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作文议论文:孔子的智慧
作文《《论语》读后感:孔子的智慧》

《论语》读后感:孔子的智慧论语读后感:孔子的智慧我最近迷上了《论语》,不是为了考试,纯粹是因为无聊。
朋友推荐的,说里面有好多人生哲理,能让我少走弯路。
我当时心里想,弯路?我走过的弯路能绕地球三圈了,还需要一本古书来指点迷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翻开了这本看起来很古板的书。
说实话,刚开始看得我云里雾里,那些“仁啊义啊礼啊智啊信啊”的,跟听天书似的。
我脑子里想的全是:这跟我的游戏账号掉线,老板又让我加班有什么关系?直到看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我眼睛一亮。
这句我懂!就是别把自己的烂摊子推给别人!这让我回忆起上周五发生的事。
我负责公司一个项目的PPT,截止日期是周五下午五点。
我呢,平时工作效率还可以,但周五下午本来约了牙医,要拔智齿!那种智齿,长歪了,医生说拔起来要费点劲。
我心里盘算着,反正PPT差不多完成了,最后润色一下就行了,先去拔牙,晚点再弄PPT。
结果拔牙的过程,真是人间炼狱!医生说我的智齿根部特别复杂,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我感觉我的脸不是我的了,下巴都肿了。
回到公司,已经是晚上七点了,同事们都下班了。
我对着电脑,看着那些还没完成的PPT,简直想哭。
当时就懊悔自己怎么没早点把PPT弄完,给自己留出时间!我可不想加班到晚上十点,然后顶着肿脸,顶着一颗剧烈疼痛的伤口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
于是我给我的同事小张打了电话,把情况跟他说了,请求他帮我完成PPT剩下的部分。
原本我以为他会拒绝,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的事儿。
没想到,小张爽快地答应了,而且还帮我设计了几页更炫酷的页面。
小张帮我救了急,而且没半句怨言,这份人情我记下了。
我仔细想想,要是当初我早点完成工作,就不会让小张帮我收拾烂摊子了,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孔子这老人家,几千年前就看透了人心。
虽然《论语》读起来有些费劲,但是里面的智慧,真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有时候,看似枯燥的古书,里面蕴藏着解决现代问题的金钥匙,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静下心来,去寻找那闪光的智慧。
我看孔子高二学生作文800字7篇

我看孔子高二学生作文800字7篇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看孔子高二学生作文800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我看孔子高二学生作文800字1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个静静聆听人的内心与漠漠观察世界的智慧老人。
说是老人,那是从我这个两千年后的人类眼里追溯回去的结果,不管从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育我去领略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与根。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
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原来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处于那样的乱世,孔夫子以笑面对,乐观地在思考中漂泊。
因此不会在铜镜前流连,不会看到头上的银丝,不会在意何时离去,智慧的光辉洗去了一切,生活因知识而富足。
并非什么也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
人无完人,只能说夫子在某一个角度,是一个完人。
辉煌的文化遗产,传承千年,教育后人,这个过程是艰辛而具有意义的,它的价值体现在: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知识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尽相同,却无一是不受益的。
作文《《论语》读后感:孔子的智慧》

《论语》读后感:孔子的智慧篇一《论语》读后感:孔子的智慧说实话,一开始翻开《论语》,我心里挺犯嘀咕的。
这古文啊,看着就头大,感觉跟读天书似的。
但我朋友小丽,一个特别热爱传统文化的姑娘,死活推荐,说里面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
拗不过她,我就硬着头皮开始啃。
结果呢?还真别说,读着读着就发现,这玩意儿还挺有意思的。
虽然很多话我得查字典,还得琢磨半天才能理解,但有些道理,却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一下子就击中了我。
就比如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道理谁都懂,但做到不容易啊!我前几天就经历了一件“活生生”的例子。
我家楼下新开了一家奶茶店,装修得花里胡哨,但是奶茶质量嘛,一言难尽。
尤其那杯所谓的“招牌水果茶”,说是水果茶,实际就是几片蔫了吧唧的水果泡在淡得跟白开水似的茶里,关键还卖二十块!我当时心里真是气不打一处来,真想冲进去跟老板好好说道说道,让他别坑人了。
可转念一想,孔夫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可不想被老板那样坑,那我也不能去坑别人。
最后,我只能默默地在点评软件上写了个差评,也算是稍微出了口气。
篇二《论语》读后感:孔子的智慧说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绝对是我的学习感悟。
以前我学习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效率奇低。
看了《论语》之后,我开始尝试着每天都花点时间复习巩固,比如我最近一直在学吉他,以前总是兴致勃勃地开始,然后没几天就扔一边了。
这回我按照“温故而知新”的精神,每天都抽出半小时练练,就算只练个简单的和弦,也坚持下来了。
结果还真不一样,以前学不会的指法现在也能轻松掌握了,而且现在居然觉得弹吉他是一件挺快乐的事儿。
这难道就是孔夫子说的“乐乎”?哈哈,看来这古人的智慧,还真不是盖的。
篇三《论语》读后感:孔子的智慧读完《论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书里面讲的很多道理,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却很难。
就像那句“温故而知新”,光知道这个道理没用,还得真的去实践。
我以前就特别不爱回顾总结,总觉得时间宝贵,干嘛浪费时间在复习上。
作文《《论语》读后感:孔子的智慧》

《论语》读后感:孔子的智慧篇一《论语》读后感:孔子的智慧说实话,一开始翻开《论语》,感觉就跟啃字典似的,枯燥得不行。
那些“仁义礼智信”,感觉离我的生活十万八千里。
我甚至一度怀疑,这玩意儿真的有啥用?直到我经历了一件事,才慢慢体会到孔圣人的智慧。
事情是这样的,上周五公司搞团建,去郊外烧烤。
我负责采购,本来想买最便宜的牛肉,图个省钱。
结果同事小王,一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小姑娘,突然来一句:“我觉得咱们应该买点好点的肉,大家一起吃,开心最重要。
” 当时我就愣住了,心想这小姑娘怎么突然这么“圣母”?我心里盘算着,这多花的那点钱,够我吃好几顿煎饼果子了!然后,我开始犹豫,心想,小王这说法乍一听挺有道理,但仔细想想这逻辑好像有漏洞。
毕竟公司也发过补贴,买便宜肉也省下的公司钱啊!我甚至已经在脑子里把省下的钱,转换成好几杯奶茶的快乐了!但看着小王那一脸期待,又觉得好像有点不好意思直接拒绝。
于是我开始纠结,跟自己较劲,这到底该不该买贵的?最后,我灵光一闪,想到了《论语》里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设身处地地想,如果我辛辛苦苦参加团建,结果吃的是又柴又硬的劣质牛肉,我会不会心里不舒服?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我最终还是决定听小王的吧,买了相对好一点的肉。
结果怎么样呢?大家吃得都很开心,气氛特别好。
小王还主动帮我烤肉,我甚至觉得那牛肉比我想象中还要好吃!更重要的是,那种大家一起分享快乐的感觉,远远超过我省下那点钱带来的快乐。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仁”字的含义不仅仅是做好事,更是一种处世智慧,一种体谅他人的能力。
这跟省钱,似乎真的不是一个级别的快乐。
篇二《论语》读后感:孔子的智慧读《论语》,我最有感触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这句话现在看来,简直是学习界的金句啊!但其实,我刚开始读书的时候,并没有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我总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要背诵大量的知识点,做无数的练习题,简直就是个煎熬。
直到我开始学习吉他。
高二语文必修五作文孔子范文

高二语文必修五作文孔子范文高二语文必修五作文孔子1你可曾听说过一个人,他愿意将一生都耗在宣扬一项没有一个君王认可的学说之上;你可曾听说过一个人,他的学问可以经受2500年的历史洗涤,非但没有消沉而日渐弥新,这个人就是我可亲可敬的孔圣人。
人们都说时间会淡化一切,但孔子的学说却可以突破时间的捆锁而独立存在,我想其中必有其“永恒”的东西存在,这永恒归其原因有孔子的智慧,亦有孔子永不言弃的精神。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
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原来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观看《孔子》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都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孔子面见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个大礼,这时一旁的太监就会告诉他那是周礼,现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误。
就是这样一位极力推行周礼的“固执”的老师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礼知礼守礼的学生。
转眼半个学期也就过去了,《论语》选读也就要学完了,但在我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别的,是孔子那一股“倔脾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有多难啊,人们常说“三人成虎”,三个人说街上有虎,就会有人相信真有老虎,这是多么荒谬的言论,但你试推想一下,当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极力推讲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无人认同,他难道不会怀疑自己的学说吗,他难道不会陷入到矛盾与挣扎之中吗,然而我们会敬佩他精神的顽强,却有否体会他在挣扎中的痛楚呢,也许在2500年前的无数夜晚中,孔子也在仰望星空,质问苍穹,也许是上天指引了他,让他不断的坚持了下来,纵然是“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感悟孔子智慧心得体会(2篇)

第1篇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万世师表”。
他的智慧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孔子的智慧有了更深的感悟。
以下是我对孔子智慧的心得体会。
一、仁者爱人“仁者爱人”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之一。
孔子认为,仁是一种道德境界,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的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只有做到仁者爱人,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1. 关爱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心身边的人,关注他们的需求,给予帮助。
正如孔子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到心中有爱。
2. 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
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们要学会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强调“礼”的重要性。
他认为,礼之用,和为贵。
以下是我对“礼之用,和为贵”的理解:1. 礼仪规范: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以体现对他人的尊重。
如问候、让座、送礼等,这些都是礼仪的体现。
2. 社会和谐:礼的运用有助于调节人际关系,减少矛盾和冲突。
一个和谐的社会,离不开礼的支撑。
3. 和为贵: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我们要学会以和为贵,求同存异。
正如孔子所说:“礼之用,和为贵。
”只有通过和谐的方式解决问题,才能实现共赢。
三、学而时习之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是提升个人修养、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以下是我对“学而时习之”的理解:1. 重视学习: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
学习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知识水平,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2. 勤于实践:学习不仅要读书,还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3. 持之以恒: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
写孔子的才华作文

写孔子的才华作文
哇塞,孔子呀,那可真是超级厉害的人物呢!
孔子他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好多好多人的路呢!他的才华那简直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呀!
你想想看,他那么会教书,教出了好多好多有本事的学生。
他就像我们现在的老师一样,不过可比我们老师厉害多啦!他跟学生们说话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学生们有啥不懂的,他都会耐心地解答。
他还特别懂礼貌,对人彬彬有礼的。
这就好像我们要尊重长辈一样,他把这些都做得特别好。
而且呀,孔子还很有智慧呢!他说的那些话,到现在都还被人传颂着。
比如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多有道理呀!这不就像是我们和小伙伴相处,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可不能强加给别人呀。
还有还有,他对人生的理解也很深呢。
他知道怎么才能做一个好人,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这就好像我们努力学习,想让自己变得更棒一样。
孔子的才华就像那无边无际的大海,怎么探索都探索不完。
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们现在不也还在学习他的东西嘛!他真的是太了不起啦!我觉得呀,我们都应该好好向孔子学习,学习他的智慧,学习他的品德。
这样我们也能变得像他一样厉害呢!。
孔子思想的优秀议论文

孔子思想的优秀议论文孔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乃至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下面一起来看看孔子思想的议论文作文吧。
孔子思想的议论文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虽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记录的言论,但孔老夫子思想的精髓却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有幸一读,也得到了一些感悟,虽然年龄尚小,对许多语言的理解还不很到位,但还是愿意将自己的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温习旧的知识而从中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在这里,孔子教给我:对旧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而不能弃之不顾。
的确,这句话很有道理,高中阶段,几乎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新知识,时间有限,很多人都选择学习新的,而把旧的放在一边,可是你有了时间再拿起所谓的旧知识,却又成为新的了。
其实,温习旧知识,绝非是浪费时间,而是对知识的一种整合,酿酒愈久愈弥香,书品愈久愈有味,知识也是如此,温习的次数越多,就愈是饱和,你从中悟出的东西也就越多,而这些知识,将会是你宝贵的财富。
还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孔子在告诉我:只是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愚昧。
这句话同时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学习和思考是一对好朋友,永远都是结伴而行的。
在学习过程中,要兼顾思考,在思考过程中也要学习。
荀子在《劝学》中也曾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也是在强调学习对于思考的重要性啊!而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时要躬行。
虽然是在强调实践对于理论的重要性,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是不是也可以引申一下,理解为思考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呢!总之,思考和学习一起,才能发挥出其无穷无尽的力量。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这是在教给我们,要乐于学习,以学习为乐。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在教给我们:做学问要诚实,知道就是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作文议论文:孔子的智慧
有一次,孔子的一个学生看见一个孩子掉进了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的跳下河将那个孩子救了起来。
事后孩子的父亲将一头牛送给他来表示感谢,他欣然接受了。
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
而孔子的态度却令人大跌眼镜。
孔子对自己的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能收下,这样就能鼓励更多的人去帮助别人。
”
孔子的态度,想必也会令今天的大多数人吃惊吧。
因为我们印象中的儒之大者应当是视金钱如粪土的,孔子不是说过“君子固穷”的话吗?而在这个故事中,孔子不但没有提倡做了好事不留名,反而鼓励他的学生接受别人的物质感谢,我们的孔子究竟是怎么了?
翻开《论语》,我细品其中的每句话,渐渐悟出:孔子的思想之所以流传千古,其重要原因便是他对于人性的尊重。
即便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也与“利”字紧密相关,更何况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
时代在
变,环境在变,可是人性不会变。
千百年过去了,孔子被后人塑造成了一位圣人的形象,而我想当时的孔子也与常人有着同样的人性的吧。
他也向往殷实的生活,也希望掌握权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也和常人一样愿意享受“曲肱而枕之”的惬意。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孔子明白:爱财,喜欢无忧无虑的生活是人性的必然,但对人性不加节制则会惹得社会动荡不安。
如何解决这二者的矛盾呢?智慧的孔子便创造出了一种被称为“君子”的人,君子的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敬。
但是,要想成为一个君子是有条件的。
孔子的告诉人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群而不党。
君子学道则爱人。
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希望被别人称赞和尊敬也是人类的天性,所以一定会有人自愿朝君子的至高境界奋斗。
孔子了解人性,尊重人性,又合理地引导和节制人性,懂得如何利用人性去实现他的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是孔子的智慧。
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儒家成为了历代统治者手中的工具,给人的感觉便变了味儿。
董仲舒的一句“君权神授”让儒家迅速崛起并成为了封建思想界的“盟主”,但同时也使他失去了在百家争鸣中丰富自己的机会。
儒学发展到宋,自以为得儒学之真谛的朱熹竟喊出一句“存天理,灭人欲”,让儒家完完全全沦落为统治者脚下的媚态十足的走
狗。
还好历史是清醒的,也是公正的,千年过去,炎黄子孙们没有被那些已被改装得面目全非的儒学迷住双眼,我们都在尽力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而并非争着灭绝人性。
墨家的兼爱忽视了人性,法家的酷法扼杀了人性,道家的逍遥放任了人性,只有孔子的儒家恰到好处地尊重了人性。
我想:这种尊重正是一种“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随和,一种“依乎天理,顺乎人性”的自然,一种足以使儒学流传千年而始终生生不息的智慧。