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增值税会计处理的实际应用的22 个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2023初级会计增值税经典案例题

2023初级会计增值税经典案例题

2023初级会计增值税经典案例题在学习初级会计的过程中,增值税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作为一个涉及财务、税务等多方面内容的复杂课题,增值税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给会计人员带来不小的挑战。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增值税相关知识,我将在本文中介绍2023初级会计增值税经典案例题,并就此展开全面评估和分析。

1. 案例一:某公司在2023年1月份发生了如下业务:1)1月2日,购入原材料1万元。

2)1月10日,生产产品A,并报废500元。

3)1月15日,销售产品A,售价2万元。

4)1月20日,购入办公用品500元。

5)1月25日,支付增值税款500元。

要求:根据以上情况,计算该公司1月份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并填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本案例考察了对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及增值税申报表的填制,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增值税的税率、计税方法等知识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会计实务中去。

2. 案例二:某公司2023年度销售额为80万元,其销售商品应税销售额60万元。

已知该公司2023年内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0万元,准予抵扣的增值税额为8万元。

要求:请根据上述数据,计算该公司的应纳增值税额,若有退税应退税额度,并填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本案例考察了对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及适用税率的确定,同时也要求考生对退税的核算和处理有一定的了解,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和处理。

以上两个经典案例题涵盖了增值税的基本内容和相关会计实务操作,通过对这两个案例的深入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增值税的计算方法、纳税申报和退税处理等内容。

也能够帮助大家在实际工作中更加熟练地运用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会计实务水平。

个人观点和理解:增值税作为我国重要的税收制度之一,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

也需要不断关注和学习相关政策法规的更新和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理解和应对策略。

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值税会计处理案例分析

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值税会计处理案例分析

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值税会计处理案例分析房地产开发企业是指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土地购买、房地产开发、房屋销售等环节。

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开发企业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增值税,增值税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案例一:某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开发楼盘筹集资金的现金流量表如下(金额单位:万元)| 项目 | 本年累计金额 | 本期发生额 || ---- | ---- | ---- || 现金 | 1000 | 200 || 货币资金 | 5000 | 1000 ||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300 | 50 || 应收账款 | 200 | 40 || 存货 | 8000 | 2000 || 固定资产 | 6000 | 2000 || 在建工程 | 4000 | 1000 |假设该企业计划于本期内推出部分楼盘进行销售,销售金额为20000万元。

该企业拥有的不动产资产:| 项目 | 账面价值(万元) | 权属情况 || ---- | ---- | ---- || 土地 | 6000 | 全部权属已取得 || 在建工程 | 4000 | 已经投入使用 || 已建成房地产 | 10000 | 全部权属已取得 |该企业的现金流量表显示,在本期内,其现金存量增加200万元,货币资金增加100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增加50万元,应收账款增加40万元,存货增加2000万元,固定资产增加2000万元,在建工程增加1000万元。

该企业本期开展的核心业务是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根据税收政策规定,该企业需要缴纳增值税。

增值税是基于企业价值的增长而计算的一种税收,需要按照项目的生产和销售流程进行计算和申报。

因此,下面将以上述情况为例分别分析该企业在土地购置、房地产开发、房屋销售、资产处置等环节中的增值税计算和会计处理方法。

1. 土地购置环节该企业在购买土地时需要缴纳土地增值税。

增值税案例详解

增值税案例详解

增值税案例详解一、增值税业务处理案例宏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原材料存货采用实际成本计价,包装物存货采用计划成本计价。

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每月缴纳一次。

2009年1月份增值税留抵税额为3576元,2月份发生与增值税相关的经济业务如下:(1)3日,销售给华丰公司自产A产品300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货款180000元,增值税30 600元。

货已发出,价税款收到转账支票。

发生运输费2000元,取得运输部门开具给本公司的运输费发票,合同约定运输费用由销货方负担。

以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货款或取得索取销货款凭据当天,则:销项税额=180000×17%=30600(元)销货方为销售货物负担运费可享受7%抵扣进项税额,则:进项税额外=2000×7%=140(元)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账联和银行入账通知单编制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210 600贷:主营业务收入18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0 600根据运输发票发票联和支票存根编制会计分录:借:销售费用1 86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40贷:银行存款2 000(2)4日,向盛达公司购进原料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货款100 000元,增值税17 000元,原料已验收入库并同时支付货款。

在购货过程中支付运输费用2400元,其中,运费1950元,建设基金50元,装卸费、保险费等杂费400元,已取得运输部门开具的运输发票。

上述业务已办理相关增值税抵扣认证手续。

购进材料已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已认证,运输费已申报抵扣,则:进项税额=100000×17%+(1950+50)7%=17140(元)入库材料采购成本=100 000+2400-140=102 260(元)根据专用发票和入库单:借:原材料102 26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140贷:银行存款119 400(3)5日,向外地某工厂发出B产品一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77 000元,增值税13 090元;宏运公司开出支票代垫运费1800元,运输部门将运输发票开具给购货方。

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值税会计处理案例分析

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值税会计处理案例分析

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值税会计处理案例分析一、案例描述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取得了一块土地,并在其上建成了一个商业综合体,包括商业街、写字楼、商务酒店等。

该企业希望了解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增值税应如何处理,并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

二、增值税的应纳税额计算1. 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增值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购买土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向国家交纳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增值税。

计算方法为:销售额×(1-17%)/1.17×11%假设该企业购买土地的成本为1000万元,销售土地使用权的金额为2000万元,则应纳增值税=2000×(1-17%)/1.17×11%=172.84万元。

2. 商品销售的增值税商业综合体建成后,企业开始出售商业街、写字楼等商品,需要向国家交纳销售商品的增值税。

计算方法为:销售额×3%假设该企业销售商品总额为5000万元,则应纳增值税=5000×3%=150万元。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增值税计算,该企业总的应纳增值税为172.84+150+90=412.84万元。

三、增值税的会计处理1. 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增值税会计处理企业应单独结算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增值税,计入成本,计提应交增值税款准备。

假设该企业在购买土地时未付款,而是通过银行贷款支付的,则需要在银行贷款在途-土地使用权转让增值税账户中计提应交增值税款准备。

2. 商品销售的增值税会计处理企业出售商品所得的增值税,计入应交税费,同时将销售收入、增值税额等分录记账。

对已交增值税的销售商品,可在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中计提已交增值税。

四、税务申报该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每月需要向税务局申报增值税。

具体操作是通过电子税务局进行网上申报,按照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后,确定应纳增值税的数额,然后通过网上直接汇款至税务局指定的账户。

五、总结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多方面的增值税,包括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增值税、商品销售的增值税和建筑服务的增值税等。

会计经验:增值税纳税实例及案例分析

会计经验:增值税纳税实例及案例分析

增值税纳税实例及案例分析增值税纳税实例及案例分析 【例】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

2013年11月有关生产经营业务如下: ①销售甲产品给某大商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不含税销售额80万元;另外,开具普通发票,取得销售甲产品的送货运输费收入5.85万元。

 ②销售乙产品,开具普通发票,取得含税销售额29.25万元。

 ③将试制的一批应税新产品用于本企业基建工程,成本价为20万元,成本利润率为10%,该新产品无同类产品市场销售价格。

 ④销售使用过的进口摩托车5辆,开具普通发票,每辆取得含税销售额1.04万元;该摩托车原值每辆0.9万元。

 ⑤购进货物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支付的货款60万元、进项税额10.2万元;另外支付购货的运输费用6万元,取得运输公司开具的普通发票。

 ⑥向农业生产者购进免税农产品一批,支付收购价30万元,支付给运输单位的运费5万元,取得相关的合法票据。

本月下旬将购进的农产品的20%用于本企业职工福利(以上相关票据均符合税法的规定)。

 计算该企业2013年5月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①销售甲产品的销项税额: 80x17%+5.85÷(1+17%)x17%=14.45(万元) ②销售乙产品的销项税额: 29.25÷(1+17%)x17%=4.25(万元) ③自用新产品的销项税额: 20x(1+10%)x17%=3.74(万元) ④销售使用过的摩托车应纳税额: 1.04÷(1+4%)x4%x50%x5=0.1(万元) ⑤外购货物应抵扣的进项税额: 10.2+6x7%=10.62(万元) ⑥外购免税农产品应抵扣的进项税额: (30x13%+5x7%)x(1-20%)=3.4(万元) ⑦该企业11月份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14.45+4.25+3.74+0.1-10.62-3.4=8.52(万元)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增值税税收法律真实案例(3篇)

增值税税收法律真实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餐饮企业(以下简称“餐饮企业”)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中式餐饮服务。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纳税金额也逐年增加。

然而,在2018年的一次税务稽查中,餐饮企业因增值税纳税问题与税务机关产生了争议。

以下是该案例的详细情况。

二、争议焦点1. 进项税额抵扣问题:餐饮企业在2017年度的增值税纳税申报中,对部分原材料采购发票进行了进项税额抵扣。

税务机关在稽查过程中,发现其中部分发票存在虚假记载,涉嫌虚开发票。

2. 销项税额计算问题:餐饮企业在计算销项税额时,对部分外卖订单的销售额未进行准确的增值税纳税申报,导致少申报税款。

三、争议处理过程1. 初步核查:税务机关对餐饮企业的纳税申报资料进行了初步核查,发现上述两个争议焦点。

2. 企业解释:餐饮企业对争议焦点进行了解释。

对于进项税额抵扣问题,企业表示,确实存在部分发票存在虚假记载,但并非故意为之,而是供应商的责任。

对于销项税额计算问题,企业解释称,由于外卖订单数量庞大,部分订单的销售额未能及时准确申报。

3. 进一步调查:税务机关对餐饮企业的供应商进行了调查,证实了部分发票存在虚假记载的事实。

同时,税务机关对餐饮企业的外卖订单进行了抽样核查,发现确实存在少申报税款的情况。

4. 协商调解:在初步调查和核实的基础上,税务机关与餐饮企业进行了协商调解。

税务机关指出,餐饮企业的行为已违反了增值税相关法律法规,应依法进行处理。

餐饮企业表示,愿意配合税务机关进行调查,并积极整改。

5. 处理决定:经协商,税务机关对餐饮企业作出了如下处理决定:(1)对虚假记载的进项税额进行追缴,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2)对少申报的销项税额进行补缴,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3)对餐饮企业进行税务约谈,要求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纳税意识。

四、案例评析1. 企业纳税意识的重要性:本案例中,餐饮企业由于供应商的原因,导致进项税额抵扣存在问题。

这反映出企业在采购环节的纳税意识不足。

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足抵扣的会计处理(22个最全面案例)

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足抵扣的会计处理(22个最全面案例)

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足抵扣的会计处理(22个最全面案例)一般纳税人因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例: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事设备经营性租赁、设备融资租赁(经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批准)和其他业务,2014年12月发生如下业务:(1) 设备融资租赁业务收入468000元,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400000元,税额68000元,款项已全部收取。

(2) 购进经营性租赁用设备一台,取得销售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700000 元,税额119000元;销售方转来代垫设备运费11100元,运输企业开具的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000元,税额1100元,货款、运费均未支付。

(3) 购进办公用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000元,税额8500元。

办公用品均已领用。

(4) 以前月份已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收取的设备经营性租赁费585000元,因设备质量原因,经协商设备经营性租赁费调减20%,当月凭设备租赁方税务机关出具的《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幵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0000元,税额-17000 元,相应款项已退还租赁方。

(5) 上月支付信息服务费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经与服务机构沟通同意折让10%,合计金额10600元,向主管税务机关填报《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单》后,取得《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

折让款及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均未收到。

(6) 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实现收人106000元,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0000 元,税额6000元,款项尚未收到。

(7) 收到某公司以前月份拖欠的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应收款3510000元(已在所属月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确认销项税额申报纳税),并经协商另收延期付款利息30000元,并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

(8) 支付广告费31800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30000元,税额1800元。

增值税案例分析

增值税案例分析

增值税案例分析增值税是一种按照货物和劳务的不同环节,按照一定比例向商品的最终消费者收取税款的一种税收制度。

在我国,增值税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税收方式,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增值税的具体应用。

案例一,某公司购进原材料生产产品销售。

某公司购进了1000万元的原材料,经过生产加工后,将产品销售出去,销售额为1500万元。

按照我国的增值税政策,企业需要向国家交纳的增值税为1500万元销售额减去1000万元原材料购进成本,即500万元。

假设增值税税率为13%,那么该公司需要向国家交纳的增值税为500万元乘以13%,即65万元。

案例二,某餐饮企业的增值税计算。

某餐饮企业在一年内的销售额为200万元,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为100万元。

按照增值税的计算方式,该企业需要向国家交纳的增值税为200万元销售额减去100万元的成本,即100万元。

假设增值税税率为6%,那么该企业需要向国家交纳的增值税为100万元乘以6%,即6万元。

案例三,某服务企业的增值税计算。

某服务企业在一年内的服务收入为80万元,相关成本为30万元。

按照增值税的计算方式,该企业需要向国家交纳的增值税为80万元收入减去30万元成本,即50万元。

假设增值税税率为10%,那么该企业需要向国家交纳的增值税为50万元乘以10%,即5万元。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增值税的计算方式是按照销售额减去相关成本,然后再乘以税率来计算的。

对于企业来说,合理的成本管理和税务筹划可以有效降低增值税的负担,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总结起来,增值税作为一种重要的税收方式,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增值税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增值税的计算方式和影响因素,为企业的税务筹划提供参考。

希望以上案例分析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增值税会计处理的实际应用的22 个案例分析胡浩然第一部分总体观点财政部关于印发《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6]22号)下发后,引起业界广泛热议,笔者感觉该文件有二大特色、三大不足。

此文用22个实务案例讲清新办法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欢迎各路英豪拍砖。

二大特色:一是力图将营改增后增值税的新政策用全新的会计处理方式表达出来。

二是把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尽量细分式地呈现。

三大不足:一是原增值税会计核算月末全部归集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中去,简洁明了,按新办法则需要结转出“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应交税费—简易计税”、“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应交税费—代扣代缴增值税”4个科目,极易搞混。

另外,诸如“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究竟在实践中有多少企业会用,也是个问号,毕竟址分麻烦。

二是如果企业有预缴税款,按要求应转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不能抵其他3个应税项目,这就会造成一边预缴税款有剩余,另一边“应交税费—简易计税”、“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应交税费—代扣代缴增值税”3个科目仍有余额的现象发生,与增值税法规定不一致。

三是个别表达语焉不详,产生岐义。

岐义一:货物等已验收入库但尚未取得增值税扣税凭证的账务处理。

一般纳税人购进的货物等已到达并验收入库,但尚未收到增值税扣税凭证并未付款的,应在月末按货物清单或相关合同协议上的价格暂估入账,不需要将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暂估入账。

这里的“不需要将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暂估入账”有二种理解。

例如:企业购入原材料,价税合计117元,尚未取得发票,一种理解是按100暂估入账,不需要将17元进项暂估算入账,而是计入“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

第二种理解是按117暂估入账,不需要将17暂估计入“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

从其后续表达看,“下月初,用红字冲销原暂估入账金额,待取得相关增值税扣税凭证并经认证后,按应计入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的金额,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应付金额,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

”笔者认为应该是第二种理解。

岐义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在预缴增值税后,应直至纳税义务发生时方可从“应交税费——预交增值税”科目结转至“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

这里所说的纳税义务发生有二解,一是与预交税款相关的房地产正式产生纳税义务时才可以转。

二是只要房地产企业产生纳税例5.企业于2016年7月1日购入一套写字间,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1000万元,增值税额50万元。

(1)购买当月借:固定资产1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0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20贷:银行存款1050(2)企业应设立待抵扣进项税额台账,到第13个月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0贷: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20例6.企业于2017年9月1日购入一套写字间,将写字间改产职工宿舍,固定资产净值率95%借:固定资产47.5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7.5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经上述调整后,应按调整后的账面价值在剩余尚可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或摊销。

例7.企业对厂房进行改建,领用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原材料作为装修材料,已抵扣增值税10000元。

借: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4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000例8.企业于2017年9月1日购入一批原材料,协议规定价格117万元,材料已于当月验收入库,但尚未取得发票,也未付款。

(1)月末应按货物清单或相关合同协议上的价格暂估入账,不需要将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暂估入账。

借:原材料—暂估入账117贷:应付账款 117(2)下月初,用红字冲销原暂估入账金额借:原材料—暂估入账117(红字)贷:应付账款 117(红字)(3)待取得相关增值税扣税凭证并经认证后借:原材料1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贷:应付账款117例9.A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2017年1月购入一项服务,销售方为一般纳税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合计10600元。

思考,销售方给小规模纳税人开具专用发票是否正确,小规模纳税人取得专用发票应如何处理?22号文明确规定:小规模纳税人购买物资、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应计入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不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核算。

这再次证明小规模纳税人可以取得专用发票。

借:管理费用10600贷:银行存款10600例10.A企业为一般纳税人,2017年1月从某外国企业购入一项服务,价税合计10600元。

(1)按相关规定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取得《税收通用缴款书》作为抵扣凭证。

(2)借:生产成本1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00贷:应付账款10000应交税费—代扣代交增值税600思考:如果进口的是货物呢?如果再发生赔偿呢?答案在这个文件中《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进口货物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7]350号)例11. 11.A企业为一般纳税人,2017年1月处置一台小轿车,该车系该企业于2010年购入,原值100000元,已计提折旧80000元,处置价10300元,(1)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0累计折旧 800000贷:固定资产—小轿车100000(2)借:银行存款103000贷:固定资产清理10000应交税费—简易计税300(3)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100贷:营业外收入100(4)借:营业外支出10000贷:固定资产清理10000例12. A企业为建筑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7年6月1日为B企业建设一栋厂房,2018年12月31日交工。

合同约定,B企业于2018年6月末和12月末分2次付款。

(1)17年12月31日,A企业需要根据完工进度确认收入借:主营业务成本贷:主营业务收入工程施工—合同毛利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2)18年6月31日,无论是否收到工程款纳税义务均产生。

借: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例13.A企业为建筑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7年6月1日为B企业建设一栋厂房,2018年12月31日交工。

合同约定,B企业于2018年6月末和12月末分2次付款。

(1)17年12月31日,A企业需要根据完工进度确认收入借:主营业务成本贷:主营业务收入工程施工—合同毛利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2)18年6月31日,无论是否收到工程款纳税义务均产生。

借: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例14.A企业为建筑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5年6月1日为B企业建设一栋厂房,2016年12月31日交工。

合同约定,B企业于2016年6月末和12月末分2次付款。

(1)15年12月31日,A企业根据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但未计提营业税借:主营业务成本贷:主营业务收入工程施工—合同毛利(2)16年6月31日,增值税纳税义务产生。

借:主营业务收入(当期)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例15.假设已A企业已计提营业税了,但未缴纳。

(1)16年5月1日,把计提的营业税及附加转回主营业务收入。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贷:主营业务收入(2)16年6月31日,增值税纳税义务产生借: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或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例16. 16.A饮料厂2016年8月将一批自产饮料发给职工作为防暑降温费,饮料市场价10万元,成本8万元借:管理费用97000贷:库存商品8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思考:企业所得税如何处理?例17. 17.恒小房地产公司A小区于2016年10月30日达到预售条件并取得预售许可证,陆续收到客户支付的预售款33300万,暂不考虑其他税种(1)16年10月收到预售款时借:银行存款33300贷:预收账款33300(2)16年11月预缴增值税时借:应交税费—预交增值税900贷:银行存款 9002017年12月,A小区竣工并办理交房手续,累计销售90000平米,预收房款99900万元,累计共预缴增值税2700万元,土地增值税1800万元,期初留抵进项税额4400万元,其他支出项目不考虑。

结转收入,确认销售额,假设当期允许扣除的土地价款4500万元销售额=(99900-4500)/1.11=85845.95万元销项税额=85845.95*11%=9454.05万(1)借:预收账款99900贷:主营业务收入9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9900(2)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抵减)445.95贷:主营业务成本445.95(3)结转已售开发产品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54000贷:开发产品54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9900(4)结转预缴税金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2700贷:应交税费—预交增值税2700(5)应缴增值税=9900-445.95-4400=5054.05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5054.05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5054.05例18. 恒小房地产公司A小区于2016年10月30日在公开市场购入恒大地产股票10万股,每股成本价10元,12月31日全部销售,售价每股12元,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

(1)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120-100)/1.06*6%=1.13借:银行存款120万贷:交易性金融资产100万投资收益18.87万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1.13万(2)如果正好反过来呢?借:银行存款100万投资收益18.87万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1.13万贷:交易性金融资产120万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借方余额1.13万到年末如果还挂在账上,则全额转入投资收益。

例19.A企业为供暖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6年5月1日留抵税额100万,2016年9月收取供暖费产生销项税额70万,提供一项供暖工程服务发生销项税额20万。

(1)4月30日应做会计处理借: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1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00(2)9月产生应纳税额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0贷: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70(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留抵税额申报口径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75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