廉的 小型机得到快速发展。
2009年超级计算机榜首

美国能源部下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Cray“美洲豹”XT5系统以每秒 1.759千万亿次(petaflop/s)的运算速度,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 行榜中首度折桂。
美洲豹的科学应用
图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 1:极端气候模拟 2:超新星研究 3:生命和半衰期 4:从光合作用到新燃料 5:聚变加速 6:模仿火山爆发应激气候
③ 平方和立方计算;
④ Sin和Cos函数数值运算;
⑤ 其它更复杂的计算。
1955年退役
十进制运算 18 000 1 500 多个电子管 多个继电器 千瓦
150
30 1 500 5 000

平方英尺 次加法/秒 用手工搬动开关和拔插电缆来编程
电脑始祖 —冯· 诺依曼

冯· 诺依曼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一是用二进制代替十进制,进一步提 高电子元件的运算速度;二是存储程序(Stored Program),即把程序放 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换言之,把能进行数据处理的程序放在数据 处理系统内部,程序和该程序处理的数据用同样的方式储存,即把程序 本身当作数据来对待。冯· 诺依曼的改进方案被称为“爱达法”(EDVAC), 即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Electronic Diserete Variable Computer)的 简称。 1945年6月,他写了一篇题为《关于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草案》 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在数字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存放程序的概念 (Stored Program Concept),这是所有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范式,被称为 “冯· 诺依曼结构”。按这一结构建造的电脑称为存储程序计算机 (Stored Program Computer),又称为通用计算机。时至今日,所有的 电脑都逃脱不了冯· 诺依曼的掌心,我们所有的电脑,都有一个共同的 名字,叫“冯· 诺依曼机器”,它超越了品牌、国界、速度和岁月。
2013-10-25
10
晶体管时代(1957~1964)
运算速度:几十万~百万(次/秒)
2013-10-25
11

晶体管时代的计算机主要以晶体管代替 电子管作为基本逻辑元件,主存储器由 磁芯构成,引入了浮点运算硬件加强科 学计算能力。
2013-10-25
12
第一台小型计算机 PDP-8
2013-10-25
2012年6月超级计算机排名
/view/c3d6cef17c1cfad6195fa743.html


第一名:红杉(Sequoia)超级计算机,美国 能源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
使用红杉来研究美国核威慑武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月超级计算机排名
2011超级计算机榜首
2011超级计算机亚军—— 天河一号A


最大性能只有“京”的24.4%。事 实上,除了一路狂奔的“京”之外 ,从第二名到到第十一名都没有多 少变化。 从超算分布的国家来看,最近两年 增长最快的国家无疑是中国,两年 时间,中国入围超算总数从2010年 11月的24台猛增至如今的74台,平 均增长率超过45%。美国作为当今 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入围超算数量 上也保持了一如既往的霸气,始终 占据着TOP500的半壁江山,其他国 家望尘莫及。
2009年超级计算机第五

由中国国防科大研制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以实测速度每秒 563.1万亿次位列世界第五、亚洲第一,这也是中国超级计算机迄今 获得的最高名次,也是前十位中唯一非美超级计算机。
2010年超级计算机榜首


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又称TOP500)11月16 日在美国新奥尔良会议中心正式揭晓,由中国国防科 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排名第一,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美洲虎”和中国曙光公司 研制的“星云”紧随其后,其他排名前十的超级计算 机分别位于日本、法国、德国和美国。 “天河一号”2010年在中国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安 装部署,升级后的实测运算速度可达每秒2570万亿次; 排名第二的“美洲虎”超级计算机实测运算速度可达 每秒1750万亿次;排名第三的“星云”计算机实测运 算速度达到每秒1270万亿次。
主存储器结构简图
地 址 寄 存 器
存 储 体
数 据 寄 存 器
时序控制逻辑
(4)运算器

运算器是计算机的执行部件,用于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完成算术运 算和逻辑运算。算术运算是指按照算术运算规则进行的运算,如加、 减、乘、除以及它们的复合运算。逻辑运算则为肺算术性运算,如 与、或、非、异或、比较、移位等。 其核心是算术逻辑部件(Arithmetic and Logical Unit,ALU)。运 算器中还设有若干寄存器,用于暂存操作数据和中间结果。由于这 些寄存器往往兼备多种用途,如用作累加器、变址寄存器、基址寄 存器等,所以通常称为通用寄存器。
2013-10-25
15
采用了Intel8080的个人电脑Altair8800
2013-10-25
16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5~1990)
运算速度:几百万~几千万亿(次/秒)
2013-10-25
17
2008年超级计算机榜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