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力机车四十年技术发展综述

合集下载

电力机车发展史

电力机车发展史

电力机车发展史中国电力机车的发展中国最早使用电力机车在1914年,是抚顺煤矿使用的1500V直流电力机车。

1958年中国成功地生产出第一台电力机车,从采用引燃管整流器到硅整流器,机车性能不断改进和提高,到1976年制成韶山l型(SS1型)131号时已基本定型。

截止到1989年停止生产,SSl型电力机车总共制造了926台,成为中国电气化铁路干线的首批主型机车。

1966年SS2型机车制成,1978年研制成功的SS3型机车,不仅改善了牵引性能,还把机车的小时功率从4200kW提高到4800kW,截止到1997年底,共生产了987台,成为中国第二种主型电力机车。

1985年又研制成功了SS4型8轴货运电力机车,它是国产电力机车中功率最大的一种(6400kW),已成为中国重载货运的主型机车。

以后又陆续研制成功了SS5、SS6和SS7型电力机车。

1994年研制成功了时速为160km的准高速四轴电力机车等。

至此,中国干线电力机车已基本形成了4,6,8轴和3200kW、4800kW和6400kW功率系列。

1999年5月26日,中国株洲电力机车厂生产出第一台时速超过200km的DDJ1型“子弹头”电力机车,标志着中国铁路电力牵引已跻身于国际高速列车的行列。

为追踪世界新型“交-直-交”电力机车新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铁路一直在进行中小功率变流机组的地面试验研究和大功率的交-直-交电力机车的研制,也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中国电力机车的研制开始于1958年。

当时的铁道部田心机车车辆工厂,也就是现在的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在协助湘潭电机厂制造工矿电力机车的同时,设计并试制铁路干线电力机车。

1958年初,铁道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组织考察团赴苏联考察学习。

当时,苏联基本定型的是使用20千伏工频单相交流制的Н60型电力机车,与中国决定采用的25千伏工频单相交流制不尽相同,于是对Н60型电力机车进行了大胆地技术改造,其中重大修改达78处。

电力机车电器发展的四十年

电力机车电器发展的四十年

电力机车电器发展的四十年
陈开运
【期刊名称】《机车电传动》
【年(卷),期】1998()5
【摘要】介绍了电力机车电器发展的概况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提出发展机车电器需要预先做好的几项工作。

【总页数】3页(P41-42)
【关键词】电力机车;机车电器;主断路器;调压开关;受电弓
【作者】陈开运
【作者单位】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64
【相关文献】
1.浅析电力机车电器认知实训教学 [J], 白雪
2.国产化HXD1型电力机车油流继电器失效处置研究 [J], 张能孝
3.SS4改型电力机车继电器的故障及处理研究 [J], 麻振海
4.电力机车电器三维仿真在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探索 [J], 刘怀银
5.从第五次大提速看电力机车的发展——大同电力机车公司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J], 刘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电力机车技术的特点及发展历程

浅谈电力机车技术的特点及发展历程

浅谈电力机车技术的特点及发展历程发表时间:2018-10-18T09:18:53.9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作者:徐兆琪[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的长足发展,电力机车的运用得到了良好的普及,有力的提高了铁路运输能力。

(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50)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的长足发展,电力机车的运用得到了良好的普及,有力的提高了铁路运输能力。

本文主要针对电力机车技术的特点及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机车技术;特点;发展历程在过去西方人用铁路来分割我们的国家,现在我国先进的高速铁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现在全球所用的电力机车可分为超过200km/h高速的、140km/h~200km/h中速的与140km/h以下低速3种类别。

并且电力机车也是从低速到中速再到高速的发展过程。

而目前我国的电力机车很多都是低速的,一直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才有了SS5型的中速客运电力机车出现,并在1994年试制成功的160km/h的SS8型电力机车开始运营。

因此说我国的中速客运电力机车起步晚。

但运输方面铁路与航空和公路的竞争非常大,所以非常迫切的要求铁路要提速并加快牵引动力的长久发展。

1机车技术的自身特点电力机车采用三相交流传动技术是势在必行、不可逆转的。

我国只有加快步伐,采用合作、合资及引进技术的方法,使交流传动技术早日在我国铁路机车上应用,并将交流传动技术推广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上。

1.1机车技术的功率在实现重量与速度的完美结合首先就要有充足的功率来带动,所以为了满足运输的要求现代的电力机车都是大功率的,特别是单轴功率上提高的很大。

我国电力机车的单轴功率都是在630kW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在其他国家的交流电力机车单轴功率都已经达到了1600kW。

其中的单轴功率的提升不并是可以一直延伸的,它也受到了物理学和运动学的约束,所以说功率问题是同电力机车的整体性匹配还要充分发挥粘着。

电力牵引40年大事记

电力牵引40年大事记
1959年1月 我国铁路第一 个电力机务段 —— 宝 鸡电力机务段 和第一个供电段 —— 宝鸡供电段成立。
1959年 6月 5日 我国 电力机 车专业 研究所 —— 铁道部株 洲电 力机车研究所成立。
1961年8月15日 我国第一 个全长91 km 的电力牵 引区段 —— 宝鸡至凤州段交付运营。
1963年8月19日 国家大功率 牵引动力内燃化电 力化领导小组 成立。
19 98年第5 —6期 19 98年1 1月1 0日
机 车 电 传 动 EL ECT R IC DRIV E F OR LO COM OT IV E
№5—6, 1998 N ov . 10, 1998
电力牵引40年大事记
1958年12月18日 我国自行研 制的第一台电力机车 ( 6Y 1型 ) 试 制成功。
线电气化重载单元 现代化铁路。1992年大秦 铁路全线通车, 全长653 km 。 1988年 12月28日 郑州 至宝鸡 电气化铁 路通车。至 此, 郑 州西 至兰州全 长1 187 km 的 西陇海铁路 全部实 现电 气化, 成为 我国 铁路 网中第 一条 1 000 km 以上的干线电气化铁路。 1988年 铁道 部批准大 同机车 厂转产 电力机 车, 至 此, 我 国拥 有了第二家电力机车生产厂。 1989年9月26日 由我国 和欧洲50 Hz 集团合作生产的 8K 型电 力机车 试制成功。 1990年11月13日 设计速 度为140 km/ h 的 SS5 型客运电 力机 车试制 成功。该车采 用了多 项新技 术, 具有 80 年代相控机车的先进水平。 1991年 6月6日 我国 首台国 际中 标的 SS6 型电 力机 车竣 工剪 彩。 1991年 SS30123机 车完成 重大 技术 改进, 1992年进 行批 量生 产, 定名为 SS3B型电力机车。

2024年电力机车技师技术总结

2024年电力机车技师技术总结

2024年电力机车技师技术总结随着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机车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创新。

作为2024年的电力机车技师,我在过去一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知识。

以下是我对于2024年电力机车技术的总结,总字数约____字。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池技术的持续改进随着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电池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2024年,电力机车的电池技术也迎来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首先是电池容量的提升,新一代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可以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减少了充电的频率和时间。

其次是快速充电技术的改进,新的充电技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充电,提高了电力机车的运行效率。

2. 高效率的能量转换和管理2024年,电力机车的能量转换和管理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优化控制系统和改进转换器设计,电力机车的能量转换效率得到了提高。

同时,智能能量管理系统的引入,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电力机车的能量使用和分配,使其更加高效和节能。

3. 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自动驾驶技术在2024年电力机车中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电力机车可以感知和识别周围环境,进行自动驾驶和导航。

这对提高电力机车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4. 远程监控和维护远程监控和维护技术也在2024年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云平台,电力机车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并实时采集和分析运行数据。

这使得维护人员可以随时了解电力机车的运行状况,并进行即时的维护和修理,提高了维护效率和减少故障的发生。

5. 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2024年的电力机车也开始应用可再生能源。

通过在电力机车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装置,可以为电力机车提供一部分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运营成本。

总结起来,2024年的电力机车技师技术主要集中在电池技术、能量转换和管理、自动驾驶技术、远程监控和维护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等方面。

这些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电力机车的发展,实现更高效、更安全和更环保的运行。

国内外电力机车发展情况

国内外电力机车发展情况

国内外电力机车发展情况嘿,你知道吗?我小时候特别爱坐火车,那时候的火车还是绿皮的呢。

每次坐火车回老家,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大冒险。

火车“哐当哐当” 地响,感觉就像一个老态龙钟的家伙在努力前行。

我记得有一次,火车在一个小站停了好久。

我好奇地趴在窗户边往外看,看到一个穿着工作服的大叔拿着一把大锤子,在火车轮子那敲敲打打。

我当时心里可着急了,想着啥时候才能继续走啊。

我问妈妈:“叔叔在干啥呢?”妈妈说:“火车有点小毛病,叔叔在修理呢。

” 那时候的火车,速度慢,还经常出点小故障。

后来啊,我长大了些,坐火车的机会也多了。

有一回,我坐上了一辆电力机车。

哇,那感觉可太不一样了。

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呜呜”的声音就像在唱歌。

我看到窗外的景色“刷刷” 地往后跑。

我听说,在国外呢,电力机车发展得更早更快。

有些国家的电力机车外形特别酷,就像科幻电影里的超级跑车。

而且他们的车厢里设施特别齐全,座位又软又舒服,还有充电的地方呢。

咱们国内的电力机车发展也特别厉害。

从以前的慢悠悠到现在的风驰电掣。

就说高铁吧,那速度快得,感觉就像在贴地飞行。

以前坐火车去一个地方要好几个小时,现在可能就几十分钟。

我有一次坐高铁去旅游,上车前买了个热乎乎的包子,刚咬了一口,广播就说下一站要到了。

哈哈,这速度,真是让人惊叹。

现在再想起小时候坐的绿皮火车,感觉就像一场遥远的梦。

国内外的电力机车发展真的是太快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便利。

以后说不定还会有更厉害的火车呢,说不定能像火箭一样快,带着我们去更多更远的地方。

那时候的旅行肯定又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啦。

真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啊!。

机车公司中国铁路运输设备核心技术发展方向分析

机车公司中国铁路运输设备核心技术发展方向分析

【标题】中国铁路运输设备技术发展方向分析(文件)(11104字)【副标题】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忠文/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科技四处长黎国清【正文】1机车车辆1.1内燃机车世界上生产和使用内燃机车最多地域当推北美、俄罗斯和中国。

20世纪90年代伴随三相交流传动技术在内燃机车上使用成功, 美中国燃机车技术发展关键表现在机车功率大幅度提升。

新一代4474kW大功率内燃机车关键表现在大功率机车柴油机、三相交流传动技术、微机控制及诊疗技术、径向转向架等方面技术发展。

我中国燃机车从1958年开始生产至今已经历41年发展历程。

在最近10年内, 我中国燃机车取得了丰硕结果。

批量生产货运内燃机车有DF4B, DF4C, DF8等型号; 客运内燃机车有DF4D, DF9和DF11型。

DF4D和DF11生产标志着我中国燃机车生产已经进入了第3代。

大连厂已研制出交流传动内燃机车。

内燃机车应着手开发以交流传动技术为关键特征第4代内燃机车。

其关键技术有: 采取成熟微机自动检测、控制与故障诊疗技术; 采取交流传动技术; 货运机车采取径向转向架, 客运机车采取高速、准高速或径向转向架; 采取新型电子喷射高强化大功率、低污染柴油机。

对于第4代内燃机车最高速度, 依据中国线路情况, 一般货运为90--100km/h, 快速货运为120--140km/h, 客运应提升到140--160km/h, 考虑到技术发展可能性和国际市场需要, 还能够考虑速度到180--200km/h。

1.2电力机车40年来, 中国电力机车发展基础上适应了中国电气化铁路发展需求。

进入90年代, 国外交流传动发展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交流传动已占据电力机车主导地位, 尤其是在铁路高速和重载牵引方面显示了很大优越性。

伴随电力电子技术发展, 出现了采取调整频率和电压交流电机调速方法, 从而进入了现代交直交传动时代。

交流传动技术是现代铁路机车高技术标志。

中国干线电力机车技术发展分成4个阶段。

(完整版)电力机车现状及新技术

(完整版)电力机车现状及新技术

我国电力机车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第三个里程(90年代末~21世纪)
加强国际合作坚持自主创新研制出国内外市场 需求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
2000年9月DJJ1型高速客运交流传动动力车(蓝箭号)试制成功,动车功率 4800Kw,持续速度105km/h,最高运行速度210km/h ,起动牵引力211kN,持续牵引力 164kN,再生制动功率4400kW,最大制动力150kN,采用水冷IPM模块组合VVVF调速控 制的变流器,1200kW牵引电机半体悬挂式、六连杆二级空心轴传动,中间推挽式牵引 装置,一系单螺旋弹簧支承加单杆式轴箱定位,二系高绕弹簧支承,整体车轮及空心 轴轴盘制动和储能式停放制动、全分裂式牵引变压器;采用MITRAC分布式微机控制、 MVB车辆总线和WTB列车总线,实现全部机车逻辑控制和自诊断功能。8列交流传动动 车组投入广深线运营。
我国电力机车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第三个里程(90年代末~21世纪)
加强国际合作坚持自主创新研制出国内外市场 需求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
第一至第三代产品均为交直传动方式,仅以调压调速方式和单轴功率等级来区分,而 第四代电力机车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以电传动方式来确定。交流电传动方式定为第四代 产品标志,采用VVVF变频调速方式。
1999年5月,200km/h 高速电动车组DDJ1动力车试制成功,机车功率4000kW,牵 引力112kN, 速度124km/h ,最高速度200km/h ,机车电气原理与SS9机车类同,但 辅助电源采用逆变装置来供给;按负载需要为变频变压(VVVF)和恒频恒压(CVCF) 。车头采用流线型结构;牵引电机采用架承式全悬挂结构,此外,还采用微机控制系 统的总线重联(多接点)控制装置等先进技术。
我国电力机车发展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 技专 家, 长 期从 事 电 力机车总体工作。
Survey on 40 years technical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locomotives in China
Zhuzhou Elect ric L oco cmo tive Works( Z huzhou 412001) Liu Youmei
Abstract: It is summar ized the t echnical features o f differ ent st ages dur ing the 40 year s electr ic lo co mot ive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specific dev elo pment o f elect ric dr ive sy st em for locomo tiv es. T he aut hor po ints o ut that along w ith the dev elo pment o f new t echnolo gies, the pha se co nt ro l electr ic lo como tiv es a re being ser ialized and nor malized, w hich satisfy the dema nds for heavy haul and high speed in Chinese railw ay tra nspor tation.
的成功经验, 一开始就采用供电制式为 AC 25 000 V、 交直交传动的基础研究、地面装置功率试验、交直交电
50 Hz 的交直传动方式, 走了一条捷径。所以我国干线 力机车原型车研制及试验工作。目前已完成轴式 B0—
电气化是单一制供电方式, 它为我国电力机车开发提 B0, 机车总功率4 000 kW、最高时速120 km/ h 交流传
表1 电力机车生产产量表
压的发展过程。我国第一代电力机车产品由 SS1、SS2
年份
机型
台数
总台数
年均台数
组成, 其特征是有级调压。其中 SS1 为 C0 —C0 轴式, 机
1958~1967 S S1( 6Y1)
7
7
0. 7
车功率3 780 kW , 采用以低压侧调压开关来实现33级
1968~1977 SS 1
摘 要: 综述了我国电力机车40年间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技术特征, 尤其是机车电传动系统的 具体技术 演变过程, 并指出随着新技术 的不断开发, 电力机车可在相控 电力机车领域实现 系列化、简 统化, 以适应我国铁路重载、提速的运输需求。
关键词: 电力机车 技术 发展 展望
刘 友 梅 1938 年 生, 1961年毕业于上海交 通 大 学电 力机 车专 业, 高 级 工 程师 ( 教授 级) , 国 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 年
137
SS 2
1
1978~1987 SS 1
582
SS 3
72
SS 4
3
1988~1997 SS 1
100
SS 3
605
S S3B
232
SS 4
570
S S4B
2
S S4C
2
SS 5
2
SS 6
53
S S6B
30
SS 7
54
S S7B
2
SS 8
39
T M1
12
A C4000
1
1998
S S3B
138
SS 7
表2 电力机车产品开发历程表
第一代
年 份
1958~1988 1969
机 型
S S1 S S2
轴 式
C0—C0 C0—C0
功率/ k W
3 780 4 620
电 传 动 方 式
开关有级调压、交直传动 开关有级调压、交直传动
总台数
826 1
第二代 1978~1993
S S3
C0—C0
4 320
* 其中2台为最高速度150 km /h 传动比的机车。
— 15 —
机 车 电 传 动
1 998 年
3 机车电传动方式的演变
我国电力机车发展的技术难题主要集中在电传动 技术上。国产电力机车初期攻关三大项目是调压开关、 整流器、牵引电动机。1958年引进了苏制 H60电力机车 技术, 主电路电传动系统采用了以过渡电抗器作级位 转换的低压侧调压开关, 水银整流器( 引燃管) 中抽全 波整流桥, 4极、无补偿绕组高压牵引电动机。由于该三 大器件均不可靠, 从而引发了对 SS1电力机车三次重 大技术改进。本文主要介绍电传动方式的演变。第一次 技术改进从8# 车开始。首先是采用200 A 、600 V , 螺栓 型二极管取代引燃管, 组成中抽式全波整流桥; 同时牵 引电动机改为6极、有补偿绕组的高压牵引电动机; 调 压方式仍采用以过渡电抗器作级位转换的低压侧调压 开关调压。由于低压侧调压开关的级位转换电路中过 渡电抗器的跨接会产生大环流( 图1) , 使开关触头分断 极为困难, 还限制了级位的长期运行, 所以调压开关经 常“放炮”, 可靠性差, 33个运行级位, 只有9个可长期运 行的经济运行位。第二次技术改进从61# 车开始。采用 300 A、1 200 V 平板型二极管组成中抽式全波整流电 路, 并利 用 二级 管的 反向 截止 特 性, 组 成 过渡 硅 机 组 取代过渡电抗 器( 图2) , 消除了级位转换电路中的 大环流, 且调压开关几乎不分断电流, 从而大大提高了 调压开关可靠性, 也使33个运行级全部成为经济运行 级。其缺点是单独一台过渡硅机组, 结构比较复杂, 在 级位转换过程中, 元件抗过电压能力要求高。第三次技 术改进从131# 车开始, 将主电路中抽式电路改为单拍 式双开口桥式整流调压电路。该电路取消了过渡硅机 组, 且整流机组具备级位转换功能( 图3) , 简化了电路 与结构, 节省了元件, 降低了操作过电压和对地电位, 大大提高了整流电路可靠性。二极管采用500 A、2 400 V 的, 减少了元件数, 并达到了简化和可靠的目的。
30
S S7C
2
SS 8
80
138 657 1 704
250
13. 8 65. 7 170. 4
250
有级调压的调速方式, 630 kW 脉流牵引电动机拖动; SS2为 C0 —C0轴式, 机车功率4 620 kW, 采用以高压侧 调压开关来实现32级调压的调速方式, 770 kW 脉流 牵引 电动机拖 动。我国 第二代电 力机车产 品仅只 有 SS3, 其特征是采用低压侧调压开关进行8级电压粗调, 在每一级间利用晶闸管进行相控电压微调, 实现了类 似8段桥相控调压的无级调速特征, 机车轴式 C0—C0, 机车功率4 320 kW, 720 kW 脉流牵引电动机拖动。我 国第 三代电力 机车产品 由多机型 组成, 有 SS4、SS5、 SS6、SS7 、SS8以及它们的派生型 SS4B、SS4C 、SS6B、SS7B、 SS7C等, 其特征均是采用多段桥( 3、4段) 相控无级调压 的调速方式, 机车轴式有 B0—B0 、C0—C0 、B0—B0 —B0 、 2( B0—B0) , 构成了4、6、8轴和快速客运、客货两用、重 载货运等系列产品, 机车功率有3 600 kW 、4 800 kW、
2 电力机车的发展阶段
6 400 kW 等功率级别, 由客运900 kW 、货运 800 kW 脉流牵引电动机单轴拖动。交直传动电力机车三代产
我国干线电力机车的技术发展分成四个阶段, 也 品的区分是以调压调速方式和单轴功率级大小这两个
可以说四个阶段形成四代电力机车产品。国外干线电 基本特征来区分的( 表2) 。
级间相控调压、交直传动
677
第三代 1985~1998
S S4
2( B0—B0)
6 400
多段桥相控调压、交直传动
573
1990
S S5
B0—B0
3 200
多段桥相控调压、交直传动
2
1991~1995
SS 6、S S6B
C0—C0
4 800
多段桥相控调压、交直传动
83
1992~1998
S S7
B0—B0—B0
我国电力机车经过40年的发展, 截止1998年底, 电 力机车生产总台数达到2 756台( 表1) 。第一个10年是 研制开发和学习的10年, 总产量仅为7台, 年均不到1 台。这7台 SS1机车均属初期试制产品, 现已全部报废,
— 14 —
我 国的 电 力机 车 制造 业 徘 徊了 10 年。第 二 个1 0年 是 正 式起步的10年, 这期间跳出了当初照搬国外电力机车 的技术模式, 走上了自我发展的道路。SS1机车开始了 批量生产, 并完成了从8# 车、61# 车、131# 车开始的三 次重大技术改进, 实现了10年138台的总产量, 其中还 研制了 SS2型机车1台, 但年均产量也仅为13. 8台, 月 均产量1. 15台。第三个10年是开始发展的10年, 此期间 SS1机车在完成三次重大技术改进后从221# 车开始定 型生产, 研制成功第二代电力机车, 而且很快投入批量 生产达72台; 第三代 SS4电力机车也完成了3台样机研 制; 10年的总产量达到了657台, 年均产量为65. 7台, 月 均产量发展到5. 475台。第四个10年是大发展的10年, 我国第三代电力机车开发形成多机型系列, 第四代电 力 机车 也 完成 了 基础 研 究 和原 型 车 研 制。这1 0年 是 新 产品开发的高峰期, 10年间电力机车技术实现了从常 速向高速和从交直传动向交直交传动的两次跨跃, 使 我 国电 力 机车 的 研究 工 作 跨入 了 高 科 技领 域 。10 年 的 电力机车总产量达1 704台, 年均产量达170. 4台, 月均 产量14. 2台。1998年电力机车年总产量达到250台, 月 均产量为20. 8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